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语言活动《水果儿歌》修改版
小班语言活动《水果儿歌》
安澜小四班 姚瑞雪
活动目标:
1、观察梨子、苹果等水果的颜色,以水果的颜色为题材创编儿歌,并能说出“××.×××的”。
2、幼儿乐意在同伴面前大胆发言。活动重难点:
1、知道水果的颜色,并用合适的词说出来。
2、知道自己拿到的水果是什么颜色,并能编创儿歌。活动准备:
1、梨子、苹果、葡萄、西瓜等水果的图片(一张没涂色,一张涂有颜色)。
2、水果挂饰(梨子、苹果、葡萄、西瓜)每个小朋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呀,我们班来了几位小客人。是谁呢?现在,就请它们出来和大家见见面。”
二、编儿歌《水果歌》
1、教师逐一出示苹果、梨子、葡萄、西瓜等水果图片(没涂颜色的),并引导幼儿说出是什么水果。
2、师:“仔细看看,它们有颜色吗?”(没有)
3、师:“请小朋友说说苹果是什么颜色的?”
师:“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的苹果是什么颜色的?”(红色)
老师则将涂有颜色的苹果图片出示出来,即红红的苹果。老师重复幼儿的话:苹果红红的。老师带领幼儿编儿歌:苹果苹果红红的。(老师说前半句,小朋友说后半句)
4、用同样的方法,请幼儿说说其它水果的颜色,如说对了,老师则将该水果的图片(黄梨子、紫葡萄、绿西瓜)拿出来,依次编儿歌:
梨子梨子黄黄的 葡萄葡萄紫紫的 西瓜西瓜绿绿的(老师边比动作边说儿歌)
5、请幼儿跟着老师边做动作边把编的儿歌连起来念一遍(老师小声的带领幼儿)
三、游戏:水果蹲
师:“今天水果宝宝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但是他们藏在了小朋友们的小椅子下面,他们要邀请小朋友坐在椅子上弯腰下去把你的水果宝宝找出来贴在你的胸前。接下来我们和水果宝宝一起做《水果蹲》的游戏。”
游戏规则:请幼儿戴上水果挂饰,练习儿歌。当老师说“苹果苹果红红的”带苹果挂饰的小朋友跟着老师做水果蹲。当老师说“梨子梨子黄黄的”带梨子挂饰的小朋友跟着老师做水果蹲。当老师说“葡萄葡萄紫紫的”带葡萄挂饰的小朋友跟着老师做水果蹲。当老师说“西瓜西瓜绿绿的”带西瓜挂饰的小朋友跟着老师做水果蹲。
师:“小朋友们一定要看清楚自己的挂饰是什么水果哦,听清楚老师的口令,做游戏的时候要跟着老师一起念儿歌。”
四、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后把其它水果编进儿歌,并念给爸爸妈妈听。可请家长带幼儿认识更多的水果,了解其颜色,并将其编进儿歌,体验创编儿歌的乐趣。
第二篇:小班语言活动-儿歌
小班语言活动:儿歌
幼儿园小班语言幼儿园语言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语言幼儿园语言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语言幼儿园语言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语言幼儿园语言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语言幼儿园语言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语言幼儿园语言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
一、活动内容: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1][2][3][4]下一页
>
二、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初步感知哄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2.探索用轻柔的声音与雷公公对话,哄小蜗牛睡觉。
3.注意与同伴协调一致的朗诵儿歌,体验关爱小蜗牛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1.将装饰好的纸箱套在录音机上,扮“雷公公”,录有雷声的磁带。
2.一张大蜗牛图片,若干张小蜗牛图片。
3.《摇篮曲》的音乐磁带。
四、活动过程:
1.幼儿初步感知哄小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教师怀抱“小蜗牛”,导入话题“们的小蜗牛在外面玩了一天该睡觉了。”接着表演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2.幼儿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1)幼儿产生请求雷公公不要吵醒小蜗牛的愿望,引出活动名称。教师放录音,提问:“是什么声音呀?是雷公公在打呼噜呀!都要把的小蜗牛吵醒了,们一起来请求雷公公轻点打呼噜,好吗?(2)幼儿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第三篇:小班语言活动 儿歌
小班语言活动 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一、活动内容: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二、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初步感知哄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2.探索用轻柔的声音与雷公公对话,哄小蜗牛睡觉。
3.注意与同伴协调一致的朗诵儿歌,体验关爱小蜗牛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1.将装饰好的纸箱套在录音机上,扮“雷公公”,录有雷声的磁带。
2.一张大蜗牛图片,若干张小蜗牛图片。
3.《摇篮曲》的音乐磁带。
四、活动过程:
1.幼儿初步感知哄小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教师怀抱“小蜗牛”,导入话题“我们的小蜗牛在外面玩了一天该睡觉了。”接着表演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2.幼儿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1)幼儿产生请求雷公公不要吵醒小蜗牛的愿望,引出活动名称。
教师放录音,提问:“是什么声音呀?是雷公公在打呼噜呀!都要把我的小蜗牛吵醒了,我们一起来请求雷公公轻点打呼噜,好吗?
