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区设计说明和考察报告要求
考察报告就是写当地用地,建筑设施的分配情况,写出其优秀和不足,加以说明和你这次设计理念有什么关系。设计说明
1.城市背景:
江南水乡特色的小康住宅城市选择 2.上层规划解读: 3.市场研究: 穷人的理想是成为富人 富人的愿望是成为贵人 贵人的梦想是成为富贵闲人
富贵闲人的造型师优雅自在的“穷人”神魂而拒绝穷酸外形 相近城市同等地理位置在售各家房地产项目户型、面积进一步考查和分析: 户型比例 户型面积 所占比例 户型 层数(自己设计南方→考虑到南方房屋)此图仅供参考
4.用地认知: 设计建筑,景观,写出大概的地理位置(图上体现)
5.规划策略:楚韵汉风,诗意田园,创造有文化的社区氛围 居住环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空间。居住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世人皆知。本案在倡导“以人为本”的做法上,充分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在内部环境中强调生活、文化、景观间的连接,以达到美化环境、方便生活之目的。因此,处理好“自然环境—住宅建设—人”的关系,是本案着重解决的问题。规划设计依据 《城市区住宅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 《城市居住区公共设施设置规定》(GBJ08-20-98)3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99)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0-88)6 邳州市提供的总体规划 7 邳州市提供的现状地形图 规划原则:
1、保留历史,尊重地貌,符合XX市的总体规划。
2、必须从空间角度来组织配置好居住区各组成要素。居住区总体规划是在平面图上进行布局,但我们考虑的问题绝不能局限在平面上各组成要素相互结合的的合理性,而要扩大到空间角度来看。
3、要充分满足功能要求。
4、规划布局要留有余地。
5、要强调布局的统一性。
居住区规划的总体布局要强调统一,做到整体统一、布局协调,同时注意艺术表现效果,使居住区富有楚韵汉风的人文风格。
规划总体设计
1、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合理安排好各类用地,组织空间与景观形成安全、舒适、高效、优美的居住环境,营造住区良好的生活居住氛围。
2、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合理的规划布局,基于现代基础的“楚韵汉风”,富于时代性的建 筑造型,创造现代化的文化地产。
3、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体现“人车分流”的基本原则。
4、结合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总体的景观规划和设计,为总体规划锦上添花。规划结构及功能分区
我们本着方便生活、促进流通、优化环境的基本思想进行布局,根据用地的特点,小区总体划分为2个地块,通过工业二路分隔开来,形成相对独立的区域,同时又被一条小区主干道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每个地块建筑单体有机的结合,形成较大的室外共享空间。为了满足居民居住的的需求,本小区全部为高层,分11、18、33层三种类型。小区的设计人口为11632人。2个地块的中心设核心景观,并通过次一级的景观节点,延伸至各户前。商业设施设在工业二路上,靠近2个地块的入口,方便居民的日常购物。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道路系统规划
该规划地块内道路可分为三级:主干道均在7.5米,入户道路4米,景观小道2米。小区规划了多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库,建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内,并按就近使用的原则,分配使用。
2、交通规划
该居住小区的路网是依据“人车分流”或部分“人车分流”的原则,按照“通而不畅,顺而不穿”的要求进行规划的。
在设计时,根据居民的出行特点和地块周边条件,尽量考虑给行人以方便、快捷的步行交通环境,使步行出口安排在人流集中的广场附近,区内机动交通,除必要的交通量外,尽量减少机动车辆对居住环境的影响,而在组团内部,除搬家,消防车等紧急情况外,禁止车辆进入组团中心,保证给居民生活、休息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绿地系统由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等三类绿地构成,结合居住小区的用地布局和建筑布局,形成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各绿化空间又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绿化空间的体系。
