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堆馒头游戏教案
堆馒头游戏教案
教学目标:
1、帮助幼儿进一步提高迅速串接儿歌及仿编儿歌的能力。
2、要求幼儿愉快地参与游戏活动,并遵守游戏规则。
3、引导幼儿和同伴协调、友好地共同游戏。教学重、难点:
在本次活动的目标中提到:帮助幼儿进一步提高迅速串接儿歌能力,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仿编儿歌。教、学具的准备:
1、实物教具:小馒头七个。
2、课前让孩子们谈谈并将他们画出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的作品制成展览板。教学过程:
(一)出示幼儿绘画展板,激发幼儿的兴趣。
首先我以赏识、鼓励的口吻介绍幼儿自己的绘画展板:“小朋友,你们都画出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现在请你们来说说,你画的是什么?你为什么喜欢吃?”以此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我发现大班的孩子表现欲极强,他们往往是在了解了一些信息或完成了作品后都急于想说
(二)了解儿歌内容及相关游戏规则。
这时我又会以神秘的口吻对孩子们说:“你们都介绍了你们喜欢吃的东西,那请你们也来猜猜我喜欢吃什么?”再次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我这里,让孩子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去搜索想象老师到底喜欢吃什么?此时我出示小馒头,让孩子们一下子发现答案并以儿歌的形式说出我喜欢吃小馒头的原因。让孩子对儿歌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紧接着我再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馒头,告诉孩子们老师不光喜欢吃馒头还会玩堆馒头的游戏。我会边堆馒头边念儿歌。教师的实物示范直接刺激了孩子的视听器官,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教师再次实物操作时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念起儿歌来。
①幼儿必须轮流边串接念儿歌,边伸出右手做4指握拳,拇指向上的动作。
②儿歌念完后,手在在最上面是幼儿为胜利者,下次游戏活动由他领先开始。
③提醒幼儿注意倾听前面幼儿念的儿歌,不能随意重复、乱改儿歌的结构。这一部分通过提问、实物操作示范、学念、设疑,而后再讨论,内容一环扣一环,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大胆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语,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了解掌握了游戏的规则。是解决活动重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同时也完成了第二个活动目标。
(三)引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分为两个环节;一是请能力强的孩子上来示范游戏过程和组织
(四)引导幼儿独立游戏
随着活动的进行,孩子们一定很想自己去独立游戏,此时我将孩子们领到了户外。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活动欲望,我设计这一环节让孩子们自由结伴开展游戏活动。活动前,我会鼓励他们开展仿编的儿歌游戏活动。
游戏名称:城门城门几丈高
游戏目标:
1、通过玩让幼儿感受传统游戏的乐趣。
2、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快乐。游戏玩法:
1、学习儿歌: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带把刀,从你家门前罩一罩,问你吃桔子吃香蕉”。
老师,“几丈高”是什么意思?
我告诉孩子们“丈”是计量单位,现在我们一般说几米高,以前的人一般说几丈高。
2.教师和一幼儿双手搭成“城门”,全班幼儿手拉成一个大圆圈,边走边念儿歌:“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带把刀,从你家门前罩一罩,问你吃桔子吃香蕉”。
3、当儿歌念完时,搭城门的幼儿把双手放下套住走过的幼儿,被套住的幼儿替代守城门的幼儿,游戏继续进行,游戏反复几次结束。
第二篇:中班游戏活动教案《堆馒头游戏》
中班游戏活动教案《堆馒头游戏》适用于中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愉快地参与游戏活动,并遵守游戏规则,进一步提高迅速串接儿歌及仿编儿歌的能力,引导幼儿和同伴协调、友好地共同游戏,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游戏活动《堆馒头游戏》教案吧。
教学目标:
1、帮助幼儿进一步提高迅速串接儿歌及仿编儿歌的能力。
2、要求幼儿愉快地参与游戏活动,并遵守游戏规则。
3、引导幼儿和同伴协调、友好地共同游戏。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教学重、难点:
在本次活动的目标中提到:帮助幼儿进一步提高迅速串接儿歌能力,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实物教具:小馒头七个、ppt
教学过程:
(一)播放有美味食物图片的幻灯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呀,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食物宝宝,我们一起来看看,看看你们是不是都认识这些食物宝宝!”播放幻灯片,提问小朋友是不是吃过这些食物,喜不喜欢吃。
(二)了解儿歌内容及相关游戏规则。
师:“呀,对了,老师还带来了另一个小妹妹朵朵!她想要请你们猜猜她喜欢吃什么食物~我们来仔细看一看、听一听她到底喜欢吃什么呢?”
