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课堂中的教态和体态语言
英语课堂中的教态和体态语言
楚雄市前进中学
缪
楚
摘要:目的是让教师们了解在英语课堂中怎样做才是良好的教态和体态语言。英语课堂中的教态和体态语言是英语教师必备的技能和素质,每位英语教师都必须认真研究,深刻体会,配合课堂恰当使用,从而使英语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教态
身姿
手势
表情
目光
一、教态和体态语言的意义:
教师的教态和体态语言是英语教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态和体态体现教师的人格修养、气质和整体素质。教学信息和知识除了靠教师有声语言传递外,还要通过教态和体态等非语言因素辅助完成。教态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整体形象,包括教师的仪容、风度、神色、情绪、表情等;体态语言指的是伴随语言教学的姿势或动作、手势和目光等,其运用频率很高,方式很多,直接影响着英语教学的效果,是教学艺术性的重要体现。良好的教态和体态,对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以及听、说、读、写和表演能力都非常有利,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语言方面的能力都是必要的,在教育教学上都有很大的意义。
二、教态的原则和构成:
(一)教态的主要原则
知识水平与人格形象高度统一;生理素质、健康状况与文化修养统一;教学过程、步骤、方法和手段统一;视、听、动协调;适当模仿与 1 发自内心的体验一致以及教师个性与行为的整体育人效应统一。其基本要求如下:
1、着装整洁,端庄。
2、目光亲切,表情轻松,态度和蔼。
3、举止文雅,精神饱满。
4、面向全班学生,与学生视线交流的时间不低于60%。
5、善于用不同的眼光表情达意。
6、根据教学需要,表现出发自内心的情感。
7、身姿、手势、一举一动都要表达出对学生的喜爱、关心、信任和期待。
8、位移幅度和频率适中,并根据教学内容与演示、讲解、板书等活动协调。
9、各种动作从容、敏捷、准确。
10、没有不必要的动作,遇乱不急,受挫不躁。
(二)良好教态的基本构成:
1、服装:
教师的服饰会对学生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衣着要高雅大方,整齐干净,协调自然,美而不俗。教师的服饰体现了教师的风貌。服装色彩不要太艳,也不要太暗淡。教师不能穿奇装异服走进教室,更不能不修边幅。教师穿上新工艺装,应课前到教室一趟,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哗然。
2、面部表情:(1)目光亲切,目视全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用眼神表示肯定、否定。要做到肯定中有期待、否定中有鼓励;亲切中有严肃、容忍中有警告。
(2)含蓄地微笑,轻声笑,不要放声大笑。
(3)喜怒哀乐不宜表露太过,课堂上不能对学生有冷面孔、恶面孔面或淡漠面孔。
3、身姿
(1)进——走进教室上讲台时,胸部挻直,头部平正,端庄大方,温文尔雅,精神饱满,欢快而严肃,可亲可敬。无形的威风才能压得住课堂阵脚。
(2)站——站稳、挺直,手不乱放,腿不乱抖,双手不撑讲台,也不插在裤兜里。
(3)位移——讲述、演示、板书、朗读、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应是一个流畅的动态过程:
A、讲述、演示时位移应适度,一般以讲台为中心,幅度不宜过大,频率不宜过度。
B、板书(写、画)时,取笔、转身、移动、书写移行、收笔都要根据自己的身高、手臂长度和板书内容,确定起始线和往返线的高度和长度。
C、操作电教设备和教具时,开、关、暂停、张贴等动作都要求从容、敏捷、准确。
4、手势:(1)点——指点黑板上的词句或挂图上的物件,或向学生发出指令。
(2)划——比划,模拟再现空间形状和形式。
(3)压——表示缩短、挤压,两手手心相对挤;表示安静、暂停,两手手心向下压。
(4)抬——手心向上,示意学生齐声读或站立。
(5)挥——表示气愤、决心、果断、誓言时,一般采用圆弧形动作。
这些手势应该在柔慢中隐含刚劲、徐缓中渗透坚定。直线动作、圆弧动作、快动作、慢动作、大动作、小动作等随着教学整体发展而适度变化,并与语言、表情、身姿等有机配合。
三、体态语言的分类
在课堂上,教师的姿态要自然大方,切莫矫揉造作、故作姿态。大方、自然、得体、恰当的体态语言能够感染学生的情绪,增强知识讲解的效果,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影响学生的修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根据英语教学的任务和作用,教学中老师常用的体态语言可分为以下五类。
(一)身姿体态语
教师的身势和姿态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好的印象会产生磁铁般的吸引力。因而教师要做到站姿端正、大方、稳健、挺直、精神饱满。点头或摇头时,幅度不宜过大,频率不宜过快,要与说话内容节奏协调,切忌摇头晃脑、探头探脑。讲课累了时,可以将重心移向一条腿,稍作 休息。身体切不要后仰或歪斜,更不要摇摇晃晃。讲课时,不要下意识地抖动双腿,也不要始终将双手撑在讲桌上或俯身在讲桌上。
(二)手势体态语:
以手势帮助说话是教师在课堂上必不可少的讲解手段。教师常用的手势体态语大致分为四类:
1、指示性体态语
教师运用事物或图画进行教学时,常结合手势语帮助提问。例如“What’s this?”(指近物)“What’s that?(指远物)这类手势语的特征是所指事物作为教学内容和目标,它的活动虽然简单,但也有特点:即所指对象必须为全班学生明了。
2、演示性体态语
此类手势语演示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如演示渐进语(progressive words),教师一边说“Every morning I get up at six.I brush my teeth.I wash my face„”,一边演示这些动作,然后过渡到师生齐说、分别演示,最后达到学生自说自演。教、学、演三者密切配合可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和理解。此类身势语需要提前设计,并需要一定的创意。
(三)表情体态语
表情是心灵的屏幕。它把师生双方复杂的内心活动像镜子一样地反映出来。教师在教学中的表情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常规性表情,二是变化性表情。前一类要求教师做到和蔼、亲切、热情、开朗、面带微笑。教师的微笑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态势,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对学生不仅是一种鼓舞,还是一种督促,从而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变化性表情是指随教学内容而产生的喜、怒、哀、乐,随教学情境与学生发生的感情共鸣。这种表情可以使课堂效果丰富生动而充满活力和吸引力。
教师的表情变化要适度,不能过分夸张,以避哗众取宠之嫌。教师的笑容应是含笑、微笑、轻声笑;不能捧腹大笑、嘻嘻哈哈或嘿嘿冷笑。教师更不能板着面孔毫无生气地讲课。从心理健康的观点来考虑,教师应把学生惧怕权威、缺乏自信或自卑中解放出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要创造一种谅解和宽容的气氛,不仅允许而且鼓励学生自我提高、自我表现,以利于培养创造性。
(四)目光体态语:
眼睛为心灵之窗。教学的高层次是心灵的交流与和谐。教师的眼神要使学生感到亲切中有严肃、肯定中有期待、否定中有鼓励、容忍中有警告。
讲课时,教师要尽量扩大目光的视区,始终把全班学生置于自己的视幅内。要用广角度的环视表达对每个学生的关注。要注意用眼神交流来组织教学、捕捉反馈信息。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目光点视。例如,对听课认真、思想活跃、回答问题正确无误的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并伴有点头动作;对精力不集中、做小动作的学生可投去制止的目光并拌有摇头动作;对于回答问题胆怯的学生可以投去鼓励的目光。教师要始终保持目光明亮、神采奕奕。丰富明快的眼神能使口语表达生动传神。教师切忌眼神暗淡无光、昏昏欲睡;切忌双目望着天花板、望着讲义或 窗外;切忌视角频繁更换、飘忽不定,以免给学生心不在焉的感觉。
综上所述,英语课堂中的教态和体态语言是英语教师必备的技能和素质,每位英语教师都必须认真研究、深刻体会,配合课堂恰当使用,从而使英语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姓名:缪 楚
出生年月:1973年12月25日 性别:女 籍贯:云南楚雄 民族:汉
工作单位:云南省楚雄市紫溪镇前进中学 学历:云南省师范大学英语系 邮编:675008 电话:*** 7
第二篇: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成就语文理想课堂
教师在运用口头言语进行讲授的同时,也会通过体态语言来传情达意,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具有独特的功能:
一、支持口头言语,扩大课堂信息容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体态语言能够支持口头言语,强化或补充语文信息,使语言直观形象,明白易懂,准确恰当,增大学生接受的信息量。
其支持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可部分替代言语行为来传递信息。例如学生在默读课文,教师巡视中发现某个学生开小差,教师用目光给以示意,这样既不会打扰其他同学,又照顾了个别。
