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织机的发展历史
织机的发展历史
织布机,又叫纺机、织机、棉纺机等,最初的织布机是有梭织布机,无梭织布机技术自19世纪起就着手研究,自50年代起逐步推向国际市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新型的无梭织机陆续投入市场。无梭织机对改进织物和提高织机的效率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世界各国被广泛采用,并加快了织造设备改造的进程,许多发达国家无梭织机的占有率已达80%左右,出现了以无梭织机更新替代有梭织机的大趋势。
织布机,织机的俗称。最早的织布机,是席地而坐的踞织机(也叫腰机)。使用方法是用足踩织机经线木棍,右手持打纬木刀在打紧纬线,左手在作投纬引线的姿态。这种足蹬式腰机没有机架,卷布轴的一端系于腰间,双足蹬住另一端的经轴并张紧织物,用分经棍将经纱按奇偶数分成两层,用提综杆提起经纱形成梭口,以骨针引纬,打纬刀打纬。腰机织造最重要的成就就是采用了提综杆、分经棍和打纬刀。这种织机虽然很简单,但是已经有了上下开启织口、左右引纬、前后打紧等3个方向的运动,它是现代织布机的始祖。
人们在织布的生产实践中,又逐步革新成功创造了脚踏提综的斜织机。它的图像,在汉代画像石上多次出现。这种斜织机已经有了一个机架,经面和水平的机座成五六十度的倾角,而且采用了脚踏提综的开口装置。织布的人可以坐着操作,手脚并用,生产率比原始织布机一般提高10倍以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布机。
在纺织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无梭织机,有剑杆织机、片梭织机、喷气织机、喷水织机、多相织机、磁力引纬织机等。与有梭织机相比,无梭织机生产的织物在产量、质量、品种等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大部分织造领域取代有梭织机,这个步伐进一步加快,已经从发达国家的纺织工业扩展到发展中国家。从国际无梭织机的技术发展和纺织工业的需求看,喷气织机高速化、宽幅化、系列化方面的进步较快,除在量大面广的棉织行业广泛应用外,在色织、提花等织物应用日益广泛,而剑杆织机的品种适应性、织物花色品种变化、适织范围更广泛等方面具有优势,这两种织机成为纺织工业应用数量最多的两类机型。
织机的种类
中国织布机械的产品发展参差不齐,其中圆纬机及经编机发展较快,横机、袜机相对较慢,钩编机发展较快。国产圆纬机中使用量大面广的基本产品已比较齐全,有单面、双面圆纬机、罗纹机和人造毛皮机等系列。单面圆纬机中有四针道、毛圈(正包和反包)、衬纬、多功能单面机等。
筒径在过去常用的30英寸基础上发展成最大可达38~40英寸,机号也从细针距的E28发展到E32~E36;双面圆纬机中有棉毛机、上二下四段双面机、提花双面机等;罗纹机已自成系列,棉毛机和罗纹机可以实现相互转换;电子提花圆纬机有了突破,填补了中国空白;人造毛皮机已有毛条喂入式和割圈绒式两种,电脑提花人造毛皮机已批量生产供应。
按织造的引纬方法分类可分为有梭织机和无梭织机两大类。有梭织机是采用传统的梭子(木梭或塑料梭)引纬的织机。梭子的体积大、份量重,被往来反复投射,机器振动大、噪音高、车速慢、效率低。无梭织机的引纬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剑杆、喷射(喷气、喷水)、片梭、多梭口(多相)和编织等方式。
剑杆织机
剑杆织机用刚性或挠性的剑杆头、带来夹持、导引纬纱。剑杆织机除了适宜织造平纹和纹路织物外,其特点是换色方便,适宜多色纬织物,适用于色织、双层绒类织物、毛圈织物和装饰织物的生产。
喷气织机
喷气织机用喷射出的压缩气流对纬纱进行牵引,将纬纱带过梭口。喷气织机最大特点是车速快、劳动生产率高,适用于平纹和纹路织物、细特高密织物和批量大的织物的生产。
喷水织机
喷水织机利用水作为引纬介质,以喷射水流对纬纱产生摩擦牵引力,使固定筒子上的纬纱引入梭口。喷水织机是具有速度高、单位产量高的特点,主要适用于表面光滑的疏水性长丝化纤织物的生产。
片梭织机
片梭织机以带夹子的小型片状梭子夹持纬纱,投射引纬。片梭织机具有引纬稳定、织物质量优,纬回丝少等优点,适用于多色纬织物、细密、厚密织物以及宽幅织物的生产。
喷气织机国内外发展趋势
喷气织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内大面积引进以来,逐步成为无梭织机的一种主导机型。经过近20年的发展,无论从转速、幅宽、品种适应性各个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国产喷气织机经过技术引进、合作生产、自主开发已初具规模,织机的品种规格有了较大的发展,已进入稳定阶段,随着自动找断纬、变频调速技术、电子送经、电子卷取、电子多臂在喷气织机技术中的普遍采用,转速的明显提高,织造适应范围的扩展,产品质量稳定,已能满足国内纺织企业织造不同织物的需求。与国外机型的主要差距在织机转速和幅宽方面。目前,国外织机转速在750—1000r/min,国内喷气织机转速在600~800r/min,幅宽目前只能到360cm,另外,在人机智能化方面我们仍有一定的差距,键盘显示没有国外同类产品的信息量大。但针对国内市场广大用户的使用要求,与进口织机相比,在织物适应性、织造工艺适应性及织机的维护操作等方面没有太大差距,国产喷气织机完全可以满足用户织造高品质织物的需求。