本设计在绿化设计中力图通过绿化带的形式营造出不论身在何处都有绿色相伴的氛围。能绿化的地方尽量设置绿化,位于小区中心的主绿地为各组团的居民提供了休闲、聚会的好地点。力求使每个组团居民在拥有一处相对封闭的绿地基础上还可以享受大面积的完全开放的共享空间。
小区内在宏观上注意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在具体设计上追求个性化和多样性。设计在结合地形及围边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对原有特色的尊重,力图实现健康、愉悦、时尚的主题,构建成为一个现代开放、成熟的人文生态区,成为一个散发着朴实气息的、使人们乐居其中的田园社区。市政设施
小区设有一所幼儿园,布置在主入口附近,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在2个地块的主入口附近设有商业设施。小区的物业管理用房及居委会用房布置在各商业设施内。
在南地块主入口设置了会所,建筑面积约2780平方米,主要功能为健身及小型图书馆、咖啡厅等。
小区设变配电房两间,各150平方米,分别布置在商业用房的底层。水泵房将结合日后地下室建筑设计进行布置。小区设煤气调压箱(中压A)一个,布置在入口附近。
垃圾收集设置在机动车出入口附近,以尽量减少污洁流线的交叉及垃圾站对住户的影响。
本小区垃圾处理采用由物管定时上门收集,转至小区垃圾站,再集中转运的方式。建筑设计
住宅建筑平面布置:住宅建筑按一定的朝向和合理的间距布置成行列,这种形式能使大多数居室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具有很强的规律性,而且,我们在规划中我们采用空间对比的方法,通过楼层的高矮变化,公共建筑的沿街道布置以消除行列是布置带来的呆板单调的感觉。
立面设计采用线条简洁的现代风格,引进景观洋房的设计概念,形成个性鲜明的建筑风格,体现文化品味和内涵,给人以高尚华贵之感,符合小区整体定位。色彩上采用灰色和蓝色相结合的设计手法,典雅而温馨,且颇具现代感。
户型设计充分考虑入住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了多种户型以供选择。环境保护部分 1.主要污染源
1.1.居民生活污废水 1.2.住宅厨房油烟气 1.3.柴油发电机油烟气 1.4.居民生活垃圾 1.5.设备及汽车噪声 2.主要防治措施
2.1.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后,排放至市政污水管道。汽车库废水经隔汽油池后,排放至市政 污水管道。由市政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2.2.住宅厨房设烟道,烹饪油烟经住户内的油烟机,将污浊空气排入烟道,集中屋顶排放。2.3.备用发电机除每月例行运行调试外,运行机会不大。选用经环保部门批准的柴油发电
机。
2.4.各塔楼每层设垃圾道,生活垃圾输送到塔楼下集中垃圾房。每日由环卫部门运走。2.5.减噪措施
2.5.1.泵房位置设在噪声影响较小的地方。
2.5.2.水泵、风机等设备选采用低转速设备,以降低噪声及震动。2.5.3.水泵、风机等设备采用减震台座。
2.5.4.水泵进出水管上采用橡胶接头。风机的进出口采用软管连接,通风系统及排风机的 总风管上设消声器。
2.5.5.柴油发电机排气系统设高效能消声器,发电机采用减震台座。2.5.6.机房在建筑构造上采取隔声和消声设计措施。2.5.7.加强管理,禁止小区内车辆鸣号,限速行驶。2.6.绿化面积符合市规划部门要求。
3.待环保部门提出意见后,于设计中补充完善。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按规范要求做好屋面的保温隔热及外墙面、楼梯等保温措施。门窗选用铝合金节能门窗,玻璃选用中空玻璃。并做好不同朝向不同的窗墙比的设计。
第二篇:小区景观设计说明
蓝波湾小区设计说明
简介: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居住在大中城市里的居民,在购房时,除了关注房型、面积、采光要求外,也特别关注住宅小区绿化质量。能够居住在绿色生态住宅小里成为每个城市人的梦想。在小区建设中应本着“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生态健康”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小区内的有限空间,实施绿化、造景,力求营造“绿树成荫、花木扶疏、鸟语花香、缓坡清流、阳光草坪、生机盎然”的人间仙境。关键字:水畔宅间,绿荫人家,生态小区,怡景湾,居住区设计随着住宅区环境绿化建设进程的发展,住宅小区绿化环境建设质量的标准已日趋综合化,这种综合性首先表现为:环境形态与功能的合理性、统一性、艺术性和科学地实现达到居住环境的舒适、合理、美观、安全、有益于居住健康等应有的目标,环境与健康已成为居住标准的第一要素。
