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色污染》教案
《白色污染》教学设计 刘祥
【教学理念】
走进现实生活,激发交际欲望。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家乡的环境现状,查资料了解白色污染情况,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让学生勇于参加实践,乐于参加讨论,在交流中生成新的精彩,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养。创设交际情境,搭建互动平台。让学生倾心交流、合作互动、共同发展。【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白色污染,认识到白色污染对环境,对人类生活、生存带来的危害,知道应该投身环保。
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拒绝白色污染,保护环境,关爱家园。3.通过合作交流,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什么白色污染、白色污染的危害的相关资料、图片,制作课件。学生:准备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白色污染的资料、生活中白色污染的不良行为。【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起交流兴趣。
二、认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
1、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白色污染有什么危害?(课件出示问题)
2、小组交流查到的资料 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资源有限资料用展示台展示交流。
⑶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4、师课件出示图片,展示白色污染会对人体,环境,动物和农作物造成危害。
三、发现身边的白色污染。
1、白色污染真是危害巨大,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生活中遭遇白色污染的情况。
2、小组交流,教师指导。(自己遭遇的事、看到的景象、听到的故事、了解到的新闻„„)3.指名汇报,师评。
四、拒绝白色污染,设计行动方案。
1、白色污染危害如此巨大,我们怎样才能拒绝白色污染呢?请开动脑筋设计一套拒绝白色污染的行动方案。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评讲。
五、创设情景,实践运用。
1、过渡:同学们说的都很精彩,怎样才能把我们学到的环保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呢?
2、师生模拟生活中产生白色污染不良行为的情景,学生纠错并及时进行劝说。
模拟情景一:一学生走在校园里,边走边吃零食,吃完东西,随手扔掉手中的包装袋。模拟情景二:星期天,奶奶(师演)拿着一次性塑料袋,准备带着孙子上街买菜。
六、总结,延伸。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快乐吗?请用一句话概括你的收获。
2、同学们,只有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拒绝白色污染,保护环境,天才会更蓝,水才会更清,花才会更艳,我们的校园才会更美!
七、作业:
利用学到的环保知识,劝说身边的人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塑料袋等塑料用品。
《白色污染》教学反思
此次口语交际要求学生课前通过调查、访问和查找资料,知道什么白色污染、白色污染的危害,为了改善环境,我们应该做哪些工作,知道小学生应该投身环保。我认为,学生有了环保意识还不够,还应该要看我们已经取得的环保成果,为构建绿色家园献计献策。让学生在心中构建自己的绿色家园。
我抓住“创建绿色学校”这一话题进入课堂,使学生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学习交流的热情迅速弥漫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教学中直接播放“白色污染”的画面,让学生直接感受到环境被破坏现象。这样做,让学生入情入境、心神合一。《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在课前,我精心剪辑了“白色污染”,为学生精心打造交际氛围。图片的观看,让学生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学生的心门似春之柴扉,轻轻洞开,强烈的表达欲望已被激发,浓浓的绿色环保意识已初见端倪。小课堂为大天地,我主动创设情景,让学生投入到拒绝“白色污染”行动中,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实践人,在这种其乐融融的气氛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种子已扎根心底,学生的心中早已像课堂一般绿意盎然。
第二篇:白色污染教案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废旧塑料袋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废旧塑料袋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废旧塑料袋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三、课前准备:
1、教师用的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粘贴好)。
2、录象带。
3、地球图片、文字、双面胶带、钢笔。
4、学生研究用的方案和宣传稿。
活动过程:
一、计算导入:(算一算)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大家来研究研究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塑料袋。首先,老师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
1、出示题目:
某市约有320000户家庭,如果每户家庭每天使用1平方米的塑料袋。那么1天之内,我市会产生多少废旧塑料袋呢?
如果以30天计算,每个月又会产生多少废旧塑料袋呢?
