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战争南北说课稿
美国战争南北
一、教材分析:南北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走上腾飞之路。学习本课,对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线索都将有更深更新的认识。
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和探究,已经具备了比较高的观察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知识面较广,个性比较突出,思维也非常活跃。课堂上他们能够进行分组探究,思考讨论,能够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获得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南北战争的基本概况。掌握林肯在战争中的活动和所起的作用。认识战前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理解北方在南北战争中取胜的原因及南北战争的性质和意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读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美国内战的起因,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概括归纳知识点,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能够对林肯作出评价,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残暴野蛮的奴隶制终究会被推下历史舞台,自由、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历史绝对不会忘记那些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而献身的人物。但内战没能彻底消灭种族歧视,对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包括印第安人等)的种族歧视目前仍然存在。
四、说教学重、难点:
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动就是领导了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为废除奴隶制而献身。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来看,林肯政府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大障碍,为美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对于这这一重点我将通过出示资料、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归纳的方式进行突破。
南北战争的起因是这节课的难点。在独立战争中,为赶走英国殖民者,南北方携起手来,为美国走上独立自主的资本主义道路共同发挥了作用,但独立之后,南北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却又矛盾重重。为便于理解我利用图片、设置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突破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1、根据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采取情景烘托、设置疑问、讨论探究等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由浅入深地突破重点,引导学生结合史料,论从史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一步一步进入历史思维活动的最佳状态,从而高质量的达到教学目标。
2、依据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情节性等特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述战争的原因,运用图片和材料等教学手段,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设置悬念,激趣导入;设疑导学,自主阅读;引导分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小结巩固,拓展升华。
(一)、设置悬念,激趣导入:
我首先出示了一幅奥巴马图片,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学生自由回答。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讲述: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所以2009年1月20日新科总统奥巴马的就职典礼格外引人注目。出乎意料的是就职典礼结束后举行的花车巡游奥巴马将终点选在了林肯纪念堂。无独有偶,1963年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的演说,演说的地点也选在了林肯纪念堂。林肯为什么这么受人尊敬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南北战争,来找一找答案吧。
(二)、设疑导学,自主阅读:
教师出示预习任务,提示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对课文进行自主学习,适当在课本上做好标记,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能够靠自己的努力,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参与、大胆质疑、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三)、引导分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历史课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快乐的,因此我提倡“人人参与历史课堂,人人体验历史快乐”,鼓励所有的学生加入到历史课堂学习过程中来。为此,本环节我是这样做的:
1、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
这是本课的难点。学生比较难于理解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以及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与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之间产生的矛盾。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突破这一难点,我首先设计了两组图片供学生观察和了解。
