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内容
第三十三节,流行风
教学内容
乔羽词的女声独唱《思念》
薛瑞光曲的《懂你》
赵季平曲的《好汉歌》
相关知识:通俗音乐
三,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学。
2.通过聆听和感受作品,了解一些新中国的流行风。
3.了解相关知识:通俗音乐。
4.让学生们了解乔羽,薛瑞光,赵季平等人。
四,教学重难点
1.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学。
2.让学生们通过聆听和感受作品,了解一些新中国的流行风。
3.让学生们了解乔羽,薛瑞光,赵季平等人以及相关知识:通俗音乐。
教学过程
1.导入,引出课题
老师:同学们最喜欢的是什么音乐?
同学们:流行音乐。
老师:好,我知道你们最喜欢的就是流行音乐,在学术中间,我们习惯把它说成:“通俗音乐”。
老师总结补充:通俗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 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流行音乐。如:轻音乐,爵士乐,迪斯科音乐,摇滚乐,和通俗歌曲等。
通俗音乐大多取材于
日常现实生活。声乐作品以爱情歌曲居多,也有描写人生伦理、生活理想、思念故乡以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和批判等内容。器乐作品以舞曲和改编曲居多,比较强调明朗乐观的描写。在大型的演出中,大家都知道,通俗音乐广泛的使用舞蹈,舞美,灯光,服装,新的印象媒体,演员与观众交流,共歌共舞,大成一片,极具渲染力。
好,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32页,我们再来温习一下刚才所了解的知识,巩固一下。
2.欣赏作品,了解一些大家。
⑴播放乔羽词的女声独唱《思念》。
老师:同学们对于这首歌应该是很熟悉了,你们知道作者乔羽的背景是怎样吗?同学们思考回答问题。
老师:乔羽,山东济宁人。中共党员。幼时家庭生活拮据,靠哥哥做店员维持生活。高中期间,当过小学教员。1946年初入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学习,开始在报刊发表诗歌和小说,还写过秧歌剧。1948年毕业于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艺术学院。1948年华北联大与北方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调入华大三部创作室,开始专业创作。2010年,担任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名誉院长。他写的这首《思念》表现了人生离别的思念,惆怅之情。
⑵播放薛瑞光曲的《懂你》
老师:同学们对于这首歌应该是很熟悉了,你们知道作者薛瑞光的背景是怎样吗?同学们思考回答问题。
老师:薛瑞光,男,国内音乐界资深音乐制作人,在作曲、编曲和电子音乐等领域均有广泛建树,是国内电子音乐的先驱之一。薛瑞光曾创作了传唱度空前广泛的歌曲《懂你》,使演唱者满文军红及一时,名声大噪。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感人至深,每每听来,如同一个孩子对母亲的怀念和热爱,那种发自心底的共鸣震撼每一位听者的心灵,是一首深刻歌颂母爱的歌曲!