1、播放视频让孩子根据自己对视频的理解来猜猜朵朵喜欢吃什么食物,并熟悉儿歌。
师:“看完了这个动画,你们猜出来了吗?”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呢?”当孩子回答出,是听儿歌猜出来时,教师引导孩子跟着视频一起大声读一遍。
2、(出示小馒头)“除了朵朵爱吃馒头,老师也很爱吃馒头,我还喜欢一遍唱儿歌一边玩堆馒的游戏头呢!”边堆馒头边唱歌
3、今天呀,老师去买馒头的时候馒头已经卖光了,所以你们不能玩这个游戏了(遗憾的表情),但是(突然很高兴)我想了一个办法,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小手来当做馒头玩这个游戏!
(三)游戏
1、示范:请两个幼儿与老师一起做游戏
2、幼儿轮流接念儿歌,边伸出右手做四指握拳,拇指向上的动作;第一人伸出手后,第二人握住第一人的拇指,依次叠放堆积。
3、儿歌念完后,手在在最上面是幼儿为胜利者,下次游戏活动由他领先开始。
4、提醒幼儿注意倾听前面幼儿念的儿歌,不能随意重复、乱改儿歌的结构。
(四)尝试仿编儿歌。
(1)幼幼两两结伴游戏,进一步理解游戏玩法与规则。
(3)引导幼儿尝试仿编,进一步拓展游戏玩法。
师:刚刚小朋友们都堆了好多好多美味的馒头,那我们再想想除了堆馒头,还可以堆什么呢?它是什么味道的?在儿歌里,可以怎样说?嗯…老师喜欢吃水果,我先来遍一个!
示范仿遍:堆葡萄、堆葡萄,葡萄堆得高,葡萄堆得好,个儿小小,味道好,吃得大家哈哈笑!
(五)引导孩子自主游戏,进一步仿编儿歌。
(1)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围圆自主开展游戏,教师巡回观察、指导,鼓励幼儿继续仿编儿歌。
(2)师幼共同交流游戏感受,结束活动堆馒头堆馒头,堆馒头,馒头堆得高,馒头堆得好,香喷喷,甜蜜蜜,吃得大家笑哈哈。
本文扩展阅读:馒头,别称“馍”“馍馍”“蒸馍”,中国传统面食之一,传说是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发明,是一种用发酵的面蒸成的食品。馒头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是中国人日常主食之一。
第三篇:馒头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3.馒头发霉了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按照“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证据――得出结论――拓展延伸”的顺序进行编排,主要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
一、观察,认识霉有不同形态。
二、设计并进行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三、运用研究成果,探讨防止霉变的方法,四、霉的作用,害处,尤其是抗生素。
预期教学效果
1、能利用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
2、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地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3、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4、指导霉菌也使微生物的一种。
5、知道霉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地作用。
6、知道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发霉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
难点: 设计有控制变量地探究性实验。
教时
2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显微镜、镊子、载玻片、大烧杯、馒头
学生准备:发霉的食物(馒头)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析
一、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了解到霉有颜色差异。
二、用显微镜观察,认识到霉有形状差异。
三、探讨发霉的条件。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1、出示发霉的馒头,请学生观察。
2、请学生借住放大镜进行观察。
3、分发显微镜,要求仔细观察,用图画画下所看到的霉菌样子。
4、师给于肯定,提出质疑:这些霉菌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产生呢?根据是什么?
5、让学生做出预测,请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预测设计实验。比一比谁最快发霉,发霉最多?
6、师分发同样对的同一时间生产的馒头。
1、学生观察带来的发霉食物,比较其颜色,认识到颜色多样:黄、绿 等
2、汇报发现:在放大镜下看到的霉成颗粒状或则丝状等等。
3、按小组进行观察,边看边画,师给于指导。然后汇报。
4、引发学生的讨论。
温暖潮湿?温暖干燥?寒冷潮湿?寒冷干燥?
