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快乐的猜数》游戏-教学教案(小文档整理)

《快乐的猜数》游戏-教学教案(小文档整理)



第一篇:《快乐的猜数》游戏-教学教案(小文档网整理)

教学目的: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以及自己的经验来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更好地理解千以内的数。教学过程:

一、请一个学生背对黑板、面对大家站好,然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三位数。

猜数开始,被请的学生大声地说自己所猜的数,其他同学则把该数与黑板上的数比一比,再分别用“多很多”、“多一些”、“多一点”等词语予以提醒;直至猜中为止。

二、老师试一试:游戏规则不变,但学生很容易看出老师的水平更高,往往可以更快的猜对数。

引发大家思考:老师为什么可以猜得那么快?交流秘诀。

三、学生再试。

熟练运用猜数方法。学生认识了不同的计数在玩这个猜数游戏的时候,同学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但老师要在不同的环节引导学生及时地发现困惑、解决困惑,使游戏更顺利、有效地进行下去。

比如:

1、“多很多”、“多一些”、“多一点”的区别在哪里?就该有一个大致的统一的标准。最后我们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差几百的算“很多”、差几十的算“一些”、差几的算“一点”。

2、为什么老师可以那么快的猜对?这里就有一个策略问题,除了仔细听清楚学生的提示,还要用“减半缩小范围”的方法。具体猜的时候可以每次都从中间数开始猜,可以大大减少猜的次数。

3、这个游戏用的时间是比较多的,而且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掌握游戏的玩法,还要留比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找朋友继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收益。游戏的收获:

1、通过这个游戏,学生能在游戏情境较熟练地理解、运用整百数、整十数,并进行有关的加、减计算。既复习了概念,又复习了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感,能熟练地运用“多很多”、“多一些”、“多一点”等词语来描述两数之间的关系。

3、注意培养学生发现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认识能力,有利于他们今后的自主学习。

4、在这一游戏过程中,学生非常的快乐,积极的参与,培养了他们爱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第二篇:猜数游戏教案

猜数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形式,使学生学会“6”的加减法。2.提倡算法多样化。

3.通过数学游戏活动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6”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圆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儿歌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听儿歌吗? 生:喜欢。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儿歌《数鸭子》,听完后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听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好,现在请问同学们都听到了哪些有关数学的知识呢? 学生们会说有:2,4,6,7,8。

师:嗯,很好,那我们还学过哪些数字呢? 学生会说还有:1,3,5,9,10。

二、组织游戏,探索新知

1、猜数游戏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说明大家对这10个数已经非常熟悉了,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猜数的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大家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棋子。

师:老师这只手有几个棋子? 生:4个。师:另一只呢? 生:2个。

师:那老师现在把两只手合起来,请问一共有多少个棋子呢? 生:6个。

师:你们怎么知道是6个? 生:4+2=6/2+4=6。

师:很好,我们前面学习了合起来用加法算式。

师:我们再来玩一次,大家看,老师现在手里有多少个棋子? 生:6个。

师:看,老师这只手有几个棋子? 生:3个。

师:请问老师另一只手还剩几个棋子? 生:3个。

师:你们怎么知道是3个的? 生:6-3=3。

师:很好,那哪位学生能解释一下6-3=3的意义呢?6表示什么? 生:6表示原来有6个棋子。师:前面这个3表示什么? 生:一只手拿走了3个棋子。师:后面的3表示什么呢? 生:另一只手还剩下3个棋子。师:两个3的意思一不一样? 生:不一样。

师:很好,那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符号来表示一下,6个棋子我们可以用6个小圆圈表示,一只手拿走了3个,我们用斜线划掉,还剩下3个。(学生一起回答)师:很棒,求还剩下多少我们用减法算式。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6的加减法。

2、小组讨论

出示教材第34页“分一分,填一填”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来完成一个表格。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4面。拿出准备好的6个小圆片,同桌两人一组,分一分,摆一摆。师:同学们分好了吗? 生:分好了。

师:那我叫一组同学起来分一下。某某你给你的同桌先分了几个? 生:我先给同桌分了3个。

师:好,我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分,你先分给了同桌分最小的,那应该分几个? 生:我给她分0个。师:那你还剩下几个? 生:我剩下6个。

老师在黑板上画好的格子中填写,并在格子下面画出6个小圆圈。师:某某你继续说你再给同桌分几个? 生:分一个 师:那你剩下几个? 生:剩5个。

师:(划去一个小圆圈)填写表格。换一个同学,让她接着分 生:我分给同桌2个,我剩下4个。师:很好,接着说。

生:我分给同桌3个,我剩下3个。我分给同桌4个,我剩下2个。我分给同桌5个,我剩下1个。我分给同桌6个,我剩下0个。(学生一边写,老师一边填表格,最后出示ppt看看小朋友们填对了没有)

