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和简介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和简介



第一篇: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和简介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Teenagers social work 课程总学时数:32学时 其中讲课:32学时 课程编号:12600034j 总学分: 2学分

适用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 大纲主撰人:马永方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以青少年为案主的社会工作形式,他运用社会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并协助家庭、学校和社会构筑其成长的和谐环境,使青少年获得适应今日与未来生活能力的一种专业活动形式。本门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青少年社会学相关理论及工作实务,了解青少年成长过程及各方面特点,为培养合格优秀的社会工作人员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

绪 论: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论(4学时)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含义和内容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形式和方法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和现状及趋势

四、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价值信念和基本原则

第一章: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4学时)

一、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二、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因素及对策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第二章:青少年家庭教育(2学时)

一、青少年家庭教育内容和任务

二、青少年家庭教育类型

三、强化家庭教育职能

第三章:青少年学习与人际交往(4学时)

一、青少年学习

二、青少年的人际交往

第四章: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2学时)

一、青少年社会化

二、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第五章:青少年越轨与犯罪(2学时)

一、青少年越轨行为及教育

二、青少年犯罪与防治

第六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理论(6学时)

一、心理分析理论

二、心理社会理论

三、行为主义理论

四、道德发展理论

五、危机介入理论

六、任务中心理论

七、代沟与文化反哺理论

八、角色与互动理论

九、人的社会化理论

十、小团体理论

十一、标签理论

第七章:青少年心理咨询(2学时)

一、心理咨询种类和范围

二、心理咨询原则和过程

三、青少年常见心理咨询问题

第八章:青少年个案工作(2学时)

一、青少年个案工作内容和功能

二、青少年个案工作基本步骤

三、青少年个案工作的技巧

第九章:青少年小组工作(2学时)

一、青少年小组工作功能和原则

二、青少年小组工作技巧

三、青少年小组工作的活动设计

第十章:青少年社区工作(2学时)

一、青少年社区工作任务

二、青少年社区工作过程和基本技术

三、教学要求与主要环节:

通过教学,学生应了解青少年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扰,熟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各种基本理论,掌握服务青少年的基本工作方法与技巧。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实务演示为辅。根据青少年自身发展特点,选举典型相关案例加以分析,力争做到理论和事例相结合,讲述与活动相结合,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为培养专业社会工作人员做准备。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青少年社会工作》 陆士桢 王玥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2)主要参考书:

《青少年社会学》 甘永祥主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87年

《学校社会工作》 范明林编著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儿童社会工作》 陆士桢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

第二篇: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第一章

绪论

了解青少年的概念、青年的社会本质以及青少年概念演变的历史,为青少年社会工作打下青少年观的价值基础。

第一节、青少年的定义

一、青少年的年龄界定

二、青少年的定义

三、青少年的本质

第二节、青少年的意义

一、“青少年”的历史

二、青少年的含义

三、青少年的权利

四、青少年的发展

第三节、青少年观

一、青少年观的内涵 二、三代领导人的青年观

思考题:

1、什么是青少年?你怎样认识青少年的社会本质?

2、“青少年”这一概念的如何演变来的?现代的“青少年”概念具有哪几方面的涵义?

3、什么是青少年观?它对于青少年工作有什么意义?

4、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三代领导人在对于青年的认识和分析上有什么观点和特点?

第二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定义与功能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识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特色,了解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功能,从基本概念上把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要素,提高对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整体认识。

第一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概念的要素

第二节、青少年社会工作产生背景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产生背景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阶段

第三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功能

二、促进社会安全与发展

思考题:

1、什么是青少年社会工作?它包含哪些要素?

2、青少年社会工作是如何产生的?在历史发展上分哪几个阶段?

3、青少年社会工作对社会具有什么意义?

4、青少年社会工作对青少年具有什么意义?

第三章 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识和了解青少年发展阶段的特征,青掌握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全面了解和认识青少年行为及问题的根源,做好青少年工作打下基础。

第一节、关于青春发育期

一、什么是青春发育期

二、青春发育的过程

第二节、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特征

一、青春期的生理特征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内在特征

第三节、几个特别要素的发展

一、青少年的智力发展

二、青少年的情感发展

三、青少年的自我意识

四、青少年个性的发展

五、青少年觉醒的性意识

六、青少年的行为特征

七、青少年发展的任务

思考题:

1、青少年在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上各有什么特点?