5、学生根据预测,小组讨论如何实验。
6、进行实验。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显微镜、镊子、载玻片、大烧杯、馒头
学生准备:发霉的食物(馒头)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析
一、展示霉菌生长情况,比较得出: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最容易发霉。
二、讨论食物和其他物品防止发霉的办法。
三、霉的功与过。
1、请同学们出示各小组地馒头发霉情况,比较生霉的多少。
2、师小结:霉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最容易滋生与生长。
3、引发讨论:那么我们该怎么来防止发霉?
4、介绍其他一些防止生霉的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曝晒。
5、这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6、霉菌在生活中经常可见,我们有时要运用它,有时要避开它。介绍霉的功与过。(制酱、做腐乳、生产农药、发酵饲料、孚莱明-青霉菌-青霉素,使食物霉变)
1、小组展示并介绍馒头是在什么环境中。
2、进行记录。
3、讨论得出:寒冷、炎热、干燥的环境中都不易发霉。
4、黄梅天气后晒衣服,食物的存放等等。
5、学生自学。
第四篇:馒头教案
《馒头》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馒头的来历及营养价值。2.体会做馒头的辛苦,珍惜粮食。3.了解馒头的制作过程,激发探究的兴趣。4.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馒头的来历及营养价值。2.体会做馒头的辛苦,珍惜粮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中国有句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那大家今天中午吃的是什么呢?那在家里大家都吃什么主食呢?大部分同学吃的都是馒头,馒头是我们北方人的主食,我们几乎天天吃,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馒头!(板书课题:馒头)二. 讲授新课
1. 关于馒头,大家想探究什么呢?(学生举手回答)(1).馒头最早是怎么来的?(2).吃馒头对身体有哪些好处呢?(3).馒头是怎样做成的呢?
2.老师发现,同学们手里搜集了不少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就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分小组讨论合作。3.看同学们讨论的这么激烈,一定有很大的收获,下面请各小组派选代表来交流你们的讨论成果!(每小组交流之后,课件出示总结答案)
(1).你是怎样的?老师这也获得这些资料的?(上网查资料、问家长、查阅书籍等)。说起馒头的来源,这要从诸葛亮渡泸水的故事说起,老师这也有一段关于馒头来源的资料。(出示课件)
相传在三国时期,诸葛亮辅佐刘备攻下了四川,建立了蜀国,要和曹操、孙权争天下。可是蜀国南边的南蛮洞主孟获总是不断袭击骚扰。为了解除后顾之忧,诸葛亮决定亲自带兵去征讨孟获。蜀国军队向南进攻,要度过泸水。那时的泸水一带,人烟稀少,瘴气很重,而且泸水有毒。诸葛亮手下有人提出一个怪主意:杀死一些“南蛮”的俘虏,用他们的头去祭河神,才能顺利通过泸水。
诸葛亮当时主张要以仁义来收服孟获,当然不采用这种办法,后来,聪明的诸葛亮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用军中带来的面粉,和成面,捏成人头的模样蒸熟,当作祭品来代替“蛮头”去祭祀泸水的河神,用以鼓舞士气,稳定军心。从这以后,这种面食的做法就流传下来。但是写成“蛮头”实在是太吓人了,人们就把“蛮”字换成“馒”字,写作“馒头”了。(2).面粉经发酵制成馒头更容易消化吸收。有利于保护胃肠道。胃酸过多、胀肚、消化不良而致腹泻的人吃烤馒头,会感到舒服并减轻症状。(3).步骤
1.准备面粉500g、清水250g、酵母6g、白糖适量
2.面粉放入大盘,加白糖和6g酵母拌匀,倒入清水搅拌成絮状
3.用手揉直至表面光滑
4.揉好后盖布发酵至两倍大
5.将发酵好的面拿出揉匀排掉气体,搓成长条状
6.切分成等份大小的面剂
7.将面剂用手向内收,制成圆形馒头面坯
8.将做好的馒头面坯静置15-20分钟
9.锅里加足冷水,将发酵好的馒头面坯放入蒸笼,至水开后再蒸15-20分钟后关火,等过2-4分钟后再取出即可 三.谈收获
经过刚才的讨论交流,相信大家一定收获颇丰,谁想和大家来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呢?通过这节课,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呢? 四.拓展延伸
通过做馒头的工序,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做馒头很不容易)那我们在平日的生活当中该怎样做呢?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参加光盘行动,爱惜每一粒粮食,一起加入光盘一族,好吗? 五.布置作业 1.回家后尝试做馒头的完整过程,体会做馒头的不易。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解决其他同学所提出的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游戏说课 堆馒头
