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2.4人间生活

2.4人间生活



第一篇:2.4人间生活

开场白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 《人间生活》。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

说教材

《人间生活》 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 二 单元第 四 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 美术发展的历程,本课的教学了解在人类历史上政治观念比较松动、宗教思想影响逐渐减弱的时候,艺术家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了解这些作品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并能够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初步推断当时社会生活的状况,从而掌握简单的分析研究视觉资料的方法。

重 点: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难 点 : 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的生活

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 两 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说目标

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过程与方法:学生使用发现与收集、构思与创作、讨论与分析、总结与巩固等学习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习过程,完成主动 的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人间生活》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展示法,讲授法,对话法,设问法等。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 资料收集,阅读法,讨论交流法等,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同时为以后高中的美术欣赏课做好铺垫。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同学们回忆前面几节课学习的内容,可能会感觉到,美术主要是在为宗教和政治信仰服务,比如:青铜器、秦始皇兵马俑、金字塔、墩煌壁画等。确实,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绘画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宗教和政治服务。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教和政治的威权逐渐减弱,人们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自己,开始在意自己的喜怒哀乐,在意自己的内心感受,美术也自然的从表现神转而描绘日常的生活、自己的情感,即描绘人间的生活。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人间生活》这一课,看看中国古代的画家是怎样表现他们眼中的现实生活的,请大家翻开课本第37页(课件出示课题《人间生活》)。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唐朝的人物画《捣练图》

(1)师:请大家看一个短片(课件播放表现唐朝宫廷生活的短片),很显然,这是一个反映古代宫廷生活的片段。有谁能告诉我这个短片表现的是古代什么时期的内容? 学:唐朝,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从人物的服饰和着装。师:很好,那么在你的印象中,唐朝的服装有什么特点?生:颜色很鲜艳、比较开放。师:在你的印象中唐朝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思想开放。师:大家再想一想唐朝的宫廷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如果让你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宫廷生活,你会怎么表现,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唐朝的宫廷画家是怎样表现后宫生活的。(课件出示《捣练图》)(2)师:这是唐朝的宫廷画家张萱的一幅仕女画,张萱主要以宫廷仕女为描绘对象,画了很多仕女日常起居、劳动的画,我们看到的这幅《捣练图》就是表现宫廷仕女捣练时候的情景,练是古代的一种丝织品,织成时比较硬,而且带黄色,要经过漂洗和冲捣后才会变白变软。全画分三部分:一 捣练,二 理丝缝合,三 熨练(课件出示《捣练图》各部分)(学生看课本31页)。师:你觉得这个片段什么地方最有生活情趣?生:钻到练下面的小女孩,师:可见画家非常善于捕捉生活中富有情趣的场景并表现出来。

2、欣赏《韩熙载夜宴图》

(1)、师:在我国古代,还有一幅非常经典的表现生活的人物画,这就是五代时期的《韩熙载夜宴图》。大家看课本第32页的文字介绍。师:请哪位同学做老师的助手,根据你收集的资料向同学们介绍这幅画(课件出示《韩熙载夜宴图》)(学生介绍)。

(2)重点欣赏听琵琶演奏部分(课件播放《听琵琶演奏》片段)。

师:看画面第一部分整体表现的是什么内容?生1:他们在吃饭。生2:听琵琶演奏。(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师:感受一下,听到了什么样的音乐声音?(生)古典的琵琶声。师:你的感受能力非常好。

师:仔细观察、画面中的宾客听的入神吗? 师:入神

师:找一找哪位是中书侍郎韩熙载?他可是一位有地位的人物噢。生1:穿红衣服的那个人是韩熙载。生2:坐在床榻上的那个人是韩熙载。

师:你是怎么判断他是韩熙载?(追问)生:他的帽子比别人高。师:哦,官帽与身份有联系。师:画家表现韩熙载是怎样的动态?

生:正襟危坐。师:这一位穿红衣服的人很显眼,他是南唐李后主时期状元郎粲,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生:红色。师:你们看,状元郎去参加宴会时红色状元服还舍不得脱掉呢。师:组织学生模仿状元郎粲的动作。问:画家表现状元郎是怎样的动态? 生:一只手撑在床塌上,身体重心向前,坐没有坐像。

师:观察人物动态仔细。画家这样捕捉新状元郎的动态,反映了状元郎粲怎样的心情? 生:轻松(生)得意、骄傲

师:画家为什么表现李嘉明侧身、回头听音乐?

