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短文也可以有巨著

短文也可以有巨著



第一篇:短文也可以有巨著

博尔赫斯对长篇小说不以为然,他认为,一部长篇要完成的任务,一个短篇也可以完成。要不是想到曹雪芹的《红楼梦》、雨果的《悲惨世界》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我非常愿意同意博尔赫斯的这个观点。

1994年12月,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陆建华主编的《汪曾祺文集》。汪曾祺在《文集自序》中说,有一个文集,可以使读者和研究他的学生在搜罗他作品方面省一点事。陆建华先生在《编后记》中也说,出一套比较完整、基本收入汪曾祺绝大多数作品的文集,已成了广大读者和研究者们的普遍要求。文集出版以后,汪曾祺不断又有新作,这是要等文集再版或出汪曾祺全集时才能补齐了。可是,即使这样,这套文集仍不能使人满意。1991年5月,作家出版社再版汪曾祺《蒲桥集》,书中有一篇《半坡人的骨针》,全文只有500多字。500多字的《半坡人的骨针》,足可以抵得上多少长篇巨著,称得上是汪曾祺极有分量的一篇,陆建华先生编《汪曾祺文集》,却没有将这一篇收入,实在是一项很大的缺漏。向网上搜索一番,从google到“百度”,全不得见,可见人们都把汪曾祺这篇文章忽略了。汪曾祺《半坡人的骨针》,篇幅不长,行文也一如既往地朴实平易,在朴实平易的记述中,汪曾祺不动声色地讨论了人世间一个大大的问题,而且给出一个相当有力的答案,让人读过之后感到有一种很有分量的东西放在了心上。

在中国人感到很有奔头的20世纪80年代,汪曾祺再游半坡古文化遗址。再游半坡,汪曾祺仍仔仔细细又看了一遍半坡人的石錛、残窑以及和现在牙签一般长短的两根骨针。汪曾祺特别注意到那两根骨针。两根骨针都有针鼻,一根的针鼻是圆的,一根的针鼻略长,和人们现在用的针很相似。汪曾祺说,原始时候,磨制那种骨针,一定很不容易,向针上刻出针鼻,一定更不容易。游半坡之前,汪曾祺遇到一些年轻人,那些年轻人在一起讨论生活的意义在哪里。半坡归来,汪曾祺写出这篇只有500多字的《半坡人的骨针》,汪曾祺在文章末尾写道:“生活的意义在哪里?就在于磨制一根骨针,想出在骨针上刻个针鼻。”

一些小事,也许能改变一个世界。

第二篇:作文也可以精彩(精选)

让习作之花灿烂绽放

习作教学指导先行

以往的习作教学是典型的“后”作文教学,即作文前老师几乎不指导,而是在学生成文后由老师批改。老师几乎从错别字、标点,改到词语、句段,甚至谋篇布局,作文本上改得密密麻麻,改作文也成了语文老师最头痛的事。可悲的是,学生拿到作文本后,往往只看分数或等级就丢置一边,下次作文,问题依然存在。长此以往,作文就成老大难问题了。看来,习作教学不能忽视指导。

习作前指导

李白坚教授提出“前”作文教学的理念。即:教会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本领和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现行语文教材,主要是运用学生已收取在大脑里的生活素材而形成文字,虽然有其不科学性,但如果老师注重习作前思维的拓展和感情的积聚碰撞,依然可以把这些“陈米”煮成一锅新鲜的熟饭。因此,治标又治本的办法应该是加强习作前的指导。那么习作前指导什么呢?我认为应包括:

