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武术》复习资料

《武术》复习资料



第一篇:《武术》复习资料

一、武术概念 名词解释:

《武术》复习题

第一章 武术运动概述

1、武术

答案: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填空题:

1、武术是以 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 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答案:攻防技击 内外兼修

2、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 和 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答案:套路演练 搏斗对抗

3、武术在汉代叫,在近代中国也叫。答案:武艺 国术 判断题:

1、武术在汉代叫国术。()

答案:×

2、在近代中国,武术也叫国术。()

答案:√

二、武术的特点 填空题:

1、武术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和。答案:技击特点 民族特点

2、武术最基本的特点是它的。答案:技击特点 判断题:

武术最基本的特点是它的技击特点。()答案:√

三、武术的价值

填空它:

1、武术的五个价值是武术的、、、、。答案:健身价值 技击价值 观赏价值 教育价值 经济价值 简答题:

1、武术有哪几方面的价值?

答案:武术的价值主要有健身价值、技击价值、观赏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

四、武术流派 名词解释: 武术流派

答案:武术流派是指由于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而形成的武术派别。判断题:

武术流派是指由于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而形成的武术派别。()

答案:√

简答题:

武术流派有哪些不同的说法?

答案:武术流派不同的说法有:长拳和短打,内家和外家、黄河流域派和长江流域派、南派和北派、少林派和武当派,等等。

五、武术功能分类 填空题:

武术按功能可分为、、、。答案: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学校武术、实用武术。判断题:

武术按功能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答案:×

六、竞技套路 简答题:

竞技套路包括哪些项目?

答案:主要内容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和其他拳术、其他器械、对练项目、集体项目。

七、其他拳术 填空题:

1、其他拳术第一类为、、。答案:形意拳、八卦、八极。

2、其他拳术第二类为、、。答案:通背、劈挂、翻子。

3、其他拳术第三类为、。答案:地躺拳、象形拳。

判断题:

1、其他拳术第一类为通背、劈挂、翻子。()答案:×

2、其他拳术第一类为形意拳、八卦、八极。()答案:√

3、其他拳术第三类为地躺拳、象形拳。()答案:√

八、其他器械 填空题:

其他器械第一类为,第二类为,第三类为。答案:单器械、双器械、软器械。判断题:

1、其他器械第一类为双器械。()答案:×

2、其他器械第二类为双器械。()答案:√

3、其他器械第三类为软器械。()答案:√

九、武术按运动形式分类

填空题:

武术按运动形式可分为 和。答案:套路运动 搏斗运动 判断题:

1、武术按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答案:√

2、武术按运动形式可分为竞技武术和学校武术。()答案:×

十、套路运动 名词解释: 套路运动

答案: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

十一、套路运动的分类

填空题:

1、套路运动按演练形式可分为、、三种类型。答案:单练、对练、集体演练

2、单练包括徒手的 和。答案:拳术、器械

判断题:

1、集体演练分徒手的拳术、器械或徒手与器械。()答案:√

2、套路运动按演练形式可分为拳术、器械和对练。()答案:× 简答题:

套路运动是如何分类的?

答案:套路运动按演练形式可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类型。

单练又可分为徒手的拳术和器械。对练分为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和徒手与器械对练。集体演练分徒手的拳术、器械、徒手与器械。

十二、长拳 名词解释: 长拳

答案:长拳是一种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分明,并有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和跌扑滚翻等动作与技术的拳术。

十三、手型、步型 填空题:

1、长拳的三种主要手型是、和。

答案:拳、掌、勾

2、长拳的五种基本步型为、、、、。答案: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 判断题:

长拳的三种主要手型是冲拳、劈掌和勾手。()答案:×

十四、太极拳

填空题:

1、太极拳是一种、、的拳术。答案:柔和、缓慢、轻灵

2、传统的太极拳有、、、和。答案:陈式、杨式、吴式、孙式、武式 判断题: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答案:√

十五、南拳 填空题:

1、南拳流派颇多,广东有、、、、等家。答案:洪、刘、蔡、李、莫

2、南拳是流传于 各地诸拳种的统称。答案:中国南方

判断题:

福建南拳主要流派有咏春和五祖。()

答案:√ 简答题:

南拳的一般特点是什么?流传于广东的南拳主要有哪几家?

答案:南拳的一般特点是:拳势刚烈、步法稳固,多桥法,擅标手,常以发声吐气助发力助拳势。流传于广东的南拳主要有洪、刘、蔡、李、莫等家。

十六、器械分类 填空题:

器械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四种。答案:短器械、长器械、双器械、软器械 判断题:

1、刀和剑都属于短器械。()答案:√

2、双剑属于短器械。()答案:×

3、九节鞭属于长器械。()答案:×

十七、刀、剑的运动特点 简答题:

1、刀和剑有何运动特点?

答案:刀的运动特点是:勇猛快速,气势逼人,刚劲有力,雄健剽悍。

剑的运动特点是:轻快敏捷,潇洒飘逸,灵活多变,刚柔相济,富有韵律。判断题:

1、剑的运动特点是:勇猛快速,气势逼人,刚劲有力,雄健剽悍。()

答案:×

2、刀的运动特点是:轻快敏捷,潇洒飘逸,灵活多变,刚柔相济,富有韵律。()答案:×

十八、枪、棍的运动特点 简答题:

枪术和棍术有何运动特点?

答案:枪术的主要特点是:力贯枪尖,走势开展,上下翻飞,变化莫测。

棍术的主要特点是:勇猛泼辣,横打一片,密集如雨,气势磅礴。判断题:

1、棍术的主要特点是:勇猛泼辣,横打一片,密集如雨,气势磅礴。()答案:√

2、枪术的主要特点是:力贯枪尖,走势开展,上下翻飞,变化莫测。()答案:√

十九、对练 名词解释: 对练

答案: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的假设性实战演练。填空题:

对练包括了 对练、对练、对练。答案:徒手、器械、徒手与器械

二十、搏斗运动

名词解释: 搏斗运动

答案: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斗智、斗技的对抗实战形式。填空题:

1、搏斗运动分为、和。

答案:散打、推手、短兵

2、搏斗运动是 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的对抗实战形式。答案:两人、斗智、斗技 判断题:

搏斗运动是两人或两人以上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斗智、斗技的对抗实战形式。()

答案:×

二十一、武术发展重要年份 填空题:

1、年武术被列为竞赛项目。答案:1957

2、年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开始实施。答案:1959

3、年国家体委颁布实行《武术运动员技术等级试行标准》。答案:1985

4、年,散手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同时开始实施《武术散手竞赛规则》。答案:1989

5、年中国武术协会成立。年成立了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

答案:1956、1986

6、经国务院批准,年开始招收武术硕士研究生,年开始招收武术博士生。答案:1982、1996 判断题: 1、1959年武术被列为竞赛项目。()

答案:× 2、1961年国家将武术内容列入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答案:√

二十二、重要比赛 填空题:

1、年在 举行了第1届国际武术邀请赛。答案:1985、西安

2、年在 举行的第11届亚运会开始将武术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答案:1990、北京

3、首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年在 举行。答案:1991、北京 判断题: 1、1991年在北京举行了第1届国际武术邀请赛。()答案:×

2、首届世界武术锦标赛1991年在北京举行。()答案:√

第二章 武术套路教学

二十三、基本功、基本动作

填空题:

把 练习贯穿于武术教学的始终,是武术课教学内容安排的特点之一。答案:基本功、基本动作 判断题:

1、基本动作是套路运动的基础,任何拳术、器械套路都离不开基本动作。()答案:√

2、把基本功、基本动作练习贯穿于武术教学的始终,是武术课教学内容安排的特点之一。()

答案:√ 简答题:

基本功、基本动作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基本功、基本动作一般包括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腿法、肩功、臂功、腰功,以及平衡、跳跃、跌扑、滚翻等内容。二

十四、动作规格 名词解释:

动作规格

答案:动作规格是根据武术运动不同拳种的特点和风格对动作准确性提出的具体要求。填空题:

1、动作规格是根据武术运动不同拳种的 对动作准确性提出的具体要求。答案:特点和风格

2、动作规格是体现拳种 的重要内容。答案:特点和风格

3、动作规格是评价 与 的重要因素。答案:教学效果、运动成绩

4、动作规格首先要强调 的准确与工整,其次强调 的正确。

答案:动作姿势、动作方法

判断题:

1、动作规格是评价教学效果与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答案:√

2、动作规格是体现拳种特点与风格的重要内容。()答案:√

二十五、套路教学的基本特点 简答题:

套路教学的有哪些基本特点?

答案:套路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重视基本功、基本动作的练习。

(二)以直观教学为主,强调动作规格。

(三)讲解动作攻防特点,突出不同拳种的技击风格。

(四)注重内外兼修,提高演练技巧。

填空题:

1、套路教学要以 为主,强调。答案:直观教学、动作规格 判断题:

1、套路教学要注重内外兼修,不断提高演练技巧。()答案:√

二十六、套路教学的阶段

简答题:

套路教学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

武术技术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学习的内容有: 第一阶段:基本功、基本动作、基本组合和基本套路。

第二阶段:拳术、刀、枪、剑、棍等中级套路及传统项目。

第三阶段:巩固与提高单练套路的演练技巧和难度动作质量,学习对练套路。填空题:

对练项目的学习应是在套路教学的 阶段。答案:第三 判断题:

1、对练项目的学习应是在套路教学的第二阶段。()答案:×

2、刀、枪、剑、棍等中级套路的教学应在套路教学的第二阶段。()答案:√

二十七、套路教学的步骤

简答题:

套路教学分几个步骤?每个步骤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案:

套路教学一般可分为五个步骤。每个步骤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步:使学生掌握动作的方向路线。

第二步:使学生完成动作的姿势达到准确与工整。第三步:使学生连贯完整地完成动作。

第四步:使学生掌握武术动作的特点与演练风格。

第五步:通过训练继续巩固与提高。填空题:

1、武术套路教学的第一步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动作的。答案:方向路线

2、武术套路教学的第四步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武术动作的 与演练风格。答案:特点

判断题:

1、武术套路教学的第一步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动作的特点与演练风格。()答案:×

2、武术套路教学的第二步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完成动作的姿势达到准确与工整。()答案:√

二十八、直观教学法 填空题:

1、直观教学包括 和多媒体教学。答案:动作示范

2、直观教学包括动作示范和。答案:多媒体教学 判断题:

1、直观教学包括动作示范和动作讲解。()答案:×

2、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能充分显示动作的结构、过程、关键、要领与细节。()答案:√

二十九、示范位置 简答题:

教师如何选择示范位置?

