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园文化表现及建设
校园文化的表现及其建设
内容摘要: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对于整个校园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是校园建设的无形资产,是学校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要素之一。关键字: 校园文化、表现形式、建设、实施方案 正文: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组成。所谓校园文化,概括地讲就是发生在校园范围内的一切文化现象的总和。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很强的层次感,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丰富的、全面的、无声的教科书。它能起到潜移默化、对师生进行熏陶和塑造的重要教育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从其功能上看,校园文化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有益于学生情感的陶冶和心灵的美化;相互尊重、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良好精神面貌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更有助于学生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校育人的诸要素中,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表现形式:
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企业文化大致相同,均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物质文化。
(一)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四个方面上。
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能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2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育人的过程中发挥要作用,只有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
3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
4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
(二)校园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内外社会关系的反映,它是校园文化主体进行文化活动时形成的各种行为规范,主要包括学校规章制度,教学、科研、生产和生活模式以及现实的行为规范等。校园制度文化发挥着“管理育人”的作用,对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重大,一个学校只有建立了健全的规章制度,师生员工才能有章可循,从而提高管理的效能。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肯尼迪曾指出的那样,“学校组织文化对学校组织及其成员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不断取得成功的驱动力”。
具体讲,学校制度文化主要有三项功能:其一,通过认识导向、情感陶冶、人文关怀特别是行文规范,给师生提供优质的文化心理氛围和正确的行为模式;其二,整合学校组织体系,促进学校运转协调有序;其三,传递学校文化信息,塑造学校个性形象。
(三)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实现建设校园文化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将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将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
校园文化建设极其重要,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校长是关键,他即是领导者,又是实践者和创新者,起到传承和引导的作用。校长对校园文化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校园精神文化的营造
这一点相对其它三点较为难做。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又是一条引线把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学校的校园文化,树正风、立正气这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团结、进取、奋发、求实这是许多学校的校训内容,其中体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敬业精神和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校训是校园精神文化精髓,通过制定具有时代特征,又富有学校历史文化背景与特色以及长期的发展目标的校训成为号召、激励、鼓舞、鞭策全体师生的座右铭。逐步由外力变为内力,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就会出现。
(二)校园制度文化的营造
校园制度文化这一点做起来易,转化过程难,制度已经确定可以强制执行,包含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如校规、校纪、人事、总务、教育教学制度等等,一项制度的形成不能成为一种文化,学校制度再完善也不能称其为制度文化好,校园制度文化的形成应该是制定—认同—自律—传承(舆论)—文化,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一项制度不被大家所认同时,还会产生不良反映,不仅不能推动学校工作的开展,反而成了发展中的绊脚石,一但制度转变成了自律的行为时,就会形成一种正确的行为导向,就必然产生出一种文化氛围,就会培养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才能完成办学目标。
(三)校园物质文化的营造
物质文化的营造这一点比较好做,但要求主管人员潜心挖掘,让营造的环境与学校现状相匹配,富有个性,体现出设计者审美观、价值观真正起到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发挥出教育的功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
(四)校园活动文化的营造
校园活动文化,这一点与我们办学思想相联系,首先,我们必须尊重教育的规律,明确活动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用制度的方式将它确定下来,让活动有稳定时间,稳定组织结构,稳定经费和相对稳定的内容形式,使活动具有连续性、目的性、教育性。在活动中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真正让学生体验是他们自己的活动,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等,在活动中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个性得到发挥,培养了团队精神,陶冶了情操,在活动中不断找出每一活动的闪光点和不足,使活动更加完善,通过活动在校内无形地释放出一般强大的凝聚力,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活动文化。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及校园活动之中。学校应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提高学校管理层次,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推动学校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有效载体。充分重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广大师生全员、全程、全方位自主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让师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锻炼,提高文化修养及价值观念,实现师生和学样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设计艺术研究》2003年第03期
吾喜杂志网
○2《校园文化建设浅析》2010年03月
静宁县教育局
○3《现代企业管理》2009年03月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如何建设校园文化
如何建设校园文化
南任小学
杨占先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校园文化建设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如何根据本校实际,建设好校园文化呢?
