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筝教案——《古筝谣》
古筝教案——《古筝谣》
幼儿的古筝启蒙教育很重要,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综合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幼儿时期是学习各种技能最佳的时期,但对于幼儿来说年龄太小不适合技能上训练,但是古筝启蒙教育就非常适合。像智能古筝艺术教室就是将幼儿古筝教学分为启蒙和进阶两个阶段,每节课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从文化背景、基础与乐理、技能技巧、音乐欣赏等方面为孩子创设一个听、唱、视、奏、创为一体的多维课堂学习环境。
很多人不知道幼儿古筝该如何上,《古筝谣》是智能古筝艺术教室的课程其中一个章节,以《古筝谣》为例,来给大家讲讲古筝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古筝的起源和由来,了解古筝的构造。
2、学习正确的弹奏姿势
3、掌握“抹”指的弹奏技巧
3、学习全音符、小节线等乐理知识
4、学习弹奏练习曲和乐曲
教学流程:
1、音乐空间站
本环节老师播放睿卡古筝多媒体动漫故事导入课堂,引导孩子聆听本节课乐曲《古筝谣》,感知古筝音乐,带领学生做律动,通过律动感知节奏。
2、音乐小精灵 本环节播放多媒体课程画面,通过乐理小游戏让学生了解古筝的相关知识和乐理知识,并带领学生拍念乐谱节奏。
3、音乐能量站
本环节老师先播放此模块的技能技巧真人视频画面,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和佩戴指甲方法,并指导学生的正确弹奏技巧,然后带领学生学习弹奏练习曲。
4、音乐星达人
播放此模块的曲谱,然后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弹奏乐曲,并跟随慢速或者原速伴奏音乐,进一步练习乐曲。
5、音乐梦工厂 播放此模块多媒体画面,引导学生视唱或视奏,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6、再见歌
老师播放再见歌,带领学生做简单的身体律动,引导孩子有秩序将教具放回原位,布置作业,伴随再见歌下课。
以上就是对古筝教案——《古筝谣》简单讲解。
第二篇:古筝教案
第一章 古筝基本知识
一、导入
1、说明本课程的设置、教学目的和要求。
2、了解学生对古筝掌握的情况
二、讲授新内容
(一)、知道古筝的基本结构及流派
1、筝是我国最古老、最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之一,它既擅长表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抒发气贯长虹的豪情,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新生妙人神”、“坐客满莛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的生动诗句来描绘筝艺术所达到的令人神驰的境界。
2、流派:只要有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陕西筝等。
(二)、掌握拇指托与勾的弹奏法,教材中的练习。
1、托符号为“∪”与勾符号为“⌒”是古筝最常见的两种指法。
2、托指法是用大拇指从里往外弹弦。
3、勾就是用中指从外往里弹弦。
三、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
四、小结
初学弹古筝者首必须熟练地掌握勾托的演奏技术,使大拇指和中指习惯于勾和托之间的空间距离,在中指弹勾之后,很自然地就能弹奏出托的配合音来,这就是本课要达到的目标。
第二章 勾、托、抹与颤音练习
一、导入
1、复习上节课内容。
2、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学生弹奏的勾和托指法是否准确。
3、提问:古筝的流派有那些?
二、讲授新内容
(一)、掌握勾、托、抹与颤音练习。
1、勾与托演奏要领
当拇指弹托时,其他手指放松,自然弯曲成半握拳状,可以轻放在靠近前岳山的弦上,虎口呈圆形。演奏时指甲与弦的角度为45度,弹弦时拇指不要向上挑,应该向前或向下,弹出弦后拇指指甲可以轻贴在下行邻近的弦上。
2、抹的符号为“”是拇指往里弹弦。
3、掌握左手颤音
当右手演奏时,左手通常跟随右手拇指所弹之弦,在马子的左侧做上下颤动,称为颤音,用www表示。
左手颤弦时,手指并拢、自然弯曲、松肩虚腋,平手腕,以食、中两指指尖为支点放在离马子约10-16厘米处,然后上下轻轻 颤动,起到延长美化乐音的作用,颤音时注意用力不能过大,且不要左右摆动,以免改变音高,影响音乐表现。
(二)、乐曲简介
《十杯酒》是潮州小曲,运用潮州筝的基本运指,曲调简单、优美、流畅,但不失潮州筝的韵味。
三、作业布置
四、小结
演奏时指甲与弦的角度为45度,弹弦时拇指不要向上挑,应该向前或向下,弹出弦后拇指指甲可以轻贴在下行邻近的弦上。
在演奏颤音时要注意颤动的时间必须充分,不宜过短,当然根据音符的长短而定。
第三章 撮、劈与颤音练习
一、导入
1、复习上节课内容。
2、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学生弹奏的勾、托和颤音指法是否准确。
3、提问:颤音可分为几种?