⑶播放赵季平曲的《好汉歌》
老师:同学们对于这首歌应该是很熟悉了,你们知道作者赵季平的背景是怎样吗?同学们思考回答问题。
老师:赵季平,著名电影作曲家,不仅创作的影视歌曲是最多的,而且精品率和获奖数也是最高的。音乐涉及声乐,民族管弦乐,交响乐,歌剧,舞剧,戏剧音乐等领域。《好汉歌》描写的是勇敢,宁死不屈,侠义的血性男儿。他们一直团结合作,打败了卑鄙的坏蛋。是 《水浒传》采用了在山东、河南(《王大娘钉缸》)、河北等地广为流传的民歌曲调写成。高亢,简练,有表现力,能反映梁山好汉的性格行为特点。通俗,顺口,基调豪放旷达。
老师: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同学们休息一会,欣赏下乐曲。
第二篇:教学内容
Honey班三月教学内容
本月教学主题——小领袖
学习活动:
故事:《胖熊吹气球》、《大熊山》
儿歌:《你玩我玩大家玩》、《数熊山》、认知—生活:《大家一起玩》、《玩具要回家》、《三只熊》、《三只小熊搬家》
音乐:《我上幼儿园》、《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拔萝卜》、《大家来演戏》。
认知—数理:《过生日》、《小熊的气球》、《三只小熊来做客》、《小熊学数学》。
美术:《我的幼儿园》《吹泡泡》《给小熊穿衣服》《小树的新衣》
Words:apples、bananas、oranges、wartermelons、pig、cow、duck、chicken、cow、E eF f G gH hI i J jK k
Sentence: What do you like?I like apples.I like bananas.I like oranges.What is it?It’s a pig.It’s a duck.It’s a chicken.It’s a cow.English song: 《The Best Family》、《I like Fruit》.教学目标
故事:通过故事体验帮助朋友,以及与朋友分享的快乐并让幼儿学会安静听故事。
儿歌:感受和体验与同伴一起玩的快乐情绪,发展幼儿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知—生活:让幼儿学会和同伴一起分享玩具,尝试对物体的大小进行比较或匹配。
音乐:培养幼儿学会理解歌曲内容的意思并能跟着音乐节奏边唱边做动作。
认知—数理:通过游戏的形式,练习10以内的数数,感受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美术:训练幼儿涂抹、粘贴等小肌肉动作,锻炼手眼协调性。
儿歌:《你玩我玩大家玩》《拔萝卜》《数熊山》
你来玩,我来玩;大家用力拔,一只熊一座山;二只熊两座山;换一换,真开心,不分你和我,三只、四只、五只熊;
玩好了,还给你。团结力量大。就像小山连小山;
《大家来演戏》我们一起数熊山,一二三四五;
音乐声响起,大家来看戏。一共数了五座山。
台上演的妙,台下哈哈笑。
English song: 《I like fruit》《Happy Farm》
Fruit is good.Yep!Yep!On the farm,Fruit is good.Yep!Yep!I see pigs.Apples and bananas,Eat and play.Yummy,yummy!Eat and play.Oranges and watermelons,All day long!
Yummy,yummy!All day long
I like fruit.Verse 2: cows
I like fruit.Verse 3: ducks
Verse 4: chickens
温馨小提示:
天气多变,早晚温差较大,请家长根据情况给宝宝穿衣。现是手足口病的高峰期请家长不要带幼儿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去。如有何特殊情况,请及时和老师联系。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第三篇:教学内容
必修1 必修1 必修1 必修1 必修1 必修1 必修1 必修1 必修1 必修1 必修1 必修2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4)1.1集合(101)
1.2函数及其表示(15)1.3函数的基本性质(14)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2)2.1指数函数(29)2.2对数函数(49)2.3幂函数(16)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6)3.1函数与方程(12)
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8)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2)必修4 必修4 必修4 必修4 必修5 必修5 必修5 必修5 必修5 必修5 必修5 必修5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3)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12)
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23)3.2简单的三有恒等变换(0)第一章解三角形(10)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32)1.2应用举例(24)1.3实习作业(0)第二章数列(22)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15)2.2等差数列(42)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2)选修2-1 选修2-1 选修2-1 选修2-1 选修2-1 选修2-1 选修2-1 选修2-2 选修2-2 选修2-2 选修2-2 选修2-2 2.1曲线与方程(16)2.2椭圆(67)2.3双曲线(36)2.4抛物线(40)
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2)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0)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16)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4)1.1变化率与导数(11)1.2导数的计算(4)
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8)1.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必修2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4)
必修2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7)必修2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2)
必修2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6)必修2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2)必修2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2)必修2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21)必修2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8)
必修2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1)必修2 3.2直线的方程(11)
必修2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8)必修2 第四章圆与方程(6)必修2 4.1圆的方程(10)
必修2 4.2直线、圆的位置关系(18)必修2 4.3空间直角坐标系(8)必修3 第一章算法初步(9)
必修3 1.1算法与程序框图(30)必修3 1.2基本算法语句(29)必修3 1.3算法案例(2)必修3 第二章统计(11)必修3 2.1随机抽样(11)
必修3 2.2用样本估计总体(4)必修3 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10)必修3 第三章概率(9)
必修3 3.1随机事件的概率(16)必修3 3.2古典概型(13)必修3 3.3几何概型(8)必修4 第一章三角函数(39)必修4 1.1任意角和弧度制(25)必修4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8)必修4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7)必修4 1.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6)必修4 1.5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2)必修4 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12)必修4 第二章平面向量(17)
必修4 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5)必修4 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3)
必修4 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5)必修4 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7)必修5 必修5 必修5 必修5 必修5 必修5 必修5 选修1-1 选修1-1 选修1-1 选修1-1 选修1-1 选修1-1 选修1-1 选修1-1 选修1-1 选修1-1 选修1-1 选修1-1 选修1-1 选修1-1 选修1-2 选修1-2 选修1-2 选修1-2 选修1-2 选修1-2 选修1-2 选修1-2 选修1-2 选修1-2 选修1-2 选修1-2 选修2-1 选修2-1 选修2-1 选修2-1 选修2-1 选修2-1 2.4等比数列(16)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15)第三章不等式(11)
