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笔牡丹11
工笔牡丹
课 题: 牡丹 课 时: 10课时 课 型: 绘画课
教学目标:
1、学习牡丹花的画法,使学生了解花鸟画的特点.提高学生中国画的表现能力
2、体会和感受国画的笔墨情趣,生动、形象、有趣的激发学生产生求知的极大兴趣。体现创新精神及个人风格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突出美术特色,渗透人格、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祖国绘画艺术的感情
教学重点:工笔花鸟的特点,初步掌握绘画的技法。教学难点:墨色浓淡的把握以及用笔的方法。
教具准备:工笔画用具(勾线笔和熟宣纸),范画、教材。
第1课时 牡丹白描的拷贝勾勒
教学目的:通过工笔花鸟画白描花卉勾线技法的演示,使学生比较直观的了解和观摩工笔花鸟画毛笔和宣纸的使用及勾线的技巧方法。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学具,稳定情绪。二.导入:
1、出示教师作品《牡丹图》,并出示课题。
2、对上节课的作业进行点评、分析。
三、新授:
1、观察说说造型和色彩。
2、欣赏名家作品。
3、教师讲解示范:
4、步骤:
教师演示过程,学生观摩:
(1)、拷贝画稿: 用拷贝桌把底稿拷贝在设色的熟宣纸上,最好使用硬
性铅笔进行拷贝,以免把画面弄脏。拷贝的形体一定要准确到位。
(2)、勾勒:
勾勒即指用毛笔勾勒,这是工笔花鸟画作画的第一步骤,要求先用细尖毛笔将画面上的全部形象勾描出来.注意此时的勾描不同于独立的白描作品,白描一般全部用焦墨(即最浓的墨)勾勒,而上色的画稿勾的线条变化就相对变化多了,还时还可以有皴擦笔法.勾线时要考虑到线条与色彩的配合,所以线条勾勒需分出深浅,墨色有浓有淡,有虚有实.例如叶子可以用重墨,白花瓣用淡墨,红花瓣用中墨等等。
四、作业要求:
表现一幅牡丹的白描的画面。要求突出重点:讲解勾线用笔方法与点染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
学生临摹,教师巡回指导
五、小结: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
3、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第2课时 牡丹白描的拷贝勾勒
教学目的:通过工笔花鸟画白描花卉勾线技法的演示,使学生比较直观的了解和观摩工笔花鸟画毛笔和宣纸的使用及勾线的技巧方法。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学具,稳定情绪。二.导入:
对上节课的作业进行点评、分析。
三、新授:
教师讲解示范: 步骤:
教师演示过程,学生观摩:
勾勒时应将毛笔垂直于画面,中锋用笔,这样才会勾出细而匀的线条来。勾线时,手腕应轻轻靠在画面上,肘部稍悬起,这样才能使运笔的手能够灵活移动,画出相当长的线条来;反之则不能。勾勒出的线条不是全无变化的,例如起笔、落笔时可有顿挫。行笔过程中有快慢、转折、虚实等变化。勾勒时笔上的水分不易过多,水多容易使勾出的线条软弱无力。相反,水分过少也不好,易形成极为干涩的线条,效果也不好看。
四、作业要求:
表现一幅牡丹的白描画面。学生临摹,教师巡回指导
五、小结: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
3、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第3课时
牡丹白描的叶子的画法
教学目标:通过不断反复的揣摩,练习让学生在观察中掌握叶子的造型及画法。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学具,稳定情绪。二.导入:
对上节课的作业进行点评、分析。
三、新授:
1、教师讲解示范:
2、步骤:
教师演示过程,学生观摩:
1、中锋执笔,浓墨勾出叶子、枝梗。线条要挺拔有力,叶筋根部稍粗,到了叶梢部分要注意回旋变化,忌讳单纯收尖,会显得叶子比较单薄。叶子的造型既可贴近生活中的原型,也可以主观变化,如蓝色叶子的造型就较为丰满。
2、反叶、梗平涂汁绿色(草绿+藤黄+少许朱磦),草绿叶子正叶用花青调和藤黄调出草绿平涂。翠绿叶子平涂青绿色(草绿+少许酞青蓝)。蓝色叶子则平涂淡蓝色(花青+三青)。
四、作业要求:
表现一幅牡丹的叶子的画面。要求突出重点,学生临摹,教师巡回指导
五、小结: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
3、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第4课时
牡丹白描的叶子的画法
教学目标:通过不断反复的揣摩,练习让学生在观察中掌握叶子的造型及画法。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学具,稳定情绪。二.导入:
对上节课的作业进行点评、分析。
三、新授:
1、教师讲解示范:
2、步骤:
教师演示过程,学生观摩
1、蓝色叶子用偏蓝的花青统染,草绿叶子用淡墨青色(花青+墨)统染,翠绿叶子用淡花青统染。基本都统染两次左右,第二次用色稍深并且涂色的面积稍微小一点。反叶用草绿统染。梗的正面用草绿平涂反叶草绿略略分染。
2、蓝叶子和绿叶子用花青继续分染,局部用重墨青色提染。草绿叶子则用墨分染、提染为主。反叶用淡墨绿(头绿+墨+大量水)分染。此步骤要注意留出水线。但是不能让水线显得刺眼,要边染边留出,不能生硬的挤出一条条水线。
四、作业要求:
表现一幅牡丹的叶子的画面,继续深入。要求突出重点,学生临摹,教师巡回指导
五、小结: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
3、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第5课时 牡丹白描的叶子的画法
教学目标:通过不断反复的揣摩,练习让学生在观察中掌握叶子的造型及画法。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学具,稳定情绪。二.导入:
对上节课的作业进行点评、分析。
三、新授:
1、教师讲解示范:
2、步骤:
教师演示过程,学生观摩
蓝色叶子整体罩染酞青蓝,用色要薄。草绿叶子整体罩染草绿,叶尖部分提染淡朱膘。翠绿叶子叶尖部分提染中等浓度头绿,拖染到根部为止,随后整体罩染翠绿色(酞青蓝+藤黄+少许翡翠绿)。反叶部分用薄三绿从尖部往根部大面积拖染,用色要薄。最后用中墨复勒模糊墨线,淡墨勾出细叶脉,并用胭脂复勒正叶主筋。反叶、枝梗等处用淡胭脂复勒并勾勒细叶脉。
四、作业要求:
整理完成一幅牡丹的叶子的画面。教师巡回指导
五、小结: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
3、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第二篇:工笔牡丹设色技法及高清白描集
工 笔 牡 丹 设 色 技 法
基础技巧篇
一、关于用线
工笔画中,线是画面的灵魂。我们在评论到某个画家的工笔作品的时候,经常会说:“这个画家的笔力不错。”那么,究竟什么是“笔力”呢?所谓的“力透纸背”又该如何理解?绘画或书法归根到底还是一种“视觉艺术”,所谓的“力度”其实就是画面上的线条带给人们的一种视觉联想。譬如:铁线描就比游丝描感觉凝重、斧劈皴就比披麻皴感觉有力、苍涩的线条就比光洁的线条感觉粗糙。传统绘画中,各种笔力的运用来源于持之以恒的训练,来源于画家对纸张颜料性能的掌握,来源于对手中画笔的控制能力。而当代画坛肌理盛行,也就是将创造这种视觉效果的技巧步骤化、技术化了而已。这种带有制作意味的技巧难度,显然要低于传统的笔墨技巧难度。所以,作为一个工笔画家,锻炼好自己的线条能力是必须要过的一关。用线,首先要考虑中锋,只有中锋行笔,笔锋才会始终在笔划的中央行进,所以中锋画出的线条两边都是光洁的,线的顺滑和力量感觉都较好。侧锋的线则如图谱所示,一边光洁一边毛涩,其力度感觉较之中锋线条相比要单薄许多。只有在一些需要皴擦的部位或者是特殊的场合才会用到侧锋线条。
古人有对线条有“十八描”之说。如铁线、游丝、橄榄、撅头钉、乱柴、混描等等。我们画工笔牡丹主要能用到的描法有游丝描、铁线描、钉头鼠尾描、兰叶描、撅头钉描这几类。具体的描法应用和解释请参阅线描图谱。工笔画的线,首先是起到勾勒出物象轮廓的作用,但最为重要的还是体现在线条的笔意上。写书法在解决了点画写法和结体等基础技巧以后,首先讲究运笔变化,因为只有有了各种运笔变化,那一横一竖才不是简单的黑线,而有了一种动态的美感。工笔画的用线也是如此,解决了粗细均匀、直曲如意的基本功以后,线条的各种行笔变化是我们需要重点解决的,和书法用线的要求并无二样。另外,单纯的工笔线条的线条枯燥训练可能有些乏味,所以,大家也可以通过学习书法如“瘦金书”等来强化自己的线条。
二、关于用色
对于初学者来说,色彩的调配是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其实色彩的主要问题就是调配比例,不外乎三原色以及黑白色的搭配,大家平时闲暇的时候多练习练习,做到看到一种彩色立刻脑海中就能分析出色彩的组成成分,到了这个地步,调配出自己想要的颜色就不是那么困难了。色彩基础知识,色彩学的基本原理大家还是要去研究一下。市面上西画方面的色彩书籍很多,虽然西画的色彩命名和国画不同,但是色彩的调配原理还是一样的。初学的朋友可以购买此类书籍阅读借鉴。
下面给出了工笔花鸟中经常会用到的一些色彩的调配方法。有的色彩如粉色类:粉紫、粉黄、粉红等没有列出,因为这些色彩的调配很简单也很直观,这里就不再列出了。希望这个色谱能给初学的朋友一点帮助。
最后需要提醒初学的朋友们,色谱只是初期入门阶段的一个辅助课而已,大自然的色彩是千变万化的,最有用、最好的色彩还是要来源于我们的主观认识、来源于我们的自身感悟。
