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3.14走进博物馆

3.14走进博物馆



第一篇:3.14走进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 开场白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走进博物馆》。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

说教材

《走进博物馆》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 三 单元第 十四 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 美术文化与美术家个人,社会时代,历史文化,民俗风俗,经济科技,地域环境等诸多因素的联系,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博物馆的功能。2.博物馆的使用方法。3.中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情况。

博物馆是一种重要的公共社会资源,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保存并且展示人类的文化与艺术遗产。认识到博物馆的功能与价值并且学会利用它,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类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有着重要的帮助。教材首先介绍了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即保护和展示历史、文化、艺术资源的功能,以及我们从博物馆中能够获得什么样有价值的东西。其次,教材中又列举了图片资料“1小时参观卢浮宫的参考方案”,并且分析了我们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利用博物馆。最后,教材中又通过分析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情况。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环环相扣,逐层递进的。

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

一 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说目标

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博物馆的功能,尤其是博物馆在保护人类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遗产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了解参观博物馆的方法;了解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概况。

2:过程与方法:学生使用 判断思考,回答问题,图文表格,讨论交流,比较分析,分组研究,尝试动手 等学习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习过程,完成 理解博物馆与美术作品的关系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博物馆的功能,尤其是博物馆在保护人类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遗产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为了达到并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定为:

如何能够有效地利用博物馆来获取知识。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设疑提问,作品欣赏,组织讨论,平等对话,小结归纳,图形示范等。让学生对于美术家创作自画像的意念和表现形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 思考交流,讨论分析。与教师,他人进行对话,产生意见和沟通交流,形成个人观点。最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尝试用自己所擅长的,所喜欢的,所表达的美术表现形式创作自己的自画像作品,达到品味审美意念,体会审美情感的学习目的。说教学过程

1.教师展示一些图片或者一些录像资料片(例如教材第103页的瓷器),提问:如果我们想要观看这些作品,可以到什么地方去?

2.学生思考并且回答。

3.教师总结,指出博物馆是保存人类的文化、艺术遗产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大量有价值的作品,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

4.教师播放一些有代表性的博物馆的录像资料片。

5.教师提问:博物馆中有这么多好的作品,我们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它们呢?

6.学生思考并且回答。

7.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在时空与文明中穿梭”这一部分,并且分小组讨论、总结。

8.教师总结,指出:我们如果要更好地利用博物馆来获取知识的话,一定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①是事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收集相关的资料;

②根据展览的分区和指示牌,确定有效的欣赏路线。

9.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完成“活动建议”。

10.教师展示中国博物馆的一些图片资料或者录像资料,分析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概况。

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学生的美术绘画作品或一些美术作品。

结束语

以上,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环节,我就湘版美术教材之美术鉴赏第 三 单元第 十四 课《走进博物馆》的说课至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第二篇:走进甲午战争博物馆

《走进甲午战争博物馆》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甲午海战的屈辱历史,分析战争胜负的原因。2.树立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民族荣誉感。3.了解甲午战争博物馆,了解刘公岛。

4.图片展示甲午战争博物馆,介绍各个照片中影像代表的含义。活动重难点

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同学们知道甲午战争的屈辱历史。2.激发同学们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热情。活动准备

教学视频。PPT。

教师准备:教学PPT,搜集甲午战争的资料,照片。去一趟刘公岛。

学生准备:提前通过视频,网络途径了解甲午战争,了解刘公岛。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教材呈现刘公岛实景图,压题文字点明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刘公岛的作用,再通过三个学生的交流点明本节课的重点:博物馆呈现了哪些文物?反映了一段什么样的历史?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出示一段刘公岛的视频,引导去过刘公岛的学生交流自己对刘公岛的初步印象,进而引出刘公岛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话题。随机指出今天神游刘公岛的三大主题。

二. 通过教材和图片展示:

北洋海军提督署、济远舰主炮、威海水师学堂、旗顶山炮台等有历史意义的四个景点的图片和文字介绍。两名学生的对话揭示了参观其他场馆的途径。

【设计意图:刘公岛对于威海的同学们来说,大部分都很熟悉,教师可以举行“我当小导游”活动,布置学生课前搜集刘公岛的图文介绍、自己游览的照片等带到教室,学生做小导游,介绍刘公岛的各处场馆或者设施。其他学生则在认真听的过程中,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场馆。】

三. 屈辱的历史:

由梁启超先生的感叹“唤起吾国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使也”引出屈辱的历史这一话题,接着通过“战前的中国和日本”“甲午战争爆发”“威海卫之战”“马关条约”等几个板块,还原战争前后的中日政府,让学生全面了解那段屈辱的历史。

提出一个大问题“为什么甲午海战以清政府的全面失败告终”?引导学生分组就战争前、战争中、战争后几个方面分别深入研究,寻找原因;全班交流时,出示模拟视频和相关图片以及故事,给学生直观感受。最后交流从这段历史中感悟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从梁启超的感叹开始讲起,让同学们的思维回到甲午战争的年代,进而真切的感受屈辱的历史,激发奋发图强的感情,在通过提出的问题让同学们知道失败的原因,从自己的感悟中但其振兴中华的责任。】

四.实地感受:

同学们作为威海的土著居民大家都去过刘公岛吧?

让同学们来自己讲解亲身游览刘公岛的感受,在刘公岛甲午战争博物馆的所见所闻,并表达对甲午战争的感受

五.参观体会

通过四个学生交流的图文,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谈自己的参观体会,包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等。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进一步启发同学们思想。】

第三篇:走进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博物馆能够了解更多历史。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下面给大家带来的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走进博物馆观后感1

今天天气有点阴沉,我们兰西小屋的新浪博友们一起前往安仁镇参观建川博物馆。对于博物馆,我自认为看得比较多了,可今天这次建川博物馆之行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在中流砥柱馆,我欣喜地看到有一处复制的地道战的场景,大伙都高兴地前去体验,呵呵,从狭窄的洞口钻出来,居然是一个衣柜。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当年华北抗日根据地军民,根据实际创造出挖掘地道的方式在敌人包围村庄或进驻村庄时神出鬼没的打击敌人。我们耳边仿佛响起了激昂的游击队队歌。快看,“海娃送鸡毛信,那是我们学过的课文。”我高兴地指着墙壁上的一座浮雕告诉妈妈。妈妈说:“这些少年儿童都是当时的抗日英雄,你们要好好学习他们。”墙上的周恩来愤笔急书的题词引起了我的关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揭露了当时皖南事变的真相。

在正面战场馆前面,门口一座雕塑映入我的眼帘,那是“哀兵”,是一位国军战士的形象。有道是“哀兵必胜”。我想,这里用“哀兵”来形容当时面对野蛮日军侵略的国军将士,将奋起反击,必将打败侵略者,取得这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吧。

当导游告诉:“抗战中,伪军有118万时”时,这让我很不理解,一个人为什么会当汉奸,背叛是卑鄙的,更何况背叛的是一个民族!又偏偏是在抗战进行之中,出了百万人的汉奸!如今,有些人也是崇洋媚外,哈日哈韩,应该让他们到这里来看看,让我们牢记历史,千万别忘了切肤之痛。

我们步行了几座博物馆,天色已暗了,我的脚已经走得很痛了,但还有几个馆还没看完,然而我的心里却是激动不已,心里充满了历史责任感,“同学们,大家起来,一起担负天下的兴旺吧!”

走进博物馆观后感2

5月23日,风和日丽,我们学院高党15组学员第一次组织一起参观参观了上海博物馆,我们都异常兴奋,历时一个上午,勉强看完,但现在依然意犹未尽。

上海博物馆,坐落在市中心——人民广场南侧,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高29.5米,有十一个专馆,三个展览厅,整幢建筑外观蛮扎眼的,圆鼎状框架结构,寓意传统中国的“天圆地方”。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一走进博物馆,仿佛与熙熙攘攘的喧嚣市井隔绝,置身一个寂静文化艺术世界。观众非常多,并且很多是外国游客。