2、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有什么特点,主要问题是什么?

3、青少年的性发展特征是什么?需要帮助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4、怎样把握青少年的情感发展?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5、青少年期有哪些发展任务?

第四章 青少年发展的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认识有关青少年发展的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各种主要学术流派的主要观点,掌握这些对于青少年社会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揭示青少年发展及问题的特别视角,学会面对青少年问题时自觉运用这些理论。

第一节、生理学理论

一、生物进化论和复演论

二、生长顺序和时间理论

三、发展螺旋论与遗传学说

四、生物学理论对青少年工作的启示

第二节、心理学方面的理论

一、人格学习理论

二、人格的心理分析理论

三、人格的人本理论

四、发展任务的理论

五、道德发展论

六、心理学理论对青少年工作的启示

第三节、社会学方面的理论

一、角色

二、互动

三、规范

四、社会群体

五、家庭

六、社区

七、组织

第四节、文化学方面的理论

一、关于文化的含义

二、与青少年发展相关的文化特性

三、文化人类学理论

四、场地理论

五、社会文化理论

思考题:

1、从生物性发展的角度,有关青少年发展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对青少年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2、心理发展对青少年具有什么意义?

3、对于青少年的发展来说,心理学方面主要有哪些流派?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4、从青少年发展的角度说说什么是角色、互动、规范、社会群体、家庭、社区和组织?

5、什么是青少年文化?有什么特征? 第五章 青少年福利和青少年福利政策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青少年福利的概念、涵义,了解青少年福利需求。学习有关青少年福利政策的界定、内涵和价值取向的基本知识,并认识中国青少年福利的特点。了解青少年福利行政的概念、内容和过程的基本知识,认识中国青少年福利行政的特征。更好地把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福利体系和政策背景。

第一节、青少年福利的概念与含义

一、社会福利

二、青少年福利

三、青少年福利的含义

四、青少年的福利需求

第二节、青少年福利政策

一、青少年福利政策的概念

二、青少年福利政策的界定

三、青少年福利政策的内涵

四、青少年福利政策的价值取向

第三节、中国青少年福利政策

一、中国古代青少年福利政策的特点

二、青少年福利政策现状

第四节、青少年福利行政

一、青少年福利行政的概念

二、青少年福利行政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青少年福利行政的过程

四、我国主要的青少年福利行政系统

思考题:

1、什么是青少年福利?一般意义上青少年在福利方面有哪些需求?

2、青少年福利政策的涵义是什么?

3、你怎样认识青少年福利政策的价值取向?

4、中国的青少年福利政策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5、什么是青少年福利行政?青少年福利行政的过程是怎样的?

6、我国主要的青少年福利行政系统的构架是怎样组成的?

第六章 青少年社会问题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一般意义上的青少年问题及其社会反映,掌握青少年问题对于青少年发展的危害、青少年问题发生的规律以及解决的思路。结合实际生活认识我国青少年发展中的学业压力、劳动就业、生活方式选择、群体关系等突出的问题,从青少年发展问题角度把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规律。

第一节、青少年发展成长的主要问题

一、青少年成长环境问题

二、青少年发展问题

三、青少年的贫穷问题

四、毒品对于青少年的危害

五、爱滋病对于青少年的伤害

第二节、我国青少年问题

一、我国青少年人口基本状况

二、我国青少年受教育状况及问题

三、我国青年劳动就业情况

四、我国青少年生活状态

五、我国青少年犯罪情况

六、我国处于特殊困难境地的青少年

七、我国青少年发展的突出问题

思考题:

1、当前世界范畴内,有哪些因素影响青少年健康发展?

2、贫穷对于青少年的发展会造成哪些影响?

3、毒品和艾滋病对青少年有哪些危害?严重到什么程度?

