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佛说女人八十四态白话简释

佛说女人八十四态白话简释



第一篇:佛说女人八十四态白话简释

佛说女人八十四态白话简释

记得我第一次读《大爱道比丘尼经》中女人八十四态的时候,深深佩服佛陀的智慧,惊讶于佛陀能将女人的丑态如此细致的一一指出,其犀利程度,让我为之心服口服。边看边心虚的笑,象小偷被人当面抓住一样,无处可藏。而古今很多修行的女众,也将这八十四态视为珍宝。要知道,这看似平常的八十四态,足以障道,这不是不平等,批判女人,看不起女人而小题大做,而实在是佛陀对我们的一片苦心。正因为慈悲才不能姑息养奸而纵容啊。若女人真心修行,就应该虚心接受八十四态,认真改之。如能铲除,必定成就。

身为女众的我,痛恨自己的儿女情长,女人知见。想改变却每每不能奏效。自从得遇《大爱道比丘尼经》,方开始知道着手之处。不敢独享,呈献与此,盼天下女人都能用心读之,下定决心铲除障道之源。也望男人对女人丑态伎俩有所了解,早日出离,永脱缠缚。

八十四态白话简释

(摘录参考《大爱道比丘尼经》)

1、女人喜画眉眼,来妆饰自己。

2、女人喜梳头,拨弄额前的头发。

3、女人喜敷抹胭脂,来迷惑丈夫。

4、女人喜学少妇作态,眯着眼看人。

5、女人喜擦口红。

6、女人喜戴耳环。

7、女人喜著项链、金珠、耳环、手环等一切挂饰之物。(喜欢穿金戴玉)

8、女人喜欢穿一切华丽美好的衣物。

9、女人喜欢穿布袜、丝袜等,以显现身材的曲线。

10、女人喜走路晃动两手臂,故做姿态,以引人注意。

11、女人喜斜着眼睛来窥视人。(或偷窥,或增加妩媚)

12、女人喜窥视他人的隐私。

13、女人想看男子,不好意思让他知道,现出娇羞的样子,故又却缩。

14、女人偷瞄男子,待男子去后,远远的背后看他是丑还是俊。

15、女人想见男子,见了面又低头不讲话,作出矜持的样子来。

16、女人走路时,喜欢摇头摇身,表现女人袅婷的姿态以吸引男子。

17、女人坐时喜欢摇头摇身,以引人注目。

18、女人坐时,喜低头不语摩弄手爪现淑女纯洁的样子。

19、女人喜欢坐着边笑边说话。

20、女人喜欢用细软声讲话,表现自己的好教养以让对方产生好印象。

21、女人喜大众前化妆,引人特别注意而不会觉得不好意思。

22、女人喜坐在那儿大声吆喝畜生,表现威态以满足傲慢的心理。

23、女人见男子来,欲迎还拒,吊人胃口,外面表现不屑内心却莫名其妙的欢喜着。

24、女人贡高,自以为是,憎恨嫉妒他人,不随喜他人的一毫之善。

25、女人想得夫婿,见面时又假装愤怒表现不可亲近孤傲的样子,欲擒故纵以自抬身价。

26、女人见夫婿来,假装生气,而男子知趣的走后,却又怒忧心悔。

27、女人聚在一块共语,见男子来,假装不高兴。男子来,打情骂俏地现态,要赶走男子,但内心却是欢喜他们留下来。

28、男子被骂走后女人就难堪,恼羞成怒,用口诽谤之而内心却很哀愁。

29、女人随便讲话不经大脑,不识大体不知分寸,恣意任性,口无遮拦,不看时间场合先吐为快,好说是非。

30、女人喜掌权专制,为所欲为,以权势自我标榜,排除异己以他人为非。

31、女人以高姿态来压抑欺辱孤寡残弱的人,以势力来强胜他人。

32、女人仗势欺人,压迫威胁不听自己的人,在语言当中也要占上风。

33、女人贪心骄慢,不讲道义与信用。轻慢他人的东西,故借东西不还,贷不念偿。

34、女人喜歪曲别人的想法,认为自己是正直的,以恶加于他人将善归为自己。

35、女人心情反复无常,自以为比别人聪明。(更常以此无常的方法来戏弄人,而自得其乐。)

