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记叙文阅读》教案
《记叙文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1、2010中考说明语文记叙文及考查要点
2、掌握记叙文阅读基本解题思路和答题的一般方法
3、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
1、训练学生准确、规范解答题的能力。
2、提高阅读记叙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讲解、引导和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如果把记叙文阅读比喻成一把锁,解题思路和方法就是打开这把锁的钥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智慧应对记叙文阅读。(板书:记叙文阅读)
过渡语:首先我们来了解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目标:(出示幻灯)1、2010中考语文记叙文及考查要点
2、掌握记叙文阅读基本解题思路和答题的一般方法
3、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过渡语: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中考说明中有关记叙文阅读的考察要点。
(二)、中考记叙文(散文)考察要点:(出示幻灯)记叙的要素;描写方法与作用;
续写结尾;补写文中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重要语句的表达效果;归纳某段落的内容及作用; 表达方式与作用;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分析;
个性化阅读:对选文中人物、事件的感悟、评论与质疑。
过渡语:有了中考说明的指挥棒,接下来我们就结合09中考试题,探寻记叙文阅读主要设题方式及解题思路。
(三)中考真题回放:(教师范读)
例析:19.在下面方框内,填写表明作者心情随昙花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的词语。(3分)解题思路:在把握文章的整体的基础上,找出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有关语句,进行概括提炼出准确的词语。高兴极了—>(有点心急)-->(心情也就淡然)—>(欢喜欲狂)例析:20.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解题方法:分析有无修辞手法,若没有,则应选择有表现力的词语。第一步:运用的修辞方法;第二步:结合内容分析;第三步:修辞方法的作用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描写了昙花含苞待放的情态,将昙花人格化,更加生动形象。(2分)(意思对即可)资料:修辞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的写出了
2)拟人:赋予人的性格、思想、感情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2)夸张:突出了特征,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3)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文章气势。4)反复:强调语气,强化内容。
5)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内容。
例析:21.选文第⑧段和链接材料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答: 解题分析:掌握记叙文的各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选择。
资料:描写:用语言文字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议论:对记叙的内容进行评论,发表意见。抒情:抒发情感
说明:说明事物的情况和道理。
第8段运用的表达方式是抒情、议论,链接材料运用的是说明。22.选文第⑨段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解题方法: 从两方面来回答,运用句子和段落所处位置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来分析。
进一步抒发了喜爱昙花的感情;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资料:段落在文章内容上的作用:在开头:常有开篇点题、设伏笔、留悬念,作铺垫。在文章结尾: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结构上的作用:A、从结构上:
1、在文章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2、在文章中间: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为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
3、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23.作者从昙花终于怒放的过程得出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解题分析:文中最能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的议论性的句子。
答: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三、实战演练:
最自豪的母亲
26岁那年,我生下了儿子乔治。他刚出生时满头黑发,一双大大的蓝眼睛,还有我所见过的最长的睫毛。9个月的时候,乔治就开始说话;10个月的时候,他已经能够走路;2岁的时候,这孩子已然学会了滑雪。
乔治8岁的一天,当他起床后,发现自己的一只脚突然不会弯曲了,只能用脚后跟走路。腿部畸形的症状很快从一只脚传到了另一只脚。在无数次会诊后,医生得出结论,乔治有扭转性肌张力障碍,这种病与大脑性麻痹相类似。医生说,他可以继续活着,可是,在不断的疼痛和抽筋的过程中,即使他的肌肉不完全失控,他也会失去行走能力。
从此,当我们一起走在街上时,人们要么目不转睛地盯着乔治看,要么很快看上一眼这孩子,接着向我投来怜悯的目光。很多时候,我都不敢看着孩子,他的身体被扭曲得实在太厉害了,看起来有些狰狞。有时,我甚至会气急败坏地向他尖叫,让他学习直着走路。无论我的脾气如何暴躁,他却总是微笑着对我说:“妈妈,我正在努力。”
有一天,当我看到乔治试图将自己扭曲的双腿放到他心爱的溜冰鞋里时,我的心都碎了。我把它们放到鞋柜里,说:“孩子,等你病好了我再和你一起去溜冰。”
每天晚上,当我坐在乔治床边为他读故事的时候,他都会问同样一个问题:“妈妈,如果我们很努力地去祈祷,你认为,我在醒来的时候,还可以重新走路吗?”
