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下册语文词语解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八年级下册语文词语解释:罗布泊,消
逝的仙湖
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萧瑟【xiāsè】
【释义】拟声词,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形近字】潇—潇瑟;
和煦【héxù】
【释义】和畅;温暖的 【形近字】
干涸【gānhé】
【释义】无水:长时间干旱,不下雨,河道干涸。
【形近字】固—干固
吞噬【tūnshì】
【释义】①吞吃;吞咽;吞食。②犹吞并,兼并③比喻消溶,湮灭。
【形近字】嗜—吞嗜,裸露【luǒlù/luǒlǒu】
【释义】暴露在外;没有东西遮盖
【形近字】果—果露
【多音字】(lòu)露马脚(lù)露天
戈壁【gēbì】
【释义】蒙语中称沙漠,不同于一般沙漠,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
【形近字】璧—戈璧;碧—戈碧
沧海桑田【ānghǎisāngtián】
【释义】沧海桑田,成语。其原意是指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
化和海平面的升降。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知识点整理
一、重点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张骞qiān萧瑟sè庇bì护干涸hé
吞噬shì裸luǒ露鹭鸶lùsī
点拨::“庇”不要误读为“pì”;“涸”不要误读为“gù”。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节选自《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作者吴刚。
2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本文主要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
为大家提供的初二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 人教版
《罗布泊 消失的仙湖》说课教案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初二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生态自然”中的第二课。本单元的六篇文章均是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个人的责任,21世纪的接班人更要具有这种意识,因而,本单元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本文属报告文学,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言献策。在表现形式上要求把握三点:一是对比、拟人、排比三种表现手法;二是多种表现方式的运用;三是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本文教学可结合课文,进行拓展性学习,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2、说目标 :
(一)知识和能力: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过程和方法: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科学理性和人文情怀
3、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解本文叙述事实,列举数据的方法。
2、了解罗布泊的这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原因。
4、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应吸取的教训。
(二)难点:
1、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
2、探究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他们已经基本适应了初中的学习节奏和特点,基本学会了一点学习初中语文的方法。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自觉地查找和收集资料。相当一部分学生拥有家庭电脑并能上网,这为查找和收集资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
途径和更为便捷的方式。学生也已基本习惯了自我探究、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应该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顺利完成。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可以让学生按照我校的《六能阅读法》来学习。根据以上特点,我采用下列学习方法:
1、朗读法
2、默读法 3、质疑法
4、讨论法、三、说教法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我为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图片,有仙境美景,也有荒漠惨像,利用这些图片唤起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再利用质疑,组织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教师点拨,穿插思想教育。
四、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播放蓬莱仙境;沙漠中绿草如茵、胡杨林立;桃花盛开,花团锦簇的景象,询问学生:“看到这幅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然后因势利导:是啊,人们都愿意生活在花红柳绿式的“世外桃源”之中。可是,我们却不愿更好的去呵护它,建设它,于是,有些桃园竟变成了魔域。在我国青海湖附近就曾有过这么一个被人们喻为“世外桃源”的地方,那就是罗布泊。可今天,他已经千疮百孔,惨不目睹。就让我们一起感悟《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板书课题。
(二)解题:题目中告诉我们那些信息?“仙湖”、“消失”?带着一系列的问题速读课文。(让学生采用以前运用的读书方法)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朗读生字词,并口头解释有关词语。
萧瑟(sè)和煦(xù)干涸(hé)吞噬(shì)戈(gē)壁 裸(luǒ)露 沧海桑田 浑然一体 赞誉 萧瑟
2、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倾听、指导:(1)罗布泊为什么被称为“仙湖”?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一下这“仙湖”的景色。(2)这“仙湖”为什么会消逝?请说说你的看法。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归纳。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语言探究
1.自由阅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点评其好在哪里。(提示:哪些语句使文章富有较浓的感情色彩,哪些语句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感情?)2.学生交流。明确:本文运用了对比、拟人、比喻、排比等手法大大加强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灵的力量。
(五)延伸拓展
1、眼睁睁的看着美景消失多么残忍啊,让我们用智慧插上理性的翅膀, 根据文中分析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措施,与同学讨论,看看谁说的措施既可实行又有价值。(先小组讨论,造发言,教师及时点评。
2、“青海湖水位的下降,月牙泉有干枯之势。”“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看到这些句子,我的心一阵阵巨痛。与其亡羊后再补牢,哪如现在就动手!同学们,让我们找找生活周围环境被破坏的事例,谈谈你的想法。(点评围绕:政府应发布相应的措施,一旦有人违反应严罚严惩。老百姓要提交思想觉悟,不被一己私欲所左右。学生应从小培养环保意识。学生可能会提及植树造林、人工降雨等手段,教师应给予适当反驳,如人工降雨需要一定条件,消耗人力、财力过多,植树造林所需水从何而来?引导学生应从人的思想观念入手。)
(六)小结
罗布泊的今昔变化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教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只要人人都拥有一颗保护地球的慧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
(七)布置作业
以环保志愿者的身份写一篇倡议书,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停止破坏生态平衡,尽力拯救已被破坏的环境,防止生态的继续恶化。
(八)板书设计
仙湖----------------消失-------------------警示(绿洲、胡杨林)(A、改变河道 保护地球 B、人口激增 人人有责 C、四 盲)
第四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手法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教学难点:
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月牙泉》这首歌。
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的乐园。从那年我月牙泉边走过,从此以后魂绕梦牵,也许你们不懂得这种爱恋,除非也去那里看看。每当太阳落向西边的山,天边映出月牙泉,每当驼铃声声掠过耳边,彷佛又回月牙泉。
我的心里藏著忧郁无限,月牙泉是否依然,如今每个地方都在改变,她是否也换了容颜。
2、歌声传递心声,说说歌者在歌声里传递出怎样的心声?(喜欢,想恋,还有一点担心,担心变化。)不是所有的变化都带来精彩,有些变化会让人很心痛。今天我们一起阅读的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和变化有关吗?