三、关于用具
绘制工笔牡丹之前,我们首先要准备好作画工具。下面列出了绘制过程中会用到的各种画具。因为考虑到初学者的因素,所以列出的都是市面上常见的画具,在各地美术用品商店里都可以很方便的购买到。
1、笔:主要分底色笔、染色笔、勾线笔三部分。笔者常用的底色笔有五寸、二寸、寸半底纹笔,底纹笔要求全为羊毫所制,笔锋柔软蓄水能力强,主要用来平涂底色。染色笔方面我一般都是采用大白云,其中填色的大白云要求狼毫成分略少一些(纯羊毫也可),色易填润。染色的大白云则选择稍硬一些的,色易拖开。在勾线笔的选择上,勾勒花头和叶子我一般采用定制的长锋兔尖美工描笔,勾线时既可婉转自如又不失轻盈灵动。勾花用新笔,勾叶可用稍旧一点的笔,因笔中含胶渐多,笔锋较之新笔硬朗不少,很适合表现叶子的质感。绘制牡丹还要准备一根小号的狼毫笔,主要用来勾勒山石、枝干,局部填色之用。一支短锋的狼毫红圭也是不可少的,像花房、花蕊、芽孢这些细微处的设色都需要用小笔绘制才方便。需要注意的是,设色用的大白云要多配几支,白色、冷色、暖色、暗色最好都有相对应的笔。(见附录图1)
2、墨:工笔画的绘制中主要用有光泽的油烟墨。乌黑而无光泽的松烟墨染色易脏,慎用。市场上出售的各类瓶装书画用墨汁因携带和使用都比较方便,用来绘制工笔也挺不错。我常用一得阁墨汁,颗粒比较细腻,色彩上也能满足墨分五彩的要求,推荐初学的朋友使用。
3、颜料:工笔画绘制所采用的颜料主要是传统的国画颜色。其中属水色的有藤黄、花青、曙红、胭脂等,属石色的有赭石、朱磦、石青、石绿、朱砂等,还有近年来新开发的化学合成国画颜料酞青蓝、玫瑰红、翡翠绿、桔黄、焦茶也都可和传统国画颜料结合使用。水彩颜料因色泽鲜艳,在国画绘制中也可使用,但是要注意使用优质的才好,劣质的水彩颜料很容易褪色,不利于作品的长期保存。水粉颜料因为含胶较少,装裱时候很容易跑色,不推荐使用。
4、胶矾:胶、矾在工笔绘制中也是经常用到的。胶和矾主要用来固定画面的色彩,尤其是在打了石色为底的画面上,胶矾更是必不可少。即使是用水色来染色的部分,一般染过4、5遍以后,也要用胶矾水来固定一下,这样继续染的时候底色才不会上翻。胶一般常能买到的就是明胶,日本的鹿胶虽然透明度较高较好用,但是一是不好买,再有就是稍贵。矾则就是通常用来净化水的明矾,和胶一样,在一般的化工用品商店都可购得。需要注意的是,胶矾水配置的时候不可过浓,过浓的胶矾水刷过的宣纸很脆,很不吃色,后面的渲染就不好进行了,而且刷在颜色上也会起一层白霜,影响画面效果。
5、纸:工笔绘制一般都是采用不渗水的熟宣。熟宣宜采用厚薄适宜的为上。过厚的纸张容易吃色,也不容易过稿。过薄的熟宣大面积渲染背景的时候容易漏矾,而且设色以后纸张很容易变形起皱,不利于后期的设色和复勾,含有云母的熟宣勾线和上色都比较顺滑,很好用。有条件和耐心的话最好能将纸张打湿以后裱在画板上来绘制,勾线、设色都会顺利许多。
6、调色碟:工笔和写意不一样,随用随调的情况较少遇到,都是预先在小碟子中调和好将要用到的色彩。市面上出售的5个一套的瓷色碟很合用。大的白色瓷碟也要准备几个,大面积设色时会用到。
7、笔洗:国画专用的笔洗一大一小各买一个。大的专门用来洗笔,小的专门用来染色。普通的广口玻璃瓶也可。
8、镇纸:普通硬木质、石质镇纸都可以。
9、垫手:一块洁净能吸水的白布,天热的时候用来垫在身体接触纸面的部分,免得汗水弄脏画面。
10、电吹风:商店出售的普通吹风,可加快画面色彩干燥的速度。
四、关于技巧
在着手绘制之前,我们很有必要明白工笔画的一些基础知识,尤其是工笔画的用线和基本染法。工笔画中,线条是骨架,也是灵魂,更是中国画中笔情墨趣的重要体现。线条的提高几乎没有什么捷径,主要是靠多加练习。对初学者来说,最起码要能做到:粗细均匀、线条流畅、转折自如、八方行笔无碍。到了后期,线条还要讲究弹性、力度、节奏、空间、虚实、质感等方面的变化,这里限于篇幅就不再多谈了。下面我们主要是来谈谈工笔画的基本染法和相关的几条重要技法。
1、双钩:工笔画中,尤其是工笔重彩画,双勾设色是最为明显的画种特征。“双勾”就是物体的体现是靠“线条勾勒”而为书法术语:法笔面的两侧外沿称为“双钩”)竹叶即为双钩描叶还是竹竿,都勾线塑造形体而
出的意思(原书上石,沿其以细线钩出,如本图所示绘。不管是竹是沿着外缘成。
2、平涂:在一定范围内均匀填涂某一种没有浓度变化的色彩,称为平涂。工笔画的基础技巧之一。
如本图所示竹子的正叶即为平涂淡翠绿色,反叶是平涂淡汁绿色。基本没有任何浓淡变化,色彩也不能超出物体的轮廓墨线以外。色块要求匀净整齐。
3、统染:在绘制工笔的过程中,根据画面明暗处理的需要,往往需要几片叶子、几片花瓣统一渲染,强调整体的明暗与色彩关系,称为统染。
如本图所示竹叶目前就是用淡花青进行了统染,主要就是根部往尖部大面积统染,根部的主筋附近没有留水线,统染其实就是一种大范围色调的渲染。
4、分染:工笔画绘制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一支笔蘸色,另一支笔蘸清水,色笔在纸上着色以后,再用水笔将色彩洗染开去,形成色彩由浓到淡的渐变效果。为了和统染有所区别,我们通常将小面积、局部的、较为细致刻划的渲染称为分染。
如本图所示竹叶部分进行了分染,这一步已经留出左右的水线,每片竹叶的色彩都互相不混淆,画面慢慢的就细致起来了。
5、提染:分染接近完工时用某种色小面积、局部提亮或者加深画面称为提染。
如本图所示,竹叶的根部局部加深,底层竹叶用墨青色小面积浓色加重,就是提染的画法。
1、牡丹叶子的线描:
牡丹叶子有三根比较显著的主筋,叶子的翻转侧俯皆围绕这三根主筋进行。
所以,描绘牡丹叶子首先要描绘主筋,而中间那根主筋是我们首先要勾勒的。叶筋的根部要稍粗壮,往叶子尖部去的时候略略细一点,收尖也不要直接撇出,要略略回锋,线条才能凝重有力不轻浮。
2、牡丹叶子的造型:
牡丹叶子的造型并没有什么固定规律,既可以偏肥硕一些表达雍容之意,也可以偏瘦弱一些,表达野逸之意。大组的叶子组合要注意“三叉九顶”这个生长规律。
一张工笔牡丹画作中叶子的造型要避免多处重复的现象出现,也不要让叶子四面生长,要避免零乱。在整体有序的基础上多注意局部的灵活多变,这样画出来的叶子才可能生动耐看。
这里给出了十数种牡丹叶子的造型,只要多加练习,熟练掌握了每一片叶子的造型变化法则,再通过举一反三,根据画面构图需要和牡丹叶子的穿插规则进行组织,我们很快就可以掌握大组叶子的组合规律。
1、牡丹花头线描:
牡丹花的种类繁多,有单瓣的有重瓣的还有楼状的。
牡丹的造型要注意“球、碗、碟”这三个要点。一朵刚刚盛开的牡丹,中间靠近花房附近的花瓣是卷曲的,呈球状。而到了接近外层的地方,因为花瓣逐渐绽开,这一圈就好像一个碗一样呈半倾斜的状态。到了最外层的花瓣,则因为花瓣水分较少已无力支撑,所以最外层的通常都会呈平躺一样的“碟”状。还有就是要注意牡丹的花瓣每个瓣根都要指向花房,也就是要做到“瓣瓣归根”。另外,牡丹的造型角度我们大多会选择“四分之三”侧面来描绘,因为这种角度的牡丹花结构最清晰,造型变化最丰富,画出来最为美观。当然,为了避免完全的雷同化现象,一张画尤其是大幅作品中,我们也可以考虑加入一些正面的或者背面的花头作为整张作品造型上的变化调节。
最后就是牡丹花头的造型要以圆形为主,但是又不是那种过于平滑的圆球状,要注意边缘大花瓣的缺齿变化,要注意局部高低起伏、大小疏密的变化。要做到“圆中带方,方中含圆”为上。
第一节 整株牡丹结构图解
牡丹为芍药科,在我国栽培历史修久,现在栽培区域遍及全国各地。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间;根肉质,粗而长,中心木质化,长度一般在0.5~0.8米,极少数根长度可达2米;老茎灰褐色,当年生枝黄褐色。二回三出羽状复叶,互生。花单生茎顶,花萼有5片。花径15-30cm,花色有白、黄、粉、红、紫及复色,有单瓣、复瓣、重瓣和台阁形花。
下面是一张牡丹的基本结构组成图,初学的朋友们请仔细阅读,熟记牡丹各部位的基本组成结构,对于我们以后的重新组合绘制,包括大篇幅的工笔牡丹创作都是非常有益的。(见局部图谱牡丹结构图.JPG)
第二节
牡丹叶子、枝梗设色图解
牡丹的叶子最主要的特征是一叶三筋,中间主筋所在叶片较大较长,主叶片末梢附近会有缺齿并伴有较为清晰的细叶脉,两边副筋所在叶片略短略瘦,无缺齿现象。牡丹叶子的颜色通常为草绿色,但是有时候为了配合画面的整体色彩变化,翠绿色以及蓝色的牡丹叶子在工笔牡丹画作中也比较常见。牡丹的局部细叶脉根据画面情况可勾可不勾。通常情况下,需要精细的小品,可以考虑勾勒细脉并用胭脂复勒主筋。但是大幅面的作品不勾勒也可,勾多了反而可能会破坏画面的整体效果。枝梗在牡丹画面中主要起到分割画面空间的作用,所以要描绘的挺拔有力,枝梗的交叉部分通常呈“十字形”,此处描绘要多注重体现“骨点”的感觉。下图分别绘制了上述三种颜色牡丹叶子的绘制步骤,供大家参考。
1、中锋执笔,浓墨勾出叶子、枝梗。线条要挺拔有力,叶筋根部稍粗,到了叶梢部分要注意回旋变化,忌讳单纯收尖,会显得叶子比较单薄。叶子的造型既可贴近生活中的原型,也可以主观变化,如蓝色叶子的造型就较为丰满。(见局部图谱叶子001)
2、反叶、梗平涂汁绿色(草绿+藤黄+少许朱磦),草绿叶子正叶用花青调和藤黄调出草绿平涂。翠绿叶子平涂青绿色(草绿+少许酞青蓝)。蓝色叶子则平涂淡蓝色(花青+三青)。(见局部图谱叶子002)
3、蓝色叶子用偏蓝的花青统染,草绿叶子用淡墨青色(花青+墨)统染,翠绿叶子用淡花青统染。基本都统染两次左右,第二次用色稍深并且涂色的面积稍微小一点。反叶用草绿统染。梗的正面用草绿平涂,反叶草绿略略分染。(见局部图谱叶子003)
4、蓝叶子和绿叶子用花青继续分染,局部用重墨青色提染。草绿叶子则用墨分染、提染为主。反叶用淡墨绿(头绿+墨+大量水)分染。此步骤要注意留出水线。但是不能让水线显得刺眼,要边染边留出,不能生硬的挤出一条条水线。(见局部图谱叶子004)
5、蓝色叶子整体罩染酞青蓝,用色要薄。草绿叶子整体罩染草绿,叶尖部分提染淡朱膘。翠绿叶子叶尖部分提染中等浓度头绿,拖染到根部为止,随后整体罩染翠绿色(酞青蓝+藤黄+少许翡翠绿)。反叶部分用薄三绿从尖部往根部大面积拖染,用色要薄。最后用中墨复勒模糊墨线,淡墨勾出细叶脉,并用胭脂复勒正叶主筋。反叶、枝梗等处用淡胭脂复勒并勾勒细叶脉。(见局部图谱叶子005)