“不,我不这么认为。”我不想欺骗孩子,说出了心里话,“不过,我觉得我们应该坚持每天都祈祷。”
“可是,妈妈,小朋友们都叫我跛子,他们都不跟我玩儿,我没有一个朋友。”听到这里,我心如刀绞。
几年后,渐渐地,乔治对自己的疾病习惯了。他很少抱怨,这让我多少有些释然。和他上街,我再也不会感到尴尬。我接受了这个现实,孩子长大后和别人会不一样,可是他会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坚韧,更多的勇气,更大的志向。
乔治十几岁的时候,药物治疗终于有了效果,他的手和嘴巴都可以正常动弹了,可是他的腿仍然不能够随心所欲地运动,还需要拐杖帮忙。不过,他从来没有停止过滑雪。滑雪杖就成了他的拐杖。他从..雪山上飞驰而下,就像在空中翱翔。乔治以他卓越的表现入选英国残...............疾人奥林匹克滑雪队。我想,尽管他不能走路,可是,他会滑雪。
乔治18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的一只脚可以正常行走了。他立刻扔掉了一个拐杖。之后的第二个月,他又扔掉了另一个拐杖。尽管他走路的姿势还是一瘸一拐的,但他不再需要拐杖或者轮椅的帮助了。乔治有空就会回来看我,我在门口远远地看着他,一个高大帅气的男孩向我走来。
“嘿,妈妈,”他常常笑着说,“想出去跳舞吗?”
最近,我高中的同学们举行了一次校友联谊会。在会上,我的同学都在讲述自己孩子的成就:
“我儿子是一个音乐家。” “我女儿现在是医生。”
到我发言时,我自豪地告诉所有人:“我儿子非常优秀,因为他现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走路!”
19、选文第一段写了哪些内容?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解析: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概括,联系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答:这一段简要介绍了乔治幼小的时候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孩子。与后文写他的残疾形成鲜明的对比,为故事的发展作了铺垫,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20、选文中划直线的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解析:这句话不是对乔治的正面描写,而是通过周围人们看他的反映来写。是对上文乔治的残疾的补充。
补充:侧面描写的作用: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答:侧面描写;从侧面表现了乔治残疾的严重性。
21、选文中划波浪线的两句话有什么含义?(4分)
解析:第一句分析母亲的语言,连用两个否定词,就表示非常的肯定,意思明确,第二句抓住“不过”“应该坚持”又表明了母亲的信心。
答:第一句话写母亲明确地告诉孩子,他的残疾是严重的,不会很快恢复;(2分)第二句话表明“我们”对未来的康复应当充满信心。(2分)
22、选文中加着重号的句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答:比喻;(1分)表现了乔治身残志坚刻苦训练滑雪的矫健的姿态。
23、读完全文后,你认为母亲和乔治,哪一个是主要人物,为什么?(3分)
解析:看文章题目,文章内容,反映的主题,根据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答:示例①:母亲是主要人物。文章主要写的是母亲含辛茹苦地鼓励、培养自己的儿子乔治,况且题目是“最自豪的母亲”;
示例②:乔治是主要人物。文章题目虽然是“最自豪的母亲”,但是文章主要写的是乔治身残志坚、积极治疗、刻苦锻炼的事迹。母亲是一个陪衬人物。
小结:本节课我们知道了2010年的记叙文考查要点,通过09年中考阅读题的讲解及相关的练习,我们学习了记叙文阅读基本的解题思路并掌握了答题的一般方法,希望同学们能把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记叙文阅读中。教师寄语:
中考在即,英雄弯弓,箭在弦上。同学们,请拿出你们的智慧,拿出你们的勇气,用你们那颗永不服输的年轻的心,向着生命中的第一座山峰攀登。只要你们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重视,你们胸中就自有雄兵百万。胜利一定属于你们!
