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树长大了
《小树长大了》教学设计
教学班级:埔山幼儿园大三班
教师:郑明焕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让小朋友知道树对人们有哪些重要作用;让小朋友知道小树是如何长大的,观察树从小到大的变化,并能用画笔初步表现出这种变化;培养小朋友的细心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小孩热爱树木,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
画出树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教学难点
大树的绘画,及周围花鸟的绘画。教学过程
1、小朋友你们喜欢树吗?为什么喜欢?谁能说说树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小朋友回答问题,老师强调那些有代表性的回答,鼓励创新的回答)
2、既然小朋友都比较喜欢树,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画树。先在你画本里种上一棵小树苗。(教师在第一格里画上小树苗)
3、小树苗种完了,可是它要是没吃没喝能长大吗?有谁知道小树苗要怎么样才能长大呢?(小朋友回答问题,老师根据回答来画下面的图片:天下雨了,小树苗根在土里喝水,长高了,长出了新枝。太阳出来了,小树苗晒着太阳又长高了点,长出更多的新枝来,树叶也多了。)
4、小树苗除了喝水、晒太阳,它还要吸收土里的养分。经过雨淋日晒,小树最后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教师画出最后一幅参天大树图,并建议小朋友加上其他植物和昆虫,如花草、蝴蝶、小鸟等。)
5、小朋友开始绘画,老师巡视辅导。鼓励小朋友发挥想象力,画出不一样的画面。及时表扬较好同学,鼓励较弱同学。
6、展示点评。表扬那些有想象力的同学,表扬那些画出小树变化细节的同学。
7、总结,树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惜树木,回家可以多画画你见到的不同的树木。
第二篇:小班语言活动《小树长大了》[推荐]
小班语言活动《小树长大了》
小树长大了(排图讲述)
—小班语言活动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发现画面的变化和图片间的联系,并学着按序排放图片。
2、了解小树成长的过程,并能用简单的语句讲述。活动准备
1、人手一套小图片,一套大图片。
2、展台 活动过程
1、激趣引疑。
(1)教师在展台上展出一棵高大的树,并让幼儿说说这是什么?(2)高高的大树小时侯又是怎样的呢?
2、幼儿自由观察图片,并按序排放。
再桌上的小筐里放着小树长大的照片,让们一起看看、排排,然后想想树儿是怎样长大的?(1)提供幼儿人手一套图片,请幼儿仔细看看,并按照顺序排放图片。(2)请个别幼儿来排放大图片,并说说这样排的理由。
3、教师边在展台上展出《小树长大的》图片,边放故事录音。提问:到底小树是怎样长大的呢?
4、教师请幼儿蹲下变成一棵小种子来进行简单的故事表演,自然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小树长大了》
小班语言活动《小树长大了》是一则排图讲述,它由四幅图片组成的,它简单再现了小树成长的过程,画面的变化较为显著,图片间的联系容易发现,很适合小班孩子观察讲述,但在具体过程的实施中也深有体会,现在边讲环节边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第一环节:激趣引疑
利用展台在大屏幕上展出一棵高高大的苹果树,让幼儿说说这是什么?并引出高高的大树小时候又是怎样的呢?自然进入第二个环节。
第二个环节:[1][2]下一页
幼儿自己拿出小树长大的四幅小照片,自由观察并按序排放。孩子们此时兴趣盎然,都能认真观察图片,部分孩子能正确按序排放,并能简单说出理由。第三个环节:边放故事录音,边让幼儿看大屏幕,让幼儿从视觉和听觉上进一步理解小树长大的详细过程,紧接着让个别能力强的幼儿上台大胆讲一讲,小树长大的故事,但此环节存在问题有
1、台上的幼儿讲时台下的幼儿在玩自己的小图片,孩子注意力已开始分散。
2、台上幼儿不敢在集体中大胆发言,这与小班幼儿交谈能力比较差有直接原因,因此出现教师在台上极力启发讲故事的幼儿,而台下幼儿不注意倾听。《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而在组织过程中一直让孩子手里拿着小图片,没有给孩子说的机会,形式单一,孩子失去了兴趣,从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应多给孩子提供 说的机会,鼓励孩子大胆说,使他们的语言在实际运用中获得发展。
《规程》指出幼儿园的活动应动静交替,所以在最后为了巩固所学内容,让孩子都变成一棵小种子来进行简单的表演故事,一来达到动静交替,二来巩固了故事内容,幼儿兴趣性高,自然结束本次活动。
第三篇:小树快快长大
小树快快长大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跳跃、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树快长大》;
2、拓展歌曲,知道小树长大后对于动物和人类的作用,并用各种方法来表达。
教学重难点:
重点:批导学生用跳跃、富有弹性声音演唱歌曲《小树快快长大》;难点:通过学唱歌曲,用各种表现形式来表达对歌曲的感受。课的类型:综合课
方法、教具 选用参与:
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启发教学; 示范教学
教具准备:
1、有关植物与环保方面的影视资料。
2、学生植树活动的影视、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树苗苗》音乐进教室,老师和学生一起律动;
2、律动《树苗苗》。
二、复习巩固
师:下雨了,种子苗苗在说什么呢?