二、讲授新内容
(一)、掌握撮、劈与颤音练习
1、掌握右手小撮
食指抹与拇指托同时向里向外弹弦称为小撮。注意在练习中,食指要避免在同一直线上,否则两指弹弦后指甲会相互碰撞,造成杂音。
2、大撮是一种八度和音的奏法。
3、劈的符号为“┌┐”是拇指往里弹弦的一种指法。劈的指法与 劈连用。
4、颤音:左手颤弦时,手指并拢、自然弯曲、松肩虚腋,平手腕,以食、中两指指尖为支点放在离马子约10-16厘米处,然后上下轻轻颤动,起到延长美化乐音的作用,颤音时注意用力不能过大,且不要左右摆动,以免改变音高,影响音乐表现。
(二)、乐曲简介
《秋芙蓉》又名《一点金》,乐曲清丽、优美,流畅,是潮州地区广为流传之汉乐小曲。
《小鸟朝凤》此曲为流行于河南遂平地区之板头曲,曲调流畅、风趣。与流传于南阳地区的《小飞舞》、泌阳地区的《百鸟辞凤》,同出一辙而各有妙处也。
三、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
四、小结
在弹奏小撮与大撮时注意在练习中,食指要避免在同一直线上,否则两指弹弦后指甲会相互碰撞,造成杂音。在弹劈时注意力度的均匀。
第四章 托、劈、勾、抹综合练习
一、导入
1、复习上节课内容。
2、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学生弹奏撮、劈与颤音练习的情况。
3、提问:撮音可分为几种?
二、讲授新内容
(一)、掌握掌握托、劈、勾、抹综合练习
1、掌握托、劈、勾、抹综合练习
当拇指弹托时,其他手指放松,自然弯曲成半握拳状,可以轻放在靠近前岳山的弦上,虎口呈圆形。演奏时指甲与弦的角度为45度,弹弦时拇指不要向上挑,应该向前或向下,弹出弦后拇指指甲可以轻贴在下行邻近的弦上。
2、在掌握托、劈、勾、抹综合练习里要着重练习勾与托的相互配合及托劈的连用。
(二)、乐曲简介
《天下同》此曲为山东鱼台琴书说唱家张鹤鸣先生用于表演书的奏前曲,用“大兴小附,重发轻随”之法,表现出浓郁的山东民间音乐的风格韵味。
三、作业布置 课本练习
四、小结
在练习托与勾综合练习相互配合时,一定要注意运指的 主次轻重,在练习托与抹综合练习相互配合时,更要做到两指用力的均匀,避免产生一强一弱的音响效果。在弹劈时注意力度的均匀。
第三篇:古筝教案
古筝入门五节课
一、认识古筝
1认识古筝,古筝弹奏的基本坐姿,坐于琴头处,身体距琴不低于一拳,手型放松似握鸡蛋,学习指法抹(食指)和托(拇指),并弹奏三字经。
2重难点:认识琴头琴尾,确定坐姿。手型为放松呈圆形。3作业:回家握鸡蛋熟悉手型。
二、认识简谱,绿弦SOL 1提问复习手型,坐姿,指法抹和托,并弹奏一遍三字经 2认识简谱,12356,及4分音符,并在琴上认识并找到5。3重难点:熟悉1do、2re、3mi、5sol、6la,记住绿弦为5sol 4作业:回家唱谱熟悉简谱。
三、认识琴弦1、2、3、6,学习曲目
1提问复习1do、2re、3mi、5sol、6la,教唱《玛丽的小羊羔》,《我上幼儿园》或《小花狗》1——4小节。
2认识琴弦1236,并学习弹奏《玛丽的小羊羔》,《我上幼儿园》或《小花狗》1——4小节。
3重难点:灵活找弦,指法为抹托交替演奏。4作业:回家唱谱并背诵。
四、学习曲目
1检查作业,复习弹奏上节课所学曲目1——4小节,并练习。
2学习曲目5——8小节。
3重难点:手型是否准确,认弦是否迅速。4作业:唱全曲,并背诵。
五、复习并熟练所学曲目
1检查全曲是否能够背诵,并弹奏。
2复习并熟练《玛丽的小羊羔》,《我上幼儿园》或《小花狗》全曲,并稍提速,加上少量动作。
3重难点:要求曲目演奏流畅,节奏基本准确。4作业:熟练全曲,并能灵活演奏。
六、学习抹托练习曲
1检查上节课曲目是否能够背谱熟练灵活演奏。2学习《抹托练习曲》,二分音符,八分音符节奏。3重难点:保持稳定节奏,手指力度。
