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感情宁缺毋滥,“不将就”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

感情宁缺毋滥,“不将就”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



第一篇:感情宁缺毋滥,“不将就”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

感情宁缺毋滥,“不将就”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

在顾漫的《何以笙箫默》中,何以琛说了一句让所有女生都会少女心泛滥的经典台词:“如果对象不是你,所有的人都是将就,而我,不想将就。”于是,很多人开始追捧“不将就”的感情生活。如何挽回自己的爱情?

那什么才是不将就的单身生活呢?很多人的理解是,在没有遇到属于我心仪的人选,绝对不要因为任何的原因来违背自身原来的心意,宁可高傲的单身,也不将就着恋爱。而美好的单身生活,也大概可以这样理解:我好好的读我的书,看我的电影,我不着急,因为我终会遇到你。

但是话又说回来,光在一边等待,就能等来自己心仪的优秀的他吗?天上掉馅饼还正好掉在自己头上的概率,其实比中彩票还要低。而单身生活中所说的“读书、旅行、看电影”其实是概括一件事情,就是提升自身的能力,让自己变得日渐优秀。

当我们还不够好,不够耀眼,不够优秀,也没有给予彼此美好的能力的时候,就应该好好读书,好好看看世界,好好增长见识阅历,好好的让自己沉淀下来,如同雕琢美玉一般。人只有经历了,精神上和物质上的世界,才会日渐丰富,日渐饱满。

不将就的单身生活,让自己沉淀下来的空间,丰富的精神物质世界,能给予你最大的帮助是,从容的去面对所有的感情,所有的困难,也能让你变得更为有趣。众所周知,所有没有经历过沉淀的人,所有过于仓促的感情,在没有了解过对方的内在是否是你所需要的,所能接受的,只看脸而走在一起的情侣,最终都免不了走上分道扬镳的结局。就如同情感专家所说的:“外在决定你们在一起,而内在却决定你们在一起多久!”

好看的人太多,有趣的人太少,如果不想在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最终沦为没话聊而分手的结果,那么久把自己变得更有趣一点,也把自己的生活设计的更有趣一点,这样也能避免你会把你的生活重心移到对方身上,徒增彼此之间的感情压力。

不将就的单身生活,只是一种预备,精神世界不贫瘠,才能吸引到足够优秀的他,日子越过越有趣,也才是恋爱中的精彩所在。本文出自挽回学院。

第二篇:往事不回头,爱情不将就

不必太纠结于当下,也不必太忧虑未来,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的时候,眼前的风景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生命像在一条望不见尽头的路上奔跑,路过风雨,路过高山,只能向前,却从来不能停止脚步。

回不去的都要过去

往前看,人生仿佛遥不可及,往后看,却又咫尺可量。

“人生,就像一本书,有的人厚,有的人簿。有的人醉生梦死,有的人饱经沧桑。有的人在意封面,有的人在意序言。有的人在意过程,有的人在意结果。有的人高调写自己,有的人默默写人生。”

因为尽全力的爱过,分开后,很多人都会非常难过,沉溺在曾经的回忆里,不可自拔。

想起对方给自己的承诺,想起对方拥抱自己的温度,想起一起做过的事,心里的缺口迟迟无法填补,反而越撕越大。

失去了就要不回来

曾经有人问我,如果失去的东西回来了,还要吗?

我说:我丢过衣服上的一颗扣子,我找了好久并没有找到。后来有一天,那颗扣子出现的时候,那件衣服我已经扔了。

我等过了春天,可是你回来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

在一段感情里,我给过你无数条动态,我给过你我最狼狈的样子,我给过你伤害我的机会,我还给过你无数个原谅你的理由。

或许,我再也不能给第二个人这么多了。

但是,你还是离开了。

很多故事到最后,都只有两句话:

你不会去了,他不会来了。

他是走掉的,你是走丢的。

既然丢都丢了,那就别再哭了。

不将就是我最后的倔强

大千世界,繁华无数,求无止境,看轻,才会轻松;看淡,才能愉悦;看开,才能豁达,看透,才能成熟;看懂,才能简单。缘来不拒,境去不留,看淡了荣辱得失,才有闲心品尝幸福。

人海之间,是缘分。亲情之间,是温暖。爱情之间,是眷恋。朋友之间,是默契。做人之间,是豁达。成功之间,是感悟。山水之间,是宁静。幸福之间,是感觉。

无论岁月如何辗转,不管光阴如何薄凉,心底深处对温暖与美好的初心不变,骨子里对真爱真情的守望与坚定不减。沿着走过的斑驳残痕,细细梳理,慢慢品悟,那些隐没在时光深处的暖,那些珍藏在心间低层的爱,一直一直都在。

