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现代大学生应当做到低碳生活

现代大学生应当做到低碳生活



第一篇:现代大学生应当做到低碳生活

现代大学生应当做到低碳生活

被称为“拯救地球最后一次希望”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2月19日落下帷幕,标志着“低碳”生活离我们渐行渐近。

随着可持续发展在国人心中不断加深,越多的人们开始将环保的生活理念融入自己的生活当中。作为新兴理念倡导者的大学生,更是将这一国家的发展蓝图带到了大学校园,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环保生活方式。种树植林是不二的选择,时下流行的河南紫薇很是受欢迎时下流行的低碳生活,正为广大学子所推崇。

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碳排量”、“低碳生活”、“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很流行的名词,甚至有些大学生还在为其做宣传。在我省的河南大学,成立了关于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沙龙,其间讨论了有关节能减排等问题,以及诸多与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环保生活”。其中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做起,拒绝使用传统的火柴,使用新型的环保万次火柴。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80后”大学生,开始把节能环保当做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有大学生这样认为:“注意节能环保,就像在公交车上让座一样成为习惯。”

随着节能环保理念在“80后”逐渐深入人心,他们的消费和生活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位大学生这样说:“我改变了以前认为名牌才是时尚的想法,闲暇时间看书、做手工、做运动、参加公益活动,我觉得这种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时尚。”

大学生的低碳生活

有对郑州市部分大学生的“低碳生活”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大学生选择“低碳生活”是有一些特点的。

有保护环境的目的。44%的大学生认为,环保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与动植物保持和谐相处。他们清楚地了解到许多动植物的锐减与人类的不遵守平衡规则有关,现今生态系统已经不平衡,使用新型的环保万次火柴www.feisuxs环保就是为了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38%的大学生认为环保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类现在的生存环境、满足发展的需要。

对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倍加关心。48%的大学生最关心的是与水有关的问题,诸如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等,他们意识到了水资源的宝贵性。42%的大学生关心的是全球变暖问题,最近几年气温的异常升高的确值得关注。在这方面,90%的大学生关注问题都是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的,这与他们注重、倡导、实行“低碳生活”是一致的。

日常行为习惯注重环保。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践踏草坪、毁坏绿化苗木、采摘河南紫薇www.feisuxs花朵等这样的小事经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这些看似很小的日常行为习惯可以说是一些人的陋习,大家对此深恶痛绝。那么,这些事情会经常发生在大学生身上吗?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52%的大学生从来不做这些事情,42%的大学生偶尔会发生这样的行为,只有6%的大学生经常会这样做。这表明现代大学生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并且把这种意识带到行动中,真正对保护环境起到了从自身做起的作用。

低碳是一种态度

在平时生活中,能徒步的绝不坐车,积极热情的向周围同学宣传低碳生活。“宣传之后,也许有人还在继续以前的生活方式,周围的生态环境也没有立即发生转变。这个时候,不要灰心,因为你坚持的是正确的方向。”他说。全面实现低碳生活不仅应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更是一项社会工程。实现低碳生活更需要政府、单位、社区、学校、家庭乃至个人的共同努力。

第二篇:大学生低碳生活

大学生低碳生活

节能减排,是目前社会人人必须为之努力的工程。从当前的经济社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难循环”的“三高一低难循环” 发展方式来看,节能减排问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困扰着我们。由于公众的节能减排意识不强,掠夺式的快速发展对全球气候产生了重大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亟需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改变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那么,低碳对我们的生活到底产生哪些重要的作用?我们距离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生活又有多远?为此,我们没有采取传统的纸质问卷方式,而是通过网络、电子邮件和短信的方式随机调查了100名在校大学生,了解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和他们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认知度和参与情况,从而宣传和倡导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方式。

一、低碳生活是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方式的前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有了更多的物质需求。这些需求和发展,一方面消耗着大量的资源、能源,另一方面又排放出大量污染物,破坏环境,使得全球环境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环境污染压力。例如,能源使用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许多资源被浪费、被污染;污染物的排放节制不够等。很多大学生认为气候和环境问题对自身生活影响不大。这是因为他们对节能减排认知度不够,对低碳生活也了解不够,从而觉得气候和环境问题对自身生活影响不大。

