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下走,我们去植树
走,我们去植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说说植树的好处。
3、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说说植树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文。
1、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2、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分段及段意!
认读生字,概括课文只要内容及分段。
复习巩固,回顾旧知为新内容的学习做铺垫。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第1节。
引导理解“和煦”、“迈开轻快的脚步” 说明了什么?
(说明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去参加植树的情景。)
指导朗读,要读出轻快、有力的语气,读出少先队员的蓬勃朝气。
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后所省略的内容。
指导学生感情地朗读第2小节。
自由朗读第2节,说说第2节告诉了我们什么?
少先队员到什么地方去植树?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些地方——“到处”
有感情地朗读第2小节。
通过自读感悟,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文章,通过朗读升华情感进一步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目的。
2、学习第二段
板书:绿色工厂、增添新绿、绿色希望、绿色宝库
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词句,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关于树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而释放生产出氧气,净化了空气的小知识。
指导读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幸福健康。”
指导读好第3、4、5小节。
想象祖国处处是“参天的大树”的景象
细读3-6小节,思考:植树有什么好处?
讨论、交流
进一步理解词句,朗读。
看课件,结合光和作用让学生理解“绿色工厂”。
读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幸福健康。”
讨论:“绿色宝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除了“盖房、架桥、造船、铺路”外树木还有哪些好处?植树有这么多好处,所以人们称它为“绿色宝库”。
联系上下文,理解“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的版图”一句,说说什么是“绿色的希望”
土地沙漠化、鸟儿等动物因失去家园而日渐消失等问题是当前世界所面临的最大难题,而植树造林却可以解决这些难题。于是种下一棵树,也就等于埋下了一个愿明天的世界更美好的愿望。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第二部分。
练习背诵。
通过自读感悟,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文章,通过朗读升华情感进一步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目的。
3、学习第三段
同学们,植树的好处多不多?植树的意义如此重大,让我们动员所有的朋友一起去植树吧!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节。齐读最后一节。
激情朗读。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都积极行动起来,用你的微薄之力,为世界增添一份绿,集大家共同的力量,还地球一件绿色的衣裳。
2、选择你身边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作介绍,并写在小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走,我们去植树
绿色工厂——健康、幸福
增添新绿——染绿版图
绿色希望——沙退鸟舞
绿色宝库——建设“四化”
第二篇:《我们去植树》说课稿
《我们去植树》是语文出版社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第二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讲述的是孩子们去植树的事。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树的好处,体验植树的快乐,感受自己像小树一样成长。
一、教学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在这堂课中,我把朗读作为重点,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渗透理解语言的方法,以此突破语句中的难点,延伸课文内容。
二、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自主读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
(1)初读课文
(2)重点指导
(3)评读
2、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合作学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提供自主、宽敞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有机会交流,在实践合作中得到收获。这篇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一棵棵小树多像我们,我们多像一棵棵小树。”比较难理解,于是,我就采取了合作学习的方法,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让他们共同学习、理解。有的说:“小树和我们一样都要成长。”有的说:“小树成长需要阳光和水。”还有的说:“小树的成长需要有人照顾。”这时,我适时地引导:“小树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有人浇水,修枝剪叶,那么你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什么呢?”听完我的话,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我们需要爸爸和妈妈的照顾。”“我们需要吃饭、喝水。”“我们生病了需要治病。”等等,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因此,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理解比教师直接生硬的解释要体会得更深一些。
3、探究学习,联系生活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们了解植树的好处,我带着他们在校园的周围亲手种上了自己的“成长树”,每天都要细心地照顾它,我发现就连平时很调皮的学生都很负责地给它浇水、施肥,好像照顾自己一样,每个星期我们都要比一比谁的“成长树”长得最好?让学生从中体验植树的快乐,感受小树和我们一起成长。
三、教学体会
1、运用多媒体VCD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难点。传统的教学方法,把书本知识枯燥、单调地塞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被动而又乏味,但多媒体VCD能激活教学资源,展示生动的画面,优美的录音,将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再现语文情境,以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带动学生的情绪,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我播放了多媒体VCD中的“朗读指导”,视频中标准、富有感情的课文朗读,加上鲜明的升降调和停顿等提示符号,让学生边体验边模仿,多媒体VCD作为一种现代化教育技术走进课堂,给新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2、学生已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就是他们展现自我的舞台。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个性的飞扬、思维的活跃、深刻的思考、指挥的启迪,我们不应以纪律为名去抑制学生,而应该给他们营造一个平等、自由的环境,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3、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将合理创造性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挖掘新教材的潜在知识,在教学中反思,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下去,真正留给学生一片自由畅想的天空。
第三篇:走,我们去植树
走,我们去植树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背诵这篇课文。
2.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有韵味性、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感受在春色烂漫的大自然中快乐植树的情景。
3.读懂树木的对人类的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同学们,我们知道植树造林有着很多的好处,谁来说说看?