生1:他原来是端正地坐着。生2:因为他被音乐吸引住了。

师:观察得好,大家看,音乐吸引了他的目光,而他的身体都来不及转过来。师:为什么这样画太常博士陈致雍和门生舒雁?和听音乐有何联系?

生:听音乐时他们在打节奏。师:我想你是一个喜欢音乐的人,有生活感受。师:从画面中再找一找哪些典型的人物专注地倾听音乐?

生:躲在屏风后面的女子探着头在偷听。

师:画家表现听琵琶演奏,大家都在听,但是每一个人的动态都不同,不同的动态又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真是太了不起了,没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能作到吗?不能。

3、欣赏《清明上河图》

(1)师:刚才我们欣赏的两幅作品都是表现上层社会的生活,到北宋时期画家开始关注平民的生活,风俗画出现了。这个时期由于美术作品的市场化导致了职业画家的出现,他们往往将普通人的生活纳入到绘画表现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清明上河图》。请大家看课本32页(学生看课本)。北宋时期的汴梁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课件播放表现宋朝汴梁场景的短片),师:那么画家张择端是怎样表现这种繁荣景象的呢?(2)出示《清明上河图》范图,学生分组走近欣赏,让学生确身感受,教师不停的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简单的介绍这幅画。(3)播放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视频短片

(4)师:画面中人物的动态描写非常生动,比如挑担的人、卖东西的人、店里的小

二、抬轿的人等等,你们有挑过担吗?(接下来让学生表演挑担的动态、争生意的店老板、店里的小二。然后对照课件中放大的动态特写,体会画家的精彩表现。)师:没有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是不可能表现的这么生动的。

(5)现实生活是画家永恒的主题.欣赏现代画家表现生活的作品(课件播放)(6)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生活照片拿出来,和同学们交流,共享,看看什么地方最有生活情趣,我们也可以试着把它画出来(请学生分组交流,然后推选同学上讲台用实物投影仪介绍自己照片的精彩之处)。

三、小结:当我们的画家在画《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表现人间生活的时候,西方的画家在做什么呢?他们正受封建神学思想的统治,在画基督,在画圣母玛利亚,直到元末明初欧洲开始文艺复兴,欧洲的画家才开始倡导人文主义精神,下节课学习《人间生活》的第二课时,请同学们课后进行预习。

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一些美术作品和学生课前收集的一些资料。

结束语

以上,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环节,我就湘版美术教材之美术鉴赏第 二 单元第 四 课《人间生活》的说课至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第二篇:人间生活

人间生活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湘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第一课时。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讲述《人间生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部分):教材例举了从唐代到宋代的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并分析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社会观念。本节课通过对这些作品进行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真正认识理解画家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能力目标: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教学要点】

点: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难

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生活。

二、教法、学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法、练习法等相结合。

综合运用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比较式鉴赏。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5分钟)准备

1、播放背景音乐《生活》。

2、出示字幕: 《美术鉴赏》上篇

第二单元

第四课:人间生活

第1课时

(二)、复习导入:(2分钟)以古筝曲为背景音乐,多媒体课件展示关于宗教方面的美术作品。并同步讲述。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宗教和政治因素的不断减弱,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他们的灵感主要来自于现实社会中真实的生活场景,即描绘人间生活。板书课题:人间生活(第1课时)

(三)、新课讲授(28分钟):

1、创设情景。播放影视片段《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局部(3分钟)(以启发式、谈话式)(1)、看视频思考以下问题: 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在你印象中这个朝代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2)、学生思考回答:唐朝;比较暴露、领口低、颜色很鲜艳;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思想开放。(3)、教师小结:通过简短视频了解到唐朝宫女服饰特点及社会状况。假如要你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唐代宫廷生活,你会画吗?有难度!那我们一起看看唐代宫廷画家是如何描绘的。提示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1页。

2、展示图片:张萱《捣练图》(6分钟)(启发式、感悟式鉴赏)

3、(1)、教师介绍:这是一幅唐代仕女画,作者名叫张萱,宫廷画师。这幅作品主要是描绘宫中妇女捣练时的情景。练是古代的一种白绢,经漂洗和冲捣后才会变白变软。整幅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捣练、织修、熨烫。我们来欣赏“熨烫”部分。(2)、展示“熨烫”部分图片。(3)、教师提问: 你觉得这个片段哪些地方最有生活情趣?(学生思考交流并得出结论)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仕女扯白绢时挽袖,身子微微着力后仰;中间妇女手拿熨白绢器具,表情十分专注;小孩屈身来回穿梭于白绢下等。(4)、活动:学生上台模仿体验“熨烫”部分人物动作及神态。(5)、教师小结: 这些细节非常真实、生动,极富生活情趣,是画家对生活细心观察善于表现的结果。我们欣赏了唐朝画家张萱画的宫廷仕女捣练时的生活画,下面我们再来看一幅表现宴请的作品。