基于上述要点,我们着眼于以下设计理念:
(1)拟以现代人居环境的功能要求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为目标,体现以人为本全新理念的生态型居住环境。
(2)运用景观生态理论和生物多样性原则,在绿化植物配置中以常绿为主,以四川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和景观植物材料,合理有效地配置乔、灌、草、花卉、地被,根据住宅小区立地条件、建筑景观、周边环境等特点,协调各要素构成本案,成为系统完善的水景住宅绿化小区。
(3)按照居住区绿化建设的原则,以区内水景环境为绿化主体空间形态的特点,构筑田园水岸景观绿色的生活空间。
着重考虑环境建设的合理性、景观性和生态要求,乃至后期管理的可能性,以此得出综合效能较佳的设计方案。
绿地系统特征
过于集中的绿地虽然能带来宽阔的绿化视野和活动空间,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城市居住模式和居住习惯已发生变化的现实条件下,也带来诸如景观性与功能性相冲突等弊端。针对上述情况,本方案绿化设计采用了带状、块状绿地均匀分布,加强宅前楼后的绿化深度和功能层次,明确使用归属的设计方式,并结合小区规划的平面结构,区分出景观(生态)性与实际使用功能性两种绿化区域的概念,有效地提高区内有限绿地的使用效能。人工湖面宽阔的视野,宅前楼后能就近使用的实用性绿地构成了绿化宅间形态的对比,同时也构成了小区室外绿化环境的显著特征,人们可以在空间绿地中很方便地进行锻炼、休
闲、交往和观景,儿童活动场地、老年人活动区域设施,采用多点分散设置于宅前楼后,离用户较近而使用方便,户有绿地设置,宅前均有坡地草坪、树丛、花灌木、构成宅前绿化“平台”,不仅使人在居宅中能有良好的室外绿化景观立面,而且真正使亲近自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区内绿地系统环境追求自由活泼的田园风格,利用造坡,区内形成众多丘陵绿地和坡形绿地,丰富的自然地貌,与区内错落有致的建筑形态形成呼应,水畔宅间置以花草片石,林荫树丛,绿茵草地,廊柱亭台,名贵花木,充分展示了区内绿地环境的艺术底蕴,还原大自然的生活环境。
组织景观
充分利用区内人工湖的优势,曲折而又宽阔的水面形成组景视线走廊,营造形态丰富、布点合理、疏密有致、环境优美怡人、个性独特的水岸景观,沿湖畔水边设置有亲水平台,戏水沙滩,水边方亭,观赏置石,亲水花廊,喷泉、水面灯柱诸景,突出水、景、人之间的结合,以水景住宅带给人们精神的享受。
在水体景观处理上,设立水位控制系统,使水面始终控制在一个标准水位控制面上。水面与岸边绿荫坡地连成一体,局部设置水边置石,点缀花草,形成蜿蜒曲直的自然水岸景观。在此傍水而居,驳岸清流,品茗思索;水光潋滟,怡然养心。驻足岸边垂柳浓荫下,听水声淙淙,追寻思忆;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通过落地长窗,将满院的绿意和水的灵动尽藏心底,倍觉清新,舒畅。
绿化配置
区内绿化从整体环境、绿化功能要求出发,运用植物各自的生物学特性,有机进行组合配植,通过植物群植的体块、色彩、肌理的对比,创造独特鲜明的园区绿化景观形象。在绿化配置中,除表现绿化四季季相景观要求外,重点突出春季绿化景观,在建筑周边、林荫下、道路旁、草坪坡地、林缘下、大块面地配植花灌木色带、流线型的色带,随弧线型道路的引导,犹如彩色起伏的水浪,流畅而奔放,富有动态感,运用绿化植物材料模拟水面涟漪的春天。
植物的配置上注重生态和健康的原则,通过花木的形、色、气、时使人心情愉悦。解郁,宁神,定志,清热,净化空气。乔木主要有香樟、银杏、樱花、玉兰、合欢、紫薇、白玉兰、石榴、广玉兰、贴梗海棠、杜英,灌木有栀子、桂花、山茶、含笑、木槿、杜鹃、玫瑰、四季桂。草本植物花卉的配置,春季有三色堇、雏菊、金盏菊、四季海棠,夏季有矮生牵牛、三色堇、大丽花、马齿苑、地肤、紫牙齿草、荷花、茉莉。秋季有一串红、孔雀草、万寿菊、地被菊、鸡冠花、茉莉。冬季有羽衣甘蓝、三叶草。以此形成本区园林绿化规划的一大特色,以体现对居住人的关爱。
主要景点介绍
1.主入口景区:设在小区的东北部,以半圆形的铺装与城市道路相连。倾泻的水幕,跳动的喷泉,整齐优美的椰子树,突显了入口景观的气势,并烘托了一种热情的迎宾氛围。
2.夏威夷风情:此处水景是全区的活动中心,与主入口景观大道、商业管理区和休闲会所
相邻。碧绿的湖水,摇曳的椰子树,阳光的沙滩,亲水的露天舞台,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观景平台。
3.星月会所:会所外的景观设计主要以草坪铺地,星星和月亮形状的喷泉水池进行点缀,形成优雅、别致的休闲空间。
4.植物乐园:设在幼稚园旁,将植物修剪成各种几何形体,以沙砾铺装为主,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同时为小朋友们提供了一个生态健康的嬉戏玩耍的空间。