3、编故事

出示:教材第34页下面“说一说”

请同学们编两个小故事来说明为什么第一幅图列算式2+4=6,第二幅图列算式6-4=2.一、二两个大组编第一幅图,三四两个大组编第二幅图,四个大组各请一名代表起来发言。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教材第35页练一练第1题。

仔细观察图中情景,分别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要说出这样列的道理。注意提示小朋友第一幅图有两种列式方法。做减法的时候先数出总数,再减去其中的一部分,得到剩下的一部分就可以了。

2、教材第35页练一练第4题。出示已经做好的卡纸:

6-3= 1+5= 6-6= 4+2= 6-5= 6+0= 0+5= 3+3= 3+2= 6-0= 6-1= 6-4= 用开火车游戏让学生们快速抢答。

3、教材第35页练一练第6题。

同学们回答的又快又好,那让我们一起来再来玩一个游戏,凑6的游戏。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两只小手,老师先出一个数,同学们出相应的数和老师的数凑成6.师:我出4。生:我出2。师:我出1。生:我出5。

然后让同桌两人一组玩,最后叫两个小组起来玩。

四、课堂小结,激发兴趣 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些什么? 生:6的加减法。理解它们的含义。

五、作业。

第三篇:猜数游戏教案

教学内容:

猜数游戏 p

32教学要求:

1、通过游戏活动,学会7和6的加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6和7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小豆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数游戏

1、拿出各自准备好的小豆,同桌两做游戏。

2、边做游戏边完成书上的题目。

3、集体交流。

4、整理板书。

二、想一想

1、讲故事引入题目。

2、观察图,说说图意,独立完成书上的两组题。

3、想像:说一说还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生说师板演。

三、练一练

1、连一连。根据图示独立完成。

2、做一做。先独立看题,完成题目,再同桌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数学游戏

1、知道怎么玩。

2、玩一玩。

3、回家后,找家里人玩一玩这个数学游戏。

第四篇:猜数游戏教案

《猜数游戏》教案

王丽娟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数”游戏,进一步理解加法算式中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运算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3,能与同伴合作,体验数学游戏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洞洞板 塑料玩具一个

重、难点:

1,重点:理解加法算式中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2,难点:能准确计算出结果。

活动过程:

1,复习5以内的加法:

玩法:由老师晃动铃鼓,请幼儿快速传一个玩具。鼓声停,由手拿玩具的幼儿回答白板上的算式题,(五以内的加法算式)由幼儿说出答案。

板书:1+4=2+3=3+2=4+1=

引导幼儿发现:得数是5的加法算式,其中加号前后的两个数可以组成5,也就是5的组成。

2,通过“猜数”游戏,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1)游戏“猜数”

玩法:告诉幼儿老师手中一共有6个棋子,一只手里有4个棋子,请幼儿猜一猜另一只手里藏了几个棋子?

板书:4+()=6

请幼儿先自己动手在洞洞板上摆一摆,在回答。幼儿答对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算出结果)

(2)游戏“猜数”

玩法:告诉幼儿老师手中一共有6个棋子,一只手里有2个棋子,请幼儿猜一猜另一只手里藏了几个棋子?

板书:2+()=6

请幼儿先自己动手在洞洞板上摆一摆,答对后,在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3)比较算式:

比较4+()=6和2+()=6这两道算式,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理解加号前后的数互换位置以后,总数不变。

3,教师与幼儿合作玩“猜数”游戏,在操作中练习10以内加法。

(1)玩法:教师摆出 8个棋子,请幼儿观察并记忆,在请幼儿闭上眼睛,此时老师拿掉的其中的 3个棋子,请幼儿睁开眼睛观察。并猜一猜我拿掉了几个棋子。板书:5+()=8

(2)同样的玩法: 算式是4+()=7

4,两人合作玩游戏“凑10”

先由老师在计数板上摆出1个数,由幼儿在自己洞洞板上摆出可以和它凑成10的数,再由两名幼儿合作下棋,并说一说几和几组成10.几加几等于10.

第五篇:《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猜数游戏

导学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有关“6”和“7”的加减法.

2.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交流、积极思考,并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发展他们的数感.

导学重点

掌握“6”和“7”的加减法.

导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导学过程

一、活动一:师生进行猜数游戏

(一)猜数“2”或“4”

1.教师谈话:我们一起玩一个猜数游戏好不好?(教师出示一个磁珠,让学生看看它的大小)猜一猜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抓了几个这样的磁珠?