3、出示作品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10分钟)(启发式、社会学式鉴赏)(1)、教师语:阅读课本第32页的文字内容,要求学生介绍这幅作品表现的内容。(2)、教师小结:南唐后主李煜让画家去窥探大臣的生活,以了解大臣的为人。整幅画采用了我国传统表现连续故事的手法,随着情节的进展而分段,以屏风为间隔。通过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等情节,叙事诗般描述了夜宴的全部情景。(3)、出示《韩熙载夜宴图》 “听乐”部分。播放琵琶曲,让学生判断是什么乐器声音?引导学生判别画面中哪个是韩熙载,判别的理由是什么?韩熙载心情怎样?(4)、学生回答:琵琶;从坐的位置、相貌、穿着打扮;心情显得很沉重。(5)、教师小结:听歌妓弹奏琵琶,韩熙载正襟危坐,戴着高帽,留着长胡子,内心显得很沉重。(6)、教师语:这幅画中韩熙载邀请当时几位名流志士也参加宴会,有太常博士陈致雍和门生舒雁、状元郎粲、李嘉明等。除歌伎外,宾客都穿着官袍。(7)、教师提问:哪位是状元郎粲?画家捕捉到他的动态,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我们有这样的举动吗?(8)、学生回答:穿红色状元袍;比较得意、忘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9)、教师小结:通过画家对服饰和动态的描绘我们认识了郎粲,体会到得意、忘形的心情。(10)、教师提问:画中李嘉明的侧身、回头,太常博士陈致雍、门生舒雁拍手掌跟听音乐联系吗?(11)、学生回答:有,他们听音乐很投入。(12)、教师语:画家观察非常仔细,表现了他们对音乐的不同感受。(13)、教师提问:你们再仔细看这些歌伎们,她们对这种场景的感受以及她们在画面中所占画面比例说明了什么?(14)、学生回答:女性身体比例较小,反映出当时歌伎们身份卑微、地位低下。(15)、教师小结:通过探讨、合作、交流等方式对这幅画有了比较真实细致的了解,如果画家没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不可能画出这样的画来,同时这样一幅画对后人了解当时社会生活和韩熙载提供了宝贵真实的历史资料。

4、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启发式、形式鉴赏)(6分钟)(1)、教师演示诗句:“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千姿百态众生像,尽在绵绵画中间。扬名海外震国威,惊世绝技人人赞。”并思考这首诗是指哪幅中国名画?(2)、学生回答: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3)、教师语:《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反映市井生活得风俗画,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观看视频,思考这幅画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4)、教师演示:出示视频《清明上河图》并配乐《春江花月夜》。(5)、教师小结:此画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景象,第二部分描写繁忙的汴河码头,第三部分描写热闹的街市。绘画的规模宏大,场面繁杂,且笔笔精到,一丝不苟,达到生动明确,惟妙惟肖的境界。(6)、教师演示:出示范画《清明上河图》。

活动:让学生分组走近欣赏、感受这幅名画。并模仿体验画中人物动态的描写。比如挑担的人、卖东西的人、店里的小

二、抬轿的人等等。(课堂气氛达到高潮)(7)、教师小结:刚刚我们一起着重欣赏了古代画家的三幅美术作品,其中两幅是表现贵族生活,一幅是描绘反映市井生活的风俗画。那么,在当今我国现代画家是否也在表现现今的人间生活呢?

5、出示:现代画家忻东旺作品《早点》以及徐维辛作品《工棚》(形式鉴赏)(1分钟)(1)、教师语:这是中国现代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忻东旺教授一幅同样描述人间生活的油画作品,画家描述了是处于城市郊外农民工兄弟吃早点的情景,画家对画中的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穿着打扮以及周围环境进行了详细刻画,是当代社会普通人人间生活的真实写照。在现代中国有很多像忻东旺教授这样的画家,以同样的方式在关注人间生活。如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徐维辛作品《工棚》等等。

四、课堂总结:(1分钟)

1、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了中国古现代画家描绘世俗生活的美术作品,很有感触和体会。可以说现实生活是画家永恒的主题,没有画家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细致入微的深入观察,古代画家不可能,现代画家也是不可能表现出的这么生动的“生活”画面。假如你以“春游”为题,画一幅画,你会表现什么内容?用小短文的形式描述。