交流大树的好处、作用。
相机板书: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抵挡风沙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歌,作者用诗歌的形式写出了植树造林的种种好处。齐读课题。你有什么发现?(课题中有标点,它是一句召唤)读了这课题,我们似乎就要扛起树苗,拿起铁锹、拎起水桶,踏着春风和作者一起去植树了。那么,还等什么?读诗吧!
3、生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指生读诗,相机评价。
交流:在这首诗歌里,你读到了植树造林的这些好处了吗?(指板书)
学生交流(你从这句话里读到了净化空气的好处,善于发现)诗歌就是这样,它是含蓄的、凝练的,有美丽的意境和画面,没有一个字直白地写植树造林的好处,却处处在写植树造林的好处。我们在读诗歌时就要好好体会。
二、赏读。
1、接下来我们就来好好地赏读这首诗歌,我们先要读好才行,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首诗歌读好?
交流。
2、(出示第二小节)你会怎么读?诗歌是有节奏和韵律的,如果动动小脑筋,你会把诗读得很好听,老师也有一种读法,请一位同学配合一下。你读一句,我读一句。我们试试看。师生合作读。
3、读好诗歌还有很多种方法,你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和你的小组成员们任选一个小节合作读,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去读。完成学习任务单第1小题。生自由组合读,师巡视指导。
交流:展示。
你们小组喜欢读哪一小节?小组合作读。还有哪一小组也喜欢这一小节?讲一讲喜欢的原因。
A、第3小节:为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绿色工厂:工厂不是每天生产很多东西的地方吗?绿色工厂是生产什么的呢?多么神奇啊!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呢!那两棵树、三棵树„啊,我们天天在树旁行走,只看见它们静静地立着,没想到它们都是复杂的绿色工厂!
大家齐读。
B、第4小节:小组合作读。植树可以为祖国增添新绿;这一小节中有一个词语用得特别神奇呢!——染绿;你能想象出它的生机与活力吗?(一点绿变成点点绿,点点绿变成了片片绿,片片绿变成了满目绿,这便是“染”这个字的魅力,我们一起读出来)
C、第5小节:生合作读诗,交流喜欢的理由。
大树是绿色希望;这里有一组句子用得特别好。(拟人、对仗)
风沙肆虐,铺天盖地,在森林面前——乖乖低头,作者给了无生命的风沙一个人的动作,我们便深刻地感受到森林在抵御风沙时的巨大魔力。
小结:同学们,诗歌就是这样有着独特的魅力,它不直接告诉我们植树的好处,我们却能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大树的好处,它可能藏在一个形象的比喻、拟人中,可能体现在一个神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词语中,也可能是用特殊的写作方法来表现的,作者就是用巧妙、凝练的语言将大树的好处体现出来的。
4、同学们,你能做一回小诗人吗?把大树的其他好处以诗歌的形式展示出来,完成学习任务单第2小题。
生独立创作。
交流,相机点评。
5、同学们,让我们来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去感受一下诗歌的魅力。指一生领读,全班跟读。
三、感悟情感的变化。
1、同学们,这首诗歌题目“走,我们去植树”在这首诗中一共出现了2次,出示:第一小节和第六小节。这叫——首尾呼应。除了写作方法上的,少先队员们说这句话时情感有什么变化呢?
2、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知道少先队员在第一小节中说这句话时是愉快的,想相互喊着大家一起去植树。回顾全文,那最后一小节少先队员的情感又是如何呢?
交流:呼吁大家一起去植树,爱树护树„
课堂总结:同学们,植树节前后,老师希望大家也能去种植一株小树,为祖国增绿添绿,更要爱绿护绿!