如果一年以365天计算,我市每年又会产生多少废旧塑料袋呢?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日 320000平方米 0.32平方千米
月 96000000平方米 96平方千米
年 116800000平方米 116.8平方千米
3、“我们新泰市的总面积是1933平方千米。结合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我们刚才算的,只是该市一年之内家庭使用的废旧塑料袋总面积,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
为什么?(加上宾馆、饭店以及我市大大小小的厂家,超市,商品零售场所。总量将大大超出了上面的这个数字)如此之多的塑料袋足以铺满整个市的天空。多么可怕的景象。我们的城市就有那么多的废旧垃圾袋,那么全世界呢?”
5、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全球使用塑料带的现状,贴上废旧塑料袋覆盖的效果。
“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这个关于废旧塑料袋的问题。这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它?”
二、观看录象 :(看一看)
“就从咱们新泰市来开展研究。接下来,让我们从录象中去看看我市产生的废旧塑料袋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1、学生观看录象。
2、“看了刚才的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我们市是国家园林城市,难道我们能任由这些废旧塑料袋散布在大街小巷,影响我市的形象吗?你们能不能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出出主意,帮他们想想如何处理这些已经产生的塑料袋垃圾?可以吗?”
三、研究方案:(写一写)
1、学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
交流建议:
(1)、其他小组在汇报方案时,所有的同学都要做个文明的小听众。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或同一小组的成员要补充的话,请等这位同学汇报完再发言。
(2)、如果你们组的方案和前面小组的方案相同或类似,那么你就不必在重复。
3、随机补充:
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已经向社会公布了处理塑料购物袋的国家行动方案。这个方案规定:从今年六月一日起所有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国家开始限制白色污染物品的使用
消除白色污染的好办法:连碟子一起吃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开发环保产品,以取代传统的塑料饭盒。前不久,波兰一家面粉厂的厂主维索茨基想出了制造能吃得下肚的环保杯碟。他把磨完小麦剩下的麸子压制成各种大小杯碟和碗具,适合旅行野餐或开生日会。人们可以在餐后将这些环保杯也吃下肚
四、联系实际:(说一说)
“让我们为同学们这些创意的方案鼓掌。如果国际上还没有采用的话,你还可以申请专利!同时同学们还可以将你们的创意以书信的形式寄给环保局,看看能否为我们市的环保工作作出一点自己的贡献。”
“除了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想出这些处理垃圾的办法外,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该注意些什么呢?”
1、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评价。
五、活动延伸:(试一试)[机 动]
“刚才我们的同学都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但是光靠我们班的同学,毕竟力量有限。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能使全校的同学,全社会的公民都参与到保护环境、减少垃圾的行动中去?”(宣传)
“你们想怎么宣传?”(指名说)
“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想宣传的内容写下来,好吗?”
六、活动小结
第三篇:可怕的白色污染教案
目的:
1. 使幼儿了解废弃的塑料袋,泡沫用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准备:
1. 带领幼儿到商店、快餐店观察塑料袋、一次性快餐用具的使用情况。
2. 组织幼儿把塑料袋、果皮、树叶分别埋在土里,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其变化。
3. 幻灯片《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录像片《塑料袋、泡沫用品留下的烦恼》。
过程:
1. 组织谈话
①人们到商店买东西大都用什么袋来装?到快餐店吃东西都用什么盘子来盛?
②使用塑料袋、一次性泡沫用具感觉怎样?(很方便)
③它们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同时对环境会有什么影响?
2. 了解塑料袋、泡沫用品难以分解的特性
①引导幼儿观看录像《塑料袋、泡沫用品留下的烦恼》,提问:垃圾再造厂的工人叔叔为什么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哪些垃圾可以循环再造,哪些不可以?
②引导幼儿回忆实验情况,说说塑料袋和果皮、树叶在土中会有什么不同变化,为什么?