一、正确处理好校园文化建设四方面的关系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表现,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一旦形成,就会以微妙的方式来沟通师生的思想,使他们产生对目标的认同感,从而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团结全体师生,规范师生的行为,产生巨大的整体合力,进而推动学校事业朝着共同的愿景发展。因此,只有建设好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才能促进行为文化的建设。
二、联系实际,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是一所小型的农村小学,而且,社区的学生家长多数为了赚钱,早出晚归,无暇管教孩子,只是将学校当做孩子安全的摇篮,只要孩子在校安全有保证,只是学到多少无所谓,且放任自流,要钱给钱,自己要孩子不影响其家长挣钱就行,因此,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得不到家庭严格的教育和培养,也因此,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焦点。
1、搞好校园物质建设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
我校原有的文化走廊较少,只有教室里面可以布置国旗、班训、公布栏、学习园地等;教室前的部分墙壁可以张贴一些名人名言、楼梯平台可以悬挂少量的宣传品、一个不足8平方米的黑板报,连原有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壁挂也因日久受损“伤痕累累”,课桌椅破烂不堪。
要建设好校园文化,我们必须争取多番支持,从物质方面进行更新、增添,使其逐步得到充实。首先,学校要挤出资金,增设黑板报,扩充宣传园地;其次,要争取得到当地党政的大力支持,更新课桌椅;其三,逐学期挤出资金更新名人名言、班训,添置其他德育硬件;其四,着力于校园环境的整治,使校园的一草一木都起到“美化、净化、绿化”的作用。
2、搞好校园精神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1)确立办学理念。
鉴于本社区的实际,结合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根本任务,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即“一切以学生为本,以一切学生为本”,学校的德育、至于、体育、劳动和美育等,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需要出发,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人才。
(2)狠抓校风建设。
校风作是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因此,我校要着力抓好校风建设,努力创建一个校园和谐、教师勤教、学生乐学、行为端正的良好局面。
(3)加强教风建设。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教风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因此,在抓好教风建设(包括工作作风建设)方面,我们要在干部职工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并以“培养团队精神”作为校长在教风建设方面的主攻方向,使领导班子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
(4)强化学风建设。
学风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培养优良的学风,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花大力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培养。
3、搞好制度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是明确的强制性的“规矩”,具有一种刚性的约束力,但良性的学校制度本身又是具有人性化和亲和力的。其次,学校制度一经学校成员共同确认并形成文本,就要在一定时段稳定下来,以保持其稳定性,便于执行,因而学校制度文化又是一种可塑性和可控性很强的文化。因此,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我们必须不断地修订完善各种管理制度,例如《各部门岗位责任制》《教师岗位责任制》《学生行为管理制度》等,要利用制度的强大约束力,规范师生的言行。
4、搞好行为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以行为文化为动力不断推进的过程,没有行为文化就无所谓校园文化。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着力于师生的行为文化建设,以此来规范师生的行为,培养良好的教风、学风及校风。
在我校,行为文化建设要从两方面着力抓好。
一是抓教师的行为。我们要狠抓教师的教学行为,激励教师不断改变教学观念,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观念,要以制度文化这种刚性的约束力来规范教师的出勤上班,使其逐渐形成按时上班,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之中;要坚持不懈地抓校本培训,力争做到时时有教研,处处有教研,人人搞教研,这方面,要靠校长有意识地将话题引进到教研上来;要坚决贯彻执行教育政策法规,提倡正面教育,采取以理服人的“软性”说教方式,坚决杜绝简单粗暴的做法,严禁体惩和变相体惩学生的违法行为;要引导教师自觉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为学生树立榜样,做学生的贴心人。
二是抓学生的行为。我们要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按《文明礼仪卫生三字歌》的要求去做。鉴于本社区的实际,我校要把对学生的言行规范的教育引导放在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在文明方面,着重规范学生用文明用语,抛弃粗话脏话,提倡团结互助,杜绝拉帮结派,欺压他人的行为;在礼仪方面,要求学生时刻做到,与师长见面主动行礼问好,听从师长的教育;在卫生方面,首先注意搞好个人卫生,保持衣着整洁,不穿奇装异服,其次爱护公共卫生,学校卫生区域落实责任制,以班包干,做到杂草天天除,赃物时时拾,场地天天扫,厕所每午清洗,努力保持清洁卫生的校园环境。
4、搞好人际关系建设。
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因此,作为一名校长,应把搞好人际关系作为自己管理学校的一项首要任务来抓。要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谋学生之所需,努力体现“服务育人”的宗旨。
2012年4月16日
第三篇:如何建设校园文化
如何建设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将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将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2)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包括工作作风建设),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在干部职工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和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总之,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
(3)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
(4)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
3、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5、学校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建设对改善校园学习风气,提升老师和学生的精神生活,起到举足轻重的地步。校园环境建设首页是要考虑校园环境文化底蕴,其次要考虑校园地域文化和学校自身的文化,结合当代文化进行有效的利用和开发校园是环境建设的宗旨。