2、教师总结并同时演示上课内容:

五、实践练习:(12分钟)(1)、出示文字:思考与交流:如果你以“春游”为题,画一幅画,你会表现什么内容?你会选取什么样的对象?突出哪些细节?用小短文的形式描述。(2)、教师提示:从人物主体形象(包括表情、动作、神态)周围环境、道具等方面进行分析。

(六)、展示点评:(3分钟)

要求3至4个同学就自己的描写内容与大家分享。请其他同学评一评,你觉得他的描写内容怎么样?闪光点在哪里?有什么样的意见。教师最后点评:

(七)、作品欣赏:(3分钟)

1、背景音乐:播放背景音乐古筝曲《高山流水》。

2、演示图片:出示古代人间生活的一些图片(20幅,每幅6秒)

3、结束语:这节课我们通过了中国古代画家的一些代表性作品了解了中国古代社会人间生活状况,透析作品我们看到画家高超的技艺和对生活细节的细心观察。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表现人间生活的素材很多很多,只有通过对生活得细心观察才能创造出好的美术作品。谢谢大家!

第三篇:《人间生活》教案

《人间生活》教案

——陈莎

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通过对古代人物画的鉴赏,感悟生活中细腻而真切的情感,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人间生活

2、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的生活。

三、教材分析:当艺术家们开始关注世俗生活的时候,美术创作发生了新的变化。在人类脱离了宗教的影响之后,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的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他们的灵感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场景,所表现的内容生动自然。这些作品在创作的时候,由于主使者以及社会观念对艺术家的要求不同而导致了它们所表现的内容各不相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清明上河图》局部导入《清明上河图》动态视频,观看视频,思考以下问题:你觉得《清明上河图》在哪一方面最有特色?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反映市井生活得风俗画,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总结:北宋张择端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状况,第一部分描绘市郊景象,第二部分描写繁忙的汴河码头,第三部分描写热闹的街市。绘画的规模宏大,场面繁杂,且笔笔精到,一丝不苟,达到生动明确,惟妙惟肖的境界。

通过视频,我们能够观察到很多细节,可以总结出很多信息。假如要你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古代生活细节,你会画吗?有难度!那我们一起看看古代画家是如何描绘的,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新课学习。

导入课题:

人间生活

(二)新授

1、隋唐时期开始,出现了表现生活题材的美术作品 欣赏解析《捣练图》,唐代画家张萱作品

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地从布底下窜来窜去。

长安是全国的丝织品生产中心,都城内有少府监、织染署、掖庭局等机构,下设官营丝绸作坊。玄宗后期,宫中专为杨贵妃造作锦秀金玉之工就达千人。官府作坊内也有为数不少的奴婢,一些技艺出众的被分配到掖庭局劳作,所得报酬仅为日常衣食。《捣练图》中所描绘的劳作景象,真实再现了她们的生活。

(三)赏析

出示《韩熙载夜宴图》,结合教材了解。提问2:作者?年代?

故事的主角韩熙载,他是南唐后主李煜手下的一位重臣,李煜为了了解他的平日生活,便委派顾闳中夜潜韩家,用图画的方式把韩熙载的晚间生活偷偷记录下来。

提问3:画中有哪5个情节?讨论并在画面上指出来

教师小结:连环式的构图,长卷的形式,用笔细腻,色彩艳丽。对人物表情、姿态和内心世界的刻画都颇为深入。

如果画家没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不可能画出这样的画来,同时这样一幅画对后人了解当时社会生活和韩熙载提供了宝贵真实的历史资料。

(四)总结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表现生活 五:反思

第四篇:人间生活教案

第四课 人间生活

大冈中学 李燕 【教 材】: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 【授课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授课地点】: 高一教室 【课 题】: 人间生活 【课 型】: 作品鉴赏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讲述中国美术的发展情况。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当艺术家们开始关注世俗生活的时候,美术创作发生了新的变化。

2、让学生理解中国隋唐到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及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的生活。