布置作业:完成阅读《请给我一分钟》
请给我一分钟 耿学成
①2008年5月14日,美国亚特兰大世界展览中心,一年一度的英特尔国际科学展正在火热进行。这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中学生科学竞赛,获胜者除丰厚的奖学金外,还有奖品、学费补助、暑期工读及考
察补助等。因其特殊地位和影响力,争夺异常激烈,来自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的1557名优秀的参赛者,将一万多平方米的展览中心挤得满满的。
②在其中一个不到一平方米的展位前,怯怯地站着一位黄皮肤的...女孩子。她叫苏意涵,今年17岁,是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二年级学生。置身异国他乡,又是首次参加如此规模的赛事,她的展位前冷冷清清。而她的对面,就是去年得到首奖的美国学生,被评委和参观者围得水泄不通,人数足有她的10倍!,她参赛的选题是“均相沉淀法制备CZA触媒之探讨”,借由高活性催化剂改善甲醇改革的反应,以便更有效地产生氢气。这项研究对于改善混合同构型金属、加强原料电池的应用及缓解石油能源危机都有可贵的借鉴意义。为了完成这项研究,她整整费了11个月的心血。
③她相信自己的研究成果的价值。但看着空空的展位,她心里感受到的是从来没有过的害怕——在这样撑下去就完了!
④情急之下,她kuachuzhanwei,大声拦住路过的一位评委:“您有五分钟时间吗?”她被拒绝了!要知道,参与总决赛的评委个个是顶尖的专家。她不得不回到展位。几分钟后,她又鼓足勇气出去拦,还是被拒绝。就这样,她一连被拒绝了5次!
⑤终于,等到第6个评委说“YCS”时,她铆足了劲儿介绍:“我.....叫苏意涵,来自中国台北,我做的题目主要是要探讨燃料电池的触媒转换效率。。。”一口气,他讲了五分钟。
⑥到了下午,他继续用“五分钟拦截法”,最后她干脆改口问“可以给我一分钟吗”?她知道评委一人一票,有更多人了解她的实验,开会讨论时就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就这样她又多“缠”到十几个评委来听她的实验。
⑦38个小时之后的颁奖典礼上,逐一宣布得奖学生。让她没想到的是,她不但抢下英特尔国际科学展化学类首奖,最大奖项“青年科学家奖”得主竟然也是她!她因此获得了5、8万美元的奖金一台英特尔双核笔记本电脑······而历年的36位大奖得主中,仅有6名不是来自美国,她是亚洲人中的第二个幸运者!
⑧在分析拿下大奖的原因时,她的辅导老师这样说,除了良好的选题,还得益于她在极短的时间内能让评委全面了解自己实验的表达能力,更离不开她敢于在关键时刻跨出展位向评委说“请给我一分钟”的胆略!
(摘自《读者》2009年第2期)
1、请概括选文所记叙的事件: 答:中国台北高中生苏意涵,在美国亚特兰大英特尔国际科学展会上主动拦截评委介绍自己的发明,从而获得化学类首奖,和“青年科学家奖”。
2、请写出选文所叙事件的起因:苏意涵在美国亚特兰大英特尔国际科学展会上,展出自己的发明“探讨燃料电池的触媒转换效率” 经过:开始无人问津,情急之下主动拦截评委介绍自己的发明;结果:获得化学类首奖,和“青年科学家奖”;
3、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①在其中一个不到一平方米的展位前,怯怯地站着一位黄皮肤的女孩...子。
答:表现了人物紧张、不被人重视的情景。② 她铆足了劲儿介绍:“我叫苏意涵,„„” .....答:表现了人物勇气、信心和良好的表达能力。
4、选文第⑤段中的省略号,省略掉的是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不把它写出来?
