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球变暖教案
上课
大家好
请坐
讲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幅漫画,“地球这是怎么了?”,对,地球出汗了!为什么出汗呢?主要是因为工厂排放大量废气和热量,汽车排放大量尾气和热量。据资料显示:92年冬,纽约出现22度高温
97年夏,雅典出现持续46度高温
03年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35天高温
由此可以看出地球大汗淋漓,是因为全球变暖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全球变暖。
板书
全球变暖
下面请大家先看一幅图,这是全球平均气温递变图,从1900-2000一百年间,气温是波动上升的,已上升了0.6-0.9度,并且预测未来气温仍会不断升高。
那么大家考虑一下“为什么气温会升高?”
板书
1、原因
主要有这样两个原因:第一、自然原因: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地球上的气候一直是处于冷暖交替变化之中,现在的地球正是处于气温波动上升的时期。
第二、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尽管不能改变自然规律,但可以加速或延缓全球变暖的趋势。
据监测资料表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增加。
为什么二氧化碳会增多,大家想一下,好,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我来进一步补充一下:主要是由于一是工农业的快速发展,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二是毁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破坏,使森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少,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能使气温升高。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气温升高,对各地区的生态环境、干湿状况和社会经济会造成哪些危害呢?
板书
2、危害
首先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这表现在一方面气温升高的同时,海水温度也随之升高,海水升温则要膨胀而导致海平面抬升。另一方面气温升高,会造成极地冰川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升高,海平面上升对沿海的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有被淹没的可能。
这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马尔代夫,它的面积在不断减少,将来可能消失,现已面临举国搬迁的威胁。其次,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导致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尤其是对于贫穷国家,它的危害更多。我们来总结一下危害的形成过程。(流程图)
通过分析得出,全球变暖危害着人类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制定出相应的预防和解决措施,请同学们根据全球变暖的原因,考虑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板书
3、措施
概括一下:一方面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另一方面,大力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并且加强国际间合作,在此过程中发达国家应该负有更多责任,因为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排放更多的废气。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全球变暖的形成原因、造成的主要危害,相应的解决措施。
最后,大家看一幅漫画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想想企鹅在说什么,请同学们课后就此漫画写一篇感受。
这节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下课。
第二篇: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
简述:本文叙述了全球变暖的原因,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以及人类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等。引言:
近年来,人们会发现在各类新闻报道中,一些名词如“全球气温变暖”、“臭氧空洞”、“厄尔尼诺现象”以及“水旱灾害与沙漠化”等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观测发现,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而伴随气候变暖,近年来各种极端气候事件及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如2004年东南亚地震引发的海啸、美国卡特里娜飓风、世界性广泛发生的水灾、阿尔卑斯山冰川融化等等。究其原因,所有上述现象都与人类活动向环境中排放有关。由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化等导致的大气及水体污染、沙漠化乃至气候变化从局域扩展到了全球范围。全球变暖是指地球表层大气、土壤、水体及植被温度年际间缓慢上升的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气候变暖呢?它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应对它呢?
一、全球变暖的原因
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可分成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两大类。
(一)、人为因素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危肋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土地遭侵蚀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护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位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 使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 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7.物种加速绝灭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全球升温的后果。
(二)、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是火山爆发,太阳活动,厄尔尼诺现象等。火山爆发之后,向高空喷放出大量硫化物气溶胶和尘埃,可以到达平流层高度。它们可以显著的反射太阳辐射,从而使下层的大气冷却。
二、全球变暖的影响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
