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演示连通器实验的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演示连通器实验的教学方法
初中二年级物理下册,讲《液体的压强》时,有一个演示连通器实验。至于什么叫连通器,只要同学们观察连通器的实物就知道: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关于连通器的特点,处二物理课本上是通过实验的演示直接得到的,要演示这个实验并不难,但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看过老师演示之后,往往只留下一个的粗略印象,尤其对实验所显示现象的条件不甚清楚,他们会往往错误的认为:只要连通器里装有同一种液体,在不流动的情况下,液面一定保持相平。为此,我们按下列情形分别进行演示,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一、连通器的三个管都敞开,从粗管中倒入同一种液体(染成蓝色的水),可以看到,在水不流动的时候,三个管内的水面是相平的。二、三个管都敞开,从从粗管中先后倒入蓝色的水和用碘染成染成红色的煤油。结果,在液体不流动的时,三个管内的液面并不是都相平。
三、连通器三个管的其中一个管用胶塞塞紧,在再从一个管中倒入同种液体(蓝色的水),这时看到三个管中液面并不相平,封口的管中液面要低些。四、三个管都从粗管中倒入同一种液体(染成蓝色的水),从粗管中倒入同一种液体(蓝色的水),然后握住连通器在水平方向作越来越快的运动(加速运动),则见三管内液面也不相平,粗管最低。
学生看了四次演示之后发现,只有第一种情况下连通器内液面才保持相平。因此他们就会清楚地说明了,连通器内的液面总保持相平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须是同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2)各个管都要敞通大气(确保液面上用同样的压强);(3)连通器在水平方向上静止或匀速运动(无加速度)。这里三个条件对初中学生可以不作说明,或者只作介绍,不作任何解释。
通过连通器演示实验,了解连通器的工作特点弄清楚之后,对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如水壶的壶身与壶嘴组成连通器,排水管的形“反水弯”连通器,茶炉和外面的水位计组成的连通器,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等,它们个有什么功能?,它们是如何利用连通器特点来实现自己的功能的?学生自然就明白其中的道理。
第二篇:浅谈如何进行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作者: 赵志富(高中物理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物理一班)评论数/浏览数: 1 / 290 发表日
期: 2009-07-25 10:01:06 浅谈如何进行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堂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物理整个教学内容的中心环节。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揭示物理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尤其是变应试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从中学演示实验教学为出发点,讨论一下如何更好的进行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
学。
关键词:物理教学 实验教学 验证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 多媒体教学
物理实验是物理工作者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运用仪器、设备使物理现象反复再现,从而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研究的一种方法。而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并依赖实验得以发展的,脱离实验就形不成科学,这是由实验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目前,学生普遍感到物理学“难”学,其直接原因就是在物理教学中缺乏实验,这是因为实验能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符合认识规律的环境;实验是发展学生能力和使学生得到科学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科学作风。因此,在当前我国中学物理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对物理实验教学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那么如何高效的进行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呢?
1.在演示实验中增加学生的参与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方式。演示实验的目的主要是把研究的物理现象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为学生独立训练创造条件。
传统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老师演示学生看,但很多实验现象学生看不清,这是因为实验的目的不明确以及实验现象的不明显导致学生不能参与在实验中,特别是座在后面的学生,实验可见度的低下给他们造成极大的损失,不同程度的阻碍与限制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
1.1在演示实验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猜想、分析
例如:在“楞次定律”一节中,教师应在课堂演示实验中边做边讲实验,每几位同学发给一套实验器材(干电池、电流表、原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实验中让学生首先观察电流方向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再观察原线圈的电流方向与磁铁运动的方向,把直观的材料作为培养学生知觉、观察力的材料,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进行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对比、总结出感应电流所引起的磁场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最后训练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并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从而顺理成章的写出楞磁定律。1.2让学生参与做实验
例如在做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打开活塞,让少量空气进入,再让两个力气最小的学生拉,却轻松的将两个半球拉开了。两者对比,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还不小,全体同学都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不仅给了学生训练实验技能的机会,又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加深理解物理概念与掌握物理规律,同时又可以领会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
2.在演示过程中明确实验目的、实验现象、实验过程
2.1 明确的实验目的
演示实验用于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有不同的目的。因此,有无必要演示?选择什么样的仪器演示?怎样进行演示?都必须要明确具体的目的。
2.2 明显的实验现象 一个人演示,众人观看,现象是否明显是影响学生观察效果的决定因素。这就要求仪器的高度要足够高,仪器的尺寸要足够大,测量仪表的刻度线尽量粗些,运动物体所在的平面必须在同学们的视线范围内。必要时,对可见度低、变化快的、微观的也可借助多媒体手段。
2.3 明了的实验过程
