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无问西东影评

无问西东影评



第一篇:无问西东影评

我决定给这部电影打7分,因为它完整的讲完了故事,确切的说,是四个故事。 吴岭澜是一个文强理弱的清华学子,在看到泰戈尔访华演讲后豁然开朗,不再纠结理科才是实业的想法,最终在文科的道路上坦然前行。

 沈光耀是第二代清华学子,一个富裕人家的独生子。在经历了一次空袭后,看到遍野哀鸿,不再纠结于父母对他的期望,毅然选择了从军,成为了一名飞行员,最后壮烈牺牲。

 第三代清华学子是陈鹏。他的故事最复杂:

他、王敏佳和李想是高中同班好友。陈鹏学理,他本不愿去偏远的地方做科研,在看到王敏佳和李想亲密互动后选择了核弹研究。

李想和王敏佳学医。他们三个爱戴的高中班主任有一段不幸的婚姻,这也是王敏佳悲剧的导火索。妻子供丈夫读完了书,自己却被嫌弃了,两人硬拧巴在一起过日子,妻子当着吵吵嚷嚷的悍妇,丈夫一直摆着把她当空气的冷漠脸。

李想王敏佳看不惯蛮横的师母,给她写了匿名信。师母发现王敏佳后来医院大闹,使她陷入被调查被批斗的困境。李想担心影响自己支援边疆的前途,没有站出来。在批斗中王敏佳被打致失去生命体征,所幸赶回来的陈鹏救了她并带她回到自己的故乡。

最后陈鹏研究成功,带着核弹研究的后遗症回到故里,满目文革批斗痕迹,王敏佳也不见踪迹。而李想在支边中为了救一对夫妇牺牲了自己,也算是弥补自己对王的愧疚和悔恨。

 第四代清华学子叫张果果,他是一名小有所成的公司中层,却在高层领导的斗争中成了炮灰。另一边,机缘巧合下他还做了四胞胎的干爹。面对报复前任公司高层的机会和贫困婴孩家属的各种需求,他最终选择善良,不去参与阴损的高层斗争也没有放弃救助孩子。

以上,就是这部2个多小时电影所讲的故事,但基本也仅仅是讲完了故事而已。欲抑先扬,我想先说说这部电影感动到我的地方。

最令我感动的是沈光耀的故事,活动背景是他就读的西南联大。

物理老师在室内上课,屋外下着倾盆大雨,头顶的铁皮屋脊嘈杂又漏雨。在大家开始议论纷纷说听不清的时候,年岁已大的物理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学子们安静下来,教室里静谧又神圣。跟随沈光耀的主角视角,我看到了磅礴大雨打在茂盛的草地,岸边是拉着大网的捕鱼人,还有老师带着一群学生激昂有力的在雨中跑步。我看到鲜活的生命力,看到年轻的心在科学与自然中尽情撒欢。

不仅是下雨,遇到空袭时,课程也没有停下。当我看到电影里,大家潜在低洼处,拿着笔记本认真的听老师上课,眼里聚着神泛着光时,我在空袭的背景音下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跟大学考前大家在过道刷夜不同,跟我在家考注会看网课不同。我有一瞬间的晃神,为自己很久没有安静地看过书而羞愧。

沈光耀故事里还有一个令我动容的,是他的母亲。他的母亲不愿意他从军,她教导他: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因为,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听到这段话,我想起了王小波: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他们把生命的意义简单化,我喜欢这种简单。

接下来要开始说说我不能理解的地方了。

除了沈光耀的故事完整且令我感动,其他三个都很差强人意。陈鹏的故事由于人物多背景复杂,铺成开了却又分不开笔墨。像是拿锤子击打胸口,让人钝钝的难受,却没有直击人心的痛楚。悲剧悲的不彻底,留了一线生机,却只是个表面,让人看不到生机里的光彩。吴岭澜和张果果的故事由于简单仓促,更是刻画的像大众鸡汤。