2、体态语言有时可以辅助教学。如我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屡屡将“急躁”的“躁”写成“急燥”,为了纠正,便在教学时用足顿地,说明“急躁”的“躁”应该用“足”字旁,不必多费口舌,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个字的含义。
3、体态语言有时能补充文字表达未尽之意。语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文字表达“言不尽意”或作者故意留下“空白”让读者去填充等情况。这时,教师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用体态语言来引导学生感受“空白”的存在,去思考、填充和建构,在生命体验的高度上阅读文章,提升人生境界。
二、增进师生情感,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更是一个师生之间平等沟通、交往的过程。在这个交往过程中,情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客观存在不仅影响着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形成,还影响着学生获取知识的效果。青少年学生富有热情,渴望与人交往,渴望被人理解,特别是学困生,如果教师能够关心爱情他们,并使学
生觉察到这种爱,他们会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强烈的上进愿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和理解,固然可以通过语言传递给学生,但容易有哗众取宠之嫌,因此,通过体态语言潜移默化地把情感传递给学生更为合适。
特级教师韩军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他面对一群并不认识他的学生,自我介绍说:“我这脸上的优点就更多了!”边说边微笑着指着自己脸上的痘”这个,这个,还有这,共有二三十来个呢„„”他以幽默的自嘲式的自我介绍,配以身姿、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暴露自己的缺点,把最平凡的一面显示出来,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心里接受了他。
实践证明,体态语言的情感功能的发挥,可以融洽师生关系,缩短心里距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展示教师风范,陶治学生情操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语文教学是汉语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汉文化传递的过程。语文教师不仅是汉语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汉文化传递者。语文教师的举止风度仪表等体态语言不仅体现了其对汉文化的态度,也影响着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认识。例如,如果教师极为重视传统文化对教师职业“温、良、恭、俭、让”的要求,处处表现出为人师表的彬彬风度,学生也会在不自觉中体悟到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师的行为都要符合“为人师表”这一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师生和谐共处,才能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形成高尚的思想和良好的行为。塑造完整的人。
总之,教师的体态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口头语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是构建语文有效课堂的润滑剂。
第三篇: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态美和语言美的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态美和语言美的探讨
摘要:本文将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态美和语言美进行探讨。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探讨研究的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态之美,其次,探讨研究的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之美,重点是讨论具体方法,最后将简要说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态美和语言美需要注意避免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兴趣;
爱迪生说过:“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只有渗透“美”,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美”的感染下更好地学习。教态美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仪表、姿态、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综合审美体现,它既可以反映出教师的修养和学识,又能反映出教师的道德情操和生活习惯。教态美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它不但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努力追求语言美、教态美,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提倡全民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一个人民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用美的教态、美的语言、美的心灵服务于人民,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出茁壮成长的接班人。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态之美
(一)何谓“教态美”
教态包括仪容、风度、神情、目光、姿势和举手投足等等。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教学中努力使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热情活泼。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愉悦,为教学活动创造了一个美的氛围。实践证明,这样的教态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明显地感到,丰富恰当的表情和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可以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教师的语言。亲切、期待、专注的目光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增强学习的成就感。
教师在上课铃响,要以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并亲切地向学生问候:“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 每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总是微笑着竖起大拇指说:“Excellent!” 然后点头致谢:“Thank you very much.”反之,则摇摇头或摆摆手并鼓励学生:“Try next time.”另外,小学的英语课本知识贴近生活,情景性强,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百花园,是一个生活的大台。为此,我经常将教材内容转化为“生活小品”,与快乐的小朋友们一起表演,表演着来自生活的各个角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态的要求提到美学的高度来认识并进行操作,就是我们所指的“教态美”。简言之,“教态美”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神(神态、神采)、情(表情、情调)、行(行为、动作)、态(仪表、形象)给人以美的感受,使之能较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教态美”的意义
1.“教态美”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
“教态美”有极强的美育功能,教师在教室门口一亮相,其整洁的衣着、端庄的仪表便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跨上讲台的奕奕神采就成为全班瞩目的焦点,以及一词一句都在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美的教育。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而也更易被模仿,更具深远的教育效果。
“教态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讲解、演示过程中的动作、手势、表情强化了学生应用知识(实践)的能力,如:西方人在表示遗憾、否定等意思时经常耸耸肩,两手一摊——Sorry!Sorry!或No!No!教师的演示使学生的实践能产生极具西方风味的效果。另外,西方人在说话或谈话时都习惯用丰富的表情、贴切的手势表示意愿,我们在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愿时也能如此,就让人感到非常地道。