1、复习歌曲《小雨沙沙》
师:树宝宝喝饱了水,长胖了,长高了,长成了一片美丽的小树林。
2、队列舞《郊游》。
师:小树林实在太美了,连可爱的小动物都来了,它们是怎样来的呢?
3、复习四分节奏
4、模仿各种动物走路,跟着音乐一起来。
2/
4三、新歌教学
1、导语:小动物们走累了,它们就在树林里休息,和小树成了好朋友,它们高兴地对小树说:
小树小树快长高,去抱那春风去抱那小鸟;
小树小树快长高,去抱那小星星挂在树梢。
师:小动物和小树说了什么呀?哪一句话说了两遍,为什么要说两遍?
师:小动物在说话,还高兴地唱起来了。
2、教师范唱一遍。(学生静静地听)
师:哪一句最好听?
3、学生回答,学生跟着老师把这一句唱一遍。
4、学生跟着录音唱。
师:小朋友在唱这首歌时,声音是怎样的?(教师用手做动作,暗示学生富有弹性的)
5、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师:这首歌除了老师刚才所做的动作,还有哪些动作能表示小树长高的?
6、学生讨论并试做小树长高的动作。
7、老师伴奏,小朋友边唱边做小树长高的动作。
8、学生跟琴边唱边做动作。
师:老师请一个小朋友做小树,一个小朋友做小动物,你该用怎样的声音和表情去演唱,让小树长得既高又美。
9、学生分角色表演:请一对小朋友来表演。
10、学生看后相互评价。
师:小朋友说得很好,扮演的小朋友唱得时候声音富有弹性,表情要丰富,扮演小树的小朋友声音美妙,动作优美,表情夸张,表示了小树长得很快、很快。
11、学生交换角色表演一遍。
12、老师唱,请学生观察老师的表情。
13、给歌曲取一个名字。
四、拓展歌曲
1、启发:
师:我们为什么要让小树长高呢?
小树长高以后对我们有何益处呢?
我们该用什么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2、学生分组讨论。
3、分组上台表演。(小品、时装表演、想象画、唱歌、跳舞)
五、创编《我是一颗小芽芽》
创意:让一个做太阳,两个学生做小雨点和小鸟,其余学生做苗苗,伴随着音乐声,一起表演小苗成长过程:长成小树,在阳光雨露下,愉快地成长。
第四篇:小树慢慢长大
“小树慢慢长大”公益夏令营感想
从报名愿意作为一个志愿者到龙岩支教到真正踏到那片土地,整整隔了3个月的时间,用两个月的时间对我们这些志愿者进行培训、教案设计和试讲等等事情。坐火车的时候还在想,龙门阵小学的那帮孩子是什么样子,我的这门教育戏剧的课会上成什么样子,能给孩子们带去什么。心里有些不安,不安也不源于对自己的那一点不自信,源于自己不了解那里的孩子。因为教育戏剧本身是根据孩子的状态去涉及的课程。
看到那些可爱又活泼的孩子,我觉得自己涉及的第一堂课可能还比较适合这帮孩子。夏令营的第一天下午就有我的课,这节课的主题是《大灰狼与小羊们的故事》,课程的设计难度不是很大,主要是我讲故事和学生参与表演为主。第一节课上完后,我很兴奋,因为我看到了,孩子们是那样的投入。他们的积极的参与和出色的表演让我确信第二堂课的难度是适合他们的。第二堂课《小木偶与他的朋友们的故事》,在一班上完后发现,这些孩子能很好的把握课堂上老师对于编排故事的要求,表现特别出色。但第二天给二班上的时候发现,第二堂课的难度对于这帮孩子来说有些难了,他们不能像一班的孩子一样在规定的时间内编排故事。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第三课的教案进行了修改,一班和二班使用不同难度的教案。
教育戏剧很注重孩子们的参与、激发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不仅是语言表达,更注重用肢体去表达我们自己的想法。也许我的课程设计和上课时对整个课堂的掌控不见得很出色,但看见孩子们那么喜欢上戏剧课,我感到特别欣慰。从龙岩回来后的几天,每天晚上都能梦见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梦见跟他们一起编排《一只离家出走的袜子》。