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柳叶儿教案
《柳叶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乐”与“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2.学习文章生动描写的方法 3.品味一些语句包含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文中“乐”与“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布置相关题目,了解时代背景 课堂自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相结合,并借助多媒体教学出示相关材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畅谈今夕不同,从而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
1.查字词典,划出文中的重点词语并注音。
2.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查阅资料或向长辈了解当时的时代情况。3.试着尝尝过去人们吃的食物,诸如柳叶儿。
二、课堂教学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关于柳的哪些句子? 同学回答
(投影展示关于柳的诗句)
自古以来许多的文人骚客常以柳作为表情达意的媒介,可是我们又有多少人能知道在旧社会里,许多人以柳叶来充饥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宋学孟的《柳叶儿》,和作者一起品尝柳叶的苦涩的滋味。(设计意图:调动同学们的知识储备,让同学们初步感知一下历来文人对柳的感情,以此引出本文的不一样的柳,引起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字词积累
捋luō 逞能chěng 噌噌cēng cēng 凉飕飕sōu 兀地wù 攥干zuàn 一茬chá 苦涩sâ
2.根据查阅的资料或向长辈了解的情况介绍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思考(多媒体展示)
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柳叶儿)那围绕柳叶儿作者写了几件事?2.作者对这几件事的感受是什么?(设计意图:整体的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概括课文及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生自读课文并思考 总结:(多媒体展示)
事情:上树爬高 抢柳叶儿 吃柳叶儿 感受:乐
(四)再读课文,探究主旨
1.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上树爬高、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相关内容,并体会文段中的描写除了有乐,你还读出了什么味道?(多媒体展示)(设计意图:更深入地阅读课文,品味文章字里行间所隐含的内容,更全面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培养学生深层阅读文本的能力)
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并结合课文内容交流隐含在“乐”里的其它味道。总结:他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在那个年代都是为了活命,这种“乐”里还有一点“苦”和“涩”的味道(多媒体展示)展示一些相关的资料让同学们更深刻地感受这种“苦涩”。(多媒体展示)(设计意图:出示一些与当时的世代相关的资料,让同学们对当时的情况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更好地了解柳叶救命的重要性,理解文中所给予的情感。)数据1:
1942年,中原110个县遭遇饥荒,只有1000万人的河南省,饿死300万人,另有300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沿途饿死、病死者无数。也就是说,单河南一个省就整整减少了2/3的人口。数据2:
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一年中国的大饥荒是人类历史上死人最多的一次。“对这一点,当代严肃的学者、历史学家都已予以肯定。中国科学院****年发表的国情报告这样说:”按保守的估计,因营养不良而死亡约1500万人,成为本世纪中国最悲惨的事件之一。数据3:
19世纪70年代中国遭受一次严重的灾害,有人称,这次饥荒使中国死亡总人数在900万——1300万人。(据我国有关资料记载:19世纪70年代,中国华北大旱死亡1300万人。)2.通过我们的阅读我们读出了别样的味道,但童年的我却感到乐趣无穷。请同学们讨论讨论:童年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最乐? 生小组讨论交流
本题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言之成理即可。但总的要注意的是,要联系当时的特定背景和年龄来说。
(五)仔细品读,体会感情
文章的语言生动而富有感染力,请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放声朗读,并在文中作批注,在小组内交流。(多媒体展示)(设计意图:更好的品读课文,了解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并在品读的基础上再次体会文章的情感。)
提示:我最喜欢文中的„„,因为它„„ 我觉得文中的„„词用 得好,好在„„
示例:1.我喜欢“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太阳比喻为樱桃形象地写出了我饥饿的程,增添了几分童真,也透露了些许苦涩。
2.我喜欢“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这句话因为它除了写“我”吃柳叶儿包子时的贪婪和吃的数量之多外,从中还可以体会到“我”饥饿、瘦削到、何种地步。这是真实的写照,从下文奶奶的担心可以看出。3.我喜欢“天蒙蒙亮„„“哗啦哗啦”的水响。”因为这几句话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方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非常美的图画啊:湿润,清凉,朦胧,宁静,充满了诗情画意„„可是如果一联想到这是在去抢柳叶儿的路上的环境描写,一种“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就会涌上我们的心头:太早了,万物还都没有醒来,八岁的“我”就已经和三叔去抢柳叶儿了„„这一段描写也从侧面表现了“我”作为孩子的心理:少年不识愁滋味,这里的景物描写对“我”来说一点没有渗进苦涩的味道。(六)拓展延伸(多媒体展示)