第四篇:《走,我们植树去》
1、《走,我们去植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在春色烂漫的大自然中快乐植树的情景,能有情感地背诵这篇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引入
播放大家热火朝天积极植树的情境,并配以课文录音,在此情境中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花草树木已经快发出了新芽,再过些日子,我们的世界将会是„„(尽可能让学生来形容这种景象)。当看到绿意盎然的树木时,我们会感到无比的欣慰与舒适,那你们知不知道,树木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吗?(让他们尽情地说出树木的作用。)
既然树木对我们这么重要,那我们抓紧去植树吧(板书课题:走,我们去植树)。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思路
1.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录音,争取读准每个字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尽可能读通顺,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和印象深刻的地方,作上记号,结合课文内容,或工具书,或同桌交流解决。(教师收集学生学习的一些信息)
3.交流、讨论,学生质疑并解决,重点问题可以存疑。(1)“和煦”是什么意思?
(2)音符:表示音调高低的符号。版图:户籍和地图,引申为国家的疆域。
(3)植树有什么好处?
(4)为什么说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片片树叶都是快乐的音符?(5)你们能不能用诗歌中的语句来告诉我树木都有哪些作用呀? 4.再读课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字字过关,句句通顺,读出节奏感。(2)纠正学生的读音,针对一些难的生字新词进行点拨指引。(同时注意教给方法)
(3)给学生思考、自读的时间,自由练读课文,让他们交流一下,再把语句读得更好。
(4)师生交流,再次深入地读好。5.理清诗歌脉络。
(1)讲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2)讲明植树的重要作用。
(3)表明少先队员植树的决心,总写我们离不开树木,号召我们去植树。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这一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3、理解“和煦”
4、“迈开轻快的脚步”说明了什么?(说明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去参加植树的情景),感受“迈”的形象性。
5、指导朗读,要读出轻快、有力的语气,读出少先队员的蓬勃朝气,读出“走”的号召力。
四、指导写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体会写法。
2、教师有针对性指导。
3、学生完成习字练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预习剩下的内容。
板书:
走,我们去植树
第五篇:走,我们去植树
走,我们一起去植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读好课题:
1、同学们,看看窗外,暖洋洋的天气让我们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临了,春天是适合植树的季节,那谁知道植树节是什么时候吗?(3月12日),你们看,这儿就有几个小朋友扛着铲子,拎着水桶,带着小树苗去植树了。(出示图)
2、他们说——“走,我们去植树。”(齐读课题)
3、指导读好课题
他们()地说:“走,我们去植树。”(高兴地、自豪地、兴奋地„„)相机读出高兴、自豪、兴奋„„
二、检查预习,读好短语:
1、过渡:这是一首节奏明朗、语言生动优美的诗歌,首先我们来看这一课中出现的短语:(出示第一组词语)
和煦的春风 “和煦”是什么意思?(温暖)温暖的春风吹来给你一种什么感觉(舒服、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读好短语
轻快的脚步 指名读,你听出他怎样的心情,进一步读好短语。平时你们还有怎样的脚步?(着急时匆匆的脚步、难过时沉重的脚步„„)
青翠的小树 为什么用“青翠”而不用“茂盛”或“苍翠”呢?(朗读突出小树的娇嫩、可爱、充满生机。)
快乐的音符 唱着美妙的歌,读出快乐。(“音符”是表示音调高低的符号。)清新的空气 “清”和“青”一样吗?这儿的“清”含有什么意思?(干净、清爽、)“清新”是清爽、新鲜。请你送来“清新的空气”。
美丽的版图 理解“版图”(户籍和地图,引申为国家的疆域。)注意“版”字的写法:左右等宽,左半部分是个“片”。
出示:版 版图
板
木板 般 一般
参天的大树 “参天”说明了什么,读好短语。“参”是多音字,你还知道它的哪些读音吗?
