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修改月亮的味道教案

修改月亮的味道教案



第一篇:修改月亮的味道教案

大班语言领域绘本教学

《月亮的味道》

授课人:王玉兰 时间:四月

设计意图:

绘本教学是一种能让幼儿掌握阅读方法和获得知识经验的教学活动,因此我选择《月亮的味道》作为本次教学,它曾经获得1996年第二届日本图书奖,译图画书奖等,这个故事生动有趣,那一轮皎洁的明月被幻化成了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在孩子们的眼里,它像极了一片香喷喷的薯片,还像极了一个圆圆的黄色的饼。而故事中的小动物们,为了能吃到那美味的月亮可谓不惜一切代价。在“够”月亮的过程中,小动物们“叠罗汉”的执著和合作精神令人感动,故事中小动物们那可爱的“坚忍不拔”“坚持到底”的精神,对孩子们来说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通过活动还能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能够理解绘本故事内容,并学习句子 “** 你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

技能目标:掌握阅读绘本的方法,并通过表演模仿部分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知道按规则阅读,想展示故事内容。

情感目标:感受绘本的趣味性,学习故事里的小动物们团结努力的精神,有好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重难点:掌握阅读绘本的方法,知道按规则阅读,并表演部分故事内容。活动准备:绘本《月亮的味道》、背景音乐、PPT、图片(月亮、乌龟、大象、、、)活动方法:讲解法、电教法、练习法 活动形式:集体、小组、个别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吃的东西,请小朋友品尝一下,它们是什么味

道?老师带来了一本有关味道的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观看封面,猜想绘本内容。

提问:

1、如果真的能吃到天上的月亮,你想象一下月亮可能是什么味道呢?

2、谁想尝一尝月亮的味道?(长颈鹿)

过渡语:其实呀,有一群小动物,它们也想尝尝月亮的味道。月亮在高高的天 上,这群小动物是怎么吃到月亮呢?这个秘密就藏在老师带来的这本书里,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

二、幼儿自主阅读,大概了解故事内容。

1、向幼儿提出阅读要求:

①、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看看这本厉害的书到底是一个什么故事吗?那现在你们就安安静静的看书,从书的正面开始看,一页一页的看,看完一页再看下一页,翻书要轻轻的,不要把书弄坏了。

2、幼儿看完后,教师提出问题,使幼儿清楚有些什么人物。

(1)小朋友们,看完后轻轻的把书合上,现在你们给老师说说故事里面有些什么动物呀?

(2)那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呀?(幼儿回忆绘本,告诉老师)

三、师生共同阅读,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并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出示PPT第1页提问:月亮出现在什么时候?黑夜里多少双眼睛?请大家数一数?(九双眼睛)有几只小动物吗?(九只小动物)它们会是谁呢?为什么?它们在黑夜里望着月亮在想些什么?(引导幼儿猜测故事内容)

(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还是咸的呢?真想尝一口啊!夜里,动物们都望着月亮,总是这么想。可是不管怎么也够不着月亮)

第2-5页:一只小海龟下定了决心,要一步一步爬到最高的山上够月亮。“海龟够到月亮吗?有什么办法能让海龟够到月亮?它的好朋友是谁?(大象)那它会怎样邀请它的好朋友帮忙?”(大象,你到我背书来,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大象能够到月亮吗?为什么?(因为月亮轻轻地往上一跳)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抓住海龟找来了谁,和所说的话看懂绘本。了解6-10页图画书的内容。

幼儿观察第11-12页图片了解小动物够月亮的方式“叠罗汉”和规律。

(1)、最后谁够到月亮了?(老鼠)为什么小老鼠这么小能够到月亮?(老师先后爬到海龟的身上、大象的身上、长颈鹿的身上、、、、、、)(2)、那小老鼠会把自己咬下来月亮分享给其它小动物吗?(4)、观察12页“小动物们都怎么了?(睡着了)为什么?”

3、幼儿相互讨论喜欢的部分,相互分享。

看完了故事,老师想问问小朋友们,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一部分,为什么呢?

四、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内容,感受体验动物们齐心协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乐心情。

1、幼儿观看PPT结合背景音乐教师完整讲述至小动物们相互合作够到月亮。提问:动物们愿望实现了吗?那月亮的味道到底是什么味的?为什么?