在演示中,我们力求过程尽可能明了,降低无关因素的干扰。例如:在平抛运动的演示中,教师可以抛粉笔头演示它的运动轨迹。过程虽然简单明了,却调动了思维积极性,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有较好的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2.4 深刻的启发性
演示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观察启发思维,有助于认识规律,发展能力。因此,在设计演示实验或编制演示程序时,必须在启发性上下功夫。例如,在讲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章中,演示声音的产生时,教师可把一个扩音器连接在放音机上,在扩音器的纸盆表面洒落适量纸屑,当放音机放音时,纸屑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然后向同学设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这样的实验”趣”中涉“疑”,引导定向思维,造成一个向未知知识境界不断探索的学习环境。
3.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中学物理实验有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而大部分实验是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对知识的正确与否加以验证,巩固和加深对基本规律和基本概念的认识。但是,对学生在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不能得到锻炼,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物理的能力。而探索性实验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现象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创作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对真理的探索比占有更加宝贵。”
因此,在实验中把一些验证性实验转化成探索性实验,尽量再现实验的设计过程,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这样做?”、“换种方法行不行”?以此渗透物理思想,启动学生思维。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一章中,如何将这个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1)边学边做实验,首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实验,使学生从实验中初步了解加速度a与物体质量m及它所受合外力F的关系,然后,有教师规范地演示课本的实验。这样,不仅是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让学生观察到实验过程、注意发现研究对象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使学生对F、m关系的感知。(2)探索知识,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研究、处理实验数据、列表画出a—F、a-1/m的图象。(3)归纳总结: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这样,让学生实验探索和理论探索两种方法自我进行推证,在推证过程中学生就自然而然的对特定的研究对象、成立条件、使用范围、注意事项搞的一清二楚。让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然规律,对知识学的更扎实,更牢固,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4.用严谨、科学的语言描述实验情景
在演示实验中,介绍仪器、阐述实验过程、总结结论时语言必须准确。如果教师进行实验时不注意语言的准确描述,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产生不良的影响。
例如:将滑动变阻器称为电阻器;将圆筒测力器与平板测力器称为弹簧秤;将电荷的转移说成电荷的产生;将阿基米德原理中的“重力”说成“重量”。
例如:有的教师在做电学实验中,将电键K断开说成打开开关K,这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认识相冲突,平常,我们习惯于说开灯或打开水龙头之类的话,而教师所表达的意思恰与之相反,造成一定的误解。
5.合理利用多媒体,优化演示实验教学
利用常用仪器教具进行演示实验是一种最基本手段,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改革重要组成部分。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系统、科学的观察方法,组织多媒体信息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以实现教育优化,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1 加强对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的演示
应用多媒体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从而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的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的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例如:对LC电磁振荡电路的振荡过程的分析,教师应用电子计算机的效果展现了随着电容充放电的过程LC的回路中的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变化的过,安全、逼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活跃、求知欲处在高度旺盛状态。
5.2 加强对可见度低、不易观察且只能水平演示观察的实验
例如:水波的干涉和衍射演示,用发水波水槽借助投影仪演示,既起放大作用,又使其有动感,使学生看到清晰的干涉条纹,对学生头脑里形成正确认识有极大的帮助。
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演示,不但为教和学增添了信息的传输和接受通道,而且为教学过程创设了良好的“情”、“景”,师生们置于“情”、“景”中以“物”思“理”,有以“理”认“物”,这对物理的各种类型的实验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对提高物理课的素质有着广泛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张伟。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与演示教具设计。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9 :66--67 2.田世昆,阎金铎。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76--79 3.乔际平。物理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版:125 4.刘炳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教具设计。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34—37 5.廖伯琴,陈峰。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实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 8 月