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
第四篇:校园文化墙建设
一楼自西向东
1.············································································· 衣贵洁。不贵华。
It is more important that your clothes are clean,rather than how extravagant they are.上循分。下称家。
When with an elder or people of importance, wear what is suitable for your station.At home, wear clothes according to your family traditions and customs.对饮食。勿拣择。
When it comes to eating and drinking,do not pick and choose your food.食适可。勿过则。
Eat only the right amount;
do not over-eat.年方少。勿饮酒。
You are still young,do not drink alcohol.饮酒醉。最为丑。
When you are drunk,your behavior will turn ugly.2。············································································· 闻过怒。闻誉乐。
If criticism makes you angry and
compliments make you happy,损友来。益友却。
Bad company will come your way and
good friends will shy away.闻誉恐。闻过欣。
If you are uneasy about compliments and
appreciative of criticism,直谅士。渐相亲。
Sincere and understanding, virtuous people
will gradually be close to you.3··············································································冬则温。夏则凊。
In the winter, keep them warm;
In the summer, keep them cool.晨则省。昏则定。
Greet them in the morning to show them that you care.At night be sure that they rest well.出必告。返必面。
Before going out, tell your parents where you are going, as parents are always concerned about their children.After returning home, see your parents and let them know you are back, so they do not worry about you.居有常。业无变。
Have a permanent place to stay and lead a routine life.Persist in whatever you do and do not change your aspirations at will.··············································································· 二楼至西向东
1. 闻一多(1999—1946)湖北浠水
闻一多先生在家庭的熏陶下,小小年纪已是个像模像样的读书人了。夏天,大家在乘凉午休,他就夹着书本一个人跑到竹荫树丛中认真的读起书来,在他的小天堂里尽情地享受着知识带来的满足。就凭着这股专著劲,使闻一多走上了成长之路。1923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红烛》。从此,闻先生为中国文坛创造了许多宝贵的财富。
Wen Yiduo(1999—1946)Xishui, Hubei
Mr Wen Yiduo grew up under the nature of his family.And when he was very young, he looked like a reading man with an air of important.In summer, when others were taking a nap at noon , he went to the bamboo shade to enjoy the satisfaction of knowledge in his little paradise.With this special interest ,Wr.Wen embarked on the road of growth.In 1923, he published his first book of poemsTHE CANDLE.From then on , Mr.Wen created a lot of valuable wealth for Chinese literature.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1898---1976)字翔羽,江苏淮安
周恩来爷爷自小聪明颖过人,很小就能背许多唐宋名家的诗句,5岁时就开始练习毛笔字。周爷爷在天津南开大学读书的时候,校长问他读书是为了什么,他回答到“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品学兼优的成绩获得了南开学校的唯一免费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了周爷爷毕生的奋斗目标,为我国人发的解放事业,建设事业,外交事业奉献了一生,被称为“人发的好总理”。
Read-for the rise of China--------Zhou Enlai(1898—1976),Courtesy name Xiang Yu ,Huai An ,Jiang Su province
Grandfather Zhou Enlai was smart when he was young , he could recite many Verse from poet tang and song dynasty.He practiced writing with Chinese brush when he was 5 years old.When he was in Nan Kai Univrsity , the principal asked him : what’s your purpose of reading ? He answered :Reading for the rise of China.As a student who was outstanding in both morality and learning, he got the only quotas available who could study for free.Reading—for the rise of China became the goal in his whole life.He dedicated his life to China’s people’s liberation,construction career , diplomatic career.He was called People’s good premier.3.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东亭
李大钊爷爷小时候父母就病故了,十分疼爱他的爷爷管教却十分严格,从3岁起就教他识字。四五岁就开始教他读《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启蒙读本,李大钊知道爷爷的良苦用心,从小就立志发奋读书要做个有用的人。习惯成自然,李大钊爷爷十年如一日自觉学习,没有丝毫松懈,在不懈的努力下,他成为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
昨天唤不回来,明天还不确定,你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天。--------李大钊