1、习作激情的迸发。

激情,是写作的酵母。有成语道“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文章的生成是“情动于中”的产物。都说明只有在“不说不行”的情况下,才能生成语文文字表达的心理基础,因此刺激学生的表达心理,帮助他们产生写作激情,也是“前”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效果显著。比如吴小明老师指导六年级上册七单元习作《鸭妈妈和巡警》时,老师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什么?又想到什么?在学生充分交流后。老师抛出极具挑战力的问题:这是记者拍到的一张图片,那还有哪些图片是记者没有拍到的呢?学生兴趣高涨,最后把这些图片串联在一块儿,就是一个有声有色的故事。刺激了学生的表达心理,再让学生动笔写下来。再比如我在上六年级上册一单元的习作《我是大自然的一员》时,就用图片加上老师生动的描述,勾起学生的兴趣,再让他们把自己想像成图片中动物或植物中的一员,静心思考,到动物王国中游历。学生兴致很浓,静心神游后,就七嘴八舌地说起他们精彩的故事。看来,只要我们肯动脑筋,用图片、文字、生动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引起共呜,那么我们的作文也就成功了一半了。

2、习作思路的拓宽

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的作文存在材料单一,千人一面。似乎除了借文具,晚上背着去看病这些事情以外,就再也没有生活材料似的。其实生活有多大,作文就有多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比如白小容老师在上五年级上册一单元习作《我的读书故事》时,思路拓展很宽。

可写酷爱读书、读书的不同阶段、怎样读书、读了哪些书籍、读书从厌到爱、坏书影响等等。这么多内容,给学生展现了读书的一个个方面,学生总会有所经历或启发吧,自然写起来就容易多了。再如我在上六年级上册五单元作文《小伙伴》时,考虑到学生往往把人物界定在同班同学中,事例往往是学习上帮助同学,生活中机智勇敢这类似的情况,并且绝对是唱正气歌,都表扬。我在具体指导的时候就从几方面拓宽思路。一是拓宽人物的范围。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伙伴可以是同班同学,也可以是同年级但不同班的同学,可以是同校的同学,可以是只见过一两次面的同龄人,可以是邻居家的小伙伴,甚至可以是陌生的小孩子等等。二是拓宽材料的范围。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伙伴的事情可能发生学校、也可能在家里,还可能在路上、街道、公园等等。三是拓宽感情的范围。小伙伴做的事一定都是好事吗?如果是坏事,你怎样劝诫他?这样,三个层次的拓宽,让每个学生都找到了想写的人,想写的事。从写的作文来看,内容也很丰富。

3、习作方法的指导。

思路拓宽后,学生成文仍有难度,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方法的指导。习作方法很多。但我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以读促写。每篇作文的方法指导不可过多,一两个即可,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及习作要求,重在指导一两方面。比如可以是细节指导,人物的描写,开头或结尾的指导。长此以往,学生就从中学到了许多习作方法。比如这次竞赛我抽到的题目是《一件事的启示》,这个习作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而本单元就有一篇写事情的启示的范文——《钓鱼的启示》,我用这篇范文对习作进行指导,这篇文章着重描写人物心理的变化和人物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事情清楚,启示深刻。以此来指导学生写这篇作文,真正把阅读与习作相融合,让它指导我们的习作教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翻看过我们的高段习作,多数作文都可以以这种方式以读促写。只是指导的重点不一样而已。比如六年级上册五单元写《小伙伴》的作文,窦红艳老师就以阅读课文《少年闰土》为范文,指导学生从读学写,学习小作者的外貌描写,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范文,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和神态描写。这不就是抓住点来指导吗?

4、习作题目的提炼

在习作竞赛现场,有很多老师都设计了指导学生拟定题目这一环节,通过老师的指导、点拨,同学们的评价,让学生学习拟定作文题目。这一点我也深有同感。赛课前一天,我正指导七单元习作《鸭妈妈和巡警》,本来设计了指导题目这一环节,结果时间仓促未指导。参赛回来看作文,因为作文指导扎实,所以学生作文都写得很不错。但题目就因为我的忽视而差很多,主要表现在不精炼、无意义。后来经过指导,《小鸭历险记》《街道奇遇记》《动人的一幕》《谢谢你,巡警》等好题目被提炼出来。其实,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双灵魂的眼

可以改变一张平庸的脸。好题目也往往有“画龙点睛”之效。因此,老师要加强对题目的指导,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老师的点拨指导,切实提高学生拟题的能力,长此下去,学生就能拟出新颖、独特而又耐人寻味的题目。习作中的指导

