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分享阅读虫虫虫虫爬

分享阅读虫虫虫虫爬



第一篇:分享阅读虫虫虫虫爬

分享阅读

虫虫虫虫爬

《虫虫虫虫爬》读本清新、自然。采用了循环的形式,每一句的末尾和下一句的开头呼应,文字琅琅上口,节奏感强,非常适合小班的幼儿,图画采用分格漫画的形式表现角色的动态,呈现部分到整体的顺序。让幼儿欣赏感受文学作品的美。让幼儿初步了解儿歌的特点,理解儿歌内容,读本中让幼儿准确的表述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教学内容非常适合小班幼儿进行阅读,让幼儿更好的了解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目标

☆能积极主动地阅读图画,有条理地描述图画;

☆能通过池塘全景图,对故事内容进行预测和推断;

☆知道用分格、运动线条来表示一个动物动态的运动过程;

☆能准确的用词语表示图画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讲述故事,能贴切的使用相关词汇。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

☆有关“池塘”的经验;

☆了解读本中出现的动物的生活习性。

材料准备

☆大书(按照分格线进行遮挡);

☆一幅池塘的全景图(和大书的第5页一样,没有人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你们见过池塘吗?你见过的池塘是什么样子的?

老师今天带来一张池塘的图片(出示池塘的图片),你们看看这个池塘是什么样子的?池塘里都有什么?池塘旁边有什么?你们觉得池塘里和池塘旁边还会有哪些小动物?它们会在什么地方生活?(若幼儿回答不出,教师可以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或动作做出提示,也可以利用动物的玩偶提示。)

二、阅读图画

第一页:(教师出示遮挡好的图画,按顺序分格呈现)画上有谁?它在什么地方?它要去什么地方?它是怎么去的?

(呈现第二格图画)我们来学一学毛毛虫怎么走路。它究竟是去找谁呀?(呈现第三格图画)原来是去找蝴蝶,蝴蝶在干什么?猜猜毛毛虫和蝴蝶会说些什么?它们的心情怎么样?它们这是在什么地方?你能在这张池塘的图片上找到蝴蝶的家吗?(教师利用全景图标示蝴蝶家的位置。)

第二页:(教师出示遮挡好的图画,按顺序分格呈现)蝴蝶要去做什么?它手里拿着什么?它要去找谁呢?

(呈现第二格图画)原来,她是去找青蛙呀!青蛙在哪儿?它在干什么?蝴蝶和青蛙在说什么呢?它们的心情怎么样?怎么看出来的?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也在这张池塘的图上标出来青蛙的家吧!

第三页:(教师出示遮挡好的图画,按顺序分格呈现)青蛙要去干什么?它要去找谁呢?(呈现第三格图画)池塘里还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做什么?池塘旁边有谁?他手里拿着什么?他来池塘旁边要做什么呢?想想会发生什么事情?

第四页: 这是什么?做什么用的?谁在捞鱼?小鱼在干什么?小朋友捞到鱼了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第五页:小男孩在干什么?他要去哪儿?为什么?手里还拿着什么?

小男孩要回家了,那池塘里的小动物都在干什么?它们在看谁?什么表情?为什么?

封面: 我们完整的看了一遍书,现在我看看封面。这本书的名字叫做《虫虫虫虫爬》,我们看看 这个小虫子都爬到哪里去了?小动物的家都在哪里呢?我们用这张池塘的全景图把这些小动物的家都标出来吧!

三、总结分享

再次阅读大书图画,和幼儿回顾故事内容,强调小动物活动的路线和动作;在图上重点强调小动物们的家:蝴蝶的家在黄色的花里,青蛙的家在土坑里,鱼的家在池塘里,还有小朋友在房子里。引导幼儿按照故事的顺序复述内容,在讲到小动物生活场所和小动物运动方式时提高语调予以强调。