五、引导幼儿欣赏故事的结尾,帮助幼儿梳理故事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讨论:“最先够月亮的是谁?接下来的是谁?它是怎么邀请小动物的?说了些什么?”

“夜晚有几个小动物看着天上的月亮?”一起够月亮的小动物有多少??还差一个会是谁?

“小鱼在想什么?” “你能帮助小鱼解开疑问吗?那你会怎么说?”

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知道了月亮是最好吃的味道,也知道了倒影的由来,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如果小朋友还想看像《月亮的味道》这样有趣的故事,就和妈妈爸爸去图书馆看书好不好?那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

活动延伸:

美术活动——《我会画月亮》

科学活动——《水中的月亮》

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呢?是甜的,还是咸的呢?真想尝一口啊!

夜晚,有动物们望着月亮,他们总是这么想。可是呢,不管他们怎么伸长了脖子,伸长了手,伸长了腿,也够不着月亮。

有一天,一只小海龟下定决心,它要一步一步爬到最高的山上,去摸一摸月亮。

她爬呀爬呀爬到山顶,月亮离它近多了。

可是,小海龟还是够不着。

海龟叫来了大象,它对大象说:

“大象,你到我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就够的到了呢!”

月亮看见海龟和大象,它就想:“哼,这是和在我玩游戏吧!”

所以当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的时候,月亮轻轻地往上一跳。

所以大象还是够不着,于是它叫来了长颈鹿。

“长颈鹿,你跳到我的背上来吧,说不定我们一下子就够到了!”

月亮也看到了长颈鹿,它又轻轻地往上一跳。

长颈鹿使劲地伸长了脖子,还是够不着。

所以长颈鹿又叫来了斑马。

“嘿,斑马,你跳到我的背上吧,咱们就能更接近月亮了!”

月亮看到这些动物,觉得挺好玩的,它又轻轻地往上一跳。

斑马努力地伸长了脖子,可是还是够不着。

于是他叫来了狮子。

“狮子,你跳到我的背上吧,说不定我们就可以够到月亮了!”

月亮一看到狮子,又轻轻地往上一跳。

动物们还是够不着月亮,这时候啊大家叫来了狐狸。

“狐狸狐狸,你快跳到我们的背上,肯定我们能成功的!”

月亮看到狐狸,又轻轻地跳高了一点。月亮也很调皮呀。

眼看就要摸着了,可月亮总是会飘远一点,让动物们够不着。

这次狐狸又叫来了猴子。

“猴子,你到我背上来,这回我们肯定可以够的到了!”

月亮一看到猴子呀,又轻轻地往上一跳。

猴子都能闻到月亮的味道啦,可就是够不着。

猴子叫来了老鼠。一只小小的老鼠。

“老鼠,快爬到我背上来,我们就可以爬上月亮了!”

月亮看着老鼠,心想:“嗯,这么个小不点儿,肯定捉不到我的。”

月亮已经累了,这回它没动。

老鼠先爬到海龟的身上,然后爬到了大象的身上、又爬到了长颈鹿的身上、斑马的身上、狮子的身上、狐狸的身上、哦还有猴子的身上,然后„„

它“咔嚓!”一声,咬下了一片月亮。

哇月亮的味道真好啊,真值!

然后,老鼠又给猴子、狐狸、狮子、斑马、长颈鹿、大象和海龟都分了一口月亮。

大家都觉得,哇这是它们吃过的最好的东西。

这天夜里,大家挤在一块儿睡着了。他们都很满足,因为他们真的尝到了月亮的味道。

可是有一条小鱼看着这一切,怎么也闹不明白:

“它们为什么要那么费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呢?这不是还有一个嘛,喏,就在水里,就在我的旁边那。”

第二篇:月亮的味道 教案

《月亮的味道》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合作的力量和分享的快乐。2.了解图书的基本结构。3.引导幼儿关注生活现象。活动准备:

电子绘本,笔记本电脑、投影仪。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老师和孩子谈谈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或者吃过比较新奇的东西)

小朋友们,大家平时最喜欢吃什么东西呀?是什么味道的?有没有哪个小朋友举手说一下。

(提问多个孩子,时间控制在2-3分钟)

小朋友们,表现真不错,说了这么多的好吃的东西,还有它们的味道。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夜里圆圆的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吗?月亮的味道是甜的还是咸的?是苦的还是辣的?