电影开场的第一句话是: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然而,我并不觉得这四个故事跟这句话多相关。沈光耀最后开着飞机、眼角带泪却目光坚毅的朝敌船撞去时,我看到了他的答案。但是陈鹏呢?他在火车上看到帽子里大把大把的掉发时朝邻座小女孩温柔一笑时,我想他回答了是否后悔走上核弹研究的道路。但是当他回到故里,看到满目疮痍,我不知道他对电影开头问题的答案。李想和王敏佳的,更不知道。至于没怎么塑造一生经历的吴岭澜和张果果,这个问题更无从问起。

所以,宁愿说清楚一两个故事,也不要草草说四个故事。用并不是很必要的浅薄关联做线把每个故事串联起来,反而大部分故事都没办法说清楚。

比如故事最复杂的陈鹏线。故事主角之一的王敏佳,在遭遇批斗殴打后,在民风纯补的小村里独居。我不知道她后来有没有再当医生,有没有恢复自己的生命力。电影的故事交代里,她的一生不堪且潦草。其实本可以再多给她一些笔墨,让她给出自己对于电影开头问题的回答。还有李想,在误以为王敏佳去世后,在支边中为救人而牺牲。最后他好像洗白了,但是我宁愿他以另一种方式洗白。当时他究竟是为何那么想要支援边疆,想要到不敢站出来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错误,想要到明知王敏佳身陷困境依然与她划清界限。既然那么想要,既然已经为了支边付出了此等代价,那我宁愿多写写他如何在边疆发光发热,如何做到一个优秀医生能做的全部,那他也算是不忘初心,也算是对得起自己当初付出的代价。而他的结局却是在雪地迷路,为救同伴牺牲,这样的洗白,同样也回答不了电影开头的问题。

最后,还有吴岭澜这个比较简短的故事。他听了泰戈尔关于“对自己真实”的演讲、看到陪同在他身边的人(王国维、徐志摩等)自信而笃定,豁然开朗,从思考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吴的故事就是这么简单,简单到我觉得他像是听一次鸡汤讲座。既然说了他的故事,我觉得应该说说他顿悟之后有没有再有过纠结和曲折,毕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导我们,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曲折前进的过程,哪有听一次讲座就变成大师的道理;也应该说说从学文中获得了什么体悟了什么,能让他终于放下曾经的学理求实之心,让他终于坦然笃定的走在文科的路上。

最后,我想说一些这个电影带给我的思考。

电影里有两句话我很喜欢,一句是:如果提前了解你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初听这句话心里一紧,下意识地开始思考。我想我有勇气,虽然生活必定有困顿,但我仍愿意冒着这风险,尝一尝夏天的烤串、冬天的火锅;看一看小桥流水、长河落日、大浪滔滔;听一听风声,闻一闻花香;感受父母子女的天伦之乐;感受跟爱人的心灵相通、彼此扶持;感受跟友人相处的愉悦默契。但我想,如果一个人的人生是老天的一个玩笑,不管怎么挣扎都是苦果,没有任何情感依附和寄托,那宁愿还是不要这一生了。

我喜欢的第二句话是吴岭澜的老师告诉他的:真实,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我到底要做什么,要走在哪条路上。我希望三十而立的时候我能知道自己正在朝那条道路走,这条道路上会有什么,会因为没走其他路而错失什么。四十不惑的时候我能不再惋惜羡慕别的路上的好风景,不再面对自己路上的坎坷踟蹰后退,并摆出后悔和如果来自我麻痹。

让我还有思考的,是片中着墨不多的师母。看到她我想到了同样被接受新文化熏陶丈夫嫌弃的弃妻张幼仪。1920年徐志摩与林徽因坠入情网,在次年要求与张幼仪离婚。但是张幼仪却让自己的生活在绝境里开出花:1927年在东吴大学教授德文,1928年担任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1949年移民香港,1954年与苏纪之医师结婚,1988年逝世于纽约。当然了,张幼仪本身的学时家境都非比寻常,别说农妇,寻常人都难比。但我还是钦佩她的胆识和勇气,虽然没有她的背景和能力,我仍然希望自己像她一样,处在困境时永远努力去改变,即使不能改变,也让自己过得更好一点。

