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第一篇:活着

活着

今天立秋,天气逐渐凉爽起来,不再潮湿,风高气爽,在享受着大自然的同时,也多了一份感慨,日子过得真快呀,一晃一年又要过去了,回想过去的六十多年,那才叫百感交集!多少挣扎,多少无奈,多少眼泪,多少叹息。我经常用连滚带爬来形容,即使那样,过得也很快,这才叫人生苦短。

都来世间走了一遭,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掉到了蜜糖罐里,父母早已

把前程安排好了,而我们呢 我妈有句名言;谁没活着。是啊!活着呢!!

2011年8月8日

第二篇:《活着》

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读《活着》有感

拨开云雾,你会看见满天的阳光。

——雪莱

于福贵而言,当所爱之人一一离去,当痛苦接踵而至,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他努力活下去?或是看淡了生死?或是自知怨天尤人并无任何意义?或是他明白了战胜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活着?不论生活多么艰苦,不论自身多么辛酸,唯有活着,笑看余生。

活着——在鲁迅笔下的残酷的大时代中,那一个个茹毛饮血的狂人,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呐喊,那一幕幕惨绝人寰的屠戮,大时代中的人们只为了活着,纵使苟延残喘,纵使痛不欲生,他们只想留着一副残躯存留世间,只为一口气,只为生存,只为活着。

活着——在郭敬明书中的矫情的小时代里,人们变得趋炎附势,活得小心翼翼。世态炎凉的小时代里,人们不仅仅满足于活着,而更注重生活。于是各种人心险恶,各种口蜜腹剑,各种漠不关心,各种行尸走肉——如潮水一般涌来。又像是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在人们逼仄的心中炸裂开来。于是为了利为了欲为了名为了权,人们活得越来越狼狈。渐渐的,还能否有人把活着的意义了然于心?

我想福贵也算是那个大时代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吧,见证了旧时代的革命,经历了新时代的改革。他的活着是偶然,却也是必然。我想苦难对于他而言,正是他在活下去的途中一个接一个的信仰支撑吧。他与那头老牛的活着,映射处那个大时代里无数斗争的贫苦百姓的活着。

然而,如今的人们早已没有了那种活下去的勇气,一个一个鲜活的生命转瞬即逝,却也给我们留下了笑柄留下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为了名利放弃生命?如今乞丐都能生存下去,我们又有何资格放弃生命?为了爱情双双赴死?现在不是封建社会,不会有人为追求自由爱情而殉情的我们而讴歌。为苦难所迫甘赴黄泉?旧中国面临那么多苦楚与磨难尚可复兴,我们又有何不可?

想来,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理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著。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也要“扼住命运的喉咙”,难道这还不足以让我们活着吗?

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练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熔铸成生命的华章。“十年辛苦不寻常”,却终究换得了彪炳千秋的《红楼梦》,难道这还能让我们放弃生活吗?

记住,拨开云雾,我们总能看见满天的阳光。记住,只要活着,我们总会成为人生的赢家。淡淡的风景里,听风轻轻吹拂,花开花落,日复一日,得到的、失去的,在乎的、不屑的,忘掉的、深记的,都会随风散去。看人生得失,一切皆命中注定,我们本不必过于在意,生命本来就是来也空空,去也空空。

正如龙教授在《目送》中所言:“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我们最终要一个人活着,笑着活下去。

第三篇:活着

活着

我们身体垮塌,不爱运动,满身的肉膘还心灵空虚。整日跑寝室玩计算机,一个手机游戏便可以打发一天,没出过门,没去过远方,甚至没去过图书馆。风一吹便头痛发烧,一点点的体育活动就胸闷气短。偶尔同友人行游玩,没走几步便喊累叫疼。仗着年轻力壮,和朋友纵情玩了,总是通宵流连于网吧和KTV,用虚伪的心称兄道弟。我们年纪轻轻,但故作老成,学着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学着用身体在酒桌上换未来。

我们精神空虚,沉迷于各种社交网络,却无法很好的与人交流,我们的言谈逐渐沦为毫无深度和毫无意义的玩笑加胡扯。没有自己的思考,我们易被蛊惑,易被煽动,容易被一篇篇断章取义的成功励志催泪文章蒙蔽双眼。我们扭曲爱情,由于心底的空虚,我们的爱情沦为单纯的排泄寂寞和肉欲的容器,更甚的是,我们开始抛去爱情所带来的责任。我们开始抛弃阅读,我们开始抛弃思考,我们开始无尽的说说和微博转发,开始沉迷于网络上的意淫小说,以及碎片化的思想。我们抛弃了精神上的小宇宙,沦为物质的奴隶,最可悲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变成了低品位物质世界的奴隶。我们高声唱着“你是我的眼”,却没有了精神上的真实之眼,带你遨游浩瀚的书海,和世上最有趣的一切。

