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普活动教案
科普活动教案:哪根蜡烛先熄灭
城西小学 蔡果兰
活动内容:哪根蜡烛先熄灭 活动目标:
1、知道物体燃烧需要氧气,长、短蜡烛的熄灭都是因为缺少氧气。
2、更换材料导致不同的结果,使学生明白材料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探究其中的科学奥秘,尝试给予一定的解释。活动时间:1课时 知识链接:
气体温度愈高,密度愈小。所以在烧杯内,由于蜡烛燃烧,二氧化碳气体温度较高,向上升,使烧杯内上方二氧化碳浓度大,长蜡烛因缺氧而熄灭。而大玻璃罩内,空间较大,二氧化碳上升后,遇罩壁冷却而下沉,因此大玻璃罩下方二氧化碳浓度较大,短蜡烛因缺氧而熄灭。
材料准备:长、短蜡烛各一根(更恰当是各准备两根),火柴,烧杯一个,大玻璃罩一个。
活动过程设计:
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1、出示实物或图片,提出问题。
一长一短两根蜡烛,点燃后,用一个容器把它们同时罩住,想一想,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蜡烛燃烧一段时间之后会熄灭。)
2、追问:那么,你认为会是哪根蜡烛先熄灭呢
3、学生自由猜测,教师统计和简要记录。
二、实验一:长蜡烛先熄灭:
1、出示第一组材料:长、短蜡烛各一根,烧杯一个,讨论实验步骤。
2、学生上台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长蜡烛先熄灭)
3、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可以是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也可以是自己的困惑。教师暂时不给予任何评价。
三、实验二:短蜡烛先熄灭:
1、过渡:是不是真的是这样呢?我们再来做一次——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点,我们换一个大的玻璃罩。
2、出示第二组材料:长、短蜡烛各一根,大玻璃罩一个,3、请学生上台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短蜡烛先熄灭)
四、畅谈感受,尝试解释:
1、出现两个截然不同的实验结果,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表。
2、如果学生提出要再做一次实验,就请该生上台重做实验。
3、小结概括:
长蜡烛先熄灭:气体温度愈高,密度愈小。所以在烧杯内,由于蜡烛燃烧,二氧化碳气体温度较高,向上升,使烧杯内上方二氧化碳浓度大,长蜡烛因缺氧而熄灭。
短蜡烛先熄灭:玻璃罩内,空间较大,二氧化碳上升后,遇罩壁冷却而下沉,因此大玻璃罩下方二氧化碳浓度较大,短蜡烛因缺氧而熄灭。
4、说说自己从本次实验中的启示。
城西小学 蔡果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小组合作设计鸡蛋保护装置并用语言表达制作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经历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通过活动构建一个轻松有趣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活动与活动的主体形成良好互动。培养学生集体协作能力及综合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活动体验选择合适的材料的重要性,感受探究的乐趣,体会小组合作的智慧,逐渐养成大胆思考、小心验证的科学态度,能够自我评价和反思;意识到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设计能解决很多问题。
二、教学重点:合理的选择材料,设计制作鸡蛋保护器
三、教学难点: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改进
四、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欣赏几张图片:介绍一些经验——降落伞、碰碰车、三角架、滑翔伞。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两样东西。(边说边出示)这是一个鸡蛋,还有一个乒乓球。现在,我将鸡蛋和乒乓球同时举过头顶,让它们同时下落到讲台桌面,一起倒计时!5、4、3、2、1。
(教师演示:将乒乓球和鸡蛋举过头顶,乒乓球落下了,而握鸡蛋的手却没有松开,鸡蛋没有落下。)
师:关键时刻老师有点舍不得这个鸡蛋了,因为我怕鸡蛋落下会? 师:有没有办法保护鸡蛋,让鸡蛋掉下来而摔不破呢?(板书课题)(学生初步设想,自由回答。)师:看来,大家都想到了在鸡蛋的外面包一些材料,做一个保护装置,我们可以把它叫做鸡蛋保护器。
二、制作与实验
(一)提出研究问题
师:如果让你自己设计制作一个鸡蛋保护器,让它从1.5米高的地方落下,地面上不准有任何辅助材料,而保证鸡蛋不会碎,敢不敢接受我的挑战?