近年来,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无梭织机蓬勃发展,而喷气织机是目前发展最快的一种无梭织机,喷气织机以其高速、高效、低噪音、织物风格优良、操作方便、先进的自动化功能、领先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一系列优势,不断显示出强劲的竞争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据资料统计,我国现有各种织机一百多万台,无梭织机的比例仍然很低,且绝大部分为进口织机,与世界先进国家80%的无梭织机的拥有量相比差距很大。随着我国加入WTO为了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纺织企业技术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我国纺织工业技术改造已经形成了无梭织机替代有梭织机的趋势,2005年国内纺织企业喷气织机进口约占无梭织机进口总量的50%。由此可以看出,纺织工业对喷气织机的需求迫切,喷气织机市场潜力巨大。根据对国内近百家国有大、中型纺织企业和沿海地区众多乡镇、民营企业的调查了解,喷气织机年需求量占新增高档无梭织机总需求的40%~50%左右,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第二篇:金庸关于织机的深情_散文
金庸关于织机的深情
在读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时,曾经从瑛姑的口中不断的听到一首词,名字叫《四张机》:
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知道鸳鸯在长白山附近的内陆水潭里特别多,每年的春天,大群的鸳鸯成双成对地翩戏在水面上,无限美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鸳鸯头顶都有两到白色的羽毛,故词中会出现“可怜未老头先白”的说法,其实也是在暗喻瑛姑因爱而白头的故事情节,瑛姑对周伯通一片痴情,即使背叛段皇爷也无怨无悔,但最后却落得子亡爱离,当然心内无比失落和怅惘,于是写下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对美好往事的无限追忆和对未来的无望。后来听过这首词的黄蓉也写了《七张机》和《九张机》,《七张机》:
七张机,春蚕吐尽一生丝,莫教容易裁罗绮。无端剪破,仙鸾彩凤,分作两边衣。
《九张机》:
九张机,双飞双叶又双枝,薄情自古多别离。从头到底,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
这两首词表达了她对郭靖的刻骨相思,很是真切,金庸用他惊世才情和细腻情怀为我们呈现了爱情的唯美一面,给了我们无限遐想。
织机其实在古诗文中是很常见的,常用来表达闺怨和孤寂,如“学织机边娥影静,拜新衣上露华沾。合裁班扇思行幸,愿托凉风箧笥嫌。”也有用来表达深刻相思的,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织机其实是很好的感情寄托物,这里我也写了几首词,补全了金庸的剩余几张机:
《一张机》
一张机,香梦断残遗丝缕,空首只待心相系。点破旧事,至今唯有,一心单相思。
《两张机》
两张机,欢笑绣手春江起,千万莫教风吹雨。无端惊破,刘郎旧梦,泛舟游息憩。
《三张机》
三张机,宁记当年裁凤衣,一针一线不知处。可堪仙子,承霜载露,化作人间雨。
《五张机》
五张机,相思成泪梦不系,望断天涯景依稀。皓婉处子,梨花旧赋,竟为今日事。
《六张机》
六张机,不知桃李芳菲落,无可奈何泪先起。鸿雁长飞,光影不度,反作饮恨诗。
《八张机》
八张机,回首渐忘旧相识,素蝶翩飞来相忆。一点一滴,一丝一缕,蜕为风中衣。
不敢写《四张机》、《七张机》和《九张机》,总是读金庸的原版心中感动,觉得无法超越。
第三篇:义务消防队组织机构图
义务消防队组织机构图
总指挥:李钢 副总指挥:秦增明
执行小组组长 工程主管张永利
环境主管卫明贤
秩序带班李明毅
秩序带班王小波客服主管高原 警戒组
疏散组
义务消防队组成
灭火组
设备保障组
救护组
组长: 李明毅 组员: 王勇军 王建平张斌 组长: 王小波 组员:
张飞 王平安 刘宏生
组长:
骆强 组员: 郭大磊 王伟 李博
组长: 张永利 组员: 冯冰洁 刘建利 温书奎
组长:
高原 组员: 郭海涛 李超 赵兰
第四篇:乒乓球发展历史
乒乓球发展历史
上传: 许秀华
更新时间:2012-3-7
阅读: 124 1927年,国际乒乓球联合会(ITTF,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Federation)正式成立,并决定举行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五十多年来,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运动员使用的球拍虽形状各异,但都是木制的,击出的球的速度慢。力量小,谈不上什么旋转;打法也单调,只是把球推来推去。
1936年,第十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匈牙利布格拉举行,大赛中出现了令人惊叹的局面。男子团体冠军争夺赛,在罗马尼亚和奥地利进行。比赛从星期天21时进行。熟料双方派出三名削球手,由于打法相同,双方水平又接近,且都用了蘑菇战术,不肯轻易挑板,而且企图从对手的失误中取胜。比赛进行到三时还是2:2。当地规定,公共场所必须在3时关闭,惹来了警察干涉,最终耗时31时奥地利才以5:4战胜。
1903年,英国人古德发明了胶皮球拍,有力地促进了乒乓球技术的发展。从1926年到1951年,世界各国选手大都使用表面有圆柱形颗粒的胶皮拍。击球时增加了弹性和摩擦力,可以使球产生一定的旋转,因而出现了削下旋球的防守型打法。这一打法在欧洲流行长久,不少运动员采用这种打法获得了世界冠军。这一时期乒乓球运动的优势在欧洲,其中匈牙利队成绩最突出,在117项次世界冠军中,他们获57项次,占欧洲队的一半。但这种球拍只能以制造下旋为主。人人皆此,磨来守去,即使夺得了冠军也毫无意义。
20世纪50年代初,奥地利人发明了海绵球拍,日本运动员道德在世界比赛中使用,并一举夺取得第十九届世界锦标赛的四项冠军,打破了欧洲运动员的垄断地位。由于日本运动员利用这种球拍创造的远台长抽进攻型打法,具有正手攻球力量大,速度快,发球抢攻威胁大等优点,因而速度慢、旋转弱、攻击力不强的欧洲防守型打法被逐渐取代,使日本夺得了五十年代乒乓球运动的优势。1952年到1959年,在49项次世界冠军中,日本队夺得24次项次,占47%。这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第一次大提高。
