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
主备人:
时 间:
课 时:
学科组长签字:
一.教学目标
1聆听《百鸟朝凤》这首唢呐独奏曲,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二.教学重点
了解唢呐的构造.音色特点及其表现力。三 教学工具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唢呐、钢琴。
四 教材分析
《百鸟朝凤》是一首民族传统的唢呐独奏曲,它通过唢呐音色的不同变化和小乐队的伴奏来模拟各种鸟鸣和虫叫声,形象生动而风趣,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旋律优美动听,情绪欢快热烈。五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聆听《百鸟朝凤》音乐 导言 引导学生思考。(1)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2)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3)在什么地方看过?在什么地方听过?(4)唢呐演示。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用心聆听、体验。2 表达听后的感受。
(1)情绪欢快热烈、生动而有趣。
(2)唢呐的特点:音亮大、音色明亮而粗旷。(3)民间节庆、婚丧喜事和戏曲场面。
让音乐调动学生的感受力,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素材。揭示课题。哼唱主题音乐。引导学生思考:(1)鸟类的大王?(2)“朝”意指什么?(3)“百”是什么意思?(4)还可以起其他名字吗?
1.动物中的大王是狮子,鸟中的大王是凤凰。2.“朝”指朝拜之意
3.“百”是虚指,表示多的意思。4.千鸟朝凤、万鸟朝凤、众鸟朝凤等等。5.哼唱主题音乐。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学生对主题音乐的感受。分段聆听乐曲
1.引导学生思考:我仿佛听到……,我仿佛看到……。2.鼓励学生用文字或者画画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1.引子:用语言叙述。2.主题。
3.模拟各种鸟的叫声。4.小组活动。5.小组汇报。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进行二次创作。小组活动、总结 1.你知道多少鸟的名字?
2.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 3.总结。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学生讨论(看谁知道鸟的名字最多?)。2.小组叙述鸟的名字和怎样保护鸟类?
激发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和对环境的保护。让学生和鸟交朋友。
教学反馈;
第二篇:《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
教学目标:
1.认识唢呐,体验唢呐的音乐表现力。
2.欣赏《百鸟朝凤》能主动感受、体验、模仿动作,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
3.培养爱护鸟类的观念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欣赏《百鸟朝凤》,认识唢呐,感受其音乐表现力。
教学难点:在感受理解音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有独创性的表现音乐。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出示《百鸟朝凤》图,讲故事
师:大家都知道凤凰被誉为“百鸟之王”在我国人民心中是象征吉祥、幸福的神鸟。老师先给同学们看一个有趣的《百鸟朝凤》的故事,哪位同学来讲一下?
学生讲故事(放幻灯片)二:新授课程:
师:虽然这只是一个民间故事,但我们能够感受到百鸟朝凤时的热闹气氛。今天我们欣赏的乐曲就仿佛能看到百鸟争鸣的景象。
1.请同学们欣赏《百鸟朝凤》的片段,大家猜一猜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2.(出示幻灯片)教师介绍唢呐(区别于长笛)
师:唢呐不仅能惟妙惟肖的模仿鸟叫,还能模仿个别小动物的叫声及人的声音等等。唢呐的音色是这样的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欣赏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唢呐会用它独具魅力的音色把我们带到鸟的王国里畅游。我们一起来欣赏《百鸟朝凤》,出示主旋律,边听边思考两个问题(幻灯片)
(1)你能听出唢呐模仿了哪几种鸟是鸣叫声?(2)这句音乐表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剪切蝉鸣声)
师:乐曲用欢快的旋律,生动的表现了大自然中百鸟争鸣的热闹场景。3.音乐活动:
师播放音乐,学生分组活动
第一组做吹唢呐的姿势,表演那种满足、激动的情绪
第二组表演各种小鸟的姿态
4.教师介绍乐曲的背景
5.下面我们就来逐段的欣赏乐曲 《百鸟朝凤》
欣赏引子部分、第一乐段、第二乐段,边欣赏边即兴的做动作。6.思考:
这首乐曲名叫《百鸟朝凤》“百”、“朝”是什么意思?你还能给乐曲取出另外的名字来吗?
乐曲中这种欢乐的气氛是形容鸟类还是人们?