下面我们进入挑战第一关:设计方案
(二)选择材料、制定方案 看图启发思维:
师:设计之前,先看一组图片,也许对你的设计有些帮助。(出示降落伞、三角架、滑翔伞、碰碰车的图片,并讲解。)
选择材料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材料,有石头、塑料片、木块、铜丝、布、一次性塑料杯、泡沫、棉花、报纸、皱纹纸、线绳、筷子。同学们可以从中任选四种材料,用自己的剪刀、小刀、透明胶等工具对他们进行加工组合,制作出不同功能的鸡蛋保护器。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选择材料,画出示意图。)汇报交流
师:来说说你们的设计方案吧!哪一组愿意首先上台讲述?其他小组同学可以针对他们的设计提出问题。
(三)制作鸡蛋保护器:
师:各小组同学各抒己见,都认为自己的设计好,到底谁的设计好,还要等到我们实验完了再下结论。接下来,就进入我们的制作鸡蛋保护器环节。我看同学们已经跃跃欲试了,先别急,在制作鸡蛋保护器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呢?请看温馨提示:
1、按需取材,注意节约;2制作要结实,实验时可先让鸡蛋在低处降落,再慢慢提升高度;3要能够方便的鸡蛋取出;4如果实验中遇到新的问题,可以对设计图进行改进。师:看懂了吗?好,下面开始制造鸡蛋保护器。
(四)实验展示及反思
师:各组都完成了自己的制作,请组长把鸡蛋保护器带到前面来,把鸡蛋保护器举起来,展示给大家,样子各不相同,效果如何呢?我们拭目以待。
师:为了实验公平,我们要让鸡蛋在同一高度下落,准备好了吗?好,人心的时刻到了,我宣布保护鸡蛋实验现在开始,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倒计时:5、4、3、2、1放手!
师:把鸡蛋拿出来吧,检查一下,成功的小组给自己鼓鼓掌。
反思:师:现在请失败的小组谈谈失败后得到的经验教训,其他组的同学有没有什么安慰的话,或者建议的?
师:在科学研究中没有永远的失败者,只有永远的探索者,老师希望你们课后继续研究,改进你们的设计,我相信你们会成功的,有信心吗?
师:下面,我们来共同想一想,影响鸡蛋保护器成功和失败的因素有哪些?(和材料的特性有关、跟选择哪些材料有关、和制作方法有哪些)
三、扩展延伸,让探究延续到课外。
在学生已有一定经验制作鸡蛋保护器的基础上,我通过对生活中购买小批量鸡蛋的保护和成批鸡蛋在运输过程中的保护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思考。这是一项课后的长期研究项目,不期望在课堂教学中立即解决,但要求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索,并模仿课堂上的研究方法来设计保护装置。同时我还注意了引导学生在选择材料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材料本身的性质,加工的难易程度,成本的高低等,将课堂与生活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引导学生对“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进行思考,促使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明白用科学知识能解决很多生活实际问题,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这一目的落到了实处。
四、小组合作与张扬个性密切结合。
第二篇:科普活动教案
教学内容
科技兴趣小组准备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和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从事科技活动的求知欲,明确上好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课的意义、内容和要求。
2、做好科技活动的人员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
3、做好科技活动的相关设施、材料、器材、工具等准备工作。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和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从事科技活动的求知欲,明确上好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课的意义、内容和要求。
课前准备:
搜集关于科学家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认识科学技术和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1、从今天开始我们开始科技兴趣小组活动。首先,大家必须对科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对于我们上好科技活动课是有很大帮助的。
2、了解科学技术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古至今,我们的生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们的眼界在不断地开阔,我们的世界在飞速地发生着各种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都是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我们吃的、穿的、用的、住的、我们欣赏的等等,每一样东西都和科学技术有关。
(教师举出相关的例子说明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可由学生来举例子更好,注意古代、近代、现代、未来最好都能举出一些,涉及的面也广一些,工业、农业、交通、国防、老百姓日常生活等)
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防实力,其中科学技术至关重要。良好的科学技术,对于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和提高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国家要实现现代化,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尤其要重视科学技术。
作为我们小学生,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用科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许多科学家从小就十分喜爱科学,努力研究科学。(教师、学生举出相关的例子)
二、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课的意义和要求
1、科技活动课的意义:
教师从知识、能力、兴趣、体验、信息交流、眼界、阅 历等多方面说明科技活动课的重要意义。
2、科技活动课的内容
小制作、小实验、观看科教电影
3、科技活动课的要求
勤思、多问、多与他人交流、勇于动手实践,从实践中 获得经验,不怕失败和困难,不懂就问;
认真、仔细、有耐心、大胆;