低碳是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认为“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对我们来说,生活方式描绘了每个人的“碳足迹”,二氧化碳给全球带来的生存危机,增强了我们的忧患意识,世界各国都在减排问题上进行着艰苦的努力,低碳概念几乎得到了广泛认同。

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它是一种简约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习惯。它还是一种自然而然地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从而养成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虽然是一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忧患意识。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我们不得不考虑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并尽快养成低碳生活方式。

二、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大学生中积极宣传和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1.推广绿色奥运理念,倡导低碳生活

2008年,为兑现绿色奥运的承诺,北京市修建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奥运会体育场馆设施大量使用了节能、环保新技术。不仅有效减轻了奥运会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也使北京奥运会成为一届绿色减排的体育盛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

亚运会都将成为推广自愿减排的平台,2014年南京青奥会也提出了要努力办一届绿色青奥的目标,这都是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的良好契机

2.宣传低碳生活的项目,启动大学生低碳生活的活动

由气候组织联合中国绿化基金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发起的“百万森林项目”,号召社会公众倡导低碳生活,应对气候变化,支援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贫困人口。它一方面倡导公众每天做到10件日常生活中的减碳小事来达到“减碳”目的,另一方面鼓励公众以每棵5元的价格向西部干旱地区认捐一棵树,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善全球气候,保护全球生态环境。2008年12月,中国首个官方碳中和标识——中国绿色碳基金碳中和标识发布。碳中和标识是由国家林业局气候办设计注册,中国绿色碳基金捐资人实践低碳生活的一种证明。因此,在大学生中要进行广泛的宣传,让大学生积极关注并真正参与其中。

为了鼓励更多女大学生投身科研领域,欧莱雅公司启动了“科学校园行”活动,以节能低碳为主题设定四个环保课题,在全国重点大学中征集环保畅想及提案,最终评选出6名女性“欧莱雅校园科学之星”。此外,活动还特别设置了“欧莱雅减碳达人”活动,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提升环保意识,倡导科学健康的低碳生活。2007年3月,澳大利亚率先开展了“熄灯一小时”活动,三年多来已成为一项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环保活动。

3.借鉴“美国最绿色的大学”,创建低碳校园

从2007年起,美国一些媒体就开始不断推出各种以“美国最绿色的大学”为题的文章。美国《福布斯》杂志发表了布莱恩·文费尔德(Brian Wingfield)的文章《美国最绿色的大学》,提出了哈佛大学等10所最绿色的大学名单。目前,美国已有400所高校的校长共同签署了一份协议,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如哈佛大学设立了“绿色校园行动计划”(Green Campus Initiative),提出推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针和计划。这些环保计划措施值得国内大学借鉴。在高校,我们积极倡导师生共同利用科学知识和人类智慧,为创建低碳校园而共同努力,在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自觉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是大学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1.参与度尚有很大空间

网上调查显示仅有4%的大学生对碳排放很关注,不仅自己努力减少碳排放而且向他人宣传;9%的大学生认为碳排放关系到地球气候恶化影响,且正在采取行动减排;76%的大学生觉得有必要为减少碳排放贡献力量,却没有采取行动;11%的大学生不认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与自己有关系。其实,低碳革命势在必行,低碳革命已经开始——从政府机构到民间组织,从企业到个人,都将被深深卷入其中。

调查中,100%的大学生认为政府、高校、社区、环保团体、媒体都应为低碳生活展开行动。低碳生活其实贯穿了我们的衣食住行,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为节能减排贡献一分力量。“低碳生活”首先提倡一种环保意识,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2.可操作是最有效的方法

通过网上调查显示,中国每人年均排放量为2.7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做饭、取暖、用水、用电、乘坐交通工具等不可避免地会伴随着二氧化碳的产生。对于每位普通人来说,如何用直观、易操作的方式了解自己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了解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呢?