1、根据最后花瓣色彩颜色深浅的不同,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勾勒花瓣。用线上要保持中锋行笔,线条用力要均匀,注意体现线条的起、收、转、接等行笔变化,合理体现用线上的笔意变化。(见局部图谱/花头001)第三节
牡丹花头的设色
2、白色花瓣:平涂淡白粉。粉红花瓣:平涂淡白粉。朱红花瓣:平涂浓朱磦。深红花瓣:平涂浓曙红。蓝色花瓣:平涂淡蓝色(酞青蓝+三青+微量墨)。黄色花瓣:平涂淡粉黄色(藤黄+白色)。(见局部图谱/花头002)
3、白色花瓣:淡汁绿色(草绿+藤黄+少许朱磦)统染。粉红花瓣:淡曙红统染。朱红花瓣:淡曙红统染。深红花瓣:淡墨统染。蓝色花瓣:花青统染。黄色花瓣:淡中黄色(藤黄+少许朱磦)统染。(见局部图谱/花头003)
4、白色花瓣:淡翠绿分染、暗处用墨绿色(草绿+少许墨)提染。粉红花瓣:曙红分染,暗处用浓曙红提染,最深处可用墨红色(曙红+稍许墨)提染。朱红花瓣:中等浓度曙红分染,暗处用胭脂再次分染,最暗部可用墨红色提染。深红花瓣:中墨分染,浓墨青色(花青+墨)提染最暗处。蓝色花瓣:花青分染,最暗处用浓墨青色提染。黄色花瓣:桔黄色(藤黄+朱磦)分染,再加入胭脂提染暗处。左右花瓣边缘的小结构变化,均可用各自的固有色加入少许花青或者淡墨后按照结构变化仔细描绘。(见局部图谱/花头004)
5、白色花瓣:白粉提染反瓣最亮部边缘,淡曙红顺着花瓣走向略略分染花瓣边缘小结构。粉红花瓣:白粉提染花瓣最亮处,用色范围不要过大。朱红花瓣:淡曙红平涂正瓣和反瓣,但是反瓣边缘要留出1毫米左右宽度的水线。深红花瓣:平涂中等浓度曙红两次,如色彩有些闷,可用淡墨局部醒染,引出底色即可。蓝色花瓣:淡粉蓝色(酞青蓝+三青+白粉)提染反瓣亮部,随后用淡酞青蓝整体平涂花头。黄色花瓣:最深处用淡土红色(朱磦+少许胭脂)提染,浓白粉提染反瓣边缘亮部。(见局部图谱/花头005)
第四节
牡丹花房、花蕊设色图解
牡丹的花房部分主要有房柱、房柱顶端的柱头以及最外层的胞衣组成。其中房柱5-7个拥挤在一起组成一个半圆形(和老蒜头的结构类似),外圈紧裹一层胞衣,胞衣边缘亮白色或者金黄色较为多见,胞衣的下半部分通常和花瓣根部颜色接近,并无某种特定色彩。柱头早期呈片状卷曲,颜色偏黄、白色,后期萎缩。外圈的胞衣后期也会炸开,露出中间的蒜瓣状花籽。牡丹的花蕊分为顶部花药和根部花丝这两大部分。蕊金黄色常见,很饱满。花丝管状,接近花药部分白色,接近花房部分类似花瓣根部颜色,通常用白粉勾勒花丝的手法较为常见,用双钩法处理的也时常有之。蕊,一定要用“立粉法”点,方见精神。
1、花房用线以铁线为主,顶部柱头用线稍婉转。花籽造型根部、中间略大,顶部略小,恰如蒜籽一般,绘制的时候要注意透视角度的变化。(见局部图谱/花房花蕊001)
2、柱头及中间白边平涂白粉,其余部分平涂汁绿。然后用淡墨绿分染(见局部图谱/花房花蕊002)
3、淡桔黄色(藤黄+朱磦)分染顶部柱头及胞衣边缘白边下部。三绿提染露出的花籽部分亮部,要染出中间略略鼓起的体积感。(见局部图谱/花房花蕊003)
4、浓白粉提染柱头亮部,淡胭脂提染柱头下方的花籽顶部及花房下部胞衣的外缘,由两边往中间分染,染出柱状体积感。浓粉黄色立粉法点蕊,用笔要慢而水分饱满,外层花蕊可加入少许朱磦来点。花蕊笔法要错落有致,大小夹杂,干透后用淡朱磦轻勾蕊线。(见局部图谱/花房花蕊004)
第五节
牡丹萼片、托叶、老干设色图解
牡丹的花苞呈圆球形,外层裹着丰满的萼片,萼片底部一般有5-6片的带状萼,靠近花苞的花茎上通常会有一片不分叉的单叶,也就是顶茎叶。牡丹的芽孢通常环抱老干而生,颜色娇嫩而带有红晕。嫩叶色翠绿而有清晰红边。老干部分则纹理粗糙,老皮、疤节横生,适合用写意皴擦手法表现。下面的图片中分别给出了这几个部分的绘制步骤示意图,请仔细阅读。花萼部分:
1、牡丹萼片主要见于花苞初绽时,后期随着花头的开放而逐渐枯萎。萼片顶部因收拢而较尖锐,后期则慢慢展开。托叶靠近花苞的根部较粗,然后变细到了叶稍附近又变得非常饱满,托叶也称为带状萼,颜色艳丽,边缘红晕明显,造型也挺拔灵动。(见局部图谱/萼片托叶001)
2、萼片、茎、托叶平涂汁绿色。萼片根部用极淡草绿色统染一次,此步骤不留水线。(见局部图谱/萼片托叶002)
3、萼片根部继续用草绿分染,靠近根部的边缘留水线。萼片边缘用淡胭脂提染。托叶用淡胭脂从尖部统染后,再用稍浓胭脂分染出叶筋部分。筋用草绿由右边往左分染,靠暗的那一边留水线。(见局部图谱/萼片托叶003)
4、薄三绿罩染萼片鼓起部分,也就是萼片的中间部分,往四周斡染开去。用色不可太粉,要绿翠一点。萼片、茎、托叶如处于近景部分,可再次局部复勒淡胭脂。本图为远景,故复勒部分省略。(见局部图谱/萼片托叶004)
老干部分:
1、老干为木质,所以用线要苍涩,勾线笔可以用短锋硬毫笔。用笔要以中锋或者逆锋为主,顺锋少用,以免油滑。行笔间要顿挫有变且符合生长结构,局部疤节可略夸张,一些翘起的老皮也可适当描绘。(见局部图谱/老干001)
2、稍干的色笔蘸淡墨点、皴出老干的明暗变化,要有一边略重一点。用笔要见笔,依据结构变化落墨,不可一味湿笔分染。(见局部图谱/老干002)
3、水分稍饱满的淡墨整体罩染老干,遇到疤节处要留出白底色。中墨局部复勾,老干暗面部分线条略粗。大的疤节处局部重墨填色。(见局部图谱/老干003)
4、淡赭石复勒老干两边线条,稍干后整体罩染淡赭石。疤节处仍需空出。干后淡墨点苔点,趁湿润用清水破开点苔,并冲入薄三绿。(见局部图谱/老干004)
工笔画白描底稿含上色步骤图
第三篇:工笔国画牡丹 装饰、送礼兼收藏价值国画牡丹欣赏
国画是中国的艺术瑰宝,国画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承担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角色,是深受群众喜爱的绘画艺术。尤其是国画牡丹,我们知道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的人喜欢牡丹,牡丹花大而艳丽,一向被人们视为富贵昌盛的象征。宋词“爱莲说”中写有:“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名句流传至名。而李孝光在《牡丹》里写到: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国画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它端丽妩媚,雍容华贵,兼有色、香、韵三者之美,让人倾倒。古人称牡丹为 “国色”、“国香”、“国艳” 等。牡丹与其它花卉相比, 不论怎么形容, 都不为过:花朵 硕大、端庄大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绚丽多彩、姿态优美、气宇豪迈„, 确是花卉中无可比拟的上品, 所谓 “花中之王”、国色天香” 亦成为了赞美牡丹的别号。
国色天香的牡丹花雍容大气,艳丽华贵,自古以来都被视为富贵的象征,民间则称之为“富贵牡丹”。历代画牡丹者众多,牡丹花是中国花鸟画中常用的题材之一,尤其在现代民间和广大普通爱好者中是最受青睐的花种。因图富贵之意,因此国画牡丹不仅是常见的家居装饰画,还是亲朋乔迁、结婚的礼品的最佳选择,同时也是收藏的经典之作。相比写意牡丹画,人们更喜欢工笔牡丹,工笔国画牡丹更加的精致,下面为大家推荐几幅比较有代表性的工笔牡丹作品吧:
工笔国画牡丹精品赏析一:国画大师王一容牡丹图作品《姹紫嫣红四条屏》作品出自:易从网
从左到右依次为紫色、绿色、红色、黄色,紫色代表高贵,常成为贵族所爱用的颜色。缘于古罗马帝国蒂尔人常用的紫色染料仅供贵族穿著,而染成衣物近似绯红色,亦甚受当时君主所好;绿色是和平!绿色是希望!是翘盼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红色是我国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它体现了中国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它象征着吉祥、喜庆;黄色象征着万物生长的土地,代表了中央皇权和国家社稷,黄色由是有了神圣、尊贵、崇高和庄严的象征意义。此不同颜色的牡丹四条屏不仅可作为客厅装饰画、沙发背景墙装饰画、茶室装饰画等,同样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工笔国画牡丹精品赏析二:国画大师王一容六尺牡丹图《富贵长春》作品出自:易从网
牡丹又名富贵花,是中国特有的花卉之一,被誉为花中之王,牡丹雍容大度,花开富贵,是吉祥富贵的象征。牡丹花开之时繁花似锦、绚丽灿烂,其美丽花姿让人为之倾倒,雍容典雅、富贵祥和的形象代表对明天的美丽憧憬和美好愿景,寓意繁荣昌盛、兴旺发达;人们对于牡丹的喜爱,还让牡丹花成为精神和优秀品格的象征,也成为美的化身,有纯洁与爱情的象征意义。绶带鸟也常被用做我国古代吉祥图案纹样。因有绶(寿)字,与牡丹合用,称作“福寿双全”。
工笔国画牡丹精品赏析三:工笔牡丹图 张洪山花鸟画作品《花开富贵》作品出自:易从网
唐朝李正封的“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是对盛开的牡丹花的赞美,而在画家笔下,细腻的刻画,淡雅的色彩更是将牡丹的曼妙姿态活生生的展现在了观赏者的面前,这幅出自易从网的牡丹作品是画家张洪山老师创作完成的,作者描绘的这幅牡丹作品不仅有着精细的笔触,刻画出牡丹花盛开的华丽姿态,更用精妙的墨色渲染出牡丹花的雍容华贵,如贵妇般雅致含蓄,国色天香。
工笔国画牡丹精品赏析四:工笔画牡丹图 仇谷花鸟画作品《富贵吉祥 如意绵长》作品出自:易从网
幅花鸟牡丹画作中,有各色牡丹争奇斗艳,它们花朵硕大,竞相怒放,好不美观。画家以工笔牡丹的笔法,细腻地描绘出牡丹花的情态,观赏此画,领略牡丹的芳姿,似有花香从纸面飘然而出,令人回味。而牡丹花枝上两只小鸟相依,甚是和谐,与牡丹花更是相映成辉,寓意更加吉祥美好,作品清新雅丽、怡情悦目,令观者心情豁然开朗,牡丹花寓意富贵吉祥,锦色小鸟长尾寓意如意绵长无论是作为收藏还是家居装饰都是极佳的选择。
