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杂记
杂记
2011年3月14日星期一晴
今天,我照常到朱老师家写作业。语文、数学作业很快就做完了。离吃饭的时间还有一点距离,我便在他家悠闲地散起步来。不巧的是,我把桂子豪哥哥的水杯碰倒了,水撒了一桌。朱老师连忙把桌子上的水擦干净,金老师拿来吹风机把桂子豪的书本烘干。老师批评了我,我却不在乎地说:是他盖子没盖紧,又不是我弄倒的。
他有责任,你也有责任,不应该把责任推在别人身上。老师严厉地对我说。
可我还是知错不改,强词夺理。喝完水后水杯应该放在书包里,不应该放在桌子上,这是一错;水杯杯子没盖紧,或许是他自己碰倒的呢!这是二错。真是错上加错!朱老师怎么还能帮他忙呢?
朱老师耐心地对我说:做错事了,不应该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而要从自身找原因。做错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担当、面对。
我顿时醒悟了。连忙对桂子豪哥哥道歉:实在对不起,我不应该把责任推到你身上。桂子豪哥哥笑了
安徽省安庆市人民路小学二年级:罗朗
第二篇:杂记
我人生的几分之一
题记
寒假闲来无事,品着于丹教授的《趣味人生》,突然之间想给自己的人生留下点记叙,以备老来回望或者是说对自己的几分之一人生的一个总结。
之所以说是几分之一,是因为我的人生长度那是一个未知,且人生之中又有太多的未知与不可知。如若能活到一百岁,那么现阶段就是我人生的五分之一,如若活到八十岁,那边是我人生的四分之一。因为未来不得而知,故而取此未知之名,或许将来填补,或许永远就是这样的未知也不得而知。
人生这个话题一直以来为众多学者所研究和探讨,最终的成果颇多,但是那都是一个宽泛普遍的概念范畴,只是适用于所有人的一个轨道而已。由于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不同的人会叙写不同的人生,各自的人生除了共性以外又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性。本文就简要记叙属于我自己的人生个性。
(一)自从呱呱坠地至此情景已经二十载有余,前十年的种种轨迹已经随着时间渐渐淡漠逝去,记忆里存在的只是零星的碎片,已经很难把他们编制成一段完整的画卷。目前记忆深处最清楚的莫过于最近四五年的时间里发生的点点滴滴。如果再不记载下来,或许四五年后这些也都将不复存在。那时的人生或许就只剩下一张白纸了。
自高中始:
高中的生活机械而简单,但是很充实,真真切切的学习到了许多至今任然可以受用的知识。
大学的生活自由而散漫,人生的理想从这里构筑,也从这里起步。四年的大学生活使人学会了与人相处、独立生活,学会了面对现实,同时也有了甜蜜浪漫不考虑世俗的爱情。在这里我长大了,成熟了。
大学毕业,面对社会,面对现实,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懂得了父母的不容易,知道了孝敬父母。也明白了大学里的恋情的宝贵,那种不包含任何世俗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得已,放弃了诺言,放弃了已经规划好的感情,只身一人踏上远方陌生的土地打拼。
面对着工作的一筹莫展,夜夜失眠,熬过多少个艰难的日日夜夜,终于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此时的自己也只能一笑而过,因为离梦想所在的地方还很遥远终于明白前路漫漫,无知己相伴的落寞与孤独。不得已学会了独处.......(二)
自从我们的分离已经月余,那种痛楚也在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消减。再回到家乡,心里便有种淡淡的忧愁,少了久违的激动与期盼,剩下的只有孤单。还是保持着晚睡晚期的习惯,每天深夜呆坐在一人的小屋里,在黑暗中继续着那段挥之不去的追忆。三年时间的点滴一遍又一遍在脑海中萦绕盘旋,可思来索取,终于在黑暗中睡去。天明之后依然继续着行尸走肉的生活。
一个电话、一个消息足以慰藉受伤的心灵。但是总是天不遂人愿,姗姗来迟甚至是不再来。此情此景,只能独自承受,以至于慢慢消退。
也许我们都不是纠缠的人,所以总是表现的如此平淡;亦或许我们只是不得已而把它深藏于心也不得而知。生活中充满了无奈与纠结,未知与不可知。
公务员一直是家人寄托于我身上的梦想,但是屡屡的失败已经让我疲惫不堪了。或许真的是自己的运气不好,亦或许是自己的能力有限,无论是什么原因,生活上演着这样一出戏,我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承受这样的一场游戏?
