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关注后进生
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关注后进生
相信很多老师都熟悉这样的场景,课堂上,当教师抛出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时,教室里立即沸腾起来。学生们争先恐后,七嘴八舌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好不热闹。然而,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那些后进生有的无动于衷,冷漠得像个局外人;有的瞪着眼睛当听众;有的甚至扰乱课堂纪律,开小差,做着自己的事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对数学的学习不够重视,不懂也不问,怕被人认为笨,长期的积累造成了基础知识的薄弱;学习习惯不良,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概括能力差,思维僵化,脑子只想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不再去思维;学习不踏实,怕苦,不是知难而上,而是见难就退,缺乏坚强的意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要求过高,造成他们的压力过大,结果屡试屡败,学习情绪低落,丧失了学习兴趣。
后进生长在数学学习中产生困难的原因,一是学习兴趣不浓,没有掌握好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的思考方法;二是反应较慢,跟不上教师讲课的进度。
1、自卑心理。这类后进生大多思维不活跃,注意力容易转移,加上学习不得法,缺乏学习动力,导致了他们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知思考。面临问题时,常常产生紧张、自卑、畏惧、焦虑等心理。他们对学习丧失信心,自甘落后,认为学习是个苦差事,报以厌倦、懈怠的消极态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他们实在提不出什么不同意见;另一方面,他们担心自己即使提出了意见,万一说错,会遭到同学的嘲笑和老师的批评。长此以往,自卑心理就转化为自弃心理。
2、惰性心理。这类后进生,并不是因为先天智力差,而是由于学习中的惰性造成的。与其自己动脑,倒不如听听人家的发言,坐享其成。课堂上,学习稀稀拉拉,动作迟缓,边学边玩。讨论问题时他们漠不关心,该想的不想,该说的不说,该动笔时,也懒于动笔,回答问题时人云亦云支照本宣科。
3、逆反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后进生,是由于某种原因,如对教师的某些教育方法不理解或自己成绩差遭到同学、家长的冷遇等,导致逆反心理。课堂上扰乱纪律,注意力分散,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装模作样,或闭口不答,即使是简单的问题,也不愿思考,冷漠得像个局外人。
转化后进生这个工作我们已经进行了许多年,甚至我们还要求对后进生进行课外辅导,力争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的成长。我不知道这位老师在课外是如何做后进生转化工作的,但课堂如此重要的转化后进生的阵地都被丢失了,课外的转化工作又有何意义呢?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学生接受新知、理解消化知识的过程主要在课堂。哪么,我们在课堂
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去做呢?
一、老师的爱,是鼓起后进生前进风帆的力量之源。
陶行知先生曾说: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列夫托尔斯泰也曾说:如果老师热爱学生,那他会是一名好教师;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才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好的教师,首先意味着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位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忧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曾是一个孩子。
对于后进生来说,他们什么都不缺,唯独缺少了教师对他们的爱,试想,如果一节课老师爱的目光从来没有沐浴过他们,老师的身影从没在他们的身边停留过,老师魔力般的爱语从来没有光顾过他们。当老师把自己博大的爱无私的撒向那些成绩优异的好学生时,这些所谓成绩上的后进生又从哪里去激发自己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呢?因此,对后进生的爱是点燃学生课堂学习热情的星星之火,如果在课堂上老师也能用一颗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去对待后进生,让他们感悟到老师的爱心和期待,从而点燃起希望之火,他们就会自觉将老师的爱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到那时,就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那样: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
二、在课堂的大舞台上,给后进生更多展示的机会。
本节课,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只关注好学生,回答问题、讲台板演等所有的活动从没有后进生的份。我曾经问过一些老师,有的说后进生什么都不会,问了也白问;有的说课堂容量大、任务重、时间紧,后进生参与浪费大量的时间;也有的说,上课全凭心情,后进生参与往往会破坏上课的情绪,从而影响课堂气氛。但我却认为,正是老师们这种忽视,伤害了后进生可能曾经存在的弱小的自信心,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卑心理,产生了破罐破摔的想法,从而成绩越来越差。所以说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必须给后进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必要时可适当降低难度和标准。对于后进生一点点好的表现,老师都要大力表扬。这样,后进生才能产生自豪感,树立自信心,从而焕发学习的欲望,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殊不知,我们这样做不但不会浪费授课时间、破坏课堂气氛;相反,水涨船高,对于班级整体成绩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三、因材施教,给每位后进生发展的机会。