玄关挂画首选 王一容四尺竖幅牡丹图《国色天香》作品出自:易从网
国画牡丹是我国特有的花卉,它属于大花头的花卉,牡丹色彩丰富,雍容华贵,深受国人的喜爱。在汉代,牡丹被誉为“百花之王”,成为重要的观赏花卉;到了唐代,牡丹更是登上了花魁的宝座,有“国色天香”的美誉,成为普通百姓乃至帝王将相的至爱之花。现在,牡丹被人民誉为“国花”,因而也是中国花鸟画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
千百年来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其意味不仅仅只是财富,更代表了社会地位的崇高,国画牡丹注重墨法的渲染和意蕴的表现,关键需要画家心画合一,形神兼备,法从笔出。当代艺术家们笔下的牡丹国画作品,有的飘逸幽静,有的娇艳欲滴,有的含苞待放,风格迥异,各有千秋,更多的工笔牡丹精品,大家可以登录易从网查看。
买字画上易从网,易从网——最专业的书画艺术电商平台
易从网所售的作品全部为画家和书画名家精心创作,去掉任何销售中间环节。以“尊重艺术,服务大众”的心态,以“真实简单”的行为方式为书画真品的市场化、大众化服务,易从网成为专业经营名家字画真品的电子商务平台,易从网所售的作品不仅满足家居装饰功能,还是送礼的佳作,同时易从网也推荐了部分艺术性强,升值潜力大,适合投资的名家作品,为书画收藏家服务。
易从网签约了众多专业书画家,网站上的所有作品都直接来源于书画家本人,作品创作理念与当今室内时尚设计相得益彰,深具个人收藏价值,更是赠送亲朋好友的上好礼品,而且一些名家作品的收藏价值以及升值空间极大,其中像王一容、郑鸿光,张洪山、石开,刘海青,仇谷,蒋伟等等都是易从网的签约书画名家,而且他们也极具升值潜力。
易从网所出售的字画是保证100%真人绘制而作,网站在售作品数千幅,均为现货收藏,每幅画都具有唯一性,实物拍摄,一物一图,每幅画都经过专业老师的鉴定,永久保真。另外,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每一位消费者的利益,易从网还有七天鉴赏期,七天可以无理由退换货。支持全国范围货到付款!
第四篇:卧室装饰画选购选什么样好 工笔牡丹国画经典选择
卧室装饰画选购选什么样好工笔牡丹国画经典选择。现代人讲究享受,布置家居更是一丝不苟,高档的室内装修必然会选择挂上一幅好的字画来装饰,不仅为空白的墙面上填充一丝空白还能提振居室风水,烘托极高的艺术品味,还能为高档的家居营造非同一般的艺术美感,定会收到相辅相成之效。卧室是我们每天休息、蓄精养锐的场所,装饰自然不能马虎,一副好的字画,不但能够美化居室还能陶冶身心。卧室装饰画选购选什么样好,国画花鸟画是包括了花木、蔬菜、鸟兽、虫鱼等,以及有关的自然环境、器物的一个最为广泛的艺术门类。它的内蕴是大自然活跃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花鸟画的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通过典型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意境。意境提拱给欣赏者一种超然于物象本身之外的诗意的情境,以独有的魅力把人们引进特定空间意境中,让你体验到一种审美jiqing,抛开一切世俗的烦恼,招财纳福,促进和谐,是家居挂画中不可缺少的风水挂画类型。
工笔牡丹经典构图 王一容花鸟画作品牡丹绶带鸟《富贵长春》作品出自:易从网
【作品解析】牡丹又名富贵花,是中国特有的花卉之一,被誉为花中之王。牡丹雍容大度,花开富贵,是吉祥富贵的象征。牡丹在我国人民心中有特殊的地位,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
牡丹花开之时繁花似锦、绚丽灿烂,其美丽花姿让人为之倾倒,雍容典雅、富贵祥和的形象代表对明天的美丽憧憬和美好愿景,寓意繁荣昌盛、兴旺发达;人们对于牡丹的喜爱,还让牡丹花成为精神和优秀品格的象征,也成为美的化身,有纯洁与爱情的象征意义。
绶带鸟也常被用做我国古代吉祥图案纹样。因有绶(寿)字,与牡丹合用,称作“福寿双全”。
卧室装饰画选购选什么样好,在国画艺术中,花鸟画艺术拥有着极为独特的艺术韵味,包含了中国文化中追求高雅欣赏水平,以及对自然的崇拜精神,凝聚了我国数千年文化的智慧结晶和高超的艺术成就。花鸟画贵在传神,更能引起人们心中对美的追求,特别的适合家居环境,是家居挂画的首选。
风水字画有形有象,在易经风水来看,有其形其象则必有其气。在家居风中,风水字画不可缺失,正确选择风水字画,有利于家庭健康幸福美满。而国画花鸟画的当代意义在于对生命意识的表达,在于对自然和谐价值观的追求,而现在处于新社会中的画家所作花鸟画则表达画家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所以家居挂国画花鸟画不仅预示着在事业上能够步步高升,还可以在生活上幸福美满,是家居风水挂画的首选佳作。
木清六尺横幅花鸟画喜鹊梅花图《喜上眉梢之四》作品出自:易从网
【作品解析】这是木清老师创作的一幅写意花鸟画作品。本作品以梅花为题材,画中以“没骨法”画枝干,淡墨挥洒,浓墨点苔,苍古老拙。老干新枝,昂扬向上,豪放不羁,尽显梅花的劲峭冷香、丰韵傲骨。主干之分枝以中锋勾撇,挺拔坚韧。枝节之上的梅花竞相吐蕊开放,以枝多花繁为一大特色。枝繁花茂,但繁而不乱,疏密有绪,圈花点蕊,别出新意,显示了枝干劲俊、千花万蕊、天真烂漫、生机盎然的艺术效果。
此图中利用色彩、墨色的浓淡使空间层次分明。喜鹊是一种吉祥鸟,它的到来,必有喜事到。喜雀站在梅花枝头,形容喜事临门,幸运吉祥。在中国传统习俗上,喜鹊被认为是 一种报喜的吉祥鸟。梅开百花之先,是报春的花。所以喜鹊立于梅梢,即将梅花与喜事连在一起,表示喜上眉梢。梅花枝头站立两只喜鹊,两只喜鹊即双喜之意。梅与眉同音,借喜鹊登在梅花枝头,寓意“喜上眉梢”、“双喜临门”、“喜报春先”。作品落款《喜上眉梢》十分贴题。卧室场景效果图:
字画收藏未来充满潜力
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高科技的广泛使用,历史性收藏品,如春秋时代的青铜器、唐宋鎏金佛,清朝官窑瓷器等等,这些东西慢慢的成为历史的遗迹。然而,艺术品的收藏更充满潜力,文人墨客笔下的花花鸟鸟栩栩如生,带给人更多的视觉享受,时而苍劲有力,时而温文儒雅,赏一幅画,品一幅字,从拍卖会的成交量看,往往字画更占优势。从中不难看出,未来艺术品的收藏价值会越来越受到更多收藏家、艺术家的青睐。当然和同行业很多公司相比,易从网更加有保证,所售的所有字画作品都是老师手绘原稿,拒绝任何赝品和印刷类字画,服务于广大的收藏爱好者。字画收藏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大家都清楚艺术本身就无法用金钱去衡量,它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不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被淘汰。在当今科技发达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比较匮乏,塘裕典藏目的在于让更多爱好收藏者认识艺术收藏,字画收藏。除了自身的艺术价值,字画收藏易保存,易打理,对环境的要求不高。
好口碑看的见 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多年来,易从网一直是国内有权威,有影响力的名家字画网站。易从网不仅全部作品都出自名家花鸟画本人手笔,保证真品,手绘原稿,而且按艺术家的知名度,满足各个消费群体的需求,不仅在业内树立了很好的口碑,拥有特定的花鸟画名家与其签约,而且还有着一大批的忠实藏家,是众多花鸟画爱好者以及藏者朋友购买花鸟画的最佳平台,并多次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宣扬。
易从网好口碑,客户真实反馈,让你买的更放心
客户反馈: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卧室装饰画选购选什么样好,查看更多精美作品请直接登录易从网
易从网跟大家分享一些有关字画的知识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要注意字画避光
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纸绢的纤维变质、泛黄、退色和发脆,极易造成字画的损坏,从而缩短字画的寿命。
二、要注意受潮发霉
一旦发现有霉烂情况,要及早处理。如果受潮不严重,展开后反面晾干和吹干即可。
三、要注意防虫害
字画长时间悬挂容易变形,所以要密封存放,最好用吸水性好的纸包好再放入箱子或柜子。另外,还应在箱角处放些樟脑丸或驱虫用品。
四、要悬挂存放交替
长时间悬挂或密封存放,都会对字画产生一定的损害,最好是悬挂和存放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五六月份是书画保养的黄金时期,应利用这段时间选择晴朗干燥的天气挂出,吹去潮气后再小心存放。易从网精品推荐:
第五篇:工笔花鸟教案
第一章 工笔重彩基础知识与理论讲述
教学目的:使学生从总体上对中国工笔花鸟画有一个概况的认识,树立一些基本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对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重点难点: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风格规律、美学思想。教学方法:讲授 学时
:2 教学过程:⑴概述
⑵唐、五代、两宋的工笔花鸟画
