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美版三原色教案
三原色与三间色
教学目标:
1.认识红黄蓝三原色及橙绿紫三间色,了解原色与间色的关系;建立起初步的色彩知识与概念,能运用任意两种原色调配出间色。
2.通过观察、探究、实践等学习方式,掌握运用两种原色调配出丰富的间色方法;并运用三原色、三间色进行才会设计练习。
3.通过欣赏、调色练习等,培养对色彩的敏感度与兴趣,培养艺术感受力。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三间色,掌握运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原色与间色的魅力,并能以色彩进行自我表现,传达一定的情感。教学过程:
师生谈话:生活中,我们随处能看到各种色彩,请说出你最喜爱的一种,并说说这个色彩带给你什么感受。
色彩就像魔术师,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的缤纷、绚丽、充满乐趣。今天,我们就要走进奇妙的色彩世界,一起来探究色彩带来的神奇与美妙。
一、认识三原色
问题引入:同学们,我们绘画的过程中,你平时都用到了哪些绘画材料?
我们的水粉盒里有很多种颜色,但是,在这个色彩大家庭里,有几种颜色的脾气很古怪,因为他的颜色是其他的颜色互相混合都无法产生的,但他们混合在一起,却可以产生很多颜色。那么他们分别是什么颜色呢,红,黄,蓝。
这三个颜色称为,三原色。
二、认识三间色
原色是色彩的乐园中的魔术师,下面老师请我们班里的小小魔术师登场为我们表演节目。
首先我们请一个小朋友把红色水和黄色水(任意两种颜色)倒在一个杯子里,摇一摇,让其他小朋友说出变成了什么颜色——橙色(紫色、绿色)。
得出结论:红色和橙色相互混合变成橙色,把橙色贴在黑板上。
尝试用其他两种颜色混合的结果,得出结论,分别把绿色块和紫色块贴在黑板上。(板书:红色+黄色=橙色,红色+蓝色=紫色,黄色+蓝色=绿色。)
总结:由三原色中任何两种相调得出的颜色,橙色、绿色、紫色,称为三间色。为什么同是间色,深浅却不同呢。
欣赏评析
(1)认识波洛克。学生对作品的解析
(2)教师:我们来解释美国的一位绘画大师。(大师的绘画技巧)学生课堂作业
请小朋友们在纸袋上用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创作。(1)画三原色、三间色泡泡。
(2)
用吹画的形式来完成三原色作品。
第二篇:三原色公开课教案[范文模版]
中二班教案—变色魔术师
一、活动名称:变色魔术师
二、活动领域:科学综合
三、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三原色(红、黄、蓝),知道两种颜色混合可以变成另一种颜色。
2.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体验探索科学的能力。
3.培养幼儿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
四、活动准备
1、魔法棒一个、魔法帽一个;
2、红黄蓝颜料各一瓶、透明空瓶子三个、透明塑料杯若干、标签若干
3、幼儿红黄蓝绘画笔每人一套、绘画材料各一套
4、PPT课件
五、活动过程
1、通过边魔术的游戏引出三原色
师:小朋友们早上好,看到老师今天有什么不同了吗?今天呀老师是一个魔法师,老师还有一件神奇的东西,小朋友们猜一下魔法师要有什么宝贝?(引导幼儿说出魔法棒)。师:既然老师今天做了一个魔法师,老师呢就给小朋友们展示一些魔法,今天我们的魔法的咒语是“咕噜咕噜变”,小朋友们要睁大眼睛不要眨眼哦。
师:既然是表演魔法,老师就需要具有魔法的东西。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个具有魔法的颜色宝宝,并拿出三个空瓶子。师:今天我们的魔法是老师要通过魔法棒,变出其他的颜色,小朋友们不要眨眼睛哦。
师:老师在每个空瓶子里装满水,并让幼儿观察里面有没有其他颜色,之后老师开始演示过程将红色颜料和黄色颜料放到有水的透明瓶子里,用魔法棒施加魔法,盖上盖子摇晃,瓶子里面的水变成了橙色。