“教态美”还有助于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的“教态美”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有些学生对英语的畏惧情绪减弱甚至消失,这就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外课业负担,这样又为学生发挥其特长,提供了必要的时间,最终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2.“教态美”符合直观性和启发性教学原则
在英语课上,教师经常要解释一些新词汇,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汉语意思,虽然省事,但不利学生英语语言的输入,更不能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如果你通过简笔画、动作、手势、表情来演示,效果就要好得多。如一些形容词:cold(冷)你可以演示瑟瑟发抖的动作;afraid(担心、害怕)你可以做出害怕的表情。又如一些动词,就更容易通过动作演示出来,如fly(飞)你可以模仿鸟儿展翅飞翔的动作;telephone(打电话),你可以做个手势,凑近耳边。
在我校举办的“英语口语大赛”上,我们的参赛学生在英语演讲时辅于丰富的表情、优美的动作,以及运用一些道具,博得了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参赛选手的良好外语素质激发了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这就是“教态美”对学生的良性影响。
3.“教态美”符合巩固性教学原则
教师在课堂上大量优美的动作、丰富的表情使学生易于通过理解这一关,在下一节课复习过程中,教师再现这些动作、表情,又使学生极易产生联想,达到轻松复习的目的;而这些形象直观的“教态”使学生产生极强的认同感,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之美
教学语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物质外壳,是教师传情达意的符号系统,它的好坏直接制约着教学活动。如果语言枯燥无味、缺乏生机,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而美的语言则能吸引学生,激活他们的思维,使课堂生机盎然。英语课的教学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与幽默感。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良好的语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小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有很强的模仿性,通过语言之美,打动、感染、吸引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和语音语调具体可分为两点:
(一)语音美
英语语言的学习,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受方言的影响,但千万不敢为两者的协调而放弃英语的语音之美,老师的发音必须标准,科学的正确的才是最美的。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在课堂上讲英语时,注重语意与语境、语调与语速相结合,力求“洋腔洋调”。听起来像外国人特有的那种韵味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语言的美,从而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增强说英语的欲望。
教师的言语水平综合地反映着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它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和效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学生的信息接受和知识掌握与教师表述的清晰度有着显著的互动关系,这是因为在教学中,最初显现观念与随后提供的有效反馈,都依赖于教师表述的清晰性、流畅性和准确性。
教学语言艺术的严密度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教师悦耳动听、抑扬顿挫的语言,赋予学生听觉的舒适,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接受心态,教师审美语言的情感性和生动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语言艺术的内在逻辑性,可使所表达的内容系统而有条理,大大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论证性。例如:一位老师上课准备课前小测,一走进教室就发现很多学生没精打采,昏昏欲睡。他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但是大家要听清要求。”学生一听到玩游戏,马上全部精神抖擞,认真听老师说。这位老师继续说:“游戏时间是十五分钟,要求是每人都要参加,不准弃权;游戏规则是不准作弊。”说完,就把小测试卷发下去,学生都很认真去完成。美的语言能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精神,激发他们做人求知的愿望,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美的言语对教育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的话讲得得体就是感染力,讲得精彩就是影响力,讲得深情就是冲击力,所有这些“力”加起来,就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它能推动着教育教学活动顺利高效地向前展开,推动着学生健康地成长。
(二)课堂用语美
学生喜欢朗诵诗歌,充分说明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具有的独特作用。抑扬顿挫、韵律和谐、节奏明快的语言,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我在教学Get up和Have breakfast等句子时,就教学生们边唱边学:One two three, get up, please.Four five six, wash your face.Seven eight, have breakfast.Nine ten, say it again.明快的节奏,琅琅上口,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记下了所学内容。
英语课的教学语言还必须有幽默感。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讲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的语言是课堂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巧妙地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可使教师的授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可使教学顿时生辉。有一次在讲到西方文化礼仪时,我便成功地运用了一则“幽默”:一位外国友人去中国朋友家做客,进门时看见朋友的妻子很漂亮,就夸了一句:“Your wife is very beautiful.”中国朋友听了,谦虚地说:“哪里,哪里。”翻译直译:“Where, where!”外国友人一听,回答说:“From the head to the foot,the all is very beautiful.”孩子们一听,都乐开了花。同时也懂得了在西方国家,有人夸你时,应落落大方地回答“Thank you.” 在学习句型“How old are you?”时我还通过“笑话”告诉学生,国外女士不喜欢别人问她的年龄,所以这句话也不能随便问。这些“幽默”,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各国风俗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认识美、辨别美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教学要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要倾注情感,让课堂,甚至教材乃至教学鲜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在英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教师的“教态美”和“语言美”在英语教学中有其独特的魅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在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亲身体验到英语的美妙。但是,一切教学的艺术性以科学性为基本原则,否则,再多的艺术性,技巧性的东西都将是无用的。也就是说,提升学生的兴趣一定要符合一定的原则,紧紧抓住提升学生兴趣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冯忠良,吴新春.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第四篇:巧用体态语言