日子如水,在指尖缱绻流淌。在岁月的烟火中,终于学会更安静了,使自己行走的更慢了。

留意一些往日忽略过的美,你会发现,其实岁月是宽厚的,待你不薄。学会将琐碎的日子过出新意,在简静岁月里,安排好自己的一颗心,浅喜深爱,相安各好。

一辈子太短,生命太珍贵,要去做自己热爱的事。余生,不将就,不放弃……

第三篇:做事不将就

做事不将就

安徽省固镇县宋店中学茂林文学社 朱艳丽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对待所从事的工作或做事情总是抱着这样的态度:不求最好,只求将就。他们的口头禅就是:“何必那么认真,将就一下不就行了吗?”“做事不必太认真,能将就则将就。”如果一个人用将就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与所做的事情,那么,他做人的准则就降低了,做事的标准也会随之降低。显然,这样的人,是不会取得事业的硕果与人生的成功的。

教育家张伯苓说过:“人可以有霉运,但不可以有霉相!越是倒霉,越要面净发理、衣整鞋洁,让人一看就有清新、舒服的感觉,霉运很快就可以好转。”身处倒霉之时,仍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示人,这是一种顽强的意志,乐观的品质,坚强的人生,其实就是一种不将就的生命状态。

做事不将就,在这方面,傅雷夫妇给我们做出了表率。1966年9月3日,著名翻译家傅雷遭红卫兵连续四天三夜的抄家批斗后,不堪其辱的傅雷凌晨写下遗书后夫妻双双自杀。傅雷一生凡事都一丝不苟,在他辞别人世前表现得尤为突出:他没忘记托内弟上缴当月55元房租;他没忘记给保姆留下一块手表和600元的存单作为纪念;最后剩余的53.3元正好是他和夫人的火葬费;为防踢倒凳子吵醒邻居,他们事先在地上铺上一床棉被。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后,他们开始选择安详地离开这个世界。傅雷夫妇走得是那么淡定,那么从容,那么安静,那么让人叹惋,那么让人震撼,那么让人景仰。一个人,对待死亡都是如此认真,临死前还把事情做得那么细致缜密,真的让人震惊。难怪傅雷在学术与创作上会取得辉煌的成就,难怪他们会培养出一个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儿子。人们在做事的时候,大都只关注是否能获得成功,却往往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成功法则:对待工作或事情的态度如何,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著名电影演员成龙,对待电影,他有着这样的信念:“我宁可为电影而死,而不愿老死!”他曾说过:“面对挑战,只要全力以赴,荣誉自然随后而来。”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拍《少林门》时,被打得完全失去知觉;拍《A计划》,颈骨重伤,鼻骨被撞裂;拍《警察故事》,第6至8节脊椎骨及骨盆被撞移位,几乎瘫痪;拍《龙虎兄弟》,头骨凹陷、脑出血;拍《红番区》,脚骨开裂;拍《特务迷城》,尾椎软骨受伤,导致下半身不能活动„„正是因为成龙对电影投入了炽烈的感情,甚至不惜付出生命,最后他终于获得了成功。

黄炎培写给儿子的座右铭有这样几句话:“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言外之意就是不将就。词作家阎肃有“四不”人生感悟:“不忽悠,不糊弄,不折腾,不凑合。”正是长期坚守着不将就的人生态度,使得年愈八旬的老人依然活得精神焕发、神采奕奕、快乐无比。

得过且过、敷衍塞责、草草了事、马马虎虎的做事将就的态度实不可取;一丝不苟、尽职尽责、尽心竭力、精益求精的做事不将就的态度,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障。抛开所有的杂念,用不将就的态度去全心全意地关注与投入事情的本身,这才是获得成功的做事态度,这样,我们才可以走得更远。

简评

文章结构安排严谨缜密,开头从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出发,引出本文话题,又自然引出和提示下文内容;接着,用教育家张伯苓的话提出文章观点:做事不将就;文章主体部分通过傅雷夫妇和成龙两个典型事例进行论证;最后进行归纳总结,照应文题与前文,收束自然。另外,文章论证有力,在观点的论证上,作者运用了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达到了以理服人的效果。语言表达上,很有个性特点,充满个性魅力。文中“身处倒霉之时,仍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示人,这是一种顽强的意志,乐观的品质,坚强的人生,其实就是一种不将就的生命状态。”这样精美的语言还有很多,足见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与能力。