师:提问幼儿什么水果是橙色的?引出橙子,将橙子的图片贴在瓶子上。
师:之后老师演示过程将蓝色颜料和黄色颜料放到有水的透明瓶子里,让小朋友猜一猜老师会让它变成什么颜色(幼儿大胆自由发挥想象力),看好了老师要是魔法了摇晃瓶子,咦,怎么出现了绿色,好神奇呀。小朋友们我们刚才变出来了橙子的颜色。
师:那老师问一下小朋友你们知道橙子的叶子是什么颜色吗?幼儿引出绿色,并将绿色的叶子贴在绿色的瓶子上。师:老师还有最后一个魔法需要请最棒的小朋友一起做。师:老师问一下刚才老师让哪两个颜色在一起做好朋友了,还有哪两个颜色宝宝没有做好朋友呢?引导幼儿说红色宝宝和蓝色宝宝也要做好朋友,给大家做魔术。师:指导幼儿完成实验,大家一起念咒语咕噜咕噜变,瓶子里的水变成了紫色。小朋友真棒,那小朋友们知道什么水果是紫色的呢?酸酸甜甜的哦,引出葡萄,并把葡萄的图片贴在瓶子上。
师:小朋友,这个魔法神奇吗?老师告诉小朋友们这三种神奇的颜色叫做三原色,他们在一起可以变出很多不同的颜色哦。
2、请三个幼儿做实验加深幼儿的理解。
3、出示PPT课件进一步巩固,是什么颜色做朋友分别变成了橙色、绿色、紫色。
4、小朋友们还想不想变魔术,为幼儿提供涂色材料以及三原色水彩笔,让幼儿想办法为橙子和葡萄涂色。
六、活动延伸
让幼儿思考一下把三种颜色混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让幼儿在科学区探究。
七、活动反思
授课人:(中二班)杨玉展
时间:2017年4月25日
第三篇:三原色活动教案
活动名称:《颜色变变变》(第一课时)
班级:小三班
幼儿年龄:4岁
教师:吴婷婷
活动领域:科学、语言
活动目标:
1、认识并能够区分三原色。
2、激发幼儿探索奥秘的兴趣,感知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有不同的变化。
3、能够跟教师一同大声的念儿歌。活动准备:
红、黄、蓝水粉颜料,矿泉水瓶若干,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小魔术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猜猜我手中的瓶子会变出什么颜色?(口诀:瓶子瓶子变变变)
二、引导幼儿认识三原色。
(一)、认识三原色
1、这是红色,那么小朋友你知道什么东西是红色的?
2、教师请幼儿用魔术的形式变出颜色,并提问知道什么东西是红色、蓝色、黄色。
(二)、以游戏的方式巩固幼儿对三原色的认识
介绍游戏规则:教师出示瓶子,幼儿迅速的说出瓶子的颜色、三、播放PPt课件,在幼儿一边看教师一边念儿歌。
四、引导幼儿通过亲手实验,感知两种不同的颜色合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1、引导幼儿理解操作内容
提问:1)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几种颜色?他们是?(三种,红色、蓝色、黄色)
2)我这有个问题,看看那位小朋友能帮帮我,我从红蓝黄这三种颜色中随便拿出两种颜色,然后把他们混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
3)教师示范一次
2、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杯子,请小朋友从红蓝黄这三种颜色中随便拿出两种颜色,然后把他们对准小杯子,倒在一起,看看变出什么颜色?
3、相互交流实验结果:你变出了什么颜色?
五、教师操作实验,引导幼儿感知颜色的变化。
1、提问: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
2、教师操作实验并做好记录。
教师小结:
两种颜色合在一起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教师和幼儿一起朗诵儿歌(附件)。
五、延伸活动:
小朋友,所有的颜色都混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呢?我们来试一试吧!