4、我国青少年发展面临着哪些问题?怎样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第七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充分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承担的义务责任。

第一节、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宏观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推动有关青少年的立法

二、在青少年问题上为政府提供资讯和建议

三、推动青少年教育

四、监督、维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五、为青少年创造娱乐休闲的各种条件

六、促进家庭建设,推动青少年发展;

七、保护青少年权益

八、面向全社会代表、宣传青少年

第二节、直接面向青少年的具体、微观的青少年工作

一、成长发展辅导

二、心理健康辅导

三、人际交往辅导

四、理想、道德、价值观发展辅导

五、青少年休闲娱乐方式辅导

六、自我形象塑造

七、贫困青少年的救助

八、学生辍学问题的的防治

九、适应不良行为的辅导

十、青少年犯罪矫治

十一、对特殊青少年的救助工作

思考题:

1、从宏观工作的角度,青少年社会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辅导都包括哪些内容?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应如何把握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3、心理健康对青少年发展的意义何在?怎样进行有效的辅导?

4、青少年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适应不良问题?如何处置?

5、怎样辅导青少年发展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

6、贫困青少年的救助要对青少年发展有什么意义?怎样实施?

7、如何对犯罪青少年进行有效地矫治?

8、怎样对处于不良境地的青少年进行辅导和帮助?

第八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全面充分地认识和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和运作模式,学习并掌握青少年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概念、特点、理论基础、工作原则、基本程序及治疗模式,以及实施过程和程序,并以案例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的具体方式和方法。

第一节、青少年个案工作

一、青少年个案工作的定义

二、青少年个案工作的要素

三、青少年个案工作的特点

四、青少年个案工作的理论基础

五、青少年个案工作的原则

六、青少年个案工作的基本程序及治疗模式

七、青少年个案工作的实施策略

第二节、青少年团体工作

一、青少年团体的概念、功能、分类

二、青少年团体工作的概念和要素

三、青少年团体工作者的角色

四、青少年团体工作的意义

五、青少年团体工作的基础理论

六、青少年在团体中的社会含义

七、青少年团体工作基本工作理论和模式

八、青少年团体工作的原则

九、青少年团体工作的过程

十、组织和介入青少年团体的技巧

第三节、社区青少年工作

一、青少年社区工作的概念

二、青少年社区工作的原则

三、青少年社区工作的介入手段

四、青少年社区工作的一般过程

五、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技巧

思考题:

1、什么是青少年个案工作?有什么特点?

2、青少年个案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工作原则有那些?怎样掌握?

3、青少年个案工作的基本程序及治疗模式主要有哪些?结合是案例谈谈体会?

4、什么是青少年团体工作?有什么特点?

5、团体对青少年有什么特殊意义?怎样利用团体辅导青少年发展?

6、青少年团体工作的基本工作理论和主要工作模式有益那些?

7、结合是建立谈谈怎样组织和介入青少年团体?

8、什么是青少年社区工作?有什么特点?

9、青少年社区工作的主要介入手段有哪些? 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体会谈谈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技巧?

第三篇:西方社会工作研究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范文)

《西方社会工作研究》专题简介(Study of Western Social Work)

一、课程编号:220520668

二、总学时:36学时

学分:2学分

三、面向专业:社会工作

四、课程主要内容:

《西方社会工作研究》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它通过系统介绍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在西方的历史、现状及趋势,使学生对西方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和实务领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作为一门专业延伸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备社会工作的宏观理念,把握国际社会工作最新发展态势并积极反思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相关问题。

本课程采取专题讲座形式进行。

五、先修课程:社会工作概论

六、参考教材:无。

七、主要参考书目:

1.柳拯、柳浪:《当代国际社会工作》.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 2.Malcolm Payne著.何雪松等译:《现代社会工作理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3.林万亿.当代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台北:五南图书有限公司.2000年5月。

4.库少雄.社会工作实务.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月。5.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6.Lynne M.Healy.Internation Social Work.New York Oxfood.2001 7.Karen Lyons.Internation Social Work:Themes and Perspectives

八、讲授提纲及课时分配

第一讲 社会工作在西方的理解(2学时)

一、社会工作的诸多定义

二、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

三、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

四、社会工作的目的

五、社会工作的功能

六、社会工作的活动

第二讲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历史及现状(2学时)