答案:教师示范位置的选择应以全体学生便于全面观察为主要依据。示范位置一般有:

(1)三角形顶点示范:教师站在学生横队的等边三角形顶点位置。(2)中心示范:教师站在学生队伍的中间位置。(3)斜前方示范:教师站在学生学习套路前进方向的左或右前方位置。填空题:

教师示范位置一般有 示范、示范、示范。答案:三角形顶点、中心、斜前方

判断题:

教师示范位置的选择应以全体学生便于全面观察为主要依据。()答案:√ 三

十、示范面 填空题:

教师示范面的运用一般有、、、。答案:镜面示范、侧面示范、斜面示范、多面示范。判断题:

比较复杂繁难的动作,可做多面示范。()答案:√

十一、领做示范

填空题:

1、教师领做示范时,一般位于学生的 或。答案:左右前方、正前方

2、领做示范时教师应根据套路的 来选择位置。答案:运动方向 判断题:

1、领做示范时教师应根据场地来选择位置。()答案:×

2、领做的速度通常由开始学习时的慢速逐步过渡到正常领做。()答案:√

十二、完整教学

简答题:

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完整教学?

答案:在以下情况可进行完整教学:

(1)动作结构简单和难度不大的动作。

(2)对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进行教学时。

填空题:

1、完整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了解单个动作的,分解教学法则便于学生掌握。答案:全貌、动作细节

2、对动作结构简单和难度不大的动作可采用 教学法。答案:完整 判断题:

1、对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可采用分解教学法。()答案:×

2、分解教学法便于学生了解动作的全貌。()答案:×

十三、分解教学 名词解释: 分解教学法

答案:分解教学法就是将完整的单个动作合理地分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简答题:

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分解教学法?

答案:在以下情况可进行分解教学:

(1)结构和方向路线较复杂繁难的动作。

(2)攻防因素较多的动作。

(3)富于顿挫、节奏感变化较强的动作。

填空题:

1、对攻防因素较多的动作可采用 教学法。答案:分解

2、武术教学一般采用 —— —— 的原则,把分解和完整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答案:完整、分解、再完整 判断题:

1、对攻防因素较多的动作可采用分解教学法。()

答案:√

2、对富于顿挫、节奏感变化较强的动作应采用完整教学法。()答案:×

十四、讲解

简答题:

武术教学中讲解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武术教学中讲解的内容有:

(1)讲解动作的规格与要求。

(2)讲解动作的基本规律。(3)讲解动作易犯的错误。(4)讲解动作的关键环节。

(5)讲解动作的攻防含义。

判断题:

1、套路教学要讲解的内容包括动作易犯的错误。()答案:√

2、套路教学要讲解的内容包括动作的攻防含义。()答案:√

十五、练习法

填空题:

武术教学常用的练习法有、和。答案: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综合练习法 三

十六、重复练习法 名词解释: 重复练习法

答案:重复练习法是指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将单个动作、组合动作、分段动作、整套动作重复练习的方法。

十七、组织练习的形式 填空题:

武术课组织练习的形式,一般有、、。答案:个人练习、分组练习、集体练习

第四章 武术竞赛的组织

十八、竞赛规程

简答题:

竞赛规程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竞赛规程一般包括如下内容:竞赛名称、目的任务、比赛日期和地点、比赛办法、比赛项目、报名办法、奖励办法、注意事项等。三

十九、仲裁

填空题:

1、由主任、副主任、委员 人组成。

答案:3-5

2、仲裁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受理 因评分所引起争议问题的书面上诉报告。答案:运动队

判断题:

1、仲裁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受理运动员因评分所引起争议问题的书面上诉报告。()答案:×

2、仲裁委员会的判决为最后判决。()答案:√ 四

十、裁判长 判断题:

1、总裁判长可对规则进行解释,但无权修改规则。()答案:√

2、总裁判长负责运动员比赛套路创新难度的加分。()答案:×

3、裁判长执行比赛中对重做的扣分。()

答案:√

4、裁判长执行比赛中对套路时间不足或超出规定的扣分。()答案:√ 填空题:

1、裁判长负责运动员比赛套路 的加分。答案:创新难度

2、执行比赛中对重做的扣分。答案:裁判长

十一、按年龄分组

填空题:

1、武术套路比赛可按年龄分为、和。答案:成年赛、青少年赛、儿童赛

2、武术套路比赛,成年组: 周岁以上。答案:18(含18)

3、武术套路比赛,青少年组: 周岁。答案:12-17

4、武术套路比赛,儿童组: 周岁。答案:不满12 判断题:

1、武术套路比赛,儿童组为12周岁。()答案:×

2、武术套路比赛,青少年组为12-17周岁。答案:√

十二、礼仪、计时、弃权 填空题:

1、运动员听到上场点名和完成比赛套路后,应向 行抱拳礼。答案:裁判长

2、运动员听到上场点名和完成比赛套路后,应向裁判长行 礼。答案:抱拳

3、运动员结束全套动作后,计时结束。答案:并步站立

4、运动员不能按时参加检录与比赛,则按 论处。

答案:弃权

判断题:

1、套路比赛,运动员走到起势位置,由静止姿势开始动作,计时开始。()答案:√

2、运动员不能按时参加检录与比赛,则按弃权论处。()答案:√

十三、自选套路完成时间

填空题:

1、长拳、南拳、剑、刀、枪、棍自选套路完成时间,成年组。答案:不少于1分20秒

2、青少年、儿童组完成长拳、南拳和器械自选套路的时间为。答案:不得少于1分10秒

3、完成其他拳术、其他器械套路时间为。完成对练套路时间为。答案:不得少于1分钟、不得少于50秒

判断题:

1、完成其他拳术、其他器械套路时间为不少于1分20秒。()

答案:×

2、长拳、南拳、剑、刀、枪、棍自选套路完成时间,成年组为1分20秒。答案:×

十四、太极类套路完成时间 填空题:

1、完成自选太极拳套路时间为 分钟。太极拳规定套路为 分钟。答案:3-4分钟、5-6分钟

2、完成太极剑、集体项目套路时间为。答案:3-4分钟

判断题:

完成太极剑、集体项目套路时间为3-4分钟。()答案:√

十五、竞赛场地 填空题:

1、个人项目的比赛场地为长 米,宽 米,其周围至少有 米宽的安全区。答案:14、8、2

2、集体项目的比赛场地为长 米,宽 米,其周围至少有1米宽的安全区。答案:16、14、3、比赛场地的地面空间高度为 米。答案:8 四

十六、自选项目评分标准

填空题:

1、武术套路竞赛各项目评分,最高分为 分。

答案:10

2、自选项目的评分,动作质量分的分值为 分,演练水平分的分值为 分,动作难度分的分值为 分。答案:5、3、2 判断题:

1、自选项目的评分,演练水平分的分值为2分。()答案:×

2、自选项目的评分,动作难度分的分值为3分。()答案:×

十七、自选项目裁判分组

填空题:

1、自选项目裁判分组,A组评 分,B组评 分,C组评 分。答案:动作质量、演练水平、动作难度

2、自选项目裁判分组,组评演练水平分,组评动作难度分。答案:B、C 判断题:

自选项目裁判分组,A组评动作质量分。()

答案:√

十八、其他项目评分标准(其他拳术、其他器械、对练、集体项目)

填空题

1、其他拳术、其他器械、对练、集体项目的动作质量分值为 分,演练水平分值为 分。答案:5、5

2、其他拳术、其他器械、对练、集体项目的评分,C组只评。答案:其他错误的扣分

判断题:

其他拳术、其他器械、对练、集体项目的评分,C组只评其他错误的扣分。()答案:√

十九、其他项目裁判分组 填空题:

其他拳术、其他器械、对练、集体项目,A组裁判评 分,B组裁判评 分。答案:动作质量、演练水平判断题:

1、其他拳术、其他器械、对练、集体项目,A组裁判评演练水平分。()答案:×

2、其他拳术、其他器械、对练、集体项目,A组裁判评其他错误分。()答案:×

3、其他拳术、其他器械、对练、集体项目,A、B、C组各由3名裁判组成。()答案:√

十、裁判评分

简答题:

1、武术套路由哪几方面来进行评分? 答案:武术套路由四个方面来进行评分:

(1)对动作质量分的评判(2)对整套演练水平的评判(3)对难度动作的评分(4)对其他错误的扣分

2、套路演练水平的评判包括哪几方面内容? 答案:套路演练水平的评判包括:

(1)对功力(劲力、协调)的评分

13(2)对演练技巧的评分

(3)对编排(内容、结构、布局)的评分

填空题:

1、运动员套路演练的功力水平,主要通过 和 两个方面来体现。答案:劲力、协调

2、演练技巧包括、、三方面。答案:精神、节奏、风格

判断题:

演练技巧包括精神、节奏、风格三方面。()答案:√

十一、其他错误扣分 名词解释:

其他错误扣分

答案:其他错误扣分是指裁判员对比赛中运动员完成动作技术时失误的扣分。判断题:

一个动作同时出现两种以上其他错误是,应累计扣分。()答案:√

第二篇:武术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功法运动:是以单个动作为主进行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

3.套路运动:是指意义技击动作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组合及整套练习。按照练习时的人数多少,套路运动又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

4.单练:指个体独自进行套路练习的方式。根据练习时是否手持器械,单练又分为拳术和器械运动两类。

5.对练:是指在单练基础上,两人或两人以上,在预定条件下进行的假设性攻防联练习的套路形式。其中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的对练等。

6.集体演练:是指多人徒手、器械或徒手与器械同时进行的演练的套路形式。7.搏斗运动是两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智斗、较力、较技的实战攻防格斗。8.防身自卫:即防身术,是依照法律规定,为维护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安全以及其他权益免受侵害而以自卫防身为目的,运用拳打、脚踢、摔打、擒拿等格斗技击方法,制服对方保护自己的专门技术。

9.马步:两脚平行开立(约为本人脚长的三倍);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身体重心放

在两脚之间。

10.武德:即武术道德,是指对习武者行为规范要求的总和。11.劲力:是指演练武术时完成技术动作的所需力量的表现。12.节奏:主要指对动、静、快、慢之间关系的处理技巧。13.净打2分钟:指每局比赛除暂停之外的实际比赛时间,即计时员听到台上裁判员“开始”的口令后随即开启计时表、“停”的口令立即停表。当开表时间累计达到两分钟时,鸣锣通告一局比赛结束。

14.消极8秒:是指台上裁判员用“指定进攻”的手势指定一方运动员进攻后,运动员在8秒钟后仍不进攻的行为。

15.消极搂抱:指为了达到不让对方进攻或反击的目的而一味采取抱缠的行为。

16.冲拳:开立步抱拳预备。右拳拳心向上,从腰间向前伸臂冲出,接近顶点时拳加速拧转,手臂伸直,使拳心内旋向下;上体拧腰左转,目视右拳。左拳冲出同于右拳;在左拳冲出的同时右拳外旋屈肘回收至腰间,拳心向上。如此依次反复进行。

一、判断

1.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大发展时期,武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大发展。2.公元702年,建立了武举制。

3.1950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召开了武术座谈会,倡导发展武术运动。

4.1952年。国家体委成立后,设立了民族形式体育研究会,主要负责对武术等民族形式的体育的挖掘、整理工作。

5.1953年11月在天津举行了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标志着武术作为体育项目开始进入竞赛领域。

6.1955年国家体委在运动司下设武术科,专门负责武术工作。

7.1956年教育部编订并颁布的中国第一部全国通用的《中、小学体育大纲》中,就有关于武术方面的内容。

8.1957年确定了武术为正式比赛项目。

9.(1)1958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武术协会。10.(2)1958年9月在北京举行了有27个省市单位参加的全国武术运动会。

(3)会后,由中国武术协会组织部分专家,起草了中国第一部以长拳、南拳和太极拳为主要竞赛内容的《武术竞赛规则》,并与1959年由国家体委正式批准公布施行。11.1978年又恢复招收武术专业研究生。

12.1985年8月在西安举行了第一届国际武术邀请赛。13.1987年在日本横滨举行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14.1989年,散手被批准列为正式体育竞赛项目,并在江西宜春举行了第一次武术散手的正式比赛——全国武术散手锦标赛。

15.自1990年第11届亚运会起,武术成为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1990年10月,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

16.自1997年 第8届全运会开始,武术不仅仍然是全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而且是全运会的唯一非奥运会比赛项目。

17.2002年,出版了新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并与2003年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使得武术比赛的评判更具客观性。18.2008年北京武术比赛的圆满成功,使武术赢得了在北京奥运会舞台上充分向世界展示的机会,为武术今后在国际上的传播提供了更高的平台。19.长拳一词最早见于明朝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20.棍被誉为“百兵之祖”。21.武术套路比赛规则与裁判法

(1)竞赛年龄分组:成年组、青少年组、儿童组

(2)运动员听到上场点名时和完成比赛套路后,应向裁判长行(抱拳礼)。

(3)套路完成时间:长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南刀、南棍套路成年不少于1分20秒;青少年(含儿童)不得少于1分10秒。太极拳、太极剑自选套路为3~4分钟;太极拳规定套路为5~6分钟。对练不得少于50秒。集体项目为3~4分钟。传统项目,单练不得少于1分钟。

(4)比赛音乐:规程规定的配乐项目必须在音乐(不带歌词)伴奏下进行,音乐可以根据套路的编排自行选择。

(5)竞赛场地:个人项目14米长,8米宽。集体项目的场地长16米、宽14米。场地四周内沿,应标明5厘米宽的白色边线。场地的地面空间高度不少于8米。两个比赛场地之间的距离6米以上。

22.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式”、“软手”等。

二、填空题

1.武术段位定位三级九段:初级为一段、二段、三段,中级为四段、五段、六段,高级为七段、八段、九段。段位制的考评内容包括:武德、技术、理论考评。

2.传统武术技击理论一般将人体分为三节,上肢为梢节,躯干为中节,下肢为根节。3.六合:是指手、肘、肩、脚、膝、胯部位的协调配合,体现出整体合一的劲力特点。4.长拳的呼吸方法:提、托、聚、沉 5.长拳的传统技法有“四击”、“八法”、“十二型”之说。

四击:踢、打、摔、拿;八法:手、眼、身、步、精神、气、力、功

6.武术图解的一般知识主要包括动作方向、动作路线、附加图、主返路线、动作方位、动作名称、术语的运用、要领说明、常用叙述词等方面的内容。

7.武术套路竞赛是在长14米,宽8米,周围至少有两米安全区的长方形场内进行。

8.长拳是现代武术运动中的主要拳种之一。它是在吸取了查、华、炮、红、少林等传统拳种之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拳种。9.长拳具有(姿势舒展)、(快速有力)、(动迅静定)、(节奏鲜明)的运动特点。10.长拳的内容包括(基本功)、(基本动作)、(组合动作)、(单练套路)、(对练套路)。

单练套路又分为(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

11.在武术教学中,学生经常遇到的“三多”问题:一是动作数量多:二是方向路线变化多。

三是每个动作包含的因素多

12.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13.太极拳的流派: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 14.竞赛年龄分组:成年组、青少年组、儿童组

15.武术套路各项目评分均为10分制。自选项目(动作质量)分为5分(A组);演练水平分为3分(B组);难度分为2分(C组)。

16.裁判长从运动员的应得分中减去“裁判长的扣分”,加上创新难度的加分即为运动员的(最后得分)。

17.散打比赛采用(循环赛)和(淘汰赛)两种竞赛办法,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净打两分钟,局间休息一分钟。

18.武术散打比赛场地:高80厘米,长800厘米,宽800厘米的擂台。

三、大题

1.在商周时期,“田猎”和“武舞”成了武技训练的重要手段。“田猎”是训练各种武器的使用及驭马驾车技术,“以田狩习战阵”。田猎是集身体、技术、战术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训练。而“武舞”则由原始的时期的武舞发展而来,是将用于实战的格杀经验按一定程式来训练。

2.武术的内容与分类

答:(1)功法运动 又分为内壮功、外壮功、轻功、柔功

(2)套路运动 又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

(3)搏斗运动 又分为散打、推手、短兵、长兵 3.武术的特点与作用?

答:特点:动作具有攻防技击含义;动作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内容丰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作用: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提高防身自卫能力;培养道德情操;丰富文化生活;增进交流。

4.防身自卫的技法特点?(1)动作简练,实用性强;(2)手法多变,攻防兼备;(3)抓住战机,快速准确(4)击打要害,一招制胜(5)不畏强暴,斗智斗勇 5.武术教学的特点与要求? 答:特点:(1)重视尚武崇德的思想教育(2)注重直观教学,以领做为主(3)结合攻防动作讲解示范(4)强调动作要领,突出不同拳种风格(5)注重内外兼修,提高演练技巧

要求:(1)注重示范教学,运用多种形式教学(2)了解各拳种风格和特点(3)提高安全教育意识 6.完整示范

能使学生了解多种全貌,形成完整的概念。在下列情况下可运用完整示范:(1)首次作为教学内容的武术动作(2)教学内容为结构简单、难度不大的武术动作(3)教学对象为有一定武术基础的学生。7.分解示范

分解示范便于学生了解动作细节,从而更加准确、完整地掌握动作。在下列情况下可运用分解示范法:(1)结构、方向和路线较为复杂繁难的动作。可将这类动作分为上肢动作和下肢动作,然后按动作的难易顺序分别分解示范,或将动作分为几个小节来示范教学。(2)含攻防因素较多的动作。可按动作的攻防特征,通过分解动作的攻防用意来示范教学。(3)不易完成的跳跃动作、翻腾动作、滚翻动作、跌仆等动作。(4)展示难度动作、复杂动作、节奏、风格。分解示范是为了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动作,但不宜将动作分解得过细,应尽快地向学习完整动作过渡。在需要分解示范的教学过程中,一般应遵循“完整——分解——完整”的原则。8.套路教学的步骤与要求?

