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画文具



第一篇:6、画文具

6、画文具

总课时:

单元课时:

课型:造型表现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能够使用简练、流畅的线条进行写生。

2、能够用线条表现出一件文具的特征及基本结构。

3、喜欢进行线描写生练习,能从中体会到绘画的乐趣。教具、学具:

挂图、示范作品、画笔、画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检查学生学具材料的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谈话导入

1、师:我们从很小就接触到绘画,大多数情况都是比着别人的画来画,真正要画得真实,就要用写生的方式。文具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可谓形影不离,它与我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今天我们就从文具开始学习写生画。

2、出示范画,欣赏。

师展示丰富多彩、款式新颖的现代文具图片,师生共同分析其外形特征、功能,发现它们的美感。出示一些学生创作的线描写生文具作品,这些作品线条流畅,下笔肯定,准确地表现了文具的特征。

三、学习写生

1、认识线描写生

展示两幅用不同方式画的文具,一幅用颜色表现,一幅用线条表现。比较两幅画的不同点,着重分析线描画的特点及绘画方法,让学生自主讨论,探究学习。认识到线条的疏密对比、粗细对比、刚柔对比及节奏对比,感受线条简练、流畅、肯定的美感。

2、创作写生

要求以写生的方式,用简练、流畅的线条表现一组(件)文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摆好一组文具,要渗透一些摆放文具的技巧,在构图上注意有疏有密,把握好整体关系。

进行写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观察文具的结构上,只要学生能够把文具的结构表现清楚,就是成功的。

3、展示作品,交流方法

选择一些好的作品到前面进行展览,并谈画法。

四、总结

让学生谈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教材分析:

文具是学生们学习的好伙伴,可谓形影不离,它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友谊。“画文具”会使孩子们感到熟悉、亲切,不会对初次写生产生畏惧感。“画文具”一课,要求以写生的方式,用简练、流畅的线条表现一组(件)文具,让学生初步感受用线条表现事物的绘画方法,加强对整体轮廓和局部特征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从而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科书中出示了一些文具图片,可以帮助学生观察文具特征及摆放技巧;教科书中还出示了一些学生创作的线描写生文具作品,这些作品线条流畅,下笔肯定,准确地表现了文具的特征。通过与照片的比较,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在学生做作业时,要从学生兴趣出发,可以画一组文具也可以画一件文具,还可以从自己最感兴趣的角度或地方开始表现教学建议:

●展示丰富多彩、款式新颖的现代文具图片,师生共同分析其外形特征、功能,发现它们的美感,使学生产生用画笔表现文具的欲望。

●可利用课件或范画展示两幅用不同方式画的文具,一幅用颜色表现,一幅用线条表现。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观察比较两幅画的不同点,着重分析线描画的特点及绘画方法,让学生自主讨论,探究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画中线条的疏密对比、粗细对比、刚柔对比及节奏对比,感受线条简练、流畅、肯定的美感。

●教师还可准备一些古今中外绘画大师的线描作品,随机介绍给学生欣赏,并鼓励学生根据客观事物,用富于个性的线条画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在选择、摆放文具时,要渗透一些摆放文具的技巧,在构图上注意有疏有密,把握好整体关系。

●依据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喜欢动手、好奇心强的特点,可通过触摸的方法感受线条。让学生亲自实践,摸一摸文具的棱角、纸张的边缘,或毛笔的笔毛等,用真实的感受去体会线条的实际存在,重点放在流畅柔软的线和棱角坚硬的线给人的不同感受,思考在绘画中应如何表现。引导学生用流畅、肯定的线条画一组(件)文具是本课的重点及难点,教师可带领学生共同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结合触摸线条时的感受来启发学生如何使用线条。

●中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线描写生往往对描画对象缺乏整体观察,容易陷入局部之中,看一点画一笔,使作品形体比例不正确、抓不住对象特征。这在初学写生时是正常的现象,切不可因为造型或比例的问题,就批评学生。教师重点应放在鼓励学生观察文具的结构上,只要学生能够把文具的结构表现清楚,作为本课而言就是成功的。但是如果学生的能力不错,在表现清楚结构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观察的意义与方法。引导学生先安排好构图,画出文具的大形,再进行整体深入。

●线描写生对儿童来讲是一个新的课题,不要单纯以画面效果作为评判标准。评价作业时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评价要全面,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老师的激励和帮助。这样,通过线描写生单元的学习,学生的线描水平会得到一定的提高,使之顺利度过向写实期的转变。

第二篇:6 画鸡蛋

●目标走过来

1.自读课文,认识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从小下苦功夫,严格训练,才能学会过硬的本领。●我会认生字