一、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回顾

1、第一个阶段可以称之为“调查”阶段。

2、第二个阶段可称之为“精神分析学”阶段。

3、第三个阶段是“精神分析学派”与“功能主义者学派”并立的阶段。

4、第四个阶段被称为“获得”的阶段。

5、第五个阶段则可称为“盘点”阶段。

6、第六个阶段是“理论统一”阶段。

7、第七个阶段可称之为“理论归类”阶段。

二、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种类

1、心理分析学理论。

2、行为主义理论。

3、社会系统理论。

4、标签理论。

5、沟通理论。

6、人文主义理论。

7、激进的人本主义理论。

8、马克思主义理论。

9、“增权”或“倡导”理论。

三、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逻辑结构

四、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整理归类

第三讲 当代西方社会工作的十大发展趋势(4学时)

一、实践方法的嬗变

二、认识论的多元化

三、介入取向的持续论争

四、证据为本的实践的兴起

五、介入聚焦的转移

六、专业关系的重构

七、短期治疗和折衷模式的盛行

八、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九、社会服务机构的新管理主义取向

十、社会工作教育的不断革新

第四讲 西欧社会工作——以英、法为例的社会工作研究(4学时)

一、西欧社会工作的历史渊源

1、社会工作的思想渊源

2、慈善组织会社

3、睦邻组织运动

4、英法的社会安全制度

二、英法的社会工作专业发展

1、服务培训班

2、社会工作教育协会

3、西欧的社会工作专业团体

三、社会工作的领域

四、社会工作方法

1、个案工作

2、团体工作

3、社区工作

4、社会工作管理和社会工作研究

5、多种工作方法的整合五、西欧社会工作的问题和未来

1、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者的论争

2、社会工作者面临着更严格的技术要求

3、社会工作的非专业化的问题

4、新兴社会服务行业对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侵吞

5、西欧社会工作专业继续发展的契机

第五讲

东欧社会工作——以波兰为例的社会工作研究(3学时)

一、关于波兰

1、政治概况

2、经济简史

3、习俗与禁忌

二、波兰的社会福利模式

1、治疗型、教会执事型、波兰经济私有化和市场化的后果

2、波兰的人口变化趋势

3、基本情况、压力和体制改革对社会的影响

4、波兰社会福利的转型建议

5、确立根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目标、对政府机关结构体系的建议、有关教育及培训方面的建议

第六讲

北欧社会工作——以瑞典为例的社会工作研究(3学时)

一、瑞典概况:

1、政治概况

2、经济简史

3、习俗与禁忌

二、重大趋势

1、人口结构趋势

2、社工服务发展趋势

三、社会工作的角色与模式

1、社会工作者分布的部门:

2、社会工作主要模式: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儿童照顾、贫困者的救济和帮助、医疗保健

四、社会工作机构管理

1、政府直接管理

2、政府设置,私人经营。

3、非政府组织承办,政府资助。

五、社会工作教育

1、社会工作教育体系。

2、社会工作专业高等教育。第七讲 美国社会工作研究(6学时)

一、美国社会工作的历史渊源

1、慈善组织会社

2、睦邻组织运动

二、美国的社会工作教育

1、服务培训班

2、社会工作专业院系

3、社会工作教育协会

4、层次分明、专业鲜明的美国社会工作教育

三、教育思想和实践的演进

1、二战以前的社会工作教育专著

2、二战以后的社会工作研究

四、美国社会工作的领域及不同领域的社会工作者

五、社会工作方法

1、个案工作

2、团体工作

3、社区工作

4、社会工作管理和社会工作研究

5、多种工作方法的整合六、社会工作理论

1、心理分析及其他心理学理论

2、任务中心理论

3、系统理论和生态学理论

七、美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团体

八、美国社会工作的证照制度和行业立法

1、证照制度

2、行业管理机制

九、美国社会工作的问题和未来

1、“私营社会工作”的问题

2、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者的论争

3、社会工作者面临着更严格的技术要求

4、社会工作的非专业化的问题

5、新兴社会服务行业对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侵吞

6、美国社会工作继续发展的契机 第八讲

日本社会工作研究(3学时)

一、日本概况:

二、数据日本:日本经济、日本文明、结论

三、社会工作的作用及功能

1、直接服务

2、社会工作个案管理

3、社区工作

四、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1、健康护理照顾制度

2、家庭法院

3、社会工作的员工及培训

第九讲

西方社会工作在我国港台地区的发展(6学时)

