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第9课 《欢庆》教案

第9课 《欢庆》教案



第一篇:第9课 《欢庆》教案

欢 庆

中海康城小学

王皓月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教学方法:情景法、讨论法、讲读法 课前准备:搜集资料,了解国庆节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谈话引入:再过几天就是我们祖国妈妈的第()个生日,什么节日?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资料,你都知道了哪些关于国庆节的知识?

同学们,1949年十月一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十月一日就成了我国的建国日。每年的这一天,全国人民都会共同庆祝这个美好的日子,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去感受这普天共庆的幸福时刻吧。

多媒体展示:仪仗队、礼花、老百姓载歌载舞的场面。

二、揭题解题:

1、看到这欢庆的场面,真是令人激动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欢庆国庆的小诗,齐读课题。

2、结合自己过节的感受说说什么是欢庆?

除了说欢庆国庆节还可以说欢庆什么?

三、识字读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请教书下面的大枫叶,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xiàn

jié

qízhì

zîu

huān lè

yuè qǔ

献上

洁白

旗帜

祖国

奏起

十三亿

曲 同桌互相读,齐读,开火车读,指导读准多音字“乐”。去掉拼音读。出示单个生字读。

3、采用各种方法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1)、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2)、指名读,学生评议。3)、教师范读。4)、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指名读。

5)、再齐读。

四、精读理解:

1、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画起来,四人小组共同商量解决。

2、小组汇报: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读懂?(师生共同研究解决)

3、多媒体演示田野、枫林、鸽子、大海图,每一幅都是欢庆的不同的场面。看大屏幕读图下有关句子。

4、要把一篇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这并不难,但是要把课文读好读美,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怎么读能读得更好,把你喜欢的句子好好研究一下,读一读。

5、学生读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①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学生读后,教师点拨:

你读的时候眼中看到了什么?

我们在学习秋天这一组课文时学到了许多好句子,你能用上那些美妙的句子来说说吗? 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这一句。②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

指名读,评议,师范读。

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秘决,老师在读这一句时眼前仿佛看到枫林飘动,像一面面火红的旗帜。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就能读得好。

逐个读,师生共同评议。

③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你听到鸽子在说什么呢?

对妈妈说话要亲切一些,谁能带着这样的体会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④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

你说说,大海在唱什么歌?

有感情地读这一句,读出欢乐的气氛。

6、同学们,课文前四行描写了蓝天、田野、枫林、大海、白鸽,你们能不能把这四行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看你们读得有滋有味的,老师也想向你们挑战一下,可以吗?(师范读)

你们来读,希望胜过老师。

7、课件展示祖国的新面貌。

8、激情朗读。

看到祖国大地美如画,我们的祖国五十三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你们自豪不自豪?骄傲不骄傲?

那我们带着这种自豪骄傲的语气来读后四行。

十月一日是个辉煌的日子,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9、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五、拓展延伸

1、欣赏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

2、祖国妈妈生日了,小朋友想送些什么礼物呢?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组展示自已送给祖国妈妈的礼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2、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作为送给祖国妈妈的一份礼物。

二、再读入情

1、让学生看图找句,练习朗读。老师借图指导。

2、指名读,学生评,互相读、互相评,直到背诵。

3、看图自由轻声地背诵,指名背诵。

三、识字

1、出示生字,给生字找朋友,看谁找得多。

2、介绍经验识字:

加一加:

大—庆

只---帜

南---献

编儿歌:

有水才“洁”

三人合“奏”

四、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洁”字右上是“士”不是“土”“ 祖”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旗”字右下的“其”中间是两横。

“亿”右边的“乙”字折笔处应尽量向左,弯笔要尽量舒展。“

“曲”字的“口”应写得扁些,两竖起笔处应该错落有致——左低右高。

“庆”字广字旁的横不宜太长,“大”的撇一定要写成“竖撇”,捺尽量向右伸展。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互相评议。

5、完成课后“读读写写”的练习。

第二篇:语文二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9课《欢庆》教案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语文二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9课《欢庆》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教学方法:情景法、讨论法、讲读法 课前准备:搜集资料,了解国庆节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谈话: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十月一日是什么日子?课前老师叫大家去收集有关国庆节的资料,你了解了些什么呢?

同学们,从1949年十月一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十月一日就成了我国的建国日。下面让我们共同去重温一下这普天共庆的幸福时刻。(课件展示)

二、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欢庆国庆的小诗,读课题。

2、结合自己过节的感受说说什么是欢庆?除了可以说欢庆国庆节还可以说欢庆什么?