答:省略的是的苏意涵发明“探讨燃料电池的触媒转换效率”的科学原理;因为这些对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关系不大。
5、你怎样理解选文的题目?答:选文的题目选取了人物的语言、再现了事件的关键情节,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6、你阅读选文后,得到哪些启示? 答:围绕人物主动拦截评委介绍自己的发明的勇气和良好的表达能力即可。
第二篇:记叙文教案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1、什么叫做记叙文。
记叙文:简言之就是把你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人和事按一定的顺序记录下来。记叙人物和事件,必须掌握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果)。
记叙文贴近生活因此比较简单。
二、教学过程
(一)作文内容的分类
1、所看到的:事情:有趣的事情;社会、学校和家庭里发生的不常见的事情;社 会、学校和家庭里发生的说明某种问题的事情;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景物:美的景色;很少见的东西;有趣的造型。人:身边的任何值得你去写的人。
2、所做的:记录自己做的日常事情,旅行,小实验,重大事情等。
3、所想的:感想:对看到的事的感想,对自己做的事情的感想,读书中的内容的感想。心情:记录快乐、悲伤、感谢、痛苦、仇恨、看不起、羡慕、赞扬、生气等心情,以及产生这些心情的原因。
(二)如何写作。
写谁(作文对象):发生在活动场地、竞赛等事情。写什么(作文目的):反映作者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怎样写: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说明作文的目的。
写法:叙述事件,还可以在事件中进行有效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注意事项:作文过程中,必须坚持始终要与所写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相联系。
(三)写作技法
1、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即六要素。
一件事总离不开这六要素,把这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读者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记事作文,应以“事件”这个要素为核心。
要围绕作文的中心选择事件,要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做为材料,生活中有不少新鲜有趣和激动人心的事。
因此,我们平时要多观察,多想生活中遇到的事。选材要新颖,在别人的作文中常出现的事要少写或不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吸引力,有新鲜感。选事至关重要,事选得好,作文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如:捡钱包交给老师,公交车上让座,给同学补课等等,这些都是大家都会写而且经常写的材料,我们要想写出好的作文就必须避开大家经常写的,这样才是创新。如新的材料有节假日关爱老年人,关注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雷锋精神因为中国人缺精神,中国就业问题,自己的心思、内心,真实感情等等)
3、事件的主要部分要写具体。
做到重点突出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
每件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给读者的印象才能完整而深刻。在事件中要进行有效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这一点很重要,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生动。要突出中心,详略得当,与主题无关的事不写。
4、记叙事件中可适当运用倒叙、插叙等手法,这样能使文章“曲折”多变,引人入胜。
顺叙: 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
倒叙: 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项链这篇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如果上帝能让我回到过去,我一定不会再做一个虚荣的女人)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例如《羚羊木雕》,插叙了万芳体育课上帮我的事,这件事体现了万芳的善良以及一心为“我”的真诚友谊,它与“我”的行为做出对比,让情节以及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化,也更加深刻地反映了主题.5、在叙事中抒发自己的感想、认识,点睛之笔。(小橘灯散发出来的光在这个寒冷昏暗的夜里虽然很微弱,但在我心里它却是无比的明亮,照着我走过人生中每一个昏暗的地方。)
6、接下来看一篇参考范文;
音乐之声
家是我们最好的港湾。每个人的家里都会弹奏出一首首热情奔放的音乐。
早晨,闹钟“叮铃铃”地呼唤着我赶快起床。我起床后,发现妈妈正在厨房里煮早饭,突然,我听到“砰砰砰”的声音,原来妈妈正在热火朝天地帮我做蛋炒饭。爸爸伸了个懒腰也起床了。此刻,我又听到了“哧哧……”的声音。我走进厨房,发现妈妈正小心翼翼地为爸爸煮鸡蛋。我走出厨房,“碰”的一声,厨房里的门被我关上了。妈妈把早饭端到餐桌上,我们争分夺秒地吃完了早饭。接着我去上学,爸爸妈妈去上班,旋律优美,自然流畅的音乐之声,也逐渐停止了。
爸爸妈妈马不停蹄地忙了一天,终于下班了。我辛苦地上了一天学,也终于放学了。
傍晚,我“嗵嗵嗵”地走进书房写作业,节奏明快的脚步声使我其乐融融。“沙沙沙,沙沙沙……”一行行娟秀的字在练习本上出现了……爸爸一边哼着优美动听的歌曲,一边剥毛豆;妈妈一边唱着节奏鲜明的流行歌曲,一边切丝瓜。整个家庭都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家真温馨啊!