三、小结:
同学们,每首乐曲呈现的方式可能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音乐都是表达人类真实感情的,以后我们还会学习更多的音乐作品。
最后请大家边听音乐边发挥自己思维的独创性,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音乐表现的场景:(可让学生用画画或文字来表现自己的想象)
我仿佛看到了„„
我仿佛听到了„„
第三篇:百鸟朝凤
教学内容:欣赏唢呐独奏《百鸟朝凤》。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百鸟朝凤》,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体验、模仿音响,并指导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教育学生爱护动物,爱护禽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欣赏音乐,并展开想象和联想;用各种材料和方式模仿与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在感受、理解音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有独创性地表现音乐。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本课题所需课件、投影仪、唢呐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苗岭的早晨》引子部分的音乐。设问:这是我们上学期在学习第四单元《绿色的梦》中欣赏的乐曲《苗岭的早晨》中的一段音乐,其中就有描写鸟叫声,大家还记得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学生初步聆听并回答问题。生1:是小提琴演奏的。
生2:我还知道用口笛模拟的“鸟鸣声”。教师播放用口笛曲演奏的这段音乐。
师:其实还有很多乐器都可以模拟鸟叫声,你们听下面这段音乐也在模拟鸟叫声,听听这是哪种乐器演奏的?
教师播放用唢呐演奏的音乐《百鸟朝凤》中有鸟叫声的片段。学生聆听音乐并猜测。
教师出示两件乐器的图片唢呐、小号,请学生来选择。(屏幕出示选择题)生:唢呐。
师:对了,唢呐属于民乐还是西洋乐器? 生:民乐。
教师向学生简介唢呐。
教师播放乐曲《百鸟朝凤》,听后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1.你认为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你能听出唢呐模仿了哪几种鸟的鸣叫声?
二、欣赏作品
师:大家用几分钟时间讨论一下刚才的问题。
学生发挥自己思维的独创性,展开积极的讨论,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感受、体验音乐表现的情景。
生1:我眼前好像到了百鸟园,鸟儿们争相放开歌喉唱着各种动听的歌,有的还比赛。
生2:有一只百鸟之王,其他鸟都来向他来朝拜。教师播放有关的课件。
生3:传说中有一幅“百鸟朝凤图”相传,南诏始祖细奴逻接替张乐进求的王位时,有吉兆出现。一只彩凤飞翔在巍宝山内的一支山峰上,百鸟便从四面八方飞到这里来朝拜这只凤凰。当年凤凰翔落的山脉被称为凤凰山,又叫鸟吊山。
生4:我在网上查到了一幅画《百鸟朝凤图》。中间为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主干上绘有一只羽毛丰满、神采奕奕的凤凰,四周围绕着画眉、八哥、绿鸠、鹦鹉、鹭鸶、喜鹊、野鸡等数百只珍贵禽鸟。
师:朝凤的百鸟有哪些呢?
生1:杜鹃、斑鸠、黄鹂、丹顶鹤„„ 生2:啄木鸟、喜鹊、黑尾鸟、麻雀„„
生3:朝凤的百鸟还有── 猫头鹰、画眉、黄嘴鸟,连知了也加入了百鸟的欢唱。师:唢呐发挥了自身乐器的特色,形象、逼真地模仿了各种鸟叫声,你们能不能用其他方式也表现一下呢?
生:我能用动作来表现。
师:我们来分配一下,谁扮演哪种鸟,用什么样的动作模仿,能生动表现唢呐要表现的鸟的形象。
师:动作可以简单,但是情绪要表现出来。学生简单准备几分钟。
师:由于音乐比较长,我们播放有关鸟叫的部分。
学生听音乐配合生动的肢体动作(手、头、嘴等都可以参与)。
师:谢谢同学们精彩的表演,还有很多想参与的同学,我们再找机会给大家。我们现在完整地欣赏一遍,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新的感受呢!教师播放课件。
学生听音乐再次感受音乐的情绪。
师:唢呐是一种广泛流传于我国民间的吹管乐器,它的音色是什么样的? 生:高亢、明亮、宏大,善于表现各种情感。教师课堂小结。
师:你学会了欣赏乐曲的方法了吗?能说说应该怎样欣赏音乐吗?