遵守纪律,听从老师安排; 注意安全(电、火)。
三、科技兴趣小
组活动课的人员分工
男女两人为一小组,自由组合,合作活动时要互帮互助、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心得体会,注意谦让、团结,共同完成作品和实验。
四、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课的物质准备
第三篇:科普活动总结(模版)
柏堰科技园中心学校科普工作总结
一、明确了在小学中开展科普教育应培养学生较全面的科学素质。
1、学校重视培养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小学生科学素质的最重要的一条是用科学的态度看待任何事物。试想“法轮功”与“李洪志”的出现是建立在许多人缺乏这一条最根本的科学素质的基础上的。我校科技活动的开展就以培养学生对科学较浓厚的兴趣和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目光看待问题为最基本的目标,然后让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知识发展科技能力,最终达到尝试运用科学知识改造事物的目的。本学期开学初学校结合科普宣传周活动进行了一次师生和家长的科学素质调查,通过调查活动既了解了情况,又通过反馈进一步提高了师生的科普意识。
2、科普教育着力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生创造力主要是指学生的超群表现和学生超越自我的实现。科技活动以它特有的优势提供了许多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创造力的机会。在认识到“创造教育”的重要性之后,学校加强了“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研究和实践。①利用多种时机播放启发创造的录像,激发学生创造意识。学校购买了许多这方面的录像资料有《智慧85分钟》、《小发明家的故事》等。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在开展全校学生参与的“白色污染调查”活动中,学生需要填写一张调查表,在调查表的下面还让学生说说“如何处理的白色污染”的建议:学生则能各抒己见尽情发挥。③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小发明活动。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当然在此其间要支教会学生一些小发明的技法,如主体附加法,缺点列举法,功能聚集法等,最后鼓励帮助或指导动手实践制作完成“小发明”。今年学校的邵俊同学的小发明“防塞插销”荣获了江苏省创造发明一等奖。
3、科普教育中也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和良好个性。
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信念和世界观等。在 小学阶段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不可轻视的。首先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各种能力的同时,教师充分保护了学生的那份兴趣和热情,同时也磨炼学生意志逐步帮助学生树立初步的科学人生观,价值观。在科技活动中,由于内容广泛,活动形式多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中还能创设出课堂教学中无法达到的氛围,学生能够表现出激情,实现自我;学生还会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尝试全身心地投入,甚至为了解决问题改变学习的态度;学生也会在科技活动中悟出科学态度看问题的好处,而引起自身理念上的更新。科技活动还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在开展各种科技活动中的过程中,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富有个性的学生。由于科技活动强调趣味性,又是建立在自愿参加的基础上的,因此许多科技爱好者有了“用武”之地,象方飞,本来就是一个“三好生”但他更重视自己的兴趣的发展,他参与过省航模比赛,得过二等奖,也参与了生物环境小组,在“郁金香的栽培实验”和“白色污染-----家用塑料袋调查”中充当了主角。他的活动影响了许多同学,学校中高年级的学生都知道他的名字。象这样的典型学生还有许多。所以学校在育人方法上走出了一条“重视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之路。
二、确定了科技活动的基本内容和一般形式。
1、学校明确科技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学校科普工作总结 对于各阶段的科技活动课,学校明确一方面用科技活动配套材料,另一方面穿插自主的特色活动和“环境教育”内容。科技活动课的形式以制作、视听、竞赛、讲授、游戏等为主,但也不受限制。如配合“创建绿色学校”开展在全校进行了“环境标语”的征集,全体老师都参与了这次活动,有许多老师创作的“环境标语”言简意真,最后由学生自己把这些“标语”打印成集,大家都觉得参与这种活动真有意义。
2、组织开展常规性课外科技活动。
我们觉得课外科技活动一般分常规性活动和节日活动两种。常规活动有科技夏令营和各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等形式。节日活动有“科 普宣传周活动”、“世界环境日活动”“爱鸟周”和“科技月活动”等。我们强调科技活动与班队活动相结合也要与第二课堂相结,更要与社会相结。开展方法有组织讲座,征文、科普阅读、小制作、小发明、考察、调查、实验、竞赛等。每一次活动都能认真制订计划,认真实施。
在校内作了大量的科普宣传工作。“世界环境日活动”中,学校出动宣传员到小区作了轰轰烈烈的宣传活动,使学校的环保活动向社会辐射。最近,学校正在开展一年一度的“科技月”活动,活动从视听、阅读、故事、制作、展览、讲座、参观和调查等方面入手注意了年级特点,做到了普及与提高的结合,强调了学生的参与。
3、重视了创设“科技环境”氛围。
首先我们十分重视宣传,学校的画廊有“科技之窗”专栏和班级的黑板报专辟“科技角”;其次每个班常常设有“生物角”经常种植盆花,以此来感染学生,使科技教育潜移默化。
三、把环境教育作为科技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0世纪后期“环境”和“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因此我们认为“环境教育应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我们的学生在接受科技教育的同时应该增强环保意识,才能实现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全面推开环境教育,首先把环境教育列入专题课和科技活动课的内容。另外每学年,组织开展两次以上的环境专题活动,使全校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如去年学校开展了“白色污染-----家用塑料袋调查”,今年又成功开展了“含磷洗衣粉的调查”等活动。每项活动都学生的参与面都很广,有点有面,又加强了与社会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学校正以崭新的姿态投入创建“合肥市绿色学校”活动中,力争在环境教育这块绿土上取得新的丰收。