晚上,我写完作业,吃完了晚饭,就和爸爸打了一会儿乒乓球。乒乓球声“咚咚咚咚”,萦绕耳际,我乐此不彼。妈妈悠闲地看着电视,不时发出动听的笑声。
夜深人静,昏昏欲睡。温馨甜蜜的音乐之声结束了……
(四)第一类:写家里事的作文类型
(写家庭中的突发事件,来抒发自己的一种情感。)参考题材
1.爸爸妈妈在工作上取得了成绩,得到了较高的荣誉; 2.爸妈的一个愿望终于得到了实现,我们全家人热烈庆贺; 3.为家里人举行生日晚宴,场面非常热闹;
4.有一个亲戚从很远的地方回来了,久别重逢,全家人非常高兴;
参考题目 1.《爸妈笑了》2.《发生在我家的一件事》3.《我家的双休日》 4.《我跟妈妈学家务》5.《我有这样一个家》 6.《我家的喜事》7.《我家的变化》8.《在充满爱的家庭里》 9.《我家的烦恼》10.《今天我当家》11.《我想对父母说》12.《我帮______做家务》
写家里事的参考开头
1.《我有这样一个家》的三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我有这样一个家,一个幸福美满的家。
第二种开头:幸福美满,这是我们家的最好的概括。
第三种开头:在我们家,不管你什么时候来,几乎总能听见全家人格格的笑声。2.《家庭给我的______》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在我的家里,我是妈妈的“宝贝女儿”,是爸爸的“千金小姐”,他们给了我无限的爱。
第二种开头:我有一个家,一个充满了爱的家,一个充满了阳光和雨露的家。3.《我学会了做家务》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红烧肉是我最喜欢吃的一种菜,可我从来也没有烧过。今天,机会来了,妈妈终于答应我,今天教我烧红烧肉!
第二种开头:红烧肉,你喜欢不喜欢吃?那你会烧吗?告诉你,昨天,我从妈妈那里学会了烧红烧肉。4.《我家的双休日》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又一个双休日到了,全家到哪里去玩呢?爸爸提议去爬山,妈妈建议去划船,我果断地投了爸爸一票。于是,我们全家就决定了去爬天平山。
第二种开头:一个双休日的早晨,在通往著名游览胜地天平山的路上,有一家三口正快速地骑着自行车——这正是我们一家,今天双休日,我们要去游天平。
第二类:写班级学校的事
写班级学校的事的作文类型
1.写学校的一件事,表现学校的新面貌新气象;
2.写班级的一件事,反映出班级的班风和同学的精神面貌;
3.写发生在班级的一件事,表现班级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
4.写发生在班级的一件事,表现出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
写班级学校的参考题目
1.《我们班的新鲜事》2.《这件事教育了我》3.《记一次大扫除劳动》 4.《体育课上》5.《难忘的一课》6.《这件事使我感动》7.《校园新事》18.《校园里的笑声》
写班级学校事情的参考开头
1.《我们班的新鲜事》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一个双休日的上午,我们全班同学都穿着漂亮的衣服,来到了学校——你知道我们要干什么吗?
第二种开头:最近,在我们班级里,出了一件新鲜事:大家轮流当班长!
第三种开头:老师成了学生,学生却当老师——这是我们班级最近发生的一件新鲜事。
2.《记一次大扫除劳动》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下午第三节课的时候,我们班级举行了一次大扫除劳动,我们小组的任务是清除一条污水沟。
第二种开头:一条污水沟,臭气冲天,而且还经常堵塞。班级大扫除的时候,我们小组的任务就是要将它变得干干净净。
第三类 写校园外的事
写校园外的事情的作文类型
1.通过一件事情,反映出社会的新面貌新风尚;
2.写一件在校外发生的事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现自己对社会的认识。
写校园外的事情的参考题材.1.拾金不昧,仁义值千金;2.见义勇为,挺身救群众;3.助人为乐,善小亦为之;4.路上骗局,小心中圈套;
写校园外的事情的参考题目
1.《上学路上》2.《这件事教育了我》3.《一件小事》4.《放学以后》5.《愉快的一天》
写校园外的事情的参考开头
1.《上学路上》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那天,风特别的大,把地上的落叶吹得满天都是。
第二种开头:护龙街是我每天上学都要经过的一条街,这一天,我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2.《感人的一幕》的三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春风吹拂着景德路上的杨柳树,像一位位舞蹈演员一样,杨柳翩翩起舞。
第二种开头:那天,我放学回家,经过景德路口的时候,突然前面有一位骑车的妇女摇摇晃晃,从车子上重重地摔了下来!