附:故事示范

一只毛毛虫想去找蝴蝶玩儿,它爬出家门,在绿色的叶子上爬呀爬,终于来到了蝴蝶家。蝴蝶住的地方是一朵美丽的黄花。毛毛虫说:“美丽的蝴蝶,你能和我一块玩儿吗?”蝴蝶正在喝果汁,它说:“好啊!我去找小青蛙,我们大家一起玩才有意思!”蝴蝶提着小篮子飞呀飞,飞到了小青蛙住的土坑。蝴蝶说:“小青蛙,我和毛毛虫想和你一起玩儿,好吗?”小青蛙高兴地说:“好呀!我去找小鱼,大家一起玩才热闹呢!”小青蛙跳啊跳,跳到了小鱼家里。小青蛙说:“小鱼,我,毛毛虫,还有小蝴蝶想和你们一起玩儿,好吗?”小鱼们高兴地说:“好的,我们现在就去找它们!”。可是,这个时候小朋友带着网兜来捞鱼,小鱼们瞪着捉鱼的网兜都在想:“这是什么呀?这是用来做什么的?”青蛙说:“这是网兜呀,是来捉小鱼的!”小鱼们赶紧游开了。好在天空下雨了,小朋友收起网兜,跑回家里去避雨。小雨和小青蛙浮上水面,看见小男孩走了才舒了一口气。它们去找毛毛虫,蝴蝶,大家快快乐乐地一起玩儿。

*

小班分享阅读《虫虫虫虫爬》

设计意图:

《虫虫虫虫爬》读本清新、自然。采用了循环的形式,每一句的末尾和下一句的开头呼应,文字琅琅上口,节奏感强,非常适合小班的幼儿,图画采用分格漫画的形式表现角色的动态,呈现部分到整体的顺序。让幼儿欣赏感受文学作品的美。让幼儿初步了解儿歌的特点,理解儿歌内容,读本中让幼儿准确的表述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教学内容非常适合小班幼儿进行阅读,让幼儿更好的了解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活动目标:

1.感知画面传递的动态信息,理解读本内容。

2.能运用动词“爬”“飞”“跳”“游”“跑”准确表达读本中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

3.培养幼儿喜爱阅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

有关池塘的图片及小动物一套

大书一本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在一个美丽的池塘,池塘里和周围住着很多小动物。今天,李老师把这些小动物也请来了,请小朋友看看他们是谁?(出示:虫虫 蝴蝶 青蛙小鱼)这些小动物们经常会互相串门,你们想知道它们是怎样串门的吗?好,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书。

二、基本部分

封面:小朋友说说这是谁?它在干什么?这本故事书的名字叫《虫虫虫虫爬》小朋友说一遍。

第一页:(遮挡第一,二格图画)画面上都有谁?那蝴蝶的家在那里?虫虫到蝴蝶的家来串门了,虫虫是怎样来到蝴蝶家串门的呢?

那我们一起看一下虫虫的动作是是怎样的?(出示第一二格图画)随能上来学一学,虫虫是怎样爬的?虫虫的身体是一躬一躬的。那我用一句话来形容这幅画面:虫虫虫虫爬,爬到蝴蝶家。

第二页:(遮挡第一格图画)画面上都有谁?那青蛙的家在那里?蝴蝶到青蛙的家来串门了,蝴蝶是怎样来到青蛙家串门的呢?那我们一起看一下蝴蝶的动作是是怎样的?(出示第一格图画)随能上来学一学,蝴蝶是怎样飞的?我们一起学一学。那画面上的小黑线表示什么?对,这是蝴蝶飞的路线,它从自己的家飞到空中,飞呀飞来到青蛙的家。那我用一句话来形容这幅画面:蝴蝶蝴蝶飞,飞到青蛙家。

第三页:(遮挡第一、二格图画)画面上都有谁?那小鱼的家在那里?青蛙到小鱼的家来串门了,青蛙是怎样来到小鱼蛙家串门的呢?那我们一起看一下青蛙的动作是是怎样的?(出示第一、二格图画)随能上来学一学,青蛙是怎样跳的?我们一起学一学。那画面上的小黑线又表示什么?对,这是青蛙跳的路线,它从自己的家跳到荷叶上,又“扑通”一声跳到小鱼家。

小朋友再仔细看一下池塘边还有谁?他手里还那着什么?他来到池塘边要做什么?