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无数人的童年深深的烙印着历史的印痕,同学们你们的童年是什么样的?(设计意图:让同学们今昔对比,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熏陶,以此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生畅谈自己的童年幸福的生活,今昔对比。
我们现在的生活无比的幸福,但却也存在这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如有的学生浪费粮食,有的学生逃课、上网、打架等等。那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最想对今天的同龄人说点什么? 自由发言,主要围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开创美好的未来”而谈。
(七)教师寄语(多媒体展示)
时光已流逝,抹不去苦涩的记忆;柳叶又抽芽,牵动着如歌的情思。同学们让我们记住柳叶的那个时代吧!因为柳叶时代的情感熏陶了我们的灵魂,丰厚了我们的思想积淀。但愿它能刷新我们的人生底色。珍惜现在的生活,用真正的幸福装点自己的人生
(八)板书设计
爬树
对柳叶的 乐 抢 救命 特殊情感 吃 乐中含苦
(九)附课堂训练
课堂练习
一、扫除字词障碍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我的淘气,本来就是出了名的。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chěng()能。
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sōu sōu()()的。
柳叶儿捋()下来吃,树枝儿烧火。
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
多亏了那些树叶,吃光了一茬(),长出来一茬。2.你知道下面的多音字在不同的词语中该怎么读吗?
嚼
嚼碎()
咀嚼()
倒嚼()
折
折腾()
折扣()
折本()
咽
吞咽()
哽咽()
咽喉()
二、结合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联系全文,说一说作者在童年之所以感到“乐”,主要反映在哪几件事情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我”把太阳称为一个“肉做的”“鲜红鲜红”的大樱桃,是有意这样写的,还是真的这样看的?联系作者当时的实际情况说说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
这句话除了写“我”吃柳叶包子时的贪婪和吃的数量之多外,还表现了“我”的什么状况?是有意夸张,还是写的真实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展示才华
以“我们今天饭桌上的佳肴”为话题,对照课文,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感。(100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评价
自我评价_____________
组长评价_______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______
第二篇:柳叶儿教案
柳 叶 儿
学习目 标:
一.学习生动细致的描写方法。二.体会作者童年的“苦”和“乐”,感悟今天幸福的生活。学习重难点
1、揣摩准确精炼的词语,体会语言美
2、体会一些句子饱含的感情 教学流程
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看到柳叶,大多人会想到婀娜多姿的状态,再看,在很多文人墨客的眼中,柳总是充满着多情的浪漫,但是,有这样一位作家,每次经过柳树时,总是忍不住摘一片柳叶放在嘴里嚼一嚼,他对这柳,有着特殊的感情,那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这位作家经历了怎样的岁月,现在让我们随着宋学孟的笔端,去聆听他的童年往事。我们了解他往事同时,同学们要:出示目标
在读课文之前,有几个容易读错写错的字,给大家友情提醒一下。(学生朗读)
捋下来
luō
勒紧
(lēi)
兀地
(wù)
攥干
(zuàn)
一茬(chá)
凉飕飕
(sōu)噌噌
(cēng)
微涩(sè)
逞能(chěng)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语: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1、作者围绕“柳叶儿”写了哪些事?试在“柳叶儿”前面加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来概括。
(恋)柳叶儿 ——(抢)柳叶儿——
(吃)柳叶儿——
(赞)柳叶儿
2、作者的童年生活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方
乐
苦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之所以能有这种感受,是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句传递给我们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文中语言的优美,和他所蕴涵的感情,这里,老师为你们做个示范
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前一年的干地瓜秧,榆树皮都吃光了,大家又找柳叶儿……
过渡语:你说这句话哪些地方作了改动,与原文相比,效果有什么不同。
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
三个“吃光”和“又抢”几个词语,反复强调,十分准确的表现了饥饿的程度,饥荒的严重。
。。。的词语,准确的表现。。。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因饥饿而产生的幻觉,透露出饥饿的苦涩 句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第12段中,描写品尝柳叶儿的情形生动形象:“抓上一小把黑豆,喝上几口粥,吃到了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用夸张的笔法写出了“柳叶儿”的美好滋味,可见当时生活是多么艰难。
我喜欢第13段说“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
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的饥饿和瘦削的程度。这也是真实的写照,从下文奶奶的担心可以看出。】 过渡语:刚才感受了语言优美,同时还了解了作者的童年生活状况,我们刚才说作者的童年生活给我们的感受是乐和苦,请你说说:
体会乐
柳叶儿给童年的作者真的带来了乐趣吗?乐在哪里呢?