答:步骤:基本动作学习;基本功练习;组合动作学习;套路学习;技术创新实践。

要求:重视基本技术动作和基本功教学;研究技术动作的趣味性;注重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围绕重点动作分节施教;结合攻防技术解析动作;突出器械的基本技法教学

9.中学武术教学的要求?(中学武术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1)注重武德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武礼仪规范;尊重同学,友好待人;注重武德,不出手伤人。

(2)突出难点,围绕重点。围绕课的中心动作,一式多变;突出重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步步深入。

(3)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化教育。

(4)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武术教材与其他教材的搭配;武术教材的选择搭配(5)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内容

(6)注意中学教学的特殊性,以集体教学为主(7)加强安全教育(8)注意培养骨干

10.五步拳的动作要领:并步抱拳、弹腿冲拳、马步架打、歇步下冲拳、提膝穿掌、仆步穿

掌、虚步挑掌、并步抱拳 11.解释一下腾空飞脚的动作?(1)动作过程:预备姿势——高虚步亮掌;左腿提膝,两臂上举后在胸前交叉;右腿向左侧落步,同时左臂向前,右臂向后摆起,随即右脚蹬地跳起,以脚弓碰左脚跟成击步;右脚上步,左腿向前向上提摆,右脚蹬地跃起,同时右臂由后向上摆起,右掌背迎击左手掌;右腿在空中向前上方绷脚面弹踢;左腿屈膝上提收控于右腿侧,同时右手向前下迎击右脚面发出响声;左手成掌后摆至头左侧上方。

12.太极拳的运动特点:(1)体松心静缓

(2)缓慢柔和

(3)动作、呼吸和意念配合 13.武术教学中常用的讲解方法有哪些?

术语化讲解、形象化讲解、单词化讲解、口诀化讲解 14.什么叫抱拳礼?抱拳礼的含义?

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以武会友;左掌四指并拢,寓意四海武林团结奋进;屈左拇指,寓意虚心求教,永不自大;两臂屈圆,寓意天下武林是一家。15.武术为什么会变成舞术,又称为中国式体操?你怎么看?

自从第一部武功电影《少林寺》在华夏大地掀起一股武术热潮之后,我们被禁锢了三十多年的侠客思想如溃泻之堤,侠客又再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和人生理想的崇尚。如果说,当初的《少林寺》在编导上还客观地尊重了中华武术的本质,那么在其后的各种电影电视剧以及进口的港台小说中,武术则与它的本来面目越走越远。如今在文化娱乐领域里流通的中华武术,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神话,那些空中翩飞的姿势完全可以与《西游记》和《封神榜》媲美。当今天的中国功夫面对泰拳胆战心惊的时候,不少同胞又喊出了“振兴国术”的口号。但是以我愚见,这个梦想基本不可能实现了。原因大概有四点:

一是很多古代功夫失传,根本无从恢复,更妄谈发扬光大;

二是现代科技限制了武术的发展,武术已经不再是现代斗争和战争的必备条件;

三是现代生活压力和节奏很难为社会提供研究武术的土壤,都忙着向钱看和应付生活的压力

四是我国现代人的身体条件大幅退化,这个趋势大概起源于鸦片盛行时期。

所以,我们祖先辛苦创造的武术,将越走越远,终究只能是供人观赏的舞术。这是中国的悲哀,而这仅仅是悲哀的开始。当若干年后,我们国人又忙着寻找国学精粹的时候,估计也和中国武术一样,连个影子都抓不着了。这个日子不会太久,因为,我们现在都在忙着把自己的热脸一个劲地朝外国人的冷屁股上磨蹭。

第三篇:武术

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武术》。下面我将从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练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技能又得到了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以及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思想。

二、教材分析:

武术作为一种民族体育项目,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小学阶段应当把姿态教育和培养武术兴趣放在目标的首位,初步建立武术套路的概念,发展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动作的速度和连贯性,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养成经常运用套路锻炼身体的习惯。

重点: 各种手型、步型。

难点:动作路线清晰,手形、步形正确到位。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学生,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小学生天生好动、好玩、好奇,学习新知识速度快,模仿能力强。因此,我会通过提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然后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展示、老师指导纠正、情景游戏等内容来完成本次课的教学任务。

根据以上分析制定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组合动作名称和顺序,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2.能力目标:发展协调性、灵敏、力量等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精神品质;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相互配合的能力。

四、教法: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这一宗旨指定以下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示范法:讲解练习法:团结教学。五.学法:

本课学生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自主学习法、小组互助等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去尝试体验、合作探究,养成主动学习,探索创新的习惯。

教法和学法的合理确定,为教师有效的实施教学过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教学过程:(活跃情绪阶段;学习技能阶段;恢复身心阶段)

1.活跃情绪阶段:按照人体运动规律,人体的运动状态是一个逐渐增强的过程,为了让学生的身体状态适应下面的运动强度,预防损伤,我给学生安排了:

踩影子游戏:在音乐的带领下,进行互踩影子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音乐的带领下练习节奏感强的韵律操(搏击操、绳操、棍操、指挥操)2.学习技能阶段:

(1)教师语言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各种小动物,让其他同学来猜模仿的是什么动物。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模仿小动物的过程中运用到了武术的各种手型步型。

(2)教师表演示范:教师以标准、优美的动作进行示范,同时进行讲解,激发学生我要学习的情感。

(3)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做分解动作的镜面示范,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尝试练习,可重复练习。然后让学生自己在充裕的时间里自己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推优示范:在练习后,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不仅可以调动进行展示的同学的积极性,同时也给其他学生一个学习的机会,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有学生来教学生的目标。

(5)集体练习,汇报表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重点辅导一般学生。鼓励他们建立自信心,使全班学生均衡发展。从练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谦虚好学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掘学生运动潜能,通过教师评价,学生间互评,促进学生改进动作。3.恢复身心阶段:

学生两两背靠背倚在一起,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由教师引导呼吸练习。上体放松挺直,呼吸均匀、细长、缓慢,排除一切杂念。器材:

预计负荷:平均心率120-130次/秒,最高心率160次/秒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评委老师!

第四篇:武术

拳术

白鹤拳

鹤拳

飞鹤拳

食鹤拳

宿鹤拳

鸣鹤拳

纵鹤拳

鹤拳道

梅花桩

少林派

武当派

心意拳

河南派心意拳

上海派心意拳

山西戴氏心意拳

形意拳

宋氏形意拳

尚氏形意拳

车氏形意拳

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

吴氏太极拳

孙氏太极拳

和氏太极拳

八卦太极拳

忽雷太极拳

八卦掌

程氏八卦掌

尹氏八卦掌

咏春拳

洪门拳

意拳

劈挂拳

通背拳

五行通背拳

祁家通背拳

八极拳

燕青拳(迷踪拳)

螳螂拳

卢氏结构

转气心法

李贤康武术学

轨迹拳学

现代武学

截拳道

谭腿

散手(散打)

还有主要流派:中华武术五大流派:崆峒、少林、武当、峨眉、昆仑。

卢氏结构

抟气心法

太极导引

外功

铁沙掌

铁布杉 少林派

发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少林武术内容极为丰富,其中少林拳的精华被称为“少林五拳”,系指龙拳、虎拳、豹拳、蛇拳和鹤拳,分为小洪拳、大洪拳、罗汉拳、梅花桩炮捶等几十种少林拳法,还有刀、枪、剑、铲、棒等器械的技击法,并创造出少林易筋功、小武功、阴阳功、混元一气功等气功。少林拳在一千多年的发展中,逐渐分为北派少林拳和南派少林拳

少林支派众多,有“三大家”、“四大门”之说。

三大家:

红家少林

孔家少林

俞家少林

四大门:

大圣门

罗汉门

二郎门

韦驮门。

北少林

潭腿

劈挂拳

通背拳

孙膑拳

查拳

螳螂拳

七星螳螂拳

六合螳螂拳

秘门螳螂拳

八步螳螂拳

南少林

南拳五大家

洪家拳

刘家拳

蔡家拳

李家拳

莫家拳

周家拳(出自洪家及蔡家)

蔡李佛拳(发展自蔡家、李家、及佛门内外拳法)

雄胜蔡李佛

鸿胜蔡李佛

北胜蔡李佛

白眉拳

白鹤拳

飞鹤拳

鸣鹤拳

宿鹤拳

食鹤拳

龙形拳 西藏功夫

喇嘛派

白鹤派 武当派

因发源于湖北均县境内的武当山而得名。武当武术起源于元末明初,盛行于明末清初。武当拳的风格特点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短见长,以慢击快,以意运空,以气运身。武当派拳术有无极拳、鹞子长拳、猿猴伏地拳、六岁散手和五当太乙五行拳等。武当兵器有武当剑、白虹剑、六合枪、六合刀、松溪棍等。太极拳属武当著名拳种,影响极大。太极拳在长期流传中,演变出许多支派,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太极拳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和孙式太极拳。后经提炼整理,又出现简化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八十八式太极拳等套路。

松溪派

淮河派

神剑派

轶松派

龙门派

功家南派

玄武派

北派太极门

心意拳

河南派心意拳

上海派心意拳

山西戴氏心意拳

形意拳

宋氏形意拳

尚氏形意拳

车氏形意拳

河北形意拳

意拳

八卦掌

程序八卦掌

程序高派八卦掌

尹式八卦掌

傅式八卦掌

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

吴氏太极拳

孙氏太极拳

傅氏太极拳

和氏太极拳

八卦太极拳

忽雷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

郑子太极拳 峨眉派

发祥于四川峨眉山,形成于明代。峨眉拳集众家之长,形成了独特的技法与风格。它的主要技击特点是动作小,变化大,以柔克刚,借力打力,以静制动和以动制静并用,攻防时多顺势前钻,借力反击,以快取胜。峨眉拳术有僧门、岳门、杜门、赵门四大家和洪门、化门、字门、慧门四小家.