5.曲桥风荷:以折叠式的石桥穿越水面,构成一道以水为主景的亮丽风景线。水中点缀有
荷花、亭以及水草,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亲水环境。
6.游泳池:曲桥风荷的南侧设有一个曲形的游泳池,水系相互贯通,以水中树池、汀步及
景观桥巧妙的分割空间,为人们提供一个各得其所的游泳环境。
7.叠水:尖塔形的层层叠水迸发出悦耳的声响,结合特色的水幕景墙,突显现代的节奏感。
8.嬉水池:以条形石块作直线构图来分割水域,拓宽空间,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层次丰
富的景观,同时起到组织交通路线的作用。在景观上,水域周围由四季花境、高大乔木相围合,在功能上,两边设有休闲健身平台。给居民创造一个有景可赏、有水可玩的舒适环境。
9.水上乐园:以花架、水池、亲水平台、坐凳形成户外活动中心,通过露台铺石小路与活
动平台相连,植物沿宅旁的边界而种,中间保持一个开场的戏水活动空间。枫林唱晚:黄昏时候,夕阳西下,漫步在枫林间,一阵微风轻轻拂过,落叶与天空共一色,给人一种凄美的意境。
10.竹林空翠:采用四川本地的箬竹,树形高大,叶片青翠欲滴,当人们踏过林间青石铺路,传来清脆的鸟叫声,给人们以幽静深远的意境。
11.漫步流云:休闲健身步道设计呈流线行,辅以卵石铺装。
12.花间游:参照自然风景中野生花卉在林缘地带的自然生长状态,经过艺术提炼而设计的自然式花带,其艳丽的色彩和丰满的群体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采用不同高短、花色、株型各异的四季花卉布置花境,不仅能观其色,赏其姿,还能闻其香。漫步于花境旁,给人一种仿佛在花间游的感觉。
13.运动场:为满足居民的生活习惯需要,在小区的最西侧,设有包括网球场、篮球场、其
他健身设施的运动场,并辅以高大乔木进行遮阴。
14.亲水花廊:设在西侧入口处,以花廊和卵石铺装围合一圆形喷泉水池,供人们在此处休
憩,充分的满足了人们遮阴亲水的欲望。
第三篇: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一、规划设计依据:
1、农二师二十一团的规划方案委托书。
2、农二师二十一团电子地形图。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
5、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关法规设计规范。
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范法》。
二、项目现状条件分析:
1、地理位置
农二师二十一团位于焉耆盆地北部,开都河南岸、天山支脉霍拉山前冲积扇缘,地理坐标北纬42006′~42013′ˊ,东经86011ˊ~86026ˊ。地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与焉耆两县境内,地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与焉耆两县境内,东临焉耆县查汗采克乡,南至霍拉山麓,西与和静县巴润哈尔莫墩乡接壤,北抵开都河南岸,乌库公路纵贯垦区中部,将垦区中分为二。全团东西长28公里,南北平均宽约5公里,土地总面积 31410.49公顷。
2、水文、地质
团部所在地,处于开都河和黄水沟交错的冲积平原中下部,为远古时代的浅沼泽地带。由于两河交错冲积作用,地层岩性变化较大。在35~40m以下,有一层粘质砂土隔水层。其下为中沙、粗沙、细沙相间的承压含水层。35米以上没有完整的隔水层,主要为中粗沙、粉细沙、亚沙土和亚粘土层结构。地基土天然含水量为20%左右,天然容重1.45~1.93g/cm3,平均1.65g/cm3,干密度平均值1.45g/cm3基土承载力标准值Fk=110~180Kpa。之间;抗震烈度按7度设防。地形较为平坦开阔,地下水位埋深1.5米,最大冻土深度1.2米。
团部生活用水水源为地下水,承压水矿化度小于0.5克/升,PH值7.5左右,氯离子及硫酸根离子含量小于100毫克/升,总硬度为1106-350毫克/升,为很好的淡饮用水。
3、气象、气候
团域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属于典型的大陆性中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年平均度日数2937N。年平均气温在7.9℃,极端最高气温在37.7℃,极端最低气温在-26.5℃,平均无霜期154天,年平均降水量59.2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395.5毫米,相对湿度59.7%。由于四周高山环绕和近千平方公里的博斯腾湖水面的蒸发调节,具有南北疆过渡性气候特征,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季升温快且不稳定,秋季短暂降温迅速,四季分配不均匀:昼夜温差大,多晴少雨,光照充足,热量丰富:蒸发强烈,空气干燥,相对湿度较低,灾害性天气多。