我们的人格逐渐扭曲,开始怀疑这所有的一切,给一切贴上消极的标签。我们会发现,那个在滔滔不绝的所谓牛人,其实肚子里没有多少货。那个对你满脸笑容毕恭毕敬的人,心里的坏心思多到能置你于死地。那个平时风度翩翩的人,蒙骗了不知道多少女孩的心。我们会早早的体会社会的不公正。会开始排斥陌生人,开始变得歇斯底里,把一些幼稚的童话当成世界的真实。我们没有了信仰,我们再没有了父辈们为了民族大义而不畏牺牲的勇气,可以说我们怀着的只有那毫无立足之地的自由自我主义。

我们再没有儿时的童趣,对什么事情都感到厌倦,没有了那么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在自己狭隘的世界里同弱小的对手竞争,满足于自己的小小伟大。我们看到的只有现实的残酷,再没有了激情。我们也许会慢慢知道,我们到头来只是一介屁民,一切奋不顾身的们都只是为了站上富二代官二代社会精英们不屑一顾的起跑线。

没错,世界就是如此残酷,弱肉强食,力量既是正义。而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简直就是无药可救,我们的命运简直是悲怆到极点,好像生来就是如蝼蚁一样活在这个世界上。从出生开始,我们便背负着社会的恶意,大人们为了他们的期待来强行塑造我们,学校为了他们的利益扭曲和践踏学生们的尊严和人格。我们被高考的指挥棒摧残,我们被磨去了本该有爱好和才华,我们变得近视,变得羸弱,男人变成女人,女人变成汉子。有的人将高考视为理想,却不知道一根稻草也能成为上吊绳。

我们长大后本想着能生活得更好,能活的自由快乐,可没想到我们再一次沦为社会的奴隶。我们想着我们能成为小时候梦想中的人,却一次次被无情的真实打回原形,我们撞不开那牢固的关系网,我们忍受着他人的不屑,我们为了生活勾心斗角,机关算尽,我们为了生活,辛苦几十年,只为给家人一个安稳的世界。最后依然是抱憾死去。

如此,那么为什么活着?那么活在这个充满黑暗的世界里?活着从没如此的悲凉,就连阳光,都是钢筋玻璃上反射的冰冷的明亮。

我不会升华主题,我不会回归正能量,如果大家认为我是个疯子,想要反社会。但这就是个人主观思维迸发的时代,我把正能量当作是每一名挣扎在社会涡流中的囚徒所发出的无奈的微笑。

当然,我终归不是邪教教主,如果你听到我所带来的消极思想而不为所动,甚至感到一丝共鸣,甚至觉得世界如我所说的黑暗无边。那么我作为邪教教主的目的达到了,我又成功煽动了一名老百姓加入到了反社会阵营。但如果你觉得我是个反社会分子,并且越听越气愤,越听越不平,甚至按捺不住想拿东西扔我的冲动,觉得这个世界不是如我所说的黑暗糟糕,而是也会有爱,也会有阳光照进每栋房子的窗户,我们依旧还有改变世界的能力,有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的能力。那么,我会感到欣慰,因为我的最终目已经达到了。

这就是活着,追求似得活着,向余华先生笔下的福贵一样带着悲剧而活着。就算是命运让你经历数不清的劫难,那也是活着。如果你如我前面说的一样的生活方式活着,请你想想为什么而活着,不要整天向上帝祈祷力量,因为上帝每次给与你的,永远都会是能够让你变强的机会。

抓住它,战胜它,活下去。并向着春暖花开的远方流浪。

此篇演讲稿和书评送给作家余华先生,以及这部伟大的作品《活着》,它们让人看懂了悲剧的力量。

周维

2014.11.26

第四篇:浅析《活着》

浅析《活着》之“活着”的价值

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网络传播班1101:彭刚林

看完《活着》之后,我真的被其悲惨的遭遇与其黑暗的一生深深的震撼。我们谁都不敢想象,更不堪忍受那种惨不忍睹的生活。活着,在那个时代是多么奢侈……在《活着》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读到很多一生受用的东西。或许我们还在感叹生活的无奈艰辛、人生的变化无常,或许我们还在迷途中无所事事或是不知为何匆忙。我想,只有明白《活着》中“活着”的真正含义之后,我们才会变得更加坚强。

脑海中印象最深的是春生和福贵两人在死人堆中偷活,站在遍布尸体、一望无际的雪地中说道:“我们要好好的活着回去”“我们回去之后要好好地活着”,因为他们开始真正懂得什么是“活着”了。

遭受了这么多磨难,他怎么能活下来,更怎么能面带微笑地向“我”讲述他这一生的坎坷遭遇?他应该抱怨甚至是诅咒生活,然后告别生活,带着忧恨,以死来报复这种非人的生活折磨,但是,他并没有否定生活,而是超脱地“活着”。在一次又一次灭顶之灾的打击下,他一次又一次地在死亡的边缘徘徊后止步,他于苦难悲伤的极限处善待生命,默默地承受生命之重而无怨无悔地活着。他不仅活着而且越活越通达。余华曾感叹福贵是“这个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