巧用体态语言,提高教学效果
据有关专家研究,一个信息的传递是由7%的语言(系指单纯的口语语言)和38%的声音(包括语调节奏和声响强度作用),以及55%的体态语言组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体态语言,指非口语语言,是教师通过微笑的表情、恰当的手势、眼神、姿态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进行交流的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课堂语言的有机补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体态语言能收到激励、强化、交流、暗示等功效,起到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由此可见,教师巧用体态语言,会在数学课上起到良好的效果。
一、运用体态语言变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我们的语言是由大脑支配的,而手势几乎能够表达所有的语言。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生理、心理的特点,认知水平比较低。直观的物体易接受、易理解。而在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时会常常感到困难。这时教师如果运用单纯的口语语言进行教学,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倘若巧妙地运用体态语言中的手势语言,即用手、腕、臂等肢体动作来表达信息,教学效果就会出乎意料。在整个体态语言中,手势语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例如:在教学低年级求和问题时,我利用体态语言,用夸张的手势动作,两只手分别比划出两部分,再做合起来的动作,即把两只手从两端向上会拢,意为求和,并边比划边说:“把这部分和这一部分合起来,就是它们的总数了。合起来就是加起来,所以求和问题用加法解答。”学生从这个简单的手势过程中理解了求和用加法的含义。
再例如教学剩余问题时,我用两只手比划出一个整体,再比划出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抽出另一只手,同时说:“求剩下的部分,”并比划出剩下的部分。强调“去掉”是什么意思,学生理解是减去。随即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用手比划出这个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教师适时、巧妙运用手势动作把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化了,有利于学生理解,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辅以体态语言,促进学生理解。
例如:教学《生活中的负数》一课时,我问:“天气预报中有负数吗?”学生答:“有。”我接着问:“零下5度与5度意思一样吗?”学生回答:“一样。”接着,我出示一个大号温度计,挂在黑板一边,让学生指出5度。又让学生指出零下5度时,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困难了。这时我走过去,用手势以零刻度为起点,向上比划找出5度;又以零刻度为起点向下一比划,示意这些都是零下的度数,也就是负数。此时,学生异口同声的喊:“零度以下是负数。”恰当地运用手式帮助学生理解了零上和零下-------生活中的负数。因为这个知识只需要学生“意会”就可以了,教师运用手势语言巧妙地帮助了学生理解了这个知识。
三、巧用体态语言,给学生以鼓励、赞许、肯定。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体态语言中的肯定在教学中常以微笑、注视、点头、肯定的手势等身体语言来实施。巧妙的运用体态语言可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鼓励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之产生欣慰、幸福的心理体验,从而增强荣誉感、自信心、上进心,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达到健康、全面发展。
例如:在课堂上,当学生有精彩发言时,教师翘起大拇指,并不断的点头称赞,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当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有的孩子一直缄默不言时,教师走过去,用手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鼓励这样的学生。因为教师给学生积极期望,学生和教师相处的心理气氛就会比较融洽,学生的心理就会健康地发展,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运用体态语言,增强训练的趣味性
例如:学了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我运用体态语言设计“用手指凑十”的游戏。游戏是这样进行的:我伸出一个手指头,学生伸出九个手指头,凑成十。以此类推。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也可以是学生对学生的。用这个充满趣味性的训练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学习。而人的思维活动也正是在情感的积极状态下,才能得以活跃,创造性的思维才得以产生。
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不受学科的限制,只要你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适时、运用巧妙、运用得体,你的教学就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第五篇:社交中正确使用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的灵活运用
延寿县青川中心校 王志刚
美国的心理学家罗伯特布鲁斯曾对教师的体态语言这样论述过:“体态语言对教师帮助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以便完成教学任务而言,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课堂教学的效果大部分是通过老师的表情、举止等非语言手段实现的,只有少量的信息是通过语言行为达到的。由此可见,富有变化、丰富多彩的体态语言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
体态语言又叫“人体语言”、“动作语言”、“态势语言”或“行为语言”。它是用表情、动作或体态来交际的辅助工具,是一种伴随语言,体态语言虽然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但它在教学中却有着有声语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就像是课堂的第二种语言,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少儿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少儿对英语的兴趣,发展少儿的智力及培养少儿的听说能力。它在以语言和文学为主的课堂言语交际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即使有了现代化的教具和科学化的教材,如果缺乏体势语的配合,课堂上师生的信息交流仍就变得不够完全。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较好地运用体态语,对提高课堂教学将有很大的帮助。在现代教育理论中,倡导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提高教学效果的基本指导思想,教与学的主阵地课堂,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好,其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教学
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及学习技巧等等.而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则对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在无声语言中,教师的“体势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是一种隐性力量.灵活运用体态语言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容易激发出他们的兴趣,贯穿课堂教学,促进师生交流,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轻松的心理氛围,构建和谐的英语课堂,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我任教于小学英语这块色彩缤纷的天地以来,对教师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颇有些想法,小学教师尤其应当使用适当的体态语言。