那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看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是《月亮的味道》,接下来就让我们和故事里的小动物一起去品尝品尝月亮的味道。

二、师播放电子绘本讲述故事 1.从封面开始

师:小朋友,咱一起看一下这本书的封面,小朋友看到了什么?(老师通过鼠标或者手指引导孩子自己观察封面上的信息)

好,小朋友看到了很多信息,那老师就把小朋友的说再给大家说一遍:最上边是书的名字‘月亮的味道’。中间是……,最下边是什么……。通过封面我知道了……(引导孩子一起说一下)2.观察扉页图片

师:我们翻到扉页,我们看到了什么?(老师引导孩子看作者、书名、出版社,观察扉页图片,给孩子设置一个问题‚为什么图片中圆圆的月亮,变成了阴阳脸呢?)3.引导孩子阅读正文内容

师:好了,我们的故事正式开始了。教师讲故事……(引导孩子观察动物眼睛的数量)。

(讲故事时,每一次增加一个动物时,让孩子猜想动物们是否吃到了月亮,增强故事的趣味性,讲的过程要强调小动物找人来帮忙)4.提问启发思考

师:小动物们通过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终于吃到了月亮,最后大家还一起分享了好好吃的月亮!(引导孩子去思考相互帮助,互相合作的好处与价值,让孩子懂得分享后大家的快乐和惬意 ……

师:故事开始的时候,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数了小动物的眼睛,我知道有9只小动物的眼睛,但是为什么一起吃月亮的动物只有8只呢,另外一个去哪了?(引导孩子细心观察图书的图画内容,学会思考故事中作者的创造意图)

三、活动引申

师:小鱼说‘水里有也月亮’是不是这样呢?小朋友回家后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再问问爸爸妈妈:水里是不是也有个月亮,还有月亮为什么最开始是圆圆的最后却变成弯弯的窄窄的呢。

第三篇:月亮的味道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内容的有趣,体验动物们齐心协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乐心情。

2、喜欢欣赏文学作品,能对故事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与表达。活动准备

1、ppt《月亮的味道》

2、舒伯特的《小夜曲》。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发想象

师:每年中秋节晚上的月亮是怎样的呢?是的,月亮很圆,也很亮。我这里有一个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念念这故事的名字好吗?(《月亮的味道》)如果真的能吃到天上的月亮,你想象一下月亮可能是什么味道呢? 幼儿a:月亮的味道可能像香蕉一样甜甜的。幼儿b:也可能就是大饼的味道,成成的。幼儿c:也可能是没有味道的。

师:让我们来看看故事里的动物们是怎么想的,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二、听讲故事,理解作品

师:《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插问)1.请大家数一数画面上有几双眼睛?(九双眼睛)能说说有几只小动物吗?(九只小动物)2.小动物们都很着急,请你们帮帮它们,怎样才能够够到月亮? 幼儿a:再找一只小动物,找一只小一点的就可以了。幼儿b:去借把梯子爬上去。幼儿c:叫小猴子用力往上跳。

3.小动物们挤在一起睡着了,让你感觉怎么样? 幼儿a:这幅画面让我感觉很温馨。

幼儿b:我感觉像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很温暖。

幼儿c:这让我想起了宿泊活动,大家睡在一张大床上,心情很愉快。4.小鱼在想什么?你们认为它说得对吗?为什么? 幼儿a:小鱼也想尝尝月亮的味道。

幼儿b:小鱼说,水里的月亮是假的,是影子。5.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哪个部分最有趣? 幼儿a:小老鼠摘到月亮很有趣。

幼儿b:小动物们“叠罗汉”很有意思。幼儿c:月亮被吃掉了一半最有趣。

6.小动物们是用什么方法摘到月亮的呢?他们是怎样“叠罗汉”的? 7.小动物们想摘月亮,但月亮为什么要轻轻地往上一跳呢?(月亮和动物们在做游戏)我们也来玩一玩。

(教师可请幼儿边复述边体验故事主要情节。)