那我用一句话来形容这幅画面:青蛙青蛙跳,跳到小鱼家。

第四页:这是什么?用来干什么的?谁在捞鱼?那我用一句话来形容这幅画:鱼儿鱼儿游,游到谁的家。那小鱼会被捞走吗?我们看下一页。

第五页:小鱼会被捞走了吗?小男孩在做什么?他为什么要跑回家?那我再用一句话来形容这幅画面:小朋友跑呀跑,跑回自己家。

好我们再把这本书看一下,老师边看边讲:虫虫虫虫爬,爬到蝴蝶家。蝴蝶蝴蝶飞,飞到青蛙家。青蛙青蛙跳,跳到小鱼家。鱼儿鱼儿游,游到谁的家。小朋友跑呀跑,跑回自己家。

三.结束部分

那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我出示小动物,小朋友来模仿这个小动物的动作,请小朋友仔细看。(出示:虫虫 蝴蝶 青蛙 小鱼 蝴蝶)好,我们一起飞出教室。

四.延伸活动

老师给幼儿准备各种小动物的头饰,以及布置不同的背景环境。请幼儿按照故事情节进行表演,进一步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不同特征,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以及动物之间的对话。

活动反思:

学习了分享阅读《虫虫虫虫爬》,幼儿对这节课很感兴趣,内容比较好理解,很适合小班的幼儿学习,书里面的图画也很有趣,颜色也比较鲜艳,文字和画面完全符合,在书里面出现的动物小朋友都是比较常见的,本班幼儿很感兴趣。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感知画面传递的动态信息,理解读本内容。能运用动词“爬”“飞”“跳”“游”“跑”准确表达读本中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培养幼儿喜爱阅读的兴趣。在教学设计上我先运用了情景讲述吸引幼儿。其次引导幼儿有次序的观察,以巧妙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激发幼儿大胆的去猜、去想、去说。我在每页小结中有意识地运用读本中的语句,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孩子,自然地引出大书进行看图猜测。同时让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在教学互动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整节课幼儿积极发言,气氛高涨,能围绕问及积极主动思考,在这节课上幼儿学会了看图老师问幼儿答句式,例:虫虫虫虫幼儿说:“爬,爬到蝴蝶家。”蝴蝶蝴蝶幼儿说:“飞,飞到青蛙家”等等。通过这个读本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培养幼儿平时的观察力,养成爱观察、勤观察的好习惯。总的来说这节课达到了教学目的,老师生动的语言和肢体动作也大大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不足之处老师在教学上没有深挖幼儿的潜能。但最后一个环节做游戏,老师出示小动物,小朋友来模仿这个小动物的动作,首尾呼应,动静交替,同时又用肢体语言准确表述读本中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爬”“飞”“跳”“游”“跑”等。加深理解并帮助幼儿巩固了这些动词,提高了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篇:虫虫虫虫爬

幼儿园中班语言游戏教案:虫虫虫虫爬

来源:06abc.com 作者:susan 发布时间:2012-4-26 16:40:00 浏览:[2511] 感谢susan上传

活动背景:

儿歌《虫虫虫虫爬》简单、有趣,每一幅图画联结起来就像是一幅慢慢展开的分格漫画,陆续出场的角色将儿歌内容一波一波地推进。采用了循环儿歌的形式,有很强的节奏感。每一句的末尾和下一句的开头呼应,非常有利于幼儿进行预测。同时在知识经验方面,还展现了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特征,用“爬、飞、跳、游”等动态词描绘了小动物的活动方式。

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让教师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调整活动的设计,重新组织重、难点,这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也是一次不同寻常的“经历”。这一活动设计我们根据儿歌的节奏框架,在难度和重点方面进行了调整,使它更适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并根据语言学习领域里提倡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将这个学习活动的目标定位在:

1.通过游戏和表演的形式,感知图片的内容,体验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2.感受图片分格线的格式,以此猜测儿歌的内容并学习仿编儿歌。

3.体验参与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片、伴奏旋律、动物卡片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模仿小动物

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音乐,咦,我们一起听听这段音乐中可能藏了哪些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又是怎样走路的?(老师提醒幼儿用节奏来念)带领幼儿听音乐模仿小动物的“爬、飞、跳、游”4种走路方式。

(首先,创设情境,以一首听上去轻松而且节奏感很强的旋律导入,并借助于问题:这段音乐中可能藏了哪些小动物,他们又是怎样走路的,来调动幼儿最直接的经验回忆。带领幼儿模仿小动物,虽然这个环节比较简单,但需要幼儿不断适应新的动作模式,因此老师的示范、鼓励等策略由而此介入:看,谁来了,它是怎样走路的呀?等等,帮助幼儿初步感知了儿歌的节奏型,为后面的活动做了很好的经验准备。)

(二)看图学儿歌,了解分格线的格式

老师:“刚才你学了哪些小动物,它是怎样走路的?”