Li Dazhao ,courtesy name Shou Chang ,Dong Ting, He Bei province.Grandfather Li Dazhao’s parents died when he was very young.His grandfather who loved him very much was strict with him.He taught him to learn to read when he was in primary school.He taught on daytime and asked at night.His grandfather taught him to read THOUSAND CHARACTER ESSAY , THE BOOK OF FAMILY NAMES ,THREE-WORD CHANTand so on as a beginning teaching when he was four or five years old.Li Dazhao understood his grandfather’s care and thought , he was determined to read hard and become a useful person.From long habit , Li Dazhao had been studying for long years conscientiously without relaxing.After his hard work , he became the pioneer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Movement.He also was one of the initiator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great proletarian revolutionist.Yesterday is gone ,tomorrow is uncertain.We’re only here today.---------Li Dazhao
··············································································· 三楼至西向东
1. 白居易
(772—846)字乐天,号青山居士,祖籍太原。
白居易自幼聪慧,10多岁就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他从小就有了改变生活,让百姓得到幸福的志向。为此,他发奋刻苦读书,他各种书籍都读,他把他的思想感悟,体会等都写进他的诗中,使他的诗独成一格讽喻诗,叙事诗为世人传诵。
Bai Juyi, courtest name Le Tian ,literary name Qingshan Jushi.Tai Yuan by descent.Bai Juyi was smart when he was young.He wrote the popular poem Grass : Boundless grasses over the plain come and go with every season;Wildfire never quite consumes them.They are tall once more in the spring wind.He had a aspiration to change the life and make the people have happiness.So he studied hard and read many kinds of books.He read classical Chinese writing on daytime and read Confucian classics at night.He also read the poems.He wrote his idea and understanding into his poems which made his poems a single style.His epics were widely read by the people.2. 欧阳修
(1007—1072)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
欧阳修小时候家中贫困,他坚持学习,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不久家藏书籍被告欧阳修读完了,家里没钱买书,就到附近人家去借书读,有时还把它抄录下来。他说“学习要靠三多,即多看,多做,多思考”。做官以后,他仍然坚持读书,写作。他利用上床休息,上
厕所,骑马走路的时候,即“三上”,来读书,终于成为令人景仰的文坛大家。
Ouyang Xiu ,literary name Zui Weng ,Another literary name Liuyi Jushi , Young Feng ,Ji Zhou
Ouyang Xiu’s family was very poor when he was young.He persisted in studying and got into a habit of studying hard.Later , the books in his family were finished by him, but he didn’t have enough money to buy new books ,He borrowed the books from his neighbor.Sometimes he also copied them down..He side that : “three mores are needed in studying;they are more reading, more doing and more thinking.” After he was an official, he still persisted in reading and writing.He read when he had a rest in bed , went to the washing room,and rode on a horse.This was called “three whens to read”.At last he became an admirable person in literature.3. 司马光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的水,结果早上没有被尿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圆木头作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Sima Guang is a playful and sleepy head.So he was always blamed by his teacher and ridiculed by his friends.After the teacher’s earnest teachings, he was determined to correct the bad habits.In order to get up early, he drank a bellyful of water before he went to sleep.As a result ,he wasn’t waken up by the urine, but make the bed-wetting.So the smart Sima Guang made an alarm pillow with wood.When he turned over on the bed in the morning, he would wake up.From then on ,he got up early everyday to read books , he became a man of vast reading by persistence , and wrote the History as a Mirror.··········································································· 楼梯道
不要推,不要挤,关心别人,爱自已
Don’t push don’t squeeze,care for others love yourself
为了你的安全,上下楼梯请慢行
For your safety , please slow down the stairs.微笑的你最美,会学的你最好,健康的你最棒
When you smile you’re the most beautify
When you learnyou’rethe best
When you’re healthy , you’re the best
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
Please speak Mandarin, please write standard characters
第五篇:建设大学校园文化
建设大学校园文化,构筑学生精神家园