博物馆就像一部丰富的历史文化书,它记载着中国的历史是光荣,伟大,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和品质。在整个博物馆,到处能够看到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佳绩,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他们精湛的工艺技巧和精深的艺术涵养带给我们的震撼力。每一件文物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在所有的展品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清代“桃花双绶图轴”的画。这幅长132厘米宽50厘米赋有中国传统和独特民族风格的画,是以毛笔、墨和绢纸为主要工具由人工绘制而成的。

画中一对小鸟一上一下站立在桃花枝上,互相唱着悦耳的歌谣,它的嘴显橘黄色,头的正上方有一戳羽毛微微向上翘起,显天蓝色,肚子是白色的,背部的羽毛呈淡淡的咖啡色,最与众不同的是它还有两根长长的类似孔雀的羽毛长在尾部,可想而知那鸟儿飞起时它的羽毛在后面飘动的样子一定很美。你再看那画中的桃花白中显现出淡淡的粉红色,仿佛在微风中偏偏起舞,怪不得两只鸟也忍不住要停留在桃花枝上呢……

上海博物馆见证了我们华夏民族是具有无比坚韧的生存和繁衍能力的,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但我们千万不要拿祖先给我们留给我们的“辉煌”沾沾自喜,我们现在更应该做是现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去报效祖国,投身社会,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走进博物馆观后感3

对于博物馆的印象,最初是从上海自然博物馆里的那巨大的恐龙骨骼开始。那时,应该是我还很小的时候,爸爸利用某个周末带我去的。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恐龙,被这庞然大物震撼了,惊讶于她的巨大、不可思议,也有点被其有些可怕的面部吓住了。于是对于那时自然博物馆的印象,也只停留在了这恐龙上了,其他的就什么不记得了。

如今,上海的博物馆每年都有新的出炉,造型各异,主题不同,种类越来越细化,总之是各式各样,层出不穷。

从外型上来说,如今的博物馆早已不再停留在只是一幢四四方方的房子了。上海博物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青铜器、天圆地方的造型不仅成为都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与博物馆的主旨十分合拍,充分显示了设计者的巧思和用心良苦。

在内部设施上,随着各方面条件的快速发展,展馆的已愈发先进和人性化。宽阔明亮的展厅,玻璃的展品放置处,柔和、明亮而不刺眼的灯光,感应灯,室内良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这一切都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展品,同时也给我们参观者以很大程度上的享受。

除了这些硬件,博物馆里的软件也日益提高着。如今,很多博物馆都有电脑查询系统和介绍,你可以通过小小的显示屏就先概括而完整地了解整个博物馆的情况。当然,也可以通过登陆各博物馆的网站来了解。另外,每个博物馆都配有专业的导游,能较详尽地为游客作介绍,力求让人们看懂、理解些什么,才能物有所值。如果你不想请导游的话,也可以租借讲解器,可以更自由地按个人喜好随时放讲解录音,同样能很快地了解、获得知识。

博物馆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反映着上海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也是上海文化生活质量的一种提高。可喜可贺。

人们都说,上海的明天会更美好。而我坚信,上海那么多的博物馆的明天一样会更好。

走进博物馆观后感4

海南省博物馆的前身是1984年开始筹建的海南博物馆,1990年海南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海南省博物馆”,1996年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挂牌成立,两者合署办公。因为当时海南刚建省,百废待兴,政府资金不足,筹建中的博物馆迟迟没有开工。

20--年11月15日开馆的海南省博物馆是海南省唯一的综合类现代化博物馆,位于海口市国兴大道68号,省文化公园东部,是我省重点文化基础设施。省博物馆工程占地面积60余亩,第一期工程占地面积约18000平方米,主要包括陈列展厅、文物库房、技术用房、服务设施、办公用房。正在规划设计的二期工程建设面积约7000平方米,将依托“华光礁I号”沉船的保护修复及沉船中出水的近万件瓷器,重点展示与南海历史、海上丝路、地缘政治和海洋生物矿产资源等方面有关的文物和标本。