【教具准备】多媒体美术鉴赏课件

【学具准备】收集唐宋有关生活习俗的资料与歌颂当时生活的诗词、《清明上河图》等的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前面几节课介绍了主要为宗教和政治服务的美术作品后设置的。学生在学习本课的内容时,可能会感到教材的内容更容易接受些,会比较有兴趣。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讲述从唐代到宋代的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并分析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社会观念。唐代仕女画的出现反映了唐代生活观念的开放性。而到了五代时期,皇帝已经懂得让画家去窥探大臣的生活,以了解大臣的为人。但是这些绘画都是表现贵族生活的。平民的生活最早被关注是在中国的北宋时期。这个时期由于美术作品的市场化导致了职业画家的出现,他们往往将普通人的生活纳入到绘画表现中。【设计理念】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往往容易忽略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而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人间生活”这一课,教材中所讲述的作品都是一些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作品,如果教学过程处理不当,那么学生会丧失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情境,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回忆并发现生活中精彩的地方,生动灵活的展开教学。同时本课的容量大,如果面面俱到则容易讲得很散,因此本课的教学力求以点带面,以观察画家是怎样捕捉并表现精彩的生活的为主线展开。【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乐曲渲染(生)聆听(梦江南伴奏)„„„„只愿化作唐宋诗篇 长眠在你的身边(师)在人类脱离了宗教的影响之后,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的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他们的灵感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场景,所表现的内容生动自然。虽然早在汉代的画像砖上保留着很多生动的生活劳作场面,但它不是为生人而作;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是依据文学作品而创作;而真正把人间生活作为美术创作主题应是从唐代开始。这些作品在创作的时候,由于主使者以及社会观念对艺术家的要求不同而导致了它们所表现的内容各不相同。设计意图:通过优美的旋律,营造一种能引发学生思绪的遐想,有如回归到遥远的年代.从而进入到本课做好铺垫.出示课题:人间生活

二、讲授新课

欣赏 东汉 《弋射、收获 》 画像砖 欣赏 东晋 《洛神赋图 》 顾恺之 欣赏 唐朝 《捣练图》 张萱 欣赏 五代 《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 欣赏 宋朝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三、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和同学们学习了古人用绘画的方式表现生活,分享了我国古代画家的优秀作品。那么,同学们能否用漫画的形式来表现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场景呢?请同学们尝试一下。

2010年1月

第五篇:人间生活说课稿

高中美术鉴赏《人间生活》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一课时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辉煌一美术历程》第四课《人间生活》第一课时。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在学习世界美术历程的这一单元中,本课上承第三课《心灵的慰藉》,下启第五课《审美自律》。通过以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美术作品的分析研究,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美术的基本历史分期与阶段特征,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鉴赏方法。本节课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当艺术家们开始关注世俗生活的时候,美术创作发生的新变化。(2)中国隋唐到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及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3、教学目标: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认识美术作品表现世俗生活的各种方式了解中国隋唐,王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相关历史资料,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3)情感目标:①认识美术作品表现世俗生活的直观性和历史意义。

②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难点:美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和历史文献价值

5、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的学习,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感受力,对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有初步了解,能欣赏一些具象和意象的美术作品,但是对于古代绘画的认识,对中国画意境美的理解还相当有限,应该在本课教学中逐步启发。

二、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影音文件、图例等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脱离宗教时代之后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艺术家把他们的目光投向了现实生活,比较客观地记录各种生活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并理解促使艺术家创作这些作品的社会观念是什么,以及这些作品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有什么帮助。

运用图表归纳的形式和比较鉴赏法,对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表现主题,艺术形式等方面做适当的归纳,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

生:初步感知——理解主题——观察讨论——扩展比较 师:展示作品——引导观察——点明主题——归纳总结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音乐,引发学生思绪的遐想,有如回归到遥远的年代.从而进入到本课做好铺垫。)老师点明本课主题:人间生活

2、简明介绍唐代人物画发展情况代表画家阎立本.张萱.周昉等。评析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并让学生运用已掌握审美语言知识思考回答;

3、以形式鉴赏方法分析五代时期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4、展示表现北宋百姓生活的资料(学生探究交流鉴赏)和电影欣赏《北宋汴京片断》。引导观察理解主题,并以讨论,表演的方试加深印象

5、以社会学鉴赏方法解读风俗画神品《清明上河图》

6、引导观察理解主题,并以讨论,表演的方试加深印象,探究交流。老师点拨提问、归纳。

7、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

(注意事项:

1、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把教材图片所表现的生活场景,生活细节跟学生的生活记忆联系,并进行对比,从而理解古今生活习惯,风俗的区别,扩充学生生活和知识经验。

2、教学过程要灵活生动,方法多样,可采取问答、讨论。即兴表演等各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板书设计和反思体验:

本节课的板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直接展出,并采用了文字与图片相配合的方式,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加强了学生对作品的记忆。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探讨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收获?还存在什么问?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205553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