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15)
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19)
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13)3.4基本不等式(14)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20)1.1命题及其关系(32)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1)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6)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3)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12)2.1椭圆(21)2.2双曲线(6)2.3抛物线(5)
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11)3.1变化率与导数(3)3.2导数的计算(2)
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32)3.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第一章统计案例(3)
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2)1.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2)第二章推理与证明(11)
2.1合情推理与演绎证明(8)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
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5)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6)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5)第四章框图(2)4.1流程图(10)4.2结构图(5)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20)1.1命题及其关系(32)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1)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6)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3)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12)
选修2-2 选修2-2 选修2-2 选修2-2 选修2-2 选修2-2 选修2-2 选修2-2 选修2-2 选修2-2 选修2-2 选修2-2 选修2-2 选修2-2 选修2-2 选修2-2 选修2-2 选修2-2 选修2-2 选修2-2 选修2-2 选修2-2 选修2-2 选修2-2 选修2-2 选修2-3 选修2-3 选修2-3 选修2-3 选修2-3 选修2-3 选修2-3 选修2-3 选修2-3 选修2-3 选修2-3 选修2-3 1.5定积分的概念(3)1.6微积分基本定理(0)1.7定积分的简单应用(1)第二章推理与证明(13)
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6)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4)2.3数学归纳法(6)
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6)3.1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2)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6)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4)1.1变化率与导数(11)1.2导数的计算(4)
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8)1.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1.5定积分的概念(3)1.6微积分基本定理(0)1.7定积分的简单应用(1)第二章推理与证明(13)
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6)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4)2.3数学归纳法(6)
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6)3.1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2)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6)第一章计数原理(3)
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11)1.2排列与组合(16)1.3二项式定理(14)
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
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1)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15)
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14)2.4正态分布(10)第三章统计案例(0)
3.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9)3.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5)
第四篇: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
【教材简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个知识点分香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运用具体的操作活动解决活动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本课主要是在前面丰富体验的基础上,经历平均分具体操作的数学化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与应用价值。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活动引出除法算式,并把它与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获得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把直观操作符号化、数学化,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教学目标】
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难点: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孙悟空从花果山摘来12根香蕉,请这两只小猴子分一分,可这两只小猴子不知道怎样分这些香蕉才好。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它们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活动:
1、学生用手中的小棒代替香蕉来分一分。
(1)下面老师就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小棒代替香蕉来分一分。
(2)在分之前大家想一想:怎样分才公平呢?使俩只猴子都满意呢?(生答:平均分,教师板书)
(3)请你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一边分一边说说你是怎样平均分的?
①学生自主探索分小棒的方法。
②谁愿意把你分得的结果汇报一下。(请生到黑板来演示)学生用小棒代替香蕉,进行分香蕉活动。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分的,并上台演示
生1:我是1根1根地分,12根香蕉,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分得6根。生2:我是2根2根地分,12根香蕉,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分得6根。生3:我是先每只猴子分5根,还多2根,再每只猴子分1根 生4:我是用乘法口诀:“二六十二,每只分得6根。„„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动手操作平均分的活动,给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的机会,加深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除法算式的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1)除法算式的写法。
谁能用算式把分香蕉的过程表示出来? 2×6=12(根)12÷2=6(根)
大家小组讨论,2个算式,哪个对?为什么?
