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蛋糕生产工艺 教学大纲

蛋糕生产工艺 教学大纲



第一篇:蛋糕生产工艺 教学大纲

《蛋糕生产工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蛋糕生产工艺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西餐烹饪(烘培方向)专业 【总 学 时】 120学时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学校烘焙专业一门专业核心课,课程内容系统地介绍了糕点生产的原辅料、月饼生产工艺与配方、蛋糕生产工艺与配方、中式糕点生产工艺与配方,对各类糕点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解答,培养学生具有蛋糕生产的职业技能。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蛋糕裱花的概述及原辅料知识、蛋糕坯制作、鲜奶打发、抹坯子、喷枪使用、色彩搭配及应用、常用字体、多种蛋糕花边、花卉、十二生肖的制作、多种卡通动物制作、各种人物、喷绘寿辰蛋糕欧式水果蛋糕、巧克力蛋糕、西点切块的制作、果冻等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蛋糕的分类与特点:蛋糕的分类;蛋糕的特点。第二节蛋糕的发展过程。第三节蛋糕制作工艺流程。第二章蛋糕原辅材料; 第一节蛋糕主要原料:面粉;鸡蛋;糖;油脂;乳及乳制品

第二节蛋糕辅助原料:膨松剂;乳化剂;赋香剂;食用色素;塔塔粉;食盐;巧克力与可可粉;果料;调味酒;淀粉。

第三章蛋糕设备与器具

第一节蛋糕常用设备:多功能搅拌机;台式搅拌机;烤炉;辅助设备。

第二节蛋糕常用器具;量具;辅助用具;刀具;成形模具;成熟用具;其他用具。第四章蛋糕制作工艺

第一节蛋糕配方平衡:配方平衡的概念;蛋糕原料性质;配方平衡的原则;海绵蛋糕的配方平衡;油脂蛋糕的配方平衡。

第二节面糊搅拌:乳沫类蛋糕的搅拌;面糊类蛋糕的搅拌;戚风蛋糕的搅拌。第三节面糊温度、密度的控制:面糊温度控制;面糊密度控制 第四节装盘(模)与烘烤:装盘(模);烘烤。第五节冷却与霜饰:冷却;霜饰

第六节蛋糕装饰艺术:装饰蛋糕的艺术表现形式;造型设计的基本要素;装饰布局;裱花装饰技法。

第七节蛋糕质量分析:蛋糕质量要求;蛋糕质量问题分析。第五章蛋糕霜饰料

第一节乳脂类霜饰料:奶油膏; 奶油膏;蛋白糖霜型奶油膏;鲜奶油膏;植物鲜奶油膏;

第二节糖膏类霜饰料: 法式蛋白糖霜;瑞士蛋白糖霜;意大利蛋白糖霜;琼脂蛋白膏; 白帽糖膏;白马糖膏; 糖粉面团;杏仁糖膏;岩糖;果占;

第三节其他霜饰料:水果酱; 苹果酱;猕猴桃酱; 草莓酱;果仁酱;花生酱;栗子酱;黄酱; 黄酱;巧克力; 巧克力酱。第六章各类蛋糕制作技术

第一节海绵蛋糕:普通海绵蛋糕;奶油海绵蛋糕;乳化海绵蛋糕;法式海绵蛋;黑森林蛋糕;大理石蛋糕;蜂蜜海绵蛋糕;柠檬蛋糕;雪芳蛋糕;千层蛋糕;无水脆皮蛋糕;瑞士卷; 瑞士卷; 斑马卷;香橙卷;彩虹卷;虎皮卷;棋子卷;脆皮蛋糕卷;树根蛋糕;天使蛋糕卷;核桃天使卷。

第二节戚风蛋糕:抹茶蛋糕卷;巧克力蛋糕卷;毛巾卷;彩纹蛋糕卷;绿茶烫面蛋糕;蓝莓蛋糕卷;葱花蛋糕卷;甜筒蛋糕;元宝蛋糕;香枕蛋糕;海苔蛋糕;红糖蛋糕卷;色蛋糕。

第三节油脂蛋糕:传统磅蛋糕;黄奶油蛋糕;白蛋糕;魔鬼蛋糕;圣诞水果蛋糕;哈雷杯;牛油戟;海苔咸味蛋糕;马芬蛋糕;香蕉核桃蛋糕;巧克力核桃蛋糕;黑枣蛋糕;绿茶奶油蛋糕;玉米蛋糕。

第四节乳酪蛋糕:轻乳酪蛋糕;重乳酪蛋糕;冻乳酪蛋糕;柠檬芝士小蛋糕;戚风芝士蛋糕。

第五节慕斯蛋糕:柠檬慕斯蛋糕;草莓慕斯蛋糕;巧克力慕斯蛋糕;牛奶巧克力慕斯蛋糕;蓝莓巧克力慕斯;抹茶慕斯蛋糕;杏仁慕斯蛋糕;香蕉慕斯蛋糕;栗子慕斯蛋糕;椰香慕斯;蓝莓慕斯。

第六节装饰蛋糕:生日蛋糕;卡通蛋糕;巧克力装饰蛋糕;圣诞装饰蛋糕;喜庆蛋糕; 多层蛋糕。

四、课程教学建议

1.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学习的实训内容,根据实训模块安排实训内容的相关知识的预习。

2.根据5人一组的分组分发实训讲义,讲解典型品种的制作流程。3.分别由各小组准备相应原料。

4.由主讲教师按工艺流程进行逐步示范,同时讲解每一步骤技术关键要点。

5、指导学生进行相应操作练习。

6、对成品进行讲解分析。

7、学生品尝并提问相关问题。

8、对相应品种进行分析展开。

9.布置课后实训报告及下一次的实训内容。

10.由各小组清理相应的工作台面,由值日一组负责整个教室清理工作。

第二篇:面包生产工艺 教学大纲

《面包生产工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面包生产工艺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西餐烹饪(烘培方向)专业 【总 学 时】 120学时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学校烘焙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了面包的基本原料、主要配料、生产工艺、发酵方法、贮藏保鲜,以及各式花色面包的生产。全面详细地讲解了主食面包、快餐面包、点心面包、保健面包、油炸面包的配方与制作工艺。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面包的历史、发展现状、营养价和分类;面包的基本原料、主要配料及功能;面包的制作工艺;面包的发酵方法;面包的保鲜技术;花色面包的生产,特别是各式面包的配方与制作,有硬质面包、软质面包、夹馅面包、保健面包等。使学生具备面包生产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面包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我国面包工业的发展方向 第三节面包的营养价值 第四节面包的分类 第二章面包生产原料 第一节小麦粉 第二节油脂 第三节糖和糖浆 第四节蛋品 第五节乳品 第六节水 第七节乳化剂 第八节 面团改良剂 第九节面包的其他辅料 第三章面包生产工艺 第一节面包基本生产工艺流程 第二节面团调制 第三节面团发酵 第四节面团整形 第五节面团最后醒发 第六节面包烘焙 第七节面包冷却和包装 第四章面包的发酵方法 第一节一次发酵法 第二节二次发酵法 第三节快速发酵法 第四节过夜种子面团法 第五章面包保鲜技术 第一节面包老化及其预防 第二节面包腐败及其预防 第六章花色面包的生产 第一节花色面包的种类 第二节花色面包的制作方法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进取心。