第三种开头:感人的一幕永远也不会使人忘记。这件事发生在去年夏天的一个下午。
三、小结:
老师给的只是参考,真正写好作文需要同学们用心去体味生活,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每一个细微的东西,多多阅读多多练习,相信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一定可以让文字飞舞起来。
四、作业:
1、记事:写自己受到委屈或让别人委屈的一件事。
2、将事情原委写清楚。
3、字数400字。
第三篇:记叙文写作教案
记叙文写作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记叙文的相关知识
2、掌握写记叙文的一般方法
3、重点掌握记叙文中人物描写的写作技巧
4、写作练习
教学重点:记叙文中人物描写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探讨,归纳总结。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生交流)
二、复习记叙文的知识
1.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记叙文的6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文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3.记叙文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时间线、地点转换线。4.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5.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6.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
7.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白描、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
三、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 例文赏析
1.分组讨论文章值得借鉴的地方 2.师生小结: 写人应注意:
①抓住人物特点,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等描写,写出人物个性。⑵善用比喻 ③侧面衬托
④合理地找准线索,围绕线索选材 ⑤进行景物描写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四.写作练习
1.片断写作:用今天学到的方法,选取本班的一位同学或老师,写出他的个性特征。300字左右。2.大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亲爱的同学,在你的生活中,谁对你影响最大?这个人怎样影响了你?怎样牵动着你的情思?你一定有很多的话要说,请你在方格中留下最真最美的文字。
请以“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五、课后反思:
第四篇:记叙文写作教案
记叙文写作教案(人物描写)
生动的描写——让你的人物丰满亮丽
写作目标
一.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动作、语言、肖像、心理、神态)二.锤炼语言,提升作文意蕴(修辞手法、细节、正面和侧面、想象)重点难点
一.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二.如何让语言贴切 教法学法
一.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先仿写短文,再写整篇文章 二.寓教于乐,以活动促写作,让学生体会写作的乐趣 教具安排
一.如有条件,学生到多媒体教室上课 二.录音机、磁带,漫画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了解常见的各种描写手法(动作、语言、肖像、心理、神态、修辞、、正面和侧面、衬托、想象)2.用各种描写手法扩展句子,描写人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上课之前让我们大家先来看一幅图画(展示图画)。请老师和同学们猜猜这幅图画上的人物:他的年龄是多少。(大家竞猜)
这是快50来岁的武打巨星——李连杰。为什么近50岁的李连杰,看起来只有二三十岁的样子了?这是因为经过了包装和打扮。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三分人才七分打扮。经过包装、打扮,人漂亮了年轻了。但要怎样包装打扮才会漂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把作文里的人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一些方法。
板书课题:生动的描写——让你的人物丰满亮丽(点出课题)那么有哪些主要人物描写方法了?请同学们阅读下列句子,指出它们的描写手法。
二.学生阅读,指出下列句子的人物描写方法
1.妻在屋里拍着润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朱自清《荷塘月色》)。注:“拍”写出妻的安详,动作轻;“哼”写出妻的随意。
2.鲁迅先生站起身,在屋子里踱了几步,转身扶住椅背,立定了。(唐弢《琐忆》)。
3.老栓倒觉得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愈走与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鲁迅《药》)。
4.(夏四奶奶)惨白的脸上,现出写羞愧的颜色(鲁迅《药》)。5.他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 来了(孙犁《《荷花淀》)。
6.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唉!我可怜的马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发朗!”(莫泊桑《项链》)。7.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鲁迅《祝福》)。8.他一节一节地撑了起来,像木匠在打开一把折尺,然后又掸去衣服上的尘土(欧·亨利《警察与赞美事》)。
学生归纳:
1.动作 2.动作 3.心理 4.神态 5.心理 6.动作 语言7 肖像8.动作 这些描写手法的运用,使上述句子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其实同学们也可以通过这些描写手法使自己做作文中的人物活龙活现。这我们可以运用添加法。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组句子。三.运用添加法使句子内容丰富起来
1.老师说:“你又做错了!”(指做错了题目)我无地自容。(“你”指学生)
这组句子写了二个人物,但我们读完后,对这二个人物有何印象?没有任何印象!