第四篇:有一种感情

有一种感情,始终包围着你,以至于让你忽视了它的伟大„„

有一种感情,永远呵护着你,以至于让你麻木了它的厚重„„

有一种感情,一直支持着你,以至于让你不觉得它的珍贵„„.当每一天妈妈把热腾腾的早餐,准时送到我们面前的时候,也许我们不曾为此感动过„„

当每一次爸爸把学费交到学校,让我们能够无忧无虑的在学校学习,也许我们觉得那是应该的„„

每一天,我们都享受着来自父母的无微不至的关爱。起床时准备好的早点,放学后精心搭配的晚餐,睡觉前温暖的被窝。父母们竭尽所能,为我们提供最舒适的生活,最优越的学习环境!我们每一天都心安理得的享受着这一切,我们不但没有对父母表示感谢,甚至还嫌他们管的太紧,太罗嗦,甚至有摆脱父母管束的想法。

我们有没有想过,终有一天,爸爸妈妈会老去,等到这“如果有一天”真实的呈现在你眼前时,看着父母为我们辛劳一生而苍老的身体,我们是否会感到无比的心痛和悔憾?!

养育之恩,何以回报?

父母,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的为我们做着许多许多的事情,如果说这些事情是应该的,那么我们对于父母的回报也是应该的。我们可以去感谢任何帮助过我们,关心着我们的人,但我们最需要感谢的是我们的父母,最值得让我们感动的也是我们的父母,学会感恩于我们的父母,回报父母的恩情。才有资格去真诚的感谢他人,才有资格去接受别人的感谢。

怎样 感恩父母从现在开始„„

一:感恩的心情 流淌指尖(记一段真实故事)

寒假回家为父母做一件真真切切的事情,父母不需要你为他们做太多的事情,只要用你一个小小的实际行动,让他们知道,你长大了,懂得感恩回报了。哪怕是端上一碗热饭,也足以温暖和感动父母的心。然后,把父母为你做的,你觉得最感动的事情和你的感恩心情,写成一篇文章,二:总结一句最想对父母说的感恩的话,发送至你父母的手机上

三:写一封家书,表达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四:拍一张温馨的照片,记录你对父母的爱

感恩的主题,永恒无限。希望同学们能将感恩的心情融入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算算亲情帐,感受父母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以实际的行动来回报父母。

教学过程:

一、听阎维文的歌曲《母亲》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附歌词: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他)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你身在(那)他乡住有人在牵挂,你回到(那)家里边有人沏热茶,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他)掉眼泪,你露出(那)笑容时有人乐开花,啊,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

问:为什么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引出主题:自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父母为我们付出了无私的爱,我们要感恩父母爱、感受父母崇高、无私和伟大的爱: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感念亲恩)

A、初步感受

1、让学生看图片,认识两个人:父亲,母亲。教师明确:母亲永远给我们挡风雨,父亲一直牵着我们的手;父母的爱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黑暗里的一束光明。父母的爱是崇高的、无私的和伟大的!

B、深入认识

1、老师讲有关父母关心爱护儿女的真实故事。

①六旬老父捐肾救子: 2003年2月,湖北60岁的农民父亲胡介甫将自己的肾脏移植给了患“尿毒症”的儿子,固执的父亲不容拒绝地告诉儿子胡立新:“没什么比你的命更重要?我宁可自己没命,也不能看着你死!

②年轻母亲舍身救儿: 2004年8月27日下午,沈阳市五里河公园5岁的男孩童童掉进鲨鱼池。35岁的母亲刘燕当时也顾不上将手上的相机和肩上的背包放下,直接跳入鲨鱼池中将儿子救出。刘燕在接受采访时只说了一句话:“儿子就是妈妈的全部。”

提问学生:从上面的故事里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讲自己和父母的故事: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多,请讲:①父母令你最感动或者最难忘的一件事②父母令你最高兴的一件事

3、父母并不能每时每刻都在做令儿女特别感动的事情,有的学生甚至没有过这种体验,但他们平凡的工作足以令人感动。请学生讲一讲父母平凡而辛勤工作:父母做什么工作?什么时候上下班?工作时间长吗?你觉得你的父母辛苦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工作呢?