3、理论教学联系实践,课堂讲授应与练习作业相结合,4、鼓励学生大胆构思,努力开拓思维,积极创造自我风格。

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确保实训实习生产的成功率。

第三篇:蛋糕制作教学大纲

《蛋糕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学习蛋糕制作工艺与配方、中式糕点工艺与配方,对各类糕点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培养小朋友具有蛋糕制作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蛋糕裱花的概述及原辅料知识、蛋糕坯制作、鲜奶打发、抹坯子、喷枪使用、色彩搭配及应用、常用字体、多种蛋糕花边、花卉、十二生肖的制作、多种卡通动物制作、各种人物、喷绘寿辰蛋糕欧式水果蛋糕、巧克力蛋糕、西点切块的制作、果冻等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

理论部分(可以根据时间安排和游客特点,选讲部分内容)第一:

第一环节蛋糕的分类与特点:蛋糕的分类;蛋糕的特点。第二环节蛋糕的发展过程。第三环节蛋糕制作工艺流程。第二:蛋糕原辅材料;

第一环节蛋糕主要原料:面粉;鸡蛋;糖;油脂;乳及乳制品

第二环节蛋糕辅助原料:膨松剂;乳化剂;赋香剂;食用色素;塔塔粉;食盐;巧克力与可可粉;果料;调味酒;淀粉。

第三:蛋糕设备与器具

第一环节蛋糕常用设备:多功能搅拌机;台式搅拌机;烤炉;辅助设备。第二环节蛋糕常用器具;量具;辅助用具;刀具;成形模具;成熟用具;其他用具。第四:蛋糕制作工艺

第一环节蛋糕配方平衡:配方平衡的概念;蛋糕原料性质;配方平衡的原则;海绵蛋糕的配方平衡;油脂蛋糕的配方平衡。

第二环节面糊搅拌:乳沫类蛋糕的搅拌;面糊类蛋糕的搅拌;戚风蛋糕的搅拌。第三环节面糊温度、密度的控制:面糊温度控制;面糊密度控制 第四环节装盘(模)与烘烤:装盘(模);烘烤。第五环节冷却与霜饰:冷却;霜饰

第六环节蛋糕装饰艺术:装饰蛋糕的艺术表现形式;造型设计的基本要素;装饰布局;裱花装饰技法。

第七环节蛋糕质量分析:蛋糕质量要求;蛋糕质量问题分析。第五:蛋糕霜饰料

第一环节乳脂类霜饰料:奶油膏; 奶油膏;蛋白糖霜型奶油膏;鲜奶油膏;植物鲜奶油膏;

第二环节糖膏类霜饰料: 法式蛋白糖霜;瑞士蛋白糖霜;意大利蛋白糖霜;琼脂蛋白膏; 白帽糖膏;白马糖膏; 糖粉面团;杏仁糖膏;岩糖;果占;

第三环节其他霜饰料:水果酱; 苹果酱;猕猴桃酱; 草莓酱;果仁酱;花生酱;栗子酱;黄酱; 黄酱;巧克力; 巧克力酱。

实操部分(可以根据时间安排和游客特点,选做几样蛋糕)

第一环节海绵蛋糕:普通海绵蛋糕;奶油海绵蛋糕;乳化海绵蛋糕;法式海绵蛋;黑森林蛋糕;大理石蛋糕;蜂蜜海绵蛋糕;柠檬蛋糕;雪芳蛋糕;千层蛋糕;无水脆皮蛋糕;瑞士卷; 瑞士卷; 斑马卷;香橙卷;彩虹卷;虎皮卷;棋子卷;脆皮蛋糕卷;树根蛋糕;天使蛋糕卷;核桃天使卷。第二环节戚风蛋糕:抹茶蛋糕卷;巧克力蛋糕卷;毛巾卷;彩纹蛋糕卷;绿茶烫面蛋糕;蓝莓蛋糕卷;葱花蛋糕卷;甜筒蛋糕;元宝蛋糕;香枕蛋糕;海苔蛋糕;红糖蛋糕卷;色蛋糕。

第三环节油脂蛋糕:传统磅蛋糕;黄奶油蛋糕;白蛋糕;魔鬼蛋糕;圣诞水果蛋糕;哈雷杯;牛油戟;海苔咸味蛋糕;马芬蛋糕;香蕉核桃蛋糕;巧克力核桃蛋糕;黑枣蛋糕;绿茶奶油蛋糕;玉米蛋糕。

第四环节乳酪蛋糕:轻乳酪蛋糕;重乳酪蛋糕;冻乳酪蛋糕;柠檬芝士小蛋糕;戚风芝士蛋糕。

第五环节慕斯蛋糕:柠檬慕斯蛋糕;草莓慕斯蛋糕;巧克力慕斯蛋糕;牛奶巧克力慕斯蛋糕;蓝莓巧克力慕斯;抹茶慕斯蛋糕;杏仁慕斯蛋糕;香蕉慕斯蛋糕;栗子慕斯蛋糕;椰香慕斯;蓝莓慕斯。

第六环节装饰蛋糕:生日蛋糕;卡通蛋糕;巧克力装饰蛋糕;圣诞装饰蛋糕;喜庆蛋糕; 多层蛋糕。

四、课程教学建议

1.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学习的实训内容,根据实训模块安排实训内容的相关知识的预习。

2.根据5人一组的分组分发实训讲义,讲解典型品种的制作流程。3.分别由各小组准备相应原料。

4.由主讲教师按工艺流程进行逐步示范,同时讲解每一步骤技术关键要点。

5、指导小朋友进行相应操作练习。

6、对成品进行讲解分析。

7、小朋友品尝并提问相关问题。

8、对相应品种进行分析展开。

9.布置课后实训报告及下一次的实训内容。

10.由各小组清理相应的工作台面,由值日一组负责整个教室清理工作。

第四篇:球团矿生产工艺

http://www.feisuxs

球团矿生产工艺 球团矿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

(1)天然富矿日趋减少,大量贫矿被采用

①铁矿石经细磨、选矿后的精矿粉,品位易于提高。

②过细精矿粉用于烧结生产会影响透气性,降低产量和质量。

③细磨精矿粉易于造球,粒度越细,成球率越高,球团矿强度也越高。(2)球团法生产工艺的成熟

①从单一处理铁精矿粉扩展到多种含铁原料。

②生产规模和操作也向大型化、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③技术经济指标显著提高。

④球团产品也已用于炼钢和直接还原炼铁等。

(3)球团矿具有良好的冶金性能粒度均匀、微气孔多、还原性好、强度高,有利于强化高炉冶炼。球团矿生产方法及工艺流程

目前世界上球团生产应用较为普通的方法有竖炉球团法、带式焙烧机球团法和链篦机-回转窑球团法。竖炉球团法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曾一度发展很快。但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要求球团工艺不仅能处理磁铁矿,而且能处理赤铁矿、褐铁矿及土状赤铁矿等,另外高炉对球团矿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要求设备向大型化发展。因此相继发展了带式焙烧机、链篦机-回转窑、环形焙烧炉等方法。这些方法一直处于彼此相互竞争状态。