福贵前之苟活,只知赌博,谓之死也,为何?他不知道生活的压力,也并不明白并且没有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直至当一切都化为乌有的时候:可以给自己做抵押的房产地契没了,为自己生儿育女、苦口婆心劝解自己戒赌的家珍走了,他疯了。什么都没了,但是我自己觉得他的生存也因此开始被他自己赋予了价值。为了生计,他委曲求全的向龙二借钱,无果,但是却得到了更好的东西——自己谋生的根本——皮影戏。福贵后之宽活,知妻子胜万物,称之明智也。对于福贵这个个体来说,我并不觉得这部电影是悲剧,但也正是因为别人的悲惨遭遇让他反省,改变,甚至让别人改变。比如说春生要自杀的前一天晚上,是他,是他们让他活了下去。以至于后来家珍历经儿子、女儿的死亡打击,饱尝了人生的艰辛与悲伤并且受尽病痛的折磨,她依然没有放弃生活的勇气,坚韧地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临死之际,她一遍又一遍地对福贵说:“这辈子也快过完了,你对我这么好,我也满足了,我为你生了一双儿女,也算报答你了,下辈子还要在一起过”。除了慈善的母亲和温存的妻子以外,福贵还有懂事的儿女、孝敬的女婿、可爱的外孙。富贵,这个角色富贵吗?由经济的富贵变为贫穷,由精神上的贫穷变为富贵。到此,我真的认为他很“富贵”。从他身上,一个最底层的老百姓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是责任让一个人活着有了意义,有了价值。

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这是责任改变人的本性之后的升华。电影中两次提到小鸡长大之后变成了什么,前一次的结局是:牛变成了社会主义。在电影的结尾呢?羊变成了牛,再就没有再变了。因为他不知道结果是什么,其实21世纪的我们也不知道。只是馒头知道要骑在牛的背上。而富贵知道:“不,要坐汽车,开飞机”。活着最后变成了终身的责任了。

联想到前几年的“富士康的N连跳”我们是否又有所思考呢?对于员工而言:他们没有清楚的明白自己的责任是什么,在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要赚钱,自己要快乐的生活,他们无法承受压力,无法忍受遭遇,他们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活着。我有一个网友在深圳打工,她的生活虽然充斥工作,但是她知道化解,我这是为了什么,我的目标又是什么,为了目标我又该怎么做。空闲的时候,我喜欢和她谈谈我的学习,谈谈她的工作。当然这件事情的背后也有社会的原因,在富贵所处的社会,人们大部分是看客,没有太多的人情味;在当今的社会呢?我不敢苟同,当富士康的老总把工作时间减短,工资上升之后,更重要的是在员工的居住地方修建娱乐场所,并且高层领导人不定期的看望,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地方,看到了自

己的价值,后来这样事件少了很多。但是在深圳富士康工业园之外呢?我不禁捏了一把冷汗。生活是痛苦的,哪怕是在学校;生活同样也是幸福的,哪怕是在鲁迅笔下吃人的社会。主要是看我们怎么样活。人,只有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才会更好地活着。双腿残疾,已于我们挥手作别的史铁生先生同样以这样的方式回答了他亲爱的母亲的话“你们要好好的活”

《活着》,让我们“活着”

——2011年11月20日星期日

第五篇:《活着》

读《活着》有感

有人说,活着有什么好的,活着,带来得只有生活中的“碰壁”,只有世人的苛刻,只有漫天飞舞的不愉快!

或许只有看了《活着》才会明白,一个人的生命在天地之间是多么的卑微,活着,是有多么得快乐!主人公——福贵本是一个富家子弟,在他拥有家财万贯的时候他不知道活着的意义,天天挥霍生命,最后由于赌博,倾家荡产,气死了自己的父亲。等所有的家产散尽,一名不文的时候,他为了活着而活着努力地挣扎。在最为艰难的时刻他都靠着这个信念勇敢站立着。他好不容易浪子回头,勤勤快快跟家人过活,却被拉去当了壮丁;几经周折回到家,母亲已不在人间,女儿也因为发高烧而变得又聋又哑;儿子刚刚懂事,却因为救人被“傻瓜”医生抽干了血而无辜地死去;女儿凤霞因产后流血过多而死去,妻子家珍由于为家庭操劳成疾而死去,女婿因意外而不幸身亡,最后连可爱的小孙儿因为吃豆子噎住而死去。最后只留下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昔日熟悉、亲切的面孔一个个从福贵身边离去,福贵亲手埋葬了六个至亲的人,这不知是老天赐予他最大的恩惠,还是最严厉的惩罚。可是,福贵依然默默的活着。。。很难想象,一个人用有限的一生来承受如此多的苦难和打击。亲切,安详的时光是如此的短暂,但活着的意义越来越清楚——苦难才是人生的真谛,忍受它,直到终结,那才是幸福。活着不仅仅是看见蓝天白云,其实活着便是一切的希望!福贵没能向他的名字一样又有福又有贵,在现实的生活的百般捉弄下,福贵坚强的一步一步挺了过来。其实最让人感动,觉得辛酸的是,福贵依然坚强的和福贵——老牛一起怀念着亲人的名字,鼓励着老牛耕田,慢慢的,俩福贵渐渐远去,只听见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噪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其实对于我们而言活着就是福了,不必要去奢望过多的不可能,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了!像富贵一样坚持,好好得生活下去吧!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