附件
第四篇:浙美14册 诗情画意
浙美14册 诗情画意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课山水画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单纯的技法学习,而是通过山水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山水画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传统的承袭,要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认识作品,体会山水画的意境。如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表达出一种寂寥的意境,而傅抱石、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则表现祖国山河欣欣向荣的崭新气象,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更是表达出对祖国大地繁荣景象的赞美之情。欣赏这些作品,一定要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从而体会它们的意境。
本课以欣赏山水画的意境为切入点,转到学习山水画的创作技法。如何正确对待山水画的创新发展,学术界会有不同见解,但有一点是明了的:传统是基础,创新是发展,只讲传统没有创新,墨守成规,就会故步自封,停滞不前;而只讲创新,丢弃传统,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在山水画的创作手法上,必须兼顾这两方面的问题。山水画的欣赏应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知中进行体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学习山水画以传统树、石画法为起点,然后学习云及瀑布的画法。初步学习了这些基本技法后,可尝试进行山水画的创作。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树、石、云、瀑布的画法,体会山水画的意境。
难点:体会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创作具有意境美的山水画作品。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2.学习山水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初步掌握诗意画的创作步骤与画面意境的处理方法。
3.通过诗意画的创作练习,使学生理解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山水画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节奏感不同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播放一段古琴音乐,组织课堂教学。演示古代山水名家的精品范画,教师简要地介绍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作者生平,使学生对作品有较详细的了解。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山水画的线条、色彩、构图,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提示学生思考:现代山水画与古代山水画有哪些不同?分别表达出怎样的意境?
2.深入教学。
(1)播放一段气势磅礴的音乐,配上诗朗诵,朗诵内容为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等,感受诗词中山河雄伟的气势。
(2)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欣赏的意识,分别从绘画角度、历史背景角度、文化角度、作者的生平或创作心理角度进行欣赏。
(3)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例,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现代山水画与古代山水画在创作手法上有何异同?各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诗情画意?
(4)组织学生分析:现代山水画的着色与古代山水画相比有哪些较大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5)教师归纳总结。
3.布置作业。
让学生归纳出宋代山水画与现代山水画在表达意境方面的不同之处。
4.课堂延伸。
到美术馆、博物馆观看山水画作品,体会不同的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意境。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宣纸、国画颜料等工具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毛笔、墨、宣纸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回顾第一节课的内容,教师提示:创作优美的山水画必须先掌握山水画基本要素的画法。
(2)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树,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树的基本结构——由干、枝、叶组成,引出本课内容——树的画法。
2.深入教学。
(1)要求学生根据演示中对树的认识,结合生活中关于树的印象,用笔墨的形式把树表现出来。
(2)教师展示关于如何画树的教学挂图,使学生对于树的结构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3)教师从用笔、用墨、勾线、画枝、添叶、渲染等步骤详细讲解并逐步示范,使学生对树的画法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4)讲解树枝的画法,树枝一般可分为鹿角枝和蟹爪枝,并说明鹿角枝和蟹爪枝各适合于表现哪些树。
(5)讲解树叶的画法,树叶一般可分为夹叶和点叶,并说明夹叶和点叶各适合于哪些树。
(6)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布置作业。
综合运用画树的知识,观察自然界中树的样子,画出一棵树。
4.课堂延伸。
收集古今山水画名家作品,观摩其中树的画法。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宣纸、中国画颜料等工具材料
(教师)关于山石画法的课件、毛笔、墨、宣纸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展示名山的风景图片,分为北方的山和南方的山两大类,请学生分析这两类山有何不同。
(2)教师画一山石,加以皴、染,请学生观察,山石就是山的模型,而山就是由山石组成的。引出本课内容——山石的画法。
2.深入教学。
(1)鼓励学生画出石的造型,根据学生的练习,有针对性地指出其错误之处,强调说明石的造型是不规则的,用笔应挺劲有力,用墨应干湿结合。教师边讲解,边做示范,让学生观摹。
(2)请学生讨论回答:北方的山与南方的山有何不同?创作时应如何去表现这些特点?