后进生学科基础较差,加之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不太好,教学内容教的深了学生听不懂,教的浅了大多数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这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难度。首先,在上课前我们必须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实际,备教学方法,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对于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要求。其次,课堂上分层次教学,把整体教学目标分解为层次目标,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让每一类学生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按照学习要求,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这样人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后进生也不会只停留在原由的基础上裹步不前,甚至越滑越远。
四、实行“低、小、多、快”的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后进生树立学习信心。
学习困难的学生,主要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的薄弱及解决问题时反复失败造成了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不足。但他们也同其他的学生一样具有很大的潜力,同样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作为教师,不能再有“教得好不好是教师的责任,至于学得好不好是学生的责任”的观点,应从自己教学方面寻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针对我校的情况,我采用了“低、小、多、快”的课堂教学方法:
低起点。备课时不仅备大纲、教材,而更应备学生,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的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减小坡度,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确定适当的教学起点。
小步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教学步子要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然后分层渐进使学生每步都有进展,每时每刻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学习,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动机。
多活动。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注意力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概括能力差的特点,改变教师大段讲解的倾向,使师生活动交替进行。调节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大量参与活动,自我表现的机会多了,能力的发展也逐步而得以实现。
快反馈。在每个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的“讲”,也有学生的“练”,还有教师的“查”,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事实,使之受到鼓励,乐于接受下一个个任务,又及时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乃至调节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
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同时也是一门深奥的教学艺术。而后进生,这些教室角落里的花朵,他们也同样渴望阳光和雨露的洗礼。只要我们满怀爱心,充满信心,持有恒心,我相信这些花朵也一定会和其他学生一样开放的花枝招展、灿烂芬芳。
第二篇: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关注后进生
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关注后进生
相信很多老师都熟悉这样的场景,课堂上,当教师抛出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时,教室里立即沸腾起来。学生们争先恐后,七嘴八舌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好不热闹。然而,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那些后进生有的无动于衷,冷漠得像个局外人;有的瞪着眼睛当听众;有的甚至扰乱课堂纪律,开小差,做着自己的事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对英语的学习不够重视,不懂也不问,怕被人认为笨,长期的积累造成了基础知识的薄弱;学习习惯不良,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概括能力差,思维僵化,学习不踏实,怕苦,不是知难而上,而是见难就退,缺乏坚强的意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要求过高,造成他们的压力过大,结果屡试屡败,学习情绪低落,丧失了学习兴趣。
转化后进生这个工作我们已经进行了许多年,甚至我们还要求对后进生进行课外辅导,力争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的成长。但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学生接受新知、理解消化知识的过程主要在课堂。哪么,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去做呢?