4、水、电等能源供应条件及交通运输、通讯条件 团域地下水、地表水资源丰富,取水极为方便。
全团内用电线路已于农网改造建设中全部进行了改造,团域内的原二十二团、二十三团片区由焉耆供电局供电,供电量能够满足团域的需要。
5、经济概况
二十一团场2004 年人口总数11226人,绝大部分为汉族,从业人员4244人,职工总人数3768人。在现有劳动力中,普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及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基本素质较高。全团现有基层单位30个,基层党支部32个,其中干部465人,党员879人。
2004年团场实现生产总值1.145亿元,其中一产7539万元,二产2196万元,三产1715万元,实现利润480万元,比二○○三年增加了19万元;职均收入13014元,比二○○三年增长88.2%,其中:工资收入9552元,庭院经济职均收入3462元;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3540万元,资产负债率71.68%,银行信誉等级由二○○二年的1A上升到今年的2A,团场信誉和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
6、农二师二十一团总体规划中对居住用地的规定及要求
(1)、团部中心的居住建筑控制在4-5层,以五层为主。日照间距系数旧区改造不小于1.8,新区不小于2.1,容积率控制在1.2左右。其他地段的居住建筑控制在3-4层,容积率控制在0.5左右,居住建筑用地内各类建筑物和设施建设的布置以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为准。
(2)、居住建筑用地内各类建筑物和设施建设的布置以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为准。(3)、新区建设应成片规划,成片设计,成片建设,禁止零星插建。(4)、旧区改造应统一规划,统一设计,逐步改建,配套完善。
7、XX小区现状分析
XX小区位于二十一团团部迎宾路北,红旗路南,开来西路以西,东边为耕地,规划用地面积为6198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286.00平方米,整个地块地势较平坦。
三、基础设施概况:
三、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1、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人车分流的原则
充分考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存环境的影响,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将车流对人流的影响尽量减小到最低的程度。以满足需求为目标,高效合理组织各类交通。从小区居民的需求出发,为人们提供生活舒适、出行方便、环境优美的居住小区。
(2)、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节约用地,注重建筑节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重视环境保护。(3)、贯彻生态原则、文化原则和效益原则。力求塑造一个具有优雅环境、文化内涵、经济效益和鲜明个性的绿色生态居住空间;同时适应土地开发和实际建设,正确处理规划中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超前性与实际操作性之间的关系。
2、总体构思
从规划设计角度看,首先要满足社区功能布局合理,景观应当能为居民提供精神上的原生要求。因此,我们对景观设计也要求能提供与居民产生交流和沟通的景观,避免简单的表露,使整个环境升华到高层次的境界。
四、总体布局:
阳光小区根据其功能和用地性质的不同,大致分为两个区域。(1)公共绿地—小区西北角。
(2)多层住宅区—居住用地布置为多层区,均为五层住宅建筑。规划中结合现有建筑的位置,合理规划住宅,满足建筑的采光、通风要求。
区内设置庭院空间,尺度适宜,围合较好,邻域感强。结合内地居住组团模式,规划把处理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及利用好自身地形作为首要立足点,沿小区干道灵活布置,创造优美小庭院,规划立足于完美结合地形并使居住小区完整统一的立意构思,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区域设置的停车场,既使整个小区景观丰富、灵活多变,减少了投资。
五、道路系统规划:
XX小区的主入口布置在迎宾路上,距道路中心线8米,次入口设置在小区北部的开来路上。从整体上看,小区车行系统、宅间小路交织成网状,共同形成层次分明的道路骨架,小区主干道规划红线宽度9米,宅前路4米。