(2)幼儿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教师用请求的语调示范朗诵儿歌,然后再对幼儿说:“雷公公听到我们的声音了它不再打葫呼噜了,我们再把小蜗牛哄睡着。”最后,与幼儿一起继续哼唱《摇篮曲》哄小蜗牛睡觉。
(3)幼儿跟诵儿歌。
教师继续放录音,雷声继续,教师号召全体小朋友跟诵儿歌。“雷公公呼噜打的太响了,没听见,我们再一起求求它吧!”
(4)幼儿集体朗诵儿歌。
再次引导幼儿哼唱《摇篮曲》,突然雷声又响起。幼儿自然迁移。集体朗诵儿歌,注意声音要保持一致。
(5)幼儿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教师提问,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用轻柔的声音朗诵儿歌与雷公公对话。“雷公公怎么又打呼噜啦!想想看,我们应该怎么样请求它,雷公公会听得舒服,又不会吵醒小蜗牛。
3.幼儿人手一只“小蜗牛”,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师:这次,雷公公真的听见小朋友的话啦!它不打呼噜了,还和我们一起哄小蜗牛睡觉呢!
4.听音乐《摇篮曲》,教师启发幼儿,轻轻将小蜗牛送到小床上,让小蜗牛安静地睡觉,再提醒幼儿轻轻地、有序的离开教室。
附儿歌
《不要吵醒小蜗牛》
雷公公,雷公公,请您清点打胡噜。
我的蜗牛在睡觉,不要吵醒小蜗牛。
小班语言
逗蚂蚁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理解儿歌内容。
2、指导幼儿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练习作品中间段的内容,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编儿歌的中间部分。
3、激发幼儿参与情境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依据诗歌内容,编排一个情境表演。
2、表演用的道具:
(1)画有蚂蚁的小图片若干,并用绳子系上。
(2)用黄色绉纸剪成碎片作黄米饭,用绿色绉纸剪出长条作青菜。
(3)一双筷子,一只用油泥做成的碗。
3、幼儿操作材料“逗蚂蚁”。
活动过程
1、借助幼儿操作材料,先让幼儿猜猜“老师要请谁到班上来做客”。再请三四个幼儿扮作小蚂蚁,老师做招呼的人。
2、请幼儿根据儿歌内容,进行表演。
3、请幼儿说一说看到的是什么。
(1)师:你们看见谁来了?我是怎么招呼它们的?
(2)小蚂蚁来了以后,对我说了些什么?
(3)我给它们准备的食物太多了,小蚂蚁吃不完怎么办?
4、让幼儿再次观看情境表演,然后学说其中的对话部分。
5、引导幼儿扩展想象,仿编对话部分的内容。
(1)师:如果你请小蚂蚁吃饭请它吃什么饭?
(2)什么菜?
(3)用什么筷?
(4)用什么碗?
