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月家长助教教案
中班安全教案:安全意识方面
活动名称《保护好自己》 活动目标:
1、增强幼儿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2、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要注意安全。活动准备:安全图画。活动过程:
一、教师介绍家长。小朋友们:今天我班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小小小朋友的妈妈,我们跟阿姨打个招呼吧!(阿姨好。)王阿姨今天是来给我们小朋友上课的,我们一起欢迎她的到来。
二、出示图画,引起兴趣:
图画上各类发生的安全事故,请幼儿观看并叙述发生了什么。
三、家长老师总结,在什么情况下请幼儿要注意保护自己。
1、不管在家或出门,都不要远离大人,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和不跟陌生人走。
2、不接触危险物品,不去危险的地方。
3、不乱吃东西,不要将异物放入口、耳、鼻中。
4、懂得玩大型玩具的方法和规则,上下楼梯时要小心。
5、身体不舒服时及时告诉大人,知道打针、吃药能治病。
6、进餐:进餐时不能说话,以免呛入气管,发生危险。
7、睡眠:睡前要洗脸、脚和刷牙,不能含着东西睡觉,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
8、走路:走路时手不要插到衣兜里,要扶着栏杆上下楼梯,走路靠右走,过马路走人行道,注意来往车辆,认识红绿灯交通安全标志。
9、防电:远离插座,不在靠近电源的地方玩耍。
6、放火与防烫伤:不在火源附近玩耍,不玩打火机、火柴、蜡烛、开水瓶,知道衣服着护着火迅速浇水并快速脱下衣服,烫伤后迅速用冷水冲在患处,知道119火警电话。活动结束
匡堰镇实验幼儿园
中班
2014年11月
第二篇:家长助教教案
家长助教教案《看医生,我不怕》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医。
2、克服惧怕医务人员的心理,做个勇敢的孩子。
3、认识一些基本的医疗器具。
二、活动准备
1、动画视频《看医生,我不怕》
2、PPT课件
3、听诊器、体温计、压舌板、注射器等一些基本的医疗器具。
三、引入:
1、身穿白大褂,带上常见的医疗器具入场。
2、自我介绍。
四、活动过程
环节一:谈话(揭秘医院)引导小朋友说说已有的就医经验。
(一)认识医院
1、问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去过医院?
2、为什么要去医院,去做些什么事?
(二)认识医生和护士
医院里有哪些人呢?他们是干什么的?
(三)认识救护车
出示救护车模型
1、会区分救护车、警车和消防车的声音。
2、了解救护车的基本作用 环节二:观看影片《看医生 我不怕》
1、出示PPT课件上的图片 图片上的小朋友怎么了啊? 问小朋友们看医生时的表现
2、播放动画视频《看医生 我不怕》
今天叔叔带来了一个很好看的动画片,小朋友们想不想来看一下呀?那是什么动画片呢,我们赶紧来看看吧!
3、看完后请小朋友来说一说,医师帮蓝迪做了哪些检查,里面用到了哪些医疗器具。继而引导小朋友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医,医院和医生并不可怕,我们要做个勇敢的孩子,不怕打针。
环节三:角色扮演
今天叔叔也带来了这些医疗器具哦,简单介绍影片中的一些基本的医疗器具,并分别邀请2-3组小朋友上台进行角色扮演,熟悉就医流程。
第三篇:家长助教教案
中班美术活动:蝴蝶结
活动目标
1、喜欢制作蝴蝶结,能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感受为妈妈准备礼物的快乐。
2、能尝试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的制作蝴蝶结。能按轮廓剪出蝴蝶结,能将皱纹纸揉搓并粘贴。
3、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制作过程。
活动准备
已做好的蝴蝶结一个、各色皱纹纸条、卡纸、剪刀、胶水、别针若干。
活动过程
1、观察蝴蝶结,产生制作兴趣。
(1)教师手拿蝴蝶结,吸引幼儿兴趣。
提问:老师手上拿了什么?漂亮吗?
(2)导入为妈妈准备母亲节礼物,产生制作动力。
师:母亲节要到了,我们要为自己的妈妈准备一份漂亮的礼物。
2、仔细观察、了解蝴蝶结的制作方法。
(1)教师手拿蝴蝶结,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请看一看,这个蝴蝶结是怎样做出来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些小纸球是如何粘贴的?