1959年,容国团获得了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后,中国运动员开始登上了国际乒坛。逐渐形成了以“快、准、狠、变”为技术风格的直拍近台快攻打法。在1961年第二十六届世界锦标赛中,中国队既过了欧洲关,又战胜了远台长抽加秘密武器——“弧圈球”打法的日本选手,第一次夺得了男子团体世界冠军。并连续获得第二十七、二十八届男子团体冠军。中国近台快攻的优点是站位近,速度快,动作灵活,正反手运用自如,比日本远台长抽打法又大大前进了一步。六十年代,中国乒乓球技术水平位于世界最前列,乒乓球运动的优势由日本转移到中国。这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第二次大提高。
在日本、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同时,欧洲运动员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终于取日本弧圈球技术和中国近台快攻打法之长,创造出适合于他们的先进打法,即以弧圈球为主结合快攻的打法。代表人物是匈牙利的克兰帕尔和约尼尔。以快攻为主结合弧圈球的打法,是以正反手快攻为主要技术,用反手快拨快攻力争主动,以正手拉弧圈球寻找机会扣杀为得分手段。代表人物是瑞典的本格森、捷克的奥洛夫斯基等。这两种打法的特点是放置较强,速度快,能拉能打,低拉高打,回旋余地较大。乒乓球运动又推进到放置和速度紧密结合的新高度。这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第三次大提高。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交往和学习研究的加强,各种打法互取长短,使乒乓球技术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和提高。比如,我国近台快攻、直拍快攻结合弧圈球、横拍快攻结合弧圈球等打法和技术,均有所发展和创新,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优良的成绩。现在,乒乓球已发展成为各国人民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亦已拥有127个会员协会/是世界上较大的体育组织之一。由国际乒联和各大洲乒联举办的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洲际比赛及各种规模和形式的国际比赛不胜枚举。1982年,国际奥委会关于从1988年起把乒乓球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决定,必将激起世界各国对乒乓球运动的进一步重视,推动乒乓球运动更快地发展。
乒乓球运动的产生,纯属偶然。是因两个英国青年玩耍引起的。19世纪末,一天伦敦两个青年人到一家饭馆去吃饭,在等待侍者送饭时,他们感到无聊,便信手将装雪茄的盒盖拿在手中玩,同时又将酒瓶上的软木塞也拨了下来,两人在餐桌上你来我往,相互打过来打过去,结果,他俩玩得竟入了迷,连吃饭都顾不上了。由此,这项餐桌上的游戏,很快就演变、发展成乒乓球赛,并席卷伦敦,一时形成了一股乒乓球热。为了纪念发明国,1926年,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伦敦举行。
早先人们打乒乓球时,大都喜欢在木板球拍上贴一层皮革或软木。胶皮球拍是英国人古德首先发明并使用的。一天,古德赛完球后,在回家途中到药店买药,当药店老板将找回的零钱扔给他时,钱币落在胶皮盘子上弹了起来。古德的眼眼顿时一亮,于是向药店老板买下了胶皮盘子,安在自己的球拍上,精心改革了自己原先的球拍。后来,古德用这块世上第一个粘上胶皮的球拍参赛,并从容地战胜了所有的对手。自此,胶皮球拍便公开问世了。
乒乓球得名的由来及其它
在运动史上,乒乓球运动可以算是一项年轻的体育运动,它只有100多年的历史,比起田径运动(两千年以上)来,它可算是名副其实的后辈。
1890年,几位驻守印度(India)的英国海军(navy)军官偶然发觉在一张不大的台子上玩网球颇为刺激。后来他们改用空心的小皮球代替弹性不大的实心球,并用木板代替了网拍,在桌子上进行这种新颖的“网球赛”,这就是table tennis得名的由来。
Table tennis出现不久,便成了一种风靡一时的热门运动。20世纪初,美国开始成套地生产乒乓球的比赛用具。最初,table tennis有其它名称,如Indoor tennis。后来,一位美国制造商以乒乓球撞击时所发出的声音创造出ping-pong这个新词,作为他制造的“乒乓球”专利注册商标。Ping-pong后来成了table tennis的另一个正式名称。当它传到中国后,人们又创造出“乒乓球”这个新的词语。
在日语里,乒乓球叫做“桌球”。乒乓球运动的很多用词是从网球变来的。打乒乓球所用的球叫ping-pong ball或table-tennis ball,乒乓球台叫ping-pong table,台面称court,中间的球网称net,支撑球网的架子叫net support。
乒乓球单人比赛一般采取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制,所谓“局”,英文是set。发球叫serve。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欧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称为“桌上的网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网球发展而来.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於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20世纪初,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和亚洲蓬勃开展起来.192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了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后被追认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同时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乒乓球运动的广泛开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进.