一、港台地区社会工作的源起和专业化历程

二、港台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

1、家庭和儿童社会工作

2、青少年社会工作

3、老年社会工作

4、康复社会工作

5、社区发展工作

二、港台地区社会工作的特点

1、严密的组织性

2、政府与社会的有机结合3、高度的专业化

三、港台社会工作对内地社会工作的启示

1、除争取政府大力支持外,需大量发展民间福利团体并积极培养社会工作者

2、不断义工队伍,扩展服务项目

3、社会福利服务应实行政府统筹资助、社会广泛参与、民间承担服务的道路

4、社会工作教育应体系完善,开展面广,计划性强,职业教育特点突出

第十讲

西方社会工作的思考及启示(3学时)

一、建立专业化的现代社会服务体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社会结构转型的客观需要

二、大力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现代社会服务体系和调节机制的重要途径

三、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财政支持是建立专业社会工作体制的前提和基础

四、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进行理性选择和改造基础上发展中国社会工作理论

五、推动全社会认识、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发展

六、结合西方经验,针对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培养专业人才,建构社会工作专业结构

第四篇:社会工作系简介

社会工作系简介

复旦大学社会工作的学科教学长期融合在社会学专业中,具有悠久的历史。社会工作课程始于1929年,其后增设社会政策、社会事业与行政等课程,为中国社会工作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至建国后复旦大学回复重建社会学时,社会工作的建设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2005年1月社会工作学系正式成立。近年来,本系依托多元渠道与国内外同道努力促进社会工作的发展,尤其与美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社会工作理论界和实务界建立了广泛、深入的专业联系和合作。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活动、是一种专业,也是一种专门的职业和制度。社会工作职业促进社会变迁与人类关系的融洽,加强和解放人类对福祉的追寻。社会工作借助人类行为社会系统等理论帮助人类更好的与环境交流融合。是基于人权与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而开展的助人自助的活动。

复旦大学社会工作学系现有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2人、助教1人,兼职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他们绝大多数具有香港或欧美国家深造、实习的经历。顾东辉任副主任(主持系务工作),另有赵芳、曾群、沙卫、高建秀等学术涵养高、实践能力强的优秀教师。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国际上多次获得过很高成就和嘉奖。

社会工作系教师简介

顾东辉

教授,博士生导师

副院长兼社会工作学系常务主任

复旦大学经济学系学士(1986)

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1989)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硕士(MSW,2004)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福利博士(2000)

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硕士和社会行政管理硕士项目主任

上海复惠社会工作事务中心理事长

上海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民政部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社会保障、社区研究、社会调查和社会福利制度。主要从事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评估、社会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非盈利组织管理、失业者社会福利、青少年服务、济贫政策等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赵芳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1994)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法学硕士(1998)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 理学博士(2006)

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2001—2002)

江苏省家政学会委员

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志愿援助中心高级督导

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家庭治疗研究联盟发起员

江苏省社会工作者高级考评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家庭治疗、家庭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与团体社会工作。

曾群

副教授 社会工作学习常务副系主任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福利学哲学博士

2008年第九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福利理论、社会政策、社会行政管理、社会项目设计与评估、质性研究方法

高建秀

副教授

复旦大学哲学学士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学硕士

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组委会嘉奖

2008年荣获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2000年参加美国第95届社会学年会

2003年赴加拿大Calgary大学及老人服务机构实习

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社会工作、家庭治疗、家庭暴力与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社会性别研究

沙卫

讲师

社会工作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务社会工作:哀伤辅导、身心灵健康模式、艾滋病预防干预、戒毒者社区康复与小组工作。

第五篇:《企业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企业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56 实验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属性:专业课

开设学期:第七学期 主撰人: 审核人: 大纲制定(修改)日期: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企业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主要在企业内外从事员工的生产适应、环境协调、福利保障、职业生涯发展等的管理工作,其主要目的实在员工职业与福利发展的基础上提升企业效率。它是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工作理念、方法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学习该门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企业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价值观和伦理、工作模式、工作过程、工作方法等内容,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社会工作实践打下深厚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企业社会工作的历史与发展、现实与历史必然性、企业管理、企业社会责任;