第一组:美国领土扩张及向西移民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美国的领土扩张的手段,让学生明确他们采用欺诈、战争、收买等卑鄙手段获得土地的过程,也是建立在驱逐、屠杀印第安人的过程中的。而且,随着美国独立后西部增加的许多土地,南北方都想在新增加的领地上建立自己的经济制度。
第二组:南北两种经济形势图及南方拍卖黑奴的广告,让学生分析了解南北两种经济的特点,体会北方的工业化和南方的奴隶制经济,以及深刻感受奴隶生活的悲惨和黑人奴隶制的落后。这样既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又弱化了问题的难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历史知识信息的能力。
接着,组织学生思考归纳:南北方存在的矛盾有哪些?其中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让学生针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展开辩论,一方面加深知识的理解,便于他们突破难点,另一方面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掌握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
在学生深入理解南北战争原因的基础上出示南北矛盾示意图,指出反对奴隶制是北方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共同心愿。教师简介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美国的“地下铁路”组织等,让学生感受奴隶制的黑暗和废奴运动的进一步发展,革命形势走向成熟。从而突破难点。
在学生完成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的学习的基础上,我进而引导学生说出南北战争时期,北方的领袖即美国的总统,从而引出美国历史上的第十六任总统林肯,进入本课重点的学习。
2、学习理解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作用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我进行了如下设计:(1)出示林肯头像,请学生根据刚才对课文的了解和自己对林肯的认识,介绍林肯。并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林肯演说词,了解林肯的优秀品质和他对奴隶制的看法,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2)出示内战爆发的图片,教师指出,南方在林肯当选总统后,使自己将奴隶制推广到新增土地上的计划落空,于是不惜分裂国家,悍然挑起内战。进而引导学生明确林肯就任美国总统,是南方挑起战争的导火线,同时出示林肯大选时的资料,了解他虽然在大选中获胜,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16任总统。但在奴隶主控制的南部10个州,他没有得到1张选票。加深学生对南北矛盾的认识。
(3)出示战争形势图和南北双方力量对比表,让学生了解双方实力。
教师提出问题:战争初期为什么北方连连失利?从中认识战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体会林肯政府面临的巨大压力。
(4)出示文件《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小组合作探究,通过阅读法令内容,分析文件颁布的作用。引导学生明确北方转败为胜的原因:文献的出台,使北方获得了雄厚的兵源,扭转了战局。让学生了解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相互作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观看黑人参军视频。让学生回顾历史,加深对法令颁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理解。
(5)出示战争结束林肯被刺杀的图片,名人言语,重点引导学生评价林肯,从而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感受林肯对美国历史发展的杰出贡献。
3、分析战争的性质和作用
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我主要是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首先联系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结果,分析南北战争的历史作用;再对比美国独立战争,结合南北战争的作用,分析南北战争的性质。由作用分析性质,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锻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最后对战争的意义进行讨论,而讨论的核心是美国小说《根》里面的一句话,是用一个黑奴的嘴说出来的,这个黑奴说:“这场战斗中,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自称是为了黑人好而战。北方人说是为了黑人的自由,南方人说是为了不让北方佬剥削黑人,只有他们才能好好照料黑人。但对于我们黑奴来说,就好比是两只猫在争抢一只老鼠,还要问这只老鼠到底哪只猫对你好。”通过这次讨论,一方面学生能认清,这场战争的本质其实是经济利益的争夺,对于黑人来说,并没有多大改善。另外一方面,也让他们能辩证地看问题,不能因为林肯的影响,就一叶障目,看不见这次战争最根源性的东西。
(四)、小结巩固,拓展升华
1、回归课本,归纳整理本课知识结构。利用大屏幕展示板书,这篇课文我主要是从战争双方矛盾的焦点、导火线、开始、扭转战局、结束、意义这六个方面来进行板书设计的。重现课本的知识脉络,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2、情感体验,加深理解。兴趣是智慧的源泉,是求知的动力。于是,我出示了诗歌《啊,船长!我的船长!》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诵让学生从感官、视觉、听觉等获得不同的体验,并分析诗中“船”,“船长”,“难关”,“欢呼”的意义。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3、结合现实,拓展升华。通过对美国南北战争的学习和了解,引导学生思考:美国南北战争的胜利对我们中国有什么启示?对我们认识台湾问题有什么帮助?
让通过美国南北战争和当前中国海峡两岸局势的对比,认识历史学科的现实作用,让学生充分理解并坚决拥护党和政府的严正立场,确立热爱和平和要求实现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最后教师总结,国家的统一是发展强大的前提,我们要反对一切分裂行为,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使我们的祖国更强大!