③教师小结:废纸等垃圾可以分解、循环再造出有用的东西,果皮树叶、下水道等垃圾可以在日光、雨水、空气、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为肥料,而现在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塑料袋、泡沫用品却不易分解,会污染环境,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3. 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寻找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
①将塑料袋与废纸点燃,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塑料袋和 纸在燃烧时有什么不同,哪一种会产生怪味,闻后有什么感觉。
②观看幻灯片《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讲述塑料袋、泡沫用品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
③教师小结:塑料袋、泡沫用品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我们称它为“白色污染”。
④组织幼儿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减少白色污染,鼓励幼儿开动脑筋,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⑤引导幼儿讲述自己想出的解决方法。如购买东西时自带布袋、编织袋;制造出可分解的环保塑料袋等。
⑥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动手制作有关的环保存宣传画。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到公园、海边清理废弃的塑料袋、一次性快餐用具,并排演有关减少白色污染的小品。
第四篇:白色污染
论生活中的白色污染及应对措施
让白色污染远离生活
姓名:冯颖
学号:2012297
5让白色污染远离生活 摘要: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塑料不易降解,影响环境的美观,所含成分有潜在危害。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有食品包装、泡沫塑料填充包装、快餐盒、农用地膜等。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由于白色污染带来的种种危害,因此防治白色污染迫在眉睫。关键词:白色污染、危害、防治措施
白色污染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白色污染主要是由于一些塑料制品、橡胶、涂料、纤维、黏合剂等。
一.白色污染产生的原因 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的不回收利用,垃圾最终的处置方式基本上停在裸露堆放或浅埋的水平,一些城镇将江、河、湖岸作为天然垃圾场。交通、旅游业,除铁路外,还没建立起与生产经营相配套的垃圾收集系统,对经营过程中生产的垃圾放任自流[1]。管理薄弱,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缺乏相关的法规,以及人们对环境意识比较淡薄;造成滥用和随意乱倒现象相当普遍,这并非塑料制品本身的责任。它不易回收,因为回收在利用的成本高,但利用率低,商家可以说是无利可图,而且由于它的回收价格很低很难吸引广大市民进行“白色回收”工作。所以,导致不易回收的现象发生。而且难以降解,回收回来的白色废弃物不易处理。现阶段主要处理方法有焚烧和填埋,若将其焚烧,则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污染大气,并且促使酸雨的形成,而至于填埋,则将其埋葬100年,则还是原状,无法被自然所吸收,且对土地有极大的危害,改变其酸碱度,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 业减产,至于抛弃在水里或陆地上的塑料制品,不仅影响环境,而且若被动的吞食,则会导致死亡,这样就破坏了生态平衡。以上种种的原因导致了白色污染的产生。
二.白色污染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口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天津市每年 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 10 万吨。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 23 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 2.2 亿个,废农膜约 675 万平方米。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
近几年,“白色污染”日益严重,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和强烈反响,铁路沿线、旅游景区、长江、大中城市的城乡集合部等地区的白色污染尤其受到各级环保部门和人民群众的重视,同时也已经引起了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要
求尽快治理。[2]
三.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分为“视觉污染”与“潜在危害” [3]。“视觉污染”,顾名思义,就是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了不良的刺激,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白色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4]。综上所述,白色污染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和整个生物界的生命安全。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涉及各个方面。我国白色污染形势严峻,能源状况不容乐观,生态环境 日益恶化,治理白色污染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制订相关法律、法规及优惠政策,加大科技投人,提高技术装备,引导人们对塑料产品从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等进行全程管理,重视回收、再利用环节,走循环经济、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彻底根治白色污染,逐渐恢复生态平衡[5]。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
四.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
随着白色污染日益严重,它已经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对于白色污染的治理方法也提出了许多,如采用填埋,焚烧,再生循环利用等方法防治“白色污染”[6]。但填埋焚烧等会造成其他方面的污染。目前我国开始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采取措施,防治“白色污染”。
1.行政方面
(1)加强管理