36、女人以贤者自居,好事向自己,而恶事都推给他人。

37、女人喜欢暗示或标榜自己的功劳,认可自己并以他人的功劳自居。

38、女人自己辛劳就自怨自哀,看他人辛劳却幸灾乐祸。

39、女人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不愿说真话喜欢说他人过错。

40、女人以富贵而高傲,看不起他人,以地位的高贵而占尽低地位人的便宜。

41、女人贫贱时就嫉妒富贵的人,地位低时就可以讪笑挖苦高位的人。

42、女人喜欢现媚态来讨好上面的人,伪装道德来标显自己。

43、女人喜欢败坏他人将要成功的事情,也破坏修行人道德或戒律。

44、女人喜以自私的情态、欲态来迷乱周遭的人,用颠倒的语言和姿态来扰乱道人的视听与道心。

45、女人喜欢心中怀嫉妒,兴起刺激和严厉的语言来诽谤刺伤他人。

46、女人喜在背后说人的是非隐私,批判他人的错误,将过失推给别人。

47、女人喜欢到处去宣扬诽谤依正道而行的清净修行人,想要令他毁败道德,坏乱他的道心。

48、女人喜忆念人的长短,传播是非,迷惑扰乱修道人,令彼等认识不清而破坏和合。

49、女人喜欢约他人来一起发誓;若布施他人,却又常常希求回报。

50、女人喜欢布施,却又无常的生起后悔,责备受他布施及要她布施的人。诽谤侮辱有才华而不随顺她意的人。

51、女人喜自怨自哀,故作不幸状,对人表达怨恼之事,并咒骂畜生以泄恨,或借此讽刺他人。

52、女人喜欢现娇柔媚态迷乱陷害有道心的人。

53、女人憎恨他人胜过自己,不但嫉妒还希望他早死一点。

54、女人喜欢持毒药作饵来毒害他人,怀毒在心故,心中不平。

55、女人喜牢记他人的过失,心中常存他人的恶事,不能真心原谅他人。

56、女人喜任性自以为是,不听他人善意的劝告,用美丽不实的语言来谄媚他人,可是又不信任他人,内心残暴而喜怒不定。

57、女人喜对自己的亲人刻薄疏远,对关系疏远的人反而表现的很亲密;于邻居间不识大体,将自己家中丑事到处宣扬。

58、女人喜任性自以为是,烦恼刻薄,轻浮不安,不听从修道人的知道。

59、女人喜骄慢,贡高成性,敲击锤打无理取闹。没有理由的嗔怒及高兴,要使人摸不着头绪而感怖畏。

60、女人贪心不能制止,娇纵自己所求,任情自用,现种种令人怖畏的威貌,乱说正法,以正法自居,以此来杵逆修道人。

61、女人喜欢贪恋男女之事,故心里常怀嫉妒多疑,不能信任他人,慢慢的埋怨、嗔恼与憎恨充满心中。

62、女人喜欢现生气忿怒的样子,为小事而乱发脾气,态度锯傲放荡无有礼节,毫不谦逊。狂妄,自以为所说的是佛法。

63、女人喜欢伤风败俗,不堪入耳的话来讽刺诽谤他人,不知尊卑亲疏的分别,口无遮拦,恣意漫骂。

64、女人喜欢傲慢,任性自用,不知尊卑长幼及身份差别。

65、女人喜欢以恶的姿态表情与怨恨的心来对待他人,言语不和逻辑,没有次第,前后互相矛盾。

66、女人喜欢无理由的痴笑,不知庄重,做事任性,不知事情可为可不为,为所欲为,不守法令。

67、女人喜严管丈夫,不令与其他人说话,消遣,聊天。

68、女人喜欢以乖违的身心来任性自用,不顺心就以轻慢的语言来毁骂丈夫,出言不知谦逊谨慎和惭愧。

69、女人喜欢以他人的危险来换取自己的安全,并视他人的危险为乐。

70、女人喜欢以诅咒诬赖的话来恶言中伤贤人,故作姿态,美言来惑众,使迷乱道德。

71、女人喜欢诈诡狡猾不实,以美言谄媚来迷惑他人,欺骗他人,并以为他人不自觉知。

72、女人贪得无厌,喜欢得,讨厌损失,得便欢喜损便愁恼,破口大骂怨天尤人,满口的怨恼恶言。

73、女人喜欢骂言冷热,风雨的自然现象,及向炊具骂言诅咒,贪嗔心一起就好杀生,没有慈悲以杀生为乐。

74、女人喜欢教其他的女人堕胎,不希望他人产子。

75、女人喜欢偷偷在屏处,私下窥视,打听他人的长短,好坏及富有与否。

76、女人喜欢调笑嬉闹,说些懈怠的话,必迷乱他人的心意而后止。

77、女人喜欢贪心积富,越多越好,无有厌足。

78、女人喜欢恼火丈夫,挑刺男子,令男子失去理智无法自我控制。借此以引起男子的重视。

79、女人喜欢把人家最难堪的事揭发出来,喜欢看到别人的不净,以此贬低他人而沾沾自喜。

80、女人喜欢嘲笑盲、聋、哑、跛脚、五根不全的人,以取笑他人之残障与恶事而自娱。

81、女人喜欢挑拨他人互相打击,诽谤与伤害令他们一同受到灾祸与

刑罚。

82、女人喜欢叫人休去妻子,让那离婚的人失去依靠而穷困。

83、女人喜欢叫人作恶,互相斗争,打官司而受牢狱之灾。

84、女人喜欢挑拨是非,引生祸害,任性大笑,内心狂乱颠倒,现种种欲态,令人见了生起淫念。并借此狂傲及淫态更加气焰高涨,对追求他的人予取予求,令智者见了都不由得要感叹说:女人实在可怕!