人们常说:人是命。我的命是什么样的?我迫切的想知道,但就是无法预料。既然不可知,我想我也就没有任何的必要去感知或是强知。
(三)仔细斟酌,我们每个人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自己的问题;而自己的问题之中,最重大的就是命运的问题。对于命运的看法,因人而有种种的差异。有的人在生活当中,遭受到折磨辛劳,往往怨恨命苦;有的人对于自己的遭遇,只知认命,认为人生的一切祸福穷通,都是有命运全排;有的人对于生活的贫苦困顿,则能安贫守节;有的人对于自己的际遇,则保持乐天知命的态度,因此能不忧不惧。我们一直以为不论命运乖舛,或者风云际会,不可一世,都不一定要听天由命。而应该培养洗心革面的器识,创造自己的人生。
人一生的境遇,往往由于各种因素而改变命运。有的人由于一个人而改变命运;有的人为了钱财而生命改观;有的人由于一件事而走出截然不同的人生,甚至为了一句话、一个念头,使得人生有天壤之别的变化。转变我们人生的这些因素,本身虽然极其细微,但是影响力却是非常巨大,好比将一枚沙石投掷江海中,沙石虽小,却能震动整个江面,泛起阵阵涟漪。
因为命运我得到了,也因为命运我又失去了。得而复失之后的伤感落寞比起得而复失又是怎么样的一种不堪......(四)2012年2月18日
甘肃白银
延续着自己的梦想,再一次踏入大西北境内。内心少了些许当初的激动与惆怅,此时仿佛感觉自己已经融入了这里,隐隐约约有一种归属感。似乎自己就是属于这里,但是我错了。
这里的生活孤单而又落寞,整天就是自己一个人。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找不到可以交谈的人,甚至连个身影都找不到。每天的忙忙碌碌不知道究竟是为了什么?很多时候一个人静静的呆着,不知道该如何?房子里除了一个人静静的呼吸声外,在又不会发出其他的声响。每当这个时候就经不住回忆往昔,眼前总是漂浮着那些曾经很熟悉的身影,亦不知道现在的他们人在何处?在他乡是否和我一样找不到自己甚至于迷失自己。
他乡遇故知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似乎只有在文字中才会有所感觉,有一种久违的期待存于胸中。
(五)《奋斗》这部电视剧曾经风靡一时,博得了很多同龄人的青睐。偶然的机会,一个人静静的独自观看了翻拍的电影。总体来说,电影版的《奋斗》情节各方面比起电视剧节奏是稍微快了点,但是电影版的故事讲述有种独特的魅力,那就是瞬间能得到观众的共鸣。
(六)一路奔波劳累,当渐渐接近故乡的时候有点胆怯。家乡的一切都在以一种不容易让人觉察的速度向前走着,而自己依旧保持着一种书生气息,似乎没有丝毫的进步与成功。
虽然有种莫名的害怕,但是已近年迈的母亲躺在医院里,我不得不说服自己战胜胆怯,回到故乡,除了亲人能在心底悸动之外,丝毫没有其他可以言语的。
就着此时的闲暇陪伴在母亲左右,顺便理理自己的思路......(七)
“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花落去”此句本为晏殊之《浣溪沙》中之名句,在此将其顺序颠倒似乎更能说明此时之境遇。此此举之妙处就在于道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无法阻止其逝去,但在消失的同时,仍然会有更多更加美好的事物诞生并逐渐的走向灭亡。其实生活不会因为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的原封不动的重现,它只是似曾相罢了。
(八)出差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了,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同时也让人变得很紧张。神经绷得紧了,人感觉到窒息;稍微闲暇了也会觉得疲惫。我不知道是怎么了,是对现状不满意吗?还是多未来没有了信心。
人生有很多十字路口,以前还可以听听身边朋友的意见,而今我只能是苦思冥想。现如今,在这样的十字路口上,我迷茫了,不知道该想那个方向走了,分不清楚哪个方向是属于自己的。以前喜欢的突然觉得不喜欢了,以前想干的突然之间觉得不现实。一刹那,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自己的理想在何方了,似乎没有了动力。觉得一切都不在那么重要,我无数遍的问自己,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思索寻找,结果还是没有任何答案凸现出来。只是能感觉到自己走丢了,回不到以前了。人们常说路是自己选的,而我这么多年来,在每个选择上总是瞻前顾后,最终走到了今天这一步。当再没有人会给我意见的时候,我不会走了。忘记了步子该怎样抬起该怎样落下。继续现在我看不到希望,展望未来我找不到方向,顿时发现了生活的意义:迷茫---选择---努力---结果。
真的什么都不想去想,昨日之日不可留,现在我只想好好歇歇,顺其自然吧。
第三篇:杂记、
家的N次方——感悟
花了几天的时间终于把家的N次方看完了。看完后心里五味杂陈。里面赵雯说了一句话给我印象特别深刻。
她说人生本来就没有所谓公平不公平。因为每个人生下来家庭。地位就不一样。以致每个人的起跑线就不一样。所以从一开始就已经不一样了。结果当然也不一样。所以真的没有公平可言。或许很多人可以鄙视看不起甚至唾弃像赵雯那样的女孩子。可是谁希望自己永远生活在最底层呢。
当一个人在现实生活里活都活不下去的时候,真的有时候可能面子,人情味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了。
我也没法接受像赵雯那样的人的所作所为。可是我可以理解。或许这种理解说说谁都会吧。