3、想一想,你能用什么巧办法来记住这两个字?在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些什么?(老师范写,学生练写,并在小组里交流,展示给小伙伴看)

三、识字读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生字读准,遇到不懂的字就请教书下面的大枫叶,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2、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同桌互读

3、玩“猜字迷宫”游戏,巩固生字。

4、出示词语,读准字音。注意“乐”是多音字,读准“欢乐”和“乐曲”。

5、采用各种方法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四、精读理解:

1、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划起来,四人小组共同商量解决。

2、小组汇报: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读懂?(师生共同研究解决)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祖国妈妈生日了,大海唱什么歌?鸽子会对祖国妈妈说些什么祝福的话呢?(师生共同研究解决)

3、把喜欢的句子好好研究一下,读一读,看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指名读、互评,老师范读、自由读、小组读、齐读)

4、课件展示祖国的新面貌,问:你们自豪吗?骄傲吗?

5、带着这种自豪骄傲的语气来读后四句。

6、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五、拓展延伸

1、欣赏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

2、祖国妈妈生日了,小朋友想送些什么礼物给她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页

第三篇: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9课欢庆 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九课《欢庆》 教案

零陵区邮亭圩镇梅溪学校 周美英

教材分析:《欢庆》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上升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学情分析:本课采用诗歌的编排形式,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喜欢这种课文。而且,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容易理解,本课可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感受语言美,体会诗歌描写的情景,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认识“献、奏”等7个生字;会写“亿、洁”等8个生字。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读课文时要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爱国之情。教学方法:情景法、讨论法、讲读法。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课前预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把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画面制作成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设问1: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日,同学们先来说一说自己的生日是怎么庆祝的?

设问2:你们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我们刚欢度完祖国妈妈的生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国庆节的有关知识?(设计意图:了解国庆节)

二、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欢庆国庆的小诗,板书课题并读课题。

2、结合自己过节的感受说说什么是欢庆?除了可以说欢庆国庆节还可以说欢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身体会,理解课题)

3、想一想,你能用什么巧办法来记住这两个字?在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些什么?(老师范写,学生练写,并在小组里交流,展示给小伙伴看)。

三、识字读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顺,有生字的地方注意读准生字的音,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自由读,学生领读,齐读。

3、出示词语,读准字音。注意“乐”是多音字,读准“欢乐”和“乐曲”。

4、采用各种方法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四、精读理解

1、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划起来,小组讨论,共同商量解决。

2、小组汇报: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读懂?(师生共同研究解决)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祖国妈妈生日了,大海唱什么歌?鸽子会对祖国妈妈说些什么祝福的话呢?(师生共同研究解决)

3、把喜欢的句子好好研究一下,读一读,看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指名读、互评,录音范读、自由读、小组读、齐读)

4、带着这种自豪骄傲的语气来读后四句。

5、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五、拓展延伸

1、祖国妈妈生日了,小朋友想送些什么礼物给她?

六、布置作业

1、带拼音抄写课文生字并背诵课文。

2、搜集有关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第四篇:第9课改革开放教案

第9课改革开放教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和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2.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民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 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 通过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教学重点 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1、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A.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 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政社合一,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来源:学科网] 2 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A.先是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B.接着是党中央积极指导:肯定了群众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在全国逐步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然后随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教师指出:农村的经济改革,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及时总结农民的创造,因势利导,加以推动,是党指导社会改革的一个成功范例。当时随着对内改革的成功,对外开放的格局也逐步形成了。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在《历史地图册》第10页上圈出相关地名,然后完成填图练习:(A.沿海 经济开放区5个:先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后增海南。B.沿海开放城市14个:北海、湛江、广州、福州、温州、宁波、上海、南通、连云港、青岛、烟台、大连、天津、秦皇岛。C.经济开放区4个: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D.内地“一批”:边境省区也设立了一批开放城市。)组织学生“接龙”练习: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层次顺序怎么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教师讲解并指导学生完成《历史填图册》13页第3(3)题: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大了对外贸易,吸收了许多外资,引进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有 力地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3 根据《历史填图册》13页第3(4)题,组织学生分析比较: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A.背景不同:近代前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前已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国家行使主权情况不同:近代前期的反动政府仰人鼻息,国家主无法独立;现在的人民政府完全掌握着国家主权,已经赢得独立自主。C.内容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实际上是被列强逼迫出来的,虽然有自救自强的内容,但是更重要的 是便利列强进入并控制中国市场。现在的对外开放是遵循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D.影 响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状态畸形,只能依附于列强,它不但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反而引 发一系列政治问题,使中国始终陷于屈辱之中;现在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在“起飞”状态之中,已经取得许多令世界 各国刮目 相看的辉煌成就。)