请你在文中找出能体现“乐”的句子或词语,并作适当分析。(学生朗读)上树爬高之乐
可以逞能
吃柳叶儿之乐
可以吃饱
抢柳叶儿之乐
过渡语: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只有这快乐吗,请同学们随我一起去了解当时的特殊岁月,介绍背景:在那个严重饥荒的岁月……
1960年前后,全国大面积受灾,其中以河北、山东、山西最为严重,占耕地面积的60%以上。中国科学院****年发表的国情报告这样说:“按保守的估计,因营养不良而死亡约1500万人,成为本世纪中国最悲惨的事件之一。”在那个年月,作者回味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感受(学生会答)认真阅读课文,要求:
1、找出体现“苦涩”滋味的段落或句子。
2、结合关键词语写出自己的感受。
(朗读语句,读出苦涩的感情,体会“苦”)
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 体会到“我”饥饿、瘦削
• 表现“我”童年生活的艰难。
吃“菜糊糊粥”的过程中品尝到了苦涩。“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可见,柳叶不经一番精心处理是难以下咽的。那些“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等侧面描写又使大家感到了饥荒之严重。
饥饿的苦涩 牙齿咯嘣嘣响”——可见天气
苦,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曾经 拓展延伸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
你怎样理解生活中的苦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过去人们吃柳叶儿、吃野菜是为了活命,今天人们的餐桌上为什么还有各种野菜?
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而作者在文章结尾说:
总结:“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你认为作者想告诉我们的仅仅是这些吗?
铭记昨日艰辛
珍惜今天幸福
时光流逝,抹不去的是苦涩的记忆,柳叶抽芽,牵动着如歌的情愫,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段岁月吧,因为,它能够熏陶我们的灵魂,丰厚我们的人生。课后留读
同学们在课后可以读
张洁:《挖荠菜》 刘绍棠:《榆钱饭》 深入了解,那个年代的苦涩生活。
柳叶儿
爬树高
乐
抢柳叶儿
吃柳叶儿
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抢的心酸
苦
救命
吃的苦涩
苦
中
有
乐
第三篇:柳叶儿教案
一、初识柳叶。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杨柳依依,多么诗情画意,历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见之物,从未想过视之为食物。今年的二月似乎特别寒冷,但蒋老师还是摘了些嫩芽,煮好后带来给大家尝尝。
请同学品尝,并告知同学柳叶的滋味是什么样的。——(预设)苦中略带些涩。
就是这苦吟吟的柳叶儿救过很多人的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曾受过柳叶救命之恩的宋学孟所写的《柳叶儿》。
二、回忆柳叶。
1、在PPt上,老师给出了一些词语,大家先来看看,是否都认识?并且回忆一下,这些词在文中是在怎样的语境中运用的。
苦涩 在作者的记忆中,柳叶儿的味道是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
瓜秧 那一年的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
捋下来 把柳叶儿捋下来吃。
逞能 从小就喜欢爬树逞能,在摘柳叶时刚好发挥了大作用。凉飕飕 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
兀地 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攥干 把柳叶儿攥干了剁碎。一茬 吃光了一茬,长出来一茬。
——(预设)同学们的回答很精彩,可见大家都是充分预习了的。不仅字词没有问题,顺带着把文章内容也预习地很好了。
2、在预习的过程中,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柳叶会救人的命?为什么天那么冷,还要去抢着摘柳叶儿呢?