$s_z$

烦 fan2

肃 su4

训 xun4

练 lian4

绘 hui4

熟 shu2

$end$

●我会读课文

$ xlesson$

$audio$b16201$end$$title$6 画鸡蛋

$lesson_start$

$audio$b16202$end$

四百多年以前,有个意大利人叫达·芬奇。他是个著名的画家。

$audio$b16203/b16204/b16205/b16206/b16207$end$

达·芬奇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先让他画鸡蛋,画了一个又让画一个。他画得不耐烦了,就问老师:“老师,您天天要我画鸡蛋,这不是太简单了吗?”老师严肃地说:“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这就错了。在一千个鸡蛋当中,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每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形状也不一样。我让你画鸡蛋,就是训练你的眼力和绘画技巧,使你能看得准确,画得熟练。”

$audio$b16208$end$

达·芬奇听从老师的话,用心画鸡蛋,画了一张又一张,每一张都画了许多形状不同的鸡蛋。

$audio$b16209$end$

后来,达·芬奇无论画什么,都能画得又快又像。

●帮你理层次

第1自然段:概括的介绍了达·芬奇是个著名的画家。

第2自然段:达·芬奇刚开始学画时,老师让他画鸡蛋,他画的不耐烦了,老师严肃的教育了他。

第3自然段:达·芬奇听从老师的话,开始用心的画了许多形状不同的鸡蛋。第4自然段:后来,达·芬奇无论画什么,都能画的又快又像。

●和你议主题

课文讲述了达芬奇在刚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让他画鸡蛋,他画的不耐烦了,就向老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师严肃的教育了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从小下苦功,严格训练,才能掌握过硬的本领

第三篇:6、《画》教案

识字

一、学习目标:

6画

1、认识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

2、认识“远、看、近、听、春、还”六个生字,会写“水、去、来、不”4 个生字。

3、认识文中3对意思相反的词。、4、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结合插图,了解古诗大致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二、学习重点:

1、认识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

2、认识“远、看、近、听、春、还”六个生字,会写“水、去、来、不”4 个生字。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学习难点:

1、认识文中3对意思相反的词。

2、结合插图,了解古诗大致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投影展示法、引导法与点播法。

学法:朗读体会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

2、认识“远、看、近、听、春、还”六个生字。会写“水、去、来、不”4 个生字。学习过程:

(一)引题示标--明确任务(约3分钟)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古诗,这首古诗是个谜语诗,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诗的谜底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这是一首怎样的诗。”以此来导入新课。

2、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二)学习课文,感悟文本。(约28分钟)

体验感悟——交流提升一(约8分钟)

1、观察插图,学生交流:课本图片上分别看到了什么?

2、谁能说说这首诗中有没有认识的字?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3、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

体验感悟——交流提升二(约20分钟)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练习多读几遍生字。不认识的字指出来,老师教一教。老师带领学生读10个生字,把生字读得正确、流利。之后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男女生分别齐读。

3、给自己能够认识的字画一个小圆圈。之后全班交流:在这页内容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指名读生字,纠正读音,口头组词。

4、引导学生读准“声、惊、听”的后鼻音和“近、春、人”的前鼻音。有的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这个字,还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引导学生巩固识字。如“白色、春天、声音、远近、” 等。

5、学写笔画走之、斜刀头,老师在范写过程中,一边写一边强调新笔画的特点。

6、让学生认真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教师范写生字,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7、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8、鼓励学生自主识记字形并充 分交流,力求做到一字多法,一法多用。

(三)提炼归纳--拓展延伸(约9分钟)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请同学们回到家里当小老师,教家长学习写生字。

3、作业:书写“水、去、来、不”。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生字。

2、认识文中3对意思相反的词。

3、结合插图,了解古诗大致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4、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过程:

(一)引题示标--明确任务(约3分钟)

1、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图上画了山、水、花、鸟)以此导入。

2、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二)学习课文,感悟文本。(约25分钟)

体验感悟——交流提升一(约8分钟)

1、让学生把上节课学习过的生字在课文中找出来,画一个小圆圈。

(三)请学生自由拼读课文内容。

体验感悟——交流提升二(约17分钟)

1、教师启发学生:同学们,在你们的记忆中,当春天来到时,山、水、花、鸟分别是什么样的呢?这首诗又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

(1)描写山和水的句子找出来。

(2)指名读前两行。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 山 有色近水 无声)

(3)让学生找找二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4)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再来看后两行:“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美丽。当人们走近的时候,枝头上的鸟不害怕,仍然停在枝头上(板书: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读到这里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画)(5)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读出诗句恰当的停顿。

