第一篇:九年级物理 第十七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能源家族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十七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能源家族
教材分析 属于可再生资源。初步知道能源的分类和解本节教材是从能源知识的普及教育出决能源问题的重要性及主要出路。发写的,是同学们对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这一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获得初步的认识。由于各种能源的广泛利用,促进了社会的巨大进步,伴随着这种进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石油危机与能源的有效利用便成了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出路之一。本章节通过举例引出能源的概念,介绍室友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主要能源,以及能源的分类,由此,过度到能源问题引发的能源科学的崛起。其中对化石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等概念作了介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生物质能的概念。知道哪些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哪些 教师活动 课前活动
布置学生课前利用书籍、网络等手机下列资料: ①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能源。②世界能源的发展情况。
引入新课
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体验生活中丰富的物理知识。
进行新课
参与学生小组的讨论活动,在小组
学生活动
课外利用各种工具收集相关资料、信息。
观看、思考。
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把课前收集得到
说明
布置安排学生收集信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延伸到课外和生活中,丰富学生学习方式,校内校外想配合。
(用多媒体引入)播放开采
用心
爱心
专心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举例列举数据的方法,了解能源的种类及发展趋势。②阅读、讨论、讲授配合进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初步认识能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②培养学生的求职欲,使学生乐于探究,并初步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设计
煤炭石油三峡水电站大亚湾核电站以及日常生活中烧饭、取暖、照明等有关能量的多媒体课件
间巡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能源的概念。让学生弄清什么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提出问题。用图表方法进行比较,引出能源的供求矛盾后,从而使学生知道世界能源消耗量迅速增长,人类必须节约能源。
概括归纳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概念。分析,知道学生进行探究。
引导学生总结。批改、解答。的资料拿出来,分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学生小组讨论学习成果并分析、归纳、发言,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认真阅读、积极思考。积极思考本节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 教案案例
学 校:常德市城北中学 主讲老师:朱荣华
授课班级:九年级(8)班 人 数:42人
授课准备:多媒体课件、图表
看书,回顾本章节所学内容。
一、能源的概念
请同学们把课前收集的资料拿出来,分小组讨论交流。
二、能源的分类
从产生方式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化石能和生物质能。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
三、学生阅读:石油危机和能源科学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①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②学出能源分类法。
时间的地质变迁形成的,所以称为化石能源。像化石能源一样,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是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能源,叫做一次能源。(板书)
师:一次能源是自然界直接提供的能源。电灯、电视机等都用电能,电能是哪里来的呢?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生:电厂把煤油、石油等燃料化为电能。师:我们使用的电能,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饿消耗才能得到,所以称为二次能源。(板书)生:(纷纷取出)师:我们能不能将这些能源分类,请分组讨论。
生:(同学们参考资料及课本的分类方法讨论,归纳)
师:同学们请注意,化石能源和生物质能不属于这些分类(根据同学们的分类指出问题),只是它们的来源有些特殊。化石能源的形成像化石的形成那样需要千百万年。人类的生活中还广泛运用食物等生命物质中储存的化学能。这类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板书)师:现在我们大量使用二次能源—电能,但实际消耗的还是转化电能的一次能源。人类生活的日益现代化以及人口增长等,是能量消耗的增长趋势十分明显,我国目前利用能源中的90﹪是煤和石油。煤和石油是有限的,会不会出现“能源危机”呢?人类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因为煤和石油越来越少,人类可能要出课前活动:布置学生课前利用手边的一切资料收集下列信息:1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能源。2现阶段世界能源发展情况。教学过程
播放开采煤炭、石油,三峡水电站、大亚湾核电站,以及日常生活中烧饭、取暖、照明等有关能量的多媒体课件。
师:同学们每天都要吃饭、喝水用什么来煮饭呢?
生:煤气、煤、天然气„„
师:同学们说得对,把生米做成熟饭需要能量。煤气、天然气等燃烧时都提供能量,那么要开动汽车、火车交通工具需要需要消耗什么呢?
生:汽油柴油
师:对,汽车、柴油燃烧时也能提供能量,同学们再想想,江河里的水流能不能提供能量呢?