读好“参”的其它读音及词组。(人参、参加、参差不齐)
总结:同学们,刚才我们读得这些短语有什么共同之处你看出来了吗?(1、结构相同,用上了怎样的,使一个词语变成了一个生动而具体的短语;
2、都用上了白字旁的“的”,后面紧跟的是名词)
齐读,读好这些优美的短语。
出示第二组词语:沟渠 工厂 栽树 乖乖低头 指名读。
出示 栽 栽树
载 装载
裁 裁衣
乘 乘法 乖 乖巧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整体感知。
2、分节读课文,这首诗歌总共有六小节,请同学分小节来读一读。(分节读好课文,读出停顿)
3、初步感知:你从这么优美的诗歌中了解到了哪些内容。
4、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一、(1-2)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
二、(3-5)植树的重要作用。
三、(6)表明少先队员植树的决心。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这一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3、“迈开轻快的脚步”说明了什么?(说明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去参加植树的情景。)
4、指导朗读,要读出轻快、有力的语气,读出少先队员的蓬勃朝气。
五、布置作业:
1、读扩词:
渠 沟渠 渠道 水到渠成 栽 栽树 栽种 栽培 版
版图 出版 版本 乖 乖巧 乖宝贝
2、完成练习(见课件)
第二课时
一、品读感悟、精读诗歌:
(一)回忆诗歌第一段 联系诗歌看挂图指导说话:
看,画面上少先队员迈着轻快的脚步向我们走来,结合画面想想是什么让他们的脚步那么轻快。(提示:在 的季节,少先队员们迎着,看到,听到,不由迈开轻快的脚步走来。他们 地说:“走,我们去一起植树。” 齐读第一段.(二)品读诗歌第二段
1、自由读诗歌第二段,想想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1)荒滩、沟渠、山坡、公路„„这是表示地方的词说明红领巾在很多地方植树,省略号表示还有——)
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些地方——“到处”让学生明确“到处”和“青翠”要突出读。(2)不管是荒滩还是沟渠、不管是在山坡还是公路,不管是在原野还是在房前屋后到处都回荡着——红领巾的欢声笑语,“红领巾”指——少先队员,这种修辞手法叫“借代”。
你觉得红领巾们相互之间会说些什么呢?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指名交流.(3)渗透拟人写法:想象荒滩、沟渠、山坡、公路边植下了一棵棵树,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你能选择一处,用上拟人手法说一说吗?(荒滩、山坡披上了绿袍,沟渠、公路舞起了绿色的绸带„„)
3、有感情朗读这一小节。
(三)讲读诗歌第三段(3—5小节)
1、过渡:同学们,想到树,我们就会想到“绿”,诗歌第三段中出现了哪些有关“绿”的短语或词语,请你用曲线画出来,联系课文内容读一读想一想它们分别指什么或者表达了什么意思?
2、学生自读后交流
绿色工厂(加粗为板书)指树。引导:工厂是干什么的,这绿色的工厂是干什么的,(光合作用,生产氧气,)这工厂的机器是—枝叶,它们因为工作而苦恼吗?因为它给我们送来了—,他们感到快乐,就像是—快乐的音符,由此我们知道植树的的第一个好处是—净化环境,给我们带来健康幸福。
师述:据统计,1万平方米的阔叶林在生长时期能消耗1000公斤的二氧化碳,产生750公斤的氧气,这些树木是多么的了不起!(进一步指导朗读。)新绿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新绿”吗?
染绿 你从这个“染”词中读出了什么?(“染”不褪色,永远美丽,充满生机。)相机板书 增添新绿、染绿版图 指导感情朗读第五小节。
绿色希望 指(青翠的小树),这是讲了绿化的什么好处?(防风固沙、沙退鸟舞)要是没有绿化会怎样?指导朗读
绿色宝库 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除了“盖房、架桥、造船、铺路”外树木还有哪些好处?
联系上下文,理解“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的版图” 一句。
想象祖国处处是“参天的大树”的景象
3、拓展:你还知道绿化的什么好处?(降低噪音、调节气温)
4、指导读:让我们满怀感激赞一赞这充满生机、美丽的绿。
二、课堂总结:
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的工厂”,多栽一棵树就多增添“一片新绿”,这是我们“绿色的希望”,放眼望去,那连绵的森林就是我们“绿色的宝库”,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植树呢?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让我们一起去植树。
三、指导背诵:
1、齐读课文
2、背诵课文(试背 — 分小节背 — 齐背)
四、课后作业
1、了解植树节的由来及意义。
2、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向同学介绍。板书设计:
1、走,我们去植树
绿色工厂——健康幸福
增添新绿——染绿版图
绿色希望——沙退鸟舞
绿色宝库---建设”四化”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