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杭州是我国最早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具的城市。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白色污染”的危害。但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单靠禁止是很难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上述颁布禁令的城市都要求用纸制品或可降解塑料制品代替原来的难降解的泡沫塑料制品。但是替代品在价格和品质上均无法与普通塑料制品竞争。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行政命令,不考虑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操作起来是很困难的。
(2)强制回收利用。
清洁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可以重复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体废物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通用原
则。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避免“视觉污染”,而且可以解决“潜在危害”,缓解资源压力,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负荷,节约土地,并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2.技术方面
(1)采取以纸代塑
纸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废弃后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决前面所说的“潜在危害”,但也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首先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国的森林资源并不富裕;其次造纸过程中会带来水污染。另外,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纸制品尚不能与塑料制品抗衡。目前,我国也有以甘蔗秆、稻草为原料生产一次性餐具的做法,但尚处于试验阶段。
(2)采用可降解塑料
在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使塑料包装物的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目前,北京地区已有19家研制或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单位。试验表明,大多数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环境中暴露3个月后开始变薄、失重、强度下降,逐渐裂成碎片。如果这些碎片被埋在垃圾或土壤里,则降解效果不明显。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四个不足:一是多消耗粮食;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仍不能完全消除“视觉污染”;三是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不能彻底解决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四是可降解塑料由于含有特殊的添加剂而难以回收利用。
(3)从法律上进行规定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尽快制定颁布国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法规,明确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应对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分别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和引导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废旧料包装物的产生量,鼓励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
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虽好但依然存在问题。人们的环境意识还不够强,对于白色污染的治理不够积极,并且国家并未对此有专门的法规,防治“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业或个人的自觉性,应有强制性措施,约束公民和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如,要求企业或个人对自己生产、经营、消费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进行回收利用;对随意抛弃、堆放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进行处罚等。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的全国性法规。国外对于防治白色污染而确立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如美国制定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日本在《再生资源法》、《节能与再生资源支援法》、《包装容器再生利用法》等法律中列专门条款、德国制定了《循环经济法》。防治白色污染既需要人们积极也需要法律的约束。
参考文献:
[1] 唐艳.白色污染的危害与防治[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2(7)
[2]李玉芳.“浅谈”白色污染[J].商情.2011(29),131
[3]张敬虎.“白色污染”的现状、危害及综合利用技术[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3):132 —133 .
[4] 姜天夫。塑料能源化综合处理[J]·中国环保产业,2004,(5),16-18
[5] 李芳蓉,王英,赵 明.发展经济循环,根治“白色污染”[J],甘肃科技,2013,29(24),[6]胡爱武.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途径[J].包装工程,2002,23(3),94-95
第五篇:白色污染浅析
青 岛 农 业 大 学
《环境化学》
课程论文
论 文 题 目白色污染浅析
专 业 班 级应用化学姓名(学号)授课教师
完成时间2011-5-2
52011年5 月23 日
白色污染浅析
摘要: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然而也就因为这使得了塑料制品泛滥开来。所为白色污染就是人们对于塑料污染环境的形象称谓,是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产物。城市的塑料包装消耗量和废弃量是十分惊人的,在白色污染中污染最明显、最令人头痛的、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就是那些遍布城市街头的废弃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快餐具。这些塑料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慢慢的危害着我们的健康,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寻找有效地治理措施,去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字:塑料 污染 危害 措施
一、“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我们贪图的的一时的方便,殊不知我们在默默的给自己的健康中下病因,因为一些塑料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地膜残留不但能引起农作物的减产,而且废旧地膜碎片还会随作物秸秆作为饲料,进入牲畜体内,积压在肠胃中,导致牲畜发病死亡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二、对于危害严重的白色污染,世界各国的态度如何