一、僧门,据说传自少林憎人,故名。又称“申门”。特点是巧、快、灵、动,如猢狲状,别名“狲门”

二、岳门、据说由岳飞所传,特点是矮桩,手法不划圆不成拳。

三、赵门,据说为赵匡胤所传,借鉴少林派太诅长拳(据说也是赵匡胤所传)等拳法,特点是高桩。又因习练红拳,称为“红门”。

四、杜门,以传说中诸葛亮八阵图之“杜门”而得名,一说拳法传于自然门杜观印。特点是封锁严密,善于防守。

五、洪门,相传以明太诅洪武年号而得名,习练大、小洪拳,特点是刚劲。

六、化门,又称“蚕闭门”、“缠闭门”,三十六闭手如春蚕吐丝,绵绵不断,紧封敌手,使其不能施展。

七、字门,又称“智门”,因收势摆成字形而得名,特点是高桩长手,起伏大。

八、会门,又称”慧门”,以神拳为代表,讲究观师默像,念咒语,颇为神秘。

一 黄林派:据说从陕西流入

二 点易派:以川东涪陵点易洞而得名

三 青城派:以川东道家胜地青城山得名

四 铁佛派:又称云顶派

五 青牛派:以川东丰都青牛山而得名 南拳

少林桥手

五祖拳

鹤拳

罗汉拳

广西:

周家拳

屠龙拳

小策打

浙江:

洪家拳

黑虎拳

金刚拳

湖北:

洪门拳

鱼门拳

孔门拳

湖南:

洪家拳

薛家拳

叶问宗师咏春拳

广东南拳:

一、洪拳。洪拳源出少林寺、相传为洪熙官所创,洪熙官本为福建漳州茶商,创拳后传给南少林的洪门五祖,洪拳后来传入广东,包括五行拳(金拳、夹木拳,水浪拳、火箭拳、土地拳)和十形拳(龙拳、蛇拳、虎拳、豹拳,鹤拳、狮拳、象拳、马拳、猴拳、彪拳等十大象形拳),历代著名高手有洪文定、陆亚彩、觉固禅师。铁桥

三、林福成、黄泰、黄飞鸿、林世荣广东十虎等,是南拳中最大的一派。

二、刘拳。据说为刘三眼所创,也有说是下四府刘生或刘青山所创的,流传于雷州半岛。

三、蔡拳。由福建甫少林寺僧蔡伯达、蔡九仪所创,后来流传于广东中山等地,包括十字拳、大运天、小运天、天边雁、柳碎梅、两仪四象拳等。

四、李拳。相传由福建南少林寺僧李色开所创,又由广东新会人李友山传授。一说由广东惠州李应辉所创,李拳流行于广东中山、河源、高州、龙川、广州等地。

五、莫拳。相传为福建南少林至善禅师所创;一说由莫达士所创,后传至莫清骄(一说莫清娇)。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一带。

广东南拳还有

蔡李佛拳(由新会人陈享创立,他师从陈远护、李友山及少林寺和尚蔡福,综合了蔡家拳、李家拳、佛家拳三派精华,故名蔡李佛拳)

虎鹤双形拳(南海人林世荣综合洪拳、佛拳所创,又称“洪头佛尾”)

咏春拳(福建严咏春严三娘所创、一说至善禅师传入广州光孝寺)

侠拳(大侠李胡子从四川峨眉山传入广州)

白眉拳(四川峨眉山白眉道人传入广州)

佛家拳(从佛门传入)

练步拳、练手拳、刁家教、岳家教、朱家教、昆仑拳、南枝拳、儒拳等。

宏极拳

岑能咏春拳

阮奇山咏春拳

古劳偏身咏春拳

红船咏春拳

刨花莲咏春拳

彭南咏春拳

八极拳 鹰爪功

鹰爪拳,也可以理解象形拳。

鹰爪拳是象形拳的一种。原称鹰爪翻子行拳或鹰爪行拳、鹰爪连拳。创自河北雄县陈子正(?-1933),······拳谚称为“沾衣号脉、分筋错骨、点穴闭气。”传统拳套有十二路行拳、五十路连拳。是由翻子拳变化而来。禅宗自然门

源于山东泰山寺院之秘技,属于佛门高僧所创.泰山,雄壮俊美,佛寺林立,佛教自唐朝岭南之禅宗大盛,而后由南至北逐渐流行,故此山中道场众多其以禅宗法脉为主,另,始自汉唐,僧人地位殊别,山中寺院亦多金多财,故常以武僧护院而自保,僧少俗务,能专精,以武参禅,强身消食,禅武两得,『自然门』乃此武术襌之极致.昔山东武林,约传有一规矩:自然门不能公开使用。此皆因佛门绝技,高深莫测,难得闻知,素传以高僧院内之人,唯於不得已下,止戟为武,迅克平常武术於瞬间,以为异常凶残,动辄伤废,僧人恐世人误我佛慈悲本怀,滥开杀戒,故黙约不得公开使用,不得乱传,戓束加毒誓以自重。昔武林,知此技之厉害者,熟闻其名,皆晓知为禅宗派自然门。

近代山东禅宗派自然门,秘流寺院己久,由俗家弟子山东人氏谢子安祖师传出,其广州弟子谢新先生,又传于香港钱根祥宗师,钱宗师弟子数人,其中关伟权师传为首,至今众研习者聚于香港自然门武学协会及美加等地,本门初闻于谢新祖师,并于六七十年代流传一时.惜近五十年来,此技于大陆或其它地方等等,未曾得闻任何与之相关的公开资料或介绍,故相信大陆恐没传人,综观此技之哲学,简单而高深,是非―人之力可尝自学,若乏交流研习,其纵有传人亦应没落,此皆因共党当政,禁武,社会风气,文化大革命和僧人被迫还俗等等歴史原因所造成。

自然门乃是本门称谓也,今大陆自称为自然门甚多,其有所谓金刚襌自然门,少林气功自然门,四川峨眉派自然门,养生类形自然门等等,各称各有其妙。但若论技撃理论则无一契合.纵如杜心五所传之自然门亦仅是同名而己,据杜氏弟子万籁声先生所流传的公开资料,查证两者於哲学思想,动作练习及运用使然等等皆是截然不同,亳无相干。但若论技撃理论则无一契合.纵如杜心五所传之自然门亦仅是同名而己,据杜氏弟子万籁声先生所流传的公开资料,查证两者于哲学思想,动作练习及运用使然等等皆是截然不同,亳无相干。然本名『自然门』实存有更深的含意,非外人所能理解,严格概括『自然门』是以人的常用,自然的动作,加以应用,并配以『门形』身法所形成的上乘绝技,以发人之原本,不师飞禽走兽。然本名『自然门』实存有更深的含意,非外人所能理解,严格概括『自然门』是以人的常用,自然的动作,加以应用,并配以『门形』身法所形成的上乘绝技,以发人之原本,不师飞禽走兽。今传承者观之研究,始觉本门乃是极科学化的武技,非如积累常练之武功,久学成就者参透其秘,则毋常练功,持盈水准。今传承者观之研究,始觉本门乃是极科学化的武技,非如积累常练之武功,久学成就者参透其秘,则毋常练功,持盈水准。武技之力,与人之日常动作差异不多,既如常练,何须苦操,此观点是非常有襌意,是非常巧妙的人体运用.武技之力,与人之日常动作差异不多,既如常练,何须苦操,此观点是非常有襌意,是非常巧妙的人体运用.自然门是―种续创武术.所谓『续创武术』,是以存在的各种武术基础上,如象形拳,地方拳等,僧人们进行比试改良测试,配以僧人参禅的方式,以一招破一招,发明一招再破一招的方式,不断进行研究,故产生很多实用的绝招,据闻此等绝技纪录於佛门塑像之上,非自然门学者难晓其秘。续创武术,乃由普传武术改之创造,简单高效,―招以对百式,毎招皆是千锤百练.另言自然门没有所谓最妙的招式,只有最适合之格食格,招克招。其中传出技法有『蟹形』『虾形』『人形』『佛手』等等.蟹形: 蟹拳、睡形、饵形、蟹掩、蟹爪、蟹摃、水拨、发恶

虾形: 虾卡、唯我独尊、虾弹

人形: 行路、跑步、耕田、担泥

佛手: 拜手、合什、敲钟、拜佛、上香、托砵、化缘、盘膝打坐、佛礼、佛印 咏春派

咏春拳,中国拳术中南拳之一。其起源有3 种说法:一说是福建 永春县严三娘 创造,一说是由少林寺和尚至 善从福建带到广州光孝寺,另一说是方永春所创造。该拳内容主要包括小稔头、标子和寻桥 3套拳,以上、中、下三搒手为基本动作。身型要求护裆,沉肩,落膊,抱拳,护胸。主要手型有凤眼拳、柳叶掌等。主要手法有挫手、撩手、三搒手、左右破排手、沉桥、黏打。主要步法有三字马、追马等。攻防中多采用闪身、贴身、紧 迫和紧打,动作敏捷,快速,刚柔相间。截拳道