生:能,水流可以推动船前进。师:对,水流还可以推动水轮机转动。同样,流动的空气—风也有能量,风能推动风车做功。像煤、石油、天然气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抢答)
师:地下这些东西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古代的生物植物经过长久
用心
爱心
专心
现能源危机。
生:人们可以寻找新的能源。
师:同学们知道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古代生长的植物经过长时间的地质变迁而形成的,化石能源核能会越来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板书)师: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主要出路。我国虽然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新油田也不断被发现,但是我国人口众多,消耗巨大,能源问题是不是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呢?请大家看课本STS“石油危机和能源科学”。生:(安静看书。)课堂小结 师:好,大部分同学都看完了,请大家讨论,本节你学到了什么?
生:(积极思考,认真讨论)
布置作业
将“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做在书上。
用心
爱心 专心3
第二篇:2014-2015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能源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如:食物、柴薪等。所有生命物质中都含有生物质能。
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为一次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柴薪等。
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能。
不可再生能源:凡是越用越少,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可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食物、柴薪、地热能、沼气、潮汐能等。
按使用开发的时间长短来分类,能源还可以分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如化石能源、水能、风能等数常规能源,核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属新能源。
第二节:核能
1、裂变:用中子轰击较重的原子核,使其裂变为较轻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核反应堆中的链式反应是可控的,原子弹的链式反应是不可控的。
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目前核电站中进行的都是核裂变反应。
2、聚变:使较轻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也被成为热核反应。氢弹爆炸的聚变反应是不可控的。
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①核能的优点:核能将是继石油、煤和天然气之后的主要能源。利用核能发电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煤、石油等能,而且用料省,运输方便。核电站运行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等对大气和环境污染的物质,核电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
②利用核能可能带来的问题:如果出现核泄漏会造成严重的放射性环境污染。
第三节太阳能
在太阳的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度条件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大部分太阳能以热和光的形式向四周辐射除去。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体的化学能。
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实际上是来自上亿年前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
太阳能的利用:① 利用集热器加热物质(热传递,太阳能转化为内能);② 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无污染等优点。
第四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能源家族 教案
第十六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能源家族
【学习目标】
1.记住什么是能源以及能源的种类;
2.常识性了解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重点、难点】 能源以及能源的种类 【学具教具】 挂图
【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认识了各种形式的能.金属的冶炼、机器的运转、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的行驶,都需要能量.日常生活中烧饭、取暖、照明等,也需要能量.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都需要能量.
1.能源
凡是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叫做能源.能源的广泛使用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进步.我们生活中利用的这些能量,它们的来源在哪里?或者说,我们利用了哪些种类的能源呢?
2.能源的种类
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由古代的动植物在长期地质变迁中形成的,所以称为化石能源.化石能源是当今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我国目前利用的能源中90%以上是煤和石油.煤和石油的开采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化石能源的储量尽管丰富,但终究有限,而且开发利用后不能再生,长期大规模开采,终有开采完毕之日.水能是可以再生的,但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有限,全世界每年可以开发的水能只占现在能源总需求量的百分之十几.一旦化石能源用完,只靠水能显然不能满足需要.同学们可能说我们可以用电能.要知道电能是由自然界提供的能源转化而来的.像化石能源一样,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是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这些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统称为一次能源.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中一次能源的三大支柱,构成了全球能源家族结构的基本框架.我们使用的电能,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叫二次能源.包括电力、煤气、汽油、煤油、焦炭、洁净煤、激光和沼气等等.
人类生活中,还广泛利用食物等生命物质中存储的化学能.这类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上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消费的能量,占太阳照射到地球总辐射量的0.2%.这个比例虽不大,但绝对值很惊人,光合作用消费的能量是目前人类能源消费总量的40倍.可见,生物质能是一个巨大的能源.人类和动物从植物或其他动物获取生物质能以维持生命.
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资源.
实际上,自然界提供的能源我们还没有充分利用.化石能源、水能、风能都是来源于太阳的辐射能即太阳能(图16-1).化石能源可以用完,但太阳能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的.自然界存在的潮汐能、地热能也还没有充分利用.随着人类日益深入地认识自然,上世纪还发现了核能.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特别是核能和太阳能,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出路.
图16-1 太阳能的转化.