——因为当时是饥荒。
文中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述的? ——三个“光”。——这次非常严重的饥荒,我们称之为是三年自然灾害。有同学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里听说到一些关于那个年代的事情?
——(学生自我发挥)
——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一年中国的大饥荒是人类历史上死人最多的一次。对这一点,当代严肃的学者、历史学家都已予以肯定。中国科学院****年发表的国情报告这样说:“按保守的估计,因营养不良而死亡约1500万人,成为20世纪中国最悲惨的事件之一。”
三、细品柳叶。
现在,对于那个年代的人争抢柳叶的行为,就不难理解了吧。
柳叶儿的滋味,在一开始作者已经告诉我们了,是苦中略带些涩。那作者在回忆的时候,童年发生的事情是快乐的还是苦涩的?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预设)大家的意见很不统一,给大家时间进行四人的讨论。乐的表现有哪些?苦的表现又有哪些?请从文中找出相关依据。
—— 乐(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苦 爬树摘柳叶儿(表现之欲)冷的痛苦,抢得辛苦 放开了吃到饱(口舌之欲)事物缺少,难得吃到饱
优美的环境(大饱眼福)美景变美食,无心欣赏
——让学生在找出相关语句的时候,对语句做适当的分析。尤其是对于景物的两段描写。
四、感悟柳叶。
给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是愿意生活在那个饥荒的时代还是现在的时代? ——(预设A)现在的时代。我们庆幸自己不必经历那样的生活,对于那时的感触并不是特别深。但是还有那么些人在生活的边缘苦苦挣扎。
——(预设B)过去的时代。生活在那样的时代,不需要读书,不需要考试,每天随便怎么玩。生活在幸福年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饥饿,但即使是当今这样繁华的社会,仍有这样一些与大家同龄的孩子在生活的最低线挣扎。
观看一些图片,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结合文章内容,就你感受最深的一副画面,谈谈自己得到的触动,谈谈自己的苦乐观。
五、寄语柳叶。
时光已流逝,抹不去苦涩的记忆;柳叶又抽芽,牵动着如歌的情思。同学们让我们记住柳叶的那个时代吧!因为柳叶时代的情感熏陶了我们的灵魂,丰厚了我们的思想积淀。但愿它能刷新我们的人生底色。珍惜现在的生活,用真正的幸福装点自己的人生。
【板书设计】
乐(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苦 爬树摘柳叶儿(表现之欲)冷的痛苦,抢得辛苦 放开了吃到饱(口舌之欲)食物缺少,难得吃到饱
优美的环境(大饱眼福)美景变美食,无心欣赏
第四篇:《柳叶儿》教案
《柳叶儿》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本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生活的幸福。
2、品读文中的精彩句子,并体会从中饱含的感情。教学重点和难点:
1.辨别掌握形近字、多音字。2.学习本文生动描写的方法。
3.体会“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内涵。学习·研讨(一)导入新课:
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营造悲凉的气氛。)
我家住在县城边一个叫官田坝的村子里,因为父母亲都在战争中牺牲了,家里只剩我和妹妹,那年冬天,最残酷的时刻终于来临了,为了吃饱肚子,每天我都不停地在池塘里挖田螺,捉很稀少的几只青蛙。可是我们还是吃不饱,而且因为每天吃的都是田螺这样有大量寄生虫的东西,我和妹妹都变得很虚弱。看着妹妹,我的心像被刀绞一样的痛。那天傍晚妹妹抱着布娃娃,躺在床上。不知道在嚼着什么东西,我拣起掉在地上的那个装糖果的铁盒子,里面是几颗玻璃珠,难道„„我赶紧把妹妹扶起来,从她嘴里把那颗玻璃珠掏了出来。“静子,这是玻璃珠,不是糖果呀!吃下去会死的!”静子的眼神显得非常散乱,从身边拿出两个泥巴团说:“哥哥,团子送给你吃!”“请拿着,静子要和哥哥再见了!”说完后静子竟然再也没有睁开过眼睛来。第二天,当我为妹妹收拾她最心爱的遗物时,我才发现床底下还有许多个泥巴做成的饭团,有的被用树枝串在一起,有的整齐地放在小盘子里,其中的一个泥巴团子竟赫然有妹妹咬下一口的痕迹„„ 引导:同学们知道人们是怎样度过那些艰苦的岁月的吗?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注音。捋()逞能()勒紧()镰刀()一茬()兀地()噌噌()唾沫()蹭破()喝粥()苦涩()攥干()吟诗()剁碎()飕飕()