毕竟我没法像赵雯那样现实。或者说像她那样勇敢。
以前的我看电视或者看小说我总是无比的讨厌里面的反面角色。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学会了反向思考。
每一个故事里都有很多的好人。往往只有一两个所谓的坏人。在你欣赏这个故事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你恨透了那些坏人。
结果到后来我发现当这个故事落下帷幕的时候。其实那些所谓的坏人一点也不可恨。反而我没有为这个故事里的好人流泪。而为坏人流了很多眼泪。
因为谁也不想去成心去伤害谁。人生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无可奈何。我想不身在其中是没法体会的。
第四篇:杂记诗歌
对错真假谁来辨,我情惆怅又流连。
好坏自然心自知,却是无奈已思念。
不愿三载空流去,喜怒埋葬这几年。
欢忧旁人且莫问,我自以情来问天!
还是当初夕阳坠,让人憔悴心欲碎。
我情既出终不悔,爱恨何必有颓废。
上穷碧落也难追,你我终究无缘配。
懒散无为度终日,得失俱已抛红尘。
挽臂与友登顶去,留我少年轻狂梦。
少年可笑不自量,下笔便是欲狂癫。
任我壮志能揽月,许我豪情敢踏天。
要向帝皇挥旌旗,想斩百臣靖云天。
千秋万载谁主宰,当笑玉皇非神仙!
晨起天未明,灯火还依稀。鸟语蛙声皆隐匿,唯剩天地古同今。月在人情缺处圆,泻一地,醉了多少诗情,游子心!残阳惜雪弱,甘沉引夜来。
第五篇:教育工作杂记
美的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作为教育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科,不但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教育一种特殊手段在音乐课堂中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达到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是音乐在德育教育中不可替代的特有的育人方式。
《采一束鲜花》是小学四年级上册中的一首歌曲,这是一首充满朝气的校园歌曲,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简练、淳朴,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的真挚情感。这一课的学习正值教师节前夕,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德育教育与学科内容相结合的契机,在课堂中我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充分聆听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述学生感受到母亲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感受到母亲对学生的挚爱之情,同时懂得如何用实际行动感谢母亲并以此联想到自己的另一位“母亲”——老师妈妈,以此懂得感恩身边的人。
教学中,学生通过初步整体欣赏歌曲《采一束鲜花》,虽然感受到歌曲优美的情绪,但同时他们也有很多的疑问。妈妈为什么有喜悦的泪花?为什么说让春色铺满天涯?于是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继续欣赏歌曲,是通过欣赏一段短片一位平凡母亲一天的日程。并请学生解答最初疑问答案。
为了引导他们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再次学唱歌曲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得应该用什么情绪、声音和速度来演唱,才能表达出你对妈妈的爱呢?为什么?”我进一步提问:母亲对孩子不求回报,把自己的爱无私的献给了孩子!我们如何以实际行动来表达对母亲的敬意和感谢? 学生们纷纷出谋划策,有的说像歌曲中小朋友给妈妈采鲜花;有的说努力学习报答妈妈,多帮妈妈分担家务……学生们真挚的情感感动着我。
在这一课中我还设计了一个环节,教会学生用音乐的方式表达感情。在这一环节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在欣赏歌曲并跟音乐演唱了这首歌曲之后我说:听到同学们的歌声,使我想到了自己的老师,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要把最崇高的敬意献给我敬爱的老师,送给老师一首我最喜爱的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并弹唱了这首歌曲。欣赏过后我提出就在这节音乐课上排练一个小节目在下课的时候送给班主任老师。学生们的情绪空前高涨,认真的排练。在下课前一分钟,让课代表去请老师。我们结合本节课的新学的歌曲为老师表演:听唱《采一束鲜花》并加上动作表演,最后全班齐声向班主任老师念:“写给老师的话”,知道您的用心良苦,感谢您的不厌其烦,献给我最爱的X老师!。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德育之高并不在笔谈默背,而更应该是潜移默化,只有这样才能渗入心田。这正是音乐的职能、音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