2、请学生尝试自由读诗句,要求借助拼音读正确。教师范读诗句,学生跟读。

3、分组朗读诗句,发现学生朗读的突出问题,教师及时 予以正确的范读,纠正错误。

4、课后能够背诵这首诗。

(三)提炼归纳--拓展延伸(约12分钟)

指导学生找一找文中3对意思相反的词:远-近、有-无、去-来。

2、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3、请同学们回到家里当小老师,教家长学习《画》。

4、作业:背诵古诗。课后反思:

第四篇:识字6 画(教案)

识字6

【教学目标】

1.会认“远、有”等10

个生字,会写“水、去”等4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必备品格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热爱、了解中国山水画。

关键能力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认识走之、斜刀头

个偏旁。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远、有”等10

个生字,会写“水、去”等4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

3.认识走之、斜刀头

个偏旁。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1)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画面上画了些什么?(山水、花鸟)

(1-4)

(2)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季)从哪儿看得出来?(画中的桃花可以看得出来。)

2.关于这幅画,有人给它题了一首诗,名字叫做《画》,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吧!(板书:6

画)

3.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问题引导,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自然过渡到课题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

三、学习字词

1.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识记生字。

①注意读准:翘舌音“声”,平舌音“色”,前鼻音“近、”,后鼻音“听、声”。

②识记生字

换一换。用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如:

无:“天”换笔画成“无”。

听、近:互换偏旁。

色:“爸”换偏旁成“色”。

偏旁归类。本课要认识的两个偏旁,斜刀头表示的意义学生不太熟悉,学生只要

能记住这个偏旁的名称即可。走之作意符,表达的意思多与走路或路有关。本课有

个带

走之的字:“远、近、还”,结合偏旁表达的意思,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这些字的含义。

借助反义词,识记生字。如,“有—无、来—去、远—近。”

结合生活实际识记:有的生字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可以用它们编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如:

(5—6)

(7-15)

还是

你还是学习那么好。

(2)认识“走之、斜刀头

2”两个偏旁。

“远、近、还”这三个字都是“辶”,这是我们这课要学习的新的偏旁,我们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走之底”,它表达的意思多与走路或路有关。

“色”这个字的偏旁是“⺈”,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偏旁“斜刀头”。

(3)出示词语

望远镜

远处

有钱

有人

颜色

色彩

近视

远近

歌声

声音

去哪儿

走去

还有

还来

来到

走来

2.认识多音字:还(hái

huán)

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春去花还在。

这里的加点字“还”读“hái”,意思是“依然,仍然,尚且”,还有一个读音是“

huán”,意思是“偿还、回到原状”。组词如下:

hái(还有)(还是)

huán

(还钱)(还给)

②读一读:

还(hái)有一些人到现在也没还(huán)钱。

3.学生玩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学生先读生字,谁读对了苹果就归谁,看谁的苹果最多。

4.检查初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认读生字,从音、形、义全方位设计,掌握扎实、全面、有效。】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2)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水:第一笔竖钩写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撇不要写成两笔,而第三笔和第四笔

不能写成一笔。

去:第三笔为长横,在横中线上;第四笔撇折,在田字格中间起笔。

来:字形左右对称,竖要写在竖中线上。两横之间的距离要适中,不要过远或过近。

不:第一笔横要长;第三笔竖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上起笔;长

点收尾。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3.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初读课文后,我发现了这是一首谜语诗。

【设计意图:会写字教学,本着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学会了生字的音、形、意,我发现了这是一首诗歌性质的谜语。

五、课后作业

(请做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知识的习题。)

(16-20)

(21)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新词,初读了课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课文吧!

2.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问题引导,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自然过渡到课题中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3.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景物?(山、水、花、鸟)

三、结合生活,回答问题

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1-3)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四、品读释疑

1.学习诗歌前两句:

出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1)“远看”、“近听”分别是指什么?(板书:远看

山有色)

(“远看”指在远处看,“近听”指在近处听。)(板书:近听

水无声)

(2)这两句诗,告诉了我们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2.学习诗歌后两句:

出示“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春去”、“还在”“鸟不惊”分别是指什么?