青逸慧音结语:《大爱道比丘尼经》是佛陀专为比丘尼讲的一部经,居士不一定适看,各位同修慎。“身为女众的我,痛恨自己的儿女情长,女人知见。”——此话深有同感!但对照此84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佛经原文:

“女人喜摩眉目自庄,是为一态;女人喜梳头剃掠,是为二态;女人喜傅脂粉迷惑丈夫,是为三态;女人喜莹暝细视,是为四态;女人喜丹唇赤口,是为五态;女人喜耳中著珠玑,是为六态;女人颈下喜著璎珞金珠,是为七态;女人喜珠宝缯彩之衣,是为八态;女人喜著丝履,是九态;女人喜掉两臂行,是十态;女人喜邪视,是十一态;女人喜盗视,是十二态;女人欲视男子,见之复却缩,是十三态;女人见男子去,复在后视之,是十四态;女人欲见男子,见之复低头不语,是十五态;女人行喜摇头摇身,是十六态;女人坐喜摇头摇身,是十七态;女人坐低头摩手爪,是十八态;女人坐喜含笑语,是十九态;女人喜细软声语,是二十态;女人喜扪两眉,是二十一态;女人坐喜大声呵狗,是二十二态;女人设见男子来外,大嗔恚。内自喜欢,是二十三态;女人贡高自可,憎妒他人,是二十四态;女人欲得夫婿,适见佯嗔怒,是二十五态;女人见夫婿,佯嗔恚之,设去复忧愁心悔,是二十六态;女人见男子来共语,佯嗔怒骂詈,内心欢喜,是二十七态;女人设见男子去,口诽谤之,其心甚哀,是二十八态;女人轻口喜骂詈疾快遂非,是二十九态;女人喜欢纵横非他自是,为三十态;女人慢易孤弱,以力胜人,是三十一态;女人威势迫胁,语欲得胜,是三十二态;,女人借不念还,贷不念偿,是三十三态;女人喜曲人自直,恶人自善,是三十四态;女人喜怒无常,愚人自贤,是三十五态;女人以贤自著,恶与他人,是三十六态;女人以功自与,专己自可,名他人功,是三十七态;女人己劳自怨,他劳欢喜,是三十八态;女人以实为需,喜说人过,是三十九态;女人喜以富骄人,以贵凌人,是四十态;女人以贫妒富,以贱讪贵,是四十一态;女人喜谗人自媚,以德自显,是四十二态;女人喜败人成功,破坏道德,是四十三态;女人喜私乱妖,迷正道,是四十四态;女人喜阴怀嫉妒,激励谤勃,是四十五态;女人论评诽议,推负于人,是四十六态;女人又巨说谤正道清净之士,欲令坏乱,是四十七态;女人喜

持人长短,迷乱丈夫,是四十八态;女人论喜要人自誓,施人望报,是四十九态;女人喜与人施追悔,责人毁訾高才,是五十态;女人喜自怨诉,骂詈虫畜,是五十一态;女人喜作妖媚,蛊道厌人,是五十二态;女人憎人胜己,欲令早死,是五十三态;女人喜持毒药,鸩饵中人,心不平等,是五十四态;女人喜追念旧恶,常在心怀,是五十五态;女人喜自用不受他人谏,谀谄咙戾自可,是五十六态;女人喜疏内亲外,伏匿之事,发露于邻落,是五十七态;女人喜自健烦苛,轻躁不由丈夫,是五十八态;女人喜自骄,过捶无理,自嗔自喜,欲人畏之,是五十九态;女人喜贪欲之行,威摄自由,欲作正法,违戾丈夫,是六十态;女人喜贪淫,心怀嫉妒,多疑少信,怨憎澌地,是六十一态;女人喜惟怒,蹲居无理,自谓是法,是六十二态;女人喜丑言恶语,不避亲属,是六十三态;女人喜骄踺自恣,轻易老小,无有上下,是六十四态;女人喜自可,恶态丑怼,言语无次,是六十五态;女人喜好嗜笑,不避禁法,是六十六态;女人喜禁固丈夫,不得与人言语戏调,是六十七态;女人喜缭戾自用,轻毁丈夫,言不逊慎,是六十八态;女人喜危人自安,以为欢喜,是六十九态;女人喜咀赖弊恶,毁伤贤士,谄诡姿则,惑乱道德,是七十态;女人喜诡黠谀谄,谓人不觉,是七十一态;女人喜贪者得恶亡,得便欢喜,亡便愁恼,呼嗟怨天,语言踵口,是七十二态;女人喜骂詈风雨,向灶诅咒,恶生好杀,无有慈心,是七十三态;女人喜教人堕胎,不欲令生,是七十四态;女人喜孔穴窃视,相人长短、有钱财不,是七十五态;女人喜调戏必固,迷误人意,是七十六态;女人喜摘烧丈夫,令意回转,不能自还,是七十八态;女人喜剐胎剖形,视其恶露,是七十九态;女人喜笑盲聋喑哑,蹇癖自快恶他人,是八十态;女人喜教人去妇,欲令穷困,是八十一态;女人喜教人相挝捶,合祸证受,是八十二态;女人喜教人作恶斗讼,相言县官,牢狱系闭,是八十三态;女人喜倡祸导非,大笑癫狂,人见变欲得,以猗狂勃强夺人物,令人呼嗟言,女人甚可畏也,是为八十四态。”又说:“女人能除此八十四态,无不得度,无不得道,无不得佛也。” 针对世俗女人提出的。

