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力



第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力

浅谈小学生记忆力的培养

人们所经历过的事情,以及所接触过的人物,会留存在大脑里,这就是记忆。记忆的存在通过印迹的保持和再现体现出来。一个人要想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就离不开良好的记忆力。良好的记忆力应具备以下四种品质:敏捷性,迅速地记住所学知识;正确性,记忆的内容准确无误;持久性,能长久地保持记忆材料;备用性,能迅速及时地把知识从头脑中提取出来。锻炼记忆力时,要兼顾以上四种品质,并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养记忆力,技巧不可少

培养记忆力,我想,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一些东西,脑袋并非是货物中转的仓库,而是知识进行融合贯通达到运用的过程。我们知道,只有发挥更高层次的理解记忆和逻辑记忆的特长,一个人的记忆中才能储存大量的信息。孩子记忆能力的高低固然与先天的禀赋有关,但后天的培养、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恰当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㈠让孩子学会观察。观察好比是孩子摄取知识经验的大门,记忆则是储存知识经验的库房。多让孩子观察,在观察中记忆具体的形象事物。例如,带孩子外出时,事先提出要求,让孩子记住行走的路线、方向,注意观察周围及拐弯处有什么特点,乘坐哪一路电车、汽车等,返回时请他带路。

㈡死记硬背不可少。在发挥机械记忆的同时,培养并帮助儿童采用多种记忆方式。尽量让孩子多背诵一些歌谣、儿歌、短文等,同时可结合实物图像,解释有关的词语,以及词语间的相互关系,以强化理解,促进记忆。

㈢ 培养兴趣是提高记忆能力的关键。环境、情绪容易促进记忆,这一方法对成年人比较明显,对儿童的作用就显得更加突出。为了提高记忆效果,我们应想方设法地提高儿童对所记事物的兴趣,用兴趣吸引他,给他较强的情绪体验。可以把要记的事物寓于故事中,让孩子去体会。动手动脑相结合,孩子更容易记忆。如让孩子识记“猫”字时,可以引导他看猫的形态,听猫的叫声,摸猫的身体等,加深他的记忆理解。良好的记忆力应具有如下特征:敏捷、正确、持久,同时还应有良好的回忆能力。

二、培养记忆能力的常见方法

图像记忆法 让孩子看一张画有数种动物的图片,限定在一定时间内看完,开始时间可长些,逐渐减少看的时间,将图片拿走后,让孩子说出图片上都有哪些动物。如果他记住的不多,可以将动物分类记,如兽类有几种,鸟类有几种,鱼类各有几种,这样就能记得快些。

实物记忆法 观察商店的橱窗,然后背诵陈列的商品,观察文具盒里的物品,然后背诵盒中共有多少件东西:观察公园里的花坛,然后背诵有几种颜色的花等等。

数字记忆法 从两位数开始,任意说一些数字,如“12”、“15”、“19”、“28”,每个数字之间保持一秒钟的间隔,让孩子跟着说,如能跟上,则将数字增至三位,依此类推,增至四位、五位„„看孩子能记住哪些数字,记住几位数字。还可以让孩子记忆门牌号码、电话号码、历史年代等数字材料。

字词记忆法 让孩子重复给他讲过的故事,看能记住多少字词;在一定时间内说出一些儿童熟悉的词汇(如交通工具、生活用品、动植物方面的词),看他能记住多少。

做一些增强记忆力的游戏。依次说出名称:把6样东西按先后次序排列在桌上,让孩子看上几十秒钟,然后遮起来,要求孩子凭记忆依次说出这6样东西的名称。辨颜色:让孩子闭上眼睛,说出你穿戴的衣帽鞋袜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你也闭上眼睛说出他穿戴的衣帽鞋袜的颜色,将会引起孩子对这种游戏的更大兴趣。找物品: 当着孩子的面把8种不同的小物品分别藏好后,再让孩子将这些物品一一找出来。看图说话:把15张不同内容的图片,放在桌上,叫孩子看一会儿,然后盖上;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图片内容尽可能准确地叙述一遍。“飞机降落”:将一张大纸作为地图贴在墙上,纸上画出一大块地方作为“飞机场”:再用纸做一架“飞机”,写上孩子的名字,上面按上一枚图钉;让孩子站在离地图几步或十几步远的地方,先叫他观察一下地形,然后,蒙上眼睛,让他走近地图,并将“飞机”恰好降落在“飞机场”上。