一、体态语言能简化英语知识,便于创建英语语境。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能与他人用这种语言进行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创设合适的语言环境就显得特别重要。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应该在运用英语的环境中学习,才能真正地掌握和运用这门语言。为此,老师在教学中都采用了英语授课的方式以达到英语语言的交际功能。与此同时,学生们在课堂上也尽可能多的使用英语。小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英语,接触英语的时间也比较短,老师们用一连串对他们来说从没听说过的英语来解释一个抽象的单词或词组,学生们不但听不懂,久而久之还会使他们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而在真正的英语教学中,体态语言能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简简单单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能使学生的困惑和不解一扫而光。我们在教学中很多地方能够运用体态语言,例如在学习jump、run、walk这几个词的时候,我们用简单的“跳”、“跑”、“走”三个动作去帮助学生理解,学生饶有兴趣地利用自己的体态语言,边做边学,动动口,动动手,轻轻松松就学会了这些知识。由此可见体态语言在小学英语中的直观作用。对初学者来说,这些词就像拦路虎一样,让学生难以掌握。如果我们用英语去解释这些词,学生会更难理解,本身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单词还没学几个,再用一连串的英语去教他们,学起来非常的费劲,对枯燥的英语还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巧妙地使用体态语言,不仅简化了英语知识,还激活了英语学习的氛围,有效的提高了学习的质量。
二、体态语言能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在我国,英语教学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和足够量的语言输入。中国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远远比不上应试能力。因此,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英语交流显得格外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教师要尽量少说汉语,即可能地使用全英语教学。而学生用英语交际最大的心理障碍就是羞于启齿,害怕别人笑话,教学中给学生以亲切的微笑、和善的神情都可以摆脱和缓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在动动做做、玩玩乐乐的氛围中全身心积极投入,促使他们抛开胆怯心理,大胆交往。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六课“i ride a bike”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ride a bike”“read a book” “play the violin” “play the piano”这些短语用动作表示出来,并且与what do you do after school?一起来对话,通过这些生动的“体态语言”引起了学生交往的兴趣,使他们迫切希望能有机会与人交往,课堂气氛也异常热烈,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由于体态语具有可观性的特点,还因为小学生好动好玩,表现欲望强,运用体态语言边说边演来展现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模仿的欲望,他们的注意力就可以达到长时间的保持,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体态语言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的英语课堂。在体态语言简化了英语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后,自然而然地就能为英语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和谐的英语课堂。一个能善于利用体态语进行教学的老师势必也能营造课堂教学的气氛,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打破陈旧教学理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对学习内容产生兴奋和期待时,就会形成一种渴求掌握知识的内在需要和强大动力。所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首要条件,因此在上每一课前,我针对教学内容做认真的准备,期望通过一系列体态语来活跃课堂的气氛,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教学中运用体态语言,学生在学习中动起来,和老师同学一起合作,很快便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掌握了所学知识。通过一段时间的总结和反思,我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寓教于乐,构建了和谐的英语课堂。恰当的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求知欲,把学生牢牢吸引在课堂中。如:提问时,为避免冷场,教师可对想发言又不愿站起来的学生,用手势、眼神给予鼓励,从而使其大胆地回答问题。再就是,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用眼神、手势、姿态的变化,来调节学生的情绪,从而形成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正因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整个英语课堂显得特别的和谐。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非常的融洽,就像朋友一样应用英语进行交流。这样和谐的课堂体现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非语言交流手段在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教育教学活动是一门艺术活动,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一名生动活泼的表演者,是所谓的“手舞足蹈”者。所以,英语教师除了用语言传播知识外,还要正确掌握“体态语言”的运用艺术及其特点,使教师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运用体态语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更加完美地展现语言的内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语言的真谛,使“体态语言”在英语课上充分发挥其优势,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成为更有效的“第二语言”。
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实例
一、词汇教学
1、手势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能起到相当好的作用,小学阶段的英语词汇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说到名词,在这里我要谈一下字篇二:社交礼仪
上页 下页
六、体态、手势要合乎规矩(1)
分享到:
sina qzone reen kaixing douban msn 人际交往中,人们除了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传递信息外,还有赖于无声的体态语言的辅助。根据调查显示,在交谈的总效果中,语言只占7%,声音占38%;表情、体态语言占55%。所以“即使不会外语,也能让外国朋友感受到友善”。
体态语言表达是否恰当,能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文化修养、内心的情感。社交活动中,经常看到或听到某些人因不注意说话的体态语言而给人留下话柄。如说话时,眼睛东张西望,或挖鼻孔、或抓头皮、或抓痒等,总之五花八门,让人不能忍受。
那么,什么样的体态才是恰当的呢?
(一)注意空间语言
在交际中善于运用空间语言,即空间距离。
任何社交活动中,总是在一定的空间中行动的,任何一个人都有一个领地空间以保持独立性、自尊性和对他人的防御性;交往的双方,总会在相互间存在一定空间距离,而且总会有意无意地保持相互间的距离。作为交际礼仪所讲的空间,是指人们在交往时,特别是个人与个人、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交往时,因彼此的关系不同、周围的环境不同,而无形中感到彼此间应保持的一种特定的距离。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有伸缩性的空间范围内,这个范围圈虽然是无形的,但它却像一个随气压环境的改变而可大可小的气球,当外界给予它过大的压力时,它就会“爆裂”。如果他人越界,而进入属于某人在一定条件下的空间范围时,他就会局促不安,就会反抗等等。这种距离范围圈源于人的本能,有与生俱来的属性。
人际交往需要一定的空间距离的情形是很多的。例如,在一间大厅里,有一排椅子,假定两个陌生人先后进入大厅,如果第一个人坐在南端,另一个紧挨着第一个人坐下来的话,第一个人会本能地移开,与第二个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即使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人们也绝不允许他人贴近自己的脸,特别是嘴唇和眼睛。这些情况表明,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人体周围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人际交往只有在这个空间允许限度内才会显得自然与安全。