第二篇:《大爱道比丘尼经》——佛说女人八十四态

《大爱道比丘尼经》——佛说女人八十四态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原经文是古文,想看的自己搜索一下,真的很难想像2500多年前,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就有这样深邃的见地,)

一位小园很信赖的师兄叫小园看看《大爱道比丘尼经》,想做合格的女性佛教徒,所以小园打印了二份,贴在墙上每天对照,每天打分,“我要努力改掉缺点”,同事叫嚷说“你不要做人了”,呵呵,是不想做人,不想做俗人了。

仔细看此经还是很感人的,感动于大爱道求道的精神,感动于佛陀的智慧慈心,感动于阿难为母亲为所有女性争取出家的悲心。表面看,此经佛陀的言教全是在指出女性的弱点,但此经的宗旨是,指导女性如何消除这样的习气。最后愿天下所有的女性,都能明白何为“最美的女人”。

女人求道。但坐外八十四态。还自缠身。有堕八十四态者。如入大深海。必没其身。有能除此八十四态者。即是阿罗汉也。阿难。复叉手长跪前白佛言。何等为八十四态。令人不得道也。愿佛加威神解说。威德现敬。使众人开解信乐其义。终日习闻令脱罪患。使得正真即皆欢喜。及后当来皆使开解。佛言阿难。谛听善思念之。内着心中。我当具为若说之。

如是阿难。谛受奉持之。为当来过去今现在比丘尼。布说其要使奉持之。行如是法者。疾令人得道。佛言。女人八十四态者。迷惑于人使不得道。女人八十四态如下:

一、虚荣好饰类

01、摩眉态——女人喜画眉眼,来妆饰自己。

02、梳头态——女人喜梳头,拨弄额前头发。

03、脂粉态——女人喜敷抹脂粉来迷惑丈夫。

04、细视态——女人喜学少妇作态,眯着眼看人。

05、丹唇态——女人喜擦口红。

06、耳珠态——女人喜戴耳环。

07、璎珞态——女人喜著项链、金钗、耳环、手镯等一切妆饰之物(喜穿金戴玉)。

08、彩衣态——女人喜穿一切华丽美好的衣物。

09、丝履态——女人喜穿丝袜、绣鞋,以显现自身的风情。

二、故作姿态类

10、掉臂态——女人喜走路晃动两手臂,故作姿态,以引人注意。

11、邪视态——女人喜斜着眼睛窥视人(或偷窥或增加妩媚)。

12、盗视态——女人喜窥视他人的隐私。

13、却缩态——女人想看男子,不好意思让他知道,现出娇羞的样子,故作却缩。

14、后视态——女人偷瞄男子,待男子去后,远远地看他背影是俊还是丑。

15、默语态——女人想见男子,见了面,又低头不讲话,作出矜持的样子来。

16、摇行态——女人走路时,喜欢摇头、摇身,表现女人娉婷姿态,以吸引男子。

17、摇座态——女人坐时,喜欢摇头、摇身,以引人注意。

18、摩爪态——女人坐时,喜低头不语,摩弄手爪、现淑女纯洁的样子。

19、笑语态——女人喜欢坐着边笑边说话。

20、细声态——女人喜欢用细软声讲话,表现自己的好教养,以让对方产生好印象。

21、描眉态——女人喜大众前画眉,引人注意,而不会觉得不好意思。

22、呵斥态——女人喜坐在那儿吆喝畜生,表现威态,以满足骄慢的心理。

三、思念男子类

23、内喜态——女人见男子来,欲迎还拒,吊人胃口,外面表现不屑,内心却莫名其妙地欢喜。

24、贡高态——女人贡高,自以为是,憎恨、嫉妒他人,不随喜他人一毫之善。

25、佯慎态——女人想得失婿,见面时,又假装愤怒,表现出不可亲近、孤傲的样子,欲擒故纵,以自抬身价。

26、愁悔态——女人见夫婿来,假装生气,而男子知趣地走后,却又忧愁心悔。

27、骂詈态——女人聚在一块共语,见男子来,假装不高兴,打情骂俏地作态,骂詈要赶走男子,但内心却希望他们留下来。

28、诽谤态——男子被骂走后,女人就难堪,恼羞成怒,用口诽谤之,内心却很忧愁。

四、自骄慢他类

29、轻口态——女人随便讲话,不经大脑、不识大体、不知分寸,随意任性,口无遮拦,不看时间场合,先吐为快,好说是非。

30、专权态——女人喜掌权、专制,为所欲为,以权势自我标榜,排除异已,以他人为非。

31、慢弱态——女人以高姿态压抑、欺侮孤寡残弱的人,以势力来强胜他人。

32、威迫态——女人仗势欺人,压迫威胁不听自己话的人,在语言当中;也要占上风。

33、不偿态——女人贪心重,不讲道义与信用,贷不念偿;或不尊重人,不在乎别人的东西,故借而不还。

34、曲人态——女人喜歪曲别人的想法,认为自己是正直的,将恶加于他人,将善归于自己。

35、无常态——女人心情反复无常,自以为比别人聪明(更常以此无常的方法来戏弄人,而自得其乐)。

36、自贤态——女人以贤者自居,好事都揽为已身,恶事则推给他人。

37、居功态——女人喜欢暗示或标榜自己的功劳,认可自己,并以他人的功劳自居。

38、怨劳态——女人自己辛劳就自怨自艾,看他人辛劳却幸灾乐祸。

39、虚假态——女人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不愿说真话,喜说他人的是非长短与过错。