abstract : The physics are an observation and the experiment for the foundation science.The classroom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is the middle school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important constituent, also is the middle school physics entire course content center link.Not only it is establishes the physical conception, the revelation physics rule, the understanding and the grasping physics knowledge essential link, meanwhile can raise student's observation ability, the power of thought, the exploration energetic as well as the good thought quality, changes in particular takes an exam enhances the talented person 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 for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t method.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middle school physics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is a starting point, how discusses well carries on the middle school physics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第三篇: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反思
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反思
白世林
化学课的演示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全体学生观察到物质变化的全过程,理性上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提出疑问,获得结论。演示实验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体现实验过程的真实性、科学性,让学生信服,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也为引出课题、问题,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创造条件。因此,演示实验要真正起到演示作用,不能演而不示,使演示实验变成讲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变成讲实验现象。下面我来谈谈我平时演示实验教学的体会。
平时我对书本上的有些演示实验直接演示,比如说现象比较明显的,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的。如:物质的颜色、状态等等。而有些实验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传统的方法一般采用放大实验仪器,抬高实验装置,增加实验药品的用量巡回展示实验结果,然而实验仪器的放置位置是有限的,巡回展示实验结果又浪费时间,且有些现象是在实验中瞬间产生的而无法观察到,以至影响教学效果。这些采用投影技术,可克服上述缺陷,大大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通过投影技术进行扩大,使验证性实验的验证更具科学性,用实物投影仪对氢氧化钠固体表面潮解现象进行放大,激励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上述实验在教师讲课时感到很流畅,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感到很轻松。
演示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危险性,在课堂上无法实施演示,借助于录相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实验室制一氧化碳的性质。就利用多媒体演示。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中,起到实验设计教学,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演示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多媒体“实验室”中让学生在实验室中畅游,发挥自各自的才能,去探索确良化学世界的实验。例如:物质的鉴别,通过多媒体“实验室”提供学生所需试剂,由学生设计各种方法进行实验并加以判断。计算机对各种方法所产生的各种现象都会模拟,并正确判断加以正确提示,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应用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上,我们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文字、于一体能展示微观世界,微缩的客观世界,模拟化学反应,打破了学生认识中的时空限制,用各种感官来感知信息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更符合现代学生的思维学习习惯,在通过交互功能和模拟技术,对一些危险性、危害性的实验,放心的让学生大胆操作,为学生的探索和创造提供条件。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对帮助 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觉得把现代教学技术与实验相结合必将丰富实验的内涵,增强实验功能。
第四篇: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革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革
摘要:笔者首先分析了当前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就改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提出了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如切实提高物理演示实验效果;采用边教边实验,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整合现代计算机技术,模拟演示现代物理实验等。关键词: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 改革
物理实验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以师生互动方式为主的演示实验,是直接影响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的关键。演示实验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为科学结论和掌握规律提供实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不仅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而且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观念、优秀的道德品质,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加强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不失时机的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素质。
一、当前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学校对实验教学的投入力度不够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传统的用人制度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忽略了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专业技能和道德修养的培养,过于强调课堂教学,而忽视了实验教学。因此,各个学校对实验教学的投入都很小。
2. 物理实验教学的观念落后,认识存在偏差