片中的师母在丈夫的漠视中把自己逼成了一个泼妇,与自己文质彬彬的丈夫显得更加格格不入。她打骂丈夫,捕风捉影的控诉王敏佳,在批斗中掀起民愤并以为自己间接害死了王。她大概觉得这一生辛苦又无望,在批斗会后投了井。看到她打骂自己的丈夫的时候,我想我要是她肯定会仔细想想到底哪里有问题,可不可以修缮。能不能多学点字看点书,争取跟自己的丈夫能沟通起来。后来在她跳井前,镜头切到了回忆视角,她也曾和丈夫琴瑟和鸣,恩爱有加。我又想大概是我太理想化了,她可能真的看不懂书,可能真的再怎么努力也办法挽回一个有知识有社会地位的丈夫,毕竟他每天接触那么多温婉大方、知书达理的女同僚,聪明灵动、可爱好学的女同学。我想如果是我的话,日子实在过不去了,坎实在迈不了了,那就离婚吧。要到自己付出该得的回报,回乡下去,找一个能一块干活的农民,找不到的话就自己好好过日子,有闲心再领养一个顺眼的孩子。

以上,就是我琐碎又带有主观情绪的观影感受。文章很长,谢谢能看到这里。很久以前的周日晚上约人匆匆忙忙看了电影,观后感却一直拖到了今天才出。

总之,这是一部能把故事说完整的7分之作,但是说了太多故事,反而有好几个没说好。片中有一些零碎的感动和亮点,但是全篇主流依然是中国电影式的钝击和强行鸡汤,希望以后能看到虽然有悲剧但是悲剧后滋生出温暖人心力量的作品。

最后,祝我们的读者都能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第二篇:《无问西东》影评

评电影《无问西东》 ——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原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献礼,所以它的背景就是从民国到现代横跨近百年的清华学子的故事。影片讲述了四代清华学子、四段青春和一个世纪的故事。从清华学堂,到西南联大,再到如今的清华大学,在这些学府中,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祖国的栋梁、时代的希望,而在这些故事的背后所体现出来的便是代代相承的大学精神。在这部电影中,我觉得和我共鸣最大的就是大学精神和选择。就像片子里面的张果果是广告公司的职员,他因为要帮奶粉公司做提案,所以认识了四胞胎的家庭,他给了这个家庭希望,承诺争取手术费。可是,后来他怀疑被四胞胎的家人赖上了,并且还被卷入职场纠纷惨遭离职。而他最后想明白了“死者已逝,生者如斯”,而历经了人性的拷问后找回了真实的自己,选择面对真实的自己帮助这个家庭。而张果果对问题的思考和真诚地面对自己的情感,就是大学精神的一部分,他所思考的这个问题就是人生的抉择。在这四个时代中,都有那个时代“最好的选择”,而这些所谓的“最好的选择”,便是让人不要多管闲事。如果王敏佳不拓字写信给师母,就不会落得一个被批斗毁容的下场;如果李想不把自己所有的食物都留给张果果的父母,就不会落得一个在雪山饿死的下场;如果沈光耀听从母亲劝告,不如此坚决地加入空军,就不会落得一个与军舰毁灭的下场;如果张果果不理会四胞胎的家庭,不给予他们帮助,就不会花那么多钱在他们身上。但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王敏佳不想连累李想,说信是她一个人写的;李想在边疆仍对王敏佳存有愧疚,悟出“死者已逝,生者如斯”,将所有食物留给张氏夫妇,拯救了两个人的性命;沈光耀听了空军军官的一番话“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的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和吴岭澜的那句“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后,毅然加入空军,并经常给山区的孩子们送去食物,救下了险些饿死的陈鹏;张果果没有出卖上司David,安置了四胞胎一家。

在这些人物的身上有着一种高尚的品格,这种品格高于所有的“最佳的选择”,并在当时看起来显得愚蠢。但是正正是这种精神,让这些角色在平凡中闪耀出伟大。他们不随波逐流,听从自己的内心,无问西东。他们用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把大学精神和真实完美地诠释。

第三篇:《无问西东》 观后感

《无问西东》 观后感

如果给“无问西东”对一个对子,我脑海里第一个闪现的词是“不忘初心”。遵循自己的本心,追求自己的理想,不被别人左右、不被世俗“绑架”,这可能就是最理想的生活吧!