最初的球拍是块略经加工的木板.后来有人在球拍上贴一层羊皮.随著现代工业的发展,欧洲人把带有胶粒的橡皮贴在球拍上.在50年代初,日本人又发明了贴有厚海棉的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种类似网球的橡胶球,1890年,英国运动员吉布从美国带回一些作为玩具的赛璐珞球,用於乒乓球运动.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赛中,最负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起初每年举行一次,1957年后改为两年举行一次.1904年,上海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午从日本买回10套乒乓球器材.从此,乒乓球运动传入中国.乒乓球运动大约在十九世纪末期起源于英国,随后传到美国、欧洲中部、日本、中国及韩国等地。乒乓球运动起初被很多人视为娱乐活动,但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主要运动之一。乒乓球运动于1988年获得奥林匹克运动会承认,正式成为比赛项目,其中包括了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及女子双打。
乒乓球术语
第一发展阶段 欧洲全盛期
最初,运动员使用木制球拍,速度慢,旋转也不强,因此打法单调,只是把球挡来挡去。胶皮拍出现后,技术有些变化。因为胶皮拍比木制拍弹性大,摩擦力大,可以制造一定的旋转,于是出现了削下旋的防守型打法。这种打法曾在欧洲风行一时,不少运动员采用这种打法获得世界冠军。如匈牙利的法卡斯(女),英国的伯格曼、李奇,捷克的瓦纳等。这一时期,乒乓球运动的重点和优势在欧洲。世乒赛举行的18届,在七个项目中,先后共有117个冠军(第11届女单无冠军)。除美国选手取得8个冠军外,其余109次冠军全部为欧洲选手获得,其中匈牙利选手成绩最为突出,共得57项半冠军。此时期常被世人称为欧洲的全盛时期。
欧洲选手的基本打法是防守多于进攻,主要靠稳削下旋球取胜对手。他们的指导思想是力争自己不失误,而等待对方失误以取胜。于是在争夺世界冠军的决赛中,曾不止一次地出现打“蘑菇球”的局面,最后有的裁判员不得不用掷钱币的方法来决定胜负。在第11届女子单打决赛中,由于美国和奥地利运动员比赛时间过长,双方又不同意用抽签方法决定胜负,致使这一届女子单打世界冠军成绩表内只好写着“无冠军”。鉴于上述情况,国际乒联决定修改规则、增宽球台、降低网高,限定比赛时间等,以鼓励积极进攻,加快比赛进程,防止采用消极打法。此后,削中反攻打法有所发展。这是乒乓球运动史的第一个发展时期。
第二发展阶段 优势转向亚洲,日本称霸乒坛
1952年,日本运动员在参加第19届世界锦标赛中采用远台长抽打法,结合快速的步法移动,击败了欧洲的下旋削球,从此使上旋打法占了优势。此外,日本还革新了工具,使用海绵球拍,因而加快了进攻的速度。这种新的打法,比速度慢、旋转弱、攻击力不强的防守型打法先进。日本运动员的远台正手攻球,力量大、速度快,配合威胁性较大的反手发急球抢攻,在第19届锦标赛中一举夺得4项冠军,从而打破了欧洲运动员的垄断地位。
这一时期举行过7届世界锦标赛(第19~25届),世界冠军金牌共49枚,日本选手竟夺走了24枚,占总数的49%。在第25届锦标赛上,日本运动员达到了高峰状态,获得了7项冠军中除男子单打以外的6项冠军。以上是乒乓球运动史的第二个发展时期。
第三发展阶段 中国直拍近台快攻打法崛起世界乒坛
在50年代日本称霸世界乒坛的时候,中国也开始登上世界乒坛。通过参加几届世界锦标赛,总结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在技术上保持了快和狠的特点,训练上狠抓基本功,加强了击球的准确性和变化,提高了对削球的拉攻技术,逐渐形成和创造了以“快、准、狠、变”为技术风格的独特的直拍近台快攻打法。在1961年第26届世界锦标赛中,中国队既过了欧洲削球关,又战胜了远台长抽加“弧圈球”打法的日本选手,第一次获得男子团体世界冠军,并连续获得第27、28届男子团体冠军,震撼了世界乒坛。中国近台快攻的优点是站位近、速度快、动作灵活、正反手运用自如,比日本远台长抽打法又向前发展了一步。
在第26~28届的3届世界锦标赛中,世界冠军金牌共2l枚,中国运动员共夺得11枚,占总数的52%。这说明,60年代中国乒乓球的技术水平,位于世界乒坛的最前列,技术优势由亚洲的日本转移到中国。这是乒乓球运动史的第三个发展时期。
第四发展阶段 欧洲的复兴和欧亚对抗
在亚洲日本、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同时,欧洲乒乓球选手一直处于探索和动荡之中。他们从失败和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习并发展了日本的弧圈球技术,吸取了中国近台快攻打法的优点,创造了适合他们的以弧圈球为主结合快攻和以快攻为主结合弧圈球这两种先进打法。经过20年的努力,终于找到了方向,摸索出自己技术发展的道路。前一种打法以匈牙利的克兰帕尔、约尼尔为代表,后一种打法以瑞典的本格森、捷克的奥洛夫斯基、波兰的格鲁巴为代表。上述两种打法的特点是旋转较强、速度快、能拉能打、低拉高打、正反手都能拉弧圈球,回球威胁性较大。他们把旋转和速度紧密地结合起来,把乒乓球技术又推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70年代以来,我国近台快攻打法也有一定的提高和发展,如创新了正、反手高抛发球,发展了推挡技术中的加力推,减力挡和推挤弧圈球,增加了正手快拉小弧圈、正手快带弧圈球等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在历届世界锦标赛中显示了一定的威力。