美国战争南北
一、教材分析:南北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走上腾飞之路。学习本课,对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线索都将有更深更新的认识。
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和探究,已经具备了比较高的观察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知识面较广,个性比较突出,思维也非常活跃。课堂上他们能够进行分组探究,思考讨论,能够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获得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南北战争的基本概况。掌握林肯在战争中的活动和所起的作用。认识战前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理解北方在南北战争中取胜的原因及南北战争的性质和意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读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美国内战的起因,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概括归纳知识点,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能够对林肯作出评价,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残暴野蛮的奴隶制终究会被推下历史舞台,自由、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历史绝对不会忘记那些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而献身的人物。但内战没能彻底消灭种族歧视,对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包括印第安人等)的种族歧视目前仍然存在。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教学难点:南北战争的起因。
五、说教法、学法
1、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采取情景烘托、设置疑问、讨论探究等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由浅入深地突破重点。
2、依据历史学科特点,学生实际情况,讲述战争的原因,运用图片和材料等教学手段,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设计了四个环节:设置悬念,激趣导入;设疑导学,自主阅读;引导分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小结巩固,拓展升华。
(一)、设置悬念,激趣导入:先出示奥巴马图片讲述: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所以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就职典礼格外引人注目。出乎意料的是就职典礼结束后举行的花车巡游奥巴马将终点选在了林肯纪念堂。无独有偶,1963年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的演说,演说的地点也选在了林肯纪念堂。林肯为什么这么受人尊敬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南北战争,来找一找答案吧。
(二)、设疑导学,自主阅读:教师出示预习任务,提示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对课文进行自主学习,适当在课本上做好标记,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
(三)、引导分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环节我是这样做的:
1、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
2、学习理解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作用。
如下设计:(1)出示林肯头像,请学生根据刚才对课文的了解和自己对林肯的认识,介绍林肯。(2)出示内战爆发的图片,教师指出,南方在林肯当选总统后,使自己将奴隶制推广到新增土地上的计划落空,于是不惜分裂国家,悍然挑起内战。进而引导学生明确林肯就任美国总统,是南方挑起战争的导火线,同时出示林肯大选时的资料,了解他虽然在大选中获胜,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16任总统。但在奴隶主控制的南部10个州,他没有得到1张选票。加深学生对南北矛盾的认识。(3)出示战争形势图和南北双方力量对比表,让学生了解双方实力。(4)出示文件《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小组合作探究;(5)出示战争结束林肯被刺杀的图片,名人言语,重点引导学生评价林肯,从而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感受林肯对美国历史发展的杰出贡献。
3、分析战争的性质和作用
首先联系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结果,分析南北战争的历史作用;再对比美国独立战争,结合南北战争的作用,分析南北战争的性质。由作用分析性质,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锻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四)、小结巩固,拓展升华
1、回归课本,归纳整理本课知识结构。
2、情感体验,加深理解。兴趣是智慧的源泉,是求知的动力。
3、结合现实,拓展升华。
最后教师总结,国家的统一是发展强大的前提,我们要反对一切分裂行为,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使我们的祖国更强大!
第二篇:《美国》说课稿
七年级地理教案:《美国》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经济,科技军事等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家特点十分突出。因此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美国具有极强的学习和研究价值,同时教材以美国为典型案例学习西半球国家地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办法。
这节课讲述美国的两部分内容:(1)移民国家;(2)农业地区专业化。移民国家——重点介绍了美利坚民族构成特点,不同种族民族在美国各行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对内容的学习,要让学生意识到世界多元化对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农业地区专业化——重点介绍了美国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美国农业专业化生产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典型模式,同时,美国通过农业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大国之一。在美国,农业带的形成和分布都是综合考虑和利用了地形、气候、土壤、人口、经济等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结果。因此,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考虑农业问题时要综合分析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对学生进行学科内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综合意识形成教育。
2、教学目标:根据地理新课程标准,完成如下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
(2)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特点。
能力目标:
(1)掌握怎样在地图上查找美国的领土组成。
(2)使用饼状图及相关资料,认识美国的种族构成。
(3)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3、教学重点:美国地形、气候和农业特点及种族构成。
4、教学难点: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5、教学突破:
(1)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领土组成,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2)使用美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6、教材处理:按教材安排,美国位置和领土组成安排在第二部分农业地区专业化中介绍,为了使教学过程和知识结构更紧凑合理,因此,把美国位置和领土组成安排在第一部分移民国家中讲述。
二、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和地理科教学特点以及有关的教学规律,即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相统一规律,主要采取了读图法,直观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
1、读图法;
2、直观教学法;
3、讨论式教学法。
三、说学法
地理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
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必须是课堂师生互动的引导者,即学习共同体中平等的首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造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所以,学生在学习时采取如下的学习法:
(1)合作学习法;(2)讨论式学习法;(3)师生互动学习法。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步骤分教师活动、学习活动、设计意图。
(一)移民国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
1、引入:播放美国国歌,展示美国国旗,提问美国国旗含义是什么
1、学生听音乐,观美国国旗,讨论、请两名同学回答。
通过播放音乐,展示美国国旗,使课堂引入生动有趣。
2、展世界政区图,提问:美国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是什么?