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6根。也就是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
用除法算式表示:12÷2=6(根)
读作:12除以2等于6。(2)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2”在除法算式中称为“被除数”;“÷”称为“除号”,表示平均分;“2”称为“除数”; “6”称为“商”。请同学们在算式中标出各部分名称,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12
÷
=
(根)被除数
除
除数
商
在除法算式里,被除数代表要分的总数是多少,除数代表要平均分成的份数,商代表每份是多少。
活动:2.小组合作,分香蕉
教师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12张香蕉卡片,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分香蕉活动,每人分的香蕉要一样多,分好后请写出除法算式。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分香蕉活动。学生汇报活动结果: 生1:12÷1=12(根)
生2:12÷5=2(根)剩下2(根)生3:12÷3=4(根)生4:12÷2=6(根)生5:12÷4=3(根)
生6:12÷7=1(根)剩下5(根)生7:12÷6=2(根)2.引导观察归纳
师:从你们刚才的活动和上面的式子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总结发现规律:分时有的正好可以分完,有的还有剩余,分不完。
(三)联系实际,巩固新知。
1.第38页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
师:说出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2.看图写算式。
□÷□=□(盘)
□÷□=□(个)
3.连一连。
(1)把1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
10÷5
(2)2+2+2+2+
227÷9
(3)有10个梨,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10÷2
(4)27除以9,商是多少?
2×5
(5)有5个盘子,每盘放2个包子,一共需要多少个包子?
2÷8
(6)被除数是32,除数是8,商是多少?
5×2
4、实践操作,拓展思维
学校召开田径运动会,有20名同学观看,校长请二(1)班的小朋友帮着安排的座位。怎样放才能使座位整齐美观?
师:你认为哪种安排方法,校长最满意?说出你的理由。
(四)全课小结,归纳新知
通过今天的学习,师生共同小结,回顾学习的过程,评价自己的表现,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生:学习了用除法表示分一分的过程,学会了写、读除法算式,记住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设计:
分
香
蕉
÷
被
除
除
号
数 =
6(根)
除
商
数
《分香蕉》教学设计
母永梅
2013.11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篇: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1、歌曲演唱《大海啊,故乡》
2、欣赏 合唱《渔家姑娘在海边》 琵琶独奏《大海啊,故乡》 《水草舞》
二、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音色、唱法表达对歌曲《大海啊,故乡》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对家乡以及生活的热爱,能背唱全曲。
2、通过欣赏比较琵琶版与合唱版《大海啊,故乡》,了解更多的演奏演唱形式,感受歌曲的情绪异同及音响感受的异同。
三、教学重点
能充分运用力度、情绪的变化,深情演绎《大海啊,故乡》 教学过程:
一、欣赏《渔家姑娘在海边》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我们身处于烟雨蒙蒙的江南,也有人生长在波涛翻滚的大海之滨,你们去过南国海岛吗?见过渔家姑娘在海边织网打鱼的情景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音乐走进大海,仔细听,歌曲的演唱形式是单一的还是变化着的,你听到了些什么,仿佛能看见些什么呢?(欣赏歌曲)师:请向大家描绘一下你所听所见所想的,好吗?(生发表意见)
师:在歌曲中有领唱还有重唱的部分,你们都注意到了,说明你们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也很懂得观察。
二、歌曲教学
1、师:在人们心中,海的旋律一直是涌动着的赞歌,也曾有许多诗人为海写下了辉煌的诗句,老师也准备了一首小诗想为大家朗诵,大家想听吗?在老师朗诵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背景音乐中的主奏乐器是什么?(配乐诗朗诵)生:琵琶。(古筝等)师:他们都是民族乐器,属于弹拨类……
2、师:老师想邀请大家跟我一起来朗诵,好吗?