球团法按生产设备形式分,有竖炉焙烧、带式机焙烧、链篦机一回转窑焙烧及隧道窑、平地吹土球等多种。

根据球团的理化性能和焙烧工艺不同,球团成品有氧化球团、还原性球团(金属化球团)以及综合处理的氯化焙烧球团之分。目前国内生产以氧化球团矿为主。竖炉及带式机焙烧是生产氧化球团矿的主要方法。

图3-14是典型的我国球团矿生产工艺流程,与国外不同的是在混料后造球前(或配料后混料前)加有烘干设施,这是弥补精矿粉水分高而且不稳定的不足,一般烘干设施是将精矿粉水分控制到比最适宜造球水分低1%~2%。由于我国精矿粉粒度过粗,比表面积小,所以在新建的球团厂的流程中又加了润磨机,在造球前混合料经润磨机加工,可使精矿粉的比表面积增加10 9/6~15%,有利于造球。

球团生产一般包括原料准备、配料、混合、造球、干燥和焙烧、冷却、成品和返矿处理

http://www.feisuxs

等工序。其中原料准备、配料、混合和烧结过程相似。竖炉球团矿生产工艺

(1)配料与混合精铁粉原料进入干燥机烘干后,通过圆盘给料机在搅拌机内与另一台圆盘给料机进料的膨润土按比例进行充分混合搅拌,经皮带输送机输送到圆盘造球机。圆盘给料机由转动圆盘(直径有1m、2m不等)、套筒、调节排料量的刀闸及传动机构所组成。当圆盘转动时,料仓内的物料在压力的作用下,向出口一方移动,经闸刀或刮刀卸到皮带运输机上。通过调节圆盘给料机的转速、排料闸门的大小或刮刀的位置,并把它们与电子皮带秤相联合,及时调节下料量,使其在一定时间内,从料仓中放出一定数量的物料,以保证获得预定成分的混合料。对于一些粒度很细,用量较少的添加剂,如皂土、消石灰、炉尘等,也可使用螺旋给料机或槽式振动给料机,以准确控制其配比较少的下料量。

常用的混合设备为圆筒混合机。它由钢板焊成的圆筒、固定在圆筒上的钢箍、支持圆筒的托辊、防止圆筒纵向运动的定向轮以及钢质齿环和电动机等部分组成。混合机是由电动机(经减速机)、齿轮将动力传给固定在圆筒上的齿环,使圆筒转动。也有可使用胶轮摩擦传动。圆筒混合机安装成一定的倾角,物料从给料端加入,圆筒转动时,物料被带到一定的高度后抛下,如此反复,物料成螺旋形运动而被混合,最后从卸料端排出。圆筒混合机的直径与长度根据产量的需要,可选用各种不同的规格。除圆筒混合机外,还有双轴搅拌机、轮式混合机以及强力混合机等。

(2)造球造球设备主要有圆筒造球机、圆盘造球机和圆锥造球机三种。其中圆盘造球机是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造球设备,我国球团厂大都采用这种设备。图3—15为圆盘造球机实物图。混合料在圆盘造球机上加水后造成生球,通过滚轴筛对生球及碎料筛分后,送进竖式焙烧炉上部的布料器入炉。圆盘造球机造出的生球粒度均匀,不需要筛分,没有循环负荷。采用固体燃料焙烧时,可在圆盘的边缘加一环形槽,就能向生球表面黏附固体燃料,不必另添专门设备。圆盘造球机质量小,电耗少,操作方便,但是单机产量低。

圆盘造球机从结构上可分为伞齿轮传动的圆盘造球机和内齿轮圈传动的圆盘造球机。伞齿轮传动的圆盘造球机主要由圆盘、刮刀、刮刀架、大伞齿轮、小圆锥齿轮、主轴、调倾角机构、减速机、电动机、三角皮带和底座等组成,见图3-16。造球机的转速可通过改变皮带轮的直径来调整,圆盘的倾角可以通过螺杆调节。

http://www.feisuxs

内齿轮传动的圆盘造球机是在伞齿轮传动的圆盘造球机的基础上改进的。改造后的造球机主要结构为:圆盘连同带滚动轴承的内齿圈固定在支承架上,电动机、减速机、刮刀架均安在支承架上,支承架安装在机座上,并与调整倾角的螺杆相连,当调节螺杆时,圆盘连同支承架一起改变角度。见图3—17。

(3)布料

图3—18为球团竖炉结构示意图。生球团由皮带机送到顶层布料器,均匀布料,生球以均匀的速度连续下降。为了保证炉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生球必须松散均匀地布到料柱上面。

http://www.feisuxs

竖炉焙烧用煤由提升机送至加煤平台加入炉中、控制风门进风量。竖炉上料时球团为湿物料,故通过皮带输送机加料不会产尘;因竖炉上煤口和风口处于同一高度,上煤时产生的少量煤尘会迅速随气流进入风门燃烧。因此上料工序也无粉尘污染产生。

我国竖炉都采用直线布料。架设在屋脊形干燥床顶部的布料车行走线路与布料线路平行。这种布料装置大大简化了布料设备,提高了设备作业率,缩短了布料时间。但布料车沿着炉口纵向中心线运行,工作环境较差,皮带易烧坏,因此要求加强炉顶排风能力,降低炉顶温度,改善炉顶操作条件。

(4)干燥和预热

国外竖炉生球自上往下运动,与预热带上升的热废气发生热交换进行干燥,无专门的干燥设备。生球下降到离料面120~150mm深度处,相当于经过了4~6min的停留时间,大部分已经干燥,并开始预热,磁铁矿开始氧化。当炉料下降到500m时,便达到最佳焙烧温度,即1350℃左右。

我国竖炉干燥采用屋脊形干燥床,生球料层约150~200mm。预热带上升的热废气和从导风墙出来的热废气(330℃左右)在干燥床的下面混合,其混合废气的温度为550~750℃,穿过干燥床与自干燥床顶部向下滑的生球进行热交换,达到使生球干燥的目的。