4作业:《抹托练习曲》每天练习10遍(约20分钟)熟练弹奏。
七、学习勾托练习曲 1复习抹托练习曲,并按照节拍器,80速度弹奏。2学习《勾托练习曲》
3重难点:保持手腕平稳,勾与托,力度均匀。
4作业:《勾托练习曲》每天练习10遍(约20分钟)熟练弹奏
八、练习课
1练习《抹托练习曲》与《勾托练习曲》
2两首练习曲提速演奏,均保持80演奏速度。
3重难点:提速演奏手腕放松,手指触弦有力,灵活。
4作业:两首练习曲每天练习10遍(约30分钟)
九、学习《勾托抹托练习》
1复习弹奏《抹托练习曲》与《勾托练习曲》每首5遍。2学习《勾托抹托练习》
3重难点:找弦迅速准确,速度稳定,每个音力度均匀。4作业:《勾托抹托练习》每天10遍(约30分钟)
十、复习《勾托抹托练习》
1复习《勾托抹托练习》找弦迅速准确,速度稳定,每个音力度均匀
2提高演奏速度,要求稳定在60——80速度之间。3重难点:保持手部放松及稳定。
4作业:跟节拍器练习《勾托抹托练习》,速度60——80,每天15遍(约30分钟。)
十一、学习乐曲《一萝金》《爬山调》
1复习齐奏《勾托抹练习》。2学习乐曲《一萝金》《爬山调》
3重难点:节奏平稳,力度均匀,指法准确。4作业:熟练演奏《一萝金》《爬山调》
十二、学习大撮技巧
1复习齐奏《一萝金》《爬山调》
2学习大撮演奏技巧与练习19《大撮练习》 3重难点:中指勾与大指托力度要均匀,同时发力。4作业:熟练弹奏,速度40。
十三、学习乐曲《宝宝要睡觉》
1复习齐奏《大撮练习》《一萝金》 2学习练习21《宝宝要睡觉》
3重难点:节奏平稳,指法准确,强弱明显 4作业:熟练演奏《宝宝要睡觉》复习大撮练习
十四、学习技巧“劈”
1复习《宝宝要睡觉》《大撮练习》 2学习技巧“劈”《练习26》
3重难点:中指夹弹,大关节托劈,手指动作干脆利落 4作业:熟练演奏《练习26》,熟练指法“劈”
十五、学习颤音技巧和《练习31阿细跳月》1—17小节
1复习《练习26》《大撮练习》 2学习颤音技巧与《练习31阿细跳月》1—17小节 3重难点:颤音左手手型稳定,手腕放松。颤音幅度不可过大。《练习31阿细跳月》看准音高,节奏平稳,不可因为颤音延长音的时值。
4作业:熟练演奏《练习31阿细跳月》1—17小节。
十六、学习乐曲《练习31阿细跳月》18—33小节
1复习《练习26》《练习31阿细跳月》 2学习乐曲《练习31阿细跳月》
3重难点:托劈发力关节为第二关节,前八后十六节奏型。4作业:熟练演奏《练习31阿细跳月》,复习《练习26》
十七、复习《练习31阿细跳月》
1复习齐奏《练习31阿细跳月》 2学习乐曲的强弱处理,气息动作。
3重难点:上行旋律渐强,下行旋律渐弱。动作轻盈不僵硬,情绪带动,动作不可幅度过大。
4作业:练习强弱变化,录视频查看动作是否优美流畅。
十八、学习乐曲《采桑曲》
1复习齐奏《练习31阿细跳月》 2学习乐曲《采桑曲》
3重难点:要求指法准确,节奏平稳,强弱变化明显。4作业:熟练演奏《采桑曲》。复习《勾托练习》。
十九、学习练习38《托劈勾抹练习三》
1复习齐奏《采桑曲》
2学习练习38《托劈勾抹练习三》
3重难点:附点节奏,前八后十六节奏型,以及托劈的快速弹奏,要求有爆发力,干脆利落。
4作业:熟练弹奏练习38《托劈勾抹练习三》
二十、学习乐曲《三十三板》
1复习齐奏《托劈勾抹练习三》 2学习乐曲《三十三板》
3重难点:连托技巧力度均匀,节奏准确。《三十三板》整曲节奏轻快活泼,注意通过强弱对比表达情绪。
4作业:复习《托劈勾抹练习三》,熟练演奏《三十三板》。
第四篇:古筝教案
这篇教案适用于中级演奏水平的学生,主要练习曲有:《前进着的车轮》、《上楼》、《白云》(摇指练习),乐曲有:《秦桑曲》、《蕉窗夜雨》等,教案既记录了共性,即曲目本身具有的重点和筝族们存在的难点,也记录了针对于我的学生(个体)的缺点与不足。期望广大筝友们能提出宝贵意见,让我们在”筝途“上不断前进!