老师:“我们还可以把这个好玩的游戏变成一首很有趣的儿歌呢?这首儿歌在哪儿呢?就藏在老师带来的图片里,我们一起来看看。”

1、出示第一张图片:

老师:“图片上有谁?它在干什么?它爬到谁的家?”

(这张图片可以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虫虫虫爬,爬到蝴蝶家。”老师带领幼儿集体学说。)

2、出示第二张图片:

“蝴蝶是怎样走路的?它又会飞到谁的家呢?”

(这张图片也可以像第一张图片一样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谁来说说,请幼儿个别讲述——“蝴蝶蝴蝶飞,飞到青蛙家。”)

(将第一幅和第二幅图片放在一起讲述因为这两幅图片的内容、画面、句式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问题简单明了,对幼儿来说,图片儿歌的内容是简单的,富有节奏的句式是有趣的。因此,这个环节我不断地提醒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在儿歌的句式节奏上。通过这一环节,幼儿也会初步感知到这种首尾呼应的句式。)

3.了解分格线的格式

(1)请幼儿比较第一、二张图片:“这两张图片和我们平时看的图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能发现其中的小秘密吗?”

(2)向幼儿介绍分格线。

老师:“这个分格线有什么用呢?”

小结:当我们把几幅小图片放在一起,用分格线隔开,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些小动物在做这些事情的连续过程了。

(3)出示第三幅图片:

老师:“这幅图片上也有分格线,谁来用一句好听的话把这幅图片的内容像前两幅图片一样说出来呢?”

——“青蛙青蛙跳,跳到小鱼家。”

(这个环节重点是解决分格线这个难点。分格线对于幼儿来说知识性含量大,所以我把它放在第一个大环节中单独解决掉,同时也是想让幼儿带着初步掌握的知识经验潜移默化地在后面的环节中慢慢地消化理解。)

4.第四、五张图片:

老师:“咦,小青蛙跳到小鱼家,它找小鱼干什么呢?”原来,青蛙要告诉小鱼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

老师:“在小鱼的身边出现了什么呀?”———鱼网要来网小鱼了。

“小青蛙会对小鱼说什么?”

“小鱼会害怕吗?”

“小鱼小鱼游,游到谁的家呢?鱼网是它的家吗?它的家又在哪儿?”

“小鱼究竟有没有被抓走?我们一起看看”

“小朋友在干什么?哦,小朋友跑呀跑,跑回了自己的家。”

(这两张图片的内容和前面图片的内容相比略有不同,因此一系列的提问采用了递进的形式让幼儿在联系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猜测、推断。建构了有效的师生互动。)

5.完整地学说儿歌一遍。

老师:“我们一起来听着好听的音乐把儿歌完整地说一说。”

(形象生动的图片配上韵味十足地旋律,能在瞬间调动起幼儿的视听感官,培养了幼儿欣赏性的倾听能力,促使幼儿在倾听和欣赏画面过程中油然而生一种愉悦感。给了后面创编活动带来无限想象的空间。)

(三)创编儿歌

1.集体创编。

老师:“在这首儿歌中讲了4种小动物不同的走路方式,在一开始的游戏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小动物的走路方式。咦,我们能不能把这些会爬的、会跳的、会走的小动物编进儿歌中,让它变成一首会变化的儿歌。我们来试试,好吗”

“好,我们先来看第一张图片,除了毛毛虫会爬,还有谁会爬?”

(幼儿说出小动物的名称,老师相应地贴上图片。)

幼儿一起把新创编出的儿歌说一说。

2.个别创编

老师:“大家想不想自己来试一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图片,大家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放在图卡上来创编新的儿歌。

要求:

(1)新儿歌中几种小动物走路方式要不一样。

(2)贴图片的时候,想一想,前一幅分格线后面的图片应该和后一幅分格线前面的图片怎么样?你的新儿歌能不能连贯地讲下去。

幼儿分别操作。

3.幼儿展示自己的儿歌

(这个大环节应该是整个活动的高潮部分,由集体创编——小组展示帮助孩子更好地迁移作品经验。这也是实现教育活动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这种讲述迁移更好地帮助幼儿把书本经验转化为实践生活经验。同伴之间的合作,创编出一个个有趣的儿歌。一个幼儿的表述,有启发了其他幼儿的想象,开拓了思路,从而引发更多的新组合。)