生球在于燥床上经过5~6min后基本上完成了干燥过程到达炉喉。然后按其自然堆角向炉子中心滚动进行再分配,小球和粉末多聚集在炉墙附近(离墙200mm左右),大球由于具有较大的动能,多滚向中心导风墙处。由于靠炉墙的球层较厚,而聚集的又多是小球和粉末,因此基本上抑制了边缘气流的过分发达。相反,由于中心球料低,球比较大,有利于发展中心气流。

竖炉采用于燥床干燥生球,提高了干球质量,防止了湿球入炉产生的变形和彼此粘接的现象,改善了炉内料层的透气性,为炉料顺行创造了条件。另外采用干燥床,扩大了干燥面积,能做到薄料层干燥,热气体均匀穿透生球料层。由于热交换条件的改善,其温度从550~750℃降低到200℃以下,提高了热利用率。除此之外,采用干燥床还可以把干燥工艺段与预热工艺段明显地分开,有利于稳定竖炉操作。

我国萍乡钢铁厂焙烧褐铁矿球团竖炉,采用了三层炉箅干燥床。褐铁矿含水分大,热敏感性高,必须相应扩大干燥面积。生球在第一、二层干燥炉箅上脱除物理水,第三层炉箅脱除结晶水。

(5)焙烧生球经干燥预热后下降到竖炉焙烧段。国外竖炉球团最佳焙烧温度保持在1300~1350℃,我国竖炉球团焙烧温度较低,一般燃烧室温度为1150℃,甚至低到1050℃,竖炉料层温度为1200℃左右。其原因是一方面我国磁精矿品位较低,含Si()2较高,焙烧温

http://www.feisuxs

度过高球团会产生粘接,破坏炉况顺行;另一方面是我国竖炉都是采用低热值高炉煤气为燃料。除此之外,与我国竖炉导风墙加干燥床的特有结构也有关。整个竖炉断面上温度分布均匀是获得质量均匀球团矿的先决条件。温度分布状况又是直接受气流分布所影响的。由于料柱对气流的阻力作用,使燃烧气流从炉墙往料柱中心的穿透深度受到限制,因而也局部地限制了可得到的热量,所以也影响到竖炉断面上温度的均匀分布。因此燃烧室热废气通过火道口进到竖炉内的流速,应尽可能保证竖炉断面温度分布均匀。气流速度愈大,对球层穿透能力就愈强,炉子断面温度也愈均匀,气流速度过小,对球层穿透能力就弱,因而使炉子中心焙烧温度过低,球团矿达不到理想的固结状态。一般燃烧气流速度应为3.7~4.0m/s。但流速过大,会使电耗大,另外还会造成炉料喷出或引起炉料层表面流态化等问题。

气流分布状况是限制竖炉大型化的重要原因,国外竖炉最大宽度限制在2.5m左右。竖炉宽度过大,由于球团对气流产生阻力而导致边缘效应,使得竖炉中心气流较弱,炉子中心易形成“死料柱”,当下料速度过快时,“死料柱”成楔状向下伸入焙烧带,其上部则发展成愈来愈厚的湿料层,甚至产生塌料的现象。

除此之外,竖炉内气流性质也是竖炉操作不可忽视的问题,料柱气流中O2含量不得低于2%~4%,即气流应属氧化气氛,否则铁氧化物会还原生成FeO,进而会与SiO2生成低熔点的2FeO·SiO2。

竖炉下部鼓入的冷却风全部穿过焙烧带,一方面既吸收了焙烧带的热量,同时其流量又随料柱阻力的变化而波动,使焙烧带的高度和温度不稳定,干扰甚至破坏焙烧过程;另一方面由于边缘效应,冷却风沿炉墙上升,在火道口与热废气相碰,减弱了热废气的穿透能力,使温度在炉子截面分布不均匀而导致球质量不均匀。我国竖炉内设置有导风墙,大部分冷却风从导风墙导出,减少了经过火道口的冷却风流量,使燃烧室压力显著降低,只有10000Pa左右,与国外同类型竖炉相比要低1/2~1/3。燃烧室吹出的热气流量增加且稳定,有利于对料柱的穿透能力,使燃烧带固定,温度比较均匀稳定。

(6)冷却

竖炉炉膛大部分用于球团矿的冷却。竖炉下部由一组摆动着的齿辊隔开,齿辊支承着整个料柱,并破碎焙烧带可能粘接的大块,使料柱保持疏松状态。冷却风由齿辊标高处鼓入竖炉内。冷却风的压力和流量应该使之均衡地向上穿过整个料柱,并能将球团矿很好地冷却。排出炉外的球团矿温度可以通过调节冷却风量来控制。架设有导风墙的竖炉,由于炉中心处料柱高度大大降低,阻力降低,冷却风从炉子两侧送进炉内,由导风墙导出,使得风量在冷却带整个截面分布较均匀,并且在风机压力降低的情况下,鼓入的风量却增加,因而提高了球团矿冷却效果。据有关资料报道:这种竖炉冷却风风压比同类型竖炉低1/2~1/3,风机电耗大大下降30kwh/t,比无导风墙竖炉低30%。

(7)球团矿过筛球团自圆盘造球机造出后,要通过滚轴筛进行第一次筛分,焙烧后的球团还要经过斗式提升机后的第二次筛分。这样合格球团即可储存、外售,筛余物返回搅拌机后进入圆盘造球机重新参与造球。带式焙烧机

带式焙烧机是目前使用最广的焙烧设备。带式焙烧机与带式烧结机相似,但实质差别甚大。一般焙烧球团矿全靠外部供热,沿机长度方向分为干燥、预热、焙烧、均热和冷却五个带,生球在台车上依次经过上述五个带后焙烧成成品球团矿。图3—19为带式焙烧机结构示意图。

http://www.feisuxs

带式焙烧机常用辊式布料机作为布料设备,将生球均匀的布到焙烧台车上。布料机由多组圆辊排列组成,辊间隙给料端稍大,而排料端较小,一般为1.5~2mm。传动部可采用链传动,也可采用齿轮传动。有的布料机是固定在一移动小车上,布料时根据料层厚度前后移动,使生球均匀布到台车上。辊式布料机传动示意图如图3—20。

辊式布料机布料均匀,效果显著。布料机前半段具有筛分作用,可筛除不合格生球和碎料。同时生球在布料机上滚动,可使其表面更光滑,强度也进一步提高,料层的透气性得到改善。布料机工作可靠,操作维护方便。

带式焙烧机生产的特点是:①采用铺底料和铺边料以提高焙烧质量,同时保护台车,延长台车寿命;②采用鼓风干燥和抽风相结合以改善干燥过程,提高球团矿的质量;③鼓风冷却球团矿,直接利用冷却带所得热空气助燃焙烧带燃料燃烧以及干燥带使用;④只将温度低含水分高的废气排入烟囱;⑤适用于各种不同原料(赤铁矿浮选精粉、磁铁矿磁选精粉或混合粉)球团矿的焙烧。