⑶元、明、清的工笔花鸟画
⑷近、现代及当代的工笔花鸟画
一 概 述
中国花鸟画从总体上讲可分为工笔、意笔两种风格流派,其中工笔花鸟画的产生、发展较意笔花鸟画要早得多。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的绘画艺术宝库中有着其独特的、不可忽视的地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是历史的缩影,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体现。研究它,继承它,对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共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工笔花鸟画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并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不同时期人们审美意识形态的变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面对大干世界中千姿百态的客观事物,从朴素的描绘到具有深厚的内涵,从追求形到追求韵,无处不流露出画家所具有的内在的精神气质,是一种人格的美。工笔花鸟画从画面的布 景陪衬到形成独立而完整的画科、是人们审美意识形态发展的结果。
与写意花鸟画相比,工笔花鸟画从表现形式上追求精细,对形象的塑造力求精微,表现手法上力求完美无缺,生动自然。对格调的追求上与写意相同,力求清新典雅,古朴凝练。技法上虽上但求其写,以下其形而达到传其神的目的。
工笔花鸟画的雏形可上溯到战国时期。稍晚些时代的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便是一幅较有代表性的早期工笔重彩画,其中便有鸟兽的形象,造型十分生动。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有游龙、飞鸟的形象,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有荷花、牡丹、人、鹤的形象,但这些花鸟的形象都是作为人物的背景出现的,然而这一切都为花鸟画的产生奠定了一个人文基础。二 唐、五代、两宋的工笔花鸟画
唐、五代、两宋是工笔花鸟画的确立、形成、发展、成熟时期。特别是五代、两宋是上笔花鸟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时期。
唐代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个繁荣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出现了许多文化艺术的高峰。如:诗歌,书法等等。工笔花鸟画也是在这个时期逐步确立形成起来的,与山水画一起从单纯的人物画配景中脱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画科。唐代的工笔花鸟画最初从形式技法上看以工笔青绿重彩为主,风格朴素、单纯,为工笔花鸟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代时期是工笔花鸟画的形成、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统治阶级在西蜀、南唐„—带创立了翰林图画院,由于政局安定,生活平稳,工笔花鸟画得到十·足的发展并渐而开始走向成熟,形成了以黄筌、徐熙为代表的两大风格流派,二人风格L-都以工笔为主,然黄筌重形、色,技法上以勾勒染色法表现,而徐熙重墨骨,创立落墨法的表现形式,重作品意的表达。当时人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说法。徐、黄两家的画在后代逐步形成了中国花鸟画的两大风格流派 ——写意和工笔,在不同的时期,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两宋是工笔花鸟画的成熟时期,在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史上地位显赫,可以说两宋是工笔花鸟画的最高峰,这一时期,佳作频频,高手如云。北宋时扩大了“翰林图画院”的规模,并确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绘画考试升级制度,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工:笔花鸟画家。他们在绘画上重视写生,即:外师造化。故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风格各异。这一时期文人画也逐步形成,并涌现出—大批以四君子为题材的花鸟画作品,从表现手法卜看,也属偏工一路。徐熙之子徐崇嗣承其祖业,创立了没骨工笔花鸟画,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
南宋迁都杭州、钱塘一带,水土丰足,有渔米之乡的称号,桑蚕业发达,四季花木不断,鸟兽层出不穷,可谓“鸟语花鸟四季有,人间天堂处处春”。这样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为花鸟画的习作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再加上其特有的人文背景,故而吸引了一大批域外的花鸟画家前往并加入画院,形成一股很强 的绘画氛围。在这种条件下,工笔花鸟画更趋于成熟、完善,涌现出一批批成就不俗的工笔花鸟画家。
总之,工笔花鸟画在两宋时期,无论从技法到风格样式,都已达到了鼎盛的阶段,为花鸟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随着文人画的不断兴起,徐熙一路的画风逐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日趋壮大,并在后代形成花鸟画风格的主流,从一个时代的角度上说,元、明、清的花鸟画是基于两宋工笔花鸟画之上的一个历史的延伸。
三 元、明、清的工笔花鸟画
元、明、清的工笔花鸟画基本上处于平和、稳定发展的状态。在这一时期,没骨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发展较快,特别是在明代和清初。由于文人士大夫绘画的不断壮大,以四君子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占据了花鸟画创作的主流,工笔花鸟画已渐衰落,特别是在中、晚清时期,虽也有擅此技艺者,师法宋元,但就其成就贡献而言,远不及前贤。
元代的工笔花鸟画继续沿习宋代的花鸟画风。但表现手法相对要自由一些,格调也大多偏于野逸一路,表现题材也有所拓展。以梅、兰、菊、竹为主题的作品大量涌现。从元代开始,徐熙一路的画风及艺术主张得到更多文人阶层的认可,并逐步开始发展壮大。
明代可以说是花鸟画的分支确立时期,在这一时期,基本上形成并确立了工笔、写意、没骨三大花鸟画风格流派,并且各自都有较杰出的代表人物。工笔花鸟画基本上沿习宋人的表现技法,并将此技法作了更进一步的完善,形成了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工笔、没骨工笔四大门类。
清代是花鸟画的成熟时期,工笔花鸟画较意笔花鸟画的发展要慢得多,除没骨工笔花鸟画在前清有些影响外,其余并无太大建树,手法上大都因袭前代,题材也较老,格局也较陈旧,意趣也不高。就没骨工笔而言,到了晚清也渐而转 化为没骨小写意花鸟一路,单纯从事没骨工笔的画家也已寥寥,且成就一般,未能形成气候。
四近、现代及当代的工笔花鸟画
近、现代的工笔花鸟画在前代的基础上有了一些发展,从形式到内容都得到了一些扩充手法在沿习先人的基础上也有了一些探索性的发展与补充,格调日趋清新,涌现出了以于非闇,陈之佛为代表的大家,专门从事工笔花鸟画这一传统绘画样式的人也逐渐多起来,但从总体上讲,较写意花鸟画,特别是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态势,还是有很大差距。
当代的花鸟画可谓百花齐放。工笔花鸟画也如雨后春笋,焕发出勃勃生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外来文化的养分,无论在技法上、造型上、用色上、构图章法上都有所突破与创新,表现手法和题材较前代更为丰富。从几次较有影响的全国美展中不难发现,工笔花鸟画日渐成为花鸟画创作的主流,发
展也十分迅猛,与写意花鸟画一起共同成为时代的、不可缺少的艺术样式。清人石涛讲“笔墨当随时代”,工笔花鸟画也将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崭新的艺术样式。
总之,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工笔花鸟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有高潮也有低谷,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在向前人学习的同时,还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因袭不是目的而是方法,要善于借鉴古人的成败经验,为自己寻找到一片更广阔的天空,不断深入生活,提高眼界,锐意开拓,创造 出更高、更雅的工笔花鸟画作品,将其推上一个更新的高度,这才是继承学习最终的目的。
提问:
1、唐、五代、两宋时期花鸟画的典型代表及典型作品?
2、分析徐熙、黄筌两者不同画风?