5、播放歌曲《天下父母心》送给家长及在场所有人的父母。

附歌词: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你们为抚养儿女遭了多少罪头发白了不会再变黑皱纹添了不会再消退起过多少早贪过多少黑你们为培养儿女多少心也被操碎眼睛花了走路已驼背牙齿掉了说话常琐碎常言说可怜父母心直到我们有了儿女才能真正体会最感动就是天下父母心儿女长大要去飞老人怕给添累赘换一杯茶水铺一下床被问一问饭菜合不合口味父母如今到了这个年岁健康长寿多少钱也买不回常言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直到我们有了儿女才能真正地体会最感动就是天下父母心老人健康长寿多少钱也买不回

6、心灵表白

同学们现在你们有话对爸爸妈妈说吗?现在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是什么?

二、感恩父母(学会做人)

就像前面歌曲里的歌词所说:①父母为我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他们含辛茹苦培养我们,那么我们该怎么回报父母?

1、孝敬父母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教师讲一个古代儿子孝敬老母亲的感人故事:《挨杖伤老》: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无论母亲打多重,他都没有怨言不掉眼泪。可是,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哭得很伤心。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时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不如以前,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能忍受。”

学生评价韩伯愈(是一个孝子,性格善良,孝敬母亲)

②讲一个现代儿子孝敬母亲的感人故事:2004年9月底,在深圳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田世国得知母亲刘玉环患尿毒症后,偷偷跑到上海中山医院作了血样检查;配型成功后,瞒着母亲,毅然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她。问:从这个真实的故事里你看到了什么?

2、请每个学生写几句简短的话概括:谈一谈怎样孝敬父母?

3、父母很希望听到儿女祝福的话语,如果要写一句祝福的话在父母生日时送给父母,应该怎么写?比一比谁写得好

4、下面的表现,哪些是同学们做得最好的?请讲一讲让同学们学一学①了解父母各个方面(如:爸爸妈妈的工作是什么?辛苦吗?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你了解爸爸妈妈的身体健康状况吗?你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

②尊敬父母,对父母有礼貌,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当面顶撞父母,不和父母发脾气

③生活节俭,无浪费现象,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过高要求

④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负担。

⑤有心事主动和父母说,经常与父母聊天(多和父母沟通)

⑥碰到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要和父母商量,征求和认真考虑父母的意见.。⑦外出时,在征得父母同意后,应把去向和时间告知父母(未成年人保护法)

⑧努力学好各门功课,经常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不让父母操心

⑨父母亲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诚恳的指出(实话实说)

5、巧解误区:学生讨论下面同学的做法

①有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他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每天一回家就马上学习。最近学校开展孝敬父母的活动,要求学生在家能帮助父母承担一些家务劳动。但小林却说:“学习成绩优秀就是孝敬父母,其他都是多余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学习成绩再优秀也不行)

②小刚是一名初一学生,在学校里活泼开朗,可回到家却不愿和父母讲在学校的事,有什么心事也不愿和父母讲,总是一个人独自呆在屋里。问他为什么,他说:“父母只会唠叨,和他们没什么好说的。”(缺少沟通)

③在课堂上,老师批评现在社会上一些不赡养父母的错误行为。小明说:“等我工作后,每月都给父母生活费就行了。”只是每月给父母生活费就是孝敬父母吗?(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在精神上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爱更为重要)

④一位学生在接受了孝敬父母的教育后写下了一段话:为了我们的妈妈,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将来让妈妈过上幸福的生活,不再让妈妈做又苦又累的生活,让妈妈过世界上最好的生活!妈妈,等着我给你过最幸福的生活吧。

5、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赐予……人自从有了自己的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让我们懂得感恩。请听歌曲:《感恩的心》

教师总结发言:

刚才这首歌唱出了我们心中的最想说的话。让我们懂得感恩,懂得说声谢谢。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其实父母并不需要我们以后轰轰烈烈的去为他们做什么大事,而是要求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有时候关心孝敬父母,就是陪父母聊聊天,就是一个祝福、一句问候、一朵鲜花、一个拥抱,甚至只是一个微笑。虽然父母爱我们并不想过要什么回报,但是只有父母付出的爱,没有我们回报的爱,这爱是不公平的。除了父母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关心我们的人,我们的老师、同学和朋友,甚至我们的祖国都是关心我们的。所以只有互相付出爱,一个家庭才能美满,人们在学校里、在社会里才能和谐相处;大家都能献出爱国家才能兴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四、布置爱心家庭作业。

(1)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

(2)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

(3)给父母过生日,赠送亲手制作的礼物。

(4)给父母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洗脚;