王边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浙江 东阳322100)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构筑学生精神家园极为重要。其中,校风、校训、校歌是重要内容,培育校园精神、规范校园行为是中心工作,培育高校学生良好心态是重要环节,实现科技知识与人文知识的综合是关键所在。关键词:校园文化精神家园校风校训校歌大学建设构筑
Construct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and Build Students’ Spiritual Home
Wang Bian
(Library, Guangsha College of Appli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ongyang322100, Zhejiang)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build students’ spiritual home.Among of them, campus ethos, campus motto and campus songs are important content, nurturing campus spirit, the norm of campus action are the center,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good psych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chiev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Key words: campus culture;spiritual home;campus ethos;campus motto;campus songs;university;construction;build
广义而言,大学校园文化是指在校园内,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员工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学习及其他各项工作和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精神。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关系到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成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又十分急迫,因为伴随经济全球化浪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意识汹涌而至,又最先严重影响高校学生。那么,如何有效建设大学校园文化?我们从四个方面展开议论。
1发挥校风、校训、校歌的作用
校风、校训、校歌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是一所大学长期坚持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和精神追求,也是一所大学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校园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是抓好校风、校训、校歌的征集、讨论和定稿工作。此后,则要广泛宣传,充分发挥其警示、熏陶和教育的作用。
2形成校园精神规范与行为规范
2.2.1培育校园精神
培育和发扬优良的校园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着力点。所谓大学校园精神,是指大学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而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
收稿日期:2007-11-12
作者简介:王边(1970-),女,浙江义乌人,本科,讲师。
我们重视大学校园精神问题,主要因为它作为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力量,对于学校的发展与校园内的人的发展具有三个重要功能:(1)导向功能。校园精神本质上所体现的是关于大学及生活在大学内的人“应如何”的价值观念。因此,一旦形成某种良好的校园精神,必然会对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可使生存其中的人们具有某种特有的“精神特征”,形成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一个重要的个性特征。(2)激励功能。良好的校园精神作为校园内价值系统的精华,作为学校发展合目的性的一种潜在力量,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激发因素和原动力,是推动人们积极进取,育才成才,战胜困难,开拓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特别是在学校遇到曲折或挫折时,它会给人们以信念的支撑,会成为人们追求理想、追求发展的力量源泉。(3)凝聚功能。校园精神是学校师生共创和公认的价值观念,具有无形的不可低估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认识并体验到彼此具有共同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会使生存其中的人们产生强烈的校园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从而把师生员工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跨世纪发展目标,参照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校情和21世纪世界发展趋势,一种优良的校园精神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理想主义精神。这是指为实现理想目标而执著地追求、满怀信心地坚持、矢志不渝地为之奋斗的精神。大学校园精神的培育,应当把培养具有高尚的理想主义精神作为首要任务。(2)科学理性精神。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即有着对客观事物寻根究底、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不轻信、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的怀疑精神,以及实证、严谨、理性的治学精神。二是追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既关注社会的发展,更关注人类的命运;既追求科学的进步,更有着“人文化成”的人文理想,让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正成为人类的福音。(3)民主、开放精神。其含义包括:崇尚人的自主、自由、平等和社会公平、公正,提倡对人的尊严的尊重,强调在真理面前、学术面前人人平等;追求大学的法治与制度创新,学会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提倡充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个性,追求创造一个民主、进步的社会。在大学日益走向国际化的背景下,还要提倡面向世界、兼容四海的胸襟和开放的国际意识。(4)道德精神。这是指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现实社会生活中各种复杂问题的正确认识基础上的一种自觉的责任意识,是立足于公民义务、职业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投入事业的敬业精神和做人品格。(5)自主创新精神。作为认识未知世界、探索发现真理、为人类解决各种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大学理所当然地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创造新知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光荣使命。培育和发扬自主创新精神已经成为现今大学有志之士的共识和实践。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是学校群体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积累起来的共同心理行为,是群体定势和心理特征的体现。在校园精神建设中,要根据学校自身特点、时代要求及培养目标,加强校风、班风、学风建设,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教育和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取向。同时,要不断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环境,注重校园的舆论与宣传,充分利用有线电视、校报、广播站、标语、橱窗、黑板报、班刊等,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宣传环境。此外,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让教师争当为人师表的典范。