第一课
【教学过程】
一、《前进着的车轮》:
1.分指的连贯性不好,注意每指的接替。2.力度?
二、《秦桑曲》:
1.首先要知道“秦”的含义,陕西一代成为“秦地”。2.了解秦地的民间音乐、调子等。
3.微#
4、微b7的音乐特点。
4.乐曲不熟练,左手按音不准确,耳朵仔细听。
第二课
【教学过程】
一、《前进着的车轮》:
1、手指之间的交替性。
2、颗粒性?
二、《秦桑曲》:
1、秦地曲子的风格是微#
4、微b7。
2、切分音拖满。
3、左手的功夫,揉弦的感觉。
4、触弦的方法?
第三课
【教学过程】
一、《前进着的车轮》:
1、分指的连续性加强。
2、力量向下坠。
二、《秦桑曲》:
1、开头的气势?用手臂带动手腕,手腕带动指间,把每个音甩出来。
2、八度刚劲有力。
3、微#
4、微b7一定要按准。
4、尽可能的用大拇指弹拨和劈托指法。
第四课
【教学过程】
一、《前进着的车轮》:
1、双手触弦的位置靠中间一些。
2、左手功力加强,力度不够。
二、《秦桑曲》:
1.指法劈托挑出来单独练,重点练。2.左手按弦要更迅速,无尾音。3.学会用手腕带动手指演奏。4.扫弦的方法?爆发力?
第五课
【教学过程】
一、《上楼》:
1、弹的时候,首先要注意到筝曲的派别,属于哪一流派。
2、韵味来自左手功夫,韵味是右手声音的延续。
3、上楼的情感特点:轻巧、活泼、欢畅、伶俐。
要注意这首曲子的整体情感发展过程。
第六课
【教学过程】
一、《上楼》:
1、乐曲的连贯流畅,找出自己感觉不满意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细化。
2、曲子的韵味,关键在于左手,颤、揉、按、滑技巧之中。
3、切分音运用的都是“符点颤音”,又叫“迟到颤音”。
4、对上滑音、颤音的理解不够准确。
第七课
【教学过程】
一、《上楼》:
1、具有河南风格特点的经典传统曲目,虽不算长,技法也不是很难,但要弹得十分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谁上楼?一个11.12岁的女孩子,她聪明伶俐、机灵顽皮、欢快活泼、心地善良、行动敏捷轻巧,又有一些鬼心眼,时不时又爱搞一些恶作剧。上楼干什么呢?传递老夫人同意张生与莺莺的婚事。乐曲显得生动有趣,符合丫鬟红娘特有的性格意境。
第八课
【教学过程】
一、《上楼》:
1、力度上速度上音色上的对比处理。
2、出指干净利落,有强弱对比,刻画出上楼的情景,并使之带有轻盈的感觉。
3、演奏时应注意既有技巧内容,又有情感内容。
学曲子要细心,对指法技巧的含义真正搞明白,搞对再去运用。
第九课
【教学过程】
一、《白云》(摇指练习):
1、音连?
2、跳弦和绕弦的技巧?