截拳道禅宗

由李小龙所创立和发展的武术体系,完整的说,应称做“振藩截拳道”.这是因为,李小龙创立,发展并传授的武术体系和技击艺术,实际上大体分为两个阶段:1959-1967年的“振藩功夫”阶段和1967以后至今的“截拳道”阶段.并非像港台出版的一些“截拳道书籍”所说的那样,从1959年李小龙来到西雅图准备读大学并开设第一间“振藩国术馆”时起,“便将自己所学所传的武术命名为截拳道”,事实上,直至1966年移居洛杉矶,在好莱坞出演电视片集《青蜂侠》,李小龙一直把自己不断发展提高的武术体系称做“振藩功夫”;而“截拳道”则创立于1964年,创立的契机是由于李小龙与三藩市功夫教头黄泽文的一场实战比武引发的.“截拳道”创立后,李小龙并没有马上把这个名称公开,而是依然作为延伸与发展了的“振藩功夫”传授给众弟子.直至1967年,李小龙认为“截拳道”作为一种独立的武术体系,其技术结构与哲学内涵均已趋于成熟,才正式将“截拳道”这一名称这一名称向自己的门徒及外界公开.?由于李小龙的成名,“截拳道”作为李用毕技术在内的中、早期“振藩功夫”;在南加州“伊鲁山度武功学院”李小龙的第三位助教兼截拳道大弟子丹.伊鲁山度大师,也正一如既往,兢兢业业地传授着中后期延伸与发展了的“振藩功夫”和声名卓著的“截拳道”.1996年元月,为全面推广和弘扬李小龙的武道艺术,李小龙夫人琳达、“龙女”李香凝以及木村武之、伊鲁山度、黄锦铭、李恺、艾伦.乔、理查德.巴斯蒂罗等13位最杰出的李小龙原始嫡传门徒在西雅图聚会,成立了传播与管理李小龙武道艺术的权威组织“振藩截拳道核心”.会上,经李小龙爱女李香凝提议,将真正的李小龙武道艺术命名为“振藩截拳道”,以示对创立者李振藩的尊重,并有别于目前世界各地许多自封的“截拳道武馆”所传授的所谓“截拳道”.综上所述,相信读者已经悟出本文标题写作“振藩截拳道阐宗”而非“截拳道阐宗”的涵义所在了.內家拳

     

摔跤 心意拳 形意拳 意拳 八卦掌 太极拳 八极拳

關內摔跤(拳跤)

保定摔跤 北平摔跤 天津摔跤

關外摔跤

蒙古摔跤 藏滇摔跤

新興門派

軌跡拳學  o o o  o o

擒拿

 o o     現代武學

散手(散打)鷹爪翻子門 逢拿必打十八法 截拳道

以“佛圣道仙、神祗鬼怪”命名的一神拳、猛鹤拳、二郎拳、韦驮拳、大圣拳、八仙拳、天罗拳、地煞拳、地煞手、六煞拳、七煞拳、六星拳、七星拳、哪咤拳、金刚拳、观音拳、佛汉拳、佛教拳、罗汉拳、大罗汉拳、金刚拳、金刚手、二十八宿拳、四仙对打拳、七星访友拳、罗汉螳螂拳、夜叉巡海拳、金刚三昧掌、夜叉铁砂掌、棉花肚等。

以“门”命名的——余门拳、硬门拳、法门拳、空门拳、红门拳、鱼门拳、孔门拳、风门拳、水门拳、火门拳、鸟门拳、佛门拳、窄门拳、字门拳、孙门拳、严门拳、熊门拳、自然门拳、引新门拳、罗汉门拳、磨盘门拳、水浒门拳、精武门拳、甲午门拳等。

以姓氏命名的——刘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巫家拳、薛家拳、岳家拳、赵家拳、杜家拳、周家拳、祈家拳、温家拳、孙家拳、邹家拳、高家拳、戚家拳、洪佛拳、岳家教、钟家教、刁家教、李家教、朱家教、蔡李佛拳、洪家拳、岳氏连拳、罗家三展、杨家短打、胡氏戳脚、郝氏戳脚、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赵堡太极拳、吴氏开门八极(吴氏开门八极拳)、霍氏八极拳、霍氏迷踪拳、林氏下山拳、武氏十八技、苏氏醉拳、万氏蛇拳、王氏格斗术等。

以人名命名的——燕青拳(也叫迷踪拳、迷踪艺)、太祖拳、孙膑拳、五祖拳、宋江拳、白眉拳、珠娘拳、纯阳拳、达摩拳、玄女拳、武侯拳、五郎拳、文圣拳、南枝拳、咏春拳(也叫永春拳、永春白鹤拳)、岳王锤、武子门拳、子龙炮拳、太祖散掌、三皇炮锤、孔朗拜灯拳、刘唐下书拳、武松脱铐拳、武松独臂拳、神行太保拳、燕青巧打拳、达摩点穴拳、太白出山拳、甘凤池拳法、黄啸侠拳法、燕青十八翻、罗王十八掌、达摩十八手、孙二娘大战拳、武松鸳鸯腿拳等。

以地名命名的——潭腿(山东临清龙潭寺,也叫谭腿)、少林拳、武当拳、峨眉拳、崆峒拳(分五大门:飞龙门、追魂门、夺命门、醉门、神拳门)、华山拳、鹤阳拳、永春拳(也叫咏春拳、永春白鹤拳)、梅山拳、灵山拳、昆仑拳、昆仑山拳、关东拳、关西拳、东乡拳、龙王庙拳、龙门拳、登州拳、东安拳、石头拳、水游拳、西凉掌、太行意拳、洪洞通背拳、通背穿金掌等。

以动物命名的一一龙拳、蛇拳、虎拳、豹拳、鹤拳、狮拳、象拳、马拳、猴拳、彪拳、狗拳(地上飞龙)、鸡拳、鸭拳、龙形拳(金龙拳)、龙桩拳、龙化拳、行龙拳、飞龙拳、火龙拳、青龙拳、飞龙长拳、青龙出海拳、双龙戏珠拳、毒蛇吐信拳、虎形拳、黑虎拳、青虎拳、白虎拳、饿虎拳、猛虎拳、飞虎拳、伏虎拳、五虚拳、五虎拳、八虎拳、虎啸拳、回头虎拳、侧面虎拳、车马虎拳、隐山虎拳、五虎群羊拳、工字伏虎拳、虎豹拳、虎鹤双形拳、白鹤拳、宗鹤拳、鸣鹤拳、飞鹤拳、食鹤拳、饱鹤拳、饿鹤拳、五祖鹤阳拳、永春白鹤拳(也叫咏春拳、永春拳)、老鼠拳、独脚飞鹤拳、狮形拳、金狮拳、狮虎拳、二狮抱球拳、猿功拳、猿形拳、猿糅伏地拳、白猿短臂拳、白猿偷桃拳、鸡形拳、鸭形拳、鹰爪拳、老鹰拳、岩鹰拳、雕拳、鹞子拳、鹞子长拳、燕形拳、大雁掌、蝴蝶掌、龟牛拳、王八拳、大龟拳、龟鳖拳、甲鱼拳、螃蟹拳、灰狼拳、黄莺架子、鸳鸯拳、螳螂拳、硬螳螂拳、秘门螳螂拳、八步螳螂拳、梅花螳螂拳、七星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六合螳螂拳、少林螳螂拳、太极螳螂拳、光板蝗螂拳、玉环螳螂拳、天蚕功、五行拳等。

以日常杂物命名的——巾拳、扇拳、伞拳、花拳、船拳、钟拳、板凳拳、褂子拳、云帚拳、脱梏拳、百花拳、梅花拳、莲花拳、螺旋拳、山门拳、白玉拳、汤瓶拳、沾衣拳、衣衫母拳、三战铁扇拳、三十六合锁等、梅花桩拳、木人桩拳、木人鹤桩拳、七星桩拳。

以手法命名的——插拳、截拳、挂拳、挡拳、扎拳、套拳、穿拳、撕拳、翻拳、炮拳、罩掌、剑手、短手、长手、金刚手、五手拳、应手拳、捏手拳、合手拳、封手拳、练手拳、拦手拳、劈挂拳、撂挡拳、撞打拳、通臂拳、北派通背拳、洪洞通臂拳、合一通臂拳、白猿通臂拳、五行通臂拳、太极五行通臂拳、杀手掌、反臂掌、字手、十字手、排子手、万古手、黄英手、八黑手、锦八手、照阳手、金枪手、天罡手、地煞手、四门重手、分手八快、咬手六合拳、盖手六合拳、九宫擒跌手、罗汉十八手、降龙十八掌、伏虎十八拳、二十四破手、三十六闭手、七十二插手、三十六看对手、回回十八肘、七十二路擒拿手、七十二把拿腕手、五十路连拳、一百零八式擒拿手、三十六主穴擒法等。

以步法、腿法命名的——弹腿、暗腿、踔腿、截腿、连腿、戳脚、半步拳、半步崩拳、五步拳、八步拳、练步拳、穿步拳、凌波微步、顺步捶、腰步捶、挡步捶、涌步捶、八步捶、乱八步、三步架、五步打、八步转、掘子腿、溜脚式、十二步架、六步散手、十字腿拳、溜脚架子、连环鸳鸯步、鹿步梅花桩、八步连环拳、九宫十八腿、少林二十八步,进步鸳鸯连环腿等。

地躺拳类——地躺拳、地行拳、地功戳脚,地功翻子、地功罗汉拳、活法黄龙拳、地躺八仙拳、金刚地躺拳、少林地龙拳、地功鸳鸯拳、飞龙地躺拳、九滚十八跌(就地十八滚)、九龙十八滚等。

醉拳类——八仙醉、水游醉、醉溜挡、醉八仙拳、醉罗汉拳、文八仙拳、武八仙拳、大八仙拳、混八仙拳、清八仙拳、少林醉拳、形式八仙拳、罗汉醉酒拳、太白醉酒拳、武松醉跌拳、燕青醉跌拳、石秀醉酒拳、鲁智深醉打山门拳等。