我国鞍钢、包钢等已建有大型带式焙烧机,生产出的球团矿质量良好。链篦机-回转窑系统

它是由链篦机、回转窑和冷却机组合成的焙烧工艺(如图3—21)。链篦机与带式焙烧机相似,但只用于干燥和预热,介质是由回转窑排出的热废气。回转窑是一个内衬耐火材料的圆筒,倾角5。左右,窑内填充率7%。窑头装有烧嘴,燃烧形成的热废气与进入窑内的球团矿成逆向运动。球在窑内边焙烧边翻动,当它移动到窑头,焙烧过程完成;球落到冷却机上冷却降温。冷却风被加热送入窑内作为燃料燃烧的助燃空气,也可送入链篦机用作干燥生球。

http://www.feisuxs

链篦机一回转窑焙烧工艺的特点是:

① 链篦机只用作干燥和预热,所以不需铺底料;

② 球团矿在窑内不断滚动,各部分受热均匀,球团中颗粒接触更紧密,球团矿的强度好而且质量均匀;

③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来控制窑内气氛生产氧化球团或还原(金属化)球团,还可以通氯化焙烧处理多种金属矿物,例如氯化焙烧硫酸渣球团回收金、银等多种有色金属;

④ 生产操作不当,会因高温带产生过多液相而造成“结圈”。我国在首钢矿业公司已建成年产百万吨的链篦机-回转窑系统。

第五篇:黄酒生产工艺

第三章

黄酒生产工艺

本章提要 本章介绍了黄酒的定义、分类和生产原料。重点介绍了糖化发酵剂的制备和稻米黄酒的生产工艺,简要介绍了黍米欢喝酒和玉米黄酒的工艺过程。

第一节

概述

一、我国黄酒工业概况

黄酒(Chinese rice wine)又称为老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麦等为主要原料,经蒸煮、加曲、糖化、发酵、压榨、过滤、煎酒、贮存、勾兑而成的酿造酒。

黄酒是我国特有的酒种,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饮料之一,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传统的黄酒生产为自然发酵,主要是凭检验酿酒,生产规模小,多为手工操作。改革开放后,黄酒工业迅速发展,并在原料来源、酿酒机械、酿酒菌种等生产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

黄酒酒精浓度适中,风味独特,香气浓郁,口味醇厚,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是一种集享用和保健为一体的酿造酒,并具有烹饪、药用等功效,因而该酒种被国家列入重点扶植和发展的饮料酒之一。

二、产品分类

黄酒产地较广,名称多样,有的以产地取名,如绍兴黄酒(产于浙江绍兴)、即墨老酒(产于山东即墨)等;有的根据酿造方法取名,如加饭酒(发酵一定时间后续加新蒸米饭)、老熬酒(将浸米酸水反复煎熬,代替乳酸培育酒母)等;有的以酒色取名,如元红酒(琥珀色)、竹叶青(浅绿色)、黑酒、红曲酒(红黄色)等,但黄酒大多数品种色泽黄亮,故俗称黄酒。

(一)根据原料分类

1.稻米类黄酒

使用的主要原料为籼米、粳米、糯米、血糯米、黑米等。大部分黄酒都属于稻米类黄酒。

2.非稻米类黄酒

使用的主要原料为黍米(大黄米)、玉米、青稞、荞麦、甘薯等。主要代表是山东的即墨老酒。

(二)按照产品含糖量分类

1.干黄酒

总含糖量等于或低于15.0g/L,如元红酒。

2.半干黄酒

总含糖量在15.1~40.0g/L。我国大多数高档黄酒均属此种类型,如加饭(花雕)酒。

3.半甜黄酒

总含糖量在40.1~100g/L,如善酿酒。

4.甜黄酒

总含糖量高于100g/L,如香雪酒、福建沉缸酒。

(三)按生产工艺分类

1.传统工艺黄酒

以传统麦曲或淋饭酒母作为糖化发酵剂,以手工操作为主,生产周期较长,酒风味较好。按米饭冷却及投料方式可分为摊饭法、淋饭法和喂饭法。

(1)淋饭酒。蒸熟的米饭用冷水淋凉,然后拌入酒药粉末,搭窝,糖化,最后加水发酵成酒,如绍兴香雪酒。一般淋饭酒品味较淡薄,不及摊饭酒醇厚,大多数将其醪液作为淋饭酒母用以生产摊饭酒。(2)摊饭酒。蒸熟的米饭摊在竹篦上摊、翻,是米饭在空气中冷却,然后再加入麦曲、酒母(淋饭酒母)、浸米浆水等,混合后直接惊醒发酵,如绍兴元红酒、加饭酒、善酿酒、红曲酒等。

(3)喂饭酒。因在前发酵过程中分批加饭而得名。如嘉兴黄酒。2.新工艺黄酒

基本上采用机械化操作,工艺上采用自然与纯种曲、纯种酒母相结合的糖化发酵剂,并兼用淋饭法、摊饭法、喂饭法操作,产量大,但风味不及传统工艺好。主要有新工艺大罐法。

虽然黄酒的种类较多,但其生产工艺比较相近,其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曲、药酒、酒母、水

酒坛清洗杀菌

原料米 浸米

蒸饭 落缸(罐)糖化发酵 压榨 调色 煎酒 陈化贮存 勾兑 过滤 酒杀菌 灌装封口 成品黄酒

容器清洗消毒

一、米类原料

(一)大米

糯米

糯米分为粳糯和籼糯两大类。粳糯的淀粉几乎全部是支链淀粉,籼糯含有0.2%~4.6%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结构疏松,易于蒸煮糊化;直链淀粉结构紧密,蒸煮时需消耗的能量大,吸水多,出饭率高。

糯米蛋白质、灰分、维生素等成分比粳米和籼米少,因此酿成的酒杂味少(蛋白质、灰分、维生素等成分过多会使发酵旺盛,易升温、升酸,并且增加脂肪酸含量,使黄酒产生杂味)。淀粉糖化酶对支链淀粉的分支点(α-1,6糖苷键)不易完全分解,糖化发酵后酒中残留的糊精和低聚糖较多,酒味香醇。名优黄酒大多都以糯米为原料酿造的,但糯米产量低,为了节约粮食,除了名酒外,普通黄酒大部分用粳米和籼米生产黄酒。

(二)玉米

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占10%~15%,支链淀粉为85%~90%。玉米所含的蛋白质大多为醇溶性蛋白,不含β-球蛋白,这有利于酒的稳定。玉米所含脂肪多集中于胚芽中,它给糖化、发酵和酒的风味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玉米必须脱胚加工成玉米渣后才适于酿制黄酒。另外,与糯米、粳米相比,玉米淀粉结构致密坚硬,呈玻璃质的组织状态,糊化温度高,胶稠度硬,较难蒸煮糊化。因此,要十分重视对颗粒的粉碎度、浸泡时间和水温、蒸煮温度和时间的选择,防止因没有达到蒸煮糊化的要求而老化回生,或因水分过高、颗粒过烂而不利发酵,导致糖化发酵不良和酒度低、酸度高的后果。

