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古诗:咏鹅

古诗:咏鹅



第一篇:古诗:咏鹅

案例:古诗――咏鹅

苏州工业园区新馨花园幼儿园

尹丹华

设计理念:

鹅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比较喜爱的一种动物,但是对它的外形特征容易和鸭子的外形混淆,本活动在幼儿学习了古诗的同时,通过辨一辨,认一认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鹅的外形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本诗歌语言简洁浅显、节奏明快,琅琅上口,诗中白鹅游水时的形象和悠然自得的神态生动逼真。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朗诵古诗,并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朗诵。

2、对学习古诗感兴趣。教学准备:

VCD片,电视机,古诗录音,鹅的头饰若干。教学过程:

1、倾听古诗。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是《咏鹅》,请小朋友仔细听,诗歌是怎么念的?

幼儿听古诗录音一遍。

听完提问:刚才我们听的这首古诗的名字是什么? 诗里说的是谁呢?

2、学习朗诵。

我们再来听一遍诗歌,听听录音机里的阿姨是怎么念这首诗歌的? 再次听录音。

我们也来学学、念念这首诗歌,好吗? 教师与幼儿一起朗诵,提出刚才朗诵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纠正。

幼儿再次朗诵儿歌,提醒幼儿在朗诵时注意语气。

3、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老师这里啊还有这首诗歌的介绍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这首诗歌讲的是什么事吗?

我们请新月格格来告诉大家听。幼儿看VCD。

提问:诗里的鹅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呢?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看新月格格介绍。

鼓励幼儿以后也要认真学本领,也自己作好听的诗歌。听VCD里的叔叔朗诵,会朗诵的请小朋友一起朗诵。

4、你们真能干,这么快就学会了这首诗,谁愿意到前面来朗诵?

请一部分幼儿戴上鹅的头饰上前表演,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演。

5、大白鹅是什么样子的?你在朗诵的时候可以一边学大白鹅的样子,一边朗诵。教学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鹅和鸭的各个身体部分的卡片,让幼儿玩一玩辨辨认认的游戏。

活动反思:

由于本诗歌节奏明快,语言浅显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幼儿朗诵,尤其是诗歌的意境非常优美,幼儿能较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针对中班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先诵读,再用电视动画让幼儿来理解古诗内容的方式,使幼儿在诵读之后先有一定的印象,有想像的空间,再辅以电教手段,让幼儿思维更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更好地理解鹅的形态特征。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对古诗诵读有了很高的兴趣,并且能注意到运用一定的韵律来诵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最后采用了戴上了鹅的头饰,进行边朗读边表演的方式,更增加了幼儿诵读的趣味性,也吸引了更多的幼儿大胆地上前表演。

第二篇:古诗一首咏鹅

古诗一首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夜宿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悯农

(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

(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第三篇:咏鹅中班古诗教案

设计思路:

这节活动与其他活动大不同的地方就是采用砂皮纸为载体进行美术活动,让幼儿初步感受其中的不同。因此在选择动物上也有以下思考:形象表现简单,砂皮的深色背景下选择白毛的鹅,效果突出。而《咏鹅》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唐诗,通过唐诗内容巧妙而又形象地帮助幼儿表现出大白鹅的基本特征。尤其是“2”字较形象地引导幼儿联想到大白鹅的长脖子。

本次活动分为三大环节:在第一环节中运用唐诗《咏鹅》让幼儿在吟诵唐诗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大白鹅的外形特征;在第二环节中通过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帮助幼儿较形象地把握大白鹅脖子长的特点;引导幼儿能充分地表现鹅在水中的简单动态;在第三环节的分享交流中引导幼儿关注绘画作品,感受砂皮纸上作画的乐趣并体验美。

活动目标:

1.尝试用颈部任意弯曲,表现鹅在水中游泳的情景。

2.感受在砂皮纸上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砂皮纸人手一张、蜡笔(白色蓝色绿色红色黄色)、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

一、欣赏唐诗--理解故事内容,从唐诗中了解大白鹅基本特征

1.幼儿欣赏唐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你知道这首唐诗的名字吗?让我们一起来念念这首好听的唐诗吧。

2.鹅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白色)它的脚掌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脚掌有蹼、红色)什么是“曲项向天歌”?(弯曲脖子向着蓝天唱歌)