二.新授
1.根据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罗布泊现在是什么样的? 生:罗布泊曾是怎样一个仙湖? 生:罗布泊什么时候消逝的? 生:罗布泊怎样消逝的? 生:罗布泊为什么消逝?
师:这两个问题都是问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一个问题。生:罗布泊消逝带来怎样的后果?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朗读过程中解决生字词。
(生读课文)(出示生字)(一生试读,集体订正,再由一学生领读。)
3.读完了课文,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探讨先前提出的问题,首先请各位同学独自思考二分钟,然后进行探讨。
组一:罗布泊曾经是一个美丽的仙湖。“那里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师板书:绿洲)
“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师板书:仙湖)
师:同学们已经从课文中找到详细描写罗布泊昔日风情的句子,对昔日的罗布泊有所了解,真 的是“世外桃源”。那现在的罗布泊又是什么样子呢?
组二: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师:我们用哪些词概括今天的罗布泊?
(戈壁滩)(荒漠)(罗布泊消逝)师板书:荒漠
消逝)
师:罗布泊今昔对比,令人痛惜。是什么原因导致罗布泊消逝呢? 组三: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有二:一是1925年到1927年国民党将塔里木河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虽然在1952年把河道又改过来了,但是两岸人口大增,用水量增加,导致塔里木河缺水。二是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盲目”导致上游水被抽干了,下游就没水了。
师:“盲目”是什么意思? 生:没有计划性。师: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将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沙化。
(板书:改道
四盲)
师:罗布泊的消逝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呢?
组四:胡杨林死亡,绿色长城消逝,土地沙漠化严重。
罗布泊变成了沙漠,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沙漠造成很多危害。
4.罗布泊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一片荒漠,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迅速恶化,沙漠扩张。悲剧又何曾仅发生在罗布泊的身上,我们全体同学一起来朗读课文最后三段,看看作者还写了哪些悲剧?
青海湖、月牙泉。(板书:青海湖、月牙泉)
5.、感情朗读最后一段。体会重音的处理,体现作者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三.拓展延伸
悲剧愈演愈烈,又何只是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就是我们周围的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你能举出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例子吗?