第二章工笔重彩的勾线与铺设墨底练习
教学目的:线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通过勾线临摹的手段,学习
前人勾线技巧,掌握其方法。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从临摹古代工笔花鸟画入手,逐步解决花鸟画中的造型,构图等问题。了解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及内涵,使学生认识上有一定的提高,使其绘画思想深深扎入这片土壤,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作品。
重点难点:
(1)勾线中见笔及用笔的起收。
(2)线与形、线对比、线节奏。教学方法:讲授 学时
:8 教学过程:⑴工具介绍
⑵基本勾线技法
一 工 具 介 绍
笔:勾线笔,(叶筋,大红毛,点梅,衣纹,小狼毫)
染色笔,(大、中、小的云羊毫,兼毫,白鹭)。墨:墨色要亮、润、匀、重、清(一得阁,中华)。纸:画工笔要用熟纸,熟绢,以不漏矾为宜。
砚:砚中不可有陈墨、残渣,砚面要平,质地要青亮、光泽。(端砚,歙砚)色:宜用块状中国画颜色,高级中国画颜色。
其他工具有:画毡,白瓷盘,明矾,笔架,纸巾、枕尺,笔洗(两个),小水勺,回形针。
二 如何学习工笔花鸟画
学习工笔花鸟画首先要在“法”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宏观的角度说就是学习的方法、过程、步骤,以及在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从微观的角度说就是学习工笔花鸟画所涉及到的章法、线条、晕染、造型体的问题。另外,学习工笔花鸟画也不能忽视对“理”的探究,因为“理”直接影响到“法”的进一步提学习工笔花鸟画从总体上讲要经历四个环节,即:临摹、写生、习作、创作。这四个环节是一个相互递进的过程,但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相互交替进行,这主要看学习者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总之,法是在绘画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变化的,法的主体是人,不能被动而法,绘画艺术追求的,是自然的流露。法不是用来表露的,而是含在作品里面的,一张作品中所包含的法的高下直接影响到这幅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学习学的是方法,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体会、研究、深入,使法与法之间,相互统一,相互递进。
三、中 国 画 线 条
中国画是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线是中国画的命脉,中国画用线不是简单的自然模仿而是画家经过提炼概况归纳或是主观塑造来再现物象,这个过程体现出画家的才学个性及审美观。画家的学养、境遇及性格的不同其展现的线的样式也不会相同,线型的不同传达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如:高古游丝描,给人以宁静、平和、平淡无奇的自然美;而柳叶描或行云流水描则变化较多,有很强的动感,给人以活泼率真之美。行笔过程的快慢、轻重呈现出的线条具有不同的美感。用笔轻则快,则给人以活泼、流畅、飘逸,洒脱之美。用笔慢而有力,则有凝重、朴实之感。
中国的绘画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说是线条逐步发展演变,完美巩固的历史,中国画的用线形式同我国的审美、哲学密切相关。也和书法的影响及毛笔的性能分不开。
线条除具有约形传神的意义外,还具有丰富的内涵及高度的形式美,有它自身的审美价值,线条或凝重端庄、或轻盈婀娜、或洒脱飘逸、或恬淡平和。不同形式显出不同的艺术境界,线条的审美应具备圆润富有弹性及张力的特性,应具有很强的生命活力,要内在含蓄,不可使蛮力,要藏而不露,畅而不滑。再就是线条要有气势,气脉相连,笔笔相生,一气呵成。线条要有变化,有动感,有节奏,有韵律。
线性结构形成了工笔花鸟画的基本图式,也形成了工笔花鸟画独特的造型体系。以线造型是工笔花鸟画的基础和骨架。其舍弃了光源,明暗和体面,重在表现物象的形状和结构关系,并通过这些表现物象的本质特征。它兼有骨架——整幅作品及物象的间架结构。骨干——在作品的构成中所起的主导作用。骨力——笔下功夫。骨气——作者主观情感的外露等诸多含义,“以线立骨”的骨架而言,即是指线的运用,要强调线的表现力,利用线的长短、粗细、转折、顿挫、浓淡等变化表现物象的神态、个性、节奏、空间等造型因素的各个方面。使线融于形象之中,才能完成富有个性的造型形式的营造。
工笔花鸟画的线是一种概括,洗练而又能动的艺术语言,具有韵律美和节奏美,而线的节奏和韵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整体上线的种种变化 顾盼呼应,统一谐调所形成的美感。二是每根线本身有控制,有规律的起笔、收笔、行笔的反复重现。线本身不仅是表现花草鸟形神气质,又是画家本人内在情感和性格的外露。当作者的客观认知与主观情思交融后,则达到了超越表象与时空一 体的艺术境界,从而线也具有了高度概括的独特表现能力并成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特征。
四、基 本 勾 线 技 法
1、临本的选择
2、临摹方法:工笔临摹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对临,要求与对象的构图、造型、晕染、用笔都十分相似,另一种是变临,要求用同样的手法来人现相同题材或类似题材,但构图不同。后一种难一些,但可以从临摹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
3、勾勒时应注意的问题
A、要注意对临本的线描风格特点进行分析,古代有十八描之分。B、线与形,线根据形分为内线和外线,一般外线比内线稍粗,线据表现形体的需要又分为虚线与实线。
C、临摹白描要注意分析线的起始、承转、粗细、疏密、横直。注意线的起、行、收,有快有慢,要见笔。
4、工笔花卉的基本表现手法
A、.游丝描:也有称为游丝描的,线条纤细而均匀,有如发丝。待染好色后,线条与色彩融为一体,分素雅空灵。
B、丁头鼠尾描:线条提按明显,富有变化,显得生动自然。
C、铁线描:线条均匀凝重,古朴稚拙,富有韧性。
D、折带描:线条挺拔有力,捻转明快,干净利落,富有神采。
5、工笔枝干的基本表现手法
A、先勾后点:先勾出枝干的外形,再以集点的排笔手法画出树干的表皮。这种手法可使对象显得丰富自然。
B.勾点结合:勾枝时随机而发,线条虚虚实实,毛涩老辣,流畅自然。常用来表现枯枝、老树。
C.点线结合:线条多用丁头鼠尾描,通过线条的长短以及点的运用来表现枝干的结构起伏特征,常用来画荆棘灌木。
D.勾擦结合:先用笔擦出枝干的结构及动态,再依势双勾,这种手法显得很有气势,变化也十分丰富。
E.积染结合:先将枝干用淡墨或色一次性画出,再用水或墨、色添加其上,将前后、浓淡一点点积染出来,这种方法常用于没骨工笔花卉中。
6、工笔禽鸟的动态及翎毛的表现:
画工笔禽鸟首先要解决动态的问题,鸟的动态特征可用两圆三线来表示,在画时心中要有数,在把握好动态的基础上再勾画羽翼。羽翼眼嘴的勾画可参见摹本或写生稿。画禽鸟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毛的勾勒,它的方法比较多,基本有六种手法:一是排笔叠压法;二是组合留白法;三是短线交错法;四是排线交插法;五是丝缕法;六是乱线交织法
参考临本:《宋人小品临摹技法》一、二、三、四 《历代经典中国画临习丛书》
——工笔重彩花卉 《历代经典中国画临习丛书》
——工笔重彩翎毛
作业:
1、临摹线描作业5张
2、体味中国线条的意境?
第三章工笔花鸟设色练习
工笔花的花整幅作品临摹
教学目的:通过临摹这一手段去了解研究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染色技法及特点,为我们在创作中作积累。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把临摹作为学习手段,不是目的。在临摹时要求以一种积极的研究态度去发现其作品的内涵,作底色时要从旧的思路中解脱出来,转变色彩观念。
重点难点:⑴ 分染和上石色
⑵鸟类表现技法。
⑶中国画的学养、气韵、笔墨风格。
学时 :36 教学过程:⑴基本染色方法
⑵具体技法指导
一、工笔花卉的基本染法:
工笔花卉的传统染法一般是先用花青或淡墨染底色。待干透后用色依次染下去,画白花时可在正面或背后打底。染色要平、润,要适可而止,避免焦、糊、脏、腻。没骨可用积染的方法。染色有重彩、淡彩的区别,可根据画面的具体情况而定。
1、工笔重彩法
工笔重彩法是工笔花鸟画最主要的表现技法。工笔重彩法表现物象的结构是运用渲染的方法来完成的。
分染
渲染的第一步也叫分染,即按物象的结构特征由局部人手分别染色。分染由两支笔完成,一支染色,一支蘸清水把颜色均匀地晕开。这是工笔重彩法表现物象结构、起伏、转折、层次与色彩细微变化的主要手段。工笔重彩分染时,对渲染体积与结构不可过分,传统技法中以稍具体积感,类似浅浮雕状即可,至明清之际掺入了西洋画的凹凸法。但中国画的主要特征是以线造型,渲染要服从线条,不可因渲染过分强调立体而喧宾夺主。分染时可用墨,也可用水色或石色进行,要视物象的具体色彩而定。分染的遍数也要据需要而定,并且要有变化,同类色 或同一色分染数遍后,色彩的叠积只有浓淡与轻重的区别;不同色相的色彩或墨与色的分染叠积,色彩变化则较丰富;但颜色的选用要根据色调的设计或物象的特征进行。分染前先平铺一层底色叫“打底”。平涂打底可有助于分染时把握色调的大关系,平时色相与色彩的轻重要根据色调设计确定。平涂有时用透明色,有时用不透明色即石色进行。水分要充足,要预先设计好顺序,涂过之后不要再回笔,以免水分不匀相互冲击成为水痕。如果用石色平涂,则更不易涂匀,颜料要薄一些,水分也要适度。石色有一定的厚度,平涂后分染不易染匀而出现水痕,传统方法中称之为“泥”的弊病即是指此,古人所谓“三矾九染”的“三矾”,即是指运用石色平涂后分染或直接用石色分染时,染过一遍待其干后,用胶矾水涂一遍将石色固定,然后再用石色继续分染,石色则不会“泥”。“九染”则是一种广义的概括,是指随矾随染,直至染足为止。分染时虽用两支笔对颜色随染随晕,但不可一味工细,晕染时同样要见笔,行笔方向与物象形体相结合,干脆利落。在染色时保留笔意和某些笔触,才能有绘画感。
罩染
色彩分染至接近表现要求时,在分染好的底色上笼罩一层色彩的方法叫罩染。重彩法的罩染十分重要,画面的色调与色块都是在罩染后才显示出来的。罩染按物象的结构轮廓和色调设计进行,罩染色彩要薄,以透出分染的结构效果为宜。罩染可反复多遍,直到达到所需要的色彩效果为止。罩染后如果个别部分发现不足,可在罩染的基础上再行分染。同时,也可以用不同色相的色彩罩染,以取得丰富的互相反衬的积色效果。石色在罩染中的运用较水色为难。如用石色罩染,用色要薄,干后“矾”过方可继续进行。要由浅至深,由淡至浓,不可一次染足,色彩才能薄中见厚,丰富而有变化。用色彩按物象或色调的大关系大面积罩染的方法叫统染。统染的目的主要在于或区分或统一或调整大关系,其实仍属罩染的范畴,只是罩色的面积大而已。透明色的罩染、统染可连线条一并染过,而石色则一般需将线空出。罩染时用两支笔各蘸不同的色彩罩染,使两种色彩趁湿相互渗接在一起的染法叫接染。接染可使不同色相的色彩自然地交融而产生一种生动的色彩效果。罩染时也可用清水与色彩接染,以求得明度上的变化。