三、选择记忆的最佳时间

美国有位研究记忆的学者哈伯特.波兰德曾说过:“训练记忆所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决定每天该在什么时间来记忆。”一般说来,时间不同,人的记忆效果也不一样,也就是说大脑功能每天都有最佳工作时区。科学实验告诉我们,人的记忆每天有四个高潮点:第一个高潮点是清晨六点至七点,此时大脑已在睡眠过程中作完了对一天输入信息的整理编码工作,加上没有前面识记材料的干扰,识记印象清晰,记忆效率高;第二个高潮点是上午八点至十点,经过几个小时轻微活动的恢复,这时精力上升到旺盛期,处理识记材料的效率较高,记忆量大;第三个高潮点是傍晚六点至八点,这是一天中记忆最佳期;第四个高潮点是临睡前一两个小时以内,即晚间十点至十一点左右,在这个时间里,发生记忆后立即入睡,不再输入信息,因而不存在“倒摄抑制”影响,并且在睡眠中,大脑无意识地进行信息编码整理工作,使记忆材料条理化、系统化,这既有利于保持记忆,也有利于提取记忆。为此,记忆材料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记忆时间,从而提高记忆的效率。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参与课堂,加深理解,才能提高学生记忆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小学生记忆力的培养

姓名:单位:双辽市茂林镇桂花中心校

第二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力

记忆是整个活动的基础。人由感知得来的材料,需要记忆将它们保存下来,人的想象和思维活动,必须在记忆所保存的材料基础上进行。记忆是有规律的,增强记忆需要科学的方法。下面是我谈谈增强记忆的一些做法。

第一、培养有意识记。

1、要使学生明确自己活动的目的任务,并愿意为此目的任务而努力。低年级学生往往不懂得主动向自己提出识记任务,这与他们的学习要求不相适应,为发展有意识记能力,老师要要求学生自觉地、独立地向自己提出识记的上的任务,使他们由被动变为主动。

2、向学生提出适当的长远识记任务。这样,学生就会发挥能动性,并主动运用一些记忆方法,使识记材料在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更深一些。

3、教会学生独立地自觉地检查自己的记忆效果。低年级学生一般还不善于自我监督检查,有的甚至不明白怎样才算学会,怎样才算记住了。老师要教会学生自觉地检查自己的记忆效果。

4、充分利用无意识记。无意识记记起来较为轻松,不易疲劳。利用无意识记的具体方法有:一是利用形象可感的材料,如:课件;二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三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

第二、培养意义识记。

1、帮助学生理解识记内容。对有意义的材料,尽量让学生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对无意义的内容,尽量赋予人为意义后加以记忆。只有很好地组织起来的信息,识记后才不容易遗忘。

2、教给学生良好的方法和策略。如把词和形象结合起来识记;在识记前对材料进行分析;运用比较、分类、分段等方法。

3、适当训练机械记忆能力。学生学习基本上是要求意义识记,但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机械记忆。小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较好,应适时让他们记一些难以赋予意义的重要知识。

第三、加强复习,防止遗忘

这主要是要求学生及时复习,及时强化,提倡过度学习,防止过度疲劳。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和复习,将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形成知识系统等。

记忆是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基本手段,学习离不开记忆。只有我们尝试了,动脑筋记忆了,我们才会探索出好的学习记忆方法,才会取得更大的收获。