另外,我国直拍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削攻结合和以削为主打法的选手,较好地掌握与运用了两面不同性能的胶皮,在发球,搓球、削球、拱球与挡球等技术方面,有所发明和创新,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我国横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的运动员,近年来加强了正手攻球的力量和反手技术的基本功,在一系列的国际比赛中,也战胜了不少著名的欧洲选手,取得了良好的绩。在第31~39届的9届世界锦标赛中,中国队共获得42项世界冠军:7次男子团体冠军、7次女子团体冠军、5次男子单打冠军、7次女子单打冠军,3次男子双打冠军,6次女子双打冠军(其中包括1次与朝鲜运动员合作)、7次混合双打冠军,占总数63项的66.6%。
第五发展阶段 进入奥运时代,欧亚竞争更加激烈
1988年,乒乓球被列入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这大大推动了世界乒乓球运动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国尤其是欧亚乒乓强国,如瑞典、南斯拉夫、苏联、波兰、匈牙利、德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朝鲜、日本和中国等,更加重视乒乓球的普及和提高。而中国男队在汉城奥运会和第40、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比赛成绩,说明长期处于主宰地位的中国乒乓球选手正在让位。进入奥运时代的乒乓球运动,欧亚竞争将更加激烈。目前正处于乒乓球运动史的第五个发展时期。
第五篇:收音机发展历史
收音机的发展史
郑州轻工业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08级2班 200805010223 张威
收音机发展历史
收音机是凝聚着太多的东西,她是一部辉煌的科技史,是一部繁复的社会史,也是一部精美的艺术史......收音机的出现
在1844年,电报机被发明出来,可以在远地互相通讯,但是还是必须依赖导线来连接。而收音机讯号的收、发,却是「无线电通讯」;整个无线电通讯发明的历史,是多位科学家先后研究发明的结果。
1888年 德国科学家赫兹(Heinrich Hertz),发现了无线电波的存在。1895年 俄罗斯物理学家波波夫(Alexander Stepanovitch Popov),宣称在相距600码的两地,成功地收发无线电讯号。
同年稍后,一个富裕的意大利地主的儿子年仅21岁的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在他父亲的庄园土地内,以无线电波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发射。
1897年 波波夫以他制做的无线通讯设备,在海军巡洋舰上与陆地上的站台进行通讯成功。
1901年 马可尼发射无线电波横越大西洋。
1906年 加拿大发明家费森登(Reginald Fessenden)首度发射出声音,无线电广播就此开始。
同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Lee de Forest)发明真空电子管,是真空管收音机的始祖。
之后,又有改良的半导体收音机(原子粒收音机)、电晶体收音机出现。
收音机发展史上的几件大事
1923年1月23日,美国人在上海创办中国无线电公司,播送广播节目,同时出售收音机,以美国出品最多,其种类一是矿石收音机,二是电子管收音机。
195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全国产化收音机(“红星牌”电子管收音机),并投放市场。
1956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只锗合金晶体管。
1958年,我国第一部国产半导体收音机研制成功。
1965年,半导体收音机的产量超过了电子管收音机的产量。
1980年左右是收音机市场发展的高峰时期。
1982年,出现了集成电路收音机和硅锗管混合线路和音频输出OTL电路的收音机。
1985年至1989年,随着电视机和录音机的发展,晶体管收音机销量逐年下降,电子管收音机也趋于淘汰。收音机款式从大台式转向袖珍式。
直到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收音机的更新换代也很快。发展中的第一个阶段
时间:出现到20世纪初 19世纪四十年代,是电气的广泛应用的时代。主要的成果有:第一,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如电力,煤炭等。第二,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的动力不足的问题。第三,第三,通讯工具的发明。收音机的出现也是关乎于这个时代。刚开始出现的收音机在形态上都是比较大。结构也很复杂。看起来比较笨重。也许当时所追求的就是这种所有的厚重感。给我们的感觉就像是个笨重的机器。色彩也比较单一,这也许跟当时的环境有一定的联系。当时的环境是重工业比较发达相比之前来说。这也是我拿我们现在的观点所看。总之,19世纪末收音机刚开始出现,当时由于科学文化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收音机在造型上有一定的限制。发展中的第二个阶段
时间:20世纪初
20世纪是人类科学文化迅速发展的时代,无线电成为时代的象征,收音机在设计上也逐渐摆脱十九世纪末新古典主义的包袱,开始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发展出了一种介于古典与现代与之间的风格,后人把这种风格称为“艺术装饰风格”(Art Deco)。
摆脱了古典繁复线条,大量运用不同粗细与弯曲线条、几何图形来精饰笔身,让设计展现高雅精致的美感。