柏堰科技园中心学校
2015年6月
第四篇:科普活动工作总结
小学科普活动总结
科技活动是让广大学生充分感悟科学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有益的活动,为此,我校积极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周,在活动中,我们营造了浓厚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氛围,促进少年儿童科学素养的提高,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讲科学家的故事、读一本科普读物、画一幅科学幻想画、制作一个科技作品等活动,努力加强对少年儿童进行科技教育和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以下对我校这次科技活动周工作进行总结:
一、加强管理,抓好领导队伍建设
1、为了切实有效的组织开展好这次科技活动周,校领导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与目标,为科技周的顺利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学校在经费、师资力量调配上为科技周开展各项活动予保障。
2、各班级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建立了班级科普小组。根据我们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二、完善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
1、从去年以来,我校加大了科技活动的投入,并且还在不断完善和健全,营造了氛围,鼓足了大家的干劲,使学校的科技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2、学校领导的重视,并给予资金的大力支持,保证了各项科技活动、科技竞赛的正常举行。
三、重视常规,落实科普教育工作。
1、学校经常利用学校宣传栏、班级黑板报、校广播台等多种形式对全校师生进行科技教育,从而使科技意识深入人心,为学校科技教育的普及打下坚实的舆论基础。
2、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通过活动大家不仅增长了见识,而且也在活动中提高了科技意识。
3、与此同时,我们还认真组织训练,激发学生对科技方面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四、因地制宜,抓好各项目建设。
1、在科普活动方面,每年都要举办学校科技节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学生喜欢,真正做到了人人参与。
2、在本周活动中,我们始终做到有布置、有发动、有评比、有表彰,从而使每次活动开展得富有成效。如观看科普片,进行了知识产权教育与发明专利申请知识讲座,利用废旧物品进行科学小制作等等。学生兴趣浓,参与率高。收到很多作品等。
3、在本学年活动中,学生的制作成果展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风貌,学生的科普知识推广体现了我校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视,也体现了学校领导对科技学科的重视,充分展示了我校全体师生的在科技活动周上的风采,展示了学生对未来生活的全新概念。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学生创新的潜力也是无尽的,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广大教师的努力拼搏下,我校的科技教育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第五篇:科普活动讲话稿
新城小学科普漫画作品征集颁奖活动辅导员讲话稿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本周的教育主题是“我们从小学创造”。
回顾人类文明历史,可以发现我们人类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几乎是一无所有,可是今天,人类却在地球上建立了如此辉煌的文明,成为地球当之无愧的主人。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一项又一项的科学发明和创造,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人类上天入地不再是美好理想,呼风唤雨不再是痴心妄想。
作为新一代少先队员,我们有创造人类新文明的责任。在新城小学这次科普漫画作品征集活动中,我校部分同学在罗迎春、王小燕、张雷霄三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创造出了一些较优秀的科普漫画作品,他们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这些同学的共同点是:爱动脑,勤动手,不怕失败,勇往直前。你们有没有这样的优秀品质?是啊!古往今来,凡在科学上有突出贡献的人,小接触科学,学习科学,进而产生兴趣对科学进行钻研,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在某个领域有所创新,登上科学的高峰。
这里我有几点建议:
1.全体少先队员们,我建议大家积极组织、策划、参与“读一本科技书,从中了解一个科技知识或一个科学家的故事;二是做一件小制作或搞一件小发明,低年级同学可以画一张科幻画。”本周五班队会时间,大家不妨组织一次科普活动阅读、研究、制作等成果交流会。
2.辅导员老师们,我也建议大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大胆地为队员们拓展科普活动的空间。大队部愿意为勇敢者铺路架桥,做好服务工作。
3.我还想建议各位科任老师备课时能结合教材内在因素适当对学生渗透科技教育。比如:数学课讲圆周率,讲祖冲之刻苦钻研精神时,能不失时机地教育学生,任何发明创造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同时也要有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再如:语文课《捞铁牛》等一类课文,本身就是直接对学生进行科技意识教育的课文,备课时能充分挖掘怀丙和尚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善于用科学方法处理问题的好品质。
老师们,同学们!我希望大家齐心协力积极投入到科普活动中,寻找身边的科学,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
一、两个生活中的问题、学习中的问题、教学中的问题以及管理中的问题。让我们
伸出双手,把智慧启迪,让想象放飞,展示我们的才华和力量,为我们在新城小学这段人生历程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