2.2.2规范校园行为
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建立和健全校园制度,规范学生行为。校园制度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师生的作用是非常直接、具体和明确的。这些制度给师生的言行以必要的导向、约束和规范,使他们明确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从而促使他们养成自觉的良好行为方式。比如,提倡普通话为校园语言,要求师生尽可能使用普通话;提倡礼貌用语,不说脏话、粗话;公用文字及校园文字一律规范使用;基本杜绝不健康报刊、杂志、歌曲、图片等文化垃圾;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引导与必要的行为训练,等等。为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还可借助社会信息网络的管理办法,加强学校、社会与家庭“三结合”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的落实,群策群力,发挥学校、社会、集体、家长等各方面的积极性,保障学校教育有章、教务有序、教学有效,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学生不断提高对自我的约束能力,将文明的言行上升到一种自觉的行为规范。
3实现科技知识与人文知识的紧密结合科学教育是指以征服和改造自然、促进物质财富增长和社会发展为目的,向人们传授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启迪人的思维,开发人的智力的教育;它主要体现以社会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观。人文教育是以培养人文精神为目标,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播、环境熏陶等方式,使其内化为受教育者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它能使人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其实质是一种人性教育,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主要体现为以个人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整合起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已成人们共识。
实现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渗透,关键在于课程体系的改革。(1)强化文理兼容的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像美国、日本的大学,第一、二学年通常不分科,全都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加强通才教育。哈佛大学用9年时间进行教育改革,提出影响全美的5类公共基础课:文学和艺术、历史研究、社会分析与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科学、外国文化。但我国课程门类则相对贫乏,主要是思想品德教育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简称“两课”)及体育、英语、高数、计算机应用和其它少数人文方面的课程;而且这些课程中,纯政治教育类的课程所占比例较大。(2)设置跨学科课程。近年来,英国牛津大学许多课程是两种以上科目结合成的,这种结合课程占所设课程的1/3以上。日本越来越多的大学在改革课程中引进综合科目,注重将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精神渗透到学科专业之中。如筑波大学的“近代日本的社会与文化”,以明治维新为起点,从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各种角度来考察日本迅速近代化的过程,进而探索现代日本新的历史现象的结构。这类课题不仅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维,增强适应能力,而且能使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多方面探讨同一问题,从而培养其多种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3)开设选修课。目前,发达国家高校选修课程一般都占课程总量的1/3以上。法国大学本科的选修课总量在本科四年课程中所占的比例高达40-60%。华中理工大学也已开了100多门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通过选修课,学生可以弥补知识的缺陷,加强学科间的渗透。
大学为培养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相融合的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当代大学生,在掌握过硬的科技知识、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社科知识,尤其是要掌握和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精华。
4培育高校学生的良好心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培育大学生的良好心态,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它涉及的内容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尊重
学会尊重是一个人健全人格、享有尊严的关键。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之一就在于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尊重群体,尊重大自然。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个人尊严感的满足是至关重要的。据调查,在心理疾病的患病率上,大学生处于社会各阶层之首。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没有正确的自我意识,没有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人与群体的关系而造成的。因此,大学生良好心态的培养应将学会尊重放在基础的地位上认真加以对待。我们认为,首先,应教会学生学会自尊,热爱生命,热爱生命存活的每一瞬间;其次,要让大学生明白,个人生命尊严的获得是建立在对他人生命尊严的充分尊重之上的,需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将理性的精神发扬光大;第三,要让学生明白人到底是什么,将个人置于群体的发展之中,并为群体的利益而奋斗。