Norman bel Geddes(1893-1958)就是早期探索赋予收音机以艺术的工业设计大师之一。这是一种新的造型语言,富丽、豪华与奢侈与家庭高度的溶合、统一成为时尚。
木头是设计师们最喜欢的材料之一。木头所表现的精细和高贵,是很多材料所不能体现的。而在造型上,也是追求与家具和谐的特点,所以当时的收音机不光光是单一的收音作用而已,也有了与家具一样的作用。这在当时是一种很摩登的表现。
发展中的第三阶段
时间:19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 分成 4 个风格 风格1 19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教堂盛行的时期。随着大教堂的出现和盛行,受到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处在这个时期的设计师,所设计出的收音机也跟大教堂有着很多的联系。大教堂的问世是收音机设计史上的里程碑。阿姆斯特朗发明超外差式收音机后,新的内容必将以新的形式来展现,收音机在设计师手中与当时流行的艺术风格得到精美的体现。
在1930年,Benjamin S.Nash(1882-1951)设计的Philco 37。最有代表性的当属美国卓越的设计家Edward L.Combs(1906-1941)的Philco 90和Clyde Shuler(1892-1969)的Philco 71。
右边的图片就是Clyde Shuler(1892-1969)和他的Philco 71。
它生动地体现了这一时期的豪华与奢侈。艺术上以其富丽和新奇的现代感而著称。
右边这个就是Clyde Shuler(1892-1969)的Philco 71的立体图。
这种风格既吸收了各种风格,又不落入历史主义的巢穴。
造型上:受到社会的影响,造型的设计与大教堂的形态有很相似之处。在上半部分使用教堂的顶部设计圆顶,而主面给我们呈现的是对称的装饰。这给我们看起来就像教堂的正面。
材料上:继续使用原木来当做最主要的材料,原木便于雕琢的材料在使用上有利于设计师们所需要做到的精细和精致。色彩也是运用木头原本的颜色。风格2 还有另外一种风格“conso”的设计是早期衣橱式和桌式设计的演变,它是30年代收音机艺术的另一高峰。Edgar F.Haines(1913-1964)在1939年设计的Philc40-180是这个时间最经典的代表。
还有另外一些“conso”风格的设计:
造型上:“conso”风格与大教堂风格有很大的区别,“conso”是延续了早期的衣橱式和桌式设计。
材料上:都是大部分运用原木做材料
功能上:功能性比较单一,只是单单用来当做是收音作用和娱乐作用。
风格3 科技文明日新月异,30-40年代收音机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电子技术的进步,材料科学的发展,使收音机在艺术设计上进入多元化、多风格的发展时间......“墓碑”是艺术装饰风格的继承与发展,它抛弃了昔日厚重与浮华,风格上更加简洁、美观和富有节奏。
1935年STEWART-WARNER R1262A 顶点 RCA 这一时期,如1933年爱默生的25A,也塑造另一种流行的小型机风格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
造型上:有区别于前几个风格,它的体型更加的小,是一种小型机。发展的过程中,体积形态变小是一种趋势。而且,它抛弃了昔日厚重与浮华,风格上更加简洁、美观和富有节奏。
其他的与前面的没多大区别。风格4 现代主义的设计
流线型风格。1935—1945流线型风格在美国出现。流线型是一种源自于空气动力学的现代美学风格,通过光滑的造型,体现了简洁的美学特点和速度感,是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造型语言。
罗维(Raymond Loeway,1889~1986)是美国工业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是第一位被《时代》周刊作为封面人物采用的设计师。我们前面提到的Norman bel Geddes(1893-1958)等都是这场艺术运动的推动都,以他为代表的一批设计大师,他引 入了流线型特征,从而引发了流线风格。
右面这张是工业设计师Robert D.Budlong(1902-1955)和他设计的顶点 6D311:
特点:
造型上:圆润、动感、流动的曲线美是这个风格的最突出点,它大改以前的方方正正的造型,将曲线进行到底。
材料上:它处于两个时期的中间阶段,这个时期是塑料材料萌芽运用的时期。因此。它的材料大多是用木材和小部分的塑料。欧洲设计的功能主义思想
1933克尔斯汀设计的德国历史上著名的“社区收音机”v301开始大量生产,整机零部件形成一个整体,控制旋钮清晰而简洁,机身朴实无华,没有任何装饰。欧洲更倾向于现代主义中的功能主义思想。在英国,出生于加拿大的柯特斯(Wells Coates)和俄国人谢苗耶夫(Serge Chermayeff)也对英国设计产生了影响。他们两人都是由建筑师转入设计的,为依柯公司设计收音机。
特点:
造型方面:以园型刻度盘为主,并逐步向拉线式发展,立式逐步向横式造型发展,浑然饱满的整体形态,对称的直角几何形态显示出构造的严谨性,有利于营造庄严、宁静、典雅、明快的气氛。
功能方面:电眼指示管的运用,刻度盘从圆型向向直线的转变, 运用技术精致的细节关系处理,能体现产品的优异品质、精湛工艺,通过产品整体造型关系,局部典型造型等来体现产品的与众不同。
结构方面:严谨的部局显示温和、大同、包容的概念,有利于营造完满、大气的气氛
塑料的时代
从20世纪初电木流行以来,塑料还从未像现在一样受人喜欢。到40-50年代出现了各种塑料材料,可以做成表面光洁得能够激发出美感的物品,并且发出丝缎一样的光泽,收音机在设计上显得整加美丽动人。
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材料的改变。
优美的造型、斑斓的色彩。这是卓越设计师为Norman Bel Geddes(American, 1893–1958)设计的爱默生。
发展中的第四阶段