展示美国政区图:美国除本土四十八个州以外海外两个州叫什么名字?位于什么位置?
2、学生观察地图,请一名同学上讲台指图回答。
学生观察后,回答——了解美国领土组成。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3、请学生回顾上期学习世界人种分布知识。提问:美国有哪些人种?当地原始居民是什么人?
3、学生回忆,请一名学生回答。
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便于知识理解。
4、展示,美国人种构成饼状图,提问:美国什么人种人口最多?
接下来,多媒体展示,白人、黑人、黄种人三色人种图归纳美国人种构成特点,让学生明白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外来移民对美国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补充讲述,白人对美洲的殖民统治和十五世纪起的罪恶的黑奴贩卖等知识。
4、请一名学生回答。
学习看图片、听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听教师归纳总结有利知识系统化。
学生听课外知识,增强学习地理兴趣。
第三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说课稿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说课稿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虽然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但随着《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本课是第一单元最后一课,起着关键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义和团顽强抗争的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进一步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英勇抗争的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通过考点衔接,竞赛达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灾难;真正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 的道理,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通过填写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形势图,辅助讲解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辛丑条约》的内容我先让学生自主预习填空,上课更正答案后再逐条进行讲解以加深印象。
2、难点:《辛丑条约》的影响;如何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通过《辛丑条约》内容的讲解让学生分析各条款给中国和人民造成的危害,后通过史料呈现,学生结合史料分析、合作探究来突破难点。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设计;学教练案的设计;多媒体课件;展台的熟练操作。
学生准备:按要求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小组内作业互评;小组长推荐优秀作业;搜集、整理资料,主要围绕“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英勇抗争,有关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的诗歌、顺口溜”等;认真阅读学教练案中的史料。
五、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考虑到历史学科离生活实际较远,枯燥乏味,知识性强等特点,我采用情感激趣法和史料分析法,创设情境、呈现史料来帮助学生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形象、直观的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并采用讲练结合法帮助学生清晰、准确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训练考点。
六、学法指导:
根据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但兴趣不稳定、逻辑思维日趋发展,又需借助感性材料支持等特点,采取自主学习、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等形式,师生、生生互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七、板书设计
第四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赔 款 战败 八国VS中国
2、东交民巷
《辛丑条约》
3、严禁反帝
4、拆、驻
完全沦为 从本节课的重难点出发,我采用“框架归纳式”板书,可以将重点知识清晰的展示给学生,以求达到重难点突出,构建整体知识框架的目的。
八、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3分钟)
1、配“战火无情”音乐出示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图片,并进行讲解,意在生动、形象的帮助学生回顾这段屈辱的历史,从情感上感染学生,使学生情不自禁、悲愤交加的进入课堂教学,以初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目标。
2、出示时局图,提出问题: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时局图反映了什么?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谈一谈你的感受!用这张图片自然的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本课内容,我依据“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简明扼要的设计了三个目标,课前引导学生依据学教练设定的学习目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目标中的关键词进行标注,在课上齐读目标。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才能走向成功!