2.要求学生理解企业社会工作的概念与内涵,与企业内各部门、外部关系、与企业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企业社会工作实务理论、过程、方法、技巧,以及在员工福利服务、员工心理服务、弱势群体维权中的应用,并能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56学时)

第一讲 企业社会工作导论 学时数:2 教学目的:了解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与必然性,理解企业社会工作的概念与内涵(与工业社会工作、职业社会工作的概念辨析),掌握企业社会工作的工作目标与遵行原则。

教学重点和难点:企业社会工作的工作目标与遵行原则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企业社会工作的工作目标与遵行原则;

2.熟悉企业社会工作的概念与内涵,与工业社会工作、职业社会工作的概念辨析; 3.了解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与必然性 第二讲 企业社会工作发展历程 学时数:2 教学目的:了解欧美、港台地区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经验与特点,思考其对我国内陆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启示。

教学重点和难点:欧美、港台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经验总结与启示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美国、港台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经验与模式; 2.熟悉美国、港台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特点; 3.了解美国、港台企业社会工作发展历程。

第三讲 企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模式与途径 学时数:2 教学目的:了解企业社会工作介入背景、可行性,熟悉其介入内容与介入途径,掌握企业社会工作介入模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企业社会工作介入模式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企业社会工作介入的5种模式及其内容; 2.熟悉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内容与介入途径; 3.了解企业社会工作的介入背景与可行性。

第四讲 企业社会工作与企业管理 学时数:2 教学目的:了解企业的特性及企业管理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企业社会工作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中国本土企业管理中的社会工作元素。教学重点与难点:企业社会工作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熟悉企业社会工作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2.熟悉中国本土企业管理中的社会工作元素; 3.了解企业的基本特性及企业管理基础知识。

第五讲 企业社会工作与企业社会责任 学时数:2 教学目的: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内涵,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演变与功能,掌握企业社会工作者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角色发挥及注意事项。教学重点与难点:企业社会工作者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角色发挥及注意事项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企业社会工作者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角色发挥及注意事项; 2.熟悉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演变与功能; 3.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内涵。

第六讲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与企业社工的介入 学时数:2 教学目的:了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历程,熟悉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理解企业社会工作介入企业社会责任的可能性。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理解企业社会工作介入企业社会责任的可能性; 3.了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历程。

第七讲 企业社会工作与企业内各部门的关系 学时数:2 教学目的:了解企业社会工作与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的关系,理解企业社会工作与人力资源部门的关系,掌握企业社会工作与工会的异同。教学重点与难点:企业社会工作与工会的异同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企业社会工作与工会工作的关系(异同); 2.熟悉企业社会工作与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异同; 3.了解企业社会工作与生产、销售部门的关系。

第八讲 企业社会工作与企业外部的关系 学时数:2 教学目的:了解企业社会工作与社区的关系,理解并掌握企业社会工作与政府、NGO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企业社会工作与NGO、新闻媒体的关系协调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企业社会工作与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其他NGO的关系协调; 2.熟悉企业社会工作与政府的关系; 3.了解企业社会工作与社区的关系。

第九讲 企业社会工作主客体系统与行动机制 学时数:6 教学目的:掌握企业社会工作主客体系统构成,行动系统组成要素、组织结构及 企业社会工作行动过程,中国企业社会工作行动机制内容,熟悉企业社会工作行动机制的国际经验,理解企业社会工作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及行动系统的动态平衡,了解企业社会工作行动机制的内涵,思考中国内地企业社会工作发展努力志向。教学重点与难点:企业社会工作主客体系统、行动系统、行动机制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企业社会工作主客体系统构成,行动系统的组成要素、组织结构,企业社会工作行动过程,中国企业社会工作行动机制图;

2.熟悉企业社会工作行动机制的国际经验,并理解企业社会工作主客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及行动系统的动态平衡; 3.了解企业社会工作行动机制的内涵。

第十讲 企业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与评估之价值伦理 学时数:3 教学目的:了解企业社会工作价值观、专业伦理内涵,理解企业社会工作价值观在企业企业社会工作中的作用,掌握企业社会工作价值观、专业伦理内容及企业社工伦理困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企业社会工作价值观、专业伦理内容与常见伦理困境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企业社会工作价值观、专业伦理内容与企业社工常见伦理困境; 2.理解企业企业社会化工作价值观在企业社会工作中的作用; 3.了解企业社会工作价值观、专业伦理的内涵。