由于空间需要的客观存在,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就应当给以足够的认识,有礼貌地维护属于他人的空间范围,以保证交往活动在平等、轻松的气氛中进行。
心理学家通过对大量事例的研究后认为,现代社会的绝大多数人都在以下几种空间范围内交往着、活动着。
1.近位亲密距离,0~15厘米,这是一个亲密无间的距离空间,适用于恋人或父母与年幼孩子之间。
2.远位亲密距离。15厘米~46厘米,这是一个可以肩并肩、手挽手的距离,适合于最亲的人,如父母、恋人、爱人。在这一距离中,一个人有可能感觉到另一个人身上的热气、皮肤散发出的气味和呼吸声。
3.近位私人距离。46厘米~76厘米,在这一距离内,稍一伸手就可触及对方,双方可以亲切握手。近位私人距离在酒会的人际交往中比较常见,谈话双方会有一种亲切感。4.远位私人距离。76厘米~1.2米。在这一距离内,双方都把手伸直,还有可能互相触及。由于这一距离具有较大的开放性,适用于亲密朋友、熟人,以及一般亲朋好友之间。5.社交距离。1.2米~3.6米,这是正式社交场合所采用的距离。采用这一距离主要在于体现交往的正式性和庄重性。其中,领导与下属谈话,一般的社交聚会上,陌生人之间、客户之间商谈事务通常保持在1.2米~2.13米的距离。商业活动、国事活动等场合,人们则会采用大于2.13米的距离。
6.公众距离。大于3.6米的即是公众距离。比如大学教授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参加群众集会的政治家与群众的距离,音乐会上歌唱家与听众的距离,等等。
对上述距离的具体掌握应视相互关系、社交内容和目的,以及文化习俗、心理氛围等具体情况而灵活处理,如法国人总保持较近的距离,而英国人则不习惯近距离接触;女性相聚比男性相聚时要离得近;地位尊贵的人,交往时则习惯于与他人保持较大距离等。总之,使用空间距离的目的是得体。
上页 下页
六、体态、手势要合乎规矩(2)
分享到:
sina qzone reen kaixing douban msn
(二)目光
说话人说话时的目光和表情特别有讲究。恳切、坦然、友好、坚定、宽容的眼神,会给人亲近、信任、受尊敬的感觉,而轻佻、游离、茫然、阴沉、轻蔑的眼神会使人感到失望,有不受重视的感觉。abc的著名节目主持人芭芭拉·华牧曾说:“全神贯注和我说话的人,我认为是可亲近的人。”
说话时目光应热情地注视对方,千万不要仰视或俯视。否则,均易造成对方心理紧张。
注视对方并不意味着目光一动不动,可以偶尔将视线转开,但不能太久。目光游移不定或在他人身上不断地扫描也是不礼貌的。一般说来,注视对方的时间应占全部交谈时间的30%~60%,注视对方的时间过多.会使对方不自在,注视对方时间太短,又会令对方感到受了冷落,所以一定要掌握适度。
注视对方时要做到诚恳。即便在发表不同的见解时,也应以诚恳的目光提出你的观点,千万不能有轻视、鄙夷的眼光,更不能有冷眼等轻佻行为。至于说话时的表情应随说话的内容变化作出相应的变化。
此外,注视的范围也有讲究。目光注视区分为公务注视区(额中至双眼部)、社交注视区(双眼至下颌)、亲密注视区(双眼至前胸)。注视区的选择视场合而定,比如,洽谈业务时,如果目光在公务注视区,会显得很严肃认真,别人会感到你有诚意;在社交活动中,要想营造一种舒服、轻松的社交气氛,你的目光可落在社交注视区。
总之,目光是人们心灵之光的折射,要恰当运用。
(三)微笑
笑是一种语言。笑有多种,常见的笑有微笑、欢笑、大笑、狂笑、苦笑、奸笑、傻笑、冷笑等。而微笑是社交场合中,最富有吸引力、最有价值的面部表情,表现着人际关系中友善、诚信、谦恭、和蔼、融洽等最美好的感情因素。在各种场合恰当地运用微笑,可以起到传递情感、沟通心灵、征服对方的积极心理效应。微笑是自信的象征,是礼貌的表示,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与人初次见面,给对方一个亲切的微笑,在一瞬间就拉近了双方的心理距离,清除了双方的拘束感。
外交家和企业家都把微笑视为第一交际语言,并在国际交往和经济交往中得心应手地加以运用。周恩来闻名中外的“微笑外交”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微笑是人际交往的一张万能通行证,“如果没有微笑,生活就会黯淡无光”。美国希尔顿酒店的董事长希尔顿也曾经说过:“酒店的第一流的设备重要,而第一流的微笑更为重要。如果缺少服务人员的微笑,就好比花园失去了春日的阳光和春风。”
在日常交往之中,怎样正确地运用好微笑呢?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微笑的要领。微笑的主要特征是:面含笑意,但笑容不甚显著。一般情况之下,人在微笑之时,是不闻其笑声,不见其牙齿的。
2.力求表里如一。真正的微笑,理当具有丰富而有力度的内涵。它应当渗透着一定的情感。而渗透着一定情感的微笑,才真正具有感染力,这就是所谓笑中有情,以笑传情。
真正的微笑,还应当体现着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真、善、美。表现自己心灵之美的微笑,才会有助于交流双方的彼此沟通与心理距离的缩短。
(四)手势
手势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体态语言,与人交流时,为加强自己说话的效果,可适当追加些手势。但手势的运用也是有规则的,做得得体是一种动作美,会使交际形象增辉。反之,错误的手势动作表达的是一种消极的不礼貌的信息,以致造成误会,有碍交流,甚至产生不良的后果,就是败笔。
一般来说,以下手势在社交中要避免使用。1.动作幅度过大、过快
在正式的社交场合,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均不宜采用幅度过大、过于快捷的手势,否则,会给人张牙舞爪、不稳重之感,应注重手势的优雅性。
按照规则,手势的上界一般不应超过对方的视线,下界应不低于自己的胸区,左右摆的范围不要太宽,应在人的胸前或右方进行。手势要做到自然亲切。
与人交往时,多用柔和曲线的手势,少用生硬的直线条手势,以求拉近心理距离。手势不宜过多,不宜单调重复,以有助于表达自己的意思为原则。2.切忌用手指指点他人
在任何情况下,不可用拇指指自己的鼻尖或用手指指点他人,这含有教训别人之意。此外,更忌讳背后对人指点等不礼貌的手势。
讲到自己时,应用手掌按在胸口上。谈到别人时,应用手掌指示。动作要领是:掌心向上,四指自然并拢,大拇指张开,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自然上抬伸直。指示方向时上体稍向前倾,以示敬重,面带微笑,自己的眼睛看着目标方向并兼顾对方是否意会到目标。
一般认为,掌心向上的手势有一种诚恳、尊重他人的含义;掌心向下的手势意味着不够坦率、缺乏诚意等;攥紧拳头暗示进攻和自卫,也表示愤怒;伸出手指来指点,是要引起人的注意,含有教训人的意味。
3.不可以在说话时随意打响指、拍桌子等
尤其与女士交流更应注意手势运用的分寸。4.注意手势的运用要合乎习俗
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即使是同一手势,表达的含义也不相同。所以,手势的运用只有合乎当地习俗,才不至于闹出笑话。
下面介绍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几种不同手势所表达的含义:
(1)掌心向下,四指向内弯曲的招手动作,在中国、日本等国家是招呼别人过来,在美国则是叫狗过来。
(2)跷大拇指在中国一般表示顺利或夸奖别人,但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则表示要搭便车;在德国表示数字“1”;在日本表示数字“5”;在澳大利亚则是表示骂人的话。与对方谈话时,跷起大拇指反向指着第三者,即是对第三者的嘲讽。
(3)ok这种手势源于美国,将拇指、食指相接成环形,其余三指伸直,掌心向外,在美国表示“同意”、“顺利”、“很好”的意思;在法国则表示“零”或“毫无价值”;在日本是表示“钱”;在泰国表示“没问题”;在巴西则表示粗俗下流。
(4)v形这种手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首先使用的,现在已传遍世界,是表示“胜利”的意思。如果不注意,将掌心向内,就变成骂人的手势了。
(5)在中国很多人喜欢用单手或双手抱在脑后,这一体态的本意是放松,但在外国人面前,如果这么做,就会给人一种目中无人的感觉。
(6)与人交谈时反复摆弄自己的手指,要么活动关节,要么捻响,要么攥着拳头,或是手指动来动去,往往会给人一种无聊的感觉,让人难以接受。
上页 下页
六、体态、手势要合乎规矩(3)
分享到:
sina qzone reen kaixing douban msn 5.懂得常用手势的含义与要求篇三:【社交礼仪】作业参考答案2010春 【社交礼仪】形考作业一:
一、思考题
1、社交礼仪的作用是什么?
有助于塑造良好的社交形象;有助于促进交往行为的规范化;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
2、提高礼仪修养的途径有哪些?p6—7(1)自觉养成文明习惯(2)主动接受礼仪教育(3)广泛学习礼仪知识(4)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3、礼仪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如何?p5—6
4、礼仪与审美文化艺术修养如何?p3—4
5、请对比说明中西方礼仪的特点。p8—9(1)中国当代礼仪的特点
①重视血缘和亲情
②强调共性
③谦虚谨慎、含蓄内向
④讲究礼尚往来
(2)西方礼仪的特点
①强调个性,崇尚个性自由
②尊重妇女,女士优先
③简易、务实
④平等、自由、开放
6、请简述国际礼仪通则包括哪些内容?p10—11 在国际交往活动中,通常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1)遵守最基本的共同生活准则
(2)信守时约
(3)相互谅解、求同存异
(4)入乡随俗
(5)女士优先
(6)以右为尊
7、为什么称礼仪为人际关系的“通行证”?