三、完整欣赏,想象迁移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完整地听一遍这个故事。(播放配乐故事,引导幼儿学讲故事中的对话。)师:如果,让你们也来摘月亮,你们会想什么办法?你希望月亮是什么味道?(教师示范句式:我希望月亮是甜甜的,就像美味的巧克力„„)幼儿a:我希望我能乘直升飞机去摘月亮。幼儿b:我希望月亮有薯片的味道。幼儿c:我要做一架很长很长的梯子。

幼儿d:我希望月亮是冰淇淋的味道,最好是香蕉味的。幼儿e:我希望乘热气球去月亮。

幼儿f:我希望月亮是月饼的味道,我要摘下一片回来和我的家人一起分享。活动延伸

教师可启发幼儿在区域活动时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

《月亮的味道》阅读推荐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借助老师的讲述,了解本书内容并能感悟其中蕴藏的童趣。

2、学习阅读绘本类图书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视觉思考能力。

3、在师生共读一本书的过程中,体会阅读的快乐,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内容分析:

《月亮的味道》是一本由波兰作家麦克·格雷涅茨创作的著名图画书。这是一本非常简单的图画书,单看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就能猜出故事大概。故事本身浅显易懂,讲述了月亮和一群小动物之间的故事。同时,这又是一本充满童趣和智慧的图画书。

题目“月亮的味道”就足以使孩子们的小脑袋中产生无数的小问号:月亮可以吃吗?是软的,还是脆的?它是什么味道的?是甜的,还是咸的?这样饱含智慧的标题不但勾起了孩子们的食欲,而且也吊足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可是,该怎样才能品尝到月亮呢?一群小动物们采用“叠罗汉”的方式搭起了天梯,一点一点向月亮靠近„„动物们在“叠罗汉”的过程中没有遵循由大到小、由强到弱的规则,可是天梯不但没有倒,反而竖得越来越高了。天梯每增高一节,月亮就会跳高一点。此时,童趣便在这一类似游戏的过程中充分展露出来。最终小动物们有没有吃到月亮呢?由于月亮的疏忽和大意,最顶端的小老鼠成功地够到了月亮,动物们如愿以偿地品尝到了月亮的美味,最后满意地睡着了。故事本该就此结束,偏偏这时一条小鱼出乎意料地走进了故事,它在说出自己疑问的同时也把无数小读者引进了未完的思考中。这正是本书智慧之处。

教学过程:

一、读封面和封底,猜故事内容

1、读封面、封底(出示封面和封底,隐去作品的题目),作如下交流:

(1)从封面和封底上,你看到了什么?(圆月、长颈鹿、月牙)

(2)封面上圆圆的、微笑着的月亮为什么会变成封底苦恼的月牙了呢?

(3)你能猜猜这本书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吗?

2、再读封面、封底(出示作品题目),再次猜测故事的内容。

说明:我们几乎所有的阅读都是从封面开始的。而对于绘本类图书而言,封面和封底更为重要,因为它承载着重要的信息。正如培利·诺德曼所说“封面是我们对书进行预测的重要来源”。因此,这里就从指导学生阅读封面展开教学。

二、读中交流

1、教师让学生静静地按序观看书中的图画,不出现图画书中的文字部分。

2、让孩子根据画面内容再次揣测书中大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或者借助图画自编一个完整的故事。)教师对学生们的种种合理猜测和想象要及时予以肯定。

说明:图画书就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故事的图书。其特征之一就是只看图画就可以了解故事梗概。此处直接将书中图画呈现在孩子面前,一方面能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读图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借图猜文或编故事的要求,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视觉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另一方面孩子们在接下来教师的讲述中会不断获得印证,从而产生阅读的惊喜与快乐。

3、教师声情并茂讲述故事,引导学生作如下思考:

(1)夜晚,仰望月亮想品尝一口的动物一共有几只呢?(九只)参加“叠罗汉”的又有几只呢?(八只)还有一只去哪里了呢?

说明:这一提问从第一幅图画开始,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细微之处,即月亮底下那九双明亮的小眼睛。同时通过前后比较思考,从而为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尾做铺垫。

(2)小动物们是怎样吃到月亮的?高高在上的月亮又是怎么变成月牙的?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3)小动物们前后的言行、神态有哪些变化?月亮的形状和表情又有哪些变化?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4)小鱼闹不明白的问题你能弄明白吗?