请同学们添加老师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以及我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2.检查同学们的习作,请两三个同学朗读自己的大作后,教师评价。然后欣赏老师的下水文段。教师下水文段:
瘦瘦的杨老师就像一株红高粱站在我的面前,左手抓着试卷,右手在我面前用力的点了几下,双目圆睁,盯了我约二分钟,然后一字一句的说:“怎么又做错了,你?唉„„”杨老师长长的一声“唉”就像一块长石头重重地压在我的身上使我喘不过气起来。我偷偷瞥一眼杨老师手中的试卷,!最后一到二十分的题上面,一把烧红的铁火钳烙的我面红耳赤,我无地自容!我还以为自己这次考满分了!“唉,”又是一次滑铁卢!我何时才会迎来诺曼底登陆?
我不敢正视杨老师的眼睛一手接过试卷,转身像老鼠一样的溜了。
请同学们看看老师的下水作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四.修辞使描写更加生动,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看下面一幅照片(展示照片)。
1.同学们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吗?
她叫苏明娟。1992年,《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 深入大别山地区考察“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万头村的一所小学里,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多里路来求学的孩子。在众多的孩子中间,他发现一个女孩子有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年龄最小,但却十分坚强。虽然她每天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还要经过一座大水库,但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从来都没有迟到过。小姑娘不畏艰难、顽强求学的精神使记者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当小姑娘抬起头凝视黑板时,那瞬间的眼神被记者的相机捕捉到了,从而留下了一张弥足珍贵、令世人关注的照片。就是这双大眼睛,让无数真 诚善良的人落下了滚滚泪珠。在照片展览的10天时间,数万人蜂拥而来,他们拥挤在展板前,流连忘返。许多人边参观,边擦泪水。人们主动捐款,由于没设捐款箱,捐款者就把钱放在地上。还有一万人为影展签名助威,对作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希望工程”真诚的道义支持。
2.请同学们观察照片,说一说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
(专心、忧郁、清澈、美丽、乌黑透亮、渴望读书)看到这双大眼睛就让人思绪万千。“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这双大眼睛,向我们深情地诉说着„„这双大眼睛,向世人热切地呼唤着„„”这是一双充满求知欲望的大眼睛!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加上一些修辞主要来描绘一下这个小女孩的眼神和心理活动。
例句:
①.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②.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简单评价学生习作 五.总结和作业
1.小结:如果我们在描写人物的时候能够细致的观察、抓住特征、合理想象、运用方法、适当扩展,这样我们作文中的人物一定会丰满亮 丽,活起来。
2.接下来布置作文:请描写班上的某位同学或某位课任老师,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整篇作文。题目自拟。附板书:
细致观察生动抓住特征合理想象人物丰满亮丽描写运用方法适当扩展
第五篇:记叙文阅读教案
记叙文阅读教案
一、把握文章的中心。
讴歌什么?表现什么样的人生哲理或生活哲理?表达作者什么感悟?有时是揭露丑陋现象,启迪人们思考。总之是:讴歌真善美,贬斥假恶丑,使人们受到陶冶和启迪,净化心灵,向善向美。方法:
1、关注标题。
2、注意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句。(文章开头部分的句子,结尾部分的句子,结尾常用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深化主题。)
如:《斑羚飞渡》描写了一群被逼到悬崖绝境的斑羚,为生存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赞颂斑羚在危难中表现出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文章中心)。
如:《猫》通过我家养三只猫的经过,特别是详细写第三只猫被我冤打致死的经过,说明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悔之无及。
如:《焦急》(龙应台)揭露了故乡环境日益恶化,以前田园风光渐被吞噬的令人悲痛、悲哀的现实。(涉及了环保话题)
二、体会文中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斑羚飞渡》中对斑羚群的赞叹、震撼;《猫》中“我”对自己冤死无辜小猫的无比内疚、自责、痛苦。龙应台对所谓“开发”对故乡田园变垃圾场、环境日益恶化的焦虑、无奈、悲愤的感情等。