那么,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自己真正想要的、真心追求的人生是什么样的?我想未必每个人在一开始就清楚这一点,甚至都不知道正在做的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就像《无问西东》中的一个主演吴岭澜,他喜欢和擅长的是国文和外语,却偏偏去学习实科,因为“聪明的人都在读实科”、因为“只有实业才能救国”;沈光耀的祖上三代出过五个将军,血管中流淌的是军人的热血,胸怀一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赤子之心,却只能在国家危亡之际,迫于家训和亲情的压力坐在小小的书桌旁边;李想因为害怕失去眼前梦寐以求的支边机会而逃避自己的错误;张果果则是在善良和害怕惹上麻烦中纠结。恐怕只有陈鹏,自始至终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从未改变。吴岭澜的迷茫、沈光耀的犹豫、李想的逃避、张果果的纠结,都是因为他们在做别人眼中完美的人。但是世界上从来不缺完美,缺少的是从内心发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同情。

梅贻琦告诉吴岭澜: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如果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那就是真实。

因为真实,吴岭澜成了文学教授,沈光耀投笔从戎解救民众于水火,李想在无私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救赎了自己,张果果也在给予中获得了发自内心的快乐。

看完电影,再反思自己:我所走过的人生是完全发自内心的吗?是有意义的吗?是自己想要的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今后应该如何去做?

人生希望的来源,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它的未知性,因为未知,所以我们可以把它想象得更加美好,给自己更多的动力前行。但是,“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我想,我一定会鼓起勇气,奋力前行。人生需要享受的是过程,只有自己真正经历过,才能知道它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才有资格评判它是否有意义;即便迷茫过、犹豫过、逃避过、纠结过,那也是人生必经的一部分,只有经历过这些,才能意识到自己的本心,做真实的自己。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保尔柯察金有一段关于生命的名言: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我想,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也应该像保尔一样,能够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不悔恨、不羞耻。那么,就从现在开始,遵循自己的本心,砥砺前行。

第四篇:无问西东读后感

《无问西东》影评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知道需要做影评的时候,我确实上网查过。罕见的两极,高的捧上天,奉为神作;低的贬下地,恨不得踩上一万只脚。大多数不喜欢无问西东的人,他们最主要的理由就是:逻辑混乱、除了黑屏就是黑屏、思维根本串联不起来。但其实,马克思主义已经告诉了我们,要透过事情看本质。

其实如果能够看到无问西东的好,你就会发现,无问西东这部电影,他的本质就是讲述了一直传承的大学精神。不管是清华学堂,还是西南联合大学,再到清华大学,讲的就是一代一代人在迷茫的年少时期,被点拨,被引导,做出适合自己的、真正想要去做的选择。

吴岭澜的故事,虽然简洁,但却是所有故事的起源和点睛之笔。吴岭澜是个英语成绩非常好,但是物理成绩超差的学生。当他的老师问他:“你为什么不选文科”的时候,他给出了自己都不太确定的答案,就是——现在成绩好的人都在学实科。经过梅老师的指点,他发现了方向,并作出了自己最适合的选择。这个故事的主旨便是告诉我们——人追逐潮流并没有什么用。只有自己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我认为最饱满、最壮烈的一段,是王力宏所扮演的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求学的清华才子——沈光耀。他母亲有一段话,我觉得非常动容——“我不希望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就连命都没有了”。沈光耀家境富裕,他的父母并不希望他能够做一个保家卫国的男人,只希望他能平平安安过完这一生。但是沈光耀在国家危难之时,毅然选择当一个飞行员,保家卫国。不管他投喂孩子们那段故事是否真实,就算是为了添加戏剧效果而夹杂的片段,我觉得都非常让人感动。沈光耀和吴岭澜不一样。沈光耀明确的知道自己的一生该如何度过,即便是生命的代价。