一、老师的爱,是鼓起后进生前进风帆的力量之源。
陶行知先生曾说: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列夫托尔斯泰也曾说:如果教师热爱学生,那他会是一名好教师;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才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好的教师,首先意味着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位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忧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曾是一个孩子。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教师只有用自己诚挚的爱心去拥抱学生,才能真正感化学生,才有可能细致观察,正确评价,宽容对待学生们。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尤其需要教师有爱心、爱心是促进学生进步基础和情感前提,而缺少爱心,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它的人性本质。
对于后进生来说,他们缺少的是教师对他们的爱,试想,如果一节课老师爱的目光从来没有沐浴过他们,老师的身影从没在他们的身边停留过,老师魔力般的爱语从来没有光顾过他们。当老师把自己博大的爱无私的撒向那些成绩优异的好学生时,这些所谓成绩上的后进生又从哪里去激发自己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呢?因此,对后进生的爱是点燃学生课堂学习热情的星星之火,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也能用一颗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去对待后进生,让他们感悟到老师的爱心和期待,从而点燃起希望之火,他们就会自觉将老师的爱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到那时,就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那样: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高段教学内容的增多和难度的加深,大多数后进生怕吃苦,学习不主动,产生厌学畏难情绪。(必须采取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手段)。针对课堂中这群学习自觉性差,又爱面子,怕说错,不敢开口等,我总是为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搭建活动的舞台。我在班上开展互帮互促的学习合作小组。“一帮一,一对红”让成绩好的学生明白“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道理,请后进生虚心向组内成绩好的同学请教。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特别关注后进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帮助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倾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其次,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在小组的汇报时,把教学的目标直接指向后进生,让他们代表小组来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并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等这样的问题。有的后进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想回答又怕回答时,这时,老师要给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会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质的飞跃。这既是检查小组讨论的情况,又可检查后进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为教师及时调控课堂有很大的帮助。在每次单元,期中测试后,我会将成绩有进步的后进生名字当众表扬,并在试卷上批注上激励,鼓舞的语言“你是很有潜力的孩子,再加把劲,你能行!”“愿你和细心交朋友”“努力吧,你会成功的!”让自信扎根于心中。后进生在老师和同学们友爱营造的学习氛围内,学习心态,学习习惯有所改善,他们感到自己也是课堂的主人,也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从而焕发学习的欲望,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同时也是一门深奥的教学艺术。只要我们向孩子投入热情,无私奉献,用正确有态度对待工作,用爱心拥抱学生,孩子们的笑容将会是灿烂美丽的,愿这些教室角落里的花朵,会和其他学生一样开放的花枝招展、灿烂芬芳。
第三篇: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后进生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后进生
首先、关注后进生,激发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重塑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为后进生创设能充分展示学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到成功之乐,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来。