第三篇:怎样培养记忆力

35、怎样培养记忆力

培养记忆力——这也是学校实践中的尖锐问题之一。大概,我们每一个人遇到那种记忆“有漏洞”的儿童都会束手无策的:他今天记得的,明天就忘了。我在这里试图提出的关于培养记忆力的建议,都是以感性材料即实际经验为依据的。

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而获取的知识越多,逻辑的认识对学生的情绪领域触动得越深,那么记忆就越牢固,新的知识在意识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严整。

在开始识记以前,应当像我已经说过的那样,让儿童经过一番思维训练。摆在记忆面前的任务越复杂、越困难,对思维、思考和智力才能的训练就应当越细致耐心。如果一个儿童只能看见事物、现象的表面的、有目共睹的一面,而他自己并没有深入到事物和现象的深处和实质里去,没有作出任何“发现”,没有体验过发现现象之间的出乎意料的相互联系的那种惊奇的情感,那么这种儿童进行识记是会感到困难的。

我坚定地相信:当儿童还没有达到需要在课堂上和家庭里记忆和背诵的那个时间时,就应当特别关心他的记忆力的培养。学前期和小学学习期,是为牢固的记忆力打下基础的最佳时期。应当注意的是,那些关于周围世界的现象和规律性的重要原理,不要让儿童通过专门的背诵和识记去掌握,而应当让他们在直接观察的过程中去掌握。

大概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样奇怪的现象面前感到过茫然失措:儿童在小学里学得很好,可是在小学毕业后就开始学得不好了。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原因之一就在于:在小学里,缺乏一种以发展思维、培养智力、打好记忆力基础为目的的专门工作。在小学里,应当打下记忆力的牢固基础;而让儿童在教师指导下,在直接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去探求、获取和掌握的知识,就是记忆力的牢固基础。

『读后感』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培养记忆力,都是以感性材料和实际经验为依据的.他说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而获取的知识越多,逻辑的认识到对学生的情绪领域触动得越深,那么记忆就越牢固,新的知识在意识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严整.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理解的记忆,他提出了一条建议,确定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之间的合理比例.在他的例子里又一次提到了阅读,可见他把阅读是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古人的一句话说得好“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也”,在阅读中的不随意识记有助于使人的思想活跃起来,人的思想活动越积极,他的随意记忆就越发达,他保持和再现大量材料的能力就越强,如果一个人思考过的材料比教科书里要记熟的材料多好几倍,那么再照教科书去识记就不会是死记硬背了.通过大量的阅读帮助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了一棵自己的“知识树”,学生有了知识树,即使有一部分知识遗忘,也会很快地从某一根枝条了发,循着枝枝蔓蔓找到那一个所需要的部分知识,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知识的整体概念,让他们所掌握的知识能得心应手地运用.

第四篇:小学生记忆力辅导措施

小学生记忆力辅导措施

一、要加强对小学生有意识记的培养

首先,要使小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低年级小学生不了解识记的目的和任务,他们还不善于辨别教材的主次,分不清该记的和不该记的部分,因而他们的识记多半是被动的。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有意识地向他们提出识记的目的和任务,要帮助他们明确记什么和记多久,哪些课文的段落要背诵,哪些公式、定律要记熟,以及哪些内容要终身记住等。教师应经常结合教学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小学生知道记住某些知识的重要性,逐渐学会向自己提出识记的目的和任务,因而识记也就变为积极的、主动的、有意的了。

其次,要让小学生学会检查自己识记的效果。低年级小学生还不会检查自己的识记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帮助他们学会检查自己的识记效果,这样学生会给自己提出长远的识记任务,从而提高记忆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他们的有意识记也就会逐渐地发展起来。

二、对小学生进行意义识记的培养

意义识记的基本条件是对材料的理解。小学生对识记的教材理解得越透,识记的效果越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小学生理解教材。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要注意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点,搭好新旧知识的桥梁,帮助小学生理解新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直观手段,如实物、模型、图片、图表、语言的形象描述等来帮助小学生理解教材,使小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三、重视小学生记忆品质的培养