幼儿园大班游戏说课 堆馒头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听说游戏《堆馒头》游戏儿歌是堆馒头,堆馒头,馒头堆得高,馒头堆得好,香喷喷,甜蜜蜜,吃得大家哈哈笑。该游戏充溢童趣,贴近幼儿生活,易于理解。二)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 以及要 “ 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听说游戏是为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述能力而专门设计的以游戏的形式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协助幼儿进一步提高迅速串接儿歌及仿编儿歌的能力。2 要求幼儿愉快地参与游戏活动,并遵守游戏规则。3 引导幼儿和同伴协调、友好地共同游戏。三)教学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目标中提到协助幼儿进一步提高迅速串接儿歌能力,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仿编儿歌。四)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 实物教具:小馒头七个。课前让孩子们谈谈并将他画出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的作品制成展览板。
二、说教法
根据孩子们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讨论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自身特点来看,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实物操作的形式直接抚慰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能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具体形象的实物操作用语言描述来串接儿歌,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采用讨论法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
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身心略感疲惫时,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堆馒头游戏中能充分地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三、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 ” 为现在要学 ” 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让孩子们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游戏练习法等学习方法。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情境扮演直接获得印象。讨论谈话法是幼儿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游戏练习法是幼儿在玩堆馒头的游戏中,边游戏边练习串接儿歌,充分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精神实质。
四、活动顺序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语言和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设计以下四个部分:
一)出示幼儿绘画展板,激发幼儿的兴趣。
首先我以赏识、鼓励的口吻介绍幼儿自己的绘画展板:小朋友,都画出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现在请你来说说,画的什么?为什么喜欢吃?以此吸引孩子们注意力。发现大班的孩子表示欲极强,往往是解了一些信息或完成了作品后都急于想说给别人听,而我这设计的这一环节正好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说话平台,让孩子们从实物的颜色、形状、口味来介绍,让他想说,愿意说和有机会说,充分体现了孩子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其次,这一活动又为本次活动的难点,仿编儿歌做好铺垫,激起了孩子活动的兴趣。二)解儿歌内容及相关游戏规则。
这时我又会以神秘的口吻对孩子们说:都介绍了喜欢吃的东西,那请你也来猜猜我喜欢吃什么?再次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这里,让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去搜索想象老师到底喜欢吃什么?此时我出示小馒头,让孩子们一下子发现答案并以儿歌的形式说出我喜欢吃小馒头的原因。让孩子对儿歌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紧接着我再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馒头,告诉孩子们老师不光喜欢吃馒头还会玩堆馒头的游戏。会边堆馒头边念儿歌。教师的实物示范直接安慰了孩子的视听器官,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教师再次实物操作时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念起儿歌来。这一基础上,教师请孩子们边念儿歌边自己想象堆馒头的动作,进一步协助孩子们熟悉、掌握了游戏的内容。以往的游戏规则都是事先规定好的游戏规则,教师强加于给孩子,规定这该怎样那该怎样,而这次的活动设计我放手给孩子们会提出以下问题: ① 怎样用手堆馒头比较高?比较好?