上石色
重彩法分染、罩染的反复进行,画面已基本接近完成,此时石色的运用十分关键。重彩法与淡彩法的区别就在于石色的使用,传统的重彩法几乎全部用石色罩染完成,而且因为石色有覆盖性,大多是先平涂后分染,色彩鲜丽浓重。现代的工笔花鸟画重彩法石色的运用已较传统重彩法为少,但运用石色仍是与淡彩法的区别。石色的使用切忌厚涂,一是要薄,以透出底色为宜;二是石色本身在使用上也要有厚薄之分以产生变化。另外,石色的使用因其有覆盖力,需十分仔细,不可越过或覆盖墨线,否则工笔画的工细严整的特点就会失去,富有自然趣味的装饰性也会受到影响。局部石色的使用也可平填,平填又叫勾填法。勾填法一般使用矿物颜料或粉质颜料,将颜料填在墨线之中,要求紧贴着墨线,既不伤线又不能离开线。以保持线条的流畅和变化。勾填法可使画面更富于装饰性,但如果面积较大也需用色或墨打底。
整理加工
石色着染后,画面已基本接近完成,这时需从几个方面人手进行整理加 工。一是看一下关键部位是否需要特别加工强调,如花蕊、鸟的眼睛等特别重要之处;二是从整体的角度看是否有需要加强的部分,是否有需要减弱的部分,应从整体着眼加以调整;三是看一下是否需要。所谓提线,即是将染、罩色时变模糊的线再重勾一下,提线时一般用墨或色要比原线稍淡一些,才能使重勾过的线不至过于外露。但要注意,不能把所有的线都提一遍,重描一次勾过的线易见雕琢痕迹,能不提则最好不要提。提线是一幅工笔画最后的关键,如不慎重则很可能前功尽弃。另一种提线方法,是某些部分不勾墨线,(如叶子的辅筋)色彩染好后再用墨或重色勾线。最后一个过程是勒线,在传统技法中,单笔为勾,复笔为勒。所谓勒线,就是在原来墨线的内圈,用比物象色彩稍重的同类色紧贴着墨线,再勾一条稍细的颜色线。勒线也要根据画面整体效果的需要,可勒可不勒,更不能全勒,勒线有加强画面工整细致的效果和装饰性的优点,但同时也有使物象平面化和板滞的弊病。工笔重彩法强调色与墨有机的结合,富丽堂皇而不失典雅,色彩艳丽又和谐沉着。色彩的运用讲究薄中见厚,均匀秀润,既具有生活物象的栩栩如生,又干脆利落富有装饰美感。以《出水芙蓉图》为例
2、工笔淡彩法
以透明水色在线描的基础上进行着染的工笔画法称为工笔淡彩法。淡彩法颜色明快秀丽,薄而透明,清淡典雅,富有生动自然的意趣。淡彩法与重彩法在技体系上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细变化、浓淡变化与重彩法要求相同;局部皴擦则通常用在枝干、坡石等物象粗糙处,既要见笔,更要与原来的染色谐调。最后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对画面的某些局部做适当调整加工
3、点染没骨法
点染没骨法是指用毛笔蘸色直接在纸上点写的方法。这种方法初学者也要有草稿,拷贝后再点染。花卉的形象在草稿上可简约一些,如画幅小 或水平提高后可不起稿直接点写。点染法排除了分染与罩染,表现方法主要有点写与接染两种。点写的关键首先在于蘸色,利用笔锋、笔腹蘸色产生的浓淡、冷暖、色相变化和水分的多少,一笔成形地来表现物象。下笔要有一定的机动性,要灵活,笔触明显并有笔法趣味。接染法与点写法在表现方法上相互配合,一些面积较大或难以用点写法完成的部分,都可用接染法来表现。但点染没骨法的画法,不论点写或接染,最好用笔肯定,一次完成。干脆利落,绘画感要强,个别 地方虽也可补充收拾,但不要破坏了第一次的笔触效果。点染没骨法的勾筋同样是一个重要环节,要求与工细没骨法基本相同,只是点染法的勾筋较之工细没骨法可以简略夸张一些。点染没骨法熟练以后,也可用生宣纸或半生半熟纸来画,如果造型与用笔上夸张简约一些则接近小写意的画法了。
二、鸟类与草虫的工笔画法
鸟类的工笔画法与花卉的表现方法基本一致,都是以勾染作为技法基础。但鸟类是动物,质感不同于花卉,因而在表现方法上也略有差异。大致可分为白描落墨、墨染打底、罩染色彩、整理完成4个步骤。其中由于色泽不同,技 法顺序上略有差异。
A、鸟 的 画 法
1、鸟的结构
2、白描落墨
工笔法画鸟的第一步是根据鸟的结构形态,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勾线。勾线要中锋行笔,线条劲挺,饱满光洁,线型的虚实变化要符合鸟的结构变化。勾线的顺序一般先从鸟嘴的中缝开始,依次画嘴、眼眶、头部、背、翅、腰尾、胸、腹、腿、爪。中、小形的鸟翎可只勾外轮廓,较大者则要勾上翎轴和羽枝,羽枝的排列要符合生成规律。鸟体上的小毛要细,用笔虚人虚出,线的长短、粗细、间隔、弧度都要有规律。鸟的形体较大者腿与爪一般都用双勾法,既要符合结构,又要有笔法变化。先勾外轮廓再勾鳞甲,不必抠得太细,小鸟的腿爪一般利用点写法一笔成形。
3、墨染打底
传统的工笔画鸟法除白色鸟外,不论何色都需用墨染打底,然后着色,色彩既沉着厚重,用线也易于统一和谐。但画黑鸟与其他颜色的鸟在顺序上有所不同,即黑色鸟需先丝毛或批毛再 墨染,其他颜色的鸟则可在白描的基础上先墨染打底。鸟体软毛的画法通常有两种,称为丝毛和批毛。用很细的线条,中锋行笔,虚入虚出,一根一根按顺序排列均匀地勾出大片软毛的方法叫“丝毛”。丝毛适用于较大形和特小形的鸟,在头、背等面积较大处丝毛要分成小组,互相成品字形连续;用笔要注意整体的弧度、方向与结构的转折相统一。如果用粉或石色表现小毛一般常用的也是丝毛的方法,只是染色后再丝毛而已。用兼毫笔蘸上较干的墨或色用手将笔锋捏扁,行笔虚入虚出,画一笔即形成一组小毛,笔与笔之间成品字形连续,这种方法称为“批毛”。批毛时使鸟体覆盖如蓑衣状,因此古人也称为“批蓑”。批毛用笔比丝毛容易掌握,但要处理好与结构的关系。批毛忌平行,因平行则没有鸟体圆形的体积感;忌顺接,顺接易连成长条;忌分缝,分缝有脱毛的感觉;忌交叉,交叉易成十字重叠,没有羽毛的蓬松感。批毛不一定只批一遍,可重复数次,但要在上一遍干后进行。要注意内实外虚,边缘部分如果过实则死板。批毛法开始掌握时,有一定的难度,但熟练后,此法速度快、效果好,羽毛生动自然,蓬松细软,具有较好的艺术效果。另有现代画家刘奎龄创造的湿底批毛法,也可一试。所谓湿底批毛,即先把纸打湿,在湿度适当的时候趁湿批毛,可反复数次,个别部分结合丝毛略加调整,适合于画形体较大的鸟类。
黑色鸟要先丝毛或批毛后再用墨染,其他颜色的鸟可直接分染,形体外缘部分的分染要注意内实外虚,方能圆转而富有体积感。
嘴的染法有两种,一种吸收光源,表现立体感,称为“染低法”;一种嘴尖处重,往里渐轻,称为染高法”。鸟嘴鲜艳者,也可不用墨直接用颜色分染。翎的分染要一个一个地进行,有两种染法:一种为翎片重叠处墨重,边缘处渐虚,留出自然的空白,依次分染,排出层次,这种染法较写实;另一种方法沿羽片的边缘留出整齐的自边,但也要有层次变化,这种方法表现效果上具有装饰性,远看层次清晰。这两种方法各有所长,但运用时要注意统一。
4、着染色彩
墨色打底后可着染色彩。染色的顺序一般先染水色,后施石色。鸟类的染色要薄中见厚,透出墨底的效果,方显生动,色彩过厚则易导致板滞。染色可先分染,最后连翎片一起罩染,同样要注意形体外缘要虚。水色罩染合适后,可根据需要罩染石色,以干净利落,与水色结合自然为好。黑色鸟用墨染至适度后,也要按画面整体色调用水色罩染,使其有一定的色彩倾向,与其他部分统一。
5、整理完成
整理完成包括批毛或丝毛、画爪、点睛、勾鼻须等步骤,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作品的最终成败,需专心致志地认真对待。此时的批毛或丝毛主要是指颜色鸟,根据鸟的色彩用较重的同类色或浅色来完成。批毛一般用水色,丝毛用石色或白粉。不论批毛或丝毛,都要注意与已染就的色彩谐调配合,传统画法中最后都要在鸟的喉、胸腹及翅膀交界处用浓白粉丝几组毛,以加强对比和突出羽毛的质感。翎片也可根据需要丝上羽枝,麻雀背部要点上斑点。其他鸟类如有花斑也要在此时加工完成。
画爪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勾染法,先用墨或色在勾线的基础上分染出体积结构,干后用同 类色复勾及点出鳞甲;另一种是立粉法,在分染的基础上用浓石色点出鳞甲的效果,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点鳞甲有时也可用积水法。
点睛是一个极重要的环节,一般先在眼眶内按鸟眼的固有色染一圈水色,干后用浓墨点睛,古人有生漆点睛之说,近代画家一般采用高光法,突出眼球的透明感,以增神采。
勾须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需勾须时,线条要细而劲健,否则会成为败笔,影响整体效果。
鸟类的工笔画法大致如此,近现代的一些工笔花鸟画,鸟类的画法也有一些变格,但大都是以传统方法作为基础而略有变异。学习者在掌握了传统的基本方法之后,可在创作中吸收其他画种之长,自己加以创造,只要能达到表现对象形神的目的,都是可取的。以《榴枝黄鸟图》为例
B、草 虫 的 画 法
草虫也是工笔花鸟画的重要表现对象,它在工笔花鸟画中虽不像鸟类那么突出,但往往也起着增加画面趣味,加强意境创造和画龙点睛的作用。草虫的学名叫“昆虫”,是动物界中一个最繁盛的群类。由于这些昆虫大都生长在草丛中,在画面上又大都与花草联系在一起,所以中国画的分科中习惯将其称为草虫。
草虫的工笔画法在作画程序等细微变化上因人因物而异,但大致有勾染法和干皴法两种。
I. 勾染法
勾染法可分为勾线、染墨、染色、罩色、整理加工等几个步骤。勾线要分浓淡,线条要细劲有力,线型变化要结合结构特征。在熟宣纸上画工笔草虫,一般按勾线后先染墨,后染色;先染水色,后染石色;先罩水色,后罩石色,再整理加工的步骤完成。勾染法也可在勾线后,先用墨对结构分染,然后用积水法着色,一遍完成,运用得当也生动有 致。如果在生宣纸上用勾染法画工笔草虫,勾线后一种方法是墨或色由淡到浓层层复加;另一种方法是利用生纸的特点,先用重墨或重色固定某些浓重的部位,再用淡墨或色反复晕染,但要注
意避免色墨渗化外溢,以免影响效果。
2、干皴法
将新笔浸入胶水中,浸透后将笔锋捋直,待其干后将笔尖部分搓开,用笔尖蘸色在勾好线的草虫结构和斑纹处皴擦,具有一种自然起绒的质感,称为干皴法。此法生熟宣纸皆可用,也可与勾染法结合使用。
工笔草虫无论何种方法,最后根据草虫的动势和神态勾触角、口器和足,这是画好草虫的关键。触角勾线要富有弹性,口器和足勾时不仅要符合结构,用笔的顿挫虚实更要和关节、动态紧密结合,才能达到传神的目的。
三、工笔花卉的其他技法
1、烘托
大面积或局部地烘染底色的方法叫烘托,这是一种传统技法。画中物象因色彩浅淡,在其周围烘染一种较深的色彩作为衬托;或为了表现云水、天空、地面等铺上一层底色以形成色调;或为了衬托主体局部烘染,都属于烘托的技法范畴。烘托有平涂和分染两种方法,要视画面需要而定。
2、托色
在纸或绢的背面染上一层与正面色彩相同或略有不同的石色或白粉的方法叫托色。托色利用纸或绢的透明性使正面的色彩薄中见厚,明亮丰富。托色的用色一般不能比正面色彩深,也不 用透明色,否则会使正面被托的色彩灰暗平板。如果在绢上作画,也可利用其透明性在背后着色,从正面看去,有一种含蓄、朦胧的效果,别有一番情趣。
3、积水
先以墨或色彩把物象的形态画出,趁湿滴入水或其他颜色,使水与色相互冲激,干后形成自然斑驳的水痕,这种方法叫积水法。
积水法也属传统技法,它既继承了没骨法又借鉴了写意画法中的破墨 发展而成
4、立粉、撒胶矾、用蜡、用油、洒水、洒盐、拓拍等方法。
提问:
1、中国画用色的妙超自然的特点?