教师讲解过渡: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城市改革在1985年也全面展开了,其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国有企业的改革[来源:学§科§网] 1 从哪三个方面进行国有企业改革?(A.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和经营责任制; C.实现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1992年后,怎样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教师小结:学了这一课,大家要明白,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实际情况和世界发展趋势。所以,大家要自觉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长大了才能肩负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2.中国共产党第三大领导集体的核心是()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针对()A.资产阶级自由化

B.姓资姓无的问题 C.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D.姓资姓社的问题

二、填空

1.在党的“十三大”会议上,邓小平阐明了

的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

步走的战略部署。

2.邓小平南方讲话情调,特区姓 不姓 ;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才是硬道理。

3.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会议上,江泽民做出了《 》 的报告。三.简答题

简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板书

第9课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 家庭联产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第五篇:第9课改革开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改革开放 新安镇一中 李淑娟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全部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能力目标: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70%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通过调查了解自己家乡的生活变化,感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通过对我国以公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讲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2.学情分析

八年级大部分学生有学习目标,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两极分化严重。3.重点难点

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全部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能力目标: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70%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通过调查了解自己家乡的生活变化,感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通过对我国以公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讲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2.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3.学时难点:

教学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4.教学活动 活动

1、复习提问:

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是什么会议?它做出了哪些重大决策? 活动

2、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课堂的精彩导入,所以我用《凤阳花鼓》作为开场,紧接着出示文革时期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凤阳传唱的两段不同的花鼓词,通过学生朗读,进而思考是什么让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活动

3、自主预习-交流合作: 教师分发导学案,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带着问题自主预习,独立完成预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自主预习结束后,针对疑难问题小组交流合作,并通过一帮一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汇报预习成果(分组展示,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随时提出问题,深化理解教材)活动

4、新课学习: 播放小岗村村民承包土地的视频资料。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问题预设:

(1)、改革先从哪里开始?主要实行了什么制度?

引导学生看课本总结出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2)、课件视频展示一段关于凤阳县改革前后的资料:

一、“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人民公社时期安徽凤阳的一段花鼓词

二、“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迈出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行于凤阳民间的花鼓词

教师启发学生:同是凤阳这个地方,为什么改革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引导学生看课本42页小字内容,互相讨论,教师指导学生总结:

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生产积极性不高,所以出现了第一段材料中所说的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所以发生了第二段材料所说的这种变化。

教师过渡: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

(二)国有企业的改革 问题预设:

1、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主要在哪些方面进行?

引导学生看课本45页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内容,由小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提出问题:

1、为什么国有企业实行生产经营责任制后,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引导学生看课本45页下面的小字内容,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其根本原因就是职工的劳动与报酬紧密联系起来了,他们得到了实惠。

2、党的十四大后,国有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分别是怎样改革的?试举例说明。让学生结合课本和自己课前了解的情况,小组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到学生中去,指导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抓住了机遇,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视频播放《春天的故事》歌词及问题: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1)你知道那位老人是谁吗?

(2)这位老人“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3)这位老人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圈? 教师总结:

①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吸收侨资、外资; ②为了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③为了进行现代化建设,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4)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 教师总结:

对外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活动

5、问题探究:

我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何根本区别? 教师总结:

中国近代史中开放通商口岸是被迫的,便利了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是落后的,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抓住机遇,继续扩大开放,发展我国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活动

6、巩固知识 :

为了进一步巩固本课重难点,完成课堂练习。

七、版书设计

第9课 改革开放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农村改革前的情况

2、农村改革的探索

二、国有企业的改革

1、改革前国企的情况

2、国企改革的内容

三、对外开放

1、深圳特区等特区的建立

2、对外开放的格局

八、练习设计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掀起于 A.城镇 B.农村 C.沿海 D.西部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A.人民公社稠 B.农业互助组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社 3.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集体企业 B.国营企业 C.个体企业 D.合资企业

4、改革开放初期,被誉为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 A.珠海 B.广州 C.上海 D.深圳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吸收外资 B.引进技术

C.扩大出 D.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山东有个社员说“生产责任制真神,俺社才搞了一年,农民就开始显富了。”

材料二:1980年,中央决定将深圳划为经济特区。有人以“一夜城”,来形容深圳发展之快。

材料三: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对内、对外政策?这个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决定的?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 ⑵你还知道哪些经济特区? 珠海,汕头,厦门

⑶简要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2、阅读材料: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⑴材料中“老人”是谁?。邓小平

⑵材料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事件?请说出“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建立经济特区,深圳

⑶材料中“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它有何重要意义? 课前展示:

1、_____年,中共中央在______召开_____________。

2、会议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的伟大决策。

3、经过文革,人们认识到_____与____的重要性,1982年颁布了第____部________。

4、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 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1 这首歌中的老人是指谁? 歌词”画了一个圈”反映了中国实行的什么政策? 这个政策在哪次会议上决定的?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