②游戏时,怎样才干使大家玩得高兴?怎样才干使每个孩子都参加?让他启发性的引导下讨论定出游戏规则。教师再根据讨论的结果,归纳出 3 条规则:
① 幼儿必需轮流边串接念儿歌,边伸出右手做 4 指握拳,拇指向上的动作。② 儿歌念完后,手在最上面是幼儿为胜利者,下次游戏活动由他领先开始。
③ 提醒幼儿注意倾听前面幼儿念的儿歌,不能随意重复、乱改儿歌的结构。这一局部通过提问、实物操作示范、学念、设疑,而后再讨论,内容一环扣一环,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大胆地说出自己所看到所想到一言、一语,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解掌握了游戏的规则。解决活动重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同时也完成了第二个活动目标。
三)引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分为两个环节;一是请能力强的孩子上来示范游戏过程和组织孩子和旁边的同伴,两两相对学习玩游戏,让每个孩子都亲自实践整个游戏的具体过程。二是教师引导孩子进一步扩展游戏经验,启发孩子仿编游戏,使游戏的内容更加丰富。如:启发孩子说堆苹果(甜甜的脆脆的堆橘子(甜甜的酸酸的堆包子(白胖胖,香喷喷)等,由于在活动的开始孩子已把自己熟悉喜欢的食物向大家作了介绍,自然而然地就能创编出相应的游戏儿歌,也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难点。四)引导幼儿独立游戏
随着活动的进行,孩子们一定很想自己去独立游戏,此时我将孩子们领到户外。为了满足孩子们活动欲望,设计这一环节让孩子们自由结伴开展游戏活动。活动前,会鼓励他开展仿编的儿歌游戏活动。
这样能充分满足孩子们活动欲望,孩子们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开展游戏,玩他自己创编的喜欢吃的游戏,教师提供了给他表示和说话的机会,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幼儿园小班表演说课稿 拔萝卜
导读:这是个2~3岁幼儿能够听懂的故事,古老而又新鲜。故事情节很简单:老公公种了个大萝卜,要拔拔不动,结果大家一个接一个地来一起帮忙,终于拔起了萝卜。故事中的语言非常简明而又口语化,出场的角色又都是幼儿比较熟悉的,所以,很适合小班幼儿玩。
一、适合年龄
这是个2~3岁幼儿能够听懂的故事,古老而又新鲜。故事情节很简单:老公公种了个大萝卜,要拔拔不动,结果大家一个接一个地来一起帮忙,终于拔起了萝卜。故事中的语言非常简明而又口语化,出场的角色又都是幼儿比较熟悉的,所以,很适合小班幼儿玩。
二、游戏目的
通过玩“拔萝卜”游戏,让孩子们懂得有些事情光一个人努力是不行的,要靠大家配合,才能做成一个人不能做成的事情。一个人是要努力锻炼自己的生活本领,像老公公那样,种的萝卜比别人的个儿大,但还要与其他人友好相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像“拔萝卜”那样一个帮一个,劲往一处使,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三、教学要求
1.通过游戏使幼儿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并体验获得成功的欢快情感。
2.要掌握的语言表现手段及非语言表现手段。
①咬准字音:长、拔萝卜、婆婆、快来帮忙、妹妹。
②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语调、音色讲话。
③动作:
(1)老公公种萝卜的过程中的动作。
(2)拔萝卜的动作一拔不动发愁的动作一拔出来萝卜高兴的动作。
(3)抬萝卜的动作。
(4)萝卜长大的动作。
④表情:
(1)掌握面部表情变化:拔不动(发愁)→拔动了(有点高兴)→萝卜拔出来了(拍手、文档仅供参考
跳跃、欢呼)。
(2)团结起来一起抬大萝卜欢快的心情。
四、游戏准备
1、角色的分配和妆扮?
老公公一般由男孩装扮,在鼻子下面贴上白胡子,老婆婆由女孩系上一条围裙装扮,小弟弟、小妹妹没有什么特殊的妆扮要求,由儿童随意处理。小花狗、小花猫这两个角色可由儿童戴上头饰或面具装扮。?
2、道具
表演用的大萝卜,可用竹条编成半圆形萝卜状,围上红布,上面装几片大叶子,也可请穿红衣的小朋友,头戴绿叶头饰蹲着代替。
五、教学指导
1、让孩子们熟悉故事?
一听:听家长和老师讲,也可以听录音带,有些地方可反复讲、放。
二讲:让孩子们复述故事。
三熟悉:先让孩子们一起一段一段地把故事讲完整,然后以个人或角色小组为单位,配合讲出完整的故事。?
2、示范表演
老师先扮老公公,然后再扮老婆婆,这样一一地把角色的动作和语言给孩子们示范一遍,示范时要注意紧紧抓住各角色的典型特征,如老公公走路和小弟弟、小花狗走路就不一样,但动作应宁简勿繁,以利孩子模仿。
3、自由试演
让小朋友们自由搭配成小组,自由尝试表演各种角色,家长或老师在鼓励的同时作适当的指点。
表演的要点有:各角色动作的典型特征,说话的声音特征,想拔出萝卜的渴望,拔不出萝卜的焦急,盼望帮助的急切和帮忙者的热情,拔出萝卜后的高兴等等。
4、观摩表演
即正式妆扮好分组表演,家长或老师以及不上场的小朋友一起观看。在观摩中可对出场次序、对话、表演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提示,但应充分鼓励孩子的自由发挥。另外,在表演中加入音乐或音响效果,更能增加游戏气氛。?
5、游戏评价
评价孩子的动作表现力。拔萝卜游戏中各角色的不同走路动作和用力拔萝卜的动作的表演,是主要的评价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