6、请每位幼儿从椅子下面,拿出预先放好的蚂蚁图片,戴在脖子上,表演儿歌,念到最后两句“吃不了,往回搬,哼哟哼哟搬得欢”时,小朋友做出搬米或搬菜,或搬运其他食物的动作,要求幼儿的动作夸张一些。
最后以一句“我们把食物都搬回家吧!”结束表演。
第四篇:小班语言 儿歌
小班语言 儿歌《小动物排队下楼梯》
小班语言:儿歌《小动物排队下楼梯》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儿歌,明白排队、下楼梯要守纪律。
2、认识汉字:大白鹅、小黑鸡、小动物、排队、下楼梯、守纪律。
活动准备
1、词卡、儿歌字卡。
2、动物头饰各式各一个、大图片一幅。
3、录音机、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学习儿歌。
1、出示动物头饰,引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作神秘地说:“今天我请来了几个朋友,看看谁来了?”出示的小动物自我介绍:“小朋友们好!我是大白鹅!”教师出示相应的字卡“大白鹅”说“哦!原来是大白鹅。”引导幼儿指读字卡。
教师说:“看看我请的朋友还有谁?”出示“鸡、狗、猫”的图片,作简单的自我介绍。
2、引导幼儿观看图片。
老师:“今天,看小动物们来和我们玩一个什么游戏?”观看图片,并引出词“小动物、排队、下楼梯、守纪律”。
3、请幼儿先听儿歌录音,再跟老师一起指读儿歌。
4、请幼儿戴上头饰边表演边念儿歌。
二、游戏:跟着字宝宝走。
老师和小朋友念:“字宝宝字宝宝走走走,这宝宝回头我不动。教师出示字卡(大白鹅、小黑鸡、小动物、排队、下楼梯、守纪律)让幼儿认读、。小朋友根据教师出示的词进行游戏。
小班语言
逗蚂蚁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理解儿歌内容。
2、指导幼儿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练习作品中间段的内容,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编儿歌的中间部分。
3、激发幼儿参与情境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依据诗歌内容,编排一个情境表演。
2、表演用的道具:
(1)画有蚂蚁的小图片若干,并用绳子系上。
(2)用黄色绉纸剪成碎片作黄米饭,用绿色绉纸剪出长条作青菜。
(3)一双筷子,一只用油泥做成的碗。
3、幼儿操作材料“逗蚂蚁”。
活动过程
1、借助幼儿操作材料,先让幼儿猜猜“老师要请谁到班上来做客”。再请三四个幼儿扮作小蚂蚁,老师做招呼的人。
2、请幼儿根据儿歌内容,进行表演。
3、请幼儿说一说看到的是什么。
(1)师:你们看见谁来了?我是怎么招呼它们的?
(2)小蚂蚁来了以后,对我说了些什么?
(3)我给它们准备的食物太多了,小蚂蚁吃不完怎么办?
4、让幼儿再次观看情境表演,然后学说其中的对话部分。
5、引导幼儿扩展想象,仿编对话部分的内容。
(1)师:如果你请小蚂蚁吃饭请它吃什么饭?
(2)什么菜?
(3)用什么筷?
(4)用什么碗?
6、请每位幼儿从椅子下面,拿出预先放好的蚂蚁图片,戴在脖子上,表演儿歌,念到最后两句“吃不了,往回搬,哼哟哼哟搬得欢”时,小朋友做出搬米或搬菜,或搬运其他食物的动作,要求幼儿的动作夸张一些。
最后以一句“我们把食物都搬回家吧!”结束表演。
第五篇:小班语言活动:儿歌《好朋友》
小班语言活动:儿歌《好朋友》
设计意图:进入幼儿园后,小朋友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找一个好朋友,并且学会和好朋友相处,见到好朋友要相互打招呼。通过这堂语言课活动,小朋友们应该基本了解了打招呼的各种方式,不拘于只会用嘴说你好,也可以是点点头,也可以用微笑向他人问好,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所能碰到的。《好朋友》这首儿歌,内容很简单也非常适合小班幼儿朗读,重要的是拓展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学会了知识迁移。
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学习使用礼貌用语。2.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朗读儿歌。教学重点:
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儿歌,会用动作表现儿歌内容。
教学难点:
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活动准备 1.玩具娃娃 2.幼儿用书,CD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1.教师出示玩具娃娃,和幼儿握手问好,引出话题,并引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
2.教师边演示边说:小娃娃是我们的好朋友,瞧,她来了,让我们跟她打个招呼吧,(引导幼儿边对娃娃招手,边说:“你好,你好”)小娃娃来了我们要怎样欢迎她?(引导幼儿边与娃娃握手边说:“欢迎,欢迎”)小娃娃会怎样说呢?(用娃娃表演边拍手边高兴的说:“谢谢,谢谢”)小娃娃要走了,我们跟她说再见吧!(引导幼儿边摆手边说:“再见,再见”)
二、学念儿歌。
1.师:有一首儿歌是说好朋友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2.播放CD,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儿歌。3.教师示范念儿歌,边念边做动作。
4.教师带领幼儿学念儿歌2——3遍,并配上动作。5.幼儿练习念儿歌,集体读,小组读,男孩女孩比赛读。
三、表演儿歌。
1.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好朋友是谁,然后和好朋友一起边念儿歌边表演。
2.请念得好的幼儿在集体面前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