太阳把地面和空气晒热,太阳能转化为内能.晒热的空气上升,空气流动形成风,又转化为风能.太阳把水面和地面晒热,并使一部分水蒸发,蒸发的水汽升到空中形成云,以雨、雪的形式落下来,流入江河,太阳能转化为水能.植物吸收太阳能,发生光合作用,太阳能转化为植物的化学能.植物作为食物被动物吃掉,又转化成动物的化学能.古代的动植物在地质变迁中变为煤、石油、天然气,转化为这些燃料的化学能.
【学习方法指导】近似处理思维法
这是在物理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忽略不计的思维方法,即在各具体物理过程中,对各种制约物理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忽略次要因素,突出重点,抓住主要因素的思维方法.
例如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空气对物体的浮力忽略不计,但如果把物体放入水中,就不能忽略水的浮力了.
由此可见,进行近似处理思维时,一要全面分析存在的各种因素;二要对各个因素进行正确的数量级的估算;最后综合考虑,决定取舍,合理确认那些可以忽略不计的量.
第四篇:能源家族教案[推荐]
17.1能源家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常见的能源及其分类 知道如何应对能源危机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对事物进行分类认识的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大自然的发动机——能源
二、新课引入
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都需要能量。比如我们乘坐的交通工具、使用的各种电器,凡是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能源的广泛使用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进步。能源家族成员种类繁多,而且不断有新成员加入。人们利用不同能源的某些共同或相似之处从不同角度对能源进行了分类。
三、新课教学
1、能源的分类
(1).从能源的提供对象分类:
由生命物质(如木材,草类,肉类等)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由动植物的化石形成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叫化石能源(有时也称为非生物质能)。
(2)从能源的产生方式分类:
可以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能源比如化石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水能, 潮汐能等叫一次能源,(三大一次能源有:化石能源,核能,太阳能)。
无法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叫二次能源,比如电能,它是目前最主要的二次能源.。常见的二次能源有焦碳,煤气,电力,蒸气,氢能,酒精以及汽油,柴油,等石油加工品.二次能源的利用程度反应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和国防实力等密切相关.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的二次能源的利用程度一般比较高.(3)从能源是否可以在短期内从自然界中得到补充可以把能源划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有化石能源,核能.可再生能源有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2、应对能源危机
我国虽然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新油田也在不断被发现,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能耗巨大。所以一方面要节约常规能源的消耗,提高常规能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我们把化石燃料、水流能、风能等人类早就应用的能源叫做常规能源。把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新近才开始利用的能源叫做新能源。
第五篇:九年级物理下册_11.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案_教科版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单位 振堂中学 科目 物理
主备人 孙凤泽 日期 201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常识性了解能量转化技术为人类带来的便利。2.初步了解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3.认识能源对环境的影响。(二)能力目标
1.通过社会调查、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2.培养学生简单的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三)情感体验目标
1.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分析
能量转移和幻化的方向性是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内容为新授课。采用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物理知识的能力。
四、教具学具
无。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
向学生展示能源革命和环境污染的录像,提出疑问: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到底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发和利用能源。(二)新课教学 1.整体感知
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这就是所谓的能源革命。能源革命导致了人类文明的跃进,给人类带来了便利。现在社会,人类生活、生产、学习、研究都离不开能源的消耗。人类在使用各种能源时,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人类不应当无限制的详大自然索取,而必须在提升物质文明的同时,保持自然、环境的和谐与平衡,开发和使用绿色能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策略。2.教学互动
互动1:阅读“人类进步的阶梯”,讨论能量的转化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便利。
明确 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即能源革命,导致了人类文明的跃进。了解人类历史上几次重大的能源革命。
互动2: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明确 教师先举例说明能量的转化,再问相反顺序的情况会不会发生。进而说明:自然界的实际过程是有方向的。
互动3:学生阅读“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讨论新能源。
明确 师生共同讨论环境污染、新能源等。3.课堂小结(1)内容小结
我们知道能量的转化或转移是有方向性的,能源的使用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我们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寻找新能源。(2)方法归纳
本节课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适当引导。(三)布置作业
1.你所在地区是否适宜开发可再生能源?为什么? 2.调查你周围使用能源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几种可行的改进措施。(四)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