活动反思

(一)思所得

1.对重难点的把握。

为了让活动更具有挑战性和适合中班幼儿的学习需要,在活动重难点方面笔者定位为:在体验儿歌的韵律和节奏基础上,感受图片分格线的格式,并以此猜测儿歌的内容学习仿编儿歌。活动中对儿歌的理解和掌握方面对于幼儿来说并不困难。难点应该在幼儿最后创编这个环节。因此我们采用了集体创编先,幼儿小组、个别创编后,并结合图片的辅助材料来帮助幼儿很好地解决这个难点。

2.活动过程和方法的组织。

在这次活动中着重体现的是游戏激趣、互动提升、创编表达这3个过程。在第一环节游戏激趣中,借助于音乐旋律、老师的提示语、幼儿的动作参与很好地调动了他们的经验回忆,直接为后面的活动做好准备。在第二环节互动提升中,借助图片学习儿歌,幼儿由此进入了互动的环节。前三幅图片的内容、画面、句式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内容简单、节奏有趣。幼儿能够感受首尾呼应的句式。把分格线放在了第三幅中解决,是想让幼儿带着前两幅知识经验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后面的环节。在学习后两张图片的内容时提问采用了递进的形式很好地建构了有效的师生互动。整个活动自始至终吸引幼儿,很自然地把幼儿推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参与的热情。在第三环节创编表达中,由集体创编——小组展示帮助孩子更好地迁移作品经验,是对儿歌韵律和节奏学习次巩固性练习,并与起始部分相前后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链。

2.思不足。

在最后创编活动中,我希望幼儿能根据儿歌的句式节奏来创编,加上图片的经验帮助会使幼儿的创编有了更多的精彩、有趣和可爱之处。幼儿的想法是拓展的、开放的,但在表现时出现了与语言表述的脱节和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分析原因:1.材料提供的有限性局限了幼儿的创作和表现。2.语言技能的支撑不够局限了幼儿很多表达。

我的疑问:创编作为难点,强行需要幼儿按照句式讲述难度很大,影响了活动的效果,我们追求的是美的意境还是硬幼儿导入我们预定的学习情境?

附儿歌:

虫虫虫虫爬

虫虫虫虫爬,爬到蝴蝶家。

蝴蝶蝴蝶飞,飞到青蛙家。

青蛙青蛙跳,跳到鱼儿家。

鱼儿鱼儿游,游到谁的家?

小朋友跑呀跑,跑回自己的家。

第三篇:大班美术教案《虫虫爬》

大班美术教案《虫虫爬》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细心、大胆的作画习惯,感受虫虫爬行的美感,体验在自己脸上彩绘的乐趣,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美术《虫虫爬》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感受虫虫爬行的美感,体验在自己脸上彩绘的乐趣。

2、培养幼儿细心、大胆的作画习惯。

3、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幻灯片:各种昆虫、幼儿脸部彩绘范例;镜子、彩绘笔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昆虫爬行图片,感受美感。

1、已有经验导入:你们喜欢昆虫吗?你认识哪些昆虫?

2、逐一欣赏幻灯片:昆虫世界真热闹,虫虫们正在举行爬行大赛,比谁爬得美,你觉得谁最美,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爬行时的姿态、路线、及周围环境)

3、拓展:昆虫们还会爬到哪里去?

二、欣赏同伴脸部彩绘,想象昆虫爬行情境。

1、虫虫们爬到了小朋友的那些地方?(额头、嘴边、鼻子上、眉毛上、脸颊等)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这种在脸上作画的方法叫脸部彩绘,看,一只知了爬到了我的下巴上,它是怎样爬行的?(引导幼儿想象虫虫爬行时的情境,为自己彩绘作好准备)

三、提出要求,幼儿彩绘。

1、教师提出要求:小朋友可以在自己脸上恰当的部位画上喜欢的昆虫,画的时候对着镜子,注意不要碰到眼睛。

2、幼儿彩绘时,教师巡回观察,关注胆小有困难的幼儿。

四、昆虫秀表演。

听音乐举行昆虫爬行比赛,看谁最美。

本文扩展阅读:昆虫是动物界中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作为动物界中最复杂的类群,其地理分布和地理区划自是生物地理的重要分支学科,对此马世骏先生作了出色的开创性工作。