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尊重孩子独特的阅读感受、理解和体验。这本书浅显易懂,幼儿就能轻易地从中读出趣味来。这里教师要将该书推荐给小学低年级儿童,在与孩子共享乐趣的同时,应鼓励他们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全凭儿童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体验,教师适时予以肯定即可。

三、片段欣赏

1、图文并茂地出示片段一:

“咔嚓”它咬下了一片月亮。

月亮的味道真好,值!

然后,老鼠又给猴子、狐狸、狮子、斑马、长颈鹿、大象和海龟,都分了一口月亮。

大家都觉得,这是他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说明:正是这段文字的出现将故事推向了高潮。随着小老鼠的一声“咔嚓”,小读者似乎也听见了这声如同咬薯片一样的清脆声,看着凹凸不平的月亮,仿佛自己也吃到了美味的月亮,心中不由自主地惊喜起来。

思考:此刻,小动物们和月亮的心情各是怎样的呢?你有什么话想说呢?

2、图文并茂地出示片段二:

一条小鱼看着这一切,怎么也闹不明白:

“他们为什么要那么费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呢?这不是还有一个嘛,喏,就在水里,在我旁边呀。”

说明:摘取这一段是引文它是整本书的最后一页。弯弯的像是要哭出来的月牙倒影、一条充满疑问的小鱼、一段看似简单却又难以解释的文字,给小读者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和思考。

思考:你能帮助小鱼解开疑问吗?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呢?

3、黑夜里有九双眼睛,“叠罗汉”的有八只动物,还有一只是谁呢?现在你明白了吗?

4、通过这样的阅读,你有哪些收获?

四、推荐阅读

了解这本书的作者和他创作的其他图画书,让学生继续阅读这些经典的绘本类图书。

说明:一本书的阅读结束了,但阅读从未停止。教师应借此向学生展示一个浪漫多彩的阅读世界,使学生形成浓厚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每天的习惯。

第四篇:月亮的味道教案

小班:早期阅读《月亮的味道》

执教人:

活动设计思路:

结合小班幼儿用嘴感知世界的特点,以“吃”和“食物”作为孩子探索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来开展小班孩子的阅读活动,将有效的提高孩子语言表达的能力。因此,《月亮的味道》一课将运用孩子喜欢“吃”的特点,将月亮变成了一种食物,孩子通过将“食物”来感知抽象的月亮。活动目标:

1.欣赏绘本《月亮的味道》,掌握句子“来到我背上来,说不定我们能够得着。”

2.能用简单的形容词或简单的句子猜想月亮的味道。3.体验集体阅读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用简单的形容词或简单的句子猜想月亮的味道。活动准备:

《月亮的味道》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播放PPT通过月亮的幻灯片,引导幼儿猜测、联想,引出活动内容。

指导语:你们看到了什么?(月亮的真实图片)这个月亮它在哪儿?—天上。“月亮高高挂天上!”小朋友们摸过月亮吗?把手伸出来,然后闭上眼睛,老师请你们摸一摸月亮,小朋友摸着月亮了吗?哦,小朋友睁开眼睛,月亮已经回去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引导幼儿简单欣赏故事内容。(根据幻灯片简单讲故事)

指导语:哇!快看看这是什么?图上都有什么?这个月亮它像什么?这样的月亮美不美?小朋友想不想尝一口?有没有哪个小朋友吃过月亮的?那小朋友们猜想一下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呢?小朋友再看看图上还有什么?它会是谁的眼睛呢?仔细听老师给你们讲故事你们就知道了。

(图一)夜里,动物们望着月亮,总是这么想。可是呢,不管怎么伸长了脖子,伸长了手,伸长了腿,也够不着月亮。

(图二)有一天,一只小海龟下定了决心,它要一步一步爬到最高的山上,去摸一摸月亮。

(图三)爬到山顶,月亮近多了。可是,小海龟还是够不着。海龟叫来了大象。

提问:小乌龟够着月亮了吗?如果你是小乌龟你会怎么办呢?