很多专家称礼仪是人际关系的“通行证”。有能力铺平人际道路,建立起愉悦的人际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礼仪可以帮我们渡过难关,使我们知道如何去做,怎样对他人有所帮助。新情况经常会给我们带来从未经历过的体验。事业有成的人士用自己的亲身经验证明:社交礼仪是个人的事业立足现代社会的保证。市场经济的各个方面条件,极大地促进了人际交往,作为交际规范和艺术的礼仪,其重要作用绝不在外语、电脑等现代人必须掌握的专业技术之下。学习礼仪、讲究礼仪、应用礼仪可以提升你的精神品位,使你的学习、生活、事业更加自信,更加成功。
8、请简述礼仪的本质特征。
(1)共同性。(2)继承性。(3)简易性。(4)时代发展性。
9、现代礼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尊重”的原则。(2)“遵守”的原则。
(3)“自律”的原则。(4)“适度”的原则。
10、头发修饰与美化的基本要求?p16—17
11、表情神态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如何把握? p40—43 表情神态主要体现在目光、微笑和手势三个方面。
如何把握?p40—43
12、周恩来总理在南开学校读书时,在大立镜边糊了一面“纸镜”,上面写着什么?p50 上面写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宜正,肩宜平,胸宜宽,背宜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13、服饰要如何突出谐调美?p30—35
14、请谈谈时代对大学生的仪容、仪表、仪态的要求。p14、21、37、39、43、44(1)仪容美和内在美是一种表里关系。现代的审美观,要求我们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来塑造自已的外在形象,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将自己的外在形象塑造得充满朝气、自然、健康富于生命力,其实,这本身也是内在美的一种反映。(2)仪表美也是人外在美的组成部分,体现着人的精神面貌。仪表美和内在美的关系更密切,能反映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3)美好的行为常常是高尚人格的写照,丑恶的行为则总是人格卑鄙者的表现。仪态美即姿势、动作的美,是人体具有造型性因素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大学生的姿态应灵活而不轻浮,庄重而不呆滞。(4)体态语言即通过人体及姿态发出的无声信息,它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深刻的多。体态语言具有形象性,在传递信息、人际沟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人们的交往更富有表达性和渲染性。(5)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和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人们的思想、品德、情操、志趣、文化素养以至人生观、世界观等,都可以通过语言得到一定的表现。大学生要与人进行广泛的接触和交流,因此在加强道德修养的同时,要加强自己语言能力的锻炼,力求达到心灵美与语言美的统一。
15、请说明穿着西装的礼仪要求。p24—25(1)西装的穿着应合时、合地、合景。正式场合如宴会、婚丧活动、典礼等,必须穿素雅的、深、单色的套装;一般场合如一般性访问可着单装或套装。
(2)凡正式场合,穿西装都应系领带。领带的花色可以根据西装的色彩配置;领带的长度以到皮带扣处为宜。
(3)衬衫要挺括,整洁,无皱褶,尤其是领口。正式场合,衬衫的下摆必须塞在西裤里,袖口的纽扣必须扣上,长袖衬衫的衣袖要长于西装上衣的衣袖。领带夹一般夹在第4、5个钮扣之间。
(4)若穿西装背心或羊毛衫,则领带必须置于背心或羊毛衫之内。
(5)西装上衣两侧的衣袋只作装饰用,不可放东西。上衣胸部的衣袋专门用来放手帕,不可它用。西裤口袋也不可放入鼓囊之物。
(6)穿西一定要穿正装皮鞋,而不能穿布鞋、旅游鞋等。皮鞋要经常上油擦亮。
(7)西装在穿着时可以敞开,袖口和裤边不要卷起。穿单排纽扣的西装时,在正式场合只扣一粒,坐定后可以解开;穿双排纽扣的西装时,正式场合里要把两个扣子都扣好,坐定后也不能解开扣子。
16、请结合个人实际,谈谈服饰搭配的技巧与经验。p30—35(这个题目要结合相关内容自己答)要求:举例说明在一次特定场合,结合个人的体形高低、肤色、性格、爱好等因素综合考虑,妥当选配,将你认为最满意的一次服饰搭配用文字展现出来。
17、简述基本的举止仪态包括哪些?正确的举止仪态该如何做?p38 基本的举止仪态包括站姿、坐姿、走姿和蹲姿。
(1)站姿
站姿的基本要领主要体现为:站立时,要注意肌肉张弛的协调性,挺胸、立腰、沉肩,两肩和手臂的肌肉放松,呼吸自然。站立时要以标准站姿的形体感觉为基础,站立时要面带微笑,使规范的站立姿势与热情的微笑相结合。
(2)坐姿
坐姿的规范要领是:腰背挺直,肩放松。女士两膝并拢;男士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注意四肢协调配合,即头、胸、髋三轴,与四肢的开、合、曲、直对比得当,便会形成优美的坐姿。
(3)走姿
走姿的规范标准是:以大关节带动小关节,手臂伸直放松,手指自然弯曲,摆动时,要以肩关节为轴,上臂带动前臂,向前摆动时,手臂要摆直线,肘关节略屈,前臂不要向上甩动,向后摆动时,手臂外开不超过300。前后摆动的幅度为30cm~40cm。上体前屈,提髋、屈大腿,带动小腿向前迈。脚尖略开,脚跟先接触地面,依靠后腿将身体重心送到前腿脚掌,使身体前移。
(4)蹲姿
蹲姿的基本要领是,要将腿靠紧,臀部向下。如果使头、胸和膝关节不在一个角度上,这样的蹲姿就更典雅、优美了。
18、请说明体态语言的重要作用。p39—40 体态语言即通过人体及姿态发出的无声信息,包括人们的动作、姿态等。心理学家认为,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深刻得多。体态语言的应用,在传递信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体态语言具有形象性,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告诉别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形体动作使人们的交往更富有表达性和渲染性。
19、请谈谈如何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沟通。p45—48 20、社交礼仪的四大功能是什么?