生:今天这节音乐课我们采用了听、看、模仿动作的方式来欣赏、表现音乐。师:每一段音乐呈现的方式可能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音乐都是表达人类的真实感情。以后我们再学习更多的作品。同学们再见!
音乐教学渗透环境教育教案
八五五农场学校小学部
五年级 2013年6月
第四篇:神话故事 百鸟朝凤(精选)
百鸟朝凤
很久很久以前,凤凰只是一只很不起眼的小鸟,羽毛也很平常,丝毫不象传说中的那般光彩夺目。但它有一个优点:它很勤劳,不像别的鸟那样吃饱了就知道玩,而是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将别的鸟扔掉的果实都一颗一颗捡起来,收藏在洞里。
这有什么意思呀?这不是财迷精,大傻瓜吗?可别小看了这种贮藏食物的行为,到了一定的时候,他可发挥大用处了!
果然,有一年,森林大旱。鸟儿们觅不到食物,都饿的头昏眼花,快支撑不下去了。这时,凤凰急忙打开山洞,把自己多年积存下来的干果和草籽拿出来分给大家,和大家共渡难关。
旱灾过后,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鸟儿们都从自己身上选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来,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鸟衣献给凤凰,并一致推举它为鸟王。
以后,每逢凤凰生日之时,四面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表示祝贺,这就是百鸟朝凤。
女娲补天
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用黄泥造人,百姓安居乐业,四海歌舞升平。后来共工与颛顼争帝位,不胜而头触不周之山,导致天柱折断,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民流离失所。
女娲看到她的子民们陷入巨大灾难之中,十分关切,决心炼石以补苍天。于是她周游四海,最后选择了东海之外的天台山。天台山是东海上五座仙山之一,五座仙山分别由神龟用背驼着,以防沉入海底。
于是,女娲在天台山顶堆巨石为炉,取五色土为料,又借来太阳神火,历时九天九夜,炼就了五色巨石36501块。然后又历时九天九夜,用36500块五彩石将天补好。剩下的一块遗留在天台山中汤谷的山顶上。
天是补好了,可是却找不到支撑四极的柱子。要是没有柱子支撑,天就会塌下来。情急之下,女娲只好将背负天台山的神龟的四只足取下来支撑四极。可是天台山要是没有神龟驼着,就会沉入海底,于是女娲将天台山移到东海之滨的琅琊,就是今天日照市带。至今天台山上仍然留有女娲补天台、补天台下有补天剩下的五彩石,后人称之为太阳神石。
女娲补天之后,天地定位,洪水归道,烈火熄灭,四海宁静。人们在天台山载歌载舞,欢庆补天成功。
第五篇:百鸟朝凤反思
《百鸟朝凤》是一首著名的民间乐曲,本乐曲经过许多民间艺人长期充实、加工形成的一首乐曲,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生活情趣。1953年春,由山东省菏泽专区代表队作为唢呐独奏参加全国会演,受到热烈欢迎。作为欣赏课《山村来了售货员》的拓展延伸课,我选择了唢呐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百鸟朝凤》。
这首作品由于是民间音乐,突出乐曲中唢呐模仿了很多种鸟叫声,而学生在生活中见过唢呐的并不多,因此我用音乐导入,请学生想象这段音乐乐器模仿的是哪些鸟叫的声音,听完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听着像什么声音?演奏这段音乐的乐器的声音特点是什么?从而引出民间乐器唢呐,体会唢呐音色特点。
接着出示百鸟朝凤图,学生边看边听并进行场景想象,因为这段音乐很长,需要老师讲解创作背景和民间神话故事后再听。《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通过训练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的欣赏能力,使其在真善美的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讲故事过程中,我出示了之前搜集的带有百鸟朝凤图案的用品,如工艺品、服装、饰品等等,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文化。
欣赏乐曲时,因为乐曲非常长,分为八个部分。让学生自己分曲式结构难度太大,所以讲解一段,学生听一段。这样学习更高效学生让欣赏完后再回顾,加深对这个欣赏课的理解,和对民族乐器唢呐了解。让学生回忆以前听过的演奏小鸟的乐器歌曲,老师回放歌曲,学生听,感受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模仿各种鸟鸣声的趣味,体会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