(图四)“大象,你到我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月亮想,“这是在和我玩游戏吧!”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月亮轻轻地往上一跳。大象还是够不着,它叫来了长颈鹿。

提问:小乌龟是怎么对大象说的?大象叫来了谁?大象是怎么对长颈鹿说的?

(图五)“长颈鹿,你跳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一下就够到了!”月亮一看到长颈鹿,又轻轻地往上一跳。长颈鹿使劲儿伸长了脖子,可还是够不着。于是,长颈鹿一口气叫来了:斑马、狮子、狐狸和猴子。

提问: 小朋友想想,长颈鹿会怎样邀请它的好朋友?最后,猴子够着月亮了吗?——没有,还差一点点。那小猴又会怎么办呢?(图六)小动物们叫来了老鼠

提问:小动物们是怎样邀请老鼠的?

(图七)“老鼠,快爬到我背上来,我们就能爬上月亮了!”

(图八)只见,老鼠先爬到海龟身上,然后爬到大象的身上、长颈鹿的身上、斑马的身上、狮子的身上、狐狸的身上、猴子的身上,然后„„

“咔嚓!”它咬下一片月亮。哇!月亮的味道真好。

然后,老鼠又给猴子、狐狸、狮子、斑马、长颈鹿、大象和海龟,都分了一口月亮。大家都觉得,这是它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提问:小老鼠最后吃到月亮了吗?它是怎么吃到月亮的?小老鼠是一个人吃月亮的吗?小朋友猜一猜小动物们吃到的月亮会是什么味道的?(总结孩子们归纳的味道)

(图九)这天夜里,大家挤在一起睡着了。提问:他们为什么睡着了?

三、结束部分:

总结

指导语:“原来小动物通过互相帮助吃到的月亮有那么多的味道啊,等会老师就请小朋友吃XX(水果)我们待会也去尝尝月亮像XX一样的味道。”

活动反思:

在整个过程中,活动的目标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过多过难。对于活动中出示PPT环节,在图片安排上可只挑少数图片进行。活动安排上,食物的利用没有到位,可将食物先放在前面,先满足孩子吃的欲望,再让他们说味道。整堂课上完过后,达到目标的效果是很好也不是很突出。此外,由于经验不足,事先预想得太好,导致在环节设置上有点主观臆断。另外,太急于求成,直接控制了孩子自由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

初次上阅读活动,这对于是一项全新的挑战,选班到选材,再到内容的安排,这都是一项新的尝试。在这次小班阅读活动教学中首先,从选材来说,选择绘本《月亮的味道》不是最理想的。月亮的“味道”对于小班的孩子太过抽象,此外,绘本的整体色彩活够吸引小班幼儿的眼球,整体色彩比较暗淡,月亮的色彩太过于干净,动物的形象不够夸张。这一系列都为我下一次选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也从中吸取了经验。

第五篇:《月亮的味道》教案

《月亮的味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借助老师的讲述,了解本书内容并能感悟其中蕴藏的童趣。

2、学习阅读绘本类图书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视觉思考能力。

3、在师生共读一本书的过程中,体会阅读的快乐,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内容分析:

《月亮的味道》是一本由波兰作家麦克·格雷涅茨创作的著名图画书。这是一本非常简单的图画书,单看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就能猜出故事大概。故事本身浅显易懂,讲述了月亮和一群小动物之间的故事。同时,这又是一本充满童趣和智慧的图画书。

题目“月亮的味道”就足以使孩子们的小脑袋中产生无数的小问号:月亮可以吃吗?是软的,还是脆的?它是什么味道的?是甜的,还是咸的?这样饱含智慧的标题不但勾起了孩子们的食欲,而且也吊足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可是,该怎样才能品尝到月亮呢?一群小动物们采用“叠罗汉”的方式搭起了天梯,一点一点向月亮靠近„„动物们在“叠罗汉”的过程中没有遵循由大到小、由强到弱的规则,可是天梯不但没有倒,反而竖得越来越高了。天梯每增高一节,月亮就会跳高一点。此时,童趣便在这一类似游戏的过程中充分展露出来。最终小动物们有没有吃到月亮呢?由于月亮的疏忽和大意,最顶端的小老鼠成功地够到了月亮,动物们如愿以偿地品尝到了月亮的美味,最后满意地睡着了。故事本该就此结束,偏偏这时一条小鱼出乎意料地走进了故事,它在说出自己疑问的同时也把无数小读者引进了未完的思考中。这正是本书智慧之处。