40、骄人态——女人以富贵而骄傲,看不起他人,以地位的高贵,而占尽低位人的便宜。

41、讪妒态——女人贫贱时就嫉妒富贵的人,地位低时,就刻意讪笑,挖苦高位的人。

42、自媚态——女人喜现媚态来讨好上面的人,伪装道德来标显自己

五、嫉妒破坏类

43、败人态——女人喜败坏他人将要成功的事情,也破坏修行人的道德或戒律。

44、迷乱态——女人喜以自私的情态、欲态来迷乱周遭的人,用颠倒的涪言和姿态来扰乱道人的

视听与道心。

45、嫉妒态——女人心中喜怀嫉妒,常说些刺激和严厉的语言来诽谤、刺伤他人。

46、诽谤态——女人喜在背后说人是非隐私,批判他人的错误,将过失推给他人。

47、谤净态——女人喜到处去宣扬、诽谤依正道而行的清净修行人,想要令他毁败道德,扰乱他的道心。

48、是非持迷态——女人喜忆念人的长短,传递是非,迷惑扰乱修道人,令彼等认识不清而破坏和合。

六、悭贪追悔类

49、望报态——女人常忘不了给他人的小恩小惠,若布施他人,常希求回报。

50、悔责态——女人喜布施,却又无常地生起后悔,责备受布施及要其布施的人。

七、含毒骂言类

51、怨诉态——女人喜自怨自哀故作不幸状,对人表达怨恼之事,并咒骂畜生以泄恨,或藉此讽刺他人。

52、蛊媚态——女人喜现娇柔媚姿迷乱陷害有道德的人。

53、憎人态——女人憎恨胜过自己的人,不但嫉妒,还常希望他早点死。

54、怀毒态——女人喜持毒药作饵来毒害他人,怀毒在心,心中不平。

55、念恶态——女人喜牢记他人的过失,心中常存他人恶事,不能真心原谅他人。

56、自用态——女人喜任性,自以为是,不听他人善意劝告,用美丽不实的语言来谄媚他人,可是又不信任他人,内心残暴,而喜怒不定。

八、嗔恼亲里类

57、疏内态——女人喜对自己的亲人苛薄疏远,对关系疏远的人,反而表现得很亲密;于邻里间,不识大体,将自己家中丑事,到处宣扬。

58、自是态——女人喜任性自以为是,烦恼刻薄,轻浮不安,不听修道人的指导。

59、骄形态——女人喜骄慢,贡高成性,敲击捶打,没有理由地嗔怒及高兴,使人摸不着头绪而感怖畏。

60、贪欲态——女人贪心不能制止,骄纵自己所求,任情自用,现种种令人怖畏的威貌,乱说正法,以此来许逆修道人。

61、多疑态——女人喜贪恋男女之事,故心里常怀嫉妒、多疑,不能信任他人,慢慢地埋怨,嗔恼憎恨充满心中。

62、恚怒态——女人喜现生气、忿怒的样子,为小事而乱发脾气,态度踞傲放荡,无有礼节,毫无谦逊,狂妄自是,自以为所说的是正法。

63、恶语态——女人喜以伤风败俗、不堪如耳的话来讽刺诽谤他人,不知尊卑,口无遮拦,恣意谩骂。

64、无礼态——女人喜傲慢,任性自用,不知尊卑长幼,及身份差别。

65、恶怼态——女人喜刚愎自用,以恶姿态、表情与怨恨的心来对待他人,言语不合逻 3 辑,没有次第,前后互相矛盾。

66、痴笑态——女人喜无理由地痴笑,不知庄重,做事任性,不知事情可为不可为,为所欲为,不守正法。

67、御夫态——女人喜严管丈夫,不令与其他人说话、消遣、聊天。

68、潦泪态——女人喜以乖违的身心来任性自用,不顺心就以轻慢的语言来毁骂丈夫,出言不知谦逊谨慎和惭愧。

九、谄诡害他类

69、危人态——女人喜以他人的危险来换取自己的安全,并视他人危机为乐。

70、诅恶态——女人喜以诅咒、诬赖的话,来恶言中伤贤人;故作姿态,以美言惑众,使人迷乱道德。

71、谀谄态——女人喜诡诈,狡猾不实,以美言谄媚来迷惑地人,欺骗他人,并以为他人不自觉知。

72、怨天态——女人贪得无厌,喜欢获取而讨厌损失,获取便欣喜,损失便愁恼,破口大骂,怨天尤人,满口的怨恼恶言。

十、咒诅伤慈类

73、咒诅态——女人喜骂詈冷热、风雨等自然现象;贪嗔心一起就好杀生,没有慈悲,以杀生为乐。

74、堕胎态——女人喜教其他的女人堕胎,不希望他人产子。

75、窃人隐私忘——女人喜偷偷地窃视、打听他人的长短、好坏及富有与否。

76、调戏误人态——女人喜调笑戏闹,说些懈怠的话,必迷乱他人的心而后止。

77、贪蓄态——女人心贪喜积蓄,越多越好,无有厌足。

78、挑逗态——女人喜恼火丈夫,挑衅男子,今男子失去理智,无法自我控制,藉此引起男子的重视。

79、视秽态——女人喜把人家最难堪的事揭发出来,喜看别人不净,以此贬低他人而沾沾自喜。

80、嘲笑态—一女人喜嘲笑盲、聋、哑、破脚、五根不全的人,以耻笑他人之残障与恶事而自乐。

81、令困态——女人喜教人休去妻子,让那离婚的人失去依靠而穷困。

82、幸灾态——女人喜挑拨他人互相打击、诽谤与伤害,令他们一同受到灾祸与刑罚。

83、教斗态——女人喜教人作恶,互相斗译、打官司而受牢狱之灾。

84、现威态——女人喜挑拨是非,引生祸害,任性大笑,内心狂乱颠倒,现种种欲态,令人见了心生淫念,并藉此狂傲及淫态,更加气焰高涨,对追求他的人予取予求,令智者见了不由得要感叹说,女人实在可怕呀!

明当知之。女人能除此八十四态者。无不得度。无不得道。无不得佛也。贤者阿难白佛言。如是女人淫欲态。为可除不乎。

佛告阿难。此态自是女人所作耳。女人能自灭者。极可得灭耳。灭者。是现世阿罗汉也。阿难复白佛言。天上天下莫不愍济。群黎之类皆得度脱。愿佛当复解说灭除态欲之患。使大爱道等比丘尼皆得开解。

第三篇:佛说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美好的爱情,浪漫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真挚,罗密欧和朱利叶的忠贞:原来一个是传说,一个是小说。牛郎和织女的凄美,白雪公主与白马王子的爱: 竟然一个是神话,一个是童话。《泰坦尼克》沉没了,《魂断蓝桥》陨落了,《乱世佳人》在飘摇,《人鬼情未了》也离逝了!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经典二: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你自己去悟,去修心,如果什么都依靠别人告诉你,那么你就达不到自己修行开悟的目的了!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所以“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之所以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看了再多的爱情电影,再经典的爱情小说也只是惘然,爱情是只有自己体会了才会明白!因为爱情也是不可说的。陷入爱情的人是痴的,周围的人永远都不会明白局中人的感受!因为这种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虽然很多幸福的结局都是相同的,可是其中的爱情经历却各不相同!只有恋人们自己知道他们的秘密,对外人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经短小精悍博大精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里的“色”和大家平常想的是两个概念,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大概就是指物质的表象!