(5)我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

(6)开展“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

(7)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

(8)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

第五篇:不将就,成就卓越品质

不将就,成就卓越品质

——读《斯蒂夫·乔布斯传》有感

杨洁梅

初识乔布斯是因为iphone4S。当年,一位男同事拿着这部小巧精致的智能手机在我眼前晃悠的时候,我并不认为老美的东西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中国同样也能生产出如此精巧甚至更实惠更耐用的手机。可当听说这是一位世界巨匠的遗作时,我不禁对这部手机,这个品牌产生了兴趣。是什么样的手机可以如此价格昂贵到让人去卖肾,却倍受人吹捧。是什么样的公司能成就一个世界性的粉丝团体——果粉,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称之为世界巨匠。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书店里看到《史蒂夫·乔布斯传》,我便毫不犹豫的买了。就如本书作者所述:“这是一本关于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企业家的书,关于他过山车一般的人生,关于他炽热强烈的个性。他对完美的狂热以及积极的追求彻底改变了六大产业......2011年8月,在乔布斯即将卸任苹果公司CEO之际,这个在他父母的车库中诞生的公司成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

如果这本书叙述的是乔布斯的一生,纵观整本书,乔布斯所获得的成就大多都是建立在其不将就的追求上的。

他的第一件不将就的事是换学校,在他7年级发现学校并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时,即使对于父母来说经济负担重,他也坚持让父母给自己换了一所好的学校。他的家也因此搬到硅谷附近,这为他今后从1 事的事业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切伟大的事业都是从废旧的车库开始的。”这句曾在网络上风靡的玩笑话就出自乔布斯的创业历程。乔布斯的第二次影响人生的不将就,就是选择是否继续上学和从事什么样工作上。乔布斯是大学的辍学生,标准学历是高中,可这并不影响他成为改变世界的人。学历并不代表一切,能力源于思想和执行力。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指引生活的方向。乔布斯和他的父亲并没有纠结于非要读大学有一个大学文凭这件事。当时他也可以将就着读完大学,可是他没有那么做,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了在当时看上去特别不靠谱的事。乔布斯也没有辍学后找一份工作将就度日,而是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不断努力。

不将就也意味着不将就于自己的现状,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不断冲破限制。在这个世界上给我们设限的人和事已经够多了,如果自己再给自己设限,或许这世上会少了很多创造吧。乔布斯要做电脑公司这事儿,他的父亲并没有说他这样不行,那样不行给他设限。而是支持他的构想借给了他车库,提供事业的基本保障。而乔布斯也没有因为自己只是高中生这件事给自己设限认为自己不能完成创立公司的事。他用强有力的执行力支撑了自己的梦想。于是,所谓的天时地利仁和就都有了,制造第一台苹果电脑的条件也逐步达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实现梦想而迈出的这一小步,是乔布斯苹果公司的起点,也是苹果这个卓越品牌的起点。

乔布斯的第三个不讲究在于他对产品的要求上。他在任苹果CEO2 时,对于产品的要求是很高的。无论是外观设计、做工、还是用户体验他都要求极致完美。他是将产品当作艺术品来制作的。精益求精到近乎疯狂。据他的同事回忆,在他手下干活,一个设计改几十遍是很稀松平常的事。这种不将就虽然让他身边的人对他很有诟病,可是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坚持,使得苹果公司创造了多项奇迹,在日益竞争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我想这正是大多数像我这样的人选择使用苹果手机的真正原因吧——选择它其实不是因为它昂贵的价格,而是因为对卓越品质精神的理解和追寻。

当然,除了学习和事业,乔布斯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个不将就的人,因为没有合适的家具,他的家一直显得很空旷。他是一个素食主义者。因为杂志上被饥饿折磨的儿童的照片,让他不再信仰耶稣基督。可是他又干过诸如像苦行僧一样去远游这样的事以寻求思想的真谛。在很多人眼中他是一个极偏执的人。可我认为,就是因为他这样不将就的偏执才成就了他和他的苹果,才让他成为真正改变世界的人。

疯子不一定能成为天才,而天才在某些方面多少会有些疯狂的举动。本书的开篇是苹果公司1997年的广告: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Apple's “Think Different”。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这个开篇如乔布斯一样特别,很符合乔布斯的特质。用来做《斯蒂夫·乔布斯传》的开篇最合适不过,本书作者对于这本传记也是很用心的。

或许我们是小人物,即使再不将就也不可能成为乔布斯那样的世3 界性大咖,也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朝着不将就的方向发展,更认真的对待工作和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更精致一些,更有品质一些,是不是会更好呢?

不得不承认我是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才喜欢上苹果手机的,也在2014年有了自己的第一部苹果手机。我不是果粉,却想用苹果手机时刻提醒自己,要对自己要求高一点,力图做一个卓越的人。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