一起睡地板,晚上一起开会,边讨论边吃西瓜的“战友们”,诗涛营长买西瓜慰劳大家,美娜是我们当中高个子美女,每天去听不同的课,王巧跟航灯同学在跳了一段美丽舞蹈的清秀的小姑娘,天骁,一个可爱的小狮子,总在我的课上帮扮演各种角色,依婧是个穿着高跟鞋也能跳起舞的小家伙,丁婷,这位师姐我们认识也快一年了,才发现她能做一手漂亮的手工,还有个教礼仪的于老师,被猜字的学生指成“爸爸”的我们中间唯一的男生,我们8个人一起完成了这一次的支教之旅,我爱你们。如果不是这样7天的支教生活,我想大家不会如此的熟悉。再有就是给我们做饭的食堂的阿姨,她做一手很好吃的菜,尤其是她烧的汤,我真是爱。每顿饭我都能喝上两碗,谢谢您!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的感悟与收获,但今天没办法写出来。如果哪一天我能写出来的时候,写给我的一起支教的朋友们,写给那些孩子们,写给我自己的内心。
第五篇:幼儿园中班教案《小树长大了》含反思
中班教案《小树长大了》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小树成长的过程,并能用简单的语句讲述,仔细观察图片,发现画面的变化和图片间的联系,并学着按序排放图片,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小树长大了》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发现画面的变化和图片间的联系,并学着按序排放图片。
2、了解小树成长的过程,并能用简单的语句讲述。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套小图片,一套大图片。
2、展台
活动过程
1、激趣引疑。
(1)教师在展台上展出一棵高大的树,并让幼儿说说这是什么?
(2)高高的大树小时侯又是怎样的呢?
2、幼儿自由观察图片,并按序排放。
再桌上的小筐里放着小树长大的照片,让我们一起看看、排排,然后想想树儿是怎样长大的?
(1)提供幼儿人手一套图片,请幼儿仔细看看,并按照顺序排放图片。
(2)请个别幼儿来排放大图片,并说说这样排的理由。
3、教师边在展台上展出《小树长大的》图片,边放故事录音。
提问:到底小树是怎样长大的呢?
4、教师请幼儿蹲下变成一棵小种子来进行简单的故事表演,自然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小树长大了》是一则排图讲述,它由四幅图片组成的,它简单再现了小树成长的过程,画面的变化较为显著,图片间的联系容易发现,很适合小班孩子观察讲述,但在具体过程的实施中我也深有体会,现在我边讲环节边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
第一环节:激趣引疑
我利用展台在大屏幕上展出一棵高高大的苹果树,让幼儿说说这是什么?并引出高高的大树小时候又是怎样的呢?自然进入第二个环节。
第二个环节:幼儿自己拿出小树长大的四幅小照片,自由观察并按序排放。孩子们此时兴趣盎然,都能认真观察图片,部分孩子能正确按序排放,并能简单说出理由。
第三个环节:我边放故事录音,边让幼儿看大屏幕,让幼儿从视觉和听觉上进一步理解小树长大的详细过程,紧接着我让个别能力强的幼儿上台大胆讲一讲,小树长大的故事,但此环节存在问题有1、台上的幼儿讲时台下的幼儿在玩自己的小图片,孩子注意力已开始分散。
2、台上幼儿不敢在集体中大胆发言,这与小班幼儿交谈能力比较差有直接原因,因此出现教师在台上极力启发讲故事的幼儿,而台下幼儿不注意倾听。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而我在组织过程中一直让孩子手里拿着小图片,没有给孩子说的机会,形式单一,孩子失去了兴趣,从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应多给孩子提供 说的机会,鼓励孩子大胆说,使他们的语言在实际运用中获得发展。
小百科:树是具有木质树干及树枝的植物,可存活多年。一般将乔木称为树,主干,植株一,分枝距离地面较高,可以形成树冠。树有很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