时间:20世纪50年代到六十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社会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设计艺术上,斯堪的纳维亚风格、荷兰风格派等一系列艺术思想的成熟与发展,为包括收音机在内的工业设计艺术提供了良好的氛围。荷兰,意大利和北欧国家的设计风格逐渐受到重视,国际风格逐步成型。
1949年,英国穆拉德公司设计的MAS-276收音机,被设计界视为50年代收音机的基本模式,这种用深色外框把钮、刻度板、喇叭等部件集中到面板中间的设计成为20世纪50年代台式交流收音机的典型。
这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收音机造型语言。
德国的Wega 401,一个典型的实物图。
20世代50年代是电子管收音机最辉煌的流金岁月,是技术性能,设计艺术的顶峰时期,浏览一下当时世界各国的产品,会对当时的设计中有更深的映象。斯堪的纳维亚国家
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创造了当时流行世界的所谓“斯堪的纳维亚风格”,这种现代风格强调对形式和装饰的克制,尊重传统和自然,形式与功能的统一,对自然材料的亲和与欣赏等。它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既注意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
瑞典1954制造的将军2522 就风格而言,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是功能主义的,但又不像20世纪30年代那样严格和教条。几何形式被柔化了,边角被光顺成S形曲线或波浪线,常常被描述为“有机形”,使形式更富人性和生气。
奥地利
奥地利设计的收音机具有典型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Minerva Allegro 534W
荷兰
荷兰象著名的飞利浦本身就是一部辉煌的设计史,每一次革命都有它的身影,在它的设计中,可以看到荷兰“风格派”那种简洁的抽象的痕迹,又能看到德国人严谨的功能主义思想。飞利浦是较早走向国际化企业,遍布欧洲,设计上更多的是理性主义的东西,与德国产品一样都具有凝重、雄伟、圆浑、沉穆的特点。
Philips BX750A(1955Philetta BD254U
年)
英国
英国在设计上与当时的许多工业产品一样,庄重、典雅,象著名的矮丛树收音机,就继承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设计的一些传统,就讲究简单、朴实无华、良好功能,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主义的东西;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势
BUSH VHF81
1959的TT33
德国
德国是现代包豪斯设计艺术的故乡,对工业设计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个民族天生的严谨、理性始终贯穿于她的任何文化中,就收音机而言,她不仅是技术上最精密、最实在、高性能的代言人,而且也是艺术设计的大师,可以说包豪斯设计中,应该做到“产品设计结构合理,材料运用严格准确,工作程序明确清楚”的三设计最高准则,在产品中有极好的体现,真正达到“工艺与艺术的结合”。
Grundig-5040-W(1953)带双电眼的设计 意大利
瑞士
1953年生产的G132 Zermatt 5323
苏联
苏联收音机设计整体上稳重而豪放、淳朴而厚拙,同时,风格上也深受波罗地海国家艺术风格影响。
里加-10 列宁格勒 法国
法国是现代“艺术装饰风格”的创造者,法兰西民族的艺术灵性是与身俱来的,她所设计的每一款收音机,都是一首浪漫主义的诗篇,每一个造型都是那样动人心魄。
材料上:战后法国设计重视各种新材料的应用,金属、塑料、木材、玻璃钢、有机玻璃等在收音机上进行综合利用,取得非常了得的效果。设计上:既有新艺术运动的装饰风格,如卷草纹,动植物图案等元素,又有“装饰艺术”风格中重视贵金属、时尚品进行局部装饰的特点。造型夸张、时髦、稼华、文绮,古典与现代有机地结合,体现法国激情的浪漫主义风格。
surcouf2收音机,宛如一位巴黎上流社会奢华贵夫人。造型上曲折起伏的大曲线,鲜艳夺目的斑斓色彩,夸张、时髦、奢华。
镀金的处理、有机玻璃旋钮表现高贵至尊、时尚流行的风格。
Sonora Excellence 203(1950)
Excelsior 55(1955)RA26U(1951)Jazz(1954)金属的应用,古典的造型,极具新艺术运动装饰风格的卷草纹图案。
Jazz(1954)reela757 根据这些图片,这个时期的特点是:
材料上:木质机强调大边条的应用,力图通过厚重的木质,表达性能的稳定成熟,几何线和古朴的曲线的对比与应用,增添机器的艺术灵性。
发展中的第五阶段
时间: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
一九五四年,美国德克萨斯公司一款名叫“ Regency”(摄政)-TR-1收音机的问世,预世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半导体登场了,它也改变了收音机设计传统。摄政从一开始就建立在工业设计的严格目标之上,既定的衬衣袋设计曾使原来的6管电路变为4管。
Regency将广播从客厅中带来出来,带进到你的口袋之中,可以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带动了音乐的发展,譬如摇滚乐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应该归功于这款产品,在当时如果没有这种便携式的晶体管收音机,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在街头跳舞,这就是科技给人们所带来的改变。
晶体管收音机最初在设计上沿用了电子管便携机那种坤包式模式,从20世纪60年代起,各种塑料,木材、人造革是最广泛地材料。早期半导体收音机设计