(1)教育导向的功能。(2)沟通协调的功能。
(3)规范维护的功能。(4)推动发展的功能。
【社交礼仪】形考作业二:
一、思考题
1、简述交换名片的礼仪。p59
(一)递送名片的礼仪
(1)参加各种正式的活动,应当随身准备好名片并放入专门的名片夹中,装在易于取出的口袋里。
(2)需要递送名片时,应起身站立,走到对方面前,面带微笑,眼睛友好地目视对方,用双手或者右手将正面面对对方的名片,恭敬地递送过去,同时并配以口头的介绍和问候。
(3)如果同时向多人递送本人名片时,可按由尊而卑或由近而远的顺序,依次递送。对以独立身份参加活动的来宾,也应同样递送名片,不可只给领导和女士,给人以厚此薄彼的感觉。
(4)递送名片时,不能一边自我介绍,一边到处翻找自己的名片,或者把一叠名片全掏出来,慢腾腾地翻找自已和名片,显得心不在焉;也不可漫不经心地滥发一气,尤其忌讳向一个人重复递送名片。
(二)接受名片的礼仪
(1)接受他人名片应当毕恭毕敬,双手捧接或者用右手接,眼睛友好地注视对方,口称“感谢”,使对方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
(2)接过名片后,应捧在面前,从头到尾认真地看一遍,最好能将对方姓名、职务等轻声地读出来,以示敬重。看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对方请教。
(3)将对方的名片收藏于自已的名片夹或口袋里后,应随之递上自已的名片。如果接受了对方的名片,不递上自已的名片,也不说一下原因,是非常失礼的。
2、如何更好地把你的朋友介绍给他人?p56—57 一般应遵守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
(2)先把职位低的人介绍给职位高的人。
(3)先把晚辈介绍给长辈。
(4)先把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
但是如果未婚者明显年长,那么最好把已婚者介绍给未婚者。
(5)先把主人介绍给客人。
(6)先把非官方人士介绍给官方人士。
3、握手礼节应注意哪些问题?p61—62 在公务场合,握手时伸手的先后顺序主要取决于职位、身份。而在社交场合和休闲场合,则主要取决于年龄、性别和婚否。
接待来访客人,当客人抵达时,应由主人先伸手与客人握手表示“欢迎”。当客人告辞时,则应由客人先伸手与主人握手表示“再见”。
握手的主要禁忌有:一是不要用左手同他人握手;二是不要在握手时争先恐后,造成交叉握手;三是不要带着手套和墨镜与他人握手;四是不要抢先伸出手同女士握手;五是不要握手时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面无表情、有气无力;六是不要握手时另一只手插在衣袋里或拿着东西不肯放下;七是不要握手后马上揩拭自己的手掌;八是不要拒绝与他人握手。
4、如何更好地把你的朋友介绍给他人?p56—57同第2题
5、请简述乘坐飞机的礼仪要求。p71—72
6、自我介绍的礼仪要求是什么?p55—56
7、吸烟有害健康,请你谈谈在必要场合敬烟和吸烟应注意的事项。p64—65 中国人在相互交往中,常以敬烟作为一种礼节。大学生中也不乏吸烟者。烟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功效。但是,在国际场合若以敬烟为礼,则不符合国际交往礼节。①在国外,吸烟者常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所以一般没有敬烟的习惯。在公共场所一般都有禁烟的标志。如:国外的航空公司在给乘客发登机牌时,都要问乘客是否吸烟,以便把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的座舱分隔开来,但即使坐在吸烟舱的乘客,也总是克制自己的烟瘾。在火车、轮船上也设有吸烟专座,在普通车厢里不得吸烟,在剧场观看演出时,观众是绝对
禁止吸烟的,如果吸烟,必须走出场外到专门区域吸烟。②在国外,社会交往的许多场合中,吸烟是一种缺乏修养的表现,被视为不文明习惯。
在交往中如果需要敬烟和吸烟,则有许多需要注意的礼仪要求。①吸烟应首先征得主人、长者、女士同意后方可吸烟。但即使对吸烟不反对,如果他们不吸烟,为尊重主人、长辈和女士,也以不吸烟为宜。②在国际交往中,一般不敬烟,若敬烟,就应讲究先后有序,即先向长者、贤者、女士敬烟。敬烟时应先打开烟盒或使香烟上弹,让被敬烟者自己拿取,才算卫生有礼。③点火时,应在火苗稳定后再点。给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点烟时,火不能持续点到第三人,应自己点火熄灭后再重新打火给他人点烟。④吸烟不要把烟吸到烧手或过滤嘴的边缘,这种吸法很小气;但也不要吸到一半就扔掉,会误认为是摆阔气或对他人敬烟不喜欢。⑤吸烟避免向别人直喷吐气,避免一边叼着香烟,一边与他人说话或一边走路一边吸烟,这些都是失礼或轻视他人的表现。⑥吸烟时烟灰、烟蒂、火柴棍不要乱丢在地上,当别人替你拿来烟灰缸时应道谢。
礼貌地对待他人,尊重各国、各民族的习惯,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貌,是十分必要的。
8、工作中的称呼和生活中的称呼有区别吗?请举例说明。p67
9、社交礼仪的惯例与规则是什么? 社交礼仪的惯例
? 女士优先 等距离 尊重隐私
? “五不问”原则:不问年龄;不问婚否;不问经历;不问收入;不问健康。? 修饰避人
? 社交中“不”的惯例:不过分开玩笑;不要乱起绰号;不随便发怒;不当面纠正;不言而无信;不恶语伤人;不热情过度;不妨碍他人。
社交礼仪的基本规则包括中国当代礼仪的特点和西方礼仪的特点.10、与他人握手应如何选择时机?p61
11、与他人握手的次序一般情况是如何规定的?p61 握手双方伸手的先后顺序是:年长者与年轻者握手,年长者应先伸出手来,年轻者方可伸手握之;身份高者与身份低者握手,身份高者应先伸出手来,身份低者方可伸手握之;女士与男士握手,女士应先伸出手来,男士方可伸手握之;与未婚者握手,已婚者应先伸出手来,未婚者方可伸手握之,等等。
12、试叙述谈话的语言要求。p44—45
13、在赞美他人时应注意些什么?
①出自真诚,源自真心;②知己知彼,投其所好;③从小事着眼,无“微”不至;④赞美别人一忌太夸张;二忌陈词滥调;三忌冲撞别人的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