三、学习新课
活动
一、基础知识,预习展示(自主学习,小组评价,作业展评)(8分钟)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步骤,分别是:
1、学生反馈学教练案上的课前预习任务完成情况
2、将小组长推荐的优秀作业展示、更正、讲解、评价、课件展示
3、重点对辛丑条约的内容、影响点拨指导。
通过在学教练上独立完成课前预习任务,意在把课前预习这个环节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小组作业互评,意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通过作业展评,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书写习惯。
活动
二、拓展延伸,能力提升(合作探究,突破难点,情感升华)(10分钟)
这一环节,我精挑细选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生动有趣的历史资料,围绕本课重难点设计了四个问题,学生通过有感情阅读史料,小组合作、分析探究史料,轻松愉悦的解决问题,突破难点。通过谈启示、提建议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 的道理,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通过归纳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脉络体系,达到承前启后的目的。
活动
三、考点衔接,知识运用(课堂练习,达标测评,自主完成)(8分钟)
这一环节,我从基础知识、能力提升、题意创新等角度结合历年中考真题,对学生进行课堂达标测评,一方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活动
四、课堂反思,知识小结(独具匠心,反思小结,自我提高)(10分钟)
课堂反思环节,我试图打破常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方式,来反思本节课的收获。课堂的尾声我搜集了与本课重点内容密切相关的一首顺口溜引导学生读快板的方式读出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九、作业布置
围绕本课内容我精心设计了两项作业:通过完成课本24页自我测评,使学生清晰准确的把握本单元知识要点,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通过完成“画地图,讲历史”这项作业,使学生生动、直观的了解历史,加深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运用地图分析历史问题和表达历史问题的能力,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
第四篇:美国纪念伊拉克战争结束
美国纪念伊拉克战争结束
U.S.Secretary of Defense Leon Panetta says the dream of an independent and sovereign Iraq is now a reality, as the United States marked the end of its military mission in Iraq.Panetta spoke Thursday at a ceremony in Baghdad, calling it a “historic occasion” for both the Iraqi and American people.It comes weeks ahead of a December 31 deadline for the remaining U.S.soldiers to withdraw from Iraq.There were about 4,000 U.S.troops remaining in Iraq Thursday, down from as many as 170,000 at the height of the war.Panetta said those soldiers will leave Iraq knowing they helped the Iraqi people begin a new chapter in their history that is “free from tyranny” and full of hope for prosperity and peace.Nearly 4,500 U.S.troops and tens of thousands of Iraqis have been killed since the war began in March 2003.Panetta said Iraq is now responsible for directing its own future, but that the U.S.will remain a partner with a “significant” diplomatic presence in Iraq.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说,随着美国纪念在伊拉克军事使命的结束,一个独立自主的伊拉克之梦已经变成实现。
帕内塔星期三在巴格达举行的仪式上说,对伊拉克人民和美国人民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
纪念仪式是在距离12月31日驻伊美军撤离伊拉克还剩下几个星期的时候举行的。星期四驻扎在伊拉克的美军人数还剩大约4000人。伊拉克战争中驻伊拉克美军人数最多时多达17万。
帕内塔说,离开伊拉克的美国军人深知,他们为伊拉克人民开启一个历史新篇章作出了贡献,他们将伊拉克人民从暴政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对繁荣与和平的伊拉克充满希望。他说,很多美国和伊拉克人民都为此“洒下了热血”。
将近4500名美军和数以万计伊拉克人在2003年开始的伊拉克战争中丧生。
帕内塔说,伊拉克现在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但美国仍将是伊拉克的一个伙伴并且在伊拉克保持“显著”外交力量。
第五篇:美国内战说课稿经典
美国内战讲课稿
美国内战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下列基础知识:
美国建国初期领土的大致范围;美国领土扩张的概况;美国北部工业革命的情况;南部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南北矛盾的激化;内战概况及其结果;林肯。
2.思想教育要求:
(1)美国领土扩张主要是通过侵略和对印第安人屠杀、驱逐的野蛮手段来实现的,因此,它不仅是一部领土扩张史,也是一部渗透了印第安人、黑人血泪的历史。
(2)美国内战是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发展的结果。内战的结果取消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加速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培养学生能力:
(1)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完本课后,归纳与分析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使学生具体了解矛盾,认识矛盾对立双方的斗争,从而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2)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从而起到增强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美国领土的扩张和内战
难点:两种经济制度间的各种矛盾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观看最新奥斯卡电影《林肯》中林肯与士兵的对话片断,约5分钟左右。
提问:这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哪场战争(学生回答,略)
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1775年至1783年,到了19世纪60年代,美国历史上又发生了一个重大事件,就是南北战争,又称美国内战。如果说独立战争是美国人民为摆脱殖民束缚,争取民族独立而战的话,那么南北战争可以说是建国后落后的南方奴隶主阶级与上升时期的北方资产阶级之间的一场搏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3课“美国内战”。(板书课题)2.讲授新课
(教师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提出学习要求。)
美国独立之后,建立起来的是资本家和种植园奴隶主的联合政权,他们的经济利益虽然不同,但都热衷于扩张领土。这样美国独立后不久就走上了扩张的道路。先讲第一个问题:领土扩张。(挂《美国的领土扩张》图)
一、领土的扩张(板书)(边指图边介绍扩张的情况)美国独立的时候,领土只包括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地区,佛罗里达不包括在内,那么,美国是怎样扩张领土的,它采取了哪几种方式呢?