1、海平面上升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同时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如11000年前发生的冰川期后气候变暖,随着气温渐暖、冰川融化,较高纬度地区的地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苔原变成了森林,而以前的冰川变成了苔原。当然相应的动物种类也发生了显著变化。Baur(1993)注意到生活在苏格兰Basel地区的陆生蜗牛的29个种群中,有16个种群灭绝了。原因是郊区城市化的发展升高了当地的温度,使蜗牛的卵孵化成功率持续下降。另外,气候变暖可能会影响到一些脊椎动物的繁殖能力,还会影响到爬行动物的性比,因为很多爬行动物的性别是由卵孵化过程中的卵温决定的。全球变暖会引起生物的迁移,会引发热带病,生境由热带气候变成温带气候就有可能导致这类病(如疟疾)。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生长。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 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最大;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人的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全球气候变暖还会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 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三、人类面临全球变暖采取哪些措施
虽然迄今为止,我们无法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但是退而求其次,至少应该想尽办法努力抑制排放量的增长,不可听天由命任凭发展。我们应从我们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实行低碳生活。下面给几点小建议:
1、出门多走路、骑单车、利用大众运输系统、少开私家车
2、少吃肉类,多吃素食
3、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4、请用器皿盛水,洗水果蔬菜,节约珍贵的水资源
5、家庭中使用节能用具
6、养成随手 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7、每年多种植一棵树
8、每次洗澡时少淋浴一分钟
9、减少使用空调
10、将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11、使用无氟冰箱
12、每天少看电视„„ 结束语: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实环保并不难,只要你支持环保,就是你给这个星球的最好礼物,不需要太多言辞,只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就会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是一种绿色生活的方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竭尽全力去实践诺言。如今,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纷纷行动起来,我们虽然也采取了行动,但,对于一个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这一点,还是不够的。所以,警惕全球变暖,是全人类为了挽救地球的唯一方法,有人也许会说:我们不是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答案虽是肯定的,但那又能容纳多少人呢?有人说:治理温室效应的资金太大了,对金融来说是天价。但,如果一直拖延,最终的结果,是我们的地球面目全非,别说金融,就连自己的生命也难保啊!所以环境保护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真正付之与行动了。
第三篇:全球变暖 讲稿[推荐]
讲稿:
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如今世界关注的全球变暖问题。首先讲一下全球变暖的基本概念,简单的来说全球变暖顾名思义也就是指全球的平均气温逐渐升高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会对人类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全球变暖的产生原因很多,大致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我们看到人为因素有人口剧增,大气环境污染,海洋环境污染等生态污染等等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自然因素。。。
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天气越来越热。。,夏天越来越长,全球变暖正在我们身边愈演愈烈。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0.75℃。
我们看到无数打破历史纪录的极端气候。。。
全球变暖对人类无异于灭顶之灾,给整个地球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高山冰川逐渐消退;在过去四十年里,北极冰厚度已经下跌了大约40 %;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约快三倍超过了过去的100年相比在以前的3000年里。像一些沿海国家还有一些小岛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会给人们造成麻烦。喜玛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都要快。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极端灾害性天气增多,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联想电影《后天》)
动物灭绝,珍稀动物越来越少,特别是北极地区(不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只能在博物馆看动物标本)
随着山峦顶峰的变暖,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西尼罗病毒、疟疾、黄热病等热带传染病自1987年以来在美国多地相继爆发,一再证实了专家们关于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的科学推断。
目前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几乎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为了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订了《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美国拒签事件-------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3%至4%,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了解了全球变暖对人类实际生活的伤害,所以我们也应该从身边做起。大致总结出以下几点(这里解释一下保丽龙,是一种致癌物质,它同时破坏保护地球的臭氧层。喝咖啡的保丽龙杯子、自助餐盘子,几百年後还是垃圾,继续污染环境);(尽量少一间房间开一部冷气,人少时尽量集中办公,减少冷气、电灯用量);(住在大楼者,无论是在办公室或是在家里,若您不赶时间,不妨试着安步当车,试著不搭电梯,改走楼梯,既节省能源,又可运动健身)
请大家保护环境,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谢谢!