生:我们村的小河原来很清澈,自从有人养貂,排放的污水都流到了小河里,导致现在小河变成了臭水沟。
生:我从书上看到大气变暖与汽车排放的尾气有关。
生:我也从书上看到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洞庭湖由于周围居民不合理利用,围湖造田,已经变成我国的第二大湖,鄱阳湖位居第一,但鄱阳湖的面积也在缩小。
生:我们有的同学不节约用水。
生:饭店里用的一次性筷子是用木头或竹子做的,常年用就会浪费很多树木或者竹子,破坏生态平衡。
师:我们周围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但我们从来没有注意,从今天开始,我们要争做一个环保者。
四.赏析语言
美丽的罗布泊就这样人为地消逝了,这怎不令人痛惜,作者用他的笔倾诉他满怀的忧伤和悲愤。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你最欣赏的句子,并进行简单评析。
每个人至少做出两处批注,然后小组内部交流,最后小组之间交流。生:我喜欢“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这一句话。因为作者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将胡杨林比作“木乃伊”,生动形象的写出罗布泊消逝带来的后果。
生:我喜欢“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这句话。这句话运用拟人手法。
生:我喜欢“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这句话。这一句也运用拟人的手法,富裕罗布泊人的感情。
生:我喜欢“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这句话。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出强烈的求救声。
生:“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这一句也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师:对。这一句表达了作者遗憾之情,谴责之意,呼之欲出。
师:刚才着几位同学说的都不错,能够从运用修辞手法这个角度来评析语言。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交流到这。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提示一下,你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说,从出生~20岁,从20岁~60岁,从60岁~lOO岁,展开联想。
生:我小时侯罗布泊是一个美丽的仙湖,20来岁以后由于改道、盲目用水,尤其是70岁时,罗布泊的水消失了,罗布泊变成了沙漠。
师:谁能再详细的说一下。
生:我小时侯罗布泊是一个美丽的仙湖,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我20岁左右罗布泊的命运发生的改变。国民党政府要求改道导致塔里木河干旱人们都逃离了自己的家园。后来又把河道改了过来,环境得到改善。但是我70岁左右塔里木河两岸人口增加人民,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盲目”导致上游水被抽干了,下游就没水了号称“绿色长城”的胡杨林成片死亡,罗布泊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的破坏,变成了一片沙漠,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吞噬着土地。
救救罗布泊,救救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吧。
师:你说的真好。最后还加上自己的想象,令人回味。我这里有一份示例材料,请同学们看一下。
师:我经常听到人们这样呼喊:沙尘暴,你让我能活多久,我常常听到人们这样抱怨:干旱,你让我忍受到几何?我认为,我们真该呼喊这么一声:救救人类。记得有这么一则公益广告:请节约用水,否则我们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请同学拿出笔,为环保出一份微薄之力,写一条宣传标语。
(学生写)
师:很多同学已经写完了,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头上一片蓝天,心中有个信念。面对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怎么办? 师:一个问句,引人深思。
生:世上万物皆有生命,保护林木延长寿命。
生:我们应保护我们这个家园,不要让这个家园受到污染。生:宇宙中没有第二个地球,保护水资源,拯救地球吧。生:河流是城镇的母亲,有水才有沙漠中的绿洲。
生: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师:同学们说的多好啊!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我衷心地希望:青山常青,绿水常流,愿美丽永存。
师:今天这节课咱们同学表现的都不错,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两项作业。第一项是无形作业,请同学们从自身做起,开展环保活动。这也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完成的作业。第二项作业是书面作业: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感受到你们都很关注我们生存的环境,下面,请同学们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抒发自己的心声。
(生埋头写作,师巡回指导)十五分钟后„„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展示自己的创作。
生1:我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了《罗布泊自述》。
我,就是那塔克拉玛沙漠边缘的罗布泊,我孤独地生活在那里,没有小草和我嬉戏,没有小溪为我唱歌,连小动物们也都远离了我。想想以前,我是多么美丽,我穿着那鲜绿的衣服,还有那小草、小花来为我的衣着作装点,牛马依偎在我的怀抱里,听我讲故事。我是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啊!自己就像花草树木和动物们的母亲,听它们说他们的烦恼,然后尽量安慰他们,有时也会和他们分享快乐。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塔里木河姐姐被那些可恶的人类糟蹋,导致她下半身的血液停止了流动。终于有理智的人站了出来,来帮助塔里木河姐姐解决疑难,这使那快要奄奄一息的她重新有了生命。
但由于她太善良了,每当人们来向她要水时,她毫不吝惜地给了他们,但人们并不知道感谢,反而无节制地来向她要水,人们威胁她,如果她不给,就毁掉她,她忍着,无可奈何,只好顺从。人们盲目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抽水,它们就像四大恶魔,夺取了姐姐的性命,而姐姐是我唯一的依靠,没有了她,也就是我即将灭亡,我也就只好和那令人厌的塔克拉玛沙漠一起生活了,因为我别无选择。现在的我已经脱掉了那鲜绿的衣服,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我的胸膛里面藏着多么深的痛苦与无奈。从此,那些小东西,也离我而去了,我只有和那疯老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起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我处处忍让着,因为我还不足他身体的一半大,所以不得不服他,顺从他,让着他。
这个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人,我恨你们,我恨你们!你们这些自称自然间最聪明的生物,难道连这一点道理都不懂吗?伤害了我们,你们以为自己会过的很舒心,很快乐吗?不,你们错了,伤害我们就等于是伤害你们自己,如果我们都死了,那你们吃什么,住什么,穿什么。人类啊!醒醒吧!停止你们做的“文明事”吧!
(生群起而热烈鼓掌)
师;说得太精彩了!“文明事”,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有时是以牺牲生态系统为代价的!
生2:我写了一份《保护环境倡议书》。
„„人们往往用“生存环境的破坏”来换“钱”。殊不知,生态环境遭破坏后,却不能用“钱”将它恢复原貌。人们什么时候才能认识到环境遭破坏后,是永远也不能回来的。把人类心中的那杆 秤真正的放平,称称哪一个重。人类该觉醒了,制止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吧!