(找学生朗读151页第2段小字和152页第1段小字部分,教师指出)经过半个多世纪,美国通过购买、抢占和吞并等方式,先后从法国、墨西哥、俄国手中夺取了大片领土,成为一个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
当然美国向西扩张的过程,也是驱赶、屠杀印第安人和侵占他们土地的过程。这样,今天美国的版图形成了。
随着美国领土的扩张,北方资本主义经济与南部种植园主经济矛盾也日益加剧。下面,讲第二个问题。
二、南北矛盾(板书)
1.北方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板书)
工业革命是最早发生在哪个国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学生回答,略)
美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18世纪90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北部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从1810年到1860年,工业总产值增长了近9倍,居世界第四位,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于19世纪早期开始修建铁路。
(让学生看第153页《修建铁路的工人》图,教师讲解)1862年,美国修建横贯东西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雇佣了大 约1.5万名华工,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由于工程艰巨、条件恶劣,许多华工献出了生命。这幅插图反映了1869年5月10日这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铺下最后一根枕木时的情景。
这说明移民、华工以自己的血汗为美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南部种植园经济和黑人奴隶(板书)
当资本主义在北部迅速发展的时候,南部各州却继续保留发展了奴隶制的种植园经济,以黑人奴隶为主要劳动力。
南部工业不发达,种植园主要栽种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棉花大量运往英国,换取英国廉价的工业品。奴隶主养活一个黑奴每年只需要拿出20美元,而从黑奴身上每年却可以榨取80美元以上的纯利润,于是南部各州非法贩入黑奴,黑奴人数猛增。
(让学生阅读153页倒数第2行至154页第4行小字部分和看《拍卖黑奴》图,教师小结)这幅图描述了奴隶主拍卖黑奴的情景。
随着两种经济制度都得到迅速发展,它们之间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3.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板书)
美国南北部的不同状况,造成了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之间的矛盾。
北方主张保护关税,以抵制外国商品的输入,发展本国工业;南方为了输入廉价的工业品,反对保护关锐。北方需要大批便宜的“自由”劳动者和工业原料,主张解放奴隶; 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却占用了大批劳动力。南方奴隶主还要求把奴隶制扩展到美国西部新增加的土地上,北方资产阶级坚决反对。
(让学生看第154页《南北冲突的基本原因》插图,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漫画,它形象他说明了在西部土地问题上南部和北部的斗争。图中右侧背上写有“南部”二字的人推动着一个大球。球里有一个手持皮鞭、骑马的工头,还写着“奴隶制”的字样,南部的人想把大球(“奴隶制”)推到西部土地上,而北部的人则拼命顶住它。由此可见,南北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板书)
三、废奴运动和内战爆发(板书)
1.废奴运动(板书)
为了摆脱奴隶制度的枷锁,黑人奴隶不断斗争。从19世纪30年代,废奴运动首先在北方迅速开展起来。参加者或者发表演说,揭露奴隶制的罪恶,或者帮助黑奴逃亡,有的人还发动武装起义。
下面请同学看154页和155页两幅插图。154页这幅图画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黑人女杰——塔布曼。她出身奴隶,从5岁起开始劳动,经常挨打,对奴隶制深恶痛绝,逃出奴隶制火坑后,就投入帮助黑奴逃亡的工作。她先后19次潜入南方,带领300多名奴隶逃往北方,南方奴隶主悬赏万美元缉拿她,却没有得逞。由于她机智、勇敢,所以被称为塔布曼将军。
155页这幅插图是美国著名废奴主义者约翰·布朗的画像,他积极参加废奴运动,1859年10月16日夜他率领少数白人,包括他的5 个儿子和一些黑人袭击了弗吉尼亚州的哈帕斯渡口,占领了军人库,解放了黑人奴隶。由于众寡悬殊,起义失败。约翰·布朗受伤被俘,英勇不屈,最后被杀害。