中文名称:
京都议定书
英文名称:
Kyoto Protocol
定义:
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气候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的国际性公约,为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规定了标准,即:在2008年至2012年间,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的排放量平均要低5.2%。
中国承诺:到2020年碳减排40%~45% 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夕,中国向世界做出了负责任的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第四篇:决议草案 全球变暖
模拟联合国大会
关于全球变暖问题的决议草案
议题:全球变暖
起草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附议国:
回顾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碳排放量的激增,再回顾〈京都议定书〉提出的“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的目标,深切关注碳排放量过高所带来的种种危害,注意到在气候变化的预测中,特别是在其时间、幅度和区域格局方面,还有许多不确定性,意识到防止碳排放量进一步增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识到了解和应付气候变化所需的步骤只有基于有关的科学、技术、经济方面的考虑,并根据这些领域的新发现不断加以重新评价,才能在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最为有效。
1、明确减排过程中各国的权利和义务;
A)明确碳排放量的减少是国际性问题,各国在该问题上都必须履行相应义务;
B)强调发达国家有援助极不发达国家的义务,同时有保障国家经济发展稳定的权利; C)同时强调发展中国家要承担相应的减排责任;
2、呼吁加强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A)明确发达国家与极不发达国家间的合作关系;
I.呼吁发达国家向极不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援助,其中5%为无偿援助,其余为低息或无息贷款;
II.明确资金用于减少碳排放量的技术开发和必要措施等的支出; III.同时呼吁发达国家向极不发达国家提供无偿技术援助;
IV.建议极不发达国家对援助国降低关税,以及外资企业设立的审核条件; B)明确发达国家与中、低等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关系; I.呼吁发达国家向中、低等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
II.呼吁发达国家想中、低等发展中国家提供有偿技术援助; C)明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大国间的合作关系;
I.申明发达国家没有向发展中大国提供无偿资金、技术援助的义务;
II.呼吁发达国家定期派科学指导团对发展中大国进行技术指导和有关规划建设; D)同时鼓励各国进行多方贸易,互相援助;
3、呼吁各国通过减排法案,建立、完善相关的部门、机构; A)强调各国应贯彻完善相关环境立法;
B)建立专门的机构对国内碳排放量进行预算,监管; C)每半年向联合国相关机构提交减排报告;
4、完善关于全球变暖的抑制措施的管理以及政策制定; A)建议成立国际减排监管机构;
I.机构由签约国组成,每个国家限一个名额;
II.从发达国家中选取25%提名,发展中国家中选取50%提名,极不发达国家自由提名; III.所有提名国代表由联合国大会选举产生10-20个代表加入该机构; IV.机构由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管理;
V.机构负责对各国碳排放量预算的审查,执行过程的监督,以及结果提交的核对; B)建议设定各国碳交易上限为预计减排量的3%-5%,以达到真正减排的目的;
C)建议对未能完成减排计划的国家实施罚款,罚金交由联合国调配,用于援助小国减 排技术的开发;
D)呼吁对个别碳排放量大、且未能完成减排计划的国家采取强制措施; I.建议经联合国大会商讨后,对该国实施贸易制裁;
II.建议取消该国在三次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权,但保留其他权利; III.呼吁各国提高对该国商品的进出口关税及贷款利率;
5、呼吁发达国家全力开发新能源,推广先进技术;
6、呼吁加强对岛国利益的重视,加大在岛国的投入;
7、再次申明应以发展的眼光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不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强调在 发展过程中解决全球变暖的具体问题;
8、强调联合国在碳排放量标准的制定及监管中起到主导作用;
9、呼吁各国加强环保宣传;
第五篇:全球变暖原因
全球变暖的原因
资料来源:
http:// 新华网综述: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自上世纪70年代起,全球气候已明显变暖。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科学家们似乎尚无定论,尽管它对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但对它们的评估务必谨慎,因为这是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决策的依据。
全球变暖的原因众说纷纭
全球变暖致家园告急
据新的科学研究显示,目前地球正变得越来越热的原因是,太阳辐射处于近一千年来最强烈的时期。著名的马克斯·普朗克太阳能系统研究所的负责人萨米·索兰基博士认为:“这一点现在可能影响到了全球温度。”
索兰基博士说,强烈的太阳辐射,以及高水平的温室气体,这两个因素共同导致了地球温度的变化,但他说不准哪个因素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更大一些。
在过去几十年中,大多数科学家都同意温室气体效应导致了全球变暖,但对太阳辐射增强是否也是全球变暖的一个因素存疑。
为了确定太阳对全球变暖的影响,索兰基博士的研究组对太阳耀斑进行了测量。他们还分析了过去几百年的太阳耀斑数据,终于发现:太阳耀斑较少的年份,往往对应于地球的一个低温期—这一时期可能长达50年 — 但上世纪,太阳耀斑的数量明显增多,地球的温度也稳定上升。
但索兰基博士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太阳辐射增强,也不知道这一过程将持续多长时间。他说,过去20年中太阳辐射的增强还不足以引起地球上所发生的气候变化,他相信,太阳辐射增强对臭氧层和云层的影响给气候带来的变化可能比太阳光本身造成的影响更大。