拥有美丽的容颜的女人,总是会获得众多的青睐!可是再美丽的女人,依然会有苍老的一天!当你老去以后,曾经的一切是否依然?原来当美丽凋谢的时候,一切才回归本来面目!一切的风光与繁华,甜言与蜜语也只是过眼云烟。

经典四:旗动、风动、心不动!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充满诱惑的尘世间,爱情是否真的那么牢固呢?爱,是一种容易凋谢的花朵!而你,是清晨风中最让人无可奈何的那朵玫瑰。当新的诱惑出现的时候,心中的欲望开始萌动!原来,爱情也是一种原罪。可是,偷食禁果之后的惩罚呢?迷失的人儿早已经沉迷而无法自拔!也许也只有体会真爱的人,面对着五色,才可以做到旗动、风动、心不动!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语出《佛典》,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谁人能有这样的境界?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现在很多相爱的人,会因为对方的贫穷而离开!这是真正的爱情吗?也许会有人说爱情和面包的理论!可是,过去的老人们都说,有情饮水饱。我也相信:真正爱一个人,虽然贫穷,但是只要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只是喝水都觉得饱!爱就是这样的一种心境:得到了爱,就仿佛已经得到了全世界!当面对自己心爱的人,不管身在何处,也如沐春风。记得天龙八部里,西夏选驸马。当问到:平生之中,在什么地方最逍遥快乐?段誉答到:枯井底污泥处.为什么呢?因为他在那里得到了真爱!

经典六: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你说:缘是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我说:缘是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说:缘是纵然两情相悦,仍难逃宿命之劫。我说: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爱情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只有平平淡淡才是真!最羡慕那些黄昏下,互相搀扶的老夫妻,他们一起回家,即使没有说一句情话,可是只是一个微笑也已经胜过前言万语!他们做到了“执子之手与子谐老”的爱情境界,只是在这平静的画面中!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先说个故事,一位老人养两只鸟儿,一雄一雌。老人每天都会带着它们一同出去散步。雄鸟和雌鸟一左一右蹲在老人的肩膀上,雄鸟有时会飞出去溜一圈,但天黑之前,它准会自己飞回巢里。雌鸟却从未曾离开过老人的肩膀。如此日复一日,一晃许多年过去了,一切从未改变过。直到那天,一切都与往常一样。老头吃完饭,又带着两只鸟儿去散步。忽然右边肩膀上原本安静立着的雌鸟一振双翅,转眼不见了踪迹。雄鸟仰天长啸,不见回音。自此,雄鸟日日在巢中哀鸣,再也不肯离巢一步。三个月后,雄鸟郁郁绝食而死。死前仍哀鸣不止。许多年过去了,直到老人去世,雌鸟再没有回来过。只有那个早已废弃的鸟巢,在风中独自见证那段历史。

如此一雄一雌,与世间男女无异。现实生活中的男人,常常说自己喜新不厌旧,他们就像贪玩的孩子,总会瞅准一个空偷着出去玩玩,玩累了他们自然会回家。在外,他们可以风流快活;在家,他们也想做好丈夫好父亲。他们脑子中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老婆和情人,最好是一举两得。他们中有些人即使曾失足变心,但在现实利弊轻重的权衡之下,在结发之妻眼泪的攻势之下,在亲朋好友群起而攻之的严峻形势下,大多能改邪归正、痛改前非,正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而女人,她们往往视爱情若生命,在她们骨子里,爱情这两个字神圣而不可侵犯。而大多数女人又都是怀旧的,如果没有伤及灵魂痛彻心骨的经历她们是绝不会轻言放弃的,女人一旦决意放弃,那她曾视之为生命的那份爱情定已全然摧毁,她早已没有了退路。所以,女人一旦变了心绝了情,那是永远都不会回头的了。就如同那只飞离主人肩膀的鸟儿,一去不返。女人的爱,因为忠诚,所以毅然决然。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四句主要讲的是要人们懂得放下,也就是佛经中说的四大皆空,但是又不执着于空!前两句只不过借菩提树和明镜来讲明:不要执着与事物。后两句讲自己的境界,明明想得道,但是太执着于道,反而与道越来越远。禅宗主要阐述了人人皆有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女人一辈子也听不够的是“我爱你”三个字,而且是百听不厌。每个女人都希望有人爱她,但是其实这些只是形式而已!真正的爱往往都是很深沉的,是把爱放在心里的!这种爱,是沉静;是一种内蕴深厚,隽永深沉的爱。它没有昙花一现的惊艳,没有“山无棱天地绝乃敢与君绝”的壮烈誓言。这是一种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爱;是携手一起慢慢变老,共守日落日出从容的爱。这种爱,是流泻指间清逸舒缓的琴音,涤荡浮躁的灵魂,舒展纷乱的心情,梳理出沉静平和的人生。太热烈奔放的爱总是易于枝头凋落,而平和沉静的爱却是暗香持久,心香永恒。当火焰般燃烧的爱情化为灰烬,当爱情的潮水慢慢消去,守望在那里的,依然是一颗宽大博爱的心,包容接受抚慰着那颗伤痕累累的心。当然,沉静的爱绝不是沉闷的爱。那是心灵的守望,是一种心底深处深藏的真切牵挂。似清风,如明月,美丽而不媚俗,平和而不平庸,平静却不沉闷。透过爱的清清溪水,你会看到细石粒粒,看到游鱼欢快地在溪水中游来游去。这种沉静的爱所蕴含的美丽,是要用一辈子用心去读的,才能在平淡真实中读出鲜活和感动。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其实给别人幸福,被别人需要着,是一件能给自己带来很大满足与快乐的事情,至少能享受别人对自己的依恋也同时依恋着别人,这是我们与外部世界对话的方式,也愿意相信这样活着才算是完整而纯粹的人生吧。