4.2责任心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大学生能够成为有用之才。“有用”是一个价值词而非事实词,即对他人、对家庭、对群体、对社会来说,个人能够有所作为。可以说,在世界各国的优秀教育体系之中,对大学生责任心的培育往往是共通的。在中国古代,儒家极力倡导并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曾子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仁以为己任”的责任意识的培育,加上儒家道德将个人融入家庭、社会群体、国家之中的坚持不懈的道德实践,自能逐步培养起中国知识阶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全民责任意识。这是中国古代教育对人的责任意识培育的成功之处。今天,当中国正在实现“科教兴国”之时,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1)培养大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个人言行负责的意识,遵纪守法,认认真真学习、做事,坦坦荡荡生活、做人,不苟且,不做作,不虚意,学会真诚,学会守信。(2)培养大学生对家庭负责的意识。大学生是相对独立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在形式上脱离了家庭,在本质上却仍依赖家庭。因此,我们应促使他们面对现实,认真学习,努力奋进,追求成才,不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培育他们自立、自强精神,强化其克服生活困难的心理素质。(3)培养大学对国家、民族负责的意识。中华传统文化自西汉以后就越来越注重培育人的“国格”意识和爱国主义传统,这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精华。这种爱国主义传统如何在大学生身上得以体现并得以传递,是需要认真研究并努力实践的。当前,尤其需要加强培育大学生的奉献意识,可使他们多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多了解一些中国现实,在直接的感受中将个人同民族国家的兴衰荣辱联系起来,最终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4.3道德感
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所谓道德感,就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拥有并实践善的道德要求与道德命令,并由此形成相应的道德情感、道德信念与道德习惯。在世界各国的教育史上,善的教育始终与真与美的教育相联系,并居于核心位置。亚里士多德曾讲:“善是一切活动的目的。”在中国,一部中国教育史,可以说是以善为核心的教育理论及实践史。当前,对大学生道德感的培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善心、善意的培育。善心是爱人之心、容人之心和利人之心。在理性上坚守善是行为上实践道德的根本。在大学阶段,大学生不仅应该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道德,而且更应该在行动上实践善,实践道德的命令与要求。既要养成以善为乐、以善为荣的道德理念,又要将这种道德观念带入生活之中。在日常行为中,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之事做起,学会爱人,关心人,学会切实地行动,帮助人,将善心善意体现为具体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与品德。(2)优秀公民意识的培育。所谓优秀的公民意识,是要求大学生不仅做公民而且要做好公民,要将好的道德语言、道德情感、道德信念与道德行动带到社会,影响更多的公民加入进来,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素质。在优秀公民意识的培育方面,应该以基础文明的素质养成为基本点,而非只停留在诸如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等等这些方面。同时,大学生应该对社会的正义、平等、民主、自由给予充分的关注,对于社会的进步事业及人类追求美好的愿望给予支持并积极参与。(3)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应该将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道德要求与命令推广到人与自然。在人类过去的行动中,对自然界肆无忌惮的破坏,已使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加剧,出现了粮食危机、资源危机、气候异常、土地沙化等严重威胁。对大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德教育,会将人类的危机感转化为拯救人类的实实在在的行动,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使人类今后的行为更加理性化,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性,也使人类在更大范围内能够找到终极的归属感。(4)人类的认同感。应该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中融入世界文化、人文精神的内容,使大学生对人类的共同
价值观、理想观、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更深刻的认同感。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将世界优秀的人文精神、道德观念,人类为理想而奋斗的历程传递给大学生,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了解世界,同时让他们将个人融入到整个人类发展的海洋之中,吸取其最优秀的部分,修身养性,并且努力实践;二要努力培养大学生“地球人”的意识,增加“成为世界中的中国人”的教育,使其既不自高自大,也不崇洋媚外,能以宽大的胸襟兼容并蓄,为人类的文明做出贡献。
4.4奋斗精神
对奋斗精神的培育,主要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培育大学生不怕困难的心理承受力。在人的一生中,要想有所作为,干成一件事,就必然会遇到困难。见困难就怕、就躲,就有很大的心理压力,这是懦弱的表现。中国文化培养人的奋斗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意志力。人才成长的规律显现:在智力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成功更多地取决于信念、意志力、进取心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2)培养大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要培养大学生以劳动为乐、劳动为荣的观念,促其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去学习、工作或创业。(3)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的奋斗同国家民族的奋斗相结合。在谋求实现自我价值时,超越自我,谋求国家、民族、人类永恒价值的实现,并以此作为个人一生奋斗精神之源泉。
如果说中国的希望寄托在年轻一代的身上,那么,大学生无疑是最根本的希望之所在。我们今天的努力必须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校园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他们学习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一个学校的优秀校园文化是一种历史的积累,它需要精心的培育、长期的积累,要随时代的前进不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人性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3,(9).[2]高云伟.加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J].机械职业教育,2001,(4).[3]陈新文.论高职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J].理论研究,2003,(9).[4]冯晓光.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2,(9).[5]刘玉清.职业技术院校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J].职业与教育,2000,(5).[责任编辑:郭长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