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先将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出来,再选择更环保的方式生活和工作。在教室和宿舍我们应该注意随手关灯,使用高效节能灯泡。据能源部门测算,使用高效节能灯泡代替传统电灯泡,能避免4亿吨二氧化碳释放;电视、电脑不用时及时切断电源,既节约用电又防止插座短路引发火灾的隐患;购买当地生产的食品、果蔬,能减少因为长途运输货品带来的额外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多爬楼梯,少乘电梯,少坐一次电梯就可以减碳2~6公斤,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等等。

3.充分发挥大学生环保社团的作用

大学生环保社团在推广低碳生活活动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非政府环保组织约有2700多个,其中大学生社团占了绝大多数,成为环保公益活动的生力军。大学生环保社团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吸收更多的大学生环保志愿者的基础上,注重自身品牌建设,扩大影响力和关注度,将低碳生活理念在校园内外广为传播。

当前少数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发展,对人-社会-自然这样一个深刻关联、相互依存的和谐生态系统缺乏必要的认识。通过本次调查,促使大学生进行反思,对自身定位进行重新认识,关注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总之,让每一个人都自觉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是大学教育中面临的一项新课题,也是全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篇:大学生低碳生活

大学生低碳生活

被称为“拯救地球最后一次希望”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2月19日落下帷幕,标志着“低碳”生活离我们渐行渐近。

随着可持续发展在国人心中不断加深,越多的人们开始将环保的生活理念融入自己的生活当中。作为新兴理念倡导者的大学生,更是将这一国家的发展蓝图带到了大学校园,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环保生活方式。时下流行的低碳生活,正为广大学子所推崇。

低碳生活在高校悄然流行

低碳生活的新兴词语,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碳排量”、“低碳生活”、“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很流行的名词,大学生们对“碳排量”这一词语也颇为敏感,他们把低碳生活作为一种时尚,被称为一种“低碳经济”。

低碳生活在“80后”中渐成时尚并不为奇。有大学生表示:“热衷于节能环保,除了感觉这是我们‘80后’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更觉得这是一种时尚。”在中国,越来越多的“80后”大学生,开始把节能环保当做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有大学生这样认为:“注意节能环保,就像在公交车上让座一样成为习惯。”

要做到“低碳”首先在日常行为习惯中做到注重环保。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践踏草坪等这样的小事经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这些看似很小的日常行为习惯可以说是一些人的陋习,大家对此深恶痛绝。那么,这些事情会经常发生在大学生身上吗?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大多数的大学生从来不做这些事情,部分的大学生偶尔会发生这样的行为,只有极少数的大学生经常会这样做。这表明现代大学生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并且把这种意识带到行动中,真正对保护环境起到了从自身做起的作用。

“低碳”其实就在身边,只要注意一些生活细节,就可以为减排作贡献。

大学里,我们常常可见如此现象:食堂里那几大桶的剩饭剩菜,洗漱间里没拧紧的水龙头,充满电后还未从电源上拔下的手机。这些都是不符合“低碳”理念的行为。“低碳”意味着节能减排,但不只是某些工厂的责任。作为今后社会发展“主力军”的我们应该主动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节水节电,节能环保,并带动身边的人参与其中。“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先哲们很早以前就告知了我们最可行的办法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

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

1.书籍传递和旧书籍再次使用、不定期捐赠旧杂志衣服。

2.少用塑料袋,多用环保袋,买水果的塑料袋循环使用。

3.每天食物以满足需求即可,可节约资源,又健康,倡导低碳饮食。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

(如大米、意大利面、面包、水果等)的摄入量。

4.集体去教室学习,教室做到人走灯灭,人走扇停,空调开时门窗关闭。

5.宿舍的电风扇在白天上课 时关闭,用时才开。

6.杜绝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木筷、一次性塑料杯等。

7.多用电子邮件等无纸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传真机。

8.接收到的传单看完后做稿纸,再放进回收箱。

9.上学多走路和骑单车。

10.买棉布衣服不买化纤衣服,尽量选择本地的、季节性的、包装简单的产品

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在生活的细节上注重节能减耗。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

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

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不用一次性木筷,减少森林的损耗;多坐公交车出行;少浪费粮