3、师:那悠悠琴声随着海风传到了远行的中国海员耳旁,勾起了他们满怀的思乡之情,于是作曲家王立平为电影《大海在呼唤》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歌曲《大海啊,故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熟悉演唱这首经典老歌吧。
4、仔细聆听,听完后说一说这首歌曲的情绪如何,速度怎样?(播放歌曲)生:速度稍慢,深情地,舒缓地……
5、老师也忍不住想来唱一唱,请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配合老师做些动作来感受一下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跟范唱做动作)
生:三拍子(如有不同意见,师可以范唱让学生再感受几句)
6、师:这是一首荡漾抒情的三拍子歌曲,饱含着炎黄子孙对大海的深情,此时此刻此景,我们怎能不为大海而歌唱,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份连绵的深情吧。
师:老师想让大家用海风“WU”的声音来跟音乐模唱。
7、师:海风的声音真好听,我们能不能试着将歌词填进去,唱一唱呢?(拎难点)
8、师:这首歌曲充满了深情,但歌曲的情绪从头到尾有变化吗?生:有变化,前半部分轻声诉说,后半部分激情澎湃。①我们来试试将前半部分轻声唱一唱好吗?
②歌曲中模仿游子声声呼唤的高潮部分在哪里?(大海啊……)我们来试试用诵读的方式来感受这份激情。
③我们再用唱来表达我们的深情试试
9、师:老师想听你们唱一遍完整的,好吗?(跟琴演唱)
10、师:你来唱,我来合,歌声连成一波波,老师听了你们的歌也想参与进来,可以吗?仔细听老师是怎样为你们伴唱的?(师生合作,生唱师伴)
11、师:你能来代替老师唱一唱伴唱部分吗?我们交换着试试唱一唱。
12、师:老师知道咱们班有很多独唱型的小歌手,今天就请你们上来一展风采,谁来试试将前半部分领唱。
13、诗朗诵+演唱
三、欣赏《水草舞》
1、师:大海的歌引起了我们多少温柔的怀想,古往今来,许多音乐家也谱写了和海有关的不朽作品,今天我们再来听听海在其他作曲家指尖又呈现出怎样不同的姿态呢?欣赏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根据音乐的情绪变化做响应的动作。
2、师:音乐描绘了海怎样的姿态呢?生:平静祥和……
3、师:此刻的音乐想海水荡涤着我们的心灵,就让我们在水草舞的音乐声中扮演一颗摇曳的水草吧。同学们可以跟着音乐自由地起伏荡漾。(复听,运用道具表演)
师:海在不同音乐家的笔下显得时而平静时而澎湃,这些音乐让我们陶醉,但愿同学们永远记住这海的旋律,高唱大海之歌。
教学反思:音乐的课堂重点在于把握歌曲教学的深度,在歌曲教学中,我也设计了一步一步环节,来解决歌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由于每一次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计也无法一成不变。而在这次教学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恰恰是对学生能力的把握不足。学生就象是一座藏有宝藏的大山,在他们身上随时都会给教师带来惊喜,在预设不足的时候,生成也就产生了。在歌曲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再深入地挖掘下去,不要被预先搭建好的课堂框架而束缚,为了结束而结束。歌曲就该给人以畅快淋漓之感,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课堂中都可以完全地去享受歌曲带来的美,那么怎样尽情地去挖掘歌曲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力呢?这就需要教师去逐步引导,通过层层深入,如情绪、速度、力度的变化,再到歌曲演唱的形式变化,让五年级的孩子从感性喜爱逐步掺加一些理性欣赏。当学生的学习水平达到甚至超过教师的预设时,我也在思考着,教师这时候可以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让孩子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想法去演绎歌曲,加入他们的思想,歌曲也会更有他们个人的独特味道。对,就是味道!每首歌曲都有自己的味道,每个人感受的味道也不一样,哪怕只是一个小音符的处理、一次演唱形式的变化也会赋予歌曲新的生命力,而我们想要给予学生的,不也正是这样一种理解歌曲、演绎歌曲、创造歌曲的能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