跌打拳类——跌扑拳、沾跌拳、沾衣十八跌、武松混打拳、武松脱铐拳、水浒连环拳等。

此外,各地的著名拳种还有:三晃膀大洪拳、小洪拳、洪门拳、洪拳、红拳、威羲拳、老树拳、泰山拳(廖家拳)、泳汇拳、木兰拳、太和拳、华拳、长拳、南极拳、北极拳、无极拳、八盘拳、阴阳八盘拳、十二路谭腿(十二路潭腿)、形意拳(心意六合拳)、大成拳(意拳)、八卦拳、八卦掌、八极拳、六合拳、查拳、华拳、洪拳、节拳、绵掌、绵拳、太虚拳、二郎拳、大悲拳、功力拳、石头拳、连城拳、两仪拳(太极快拳)、独臂拳、疯拳、埋伏拳、迷踪拳(迷踪艺)、缅拳、缠丝拳、磋跤拳、大字门、小字门、单弓门、向门、蹉跤门、王氏格斗术、本能格斗术、铁甲格斗、散拳道、鹤拳道、截拳道、中国式摔跤、跤拳、中国式相扑、中国式忍术、南无拳、掼跤、摔跤、跤术(蒙古族摔跤和蒙古摔跤都叫跤术)、白打、曦阳掌、劈挂掌、散打、赫文拳、崩拳、朝阳拳等。

著名功法:竹叶手(钢砂掌)、铁砂掌、观音掌、摧棉功、阳光手、龙爪手、天罡龙爪手、龙爪功、拔山功、虎爪功、鹰爪功、朱砂掌、铁头功、铁臂功、排打功、童子功、铁布衫、二指禅、硬气功、金钟罩、铁桥手、铁肚功、一指禅、阳光手、刚柔法、鞭劲功、仙人掌、蜈蚣跳、抱树功、鞭劲法、八大金刚护体功、金钟罩、摩插功、点穴功、沙包功、拈花功、拔钉功、合盘掌、推山掌、竹叶手等。著名的器械套路有:八门金锁刀、八卦刀、八卦大枪、春秋大刀、破风刀、中国唐刀、中国武士刀、苗刀、九洲棍、六合刀、六合枪、六合剑、六合棍、日月乾坤刀、日月乾坤圈、日月乾坤剑、乾坤圈、乾坤刀、乾坤剑、金刚圈、少林双刀十八滚、太极刀、太极剑、玄天剑、河州棍、月牙枪、达摩杖、达摩棍、纯阳剑、八仙纯阳剑、武当剑、青萍剑、袁氏青萍剑、杨氏青萍剑、贾氏青萍剑、梅花刀、梅花枪、九宫八卦阵、杨家枪法、乾坤扇、梅花桩、七星桩、木人桩、木人鹤桩等。其他兵器

中國武術兵器多樣且奇特,是中國武術發展中與其他國家最大的差異,其他兵器多簡稱"其兵",亦有寫為"奇兵",其使用上並無特定門派或是套路,即使不同門派,在使用上亦無太大差異更加凸顯此特點。包含一般生活工具,如:長凳、雨傘、扇子等,皆有編成套路以供演練,因過於瑣碎不特別列入。

     雙鈎

鐵鞭:屬硬鞭,使用時為一對,門神尉遲恭即使用此兵器。

鐵尺:空手道稱為“釵(sai)”,依外型另有人誤稱“三叉戟”,但三叉戟應為長柄,而鐵尺為短柄。繩鏢

大掃子:形似雙截棍,但一節為長棍,一截為短棍,與雙截棍皆為短棍不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節棍

九節鞭:依節數另有七節鞭、十一節鞭、十三節鞭等,但以九節鞭為大宗,民間傳為其兵之首。血滴子:見於清朝野史之籠型兵器,於擲出套住目標後,可伸出利刃取下首級,從未出現於正式三尖七刃刀:如其名,具有三尖角,七刀刃,使用上為一對。相撲 柔術 合氣会 柔道 空手道 忍術 手裏劍術 劍術(刀術)抜刀術-居合術 弓術-射術 杖術 槍術 薙刀術 長巻術 棒術 鎖鎌術 水術 十手術 砲術 骨法・骨法術 鍬術 釵術 首里手 那覇手 唐手 御殿手 泊手 琉球棒術 琉球双節棍 琉球枴 二丁鎌 鐵甲 金鷹拳 食鶴拳 流民拳

宗岳門王蘭亭太極拳 記錄中,經探索頻道實驗考證,其實用性與成功性微乎其微。日本武道

琉球武術・琉球武道

台灣特有拳種 印度武術

        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卡拉里帕亞圖 施萊邦 跆拳道 太手道 韓式合氣道 泰拳 斌道 席拉

班卡西拉(印尼拳)

越武道 化拳道 觀氣道 菲律賓魔杖 拳擊(Boxing)摔角(Wrestling)

古希臘式搏擊(Pankration)法國踢腿術(Savate)

以色列搏擊防身術(Krav Maga)西洋擊劍(Fencing)克柔術(Kurash)西斯特瑪(Systema)桑搏(Sambo)

日耳曼擒拿術(Kampfringen)德國柔術(German Ju-Jutsu)卡波耶拉(Capoeira)巴西柔術(Brazilian Jiu-Jitsu)李書文 吳鐘 吳連枝 张三丰 陳王庭 楊露禪 王蘭亭 岳飞 關羽 黄飞鸿 韓國武術

東南亞武術

西洋武術

俄羅斯武術

德國武術

巴西武術

武术家列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劉雲樵 霍元甲 姬隆豐 郭云深 郭永褔 陳慶 王占春 修劍痴 張策 張繼宗 趙建國 宋天祥 宋鐡龍 李雲表 查密爾 羅光玉 丁子成 王鳳亭 常東昇 佟忠義 李元智 崔敬民 吳俊山 張英健 尚雲祥 董海川 程庭華 程有龍 嚴詠春 梁蘭桂 黃華寶 梁二娣 梁讚 葉問 葉準 盧文錦 李小龍 成龙 李连杰 甄子丹 田秋信 刘根深 崔泓熙 大山倍達               o o o  o o o o o o  o o

船越義珍 植芝盛平武田惣角 石井和義 宮本武藏 前田光世 柳生十兵衛 嘉納治五郎 格雷西家族

終極格鬥錦標賽(UFC)PRIDE格鬥錦標賽 K-1

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 少林宗派

拳经·拳法备要 张横秋跌打捉拿秘法 少林拳术秘诀

器械

太极十三刀连环刀谱 耕余剩技 手臂录 剑经 浑元剑经 阴符枪谱

内家拳

科学的内功拳 拳意述真 國際性綜合武術競賽

武术典籍

第五篇:佛山武术

佛山武术

在佛山的历史上,佛山武术与其陶艺一样,是南粤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山武术历史悠久,承传严谨,保持着传统风格特色,尤以咏春拳、龙形拳、蔡李佛拳、白眉拳等扬名海内外。黄飞鸿、叶问、李小龙、梁挺等著名武术家的出现,更使佛山武术在中国出尽风头。目前佛山已经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首个地级市的“全国武术之乡”称号。所有的一切都让佛山武术成为黄金名片。

蔡李佛拳

“蔡李佛拳”是南拳优秀拳种之一。它套路繁多,内容丰富,手法着重攻防配合,步法灵活而稳健,发劲刚中带柔,讲究发声与动作的配合,要求发声以助威,发声以助势。动作舒展大方,拳路气势磅礴。蔡李佛拳的起源“蔡李佛拳”,顾名思义,这门拳法是由三家拳法合成的。不过,这个蔡不是指当年广东省的洪、刘、蔡、李、莫五大名拳的“蔡”。五大名拳的创始人,是福建省少林寺至善禅师的高徒。那个“蔡”是指广东番禺县人蔡展光。而蔡李佛拳的“蔡”,却是指广东省罗浮山白鹤观的蔡福,另外,“佛”也不是指当代还流传的南拳“佛家”的“佛”,而只是用来代表独杖和尚拳法的。蔡李佛拳的创始人是陈享,别字典英,广东省新会县京梅乡人。陈享创编的蔡李佛拳共四十九套,高级拳二十九套。高级拳的套路分别以龙、蛇、虎、豹、鹤、象、马、猴、彪等命名的共十套,还有龙虎拳、虎豹拳、五形拳、十形拳、独脚拳、佛掌以及带有“八卦”两字套路等。在手法内容上,高、中、初级拳均含三家手法,而其中初级拳又以李家拳手法为主。在蔡李佛的高级拳中,有一套叫“白模拳”的,是陈享主要模仿白**拳法进行创编的。

咏春拳

咏春拳,少林嫡传武技之一,关于咏春拳的起源,大致有几种说法,就不一一说明了。此拳主要手型为凤眼拳、柳叶掌,拳术套路主要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3套拳及木人桩。基本手法以三傍手为主,还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桥、粘打。主要步型有四平马、三字马、追马、跪马、独立步等。它是一种集内家拳法和近打于一身的拳术。它立足于实战,具有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出拳弹性,短桥窄马,擅发寸劲为主要特点,以大闪侧,小俯仰,耕拦摊膀,摸荡捋,审势记牢,曲手留中的手法,以搭、截、沉、标、膀、腕指、黏、摸、熨荡、偷、漏和“二字钳阳马”的身形步法为标志。凭借手桥肌肤灵敏的感觉,发挥寸劲力量的内家拳法。

以下是咏春拳特点之逐项陈述:

(一)理论和心法:

(1)中线理论:中线者由人体头顶至尾闾(尾龙骨)之线。若将敌我之中线连接便成一个中线平面。若配合(朝面追形)我们在进攻和防守方面是绝对的有利。在进攻方面我们沿着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向敌方中线攻击,这是敌我最短之距离;同等拳速,拳轨近者当然较快击中。再者我们若问敌方左或右攻击,对方很容易卸去我们之力。但若我们向敌方中线攻击,对方则甚难卸力,而且受力较重。在防守方面我们守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及沿着中线平面以分水方法去消解,这也是消法之最短行轨。

(2)朝面追形:与对方朝正面对面者为“朝面”。若不能“朝面”(如对方面向其他方向)我们之面沿着中线平面追望对方中线之形者是为“追形”。咏春对敌时尽可能是正面朝敌的。不论敌方环绕着我走向任何方向我们必定朝面追形向着敌方。其好处如下:①防守方面:简化敌人向我们进攻的来向。因为正面之攻击,敌人向我们进攻之来向只限于九路。

九路者即左上、左中、左下、中上、中中、中下、右上、右中、右下。因此我们对敌人来势较易捉摸。②进攻方面:配合中线理论,我们较易击中目标及敌人受力较重。③出手快而影小:双手能同时到达敌人,所以出手时不用转动肩头,因此出手之影(先兆)会很少,而且左右手很易互相兼顾。(3)埋踭理论:咏春出手或防守大多数是手踭紧贴着中线平面的。好处如下:①巧方面:可抢中线以达最短距离和最重之攻击。②守方面:一方面埋踭本身已保护身体若干重要部分,另方面守中线以达最短距离之防守。(4)收踭理论:咏春出手后(不论是攻或守),手和手臂均不再蓄力,手踭屈曲是为收踭。这样除了有利自己同一双手能立刻再作攻击外,在防守方面使敌方难以取我们之关节并守位方面亦会较紧密。(5)“来留去送”心法:“来留”者对方向我击来之手法,我们除了消外最好尽可能将其留住,以便利用咏春桥手相接之感觉将其控制。“去送”者,当敌方强力向我们击来,我们利用手法,把击来之方向改变,令其攻击不能击中我们,若可能我们应当再加力顺其势向改变后的方向送去,令敌方失势或招式用老。(6)“甩手直冲”心法:“甩手”者是当对方突然将与我相接之桥手撤去(不论向任何方面)。每当对方“甩手”,我们应以第一时间发招冲出直攻敌方为之“直冲”。“来留去送”和“甩手直冲”心法,是从黏手练习锻炼出来的。

(7)守攻同期:当我们消对方之攻击时,在可能范围内我们应同一时期发招攻向对手,这样将会由被动变主动而达到后发制人。(8)其他辅助心法:①不消“过笼”(过头):咏春消手以能消对方来手而不超过防守所需范围为原则。对方来手若不可能击中我们,我们则不需要运用任何消法。不消“过笼”可以减少气力和时间的消耗。消后反击敌当会更快。②不“追手”:“追手”者,离开防守所需范围来追着去接触对方桥手也。咏春拳长于桥手相接后之感觉和反应。所以初学咏春拳者很容易下意识地犯“追手”的错误。若敌桥手不在我之防守范围内,我们不要追着去接触其他桥手,反之应该趁机向敌攻击以求击敌。若对方用桥手消我们之攻击,我们便达到接触对方桥手之目的;这是“寻桥”方法之一。③不“冲身”:咏春出手(攻或防)、马步上落和转变都要以维持重心为原则。尽量减少被对方借力机会而至“失形”。“失形”,即失去重心而不能保持对敌之平衡状态也。④不需借助位置而发力:咏春拳的“攻”与“守”皆以能锻炼到从任何位置都可以发力为原则。换句话说,无论手在何处皆能发力不从心消对方来手或向对方攻击而不需要将手收回或提高已某一位置来帮助发力。

(二)“寸劲”乃咏春拳用作攻防之劲力,亦称“弹劲”或“短劲”:这是一种短暂而有爆发性和能于短距离(约两寸)内发出杀伤力击敌之劲力。“寸劲”是从小念头,扯空拳及打沙包等锻炼。

(三)黏手练习:其目的是:(1)锻炼与敌方桥手接触后之感觉和反应。(2)锻炼制造和寻找敌方之空隙。(3)锻炼双手之左右兼顾和一心二用。(4)锻炼咏春拳心法如“来留去送”、“甩手直冲”、“不消过笼”、“不追手”等等。(5)练习攻,防手法与组合。(6)练习手法与马步之配合。感觉者乃是当双方桥手相接后,对方有没有破绽和空隙,对方力度之方向和转变如何,以及对方之攻击和防守中有没有破绽等所有“资料”的体会。咏春拳特别注重感觉和反应。我们认为用眼吸收后而发出之反应是较桥手相接后感觉之反应慢。因为从眼看到要经神经线传上大脑,然后大脑才下命令去作适当反应。然而桥手相接之感觉反应乃是走捷径的经由脊骨神经而发出的,所以反应较快。经过适当锻炼后桥手相接之感觉和反应当会达到。咏春之马步,是练功夫最重要的基础,各种拳术对马步的动作要求有所不同,作用也不相同。短打拳术的马步有:外钳阳马、内钳阳马、二趾钳阳,三角(藏三脚)钳阳马、吊提马、单蝶马、双蝶马等。

洪拳

洪家拳 南拳拳种之一。俗称洪拳,相传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广东流传甚广,是广东“洪、刘、蔡、李、莫”五大拳之首,被南派武术届公认为南拳中之精华,其流传区域

亦广,如四川、湖北、湖南、广西、陕西等地,在香港、澳门、澳洲、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颇有影响。据说系清代民间秘密结社洪门假托少林所传习的一种拳术。洪门相传创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另传起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明将郑成功在台湾创立的“金台山”,该组织以明太祖朱元漳年号“洪武”的“洪”字立门,故称洪门。推行与从事洪拳练习,以练习武艺为名,发展组织,宣传反清复明思想。此说尚未得到可靠证实。湖北洪拳,假托宋太祖所创,根据民传闻“赵匡胤三十二手定天下”之说,其拳名义溯“手”字命名,如:总手、封手、金刚手等,此拳由于受武当影响,还出现了九官手、老君堂等套路。洪拳气势刚猛、劲道十足而又十分实用,因此作为南拳代表,目前国家规定比赛用之“南拳套路”很大一部分之架势拳路,就来自洪拳拳套。

洪拳是以龙、虎、狮、豹、蛇、鹤、象、马、猴、虎的象形与特性结合武术技法创编而成。有单形拳术,如龙拳、虎拳等;亦有混合形拳术,如虎鹤双形拳、五形拳、十形拳等。其风格特点是:手法丰富,腿法较少,步稳势烈,硬桥硬马,刚劲有力,以气催力,以声助威。湖北洪门拳劲刚势猛,故有“洪门一头牛,打死不回头”之说。四川洪门拳还有南北两派之分。南派要求形、意、气、力、声的高度统一,主张以力服人,以威取胜,硬打直上,劲透过身,刚劲有力;北派拳势舒展,招式清晰,四平大马,扁侧进击,闪展灵活,发劲含蓄,拳势威猛,刚劲有力。

洪拳的拳械套路多而杂,其主要徒手套路有:龙拳、虎拳、豹拳、狮拳、象拳、马拳、猴拳、鹤拳、蛇拳、彪拳、虎鹤双形拳、五形拳、十形拳、铁线拳、闯少林拳、铁功三线拳、叠掌、洪门拳、青龙手、武松手、白虎捶、子午捶、大洪捶等。主要器械套路有:单头棍、双头根、铁包金棍、七点半棍、十点半棍、八封棍、二十四枪头棍、海底藏针棍、十七连枪棍、十八连棍、平西棍、飞龙棍、桥梁棍、中栏棍、洪家伏虎凳、青龙刀、洪家二龙刀、大斩四门刀、关刀、大刀、双龙拐、洪家双刀、雪花盖项双刀等。主要对练套路有:十二连拳、六合棍对练、棒对练、棒对凳等。

该拳要求身正步稳,下盘沉实。手型有拳、掌、指、爪、勾、鹤顶手等。手法中有沉桥、圈桥、封桥、冲拳、插掌等。步型以四平马为主.还有三角马、子午马,吊马和熙城步等。身型要求含胸、立腰、收腹、敛臀、沉肩、垂肘、沉桥坐步。发力时要求蹬腿、扣膝、合胯、转腰,先蓄后发,猛力出击。有时还因势发声,以声助威。

洪拳目前在广东省各市、县、区均有流传尤以湛江、花县、广州、佛山、南海、顺德、较为广泛。世有“只要有祠堂,就会有狮子、洪拳”之说。在湖北省武汉和汉阳、黄陂等县是重点,各市县均有流传。浙江、山西、四川、广西的部分市县亦有洪拳流传。

佛山的少林洪拳与其它拳派一样,在历史的波涛中不断冲刷,由于种种原因,一度频于失传的困境,除了周边的乡村有太公祠堂的还有维持,城区中除了梁细苏门下的彭南一脉在传授永春拳同时还在推广洪拳之外,老拳师多以抱拳自叹。在佛山黄飞鸿纪念馆开幕之后,一股推广黄飞鸿拳术,弘扬少林洪拳的热潮正在复兴。洪家著名的三套套路:

* 工字伏虎拳——修改十八罗汉拳而成,路线成工字形。为洪家母形拳(初级拳套路),学习扎马,桥手、及内功基础。

* 铁线拳——铁桥三所传。属短桥窄马近身贴战的武术。铁线拳主练内功,“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的实践套路。

* 虎鹤双形拳——修改自五形拳而成,属应用套路。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