(“春去”,指春天过去了,“还在”是指花儿依然还在开放,“鸟不惊”是指鸟儿一点儿也不害怕。)(板书:春去

花还在人来

鸟不惊)

(2)这两句诗,告诉了我们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设计意图:理解诗句,抓住难理解的词语,以点带面,理解诗句,层层推进。】

五、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4-7)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小结: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课文题目《画》。

5.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 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找学生现场演一演,体会“来、去”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2)远——近 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通过课件演示,体会“远、近”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3)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先找一找,然后再说一说或演一演。

生汇报:有—无 高—矮 多—少 早—晚

(4)同桌相互读一读反义词。

(5)教师引领学生游戏:我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我说一个词,你们来说它的反义词,看看谁先找到朋友。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领会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奇怪现象,原来诗句说的是“画”。组织表演等活动,理解反义词的意思并巩固识字。

六、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1.教师导言:同学们朗读得很棒啊!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得最快。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趣味提示,指名背诵古诗。(学生背诵一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1)师生搭档每人背一句。

(2)学生分小组在组内互相背诵。

(3)男女生互相比赛背诵。

(4)教师点名挑战背诵。

(5)学生互相点名挑战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开展“古诗诵读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累古诗,激发学生兴趣,丰富积累。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回家为爸爸妈妈猜谜语的活动再现情境,加深印象的同时感受到成就感。】

七、阅读方法解密

阅读方法解密

如何猜诗谜

读懂诗意:明白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如《画》描写的是山、水、花、鸟的特点。

抓住重点:明白诗中的景物和生活实际的关系。如本诗,我们要重点抓住画中的景物和生活实际的矛盾:远处地山为何会有颜色,近处的水为何没有声音,春天过去了花儿为何还盛开,人来了鸟儿为什么不害怕?抓住这些矛盾点,猜出谜底就不难了。

八、诵读积累,课堂拓展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古诗的朗读要注意掌握好停顿,读出韵味。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背诵课文,可以抓住“山、水、花、鸟”4

个字来背诵,也可以抓住“远”和“近”、“去”和“来”两组意思相反的词来背诵。

2.推荐阅读诗歌《荷花》、《牡丹》。

听读谜语诗歌《荷花》、《牡丹》,了解荷花、牡丹的特点,试着背一背,背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猜一猜。

九、课文主旨

这是一首谜语诗,作者通过文字的描述,把一幅本是静止的画变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卷轴展现出来:苍翠的山,流动的水,绽放的花,欢鸣的鸟,一派鲜活的景象,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

十、课堂小结

《画》是一首谜语诗,诗中有苍翠的山,流动的水,绽放的花,可爱的鸟,一派鲜活的景象。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十一、主题延伸

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幅画?

大自然中,远看山是没有明亮的颜色的,近听水是由声音的,春天过去了,花儿就谢了,人走过来,鸟儿就吓的飞走了。而诗中描绘的景色恰恰相反,可以看出这是一幅画。

十二、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十三、课后作业

(请做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的习题。)

(8)

(9)

(10)

(11)

(12-14)

板书设计(课件15)

远看

山有色

近听

水无声

春去

花还在美

人来

鸟不惊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一年级的教学,识字还是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将要求认的10个字,指导学生从单个生字的认读、组词、巧记的认识进行学习。除此之外,通过字理的分析,对本堂课重点要学的偏旁“走之底”“斜刀头”进行教学,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动态演示来明确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这个偏旁,学习汉字的兴趣。整堂课学生兴趣也都较高,也都乐于参加课堂。

不足之处:

在学生展开想象感悟完古诗之后,如果能够再将古诗的诗境做以整体的叙述小结,再来试背古诗,进行回归,整堂课的教学可能会更充实一些。

第五篇:《画》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忄、凵。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

【教学准备】

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厂家大自然的美丽。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

1、激趣:老师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下再睁开眼睛。(教师边数数,边贴出图画,准备给学生一个惊喜)

2、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3、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山、水、花、鸟。

二、学习课文

1、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现在来学一首古诗吧!

2、指导熟读诗句:

⑴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练习读准字音。

⑵指名读诗句。师生共同正音,重点指导读准:远、近、春、惊、听、声、色等前后鼻韵母和平、翘舌音的生字。

3、理解诗句:

⑴四人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⑵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板书课题:画)

⑶结合图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4、朗读古诗:

⑴师配示范读。学生闭上眼边倾听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

⑵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背诵诗文:

教师说诗意,学生说诗句。

依据板书,自己练背,同桌互查。

指名背诵,齐背。

5、识字:

⑴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⑵记忆字形,小组讨论:你认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用了哪些好办法?

用熟字形记忆人和无;区别人与八入、无与天音形义。

用熟字加笔画记来。

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认记看和惊,认识新偏旁忄。

用熟字和偏旁的方法记。启发学生发现还、远、近都是半包围结构,之旁里面都是熟字。比较远和近、近和听的字形。

6、写字:

⑴观察生字人、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先书空后练写。

⑵展评。7、实践活动。回家找谜语,开展谜语竞猜活动。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