师:不错!一个生态系统的形成,需要十万、百万年,而破坏一个生态系统却很快!
师(结束语):同学们在这一节课内表现得非常好。我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希望同学们,能在日常生活中认真实践,从点点滴滴小事做起,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少扔一点垃圾,并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周围的人。那么,我们可以相信,我们的天会更蓝,山会更青,水会更绿,空气会更清新,地球这个绿色的生命之舟一定会在茫茫宇宙中驶向永恒。
四、布置作业
下去之后,给同学们布置一个实践作业:调查一下我们周围的环境状况,看有哪些突出的环境问题,你认为怎样解决,写出实践报告。
第五篇:一二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一二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刚
[教学目标]
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引导学生运用质疑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概括要点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以后的开发中应吸取哪些教训?
[教学方法]
质疑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难读字词落实
2、分组进行罗布泊相关资料的PPT制作
3、对课文进行批注和质疑
二、导入课文并引出课文标题
导入语:那是西北地区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
那曾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而现在,那却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那里已成为一个寸草不生,不见飞鸟的恐怖的地方;
那就是罗布泊。
在上这篇课文之前,沙老师请同学们分组学习的方式预习了课文,了解了一些关于罗布泊的内容,并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了总结,老师看了大家做的PPT,觉得都做的非常好,今天,就请其中的一组同学来展示一下他们小组的成果。(1分钟)
同学展示PPT(2分钟)
通过同学的展示,我们发现,过去的罗布泊是非常美丽的,以至于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到那里时,惊艳于它的美,将其称为“仙湖”。而如今,水没有了,“它”的美丽亦成为了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我们在惋惜之余不禁产生疑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罗布泊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吴刚的这篇文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1分钟)
通过标题,我们可以了解到,罗布泊,原本是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消逝了,成了荒漠。那么,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呢?它是什么时候消逝的?为什么会消逝?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3分钟时间速读课文,并用笔从文中圈画出相关问题的答案。(3分钟)
明确:
1.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对过去美丽的罗布泊作了具体的诠释? 文章第4段、第7段、第8段。
齐声朗读第7段和第8段(2分钟)
过去的罗布泊——绿色长廊、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有野 1
鸭在湖面玩耍、鱼鸥和小鸟在歌唱„„
总结: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2分钟)
2.什么时候消逝的?
罗布泊消逝于20世纪70年代
3.为什么会消逝?
消逝的原因有两个: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
齐声朗读“四盲”部分(第13段),体会情感
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排比、比喻
排比的作用是加强语气,作者的遗憾之情,谴责之意呼之欲出。(8分钟)
4.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
现在的罗布泊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1分钟)
过去的罗布泊与现在的罗布泊,反差是那样强烈,这样鲜明的对比,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四、预习的时候请同学们对课文进行质疑,沙老师选了几个同学质疑率较高的问题,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1、作者为什么强调罗布泊的“泊”字左边是三点水?
明确:因为原本的罗布泊是有水的,强调三点水,是让读者引发关于罗布泊为何会没有水的思考,以及水对于罗布泊的重要性。(2分钟)
2、本文写的是罗布泊,为何作者花大篇幅描写胡杨林的情况?
齐声朗读关于胡杨林的段落(16段-20段)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
修辞手法穿插其间
★ 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似一道绿色的长城。——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过去的胡杨林的面貌,长城是抵御外敌的城墙,这道绿色长城都崩塌了,可想而知罗布泊的消亡也是必然。
★ 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比喻,缺少水分的胡杨林的面貌由此深深刻入读者心中。
★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
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人类自身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如替换为“一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
总结:因为胡杨林与南疆750余万各民族儿女的生存息息相关,胡杨林的变化,最为触目惊心,作者是借助胡杨林的变化,表现出罗布泊生态环境的恶劣,显示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性。(8分钟)
通过对于胡杨林的描写我们发现作者的文字非常地生动,本文从体裁上看是一篇报告文学,它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文学要求形象性、抒情性。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使文章更真实可信呢?
——列出一系列的数据,引用了一些古籍资料。(2分钟)
五、品读22-28段
除了运用对比和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文章更生动、列举了一系列数据使文章更真实,作者还用了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让读者的心灵再一次受到深深的震撼,让我们有感情地齐声朗读22-28段。
A 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在这段充满情感的抒发中,我们独处了惊讶、愤懑和怜惜,更有深深的痛苦与无奈)
B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C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这样的悲剧竟然还在继续(青海湖睡下降,月牙泉面积缩小)
D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6分钟)
七、小结
展示PPT,卫星拍摄的地球图片,可以看到不仅中国,全球的沙漠化都非常严重。我们人类与大自然都是地球的儿女,人类应该停止疯狂地滥用自然资源,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2分钟)
[板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刚
过去现在水人与自然
生命绿洲不毛之地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