而陈鹏和王敏佳的故事,我相信很多人都为之动容。纯粹的爱情和现代夹杂利益的爱情,相差甚远。陈鹏的那句话,我相信让很多沉浸在美梦中的少女都非常的感动,“我就是那个给你拖底的人。”他们是彼此的信仰。但陈鹏亲眼看见爱人所遭摧残,却还是坚定不移地为国家事业牺牲自己的健康与青春。我非常不理解为什么这样做?但是换个角度来想,他没有迷失自己,值不值得,他自己心里非常清楚。

张果果是最后一个故事,也是开头的故事。独白让人感觉这部电影的精神传达的非常明确。“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的,那些世俗让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第五篇:无问西东台词逝者已矣

由章子怡、黄晓明、张震、王力宏等主演,李芳芳执导的影片《无问西东》,因为众星云集,自开拍以来就备受瞩目。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无问西东台词逝者已矣,希望大家珍惜眼前人。

无问西东台词逝者已矣: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对以后的人好吧。

无问西东台词:

1、粒子从宇宙诞生之初就存在世上,是它造就了我们,我常想那些原子,用140亿年穿越时间和空间来创造我们,好让我们能相遇,能完整对方。

2、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

3、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却不是真实。

4、什么是真实,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5、你别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掉得有多深,我都会在下面给你托着。我最怕的是,掉的时候你把我推开,不让我给你托着。

6、“世俗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无论外界的社会如何跌宕起伏,都对自己真诚,坚守原则。内心没有了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

7、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8、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艰难。

9、静坐听雨无畏,无问西东求真。

10、“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11、很多人不知道,我们犁的土都是星尘,随风四处飘散,而在一杯水中,我们饮下了整个宇宙。

12、无问西东,只问自由,只问盛放,只问深情,只问初心,只问敢勇,无问西东。

相关故事

人性往往是,拥有的不珍惜,失去了才开始后悔。

《无问西东》中的李想与敏佳,以及陈鹏是关系很好的朋友,李想是喜欢敏佳的,陈鹏也喜欢。但是后来当李想和敏佳共同写信给师母的事情被发现以后,敏佳被师母当众指出,当问到还有没有人参与这件事的时候,敏佳看向陈鹏,陈鹏默不作声,因为他知道,如果承认了,那么他去支边的事情就泡汤了,他是多么的想要去支边,甚至已开始还割破手指写下*书以证自己的坚定。

于是,他没有站出来,后来他去支边的事越来越顺利,就在他在隔壁广场上当众做演讲的时候,敏佳在旁边的广场被批斗,被打倒奄奄一息。这时候校长拍拍他的肩膀夸她稿子写得不错,就是有点紧张,就在他演讲的时候,他隐隐感觉好像发生了什么。当他回过头来的时候,看到的却是立着敏佳墓碑的土包。

他哭得声泪俱下,撕心裂肺,可是不管他怎么哭,事情已经发生了。当敏佳变成众矢之的的时候,他没有站出来。说不定他站出来,承认错误,然后阐述出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敏佳也不至于被人活活打死,只是,他肯定是不能去支边的了。

其实敏佳没有死,陈鹏后来赶到救下了她,把她带到一个能让她安静生活又能受到照顾地方生活。在众人眼里,敏佳已经死了,回不来了。陈鹏在敏佳的墓前痛哭,他说他很难过,他也很想站出来,但是这次支边的机会很难得,他很害怕失去。其实他没有想到,敏佳会死。

陈鹏看着他,对他说:“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后来,陈鹏在和两个好友爬雪山的时候被困,陈鹏将食物和水全部留给好友,独自一人去找救援队,直到找到救援队的那一刻,他才慢慢的停止了呼吸,大概就是那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支撑着他的信念,一定要找到救援队,一定要救自己同伴。

在痛心疾首的失去过一次之后,李想开始珍惜身边拥有的所有事物以及人,只是最后,他却离开了这个世界。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不经历过失去就不会知道有多痛,可是为什么一定要失去了才明白珍惜?身边的任何事物,任何人都应该好好珍惜,没有原因。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206158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