由于现阶段正在推行文理大综合考试,物理实验的分值过低,甚至没有,这就造成了某些学校对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观念更加淡薄。如有的把物理实验仅仅当作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工具和手段,没有认识到物理实验本身是充满理论的认识过程和物理教学的内容。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表现为只强调直观观察,或单纯在量的方面追求尽量多的现象刺激,或认为实验可做可不做,而忽视了对每个实验在教学中的目标等质的方面的深入探讨和精心设计。3. 实验手段落后
许多实验器材一用就是很多年年,演示实验设计和模式没有更新和创新,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如计算机很少应用到物理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有效的实验因素没有发掘出来,不能满足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要求。4. 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教师“自弹自唱”的多。在演示中,有些教师用语言描述代替演示操作,不做或少做演示实验;有些教师是自己做,自己读,学生们仅仅是观察、观看的“观众”;有些老师虽然也让学生参与实验,注重了边讲边实验,但是由于老师是“主唱”往往影响了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易给学生造成这样的印象:数据是老师凑出来的。以上这些情况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演示实验的态度。
二、对改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建议
1. 切实提高物理演示实验效果
通过实验分析,演示实验不理想甚至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是实验动力源欠佳或运用不当。如热源放热不均匀、电池内阻过大,平行光源不平行、亮度太弱;二是实验调控装置不灵敏、实验条件不满足;三是演示方法过于按部就班,没有独创性。根据各类演示实验效果不佳的具体原因,要有针对性的采取下述改进措施:一是提高实验动力源和调控装置的性能。二是改进实验方法,突出实验效果。三是增强演示实验的独创性,分步骤、分阶段演示。如高中物理演示实验中,某些实验参数是无法改变的,例如实验中的重力加速度的改变。为了使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实验中物理概念,我们就要求对实验方法进行创新,变不能为可能。如在单摆的实验中,重力加速度在同一地点是无法改变的,同一演示实验又不可能在远离的两个地方进行。因此要进行单摆振动周期与重力加速之间关系的演示,的确不好做。但是我们可以用改进方法达到同样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在铁球的下方放置一排条形磁铁,取同名磁极向上,这样可增加铁球向下的作用力。用测力计测量没有磁铁时和有磁铁时摆球的不同重量(有磁铁时摆球的重量实际上是铁球的重力与磁铁对铁球的吸引力之和),让单摆分别在没有磁铁和有磁铁上方振动的不同数据,并测算出它的不同周期t,然后进行比较,得出实验数据。
2. 采用边教边实验,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
目前的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模式主要还是在教室中进行,必会受到
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演示实验教学时应采用“边教边实验”教学模式。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分析、推理或者边讲原理边做演示实验,并且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穿插进行,又融合在一起,同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或者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让学生边动手边做实验、边分析、归纳总结来验证规律或探索规律。边教边实验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扩大师生在课堂内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增加学生自己动手,自行操作,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真正参与学习、主动探求知识。
3. 整合现代计算机技术,模拟演示现代物理实验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在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中,计算机可以模拟一些比较难以实现的演示实验。如在高中物理的物理光学教学中,光的干涉、衍射的实验一直得不到很好落实,原因在于常用实验仪器如j-2515型双缝干涉实验仪、j-2522双缝干涉、单缝演示观察仪造价高,学校配备少。同时实验的演示效果也不好,对于常用的小功率氦-氖激光器观察效果好,但波长又不可调节,影响实验的完整性。对于此类实验,我们应该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来模拟显示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在模拟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波长、缝宽、缝距等程序中对应的参数,观察模拟光的干涉、衍射光强的分布变化,以达到较好的模拟显示效果。
此外,也可以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显示汤姆生的原子枣糕模型、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等。另外,我们还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好的软件(物理模拟实验室、光学实验室等),以供学生自己设计或观看。参考文献: [1]常汝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2]邹文甫:整合现代计算机技术,模拟演示现代物理实验,陕西教育;2010-4.[3]王磊: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北京教育;2010-7.
第五篇: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美国着名的物理学家密立根曾说过:“科学靠两条腿走路,一是理论,一是实验,有时一条腿走在前面,有时另一条腿走在前面,但只有两条腿才能前进。”可见理论基础,与实验在物理的学习中具有同样的重要性的,但实验部分往往是在中学阶段的教师最容易忽略的部分。物理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习物理规律,构建物理概念,学习科学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使其逐步具备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中学阶段的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这就使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成为中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基本方法和途径,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适当改变实验方法