其次、关注后进生,使他们享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团结精神,交往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三、关注后进生,教师的教学重心要下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除了面向全体以外,还要特别关注后进生,教学的重心必须向下移。首先,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特别关注后进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帮助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倾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其次,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在小组的汇报时,把教学的目标直接指向后进生,让他们代表小组来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并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等这样的问题。有的后进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想回答又怕回答时,这时,老师要给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会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质的飞跃。这既是检查小组讨论的情况,又可检查后进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为教师及时调控课堂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爱数学,会学数学,学好数学,进而使班上的学生全面发展。只有通过教师的不断帮助,后进生的成绩才会提高,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四篇:英语教学中关注后进生
【教育叙事案例】
后进生转化需要老师的爱心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常常会遇到许多棘手难办的问题,如我以前在坦埠中学任教,这个学校是以农村学生为主的,一些学生在学习上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包括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方法,还有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上,都有一定的偏差,因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些孩子的自尊心是比较大的,当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没有比自尊心更重要的了。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要尽快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通过鼓励和爱心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建立对自己的自信心,“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到的!”这也是我对学生说的最多的话中的一句。尽量把外力变为内力,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学生就能不停地前进,取得意想不到的可喜成绩。在这个过程中,我所经历的事也让我坚定这一信念——用爱心转化后进生。
2008年9月我继任九(1)班的英语教学工作。该班两级分化很严重,有些甚至是学习差、行为差的“双差生”,这就造成“差生”与“好生”的成绩差距相当大,有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很大的困难,又懒于学习,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有的勉强完成,质量也不高。让他们回去做背单词,有的根本就没背。对于他们,我除了采取一些适合他们特点的教学方法外,主要还是从“爱心”上着手,对他们经常采取鼓励,表扬的方式,尽可能多地给他们帮助,让他们树立自信,放大他们的优点,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成绩上逐渐提高。开学近两个月,学校要进行月考。有一天放学后,我找来一名叫潘佳佳同学(他是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在走廊上问他:月末的考试你打算考多少分呀?他很自信地回答说:“我想考90分!”因为他的基础较差,又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以前考过的成绩也从未超过80分。所以当听到他有这样的想法之后.我很高兴地点了点头。刚想开口表扬他的目标时,只听到走过的同班同学,带着嘲笑的口气说:“他还能考及格?老师别相信他。”周围的同学也都跟着笑了起来。当时就看这个学生的脸唰的红了,并想反驳,最后还是把头深深地埋了下去。看着该学难过的样子,我的心在一瞬间好像也受到了严重的伤害,难过起来。当时我赶紧微笑着摸着他的头说:“同学们都不相信你能考到90分,但老师相信你可以的!争气,努力,有什么不懂的马上问,到时候考个好成绩来向大家证明,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求上进的学生,好吗?”他抬起头红着眼眶狠狠地点着头说:“嗯。老师,我一定能考及格的!”从那天起,他每天都会把当天我上课的内容在笔记本上整理好交给我,让我帮助纠正其中的错误,作业的质量也高了一些。看着他的努力我很高兴,也更坚信他能考及格,果然月考的时候他考了92分,因此他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不少。
第二学期该生在初三第一次模考中还是九十几分,他接到卷子后随手揉乱了扔到书桌里。这一情景恰巧被我注意到,当时我很生气,于是我把他叫到教室外面询问原因,他理直气壮地说:“我英语基础太差,跟不上了!” 由于他的语气不好,我把他训斥了一顿,他哭了,哭得很伤心,我问他有什么理由这么伤心,他说:“我这样做不是针对老师,只是很痛恨自己怎么这么不争气。”就在这一瞬间,我感到我面前站着的这个孩子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意识到自己这种冲动的大声斥责可能是徒劳无益的,同时,我内心产生了一种慈爱之心。于是,我先让他面对墙壁哭个够,免得被别的同学看见,然后让他把眼泪擦干,说道:“你考不好知道生气,说明你很要强。其实你的英语已经有进步了?最近是不是压力太大了呀?” 他点点头。于是我开始指导他如何克服考前压力,并根据他的实际情况计划给他单独布置每天的学习任务,最后他非常感激地回到教室。
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暗暗地观察他的学习状态,发现他更加积极了。一天放学后,我走到二楼楼梯口,他主动走向我说:“老师,我按照你说去做,果然感觉效果良好。” 我说:“只要你有撇开中考负担,尽你所能去学,你一定能行。”
在二模的测验中,他考了一百一十多分,我主动找到他,给他分析试卷失分的原因。又鼓励他说:“看,你其实是很棒的,相信你自己,中考你就一定能考好,中考的题目比这次的简单多了。”他摸摸后脑勺,笑了。最后在中考中他英语考了128分,这对他,一个缺乏自信,在考前情绪低落的学生来说,能走出困境是多么的不易啊!