小结:大白鹅身上有白白的羽毛、红掌红冠子、长长弯弯的脖子,大白鹅美丽又神气。

二、创作表现--在边念唐诗边示范讲解中创作表现大白鹅在水中的简单动态

1.教师运用唐诗中的四句话进行示范讲解:

l 鹅,鹅,鹅(画一个大2),l 曲项向天歌(弯曲后画成一个大身体)

l 白毛浮绿水(画翅膀),红掌拨清波(画出红色的脚掌)。

l 添上大白鹅红色的冠子、有神的眼睛、扁扁的嘴。

2.引导幼儿添画蓝蓝的湖水、绿绿的杨柳、蓝天白云、展翅的蝴蝶等等

3.提醒幼儿把大白鹅的脖子画长,4.提醒幼儿在砂皮上用蜡笔涂色要用力均匀,用先打好轮廓后填充颜色的方法。

三、分享交流--游戏中引导幼儿结合唐诗关注作品,感受唐诗美与绘画美的结合1.师生一边念唐诗一边轮流点幼儿的作品,唐诗念完最后被点到的作品,就请该幼儿来介绍。

2.说说哪只大白鹅最美?它美在哪里?

第四篇:改写古诗《咏鹅》

改写古诗《咏鹅》

一天早上,骆宾王在花园里散步。他走到池塘旁边的小亭子里想休息一会儿,忽然看见大白鹅正在水中嬉戏、游玩,在荷花的映衬下美丽极了。小金鱼全围着它们游来游去,仿佛在和两只大白鹅说:“我们做个朋友吧!”骆宾王看得入了迷。

两只大白鹅弯着长长的脖子,好像在对着天空歌唱,连王骆宾也想唱一首歌了。

这两只大白鹅,毛色白亮,在碧绿的湖水映衬下显得格外好看。红色的掌蹼在阳光的照耀下是那么鲜艳、那么红亮,湖水也被照得闪闪发光。王骆宾双水托腮,站在亭子的围栏旁边,心想:大白鹅可真漂亮呀,羽毛白而净,脖子细而长,掌蹼红而艳。

中关村三小万柳部,一零一中学四年级:廖盈佳

第五篇:咏鹅

《咏鹅》音乐教案设计

教师:刘艳华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感受乐曲中描绘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

2.引导学生能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3.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中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歌曲,并边唱边演。

教学难点

了解休止符号和反复跳跃记号。

养成教育训练点:锻炼学生能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琴、多媒体、录音机、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谜语

头 戴红 帽 子,身 穿白 袍 子,脚 蹬红 靴 子,唱 歌伸 脖 子。”

学生猜(谜底——鹅)

(二)讲故事

通过图片配合,讲诉唐代诗人骆宾王在7岁时创作《咏鹅》的故事。引出本首歌曲的歌词。

在唐代贞观年间,有一个聪明的孩子叫骆宾王。他读书很用功,也很努力,在他7岁的时候呢,就显示出了不同凡响的文学才华。7岁的小骆宾王很聪明,每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他都是很积极的回答问题,而且答案回答的也很准确,经常受到老师的鼓励和夸奖。有一天放学后,小骆宾王和小伙伴们相约到小河边玩耍。在河面上他们看到了一群鹅,别的小朋友看到鹅后,他们都欢呼雀跃,有的跳了起来,有的学着鹅走路时的样子,有的学着鹅的叫声,有的则伸出手指数着他们到底有多少只。小骆宾王却不同,他认真、仔细的观察了一下鹅,看到了鹅白白的羽毛,红红的脚掌,闪动着水波,在蓝天的照耀下,显得特别好看。洛宾王太喜欢了,于是情不自禁的写下了一首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波清波。

(三)1.朗诵背诵诗歌《咏鹅》。

2.简单讲诉诗歌里面的含义内容。

大白鹅呀大白鹅,你弯曲着脖子仰天欢叫,洁白的身躯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和脚掌波动着清清的水波。

(四)1.聆听歌曲,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2.让学生简单了解休止符和乐曲中的反复跳跃记号。

3.学唱歌曲,由老师领唱学生跟唱。

(五)边唱边演

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边唱边演《咏鹅》。

(六)拓展

欣赏其他音乐家创作的同名歌曲《咏鹅》,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