二、水

水是黄酒的主要成分之一,在成品酒中占80%左右。在酿酒过程中,水是物料和酶的溶剂,生化酶促反应都须在水中进行;水中的金属元素和离子是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养分和刺激剂,并对调节酒的pH及维持胶体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水质对酒的品质有着直接影响。

三、小麦

小麦是制作麦曲的原料。小麦中含有丰富的颠覆恶补和蛋白质,以及适量的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小麦片具有较强的黏延性以及良好的疏松性,适宜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之产生较高活力的淀粉酶和蛋白酶等酶类,并能给黄酒带来一定的香味成分。小麦蛋白质含量比大米高,大多为麸胶蛋白和谷蛋白,麸胶蛋白的氨基酸中以谷氨酸为最多,它是黄酒鲜味的主要来源。制曲小麦应选用麦粒饱满完整,颗粒均匀,干燥,无霉烂,无虫蛀,无农药污染,皮层薄,胚乳粉状多的当年产的红色软质小麦。

在制曲麦时,可在小麦中配10%~20%的大麦,以改善曲块升温透气性,促进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高麦曲的酶活力。

第三节 糖化发酵剂的制备

一、麦曲和米曲

利用粮食原料,在适当的水分和温度条件下,繁殖、培育具有糖化作用的微生物的过程叫制曲。我国黄酒用曲的种类多样,根据制曲原料的不分为麦曲和米曲。根据原料是否熟化,麦曲分为生麦曲和熟麦曲;米曲有可分为红曲、乌衣红曲和黄衣红曲等。

(一)麦曲

麦曲是以小麦为原料,经过保温自然发酵,使曲霉菌在小麦上生长繁殖制的的曲。麦曲是比较重要的黄酒生产糖化剂,不仅广泛用于大米黄酒的生产,还用于黍米黄酒、玉米黄酒的生产。生产上使用的麦曲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培养的生麦曲。经轧碎的小麦加水制成(可拌入少量优质陈曲作为母种)块状,自然发酵而成。其主要的微生物有黄曲霉(或米曲酶)、根酶、毛酶和少量的黑曲霉、灰绿曲霉、青酶、酵母菌等。另一种是采用纯种黄曲霉或米曲酶菌种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扩大培养制成的熟麦曲。熟麦曲具有酶活力高、液化力强、用曲量少和适合机械化新工艺黄酒生产的优点,其不足之处是酶类及其代谢产物不够丰富多样,不能像自然培养麦曲那样赋予黄酒特有的风味。

1.生麦曲

生麦曲通常在夏季、秋初制作,主要是块曲,包括踏曲、挂曲和草包曲等。下面以踏曲生产为例,介绍其生产工艺。(1)工艺流程。

小麦 过筛 轧碎 加水拌曲 制曲块 堆曲 培养 通风干燥 成品曲(2)操作要点。将过筛后除杂的小麦在扎麦机中扎成每粒3—5片,使麦皮破裂,胚乳内含物外露。轧碎的麦粒放入拌曲箱中加入20%左右的水,拌匀,使水分达到23%—25%,拌曲时也可以加进少量的优质陈麦曲作种子,以稳定麦曲的质量。然后在曲匣内踩成块状,以压到不散为度,在用刀切成块状,送入曲室里排成“丁”字形,关闭门窗保温培养,经过了3—5d,麦曲品温由26℃升至50℃左右,曲块上霉菌丝大量繁殖,开窗通风降温,继续培养,品温逐渐下降,约经20d麦曲变得坚韧成块,将其按“井”字形叠起,通风干燥后使用。成品麦曲应具有正常的去香味,白色菌丝均匀分布,无霉味或生腥味,无霉烂夹心,含水量15%—18%,糖化力较强,在30℃时,每克曲每小时能产生700—1000mg的葡萄糖。

二、酒药和酒母

(一)酒药

酒药是以山早草籼米粉、辣蓼草等为原料,在固态条件下保温,自然发酵而成,含有多种糖化和发酵菌类,在酿制酒母中作为糖化菌和发酵菌的接种剂。常见有黑药、白药两种。酒药中的主要微生物是根霉、毛霉、酵母和少量的细菌和犁头霉,其中以根霉和酵母菌最为重要,具有糖化和发酵的双边作用。在摊饭酒的生产中,是以酒药发酵的淋饭酒醅做酒母,并以此为糖化发酵剂生产摊饭酒:在喂饭酒和甜黄酒的生产中,也以药酒作唐华发酵剂。酒药的制作方法有传统法和纯种法两种,酒药种类包括传统的白药(蓼曲)和药曲,以及纯种培养的根霉曲等几种。

1.白药(蓼曲)

白药一般在气温30℃左右的初秋前后制作。

(1)生产工艺流程。

水、辣蓼草粉

陈酒药

米粉—拌料—打实,切块,滚圆—接种——入缸培养——入匾培养—入箩培养—出箩—晒干—成品酒药

(2)操作要点。选择老熟、无霉变的早籼米,在白药制造前一天去壳磨成粉,过60目筛。辣蓼草应在农历小暑到大暑之间采集,选用粳红、叶厚、软而无黑点、无茸毛即将开花的辣蓼草,拣净水洗,烈日爆晒数小时,去颈留叶,当日晒干舂碎、过筛密封备用。因辣蓼草含有根霉、酵母等所需的生长素,在制药时还能起到疏松的作用。

选择糖化发酵力强、生长正常、温度易于掌握、生酸低、酒的香味浓的优质陈药酒作为母种,接入米粉量的1%—3%,可稳定和提高酒药的质量。

(二)酵母

酵母即"制酒之母”,是由少量的酵母逐渐扩大培养形成的酵母醪液,以提供黄酒发酵所需的大量酵母。根据培养方法的不同黄酒酒母可分为两类:一是传统的自然培养法,以糯米、酒药、麦曲、水为原料,通过淋饭酒的制造自然繁殖培养酵母菌,这种酒母又称为淋饭酒母。二是用纯粹黄酒酵母菌,以大米、麦曲、麸曲、乳酸、水等为原辅料,通过逐渐扩大培养而成,称之为纯种培养酒母,常用于大罐发酵的黄酒新工艺生产,按制备方法的不同,又分为速酿双边发酵酒母和高糖化酒母。目前生产使用的换换就酵母种有723号、501号、1340号、醇2号和白鹤酵母等。

1.淋饭酒母

又叫酒娘,在传统的摊饭酒生产以前约20~30d,要先制作淋饭酒母。生产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酒药