六、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1、小区绿化环境系统
分为三个层次:公共中心绿地、组团集中绿化和宅间绿化。
(1)中心集中绿化为开放式绿化空间,采用较为自然、自由的布局手法,结合一些文体活动以展现
小区现代、大方的气息。
(2)组团集中绿化分布在各个组团的中心位置,为半开放式绿化空间,加以一些几何化的铺地、环
境小品的变化形成一种与中心集中绿化空间尺度和感受上的对比。
(3)宅间绿化则为私密性的绿化空间,采用较几何化的布局以形成一种都市中亲切、精致的空间效
果。层次结构的差异导致各绿化空间所采用的设计手法、形成的空间效果各不相同,而在布局上则采用点、线、面相互结合的方式以达到整个小区景观的完整性。
2、小区绿化景观构成
以小区主干道这条景观主轴线,把庭院绿化、小区集中绿地、及沿路景观有机联系并穿插在一起。草
坡,绿化、人造景观组成的功能多样、层次丰富的景观轴线,收放适度,空间感强烈,形成丰富宜人的视觉走廊。沿路开敞绿地设规则绿篱及花饰铁艺栏杆,以确保小区安全。
3、植物种植
植物种植以落叶乔木为基调,点缀长绿乔木,中心绿地以大面积草坪为主,丛植灌木,背景衬托乔木,形成丰富的绿地景观效果。
综上所述,在景观构成的基础上,以小区主干道形成一条景观视廊,把庭院绿化、小区集中绿地及沿
路景观有机联系并穿插在一起。收放适度,空间感强烈,形成丰富宜人的视觉走廊。
七、竖向设计:
居住小区用地地势较平坦,阳光小区排水主要方向为南面,污水系统通过处理后和雨水接入军垦路城市管道系统。
每栋单体室内外高差取值为0.45-0.60米,基地排水坡度采用2‰-5‰。
八、建筑设计:
本居住小区结合用地形状和周边城镇道路,住宅建筑基本布置为南北朝向偏东10度左右。主要户型为一
梯两户套型。规划住宅在总体一致的前提下,突出各自的特点,包括建筑色彩、造型、庭院绿化、景观的配置等方面,便于营造小区整体风貌的和谐与变化,也使各住宅组群更有易识别性和地域感。
十、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XX小区:
1、定位与标志
由于小区地处团中心地带,地理位置特殊,小区定位为中档次绿色住宅,住宅设计考虑了团场的经济、文化状况、地方条件等,并与策划和市场要求相结合。
其标志性的创造除了建筑、规划及产品定位本身带来的特点外(住宅品质、服务、管理),还体现在地方性——21团(气候、日照、地形、地势、地貌、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地方特点及居住要求。
2、尺度与功能
在建筑设计中注意了团场居民的居住新要求,在尺度和功能上做如下考虑:
户型面积:多层为70m2—100m
2。住宅类型的多样性满足不同选择: 精巧实用功能齐全的小户型 功能设置:
居住部分:起居、餐厅、卧房、书房 服务部分:卫生间、厨房、阳光房、储藏
户外活动:露台、小路、花园、廊子
3、建筑用料
(1)住宅
外墙为面砖,乳胶漆涂料喷涂,门窗采用塑钢窗框透明浮法玻璃。
4、风格与造型
1、建筑风格与造型着重如下考虑:
(A)立面设计通过对屋面、墙面、门窗的不同材质、肌理的变化,形成朴实、简练、多样统一的建筑总体风格。
(B)整个小区建筑形象独特、轻巧,富于光阴变化和错落的轮廓,在现代的居住氛围里渗透出传
统地域文脉的亲切气息。
2、在立面设计中充分重视入口门厅、飘窗、阳光房及空调板等细部设计。
(A)通过视线分析,控制每户有良好的视野,没有户间干扰。
(B)采用被动式能源策略,强调采用自然通风,探讨太阳能的利用。
3、选择健康无毒建筑材料,选择可再生材料。
九、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是居住区环境中不可欠缺的点缀,它们既给居住生活带来了便利,又给室外空间增添丰富的情趣。
设计中景观小品设施的尺度既要满足适用人体功能的要求,又与整体环境基调相协调。其色彩质感一般都 与整体环境形成对比效果。其创作主题应与居住区的景观氛围一致,比例和尺度都要求与空间环境相协调。
本设计提供了一些符合整体设计的装置,包括:座椅、垃圾箱、灯具、矮柱、栏杆、停车架、指示牌、广
告信息牌、三维雕塑等。规划总用地42340.03㎡ 2 建筑基底面积4848.38㎡ 3 总建筑面积24241.9㎡ 4 建筑密度11.45% 5 容积率 0.57 6 绿地率56.8% 7 居住总户数270户 居住总人口数945人(按3.5人/户)9.停车泊位28个
目 录
1、设计说明
2、图纸
1)项目位置图 2)项目现状图 3)规划总平面图 4)功能结构分析图 5)道路交通图
6)绿化景观系统规划图 7)绿化景观意象图
建设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一团团场 设计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审定人员 :
赖 伟 院长、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林公华 副院长、高级工程师
周春丽 副总工、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项目负责人 :