(找一名学生朗读155页约翰·布朗的遗言)约翰·布朗虽然失败了,但它是内战前夕美国人民用武装斗争消灭奴隶制度的一次尝试。这些史实说明,废除黑人奴隶制的斗争已成为群众性的运动。
2.内战的爆发(板书)
在废奴运动高涨的情况下,1860年11月,代表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他出身贫苦,做过工匠,当过店员,靠自学成为律师,后来当选议员。林肯同情黑人奴隶,反对奴隶制度,但又害怕因奴隶制问题造成国家的分裂,所以不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在废奴运动高涨的情况下,1860年11月,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总统,也成了美国内战爆发的导火线(板书)。
南方奴隶主知道废除奴隶制不可避免了。于是,南方先后有11个州宣布脱离联邦政府,于1861年2月组成南部同盟,另选总统,以里士满为首都。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历史上称为“南北战争”(板书)。
那么,战争的过程怎么样呢?
四、北方的胜利(板书)
1.内战的转折(板书)内战初期,南北双方都具有不同的有利条件。(打出《南北双方力量对比表》幻灯片)
一、北部资本主义生产发达,各种工业蓬勃发展,而南部工业非常落后,农业经济占很大的比重。在所占地区方面,北部共有23个州,南部只有11个州;
二、北方人口有2200万,南部有900万;
三、还有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都有利于北方。
但是南方军队准备已久,加上英国的援助,战争初期,北方连连失利。华盛顿两次告急,激起人民愤慨。
在这种前方大利、后方**的压力下,迫使林肯总统采取两项民主措施:1862年政府通过了《宅地法》。《宅地法》是解决人民土地问题的法令。按《宅地法》规定,凡是美国公民只要交付十美元的手续费,就可以在西部得到一块相当于64公顷的土地,连续耕种5年以上,这块土地即成为个人私有财产。
林肯还颁布了《解放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废除叛乱诸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这两个法令使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受到极大鼓舞,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热情,不论黑人、白人都踊跃参军,拼死作战,很快扭转战局,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
2.内战结束和内战的意义(板书)
1863年7月,南北双方在葛底斯堡决战,北方取得决定性胜利,从此北方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1864年,北方大举反攻。1865年4月3日,攻陷叛军老巢里士满。9日,南方总司令投降,美国实现重新统一,内战以北方胜利告终。
战争刚刚结束,不甘心失败的奴隶主怀着刻骨的仇恨,派遣仇视黑人奴隶的演员蒲斯,将正在剧院看话剧的林肯刺杀,那么我们应当怎样评价林肯这个人物呢?
(组织学生讨论,略。教师指出)林肯为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贡献,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林肯虽然死了,但他的伟大业绩和品格,一直受到美国人民的高度崇敬和永久缅怀。
最后,让我们分析内战的意义。
(指导学生阅读第156页最后一段,教师提问)“为什么说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美国内战北方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不仅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最大的内部障碍,而且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小结
这节课一共讲了四个问题,其中重点是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和美 国内战的结果与意义。
5.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要求
(2)思考题
①想一想,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②为什么说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
撰稿人:王亚楠
2013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