2、工笔重彩与淡彩的区别?
作业:
1、临摹作品3
参考临本:《宋人团扇临摹技法》
——工笔重彩花卉
《宋人团扇临摹技法》
——工笔重彩翎毛
第四章 工笔花鸟画写生教学
教学目的:通过写生来积累必要的创作素材,获得真实的生活感受,生活是艺术品创作的源泉。
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客观的实地写生,收集创作素材;通过对客观实物的描写,才能掌握对象的生长结构,生活习性,生存状态,为以后的艺术创作从思想内涵到表现语言形式做出必要的准备。
重点难点:⑴折枝花卉的表现
⑵鸟类动态
⑶构图的取舍。
学时
:12 教学过程:⑴花鸟写生基本介绍。
⑵花鸟画写生的题材与表现形式。
⑶花鸟画写生的步骤。
一 花鸟画写生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写生印证前人提炼的轨迹,还源为本,以本求源,使临摹所得的感悟与表现技能在写生中得以融会,得到发展。中国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决定了写生是师造化的主要手段。历代中国画画家中,不乏师造化的高手,人们写生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他们取得的成就,为中国画的发展创造了辉煌。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注重生活、注重写生更成为当代中国画创作中脱离前人窠臼,力求自己面貌的时代特色之一。这是因为从艺术作品中窥探现代人心灵的情感轨迹,与观者产生共鸣已成为社会的需要,前人总结提炼的程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变迁。“古人之须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人之肺腑不能安人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纵有时触着某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为某家也。天然授之也。我于古何师而不化之有?”(清·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石涛的论述可谓精辟地阐述了写生与临摹、创作的关系。
中国画写生要经过以手写心记为手段,从表现形态结构到把握特征、概括提炼等几个过程。同小异,则可归于共性;叶虽有大小与形状上的差别,但都属羽状复叶,也属共性的范畴。因此在表现上以花的不同来强调个性特征,藤的处理则基本一样,叶则略有大小的区别而已。画家在写生时只要强调和记录个性差异,便可为创作收集素材。如此,只要对物态的特征 分别归类,即可在把握其大的特质的基础上为创作提供了自由。具体而言,工笔画因其工细入微的特点,物象个性差异较之写意画要多一些。强调个性的刻画,是为了求得物态的精微正确,而共性化的处理则以提炼概括为主。写生中对物象高度的概括和取舍提炼,为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一幅好的写生,是自然物象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后的自然流露,写生稿在创作时虽可移花接木,但创作的情感却是以诱发写 生时的情感为契机。这种契机的表达,虽然源于对物象的感性认识,但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再现生活中的物象。它实际上已是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后重新创造的形象。因此,写生时对自然物象的提炼概括,是一个由自然之竹变为笔下之竹的过程,这个过程虽然源于写生或目 识心记,但实际上已经过了胸中之竹的艺术加工。经过概括和提炼的物象,虽来自于现实生活,但又不是现实物象的翻版,而是比现实物象更 典型、更美好,从而也就使创作更具有了艺术性。
二、花鸟画写生的题材与表现形式
中国画的创作来源于写生,其分五类:花卉、草虫、禽鸟、走兽、蔬果。生活的无限广阔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写生为创作打下了基础。但创作 要达到“物色尽而情有余”(清·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的境界,不仅要具有生活物象的形态神 韵,也包括了作者自己的情感与理法。叶浅予先生提出的贯通画理与画法的关系,穷通人情世态、旁通其他画科及姊妹艺术和变通古今中外则是对创作的切实要求。所谓理法贯通是指要以理论指导实践。临摹往往注重于法而忽视了理,写生往往注重于情而忽视了法;重于法者不敢离古人窠臼半步,重于情者不成规矩。只有理法贯通,创作才有理、有 法、有情,达到意趣高华的艺术。穷通人情世态则是指要懂得生活,懂得绘画与社会的关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 文章”,(清·曹雪芹《红楼梦》)对人情世态不仅要通,而且要穷通。中国画的创作,无论表现花鸟、山水还是人物,皆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国情,只有根植于民族土壤之中,才能使中国画得到不断的发展。
1、手写心记
中国画的写生方法是手写与心记相结合。手写即写生,是中国画观察方法的具体运用。心记是通过对物象的观察、研究、分析和认识,对物性了解后默记于心。二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画写生的基本架构。心记是中国画写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弥补了手写的不足和局限。人物的体态形貌,山水的四季阴晴,鸟虫的飞鸣食宿,花草的迎风带露,各种物态、物情、物理、物性单靠手写是解决不了的。而心记却记录了手写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清邹一桂《山画谱》曰:“今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见一花一萼,谛视而熟察之,以得其所以然,则韵致丰采,自然生动,而造物在我矣。”
心记对中国画的创作更具有特殊意义。中国画特别是写意类的中国画,创作过程一般不起稿,笔一落纸,物象的形态结构,全靠形象记忆来完成,没有心记的功底,便不能一气呵成,更不会得心应手。但由于人类生理的局限,记忆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漠。而手写不仅可以较长时间地保持物象的形态记录,而且可以引发画家已模糊的记忆并诱发新的想象。特别是当特定的空间、环境与画家的感受和情绪构成某种审美契机时,写生的生动性是任何心记也不能代替的。就手写心记与创作的关系而言,手写可以练眼、练手、练心,学习者在对生活物象的反复提炼概括过程中,使手底功夫得到锻炼。心记可以使形象更加概括,特别能突出物象的精神特质而不为物象的繁缛细节所局限。二者各有所长,缺一不可。只有二者相互配合,才能在创作中达到对物象闭目如在眼前、下笔如在腕底的自由境界。
2、把掘物态 树木的高低昂俯、花鸟的千姿百态,晶类各异,如此种种物象物态的变化,皆要从前后反正、俯仰向背、转折高低等各个方面反复观察,研究,目识心记。只有弄清楚基本结构,才能在把握特征的 基础上,对物象概括取舍,并力求形神肖似。对于重要的部分,既要作深入刻画,又要有局部的图像,个别色彩特殊的部分,要有色彩稿或文字记录。把握物态,写生时对物象的表现可结合临摹过的前人范本对照观察,从中找出前人概括变化 的依据和脉络,这对概括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3、总结规律,概括提炼
对品类各异的世间万象,任何一个画家也不可能一一通过写生来认识其物态与结构的细微变化。中国画常常以分类找出共性,以点带面,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规律,举一反三。南朝宗炳曰:“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全。”(宗炳<画山水序》)通过对个性的认识,找出共性;通过对共性的掌握,强调个性。则表现的物象既有生活物象的特征,又比生活中的物象更集中、更典型、更概括、更理想化。花鸟画以藤本的藤萝与凌霄为例,它们的藤、花、叶实。际上差异是很明显的,这种差异之间,个性最突出的是花的部分;藤虽也不尽相同,但其缠绕性大,应区别对待。
三、写 生 的 步 骤
1、确定所画对象的观察角度,截取对象最有特征和代表性的部分,先仔细观察,了解其基本生长结构,不急于下笔。
2、确定画面构图,肯定主体对象的走势和画面的位置。
3、画时先从主体物画起,逐渐向四周扩散,画花先从离花心最近的花瓣画起,从中心向外画。画时注意对象姿态与线条交叉形成的空白关系,花心最后画。画正面的叶片从叶筋画起,画侧面和翻转的叶片可从叶子的边缘线画起,叶片的辅筋到最后收拾画也可以。叶与枝要一组组的画才不会乱。画枝干要注意衔接。
4、大的框架、结构、比例基本完成后,据构图空间布白的的需要进行调整,在整理阶段要特别注意对象的造型结构、空白疏密。
5、在适当的地方作一些文字记录和说明,内容包括颜色、品种名称、习性介绍、感想札记等。
6、写生稿整理完后,可用熟娟或宣蒙在铅笔稿上,用勾线笔将其以线描的形式,拷贝成一张工笔的白描写生作品。
作业: ⑴结合宋人团扇写生折枝花卉10张
⑵局部结构写生10张
总结:中国画总是 “以技入道”,故而通过四周基本技法的训练,中间夹以写生,观察植物、动物的各种穿插及动态,了解其生长结构,最终使学生从第一自然转入第二自然,用心画画,感悟世界,活跃思维,真正把所学技法运用到创作中去。总之,百川纳海、万象归一,治学之道死而后生,取法乎上、自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