沈 克 分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国家二级注册建筑师 戎卫国 所长、高级工程师 主编人员 :
徐莉 中级职称,二级园林景观设计师
单位地址:农二师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传 真:0996-2033121
农二师二十一团XX小区
----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四篇:小区设计说明
小区设计说明
本次居住小区设计,淡茶红色的墙面,白色塑钢窗框,浅绿色的玻璃。每户100~140m2,户型安排合理,房间均向阳。该小区北临城市干道,西邻城市次干道,小区由前后两排楼房组成,前排由3幢12层与2层的裙楼组成,后排前排由3幢12层塔楼与2层的裙楼组成,其地下为车库,一、二层系公建、综合性商场、超级市场、连锁店等,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主入口设于东侧,紧邻居民委员会文化活动中心。次入口在南侧,为门廊式入口,主要作为消防通道,平时关闭。小区主要居住人群为一般工薪层,文化程度较高道路景观作为城市整体景观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将城市景观和道路景观紧密结合。它大气、时尚的欧路风格体现着该城市蓬勃发展的风貌。充分考虑满足使用功能在不同地段合理的划分了商业、居住休闲、自然风景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每个空间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因地制宜,根据周围环境及人们的使用需要,适当设置与整体小区风格相协调的道路铺装、文化休息、公共服务设施。
本小区设计主要以绿化设计方案为主。包括乔木,灌木,草坪等,如有樟树,红枫,九里香,月季,红花继木,桂花,海桐等二十几种植物搭配而成的小区设计。绿化方案富有组群层次感和四季季相效果,适地适树,在人流活动较集中的区域,选择观赏性好、抗性强、病虫害少、管理方便的种类。设有休息座椅等人性化的设施。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和出行的环境,又满足了人们休闲需要。是绿化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协调统一的一次有益尝试。
第五篇: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河滨小区规划说明书
一、区位分析
河滨小区位于平顶山市的三环与二环之间,离市政设施和商业中心较近。用地的正东方向是城市的交通主干道,南、西、北方向是城市的次干道,交通极为便利。
二、规划总体设计
河滨小区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合理安排好各类用地,组织空间与景观形成安全、舒适、高效、优美的居住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活居住氛围。
设计构想
构想一: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轴线
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有了人的存在必然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动作{工作、居住、学习、集会、消费、娱乐},人作为所有活动的主体,因此,我们就不得不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和发掘“人”与人的活动之间联系,尊重人们的活动,使它们达到和谐统一,并却坚持以人为中心,以为“人”服务为轴线。
构想二:尊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人们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居住空间{建筑空间}之后,很多人就希望找一个更适宜居住,有利于健康的新环境。我认为人活着就需要居住,居住就必须要有建筑,所以就必须建房子。无论建筑房子,还是够买房子都是一
种投资,开发商投资的是金钱,收获的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居民的良好投资,收获的确是健康的身体和幸福的生活。
因此,将“自然”这一话题充分考虑到本次设计
中,认真的思考了“人——建筑——健康——自然”
这个四元体之间的关系,充分的利用和改造原有的自
然环境,营造了一些人工环境,让自然环境与人工环
境相结合,是建筑空间更能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
2.1规划用地布局
本居住区的规划用地以住宅用地为主。