馆内设有基本陈列4个,《海南馆藏文物陈列》、《海南历史陈列》、《海南少数民族陈列》及《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对海南的历史、少数民族文化、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遗存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目前已有馆藏文物2万多件。通过琳琅满目的文物、形象逼真的布景及多媒体手段的展示,观众可以全方位、多层次、身临其境地了解和感受海南独特的历史传承和文化氛围。

馆内还先后举办了《开拓二十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成就展)》、《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风采》、《亚洲艺术水彩博物馆馆藏精品展》、《国家宝藏展》、《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高新科技成果展》等近20场专题展览,共接待观众80余万人次,特别是先后成功接待同志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等多位中央领导同志、以及来自12个国家地区的重要外宾共计130人次,受到社会各界好评,使海南省博物馆成为省会海口、乃至全省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众多省内外旅游者、包括外宾纷至沓来,为海南省旅游岛的建设做出了独特贡献。

近年来,我馆各部门的业务骨干对我省的文物资源进行了大量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学术成果:

由馆长丘刚同志担任主编的《海南历史文化大系文博卷》已于20--年4月正式出版,该卷汇集了大学著名教授、文博研究学者及我馆多位业务骨干,向读者展现了海南古遗址、海南古建筑、海南古墓葬、海南古陶瓷、海南古村落等文物考古的各个领域。此外,我馆拟编辑出版《中国文物地图集海南分册》、《西沙群岛文物普查报告》等;个人学术专著有:《三亚落笔洞》、《古书画仿制研究》等;参与编写《中国黎族传统文化》、《中国黎族》、《海南民族风情》、《黎族传统织锦》等;发表考古发掘报告、论文及黎族传统文化研究文章等数十篇。这些学术活动的开展为研究海南省的历史、文物、民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出了贡献。

海南省博物馆的建成开馆,不仅是我省重要的社会文明标志,对建设国际旅游岛和促进我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必将对全面推动我省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走进博物馆观后感5

参观首都博物馆新馆给了我这个机会。首都博物馆新馆坐落于西长安街延长线白云路的西侧,外观雄伟,气势磅礴。进入之后,按照导览图一一参观,不知不觉沉醉于祖国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

通过参观首都博物馆,我对首都的认识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仅限于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次系统详细的参观了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馆藏京剧文物展、书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项展览,不禁感慨祖国首都的文化底蕴之博,物产资源之博,艺术内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怀,包容和养育着生活在这里的20--万人民百姓。

二为史。北京是古城,历史悠久。曾有多个朝代以此为都,北京的历史中填充着无数色彩缤纷的故事。承载着朝廷权威的皇家玉玺,记录着世代变迁的竹简,刻画着沧海桑田的铁器铜器,象征着雍容华贵的玉器古玩,还有留着战争疤痕的民间遗物,每一件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

三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风土人情是闻名世界的。展厅中模仿的婚庆场面洋溢着热闹喜庆,也洋溢着纯朴的民风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从头到尾透着诚恳和热情;还有日渐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风情,街坊邻里们谈笑风生,互相帮助,谁家有事,一声招呼,一个院落携手共济,不是亲情而胜似亲情,让我们现代人无比羡慕那美好的和谐。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温和的、谦逊的,这是需要我们现在去重温,去寻找和拾回的。

四为美。名胜古迹之美,现代建筑之美,自然风光之美,北京的美无处不在。活灵活现的皮影儿和面人儿,独特的传统服饰和民间剪纸,享誉世界的京剧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书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艺术之美更是魅力无穷。再看从博物馆本身的建筑设计,到展区展品的设置,无处不在的贴心服务,到细心品味的参观人群和天真活泼、认真参观学习的孩子们,也展示了我们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只有真正了解一个城市,才会真正热爱她。参观之后这一个月以来,我走在街上总是有意无意的用欣赏的目光去观察路边的建筑;每次看到有损市容市貌的行为时心中总是想,这么好的城市,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爱惜她保护她。首都博物馆是一个窗口,应该面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让大家都来了解北京,热爱北京,进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很难想象一个乱贴小广告或随意扔垃圾的人会是一个对首都,对国家充满感情的人。因此,倡议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参观,倡议我们同事带家人和孩子前去参观,倡议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到首都博物馆进行参观和学习。