(2)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蝴蝶结的制作方法,并用连贯的语言表达。
(3)教师讲解示范蝴蝶结的制作过程:先用见到依照轮廓线剪下蝴蝶结,将各色皱纹纸条揉搓成团粘贴在蝴蝶结两侧。最后将别针扣在背后即完成。
3、制作蝴蝶结,进一步加深对制作步骤的了解。
(1)教师交代制作要求及注意事项:要有顺序的制作,注意沿轮廓线剪下蝴蝶结,将皱纹纸用力揉搓成小团,粘贴时要注意粘牢。小心使用别针。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重点指导将皱纹纸揉搓成小团粘贴,协助将别针扣好。
4、展示评价
(1)幼儿制作完成后,注意检查是否粘牢,制作是否美观。
(2)师幼之间互相评价,说说喜欢谁制作的蝴蝶结。
(3)提问:将这样的小礼物送给妈妈,还想要对妈妈说些什么?
第四篇:家长助教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2、进一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3、培养幼儿的合作和观察能力。
4、培养幼儿对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活动准备:
1、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同样大小但重量不同的球5个
3、重量相等,体积不同的正方体5个
4、鸡蛋,食盐及水槽 活动过程:
一、哪些物体会沉,哪些物体会浮?
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二、沉浮与物体的什么有关?
1、物体的沉浮和重量的关系
(1)观察五个不同颜色的球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这5个球的形状和大小都一样。
(2)教师依次将5个球放入水槽中让孩子观察,根据球在水中的沉浮猜一猜球的轻重。(3)总结
当物体的大小一样时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沉得越低。
2、物体沉浮与体积的关系
(1)出示五个大小不同但重量相同的正方体
(2)将五个正方体依次放入水槽中,请孩子观察沉浮情况
越大的浮得越高(3)总结
当物体重量相等时,体积越大浮得越高。
三、幼儿实验——鸡蛋的沉浮
1、让幼儿自选鸡蛋并放人清水中,结果鸡蛋都沉入水底。
2、让幼儿往清水中逐渐加入食盐,结果鸡蛋慢慢悬浮在水中了。反思: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水。前段时间孩子们也已经学习过了沉浮,对物体的沉浮已经有了初步的人认识,因此,我选择了物体的“沉浮”与什么有关的这个主题,作为本次科学探索活动的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通过同体积不同重量球在对水中沉浮和同重量不同体积正方体在水中沉浮的观察,进一步加深了对沉浮的理解。让孩子通过亲自操作鸡蛋沉浮实验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调动幼儿的探索学习的兴趣。
第五篇:家长助教幼儿园教案
做个爱动脑、讲卫生的好孩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小实验激发小朋友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小朋友自己和父母一起动手做
实验。
2、通过《老虎拔牙》的故事,引导小朋友养成爱刷牙的好习惯。
教学工具:玻璃杯,水槽,一张硬纸片
教学过程:
(一)小实验
教师:小朋友你们爱看魔术吗 ?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好不好?(与小朋友们互动,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
教师演示:覆杯实验
实验过程中,为了增加小朋友的好奇心,将装水的杯子倒下,看到水流下来,再将硬纸片放在杯口,纸片自动落下,做了铺垫后,将一满杯水装好后,将硬纸片覆盖上后倒放,观察硬纸片和水都没有落下。(在做实验时,注意与小朋友互动,一边操作一边提问,小朋友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尽可能激励他们开动脑筋)
教师总结:托住水的是空气,小朋友知道空气在哪里吗/?(为了感受空气,让小朋友把自己的嘴巴和鼻子捂住,感受不能呼吸的感觉)我们周围的空气对我们非常重要,这个实验小朋友们也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再做一遍。
(二)唐诗背诵
教师:小朋友们会背唐诗吗?让我们一起来背几首唐诗好吗?(从小朋友中迫不及待的答案中,选择大多数小朋友都会背的唐诗大家一起背诵。)
(三)“老虎拔牙”的故事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针对此阶段的孩子都喜欢听动物的故事的特点,引发小朋友的兴趣。)接下来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有关老虎的故事好不好?(在小朋友的一片期盼声中开始讲有关老虎拔牙的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提一些小朋友感兴趣而又能回答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
教师:听完故事后,小朋友们有什么想说的吗?(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相信他们都能找到故事的关键点)我们以后该怎么做呢?
小朋友基本上都能回答;以后要少吃糖,吃完东西要刷牙。
课堂小结: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呢?(让小朋友举手回答,简单地回顾课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