晶体管收音和“硬边艺术”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 半导体收音机深受当时流行的所谓“硬边艺术”的影响。所谓“硬边艺术”(Hard Edge),源于丹麦的工业设计艺术,(材料造型上)在产品设计中强调简洁、有力的的几何形式,并使用工业化的材料,它通常以铝、不锈钢、塑料等材料,表面处理偏爱材料本身的质感,通过简洁的外形和精湛的制作工艺使产品富于高雅的现代感。
Realtone “Globepacer” 塑性、金属的有机结合,强调光洁的平面,不同的平面相互相交、转折、倾斜,常形成刚强、锐利的交线和角度。有意在造型中强调线条的作用,平面用直角过渡,使得线条非常请晰,在立面上有力地呈现出来。
“高技术风格(High-Tech)”
“高技术”风格主要特点是强调技术信息的密集,面板上密布繁多的控制键和显示仪表。造型上多采用方块和直线,色彩仅用黑色和白色。这样就使家电产品看上去像一台高度专业水平的科技仪器,以满足一部分人向往高技术的心理。
战后初期,不少电子产品模仿军用通讯机器风格,即所谓“游击队”风格,以图表现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电子技术。
在晶体管收音机设计史上与各种现代主义设计思想齐名并影响最大的的是“高技术风格(High-Tech)”。
SONY CRF-320A-1980年
这种准军事无线电设计符合电子技术日益发展的需要,成为现代收音机设计最重要的基本手段和审美情趣。
几乎70-90年代的收音机都或多或少地应用高科技和硬边艺术结合,并成为一种国际性的风格。
70年代以来的部分收音机。
B&O现代风格
1967年丹麦著名设计师雅各布〃彦森(Jacob Jensen)为B&O公司设计的Beolab5000立体声收音机。他创造一种能传达出强劲、精密和识别特征。彦森创造性地设计了一种全新的线性调谐面板,其精致、简练的设计语言和方便、直观的操作方式确立了B&O经典的设计风格,广泛体现在其后的一系列的产品设计之中。
雅各布〃彦森的设计很大程度上主要采用了包豪斯Bauhaus)的现代风格,这种风格在整个30年代的产品设计中都有或多或少的表现。包豪斯的现代主义的风格依然可以在 今天的产品设计看出来,包豪斯不仅仅只是一种风格,而且也是一种质量的体现,对消费者的友好态度和美的哲学。
他的设计趋向“硬边艺术”风格,采用拉毛不锈钢和塑料等工业材料制作机身,造型十分简洁高雅,且操作简易,同时他的这种设计又大胆吸收一些高技术风格的东西,特别在集成电路时代,在设计上得到广泛应用。
发展中的第六阶段
时间: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末
20世纪80年代,全球的科学技术和信息发展很迅速,数字化是主流。电子管收音机时代设计者是把收音机作为整个家庭的中心。而20世纪80年的设计者是从另一角度来看待,即把它作为一件高精尖的玩具,这预示着一种个人的而不是共享的体验,多元化的、个性化的产品日益成为时代的需要。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已经使我们步入信息时代,从收音机的设计而言,人们力求克服各种现代主义设计一味追求功能,忽视人情;一味追求简洁,缺乏装饰;一味追求创新,忽视传统;一味追求统一,忽视多样性等现象,致力于创造出更富有表现力和更有趣味的设计语言来取代纯技术的体现,把“高技术”“高情趣”结合起来。如以所谓“波普”的艺术与设计运动的兴起,无疑会今后收音机的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各种数字调谐收音机
发展中的第七阶段
时间:21世纪初到现在
现代的设计,科技的发达,便利的通讯和信息的全球化,还有设计对于人的因素越来越至关重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种,人们所追求的是功能性和装饰性。人机工程学也是发展到一定的时间阶段。人们所想的舒适性还有便捷性更显得重要。
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在这一代给人们所带来不只是富裕的生活,在这同时还带来了这个环境的种种破坏和污染。20世纪末的时候,环境保护就是一个趋势,然而在当今,环境保护更是全球都非常关注的一个严重问题。在设计界也是同时设计出很多呼吁保护环境的设计作品。
根据这些,现代的设计可分为: 功能性多样化设计
很多的收音机为了更方便人们的使用,设计师们就想到把收音机的收音功能收纳到其他一些电子产品中。
环保性设计
德生GREEN-88手摇发电环保收音机
专为经常收听广播的收音机爱好者设计,内臵 3节 600毫安时无记忆镍氢可充电电池组,并配备专用交流充电器,充满电后,可用约10 个小时,正常情况下,每组电池可循环充放电500次以上,相当于250付电池的容量,以每天收听2小时广播计算,数年内,您不必购买电池。
经济实惠,为您省钱,为地球少一份污染!
便捷型设计
复古风设计
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信现在很多人都会拿着自己的手机或是mp3收听收音,然而很少的人再会去想到拿个或大或小的收音机去听收音。偶尔有一个也是把它摆在家中当做摆设。
谁也没有办法想象以后的收音机会不会在社会中消失殆尽? 收音机是给人们消磨时间和娱乐人们的业余生活的。上面的表就说明了现代的收音机的分类。
为了能让收音机不会消失。我们更应该发挥出收音机的最大功能。我们能很大胆的想象,未来的收音机会流行的风格也许会在材料上的改变。让我们在随身携带的一小点东西都能让我们收听到世界各地的收音。而在能源上,现在和未来都提倡环保型,而今现在的社会正需要。虽然收音功能能在很多产品中体现,但是我们不是应该让它有一定的独特性吗?让这一产品有自己的个性。
收音机被各种数码产品所替代,笔记本,MP3,MP4播放器等等,人们会通过互联网以及电视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在公交车上或者散步的时候,会用时髦的播放器听音乐来放松,打发无聊的时间。而收音机,几乎没有了市场。但是,总有那么一批怀旧人士,不忍改掉自己坚持几十年的习惯。但是,这个时代又驱使人们要有所创新,不至于让人觉得自己太落伍,太老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