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性四个方面的协调发展,这也是鉴别一个人记忆力好坏的指标。要使小学生获得良好的记忆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以提高小学生的记忆力。

四、要及时复习,防止遗忘

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复习一要及时,二要恰当,三要注意复习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五、教给小学生记忆的方法

记忆的方法很多,教师要教会小学生一些常用的记忆方法来发展他们的记忆力。常用的记忆方法主要有直观形象记忆法、歌诀记忆法、特征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归类记忆法、重点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推导记忆法、图表记忆法等。记忆方法的训练和应用,可以渗透于各科的教学之中。

第五篇:如何培养宝宝良好的记忆力

如何培养宝宝良好的记忆力

人的记忆力是各不相同的。对同一内容的知识,有的人记得快,有的人记得慢,这是记忆的敏捷性;有的人记得长久,有的人忘得快,这是记忆的持久性;有的人记忆准确无误,有的人丢三落四,这是记忆的准确性。这些良好的记忆品质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怎样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呢?首先要了解幼儿记忆的特点:幼儿无意识记占优势,对一些直观形象的、感兴趣的,特别是那些能激起情感体验的事物,往往识记得快记得牢;同时,幼儿机械识记较为突出,常常通过简单重复的方式来记忆,例如对古诗。根据幼儿记忆的特点,培养孩子记忆力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通过对实物的记忆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如让孩子观察商店里的橱窗,然后背着说出橱窗里陈列的商品;观察蔬菜架上的蔬菜,背着说出架上蔬菜的名字;在桌子上摆放几种幼儿熟悉的物品,盖上布后,让幼儿说出桌上放的是哪些东西……孩子亲自看到的东西,又是熟悉的,就会记得快、记得牢。

2.经常训练孩子观察图片上的小动物、物品等,也是提高记忆力的简单、可行的方法。例如,图片上有十多种动物,让孩子背着说出来,可能孩子说得不全,他会把最感兴趣的记住了:老虎、狮子、猴子等,但很不全面,这时,可教给孩子记忆的方法:你再看看,图片上野兽类有几种?家禽类、家畜类有几种?这时孩子记忆的个数变成了三大类了,记忆得又快又准确。

3.经常给孩子讲个小故事,让孩子听完后复述故事。这样要求,既促使孩子注意力集中,又极大地提高记忆的效果。

4.教会孩子理解记忆。我们曾做过一个实验:教一首歌《弯弯》:“什么弯弯在天边?什么弯弯在河沿?什么弯弯头上过?什么弯弯在水面?”“月亮弯弯在天边,柳树弯弯在河沿,梳子弯弯头上过,船儿弯弯在水面。”中一班的孩子不加任何解释只反复诵读,靠机械记忆,16分钟,只有50%的孩子能成诵。中二班先让孩子回忆月亮、柳树、梳子、船在什么地方,借助已有知识,孩子们自己就把月亮与天边、柳树与河沿、梳子与头发、船儿与水面联系在一起。理解歌词的内容,记忆就快得多了。中二班用意义识记的方法,12分钟,86%幼儿都能成诵,大大提高了记忆效果。

孩子的机械记忆虽然比较突出,但家长应重视意义识记的培养,不能只靠死记硬背,如果养成死记硬背的不良记忆方法,孩子入小学,特别是到四、五年级后,记忆的方法不仅影响记忆力的发展,还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培养孩子的记忆力,一定要注意培养良好的记忆品质,才能促进智力的发展。

人的记忆力是各不相同的。对同一内容的知识,有的人记得快,有的人记得慢,这是记忆的敏捷性;有的人记得长久,有的人忘得快,这是记忆的持久性;有的人记忆准确无误,有的人丢三落四,这是记忆的准确性。这些良好的记忆品质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