瑞士皇家气象学会成员、气候学家比尔·伯罗斯博士对索兰基博士的研究成果表示赞赏。他说:“这一研究显然是非常有价值的。它表明值得对太阳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我们还没有确信人类活动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前,我们也许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上。”
不过,英国气象局的气候研究员加雷思·琼思博士说:“太阳辐射可能的确对气候变化造成了影响,但这一因素需要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看。”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评估被夸大了
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研究发现,过去的某些气候预测夸大了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的评估。该局的模拟研究发现,过去人们对地球气温升高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水蒸气的数量估计过高。
许多科学家们信奉的理论认为,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迅速增多,地球气候不断变暖,海洋中的更多水分被蒸发到大气层中。NASA指出,温室效应是否存在、其影响范围究竟有多大等问题,不同的科学家仍持有不同的
看法。上述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大气层中的水蒸气数量的确比以前增多了,但远没有气候预测计算机所说的那样神乎其神。
NASA的科学家德斯勒表示,科学的责任之一,就是对未来的气候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因为这种预测是决策者们制定政策的依据。
我国气象学家王明星也认为: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的评价问题很多、很复杂。这首先表现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客观的科学评价体系。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影响评价”的尺度标准是十分复杂而难以定量的。当前研究较多的是对农业生产,森林和其它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基本上都是定性的描述,而且,有些定量结果也都是很粗的估计值。
王明星说,关于气候变化影响评价的不确定性的另一原因,是所依据的气候变化预测结果的极不确定性。关于未来气候变化预测结果中只有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一项是可以接受的。关于气温变化的空间分布,降水变化及气候极端事件的预测都是很不确定的。
然而,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价来说,恰恰需要各地区的气温变化,降水变化,气候极端事件变化等。人们不难理解,对于气温很高降水丰富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气温上升1-2度对农业和其它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并不明显,而对于气温偏低,降水相对较多的冷温带地区,气温上升对农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反而是有利的;而对于气温适中,降水相对偏少的暖带大多数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显然主要取决于降水的变化,在这些地区如果气温上升,伴随着较大幅度的降水增加,则气候变化对农业和其它生态系统显然是有利的。相反,气温上升降水不增加甚至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业和其它生态系统将造成灾难性结果。
全球气候变化的“周期性”说
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2004年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年会上,美国冰河学家朗尼·汤普森声称,他通过对许多气象记录中的一些标志性数据的研究表明:大约在5200年前,地球的气候突然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今天似乎又在重复出现。
汤普森在他的研究报道中列举了一系列有趣的实例:1991年,在阿尔卑斯冰川,登山者在融化的冰川中发现了一个保存完好的男子尸体。之后的测试结果显示,这个被实验室人员称作“奥兹(Oetzi)”的男子大约是在5200年前被困于此的。
来自爱尔兰和英国的一项横跨了7000年历史的树年轮研究表明,大约在5200年前,树年轮是最密集的,这表明了那些树所经历的最干旱时期也大约是在5200年前。
借助氧的两种同位素,汤普森还引用了非洲乞力马扎罗山顶的冰原释放速度的冰核记录。这些记录能够显示降雪时大气的温度。记录表明,在距今5200年前温度是最低的。
此外,汤普森还列举了撒哈拉沙漠从一个可居住的地区到一个荒芜的沙漠的
变化、在南美的湖床中心发现的植物花粉的重大变化、以及在格陵兰和北极从冰核中释放的甲烷的最低的水平记录,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同一时间,5200年前。
汤普森说,所有的这些证据都清楚地指向历史上的这一时间,以及发生的某个事件,这同样也指出类似的变化可能正在今天的气候中发生。
汤普森相信,5200年前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到达地球的太阳能量剧烈波动引起的。科学家们已经知道了历史上曾经存在一个全球冷却期,在公元1450年到1850年之间,并把那个时期称为“小冰期”,与太阳活动减弱的两个时期重合。
证据显示,大约在5200年前,太阳能量输出首先出现急剧下降,然后在一小段时间内上升。汤普森认为,正是这种巨大的能量振动引发了他本人在所有记录中看到的气候变化。
汤普森指出,天气系统对自然界的变化十分敏感。同样地,它对于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也同样敏感,比如温室气体的增加、土地利用政策的变化和对于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都会给天气系统造成影响。
为此,汤普森强调指出:“我们还没有能够完全了解天气系统的复杂性。正因为我们不懂,我们就应当非常谨慎地评估。”
(来源:新华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