用地的分布,住宅地沿周边分布,绿化用地处于规划
用地的中央。小区道路主要用于满足区内的交通和消
防的需要,而公建用地,主要包括小学、托幼、会所、变电站及其他商业服务设施用地等,则根据使用功能
和空间组织安排的需要,分别设置。小学和托幼位于
小区中心避免幼儿和小学生上学穿越车行道路,沿小区内主干线分布,靠近中心绿地,环境优美。小区公共绿化包括中心绿化和组团绿化。
2.2规划路网布局
居住小区路网设计依据设计规划原则,按照“局部人车分流”方式,根据“通而不畅,顺而不穿”的要求进行规划,组织道路交通,以形成良好的区内环境。
2.4规划场地布局
规划场地布局包括绿地、公共绿地等场地的布局设计。公共场地包括主次入口广场及区内的步行道、观景场地等。在车行入口设计了一个步行入口广场;设计小区的标志、雕塑、喷泉等,作为小区的入口形象。
2.5空间组织及环境设计
居住区整体空间组织以居住区个组团的中心绿地为中心,结合道路系统规划和建筑布局,组成不同类型、性质的空间,小区的四个组团中心绿地为中心,中心绿地为中心布置,为居民营造了一个优美、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
三、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3.1道路系统规则
道路系统犹如人们的血液循环系统,可以将相关的器官、组织有机的联系起来,然而,道路系统也可以将各个
功能、性质和用途不同的用地联系起来。
此规划地块及周围道路可分为四级:南边,北边的道路宽度在50米以上,为城市主干道;东西面的道路宽度在25米以上,为城市次干道;小区南北地块之间有一条城市次干路穿过;小区内车行道宽度为10米,为小区级道路;组团内宽度为5米道路为组团级道路。
区内设置两条相对独立的机动车道,中间设特殊通道相连,以保证南北片区的机动车交通相对独立,互不干扰。机动车道和各地块之间均有方便的联系,各地块设有独立的机动车出入口。
小区主干路顺应与地形南北走向,小区道路形成中部环路,组团级支路均开口于环路。小区设北、中心、东三个出入口,主入口位于两地块中间,综合考虑景观、交通的缓冲加设停车广场
小区规划了多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库,分别分布于部分地面和地下室,并按就近使用的原则,分配使用。
3.2交通规则
该居住小区的路网是根据局部人车分流的原则,按照“通而不畅,顺而不穿”的要求进行规划的。
在设计时,根据居民的出行特点和地块周边条件,尽量考虑给行人方便、快捷的不行交通环境,步行出口安排早人流集中的城市干道上,区内机动交通,除必要的交通量外,尽量减少机动车辆进入组团中心给居民生活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四、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绿地系统由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等三类绿地构成,结合居住小区的用地布局和建筑布局,形成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各绿地空间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体系。
公共绿地包括一个小区级中心绿地和2个组团级中心绿地,小区级中心绿地位于小区的中心,用大面积的活动场地,结合各种会所和体育、娱乐设施设计而成。组团级绿地位于组团的中心,利用假山、广场等设计形成了优美而有园林气息的绿地景观。
五、公共建筑布局:
公共设施布置围绕“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主要公共设施包括幼儿园、会所及相应的卫生、商业等设施。
其中,为了更方便居民将幼儿园、会所布置在小区的主入口出;商业设施南向沿路布置。
六、结构分析
一轴两中心——以东西向城市干道为轴;以城市发展方向为重心;以服务规划区为中心。将住宅区与城市中心有机的结合,体现了发展与服务共存的原则。
一带一片——西向为小区隔离绿化带;东向为沿街规划绿地片区。做为两个生态区域,它丰富了规划区范围内的自然环境,是不可缺少的生态资源,在本规划设计中得以的充分利用,更体现了当今“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
两 界——以纵向两条道路为界。
规划区南侧的公共设施用地,考虑了对外商业价值,将住宅与商业相结合,充分利用了该地段的商业价值,也体现了服务小区的规划设计的宗旨。
小区规模
建筑规模:
小区内的建筑采用围合式和半围合式的布局。因为当地的盛行风向为东南风,考虑到通风的需要,建筑大部分采取南北朝向。同时考虑到采光的因素,建筑建成了高层,类似的将沿城市主干道的建筑采用了高层,其他的建筑采用高层错落分布,丰富了沿街的建筑景观。
区内建筑每栋楼的单元内户型主要有3室2厅和2室2厅,平均每户人口约3.1人,总共约4200户、13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