教学过程:

一、读封面和封底,猜故事内容

1、读封面、封底(出示封面和封底,隐去作品的题目),作如下交流:

(1)从封面和封底上,你看到了什么?(圆月、长颈鹿、月牙)

(2)封面上圆圆的、微笑着的月亮为什么会变成封底苦恼的月牙了呢?

(3)你能猜猜这本书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吗?

2、再读封面、封底(出示作品题目),再次猜测故事的内容。

说明:我们几乎所有的阅读都是从封面开始的。而对于绘本类图书而言,封面和封底更为重要,因为它承载着重要的信息。正如培利·诺德曼所说“封面是我们对书进行预测的重要来源”。因此,这里就从指导学生阅读封面展开教学。

二、读中交流

1、教师让学生静静地按序观看书中的图画,不出现图画书中的文字部分。

2、让孩子根据画面内容再次揣测书中大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或者借助图画自编一个完整的故事。)教师对学生们的种种合理猜测和想象要及时予以肯定。

说明:图画书就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故事的图书。其特征之一就是只看图画就可以了解故事梗概。此处直接将书中图画呈现在孩子面前,一方面能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读图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借图猜文或编故事的要求,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视觉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另一方面孩子们在接下来教师的讲述中会不断获得印证,从而产生阅读的惊喜与快乐。

3、教师声情并茂讲述故事,引导学生作如下思考:

(1)夜晚,仰望月亮想品尝一口的动物一共有几只呢?(九只)参加“叠罗汉”的又有几只呢?(八只)还有一只去哪里了呢?

说明:这一提问从第一幅图画开始,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细微之处,即月亮底下那九双明亮的小眼睛。同时通过前后比较思考,从而为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尾做铺垫。

(2)小动物们是怎样吃到月亮的?高高在上的月亮又是怎么变成月牙的?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3)小动物们前后的言行、神态有哪些变化?月亮的形状和表情又有哪些变化?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4)小鱼闹不明白的问题你能弄明白吗?

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尊重孩子独特的阅读感受、理解和体验。这本书浅显易懂,幼儿就能轻易地从中读出趣味来。这里教师要将该书推荐给小学低年级儿童,在与孩子共享乐趣的同时,应鼓励他们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全凭儿童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体验,教师适时予以肯定即可。

三、片段欣赏

1、图文并茂地出示片段一:

“咔嚓”它咬下了一片月亮。

月亮的味道真好,值!

然后,老鼠又给猴子、狐狸、狮子、斑马、长颈鹿、大象和海龟,都分了一口月亮。

大家都觉得,这是他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说明:正是这段文字的出现将故事推向了高潮。随着小老鼠的一声“咔嚓”,小读者似乎也听见了这声如同咬薯片一样的清脆声,看着凹凸不平的月亮,仿佛自己也吃到了美味的月亮,心中不由自主地惊喜起来。

思考:此刻,小动物们和月亮的心情各是怎样的呢?你有什么话想说呢?

2、图文并茂地出示片段二:

一条小鱼看着这一切,怎么也闹不明白:

“他们为什么要那么费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呢?这不是还有一个嘛,喏,就在水里,在我旁边呀。”

说明:摘取这一段是引文它是整本书的最后一页。弯弯的像是要哭出来的月牙倒影、一条充满疑问的小鱼、一段看似简单却又难以解释的文字,给小读者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和思考。

思考:你能帮助小鱼解开疑问吗?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呢?

3、黑夜里有九双眼睛,“叠罗汉”的有八只动物,还有一只是谁呢?现在你明白了吗?

4、通过这样的阅读,你有哪些收获?

四、推荐阅读

了解这本书的作者和他创作的其他图画书,让学生继续阅读这些经典的绘本类图书。

说明:一本书的阅读结束了,但阅读从未停止。教师应借此向学生展示一个浪漫多彩的阅读世界,使学生形成浓厚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每天的习惯。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