第十讲 企业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与评估之实务理论 学时数:1.5 教学目的:了解、熟悉企业社会工作实务相关理论,并能在企业社会工作问题分析、解决中加以运用。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论的运用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科学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需求理论、系统理论主要观点; 2.理解上述理论的主要观点; 3.了解上述理论的应用。

第十讲 企业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与评估之过程与评估 学时数:3.5 教学目的:了解企业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并掌握关键工作内容,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社会工作实务过程,并能将其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企业社会工作实务过程重点阶段及各阶段工作要点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企业社会工作实务整体过程、企业社工者与服务对象的专业关系特点、企业社会工作介入点与介入方法;

2.熟悉、理解企业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特点; 3.了解企业社会工作实务过程各阶段具体工作内容。

第十一讲 企业社会工作福利服务概述 学时数:2 教学目的:了解员工福利的概念与内涵,熟悉员工福利构成及各类型福利的主要内容,掌握企业社会工作者介入员工福利服务的职责。教学重点与难点:企业社会工作者介入员工福利服务的职责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企业社会工作者介入员工福利服务的职责; 2.熟悉员工福利构成及各类型福利的主要内容; 3.了解员工福利的概念与内涵。

第十二讲 中国企业社会工作福利服务 学时数:2 教学目的:了解中国企业社会工作员工福利服务状况,理解企业社会工作者在员工福利服务中的角色定位,掌握中国企业社会工作员工福利服务模式。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国企业社会工作员工福利服务模式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中国企业社会工作员工福利服务模式;

2.熟悉中国企业社会工作者在员工福利服务中的角色定位; 3.了解中国企业社会工作员工福利服务现状。

第十三讲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 学时数:2 教学目的:了解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掌握企业员工常见心理困境与压力,熟悉相应的疏导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员工心理困境、压力疏导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企业员工常见的心理困境、压力; 2.熟悉企业员工常见心理困境、压力的疏导方法; 3.了解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

第十四讲 社会工作方法在员工心理服务中的应用 学时数:2 教学目的:了解、熟悉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法在员工心理服务中的应用领域,实施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三大工作方法在员工心理服务中的实施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员工心理服务中个案工作的应用领域、企业中建立的小组类型; 2.熟悉员工心理服务中各工作方法实施过程的工作要点; 3.了解各工作方法在员工心理服务中的具体工作内容。

第十五讲 员工援助计划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 学时数:2 教学目的:了解EAP的概念与发展历程,熟悉并理解EAP的要素与功能,掌握EAP的推行模式与具体做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EAP的推行模式与具体做法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EAP的推行模式与具体做法; 2.熟悉EAP的包含要素与功能; 3.了解EAP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第十六讲 企业社会工作职业生涯服务 学时数:4 教学目的:了解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与内涵、历史演进、相关理论基础,理解企业社会工作方法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掌握企业社会工作在员工职业生涯服务中的服务领域及角色定位。

教学难点与重点:企业社会工作者在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及企业社会工作方法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员工职业生涯服务中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及角色定位; 2.熟悉企业社会工作方法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3.了解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历史演进与相关理论。第十七讲 弱势群体维权(青年工人、女工)学时数:2 教学目的:了解企业社会工作在青年工人权益维护中的介入内容,了解女工经常遭遇的侵权事件及其应对策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企业社会工作介入青年工人、女工维权的方法与技巧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点:

1.掌握企业社会工作介入青工、女工维权的切入点; 2.理解企业社工协助青工、女工应对侵权事件的方法; 3.了解青工、女工经常遭遇的侵权事件及影响。

第十七讲 弱势群体维权(农民工、残障职工)学时数:2 教学目的:了解农民工、残障职工的特征及其常遇侵权事件,掌握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残障职工维权、充权的内容与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残障职工维权、充权的方法与技巧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残障职工维权、充权的切入点; 2.理解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残障职工维权、充权的方法; 3.了解农民工、残障职工经常遭遇的侵权事件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215888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