我对他的认真、执着从内心感到高兴,我与他共同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关键的不是他的分数,而是在我为人师的过程中,对我的付出的回报。更使我认识到教师的一颗关爱之心,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我细致耐心的教导和鼓舞,使他从掉队的边缘走向成功;我的几句话,成为他永久的动力。可见,老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设法用爱心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会使学生受益终生。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会关系到学生的一辈子。
由此,我也深深感悟到: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可能存在着羁绊学习的压力与创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于理解,给学生的心灵以及时的抚慰。但是,对学生的行为,我们常常是凭自己的感觉去评价,不去体验孩子那一颗颗纯真稚嫩的心,因而有时会曲解他们的言行,使他们受到委屈,而学生由于不被理解也容易失去前进的动力。要解读孩子这本书,需要我们满怀爱心与热情去触摸孩子的心灵,尽可能给学生更多的理解。关爱孩子,尊重孩子,宽容孩子,我们就能找到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第五篇:课堂教学中如何照顾后进生
课堂教学中如何照顾后进生
“ 后进生” 是我们老师头疼的对象,课堂上,看着后进生迷茫的眼神,很多老师都会产生无奈,束手无策的心理。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就应将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我觉得要照顾后进生,必须做到下面几项。
一、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心态。
教师要消除对后进生的成见,就要有积极、向上的教学心态,要认识到后进生是动态的,可变的,他们的上升空间是很大的。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有的是智力上的差异;有的是知识上的差异;有的是非智力上的差异等等。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在课堂上,如果他们反馈信息的积极性不高,就应从教师自身上去找原因。要多同情、多理解、多照顾后进生,要及时、正确地对他们进行评价,肯定其点滴的进步,让他们品尝成功之喜悦,学习的积极性才会不断得到提高。这样,他们的“惧怕”和“对抗”心理才会逐渐消失,学习的自信心才会不断提高。
二、以心理暗示法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动产生影响的一种做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态度等方面的暗示来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消除对语文学科的畏难心理,提高学习成绩。给学生“吃偏食”,形成心理暗示,促使成绩提高。学习差的学生,上课大都不爱发言,往往老师也很不爱叫他们发言,(因为他们的发言质量不高)因此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被人遗忘。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要专门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这些后进生回答,并鼓励他们积极回答。另外,我还根据他们的特点,在一些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让后进生参与。如在讲授《小巷深处》时排演小话剧,专门找了班内语文学习最差,平时又默默无闻的女生,来扮演文中的“我”。这样就给他一个在众人面前表现得机会,无形中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欲望,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为后进生创造受表扬、鼓励的机会和条件。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认可。后进生更是如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后进生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有“回答”、“表演”、“做题”等单向性的学习以外,还增加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使后进生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更多的信息量,启迪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这样就会使他们内心萌发一种成就感。苏霍姆林斯说过:激发儿童的兴趣,精心保护和培育儿童发自内心学习愿望,以及由此萌发出来的学习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教学得到发展的起点。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看准有利时机,积极鼓励,精心诱导,及时点拨,千方百计地让后进生获取成功,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和学习成果,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让他们感受到教师没有冷落他们,这样,他们的抑郁心理就会减轻。从而,使他们寻求成功的信心和意志得到强化,积极向上的动力得到增加。
四、为后进生创设展示自我的平台
成绩差,并不代表各项都差。后进生在集体中处于一种“特殊地位”。发言轮不到、表演挨不上、表扬不沾边。因而使他们产生自悲、自弃等消极态度,对学习产生了畏难、惧怕的心理,认为自己天生就笨,不如别人聪明,没法提高成绩,简直不可救药。为此我在课堂上尝试作了一些设计,比如,课前三分钟讲故事,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特别是对后进生我特别做了一些工作:帮助他们准备故事、指导他们如何讲、对讲的好的作出鼓励等。另外还将一些课文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进行表演。如《卖油翁》、《石壕吏》等,我专门安排后进生参与到表演中,并指导他们练好台词、掌握人物心理并根据台词设计好动作、神态。在这个过程中,后进生有了强烈地参与意识,并得到老师的重视和帮助,这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并且一向被忽视的状态摆脱了,整个精神面貌都会有所改善。
五、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增强后进生的学习信心。
优化课堂环境。课堂上不能只成为中上等学生的学习阵地,要为差生的发言,留有“一席之地”。为此,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差生回答不理想也要让他把话说完,给予耐心的指导。另外,要将差生安排到学习的最佳位置上,并将好学生与差生混排在一起,让好学生来带动差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因为只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使学生学习减少干扰,提高注意力,并且只有在课堂上有成功的体验,才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总之,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蹲下来看学生,善待后进生,给他们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歧视,他们将会多一点自信,少一点自卑,他们最终也会变得很优秀。我们相信:只有激发起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课堂教学才得以顺利高效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