世界各国已经被难缠的“白色污染”困扰多年,对于抵制“白色污染”更是各出奇招。欧洲的很多国家的超市都采取出售一次性购物袋的办法控制购物袋的使用量,事实证明,运用经济杠杆应对“白色污染”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立法禁止使用塑料袋是应对“白色污染”的官方举措。美国的旧金山市是美国第一个封杀塑料袋的城市。2007年3月27日,美国旧金山市议会通过一项法案,限令旧金山的超市、药店等零售商分别在6个月和1年内停止使用化工塑料袋。该法案规定,超市和药店零售商只允许向顾客提供纸袋、布袋或以玉米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可降解塑料袋,化工塑料袋被严格禁止.实施这项禁令后,每年将节省45万加仑的石油,也省却了1400吨垃圾填埋的麻烦。韩国政府从1999年起要求全国商场超市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和纸质购物袋。为推行和宣传这项措施,韩国政府当时在全国张贴了10万张宣传画,分发了20万份宣传册和6.5万个环保购物袋。世界上其它国家也酝酿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遏制“白色污染”。法国将从2010年元旦起,在全国范围内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澳大利亚环境、遗产和艺术部长彼得·加勒特宣布,澳大利亚的超级市场将分阶段停止使用塑料购物袋,这项计划将于2008年底前开始实施。在我国,如何防治“白色污染”,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呢?有关专家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1)将“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目前,国家对此末专门立法,广大群众希望有关法规尽快出台。
(2)制定中长期治理规划。非降解塑料制品从城市生活中“退位”已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人们应当有个紧迫观念,为其做两种准备,一是找出路;二是制定时间表。有关部门要在根治污染、减经污染、预防污染三个层次上规定任务、明确责任,使“白色污染”的治理有步骤、有目标、有期限地稳妥展开。
(3)重视“白色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可降解型“绿色”替代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
(4)增强全民环境卫生意识,把“白色污染”防治作为“两个文明”建设和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的重点内容来抓。
(5)狠抓污染源头治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和省资源化、再资源化原则。一方面
要抑制:“白色污染”量,另一方面强调“白色垃圾”的回收利用。
三、治理途径
从我国“白色污染”的现状和特点出发,总结国外经验,对“白色污染”应从回收利用、研制及开发替代产品、加强管理、宣传教育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1)实行垃圾分类,以利回收利用。清洁的废塑料制品可重复使用、造粒、炼油、制漆、作建材等。而从垃圾场重新分拣废塑料制品,则费时费力,且塑料的利用价值也很低。所以一定要在废塑料制品进入垃圾流之前将其分类回收上来。目前,发达国家大都走回收利用的路子。我国城镇尽快推行垃圾分类弃置已势在必行。
(2)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可降解塑料。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研制成功以植物淀粉为主要原料的可降解塑料,大大缩短了其可降解周期。我国新型塑料的研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经和正在开发出以淀粉、秸秆纤维、天然草浆等材料制成的“绿色”替代品。由纸质、淀粉、易降解塑料等新型快餐餐具已在一些铁路列车上使用,从而缓解了铁路沿线的“白色污染”程度。
(3)加强立法,强化管理,尽量减少或控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的生活用品。以法规的形式明确生产者、各级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的义务。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明令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快餐餐具。我国的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也为此专门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扼制“白色污染”的污染源。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作为学生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号召同学们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及全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新闻媒介对“白色污染”的报道大多集中在以纸代塑和采用可降解塑料等技术方面,缺少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因此,要通过大力开展宣传教育,让公众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要让大家明白,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不是某一个或几个部门能办到的,最重要的在于人人都要树立良好的节约习惯,增强环境意识和社会公德,要自觉遵守法规,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关心环境,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
四、感想
面对这种难以解决的环境问题我们首先要从思想上去理解,在行动上去克制。随着白色污染问题的不断恶化和人类对其环境的重视,消除白色污染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完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生产成本太高,用途难以进一步扩大,而淀粉基降解塑料在淀粉基降解后,残余的碎片并不能完全降解,其分解产物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尚不明确。如何解决目前的环境问题,我认为首先应强调废旧塑料的回收、分类、加工,使有限的资源循环利用;
其次是强调全民行动起来,响应号召,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温馨可爱结实耐用可长期使用的布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白色污染物从我们身边永远消失不见······
[1]长安,当代环境问题新特点[J].学科教育,1995,(06)
[2]方世南,环境问题: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兼与《该怎样谈论“环境问题”》一文商榷[J]学术月刊,2002,(02)
[3]陈大庆,当代环境问题的六大特点[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