(3)教师作出总结:北方的山宏伟、雄奇、险峻,适合用斧劈皴表现,而南方的山多秀丽、平缓,适合用披麻皴表现,并分别就这两种皴法逐一作出示范。
(4)再次展示这两类山的图片,使学生对它们有更清晰的认识。
(5)要求学生进行画石的练习,并分别用斧劈皴和披麻皴表现,体会这两种皴法所表现出的意境。
(6)教师示范,用色、墨结合的方法给皴好的山石染上颜色。
3.布置作业。
用色、墨结合的方法表现山石。
4.课堂延伸。
有条件的地区,让学生对着周围的山、石进行写生。
第四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教师)教学录像、挂图、背景音乐、毛笔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播放背景音乐,放映表现黄山云雾的录像,请学生留意观察并说说各自的感受。
(2)播放一段表现瀑布的背景音乐,放映瀑布和溪水的录像,放映后让学生说说瀑布、溪水的特点。
(3)教师作出总结:云、水是山水画中表现意境的重要因素。
2.深入教学。
(1)放映表现黄山景象的录像,配上抒情诗朗诵,使学生体味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
(2)讲解云、水是山水画表现意境的重要媒介,介绍画云、水的基本知识,并作范画。
(3)综合山水画的知识,教师创作一幅山水画作品,并题上诗词,让学生观摩。
(4)选一首李白或其他作者的诗词,仔细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意境,组织学生讨论:创作何种形式的山水画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出这种意境?
(5)请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谈谈自己学习山水画的心得体会。
3.布置作业。
选出几幅山水画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其意境的体会,分别题上相应的诗句。
4.课堂延伸。
了解某一著名诗人(如李白等)的生平、时代背景、思想情感,择其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根据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创作出一幅山水画作品。
●方案二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意境的山水作品
(教师)教学挂图、名山大川的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演示我国一些著名景点风光照片,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出示一些描绘祖国名山大川的山水画作品,请学生谈谈体会。
(3)把课本中的这三幅作品及其相关的诗词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谈谈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引出课题——《诗情画意》,进行中国山水画的学习。
2.深入教学。
(1)把从宋代至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画家的作品按年代顺序向学生展示,并介绍作者的生平、艺术风格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2)提示学生思考:不同年代的山水画作品都有哪些风格特点?
提问:现代山水画与古代山水画相比有了哪些形式及内容上的创新发展?你喜欢现代山水画还是古代山水画?为什么?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上述问题,将讨论结果用文字进行表述。
(4)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观点作一总结发言。
3.布置作业。
收集相关的诗词和山水画,并说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含义。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砚台、宣纸、毡布、笔洗等国画学习的工具材料
(教师)毛笔、宣纸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简要回顾第一节课的知识点,说明山水画的意境之美需要有一定的技法来表现,引出学习山水画技法这一课题。
2.深入教学。
(1)介绍树的画法。
首先讲解画树的重要性:树在传统山水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树画得好坏,决定了一幅山水画的成败。
演示画树步骤图。教师按照这些步骤,用毛笔在宣纸上演示,要求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2)介绍山石的画法。
山石的画法在山水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石的画法也包括五个步骤:勾、皴、擦、染、点。其中的“皴”较为复杂,主要包括斧劈皴和披麻皴两种。斧劈皴,常用来表现峭壁、山崖;披麻皴,多用来表现纹理细密的山体。
教师向学生讲解并作范画,要求学生临习。
3.布置作业。
比较树、石画法的特点,练习用皴法绘制山水作品。
4.课堂延伸。