三、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作用:顺叙:使文章脉络清晰,条理分明。倒叙: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避免呆板、平铺直叙。插叙:
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情节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2、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3、深化文章中心。
4、帮助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等。
四、环境描写。
1、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
2、自然环境描写。①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品质。③突出中心、深化主题。④有时为下文某个情节做铺垫。
五、表达方式。
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六、线索。
1、以时间为线索。
2、以人物为线索。如《我的母亲》(胡适)。
3、以事件为线索。如《散步》(莫怀戚)。《斑羚飞渡》、《最后一课》
4、以地点变化为线索。
5、物品线索。如《羚羊木雕》。《猫》(郑振铎)
6、以人物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如 《春》(盼春——绘春——赞春)
七、表现手法。
1、托物言志。借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志趣。如《爱莲说》《陋室铭》
2、借物喻人。如《开在尘土里的花》
3、对比手法。起突出、强调作用,深化主题等。如:《最后一课》小弗朗士前后的表现,感情的巨大变化,突出了最后一课的非凡意义,深化了爱国、憎恨敌人入侵的主题。
4、衬托手法。如《爱莲说》中“菊”和“牡丹”分别正衬和反衬“莲”,突出表现和赞颂了莲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的高贵品质。
5、欲扬先抑。如《白杨礼赞》“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再如:《致大雁》:“有人说你们怯懦──是为了逃避严寒,才匆匆地离开北国,飞向南方……是为了躲避酷暑,才急急地离开南方,飞向北国……是怯懦吗?为了这样一份“怯懦”,你们将飞入漫长而曲折的征途,等待你们的,是峻峭的高山,是茫茫的林海,是湍急的江河,是暴风骤雨,是雷鸣闪电,是无数难以预料的艰难与险阻……然而你们起程了,毫无半点迟疑,毫无一丝畏缩,昂起头颅,展开翅膀,高唱着凯歌飞上蓝天……
是什么力量,驱使着你们作如此长途的飞行呢?是什么原因,使你们年年南来北往,从不误期呢?告诉我,大雁,告诉我……如果可能,我想变成你们中间的一员,变成一只大雁。”
6、讽刺夸张手法。
7、插叙手法。
8、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9、概括叙述与细节描写相结合。
八、结构文章的方法:常见的有“开门见山;卒章显志;首尾呼应;前后照应;设置悬念;运用插叙;过渡;铺垫;伏笔”等。
九、出题角度及思考方法
(一)针对标题出题——如“体会文章标题的妙处”。
1、有时标题能概括全文------的主旨,具有深刻的含义。
2、标题有时是文章的线索。
3、有的标题含蓄蕴藉,富有诗意,新颖别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4、有的标题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观察标题时要注意观察修辞。先点出修辞再分析好处。
(二)注意出题的位置。
1、开头。①可能是开篇点题或开门见山点明文章主旨。②总领下文,或引出下文对----的描写或情节的记叙。③可能是环境描写。④可能为下文----做铺垫。⑤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中间。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照应前文或为下文作----铺垫。③是否是插叙的内容。④是否是环境描写或欲扬先抑的内容。
3、结尾。①结构上总结全文;或照应题目;或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使结构更完整。②内容上卒章显志,点明----的主旨,深化文章----的主题。③另一种结尾方式: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三)针对中心思想出题或概括全文内容。(如“文章写了哪些-----”)要读懂作者想表达的主旨,读懂他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概括内容要逐段概括,要会找中心句,然后筛选、合并,逐条列出,避免遗漏。
(四)针对表现手法出题。(方法参照前文)
(五)品味语言。
1、词语。步骤:先解释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再具体分析词语在该处的作用。如:生动形象的写出或表现了----(要与表现人物性格或心情;与文章主旨;与作者思想感情相结合。)
2、句子。要先观察句子特点,判断是写哪方面的。如:是否是写人的?如果是,就从写人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神态描写的作用角度去分析。
再如:是否采用了修辞方法?是否是环境描写?是否是具有特殊作用的句子——主旨句、过渡句、设问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