麦曲

糯米 浸米 蒸饭 淋水 落缸搭窝 糖化 加曲冲缸 发酵开耙 后发酵 酒母

2.速酿双边发酵酒母

在醪中添加适量乳酸,调节pH,以抑制杂菌的繁殖,使得酵母得到纯粹培养。因制造时间短,故称速酿酵母。(1)工艺流程。

水、生麦曲、熟麦曲、菌种(酵母液)大米

浸米

蒸饭

落缸

开耙发酵

成熟

成品

(2)操作要点。制造酒母的用米量为发酵大米投料量的5%左右,米和水的比例为1:3以上,熟麦曲用量为酒母用米量的12%~14%,生麦曲为15%。先将水放好,然后把米饭和麦曲倒入罐中混合,加乳酸调节pH3.8~4.1,再接入三角瓶酒母,接种量1%左右,充分搅拌,保温培养。入罐品温视气温控制在25~27℃。入罐后10~12h,品温升到30℃,进行开耙搅拌,以后每隔2~3h搅拌一次,或通入无菌空气充氧,使品温保持在28~30℃。品温过高时必须冷却降温,否则容易升酸,酒母衰老。总培养时间为1~2d。酒母质量要求酵母细胞粗壮整齐,酵母浓度在每毫升3亿个以上,酸度0.24mg/mL以下,杂菌数每个视野不超过2个,酒精含量3%~4%。

(二)洗米和浸米

1.洗米

洗米可用自动洗米机或回转圆筒式洗米机,有的厂还使用特殊泵(如固体泵),它兼有洗米和输送米的作用,洗米洗到淋出的水无白浊为度。目前,国内有些工厂是洗米和浸米同时进行,有的取消洗米而直接浸米。

2.浸米

目前是使淀粉充分吸水,便于蒸煮糊化。浸米得水温,南方的传统操作大都采用常温浸米,而新工艺大罐发酵则要求控制室温和水温为20℃左右,不超过30℃,以防止米变质。浸米时间根据水温高低、米质软硬、精白程度及米粒大小决定浸米时间,一般1~3d不等。浙江的淋饭酒、喂饭酒和新工艺大罐发酵酒的浸米时间都在2~3d,最短的如福建老酒夏季只浸5~6h。浸米的程度以米粒保持完整,用手指掐米粒成粉状,但无粒心为适宜。新工艺大罐发酵要求米浆水酸度大于3g/L(以琥珀酸计),米浆水略稠,水面布满白色薄膜,浸米时间不少于48h。米粒浸泡结束就进行蒸饭。传统的摊饭酒酿造,浸米时间长达16~20d,浸米水的酸度达8g/L以上,以便抽取浸糯米的浆水(称为酸浆水)调节发酵液的酸度,抑制产酸细菌的繁殖。

(三)蒸饭

目的使米粒中的淀粉受热糊化,便于下一步淀粉水解。另外,蒸煮也起到杀菌作用,避免杂菌对糖化和发酵的干扰。蒸煮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米质、蒸汽压力和蒸汽设备等因素。糯米和精白度高的软质粳米,常压下蒸煮15~20min即可;对于糊化温度较高的硬质粳米和籼米,要在蒸饭中途追加热水,以促使饭粒再次膨胀,同时适当延长蒸煮时间。用蒸桶蒸硬质粳米和籼米,须采用“双淋、双蒸”的蒸饭操作,已解决它们在蒸饭中易出现的米粒吸水不足、糊化不完全、白心生米多等问题。蒸饭以米饭“外硬内软、内无生心、疏松不糊、透而不烂、均匀一致”为宜。米粒蒸的不熟,会有生淀粉存在,这将影响下一步的糖化,使糖化率降低;蒸煮过头,饭粒易黏结成团,不利于淀粉糖化和酵母发酵。

(四)米饭的冷却

蒸熟后的米饭,必须迅速冷却,把品温降低到适合于发酵微生物繁殖的温度。冷却要求迅速、均匀,不产生热块,并避免回生。1.淋饭的冷却法

在制作淋饭酒、喂饭酒、甜型黄酒及淋饭酵母时都采用淋饭冷却。它是用清洁的冷水从米饭上面淋下,一方面使温度下降,另一方面增加米饭的含水量,使热饭表面光滑,易于拌入药酒和“搭窝”操作,同时维持饭粒间隙,利于糖化发酵菌的生长繁殖。该法冷却迅速,冷后温度均匀,并可回淋操作,天气冷暖都可灵活掌握。淋饭流出的部分温水可重复淋回饭中,经过温水复淋,使饭粒温度上下较均匀,里外较接近。冷水冷却后品温控制随拌曲(药)温度要求而定,一般30℃左右。如绍兴黄酒的饭温为26~32℃,福建沉缸酒的饭温控制为32~34℃。林饭后药沥去淋饭的余水,防止拖带水分过多不利于酒药中的根霉菌的生长繁殖。

2.摊饭冷却法

传统的摊饭冷却使把米饭摊在洁净的竹席上或磨光的地面上,用木耙翻拌,使米饭自然冷却。此冷却方式可避免米饭表面的浆质被淋水洗掉,是摊饭酒的酿造特色之一。但这种方法,占地面积大,冷却时间长,如遇卫生条件差和操作不当时易污染有害微生物,且易出现淀粉的回生老化(特别是粳米和籼米)。

3.机械鼓风冷却

卧式或立式蒸饭机采用机械鼓风冷却,冷风从不锈钢的输送网带向上吹,使米饭冷却。也有风冷和水冷结合型的,即先鼓风冷却再适当用冷水淋洒冷却。

(一)糖化(主发酵)

煮熟的米饭通过风冷或水冷落入发酵缸(罐)中,再加水、曲、药酒,混合均匀。落缸(罐)一定时间,品温升高,进入主发酵阶段,这时必须控制发酵温度,利用夹套冷却或搅拌调节液温,并使酵母呼吸和排出二氧化碳。主发酵是使糊化米饭中的淀粉转化为糖类物质,并由酵母利用糖类物质转化成黄酒中的大部分酒精,同时积累其他代谢物质。主发酵的工艺因不同生产方式而有所不同。

1.摊饭法

将24~26℃的米饭放入盛有清水的缸中,加入淋饭酵母(用量为投料用米量的4%~5%,投料后的细胞数约为每毫升40×106个)和麦曲,加入浆水,混匀后,经约12h的发酵,进入主发酵期。此时应开耙散热,注意温度的控制,最高温度不超过30℃。自开始发酵起5~8d,品温逐渐下降至室温,主发酵即告结束。