用中国画的形式描摹自然界的树木,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实地写生。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的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云(瀑布)画法的步骤图、毛笔、宣纸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教师讲解:树、石是山水画的基本要素,云、瀑布等也是山水画中的重要元素,往往起到一种渲染和画龙点睛的作用。
(2)引入云和瀑布的画法概念。
2.深入教学。
(1)演示勾云墨块画法步骤并配合讲解画法要点。
(2)教师将完成的画稿挂贴在大演示板上,供学生观摩。
(3)巡回指导,发现学生绘画中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4)演示瀑布画法,教师示范,然后指导学生练习。
(5)组织学生讨论:中国画的笔墨特点是什么?如何运用笔墨来表达不同意境?教师应多加引导并详细讲解。
3.布置作业。
要求选择一幅课本中的作品进行临摹。
4.课堂延伸。
选择一个多云的天气,带领学生走入大自然,运用中国画工具对自然界中的云进行实地写生,教师作示范讲解,指导学生如何把课堂上画云的方法运用到实景写生中。
第四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砚台、宣纸、毡布、笔洗、中国画颜料
(教师)毛笔、宣纸等工具材料,名家山水画作品幻灯片(配有诗词)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放映山水画名家的代表作品,每幅作品下都附有诗词。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再对诗词加以分析(可结合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使学生认识到诗词与山水画作品所表达的相同意境。
(2)教师总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道理。
2.深入教学。
(1)从学生的语文课本中选首唐诗,分析诗的意境。
(2)根据唐诗表达的意境,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用中国山水画技法进行表达,根据讨论结果,勾出一幅单色山水画草稿。
(3)教师示范创作一幅完整的山水画作品,讲解分析山水画与唐诗所表达的是同一种意境。
(4)展示几幅山水画作品,请学生思考:每一幅山水画各表达了一种什么意境,可以用何种诗词来表达?要求用文字作分析说明。
(5)组织学生讨论:山水画与诗词在表达意境方面有哪些区别?
3.布置作业。
(1)结合语文诗词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创作一幅山水画,准确体现诗词的思想内涵。
(2)创作一幅山水画,根据意境题写合适的诗词。
第五篇:《三原色三间色》教案
《三原色三间色》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寻找自然界和生活里的三原色和三间色,让学生逐步了解自然界的光影变化。学习三原色和三间色的有关知识。
2、首次接触水粉,学习掌握简单的水粉画的表现技巧。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美的情感,激发表现自然美的欲望。
教学重点:
认识三原色、三间色的色彩特性及其色彩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运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方法。
教学准备:
师:各种有关三原色和三间色的图片、水粉颜料、毛笔、水杯等。生:水粉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交流
师:大自然里有许多美丽的色彩,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图片,边欣赏边思考:这些图片所反映的景色主要色彩是什么? 教师多媒体展示一些带有原色、间色的图片,学生欣赏感受自然界中的色彩美。提问:你看到了什么颜色?你最喜欢哪一种颜色?
二、游戏与感受
游戏:找一找,水粉颜料盒里哪些颜色最鲜艳?
这些最鲜艳的颜色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原色与间色。板书:《三原色三间色》
三、认识与探究
1、认识三原色
到底什么叫三原色呢?出示原色的定义:色彩中最基本、最原始的三种颜色是红、黄、蓝,任何其他颜色,都调不出这三种颜色。
2、认识三间色
下面老师要给你们变个小魔术,教师演示:把黄色水与蓝色水倒在一个杯子里,摇一摇,看,变成了什么颜色—绿色。
图片展示:黄+蓝=绿
其实同学们也能变出这样的魔术,学生进行调配。图片展示:红+黄=橙蓝+红=紫
得出三间色的定义:原色中任意两种色彩调和产生的颜色称为间色。
3、教师多媒体展示色环及用原色、间色绘制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三原色与三间色具有什么样的色彩效果?带给你怎样的色彩感受?
四、尝试与练习
作业:学生尝试用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填色练习。作业要求:水份适中有序涂里不涂到外
五、教师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原色(红、黄、蓝)和三间色(橙、绿、紫),我们的生活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多彩世界,我们要多关注生活,把学到的色彩知识通过画笔描绘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