2.学生猜数,并说出简单的理由.

3.教师提问:

(1)老师的手里到底有几个磁珠哪?想不想知道?

(2)看看老师的左手有几个?(教师把左手的4个磁珠贴在黑板上)

(3)右手哪?(教师把右手的2个磁珠贴在黑板上)

(4)有谁猜对了?你怎么知道一共有6个磁珠呀?

(左手有4个磁珠,右手有2个磁珠,合起来一共有6个.)

(5)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

2+4=6 4+2=6

4.教师谈话:还想不想再玩一次?我们还用这6个磁珠,(教师把这六个磁珠摘下,重新握在手里)老师的两只手里都有磁珠,如果告诉你一只手里有几个,你能猜出另一只手里有几个吗?(教师按照学生的意愿出示一只手中的磁珠的数量2或4)谁能猜出我的另一只手中有几个?

5.教师提问:

(1)你猜对了吗?你怎么那么肯定你猜对了?

一共有6个磁珠,老师左手有2个,右手一定有4个.

(2)能把你的想法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2+4=6 4+2=6 6-2=4 6-4=2

6.小结:你们猜得有理有据,所以都猜对了,快为你们的胜利鼓鼓掌吧!

(二)猜数“3”

1.我们还用这6个小磁珠,换个玩法好不好?(教师用手捂住3个)猜猜老师用手捂住了几个?

2.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3+3=6 6-3=3

(三)猜数“1”和“5”

1.还是这6个磁珠,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玩一玩,(教师悄悄地引导请上来的学生捂住1个)猜一猜他捂上了几个?

1+5=6 5+1=6 6-1=5 6-5=1

2.你们是不是都很想玩猜数游戏?那同桌的两位小朋友就来一次猜数大赛好不好?

二、活动二:生生进行“猜数游戏”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数出7个小珠子,看谁数得快!

(二)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一个同学捂,另一个同学猜,并说出算式.如果猜和算式都说对了,就可以从学具盒里拿出一个小珠子,放在盒盖中,表示得一分.比赛结束时,谁得的小珠子多,谁就获得了胜利.

(三)小组活动.

(四)你们俩是怎样玩猜数游戏的,结果怎样?

0+7=7 7+0=7 7-0=7 7-7=0

1+6=7 6+1=7 7-1=6 7-6=1

2+5=7 5+2=7 7-2=5 7-5=2

3+4=7 4+3=7 7-3=4 7-4=3

(五)小结

我们一起玩了猜数游戏,玩得高兴不高兴?我们今天又结识了许多算式朋友!这些朋友可以帮助我们做许多事,信不信?

三、活动三:口算抢答

3+4= 7-4= 7-3= 7-5= 1+6= 2+5=

6-3= 7-1= 7-7= 4+2= 3+3= 1+5=

四、活动四:找朋友

(一)出示图片:连一连

(二)教师提问:看一看,谁看明白了?(把加起来和是7的数连起来.)

说明:学生在连一连的时候,可能是把两个数相连,有可能是把三个数相连,只要加起来和是7就是正确.

五、活动五:小老鼠背土豆

(一)出示图片:老鼠背土豆

有一天夜里,一只小老鼠实在太饿了,他就到土豆地里偷土豆,你们看他来了.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哪?

(二)学生自编故事

你们能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三)能根据他们编的数学故事列出数学算式吗?

0+7=7 7+0=7 7-0=7 7-7=0

1+6=7 6+1=7 7-1=6 7-6=1

2+5=7 5+2=7 7-2=5 7-5=2

3+4=7 4+3=7 7-3=4 7-4=3

(四)小结:看到你们这么聪明、能干,小老鼠自己却不劳动,偷东西吃,心里非常难过,他表示以后一定改邪归正,自食其力. 探究活动 夺金牌

游戏目的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竞争意识及集体观念.

游戏规则

1.由教师或学生将比赛题目写在一块黑板上,并在最上面放上精制的金牌.

2.比赛分两组同时进行,每组10人参赛,一组做上边10题,另一组做下边10题,一

人做一题.

3.两组都从塔底开始做,一直到塔顶.

4.学生做题时能口算的可直接写得数.后面的同学如发现前一位同学计算错误,允许先订正,再算自己该做的题.

5.算得快且正确率高者得金牌.

注意事项

1.此游戏宜安排在新知系统认识之后,比赛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编制,还可以让参赛的学生互相出题.

2.为公平合理,一轮比赛后,可交换比赛题目再赛一次,以两次的总分决胜负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201459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