2.淋饭法

将沥去水的27~30℃的米饭放入大缸,然后加入酒药,拌匀后,搭成倒喇叭形的凹圆窝,再在上面撒上酒药。维持品温32℃左右,经36~48h发酵,在凹圆窝内出现甜液,此时开始有酒精生成。待甜液积聚到凹圆窝高度4/5时,加曲和水冲缸,搅拌。当发酵温度超过32℃,即开耙散热降温,使物料温度降至26~27℃;待品温升高至32℃,再次开耙。如此反复,自开始发酵起7d完成主发酵。3.喂饭法

落缸和淋饭法一样,搭窝后45~46h,将发酵物料全部翻入到另一个盛有清水的洁净大缸内。翻缸后24h加麦曲,3h后第1次喂米饭,品温维持在25~29℃。约经20h,再进行第2次喂饭,操作方法如前,也是先加曲后加饭,加饭的量是第1次得一半。第2次喂饭后经5~8h,主发酵结束。喂饭的作用:一是不断供给酵母新鲜营养,使其繁殖足够的健壮酵母,以利于保证旺盛的发酵;二是使原料中的淀粉分批糖化发酵,以利控制发酵温度,增强酒液的醇厚感,减轻苦味感。

4.新工艺大罐法

将25℃左右的米饭连续放入拌料器,同时不断地加入麦曲、水和纯度培养的速酿酒母或高温糖化酒母[接种量为10%左右,投料后的细胞数也为每毫升(40~50)×106个],拌匀后落入发酵罐。落罐后12h开始进入主发酵期。可采用通入无菌空气的方法,将主发酵期的温度控制在28~30℃。自开始发酵起32h,品温改为维持在26~27℃,之后品温自然下降。大约自开始发酵起经72h,主发酵结束,进入后发酵。

(二)后发酵

经过主发酵后,酒醪中还有残余淀粉,一部分糖分尚未变成酒精,需要继续糖化和发酵。因为经主发酵后,酒醪中酒精浓度已达到13%左右,酒精对糖化酶和酒化酶的抑制作用强烈,所以后发酵进行得相当缓慢,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通过这一过程,酒变得较和谐并达到压榨前的质量要求。

1.摊饭法

酒醪分盛于洁净的小酒坛中,上面加瓦盖堆放在室内,后发酵需80d左右。

2.淋饭法

后发酵在酒坛中进行,一般需30d左右。3.喂饭法

后发酵在酒坛中进行,一般需90d左右。

4.新工艺大罐法

主发酵结束后,将酒醪用无菌压缩空气压入后发酵罐,在15~18℃条件下,后发酵时间16~18d。

醪的发酵是黄酒生产最重要的工艺过程,要从曲和酒母的品质以及发酵过程中防止杂菌污染两个方面抓管理,任何一个差错都可以引起发酵异常。接种量为10%左右,投料后的细胞数也为每毫升(40~50)×106个。

三、发酵后的处理

(一)压榨和添加着色剂

发酵成熟酒醅通过压榨来把酒液哈酒糟分离得到酒液(生酒)。生酒中含有淀粉、酵母、不溶性蛋白质和少量纤维素等物质,必须在低温下对生酒进行澄清处理,先在生酒中加入焦糖色,搅拌后再进行过滤。目前,黄酒压榨都采用板框式气膜压滤机。

压榨出来的酒液颜色是淡黄色(米曲类黄酒除外),按传统习惯必须添加糖色。通常在澄清池已接受约70%的黄酒时开始加入用热水或热酒稀释好的糖色,一般普通干黄酒每吨用量为3~4kg,甜黄酒和半甜黄酒可少加或不加。

(二)煎酒

煎酒的目的是杀死酒液中的微生物和破坏残存酶的活性,除去生酒杂味,使蛋白质等胶体物质凝固沉淀,以确保黄酒质量稳定。另外,经煎酒处理后,黄酒的色泽变得明亮。煎酒温度应根据生酒的酒精度和pH而定,一般为85~90℃。对酒精度高、pH低的生酒,煎酒温度可适当低些。煎酒杀菌设备一般包括板式热交换器、列管式或蛇管热交换器等。见酒后,将酒液灌入已杀菌的空坛中,并及时包扎封口,进行贮存。

(三)陈化贮存

新酿制的就香气淡、口感粗,经过一段时间贮存后,酒质变佳,不但香气浓,而且口感醇和,其色泽会随贮存时间的增加而变深。贮存时间要恰当,陈酿太久,若发生过熟,酒的品质反而会下降。应根据不同类型产品要求确定贮存期,普通黄酒一般贮存期为1年,名优黄酒贮存期3~5年,甜黄酒和半甜黄酒的贮存期适当缩短。黄酒在贮存过程中,色、香、味、酒体等均发生较大的变化,以符合成品酒的各项指标。

传统方法贮酒采用陶坛包装贮酒。现在多数厂还在沿用此方法。热酒装坛后用灭过菌的荷叶、箬壳等包扎好,再用泥头或石膏封口后入库贮存。通常以3个或4个为一叠堆在仓库内。贮存过程中,贮存室应通风良好,防止淋雨。长期贮酒的仓库最好保持室温5~20℃,每年天热时或适当时间翻堆1~2次。

现代大容量碳钢罐或不锈钢罐贮酒效果没有陶坛好,酒的香味较少。在冷却操作方法上,当热酒灌入大罐后就用喷淋法使酒温迅速降至常温,不宜采取自然冷却,因其冷却所需时间长,会产生异味异气。

(四)勾兑和过滤

勾兑是指以不同质量等级的合格的半成品或成品酒互相调配,达到某一质量标准的基础酒的操作过程。黄酒的每个产品,其色、香、味三者之间应相互协调,其色度、酒精度、糖分、酸度等指标的允许波动范围不应态大。为此,黄酒在灌装前应按产品质量等级进行必要的调配,以保障出厂产品质量相对稳定。勾兑过程中不得添加非自身发酵的酒精、香精等,并应剔除变质、异味的原酒。检验合格的酒才能转放后道工序,否则会造成成品酒不合格。

生酒经煎酒灭菌、贮存会浑浊,并产生沉淀物,经过滤才能装瓶,以保证酒液清亮、透明、无悬浮物、颗粒物。常用棉饼过滤机、硅藻土过滤机、纸板过滤机、清滤机等设备进行过滤。

(五)杀菌与灌装

成品酒应按巴氏消毒法的工艺进行杀菌,然后进行灌装。目的是为了杀灭酒液中的酵母和细菌,并使酒中沉淀物凝固而进一步澄清,酒体成分得到固定。成品酒杀菌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灌装前杀菌,杀菌后趁热灌装,并严密包装。这种杀菌方式一般适用于袋装新产品;另一种是灌装后用热水浴或喷淋方式杀菌,这种杀菌方式一般适用于瓶装产品。杀菌设备一般包括喷淋杀菌机、水浴杀菌槽、板式热交换器、列管式杀菌器等。灌装封口设备一般包括灌装机、压盖机、旋盖机、袋装产品封口机、生产日期标注设备等。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210584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