第四篇:幼儿园教案-分享阅读《虫虫虫虫爬》活动设计

幼儿园教案-分享阅读《虫虫虫虫爬》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感知图画传递的动态信息,理解儿歌内容。

2、能用动词“爬”、“飞”、“游”、“跑”准确表达读本中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

3、体验儿歌循环往复的旋律,能有节奏地朗读儿歌。教学准备

1、认识书中出现的动物,初步了解其生活习性。

2、看过有关“池塘”的图片或录像。

3、阅读过分格漫画,了解分格线的作用。材料准备

大书,池塘全景图。第一阶段教学 导入活动

利用池塘全景图营造一个故事背景:这是一个美丽的池塘,池塘里面和周围住着很多小动物,它们经常会互相串门做客。想知道它们是怎样串门的吗?它们都去了谁家?一起来看书吧。阅读图画

第1页:(遮挡第一、二格图画)画面上有谁?蝴蝶的家在哪里?虫虫到蝴蝶家来串门来了,它是怎么来到蝴蝶家的呢?(出示第一、二格图画)虫虫的动作是怎样的?(给幼儿读文字,请幼儿跟读。)

第2页:(遮挡第一格图画)画面上有谁?青蛙的家在哪里?蝴蝶到青蛙家里来串门来了,它是怎么来到青蛙家的呢?(出示第一格图片)蝴蝶的动作是怎样的?(幼儿表述后,出示文字,朗读给幼儿听。)

第3页:(遮挡第一、二格图画)画面上有谁?小鱼的家在哪里?青蛙来到小鱼家串门来了,它是怎么来到小鱼家的呢?(出示第1、2格图画)谁能用一句 好听的儿歌来表述这幅图画?(幼儿表述后,出示文字,朗读给幼儿听。)池塘旁边还有谁?他手里拿着什么?他来池塘边要做什么呢? 第4页:这是什么?用来做什么的?谁在捞鱼?小鱼会被捞走吗?这幅图画可以用一句好听的儿歌来表述。(出示文字,朗读给幼儿听。)、第5页:小鱼被捞走了吗?小男孩在做什么?他为什么要跑回家呢?这幅画面也可以用一句好听的儿歌来表述。(出示文字,朗读给幼儿听。)总结分享

1、出示封面:今天小朋友们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这首儿歌的名字叫做《虫虫虫虫爬》。

2、逐页翻阅,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梳理每页画面,一边说儿歌,一边用手在大书上划出每个小动物的行进路线。

第五篇:《虫虫大比拼》读后感

《虫虫大比拼》读后感

这是一则温暖心灵的故事,这是一本滋养生活的小说,这更是一个美丽全面的体验。这本书的名字叫《虫虫大比拼》,它让我领略了一种心灵美,一种无与伦比的心灵美,让我感觉到了毛毛和笑笑鼠那美丽纯真的一面……

故事讲述了一个叫笑笑鼠的老鼠和它的宠物毛毛,在无意中听说了毛毛的老姑妈毛卷毛夫人要选继承人(因为她以为自己患了绝症),于是毛毛和笑笑鼠拼命努力,最后毛毛当了继承人,毛毛还爱上了一个叫毛丫丫的虫子,可是后来,他们发现毛卷毛夫人并没得病,面对抉择,毛毛和笑笑鼠毅然决定做诚实的好孩子:主动放弃做继承人……这个对毛毛和笑笑鼠没有盈利的结局,却让他们心中舒畅,这就是故事的升华点,是本书中最精彩的地方。

合上这本书,真是回味无穷!毛毛和笑笑鼠非常希望当上继承人,梦想好不容易成真了,面对变故,他们抵制住了巨大的诱惑力,还是选择了诚信,选择了放弃名利,这种精神品质值得称颂,实在令人钦佩。而毛丫丫,为了金钱和名利,昧着良心,欺骗他人,在美丽的外表内隐藏了黑暗、邪恶的心,这就是毛丫丫人生的悲剧,连起码的品质都没有,她的人生还有意义吗?我们应该像笑笑鼠和毛毛一样,做人做事讲诚信,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实践起来就很难。就像课本里的“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毛毛和笑笑鼠通过了这次考验,没有当上继承人但当上了好人。

我们的心灵应该纯洁,选择一时的名利财富和永远的道德品质时,请思考,怎样做更有价值,更能得到别人的称赞,更让自己做到问心无愧……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