第四篇:走进灵魂—宁波博物馆

走进灵魂—宁波博物馆

宁波鄞州华泰小学506班张芷嫣

老师说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在那里,展示着城市的历史文化。作为一个宁波人,我当然要去了解一下本土文化啦。

宁波博物馆远远的望去是一个巨大地“甬”字,在“甬”的一折上写着“宁波博物馆”六个大字,这就是著名的宁波帮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有一行邓爷爷说的一句话;“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经常听老师提起包玉刚,邵逸夫等人物,今天终于可以跟他们来个深入“接触”,感受一下宁波帮精神。

在大厅里陈放着一辆纯手工版的劳斯莱斯,加上油还能开哦。这辆车接送过邓小平,朱隆基等国家领导人,见证过许多历史时刻,小朋友们,想不想上去坐一坐呢?

博物馆二楼陈列着一些远古人用过的器具,宁波最早的居民是7000年前的河姆渡人。他们临水而居,以水为生,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各种食物,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他们生活的主题就是狩猎和种植。我仿佛置身在古代,看着河姆渡人忙碌的身影融为一体。猛然回过神来,走到了近代宁波帮文化展示厅前。同仁堂,红帮裁缝,宁波钱庄……

墙上幻灯片上放映着不同造型,不同时代,不同用途的船只,航运业是宁波帮的主要经营业务,这些普普通通的船只,将小小的宁波托举为震惊世界的“航运帝国”,世界船王包玉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让世界认识了宁波,让宁波走向了世界。还有香港影业大亨邵逸夫,为影视娱乐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还建了很多逸夫楼。值得一提的是,宁波帮中还有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得主——屠呦呦,她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零突破,为中国争了光。

说起红帮裁缝,也是非常值得骄傲,博物馆里有裁缝为孙中山先生量体裁衣做中山装的栩栩如生的人物蜡像,他们做出了中国的第一套西装和第一套中山装。

走出展厅,我隐隐约约明白了宁波帮为何会成功,为何受到了人们的敬仰原因:因为他们树高不忘本的赤字情结,他们有不甘居人后的开拓精神,还有那深深埋藏在宁波帮人士心中的爱国情怀:捐助贫困山区,参加慈善捐款,捐资筹建学校……他们那份驰聘商场的勇气,别特色的睿智值得我们一生去学习。

这里有故事,很宁波;这里有故事,可以读很久;这里还有精神可以流传千古……

指导老师:钱珊珊

第五篇:《走进艺术博物馆》教学设计

《走进艺术博物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博物馆的功能,尤其是博物馆在保护人类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遗产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2、学会利用博物馆来获取知识。

3、了解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概况。教学重难点

如何能够有效地利用博物馆来获取知识。课前准备

教师:中外著名艺术博物馆珍品图片(视频)展示,重点作品分析。学生:探访自己周围的美术馆,或者是浏览网络上的艺术博物馆。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展示一些图片 国画 油画 雕塑 青铜器

提问:如果我们想要观看这些作品,可以到什么地方去? 学生思考并且回答。

2、教师总结,指出博物馆是保存人类的文化、艺术遗产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大量有价值的作品,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

二、授新

1、介绍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可用视频或者图片形式展示)。

2、播放世界四大博物馆的录像或图片资料并作简单介绍。

卢浮宫: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始建于1204年,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

1/2

时代。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同时,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镇馆之宝:蒙娜丽莎、米洛斯岛的维纳斯、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又名不列颠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目前博物馆拥有藏品600多万件。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世界四大美术馆之一,共收藏有300万件展品。现在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型博物馆。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看完这些博物馆的相关资料,我们的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同样可以获得文化艺术类的知识啊?为什么一定要去博物馆?你们猜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且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获得更真实的感受,更正确的认识。

三、讨论总结

1、分小组讨论如果你去参观博物馆你该怎么做?你想去哪个博物馆?参观之前要准备什么?参观时要注意什么?参观回来之后要做什么呢?

2、教师总结

2/2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