看完了《宫》,很喜欢里面的律。他从小就什么都没有,失去了父亲,失去了皇太子之位,失去了宫。但是14年以后,虽然经过母亲的一番明争暗斗,他原本可以获得王位,但是为了保全自己爱的人,为了自己的良心,他毅然选择了牺牲自我的方法。他顶替了信的莫须有的罪名,也顶替了母亲暗中的罪行。这样,皇室虽然恢复了太平,众人皆大欢喜,然而律,还是一无所有地离开了皇宫,甚至是伤透了心地离开。彩京的不接受,恐怕是他心头最大的伤痛。总觉得他的眼神充满忧郁,脸上充满了若有所思的神态。但是,他是感觉幸福的,因为他是为爱牺牲的,他成全了那么多的人。

第四篇:佛说

再说生命的意义

佛说,人,生是短暂的,死是长久的。短暂的生是为长久的死做准备的。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活着的时候怎样做,死后才会让更多的人、更多的想起你来。

像孔子、秦始皇、李白、岳飞等等为什么过了上千年、几千年都会让人常常想起,而很多人死后很快就被人忘了呢?原因就在于,很多人活着的时候,碌碌无为。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休之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人活着的时候,你是通过“立德”、还是“立言”、还是“立功”的方式,或者三者兼具的方式,超越生命的有限性,延长生命的意义。

当然,没人学秦桧遗臭万年。

2011-8-31

第五篇:佛说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老子曰: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佛曰∶那只是昙花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麽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她蒙上了灰...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佛曰: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疑。

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换今生匆匆一瞥。

而我说:我愿意化做你窗外的那一棵树。

正如席幕容所说的,只求佛能让我长在你每天眺望远方的那个窗前,静静凝视你每天的来来往往每天的喜怒哀乐,直到老死。在阳光下郑重地开满花儿,将我前世的今生的来世的期待都写在花瓣中叶子里。你可知道,那纷纷扬扬的叶子是我多长、多长的思念;你可知道,那落英缤纷的花瓣是我多久、多久的盼望。

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换今生匆匆一瞥。

而我说:那是真的吗? 是啊!那是真的吗?如果是,那么我要尽量多看你一眼,多看你两眼,再多看你很多很多眼。好让来生我有机会再见到你。

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换今生匆匆一瞥。

而我说:前世的姻缘在今生的匆匆一瞥中绽放着千年流转的美丽。

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那么,我的前世是积攒了多少次的回眸啊,才换得与你相识相知 ……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我相信缘分,不信佛 而缘分信佛,不信我 是我自己么?...只因一声虚幻的

佛曰: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佛又说:你又错了,尘非本尘,何来有尘?

佛曰:佛说:一沙一世界,一尘一劫,仿佛我们每一次重逢和离别,如同三生石上刺破手指滴落的血。千里暗香拂过,铭刻着你我的生死契。

佛曰:劫难,是安很喜欢的词。也许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个禅,也是无止尽的劫难,可是佛他不告诉我们,我们要经历多少才肯放过我们,他总是高高在上,笑而不语。

佛曰: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让我们用生命中固有的顽强、抗争和韧性,打磨掉自身的浮躁和轻狂,打磨掉懒散和消沉,还一份深沉、持重、克制。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转载自百分网http://www.feisuxs,请保留此标记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4.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5.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6.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7.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8.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9.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10.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11.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12.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13.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14.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15.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6.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7.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8.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19.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20.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21.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22.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不可能修行。

23.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24.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25.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26.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27.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28.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29.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30.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31.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32.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33.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34.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35.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36.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37.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38.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39.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40.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41.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42.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43.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44.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45.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