食;脏衣服用手洗,节省水电。”大学生们在网上交流着低碳生活的心得,“1000人每天

少开半小时电脑,一个月就省3度电,猪、牛等畜类吃6斤饲料才能长一斤肉,多吃素,少

吃肉,就能比只吃肉减排数倍二氧化碳。

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

在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兴起的时候,大家开始关心,我今天有没有为减碳做些什么呢

简单来说,“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当然,低碳并不意

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

低碳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只要愿意,每一个人就可以做得到!节电、节水,植树,废物

利用„„点点滴滴,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可以选择低碳生活的态度。

作为21 世纪合格的大学生,做到“低碳”不是使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在拥

有“低碳生活”的同时,我们将拥有更健康的身心。

第四篇:大学生如何低碳生活

大学生如何低碳生活

一、衣:

1.少买不必要的衣服,旧衣再次利用,如利用废旧衣物制作手工艺品,一衣多用

2.采用节能方式洗衣,多手洗少机洗,少用洗衣粉

二、食:

1.减少食品浪费,少吃少买不浪费;减少畜产品浪费,利于身体健康

2.饮酒适量,减少吸烟

3.夏日少吃冷食,利于身体健康,减少冰箱使用

4.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

三、住:

1.选用节能空调,合理利用空调,出门提前几分钟关空调(每台每年可节电约5度,减排二氧化碳4.8千克);合理使用电风扇,使用中、低档转速;合理取暖

2.合理使用照明方式,使用节能灯具,随手关灯,积极使用自然采光

3.合理使用电器,适时将电器断电,及时拔下家用电器插头

四、行:

1.选用环保交通工具,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私家车。

2.步行与骑自行车有利于身体健康。

3.多走楼梯少用电梯

五、学习:

1.减少文具浪费,多次利用,节约用纸,使用再生纸

2.减少纸质书籍使用,鼓励使用电子书;重复使用教科书

第五篇:低碳生活,你做到了吗?

低碳生活,你做到了吗?

“善良的人们,快快收敛吧!我快要崩溃了。你看:二氧化碳污染者我的衣服,各种污染物侵蚀着我的肌肤,无止境的开采掏空了我的内脏„„”地球母亲如怨如诉的诉说,怎能不勾起我们深深的忏悔。

我们应该觉醒,我们正在觉醒。我们更应该行动起来,为减少碳排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吗。

生活中处处可以做到低碳。你每天少熬会夜,尽早关上电视机,拔下电脑的电源线,光线好的情况下不要开灯,能坐公交车是不开私家车„„低碳生活就在我们身边,时时处处都可做到。

和我坐在一起吃饭的那个同学,她以前经常浪费米面。实际只吃一小碗米,她非要盛一大碗,加上汤和着吃,吃不了就随手倒进了下水道,以致食堂里时不时有阵阵恶臭。我们都对她的这种行为感到羞愧,可她却不以为然。现在倡导低碳生活的时代,通过学习,她逐渐认识到了这样做的危害性,自觉地改掉了这“恶习”。她深有所感:“现在还未到夏天,天气就这样热,兴许我也在为这高温加热呢!我一定“痛改前非”,为实现低碳做贡献。

再看哪些漂亮的女生,她们也认识到了低碳的重要性。以前,她们一周就会添一件衣服,而现在她们也同男生一样,循环穿起了旧衣服。节衣也是对低碳的一种支持,一种贡献呢。不过,我们似乎觉得这些女生比以前更漂亮了呢,不是吗?

门口那些卖小吃的商贩们,也积极响应起来。卖盒饭的不再用塑料饭盒了,更不用一次性竹筷了,他们提倡我们自己买一个环保饭盒,他们说,这也是为减少碳排放做贡献呢!门口的塑料袋明显少了许多,现在走出校门,不再是满目的白色垃圾,而是满眼的草青树绿了。

请看,那高悬在校门口的横幅吧!——

万众一心共创绿色校园,勤俭节约再续低碳生活。

同学们,低碳生活你做了吗?少扔一块纸,少撒一粒米„„这是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做到的。期待你们的真情的参与。

黑林中学七(7)班朱梦媛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