2、走近作者:交流
(三)整体感知: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阅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全组交流并评价谁概括得好。学生边读边在书上作批注。)
明确:叙写“我”在饥荒岁月里的童年趣事。
2.文章的线索是什么?作者围绕线索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明确:柳叶儿。写了恋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咏柳叶儿
(四)深入研读,体会乐中带苦,苦中带涩的感情。1.学生默读课文,仔细体会在这几个方面,有哪些生动精彩的句子打动了你呢?找出来简要分析一下。
明确:如,写爬到最高的树枝上弹来弹去的得意之态,去抢柳叶儿的晨景,日出的绚丽景色,吃柳叶儿的贪婪„„ 2.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作者童年的“乐”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爬树之乐、抢柳叶儿之乐、吃柳叶儿之乐。
3.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出来曾经的“乐”中带着许多苦涩呢?
(同学们朗读课文,找出能体现当时生活艰辛的词语和句子作简要分析并谈谈你的感受。)
4.今天的人们吃不吃树叶、野菜?如果吃的话,与课文所写的情况有什么不同呢?
明确:今天也吃树叶、野菜的,如荠菜、香椿树叶、豌豆苗等,但都是作为美味中的调剂品或保健食品来吃。
(五)谈谈你的收获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今天的孩子们说些什么? 明确: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六)教师总结
第五篇:《柳叶儿》教案
学习目标:
一、体会作者童年的“苦”与“乐”。
二、认识过去的童年,了解时代的变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明天。
学习时数:1课时
学习内容和步骤:
一、课前学习:
1.查字词典;把文中的重点词语及注音解释抄写在积累本上。
2.向长辈了解他们的童年生活。
3.试着尝尝过去人们吃的食物,诸如野菜、柳叶儿等等。
二、课堂学习
(一)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展示预习成果。
(1)向大家介绍你所积累的生字、词语。
(2)交流你所了解到的长辈的童年生活趣事等。
2.速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这篇叙事散文是以“柳叶儿”为线索,叙写“我”在饥荒岁月里的童年趣事。)
3.独立思考:作者围绕“柳叶儿”从哪几方面来写童年的?
(试着用一个表示动作的字概括)
恋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咏柳叶儿
(二)合作学习,探究理解。
1.讨论交流:
(1)本文重点写到抢柳叶儿吃,你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这在当时是件“极苦的事”还是“最乐的事”?
(2)在“我”看来“柳叶儿”的味道如何?
(在文中找出依据并作分析)
2.质疑解疑:(同桌讨论)
组织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练习二研读重点语句,学生回答可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但不能脱离当时和现在的特定时代背景,不能离开儿童的心理特点。
3.融合情感:(小组讨论)
作者对“柳叶儿”具有何种感情?
(师作引导,结合饱含感情的语言。)
4.积累学习:说说你所知道的咏柳的诗句。(学生交流)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根据你所了解到的自己的父母或长辈的童年吃的食物,与你的童年吃的食物作一对比,以“吃”为话题,口头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课后学习:
将“拓展延伸”的内容进一步完善,整理成书面材料,写到练笔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