由于现在的学生思维开阔,以及现在网络的普及大量的信息都涌入学生们头脑中,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对书本上的知识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向学生学习,不断的扩充自己的知识含量,想出课堂试验中会发生的各种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就拿我们在初中学过的“吞鸡蛋的瓶子”这个很普通的实验来说。通常情况下,教师都是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上的内容按部就班的来完成这个实验:首先用镊子夹取一块酒精棉,然后将酒精棉点燃放入事先准备好的一个恰当的圆口瓶中,最后将一个煮熟的鸡蛋放在瓶口。实验的现象马上就会出现,瓶口将鸡蛋一点一点的“吞”了下去。这个实验的目的在于告诉大家一个关于大气压强的原理:当瓶中燃烧的酒精棉消耗氧气的时候,瓶内的压强会随之减小,当瓶外的大气压高于瓶内的大气压时,就能将鸡蛋压倒瓶内。这个演示实验在教材上用了很多年了,也许有的同学在上这节课之前就已经了解或知道了这个实验,老师如果做到这里为止,那么学生可能就会感到很无趣,这使得老师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不易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接下来的教学任务也会很难完。这就得需要教师多动动脑筋了。教师可以将前面的实验当成一个铺垫,而实验的重点可以放在后面,这是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问,谁能告诉我一个方法,可以将鸡蛋取出来,当然前提是不能将我的瓶子打碎,当然也不能将鸡蛋弄坏。”这里教师需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最好能做到幽默有趣,故作神秘,掉足学生的胃口。将课堂放手给学生自己,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按班级的人数多少每组人一般为5—8人,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们用这节课所学到的相关知识来解答问题,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来阐述组内的讨论结果。教师应肯定学生们的正确想法,而错误的想法也应给予肯定,并指出其错误的原因。教师在最后将自己的想法接受给大家,在这里可以随意发挥,在语言上动作上幽默些,将瓶子倒过来,将鸡蛋尽量把瓶口密封,然后运足了气,对瓶口猛的吹气,迅速的移开,瓶子里的鸡蛋会猛地飞出,在做这个实验时用瓶子越大效果会越明显。最后教师再试着让学生们用所学的知识来解答这一现象,进行分组讨论后由学生们来总结原因。将老试验用新的方法做出来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主动思考,活跃课堂气氛,由原来被动的听课变为主动的思考。一个热烈的课堂气氛使在课堂中的学生们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同时在和谐的气氛中也不知不觉的培养出了学生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己动手
随着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渐顺应当今学生的发展水平,新的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普遍的实行起来,探究式学习方式成为了现在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探究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为目的的学习方式,能够多方面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和思维的能力。原来课堂教学中由老师进行的演示实验,现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进行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式学习,由学生得出结论,总结出知识。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主动的去思维、探索和创新。然后针对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适当的整理问题,并揭示教学目标。像初中物理大气压强那节课,书上有个叫“吹不出去的乒乓球”的课堂演示实验。教师总是会按照书上的要求从瓶口处使劲吹气,让学生设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是,吹乒乓球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如果不用力吹的话,会怎样呢?如果不是从瓶口吹又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需要多加思考的地方,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内容,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讲解。但是,根据课堂要求的不同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制简易试验装置,将废弃的矿泉水瓶剪掉一半再加上乒乓球,就可以完成简易的实验装置。然后让学生进行两到三人为一组的小组实验,让学生用所能想出的各种方法的去吹乒乓球。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学生会发现,用不同的方法去吹乒乓球,产生的现象各不相同。接着让学生试着猜想用不同的方法去吹乒乓球所产生各种不同现象的原因。然后教师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继续发散思维并大胆猜想,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引导,从而确定实验要探究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探究能力。
三.恰当运用先进教学设备
传统的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具有局限性。安全方面:有些实验可能会使学生发生意外并造成对自身的伤害,又或者由于实验操作不当对一起实验人员带来损害,为此,则会有诸多的实验要求,而一些难度较大或是需要珍贵仪器的实验就不会让学生亲自来做。客观方面。有些实验会因为需要的时间较长,无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从而不在课堂进行演示,像布朗运动等。有些教师也会因为学校缺少实验所需的设备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用“口述”或“笔画”来代替。实验的效果方面:有些实验则由于实验效果不理想或很难成功等等因素,容易对学生所学习知识的正确性产生误导作用,增加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像机械波的相关演示实验。这事就需要使用多媒体设备,将实验过程直观的演示给学生。多媒体设备所演示的实验具有动画的立体效果、直观的各种图形、清净的相互交融等优势,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感官享受,适合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加容易的让中学生接受。多媒体课件中的图像、图表、动画音响等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给学生以立体感受,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认知冲突更好的理解记忆知识。多媒体课件可以模拟某些试验中的环境及条件,将现实生活中很难见到的景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它还可以将一些课堂演示效果不明显的实验,直观、清晰的展现出来,让学生更易理解,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物理实验更是物理课的魅力所在,并在物理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且,通过实验,不仅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他们形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规律等重要作用。所以,在中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更注重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要以学生为主合理的进行实验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出更适合当今社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