二、《蕉窗夜雨》:
1、《蕉窗夜雨》是我国广东客家筝艺流派中的优秀代表曲目之一。
2、《蕉窗夜雨》古朴、典雅、流畅、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
3、《全宋词》中所写的《浣溪沙》:“江上秋高风怒号,江声不断雁嗷嗷,别魂迢递为君销。一夜不眠孤客耳,耳边愁听雨萧萧,碧沙窗外有芭蕉。”
第十课
【教学过程】
一、《白云》(摇指练习):
1.力放出来。
2.由弱到强,由强到弱。
二、《蕉窗夜雨》:
1、酷如一副优美的中国山水画卷。充满了客家文化天人合一的哲理。
2、据传此曲源于宋代,是描绘旅居他乡的伊人在万籁俱静、夜色深沉中,聆听雨打芭蕉的淅沥声而引发的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3、经过已故客家筝艺大家罗九香先生对客家筝曲的精深研究,对调骨(旋律骨干音)加以变化,由抑、扬、顿、挫的最佳布局以及速度的徐疾转折的独特安排,将全曲反复五遍演奏,使其成为古筝曲目的一代绝响。
【教学后记】
该生在学习方面还要加强自觉性,光靠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与练习是不够的,希望自己能够在这方面多加油。
《茉莉芬芳》古筝课教案
教案 2007-12-07 09:12:52 阅读23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郑州艺术学校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现代古筝的技法,学生左右手的协调配合,乐曲中间复调音乐的处理,左右手四指的灵活应用。
2、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江南地方色彩音乐的风格特征,学习演奏古筝乐曲《茉莉芬芳》,了解乐曲处理和
音色特点。
3、熟悉G调琴弦的弦位。
教学重点
熟悉G调琴弦的弦位和乐曲的整体风格。
教学难点
学生左右手的协调配合,乐曲中间复调音乐的处理,音色的处理和左手的吟、揉、滑、按。
课型:古筝教学课 课时:45分钟
学生: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学生练习指法(左右手配合的指法),使得手指灵活,配合乐曲进行。
2、复习一遍《将军令》,熟悉G调琴弦的弦位。
二、教师导入
让学生了解乐曲和作者。茉莉芬芳,何占豪作曲,何占豪先生是一位民乐大师,写出了很多好听的乐曲,他的风格就是“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他的作品除了注重戏剧性、抒情性外,还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茉莉芬芳》这首乐曲作于1991年,是作者取材于江苏民歌《茉莉花》。这首乐曲就是以现代古筝音乐来阐述民间小调的,整个音乐被何占豪先生处理的犹如交响乐曲,古筝也在先生的笔下被化成了一个交响乐团,全曲犹如田园诗意般抒情流畅,赞美了茉莉花的洁白无暇和扑鼻芳香,具有浓郁的江南
地方色彩。(教师活动)
三、教材分析
《茉莉芬芳》这首乐曲一共五段,开头有一小段散板的引子,幽静典雅、缓缓道来。接着进入由音乐主题构成的一段沁人心脾的抒情慢板,然后稍作停顿,一段由主题音乐发展的华彩乐段。这一段里,旋律活泼,节奏欢快,需要学生有较扎实的基本功才能表达出来。快板之后,乐曲又恢复到了由主题音乐构成的一小
段抒情慢板,直至结束。
教学手段
教师试奏、讲解。教学方式和模式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变“被动为主动”,课堂教学中,尽量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共同学习,创设“感受、理解、互动、探索、创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结:
对本课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肯定学生主动学习及积极创新的精神。
布置课后作业
加强基本功的练习,进行优美音色的锻炼和乐感的培养。加强乐曲的熟练程度,对乐曲进行细致处理。
第五篇:古筝教案
古筝教案
第一节课:
一、古筝认识(介绍古筝的基本结构)。
二、认弦。
三、识谱:唱谱练习。
四、学习指法“托”。
第二节课: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练习指法“托”
二、教唱识谱
三、学习指法“抹”,指导练习。
第三节课:
一、复习前期学习内容,练习指法。
二、学习指法“勾”。
三、学习乐曲《上学歌》。
第四节课:
一、复习前期学习内容并进行单个检查(确保每个学员都能跟上学习进度)。
二、学习指法“大撮”。
第五节课:
一、复习《上学歌》及“托、抹、大撮”指法练习。
二、学习指法“4按法”。
三、学习乐曲《小星星》。
第六节课:
一、指导指法练习。
二、指导乐曲《上学歌》、〈小星星〉练习。
第七节课:
一、指导指法练习及乐曲练习。
二、学习指法“7按法”。
三、学习乐曲《新年好》。
第八节课:
一、复习指法练习及乐曲练习。
二、检查单个弹奏乐曲。
第九节课:指导复习指法及乐曲弹奏乐曲。第十节课:
一、指法练习、乐曲练习。
二、学习乐曲《我的祖国》(上)。
第十一节课:
一、指法练习、乐曲练习。
二、学习乐曲《我的祖国》(下)。
第十二节课:
一、复习全部所学乐曲。
二、上台表演(检验本学期学员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