在习作指导过后,老师应该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和空间,静心思索整篇文章要怎么写,然后一气呵成。尽量在课堂上进行,高年级要用四十分钟完成四百字以上的作文。并且学生在写作时,老师要巡视指导,指点学生的写字姿势,书写习惯,并且对作文差的同学更应特别关注,适时点拨,提高初稿质量。习作后指导

作文写完后,要注重指导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契诃夫说“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的艺术,而是删去写得不好的东西的艺术”。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就多次修改,才有这一巨著的诞生。因此,要让学生学习修改,并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修改分自改、互改、小组改、家长改、老师改等。修改的方式常见的是由老师选择几类作文来念,全班修改,老师点拨,总结方法,再由学生自改、互改甚至家长改,再誊抄由老师最后把关。当然形式可以多样,这里只是举一个例子而已。

在习作这条道路上,我还是初探阶段,本着积累经验的想法梳理成文,习作之路还很漫长,需要我们用耐心、毅力去延伸。让我们乘着习作的翅膀飞翔,飞出一条漂亮的轨迹。

第三篇:小学生也可以发明创造

和田县巴格其镇小学浅谈 小学生也可以发明创造

小学生也可以发明创造

——小学生的科学小发明、小创造

.一、什么是科学小发明

一提到“发明”二字,有些同学就害怕了,那要多难啊!其实创造发明并不神秘,有好多中小学生的发明,都在全国甚至国际上获了奖呢!

科学小发明,是指青少年在日常学习、生活、劳动中,对那些感觉到用起来不称心、不方便的东西或方法,运用自己学过的科学知识,设计、制造出目前还没有的更称心、更方便的新物品或新方法。它同“大发明”比较起来,选择的范围比较窄,解决的问题比较单一,使用的材料比较好找,所花的经费也不多,所以称为“小发明”。

二、好的科学小发明、小创造所具备的特点:

1.科学小发明的实用性

实用性是指该发明能够制造或使用,并且产生积极的效果。小发明要能够做成实实在在的物品,不能只是想法或设计图纸,而且还要能够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防虫树裙 山西临县盛产枣子,但枣曲虫对枣子的危害很大。刘艳同学仔细观察枣曲虫的生长活动规律,发现雌虫要爬上树干与雄虫交配再残害树叶、树果。他就想了一个办法,在树干的半腰围一圈硬塑料片,内层涂上除虫药膏,使雌虫上不了树。这种简单巧妙的防虫树裙,实用性强,受到了枣农的欢迎,荣获第六届全国青少年发明比赛一等奖。

2.科学小发明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小发明同原来的同类产品已有的技术相比,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方便肥皂盒 一般的肥皂盒装点水,肥皂就会发粘,不容易取出来,肥皂的寿命也很短。天津的范平同学利用杠杆原理发明了方便肥皂盒。打开肥皂盒,肥皂就会立起来。它和同类产品相比,技术上要先进一些,获得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一等奖。

3.科学小发明的新颖性

新颖性是指你在完成这个小发明之前,还没有出现过同样内容或技术的产品。也就是说,你既在街上的商店里买不到同样的产品,也没有在书刊、广播电视中看或听到过介绍;同样的发明,既没有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记载于专利申请文件中,也没有由他人申报参加各级发明创造比赛。但是,如果你在别的发明上增加了新的功能、新的方法、新的用途,或是将原有的几件物品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个体,增加了新的功能,那也算具有新颖性。

三、尝试科学小发明、小创造方法:

1.小发明创造技法之移植法

把大家已经知道的原理,已有的物品或方法等,移植运用到自己的发明上,得到一项新的发明,这种方法叫做移植法。这种技术性移植是发明创造的一条重要途径。好客鞋“,就是作者将已有的发明”尼龙搭扣“移植到拖鞋上发明的。

好客鞋 一天,魏强同学跟爸爸到一个朋友家做客,一进门就把他给难住了:主人家铺着地毯,不换鞋显得不礼貌。换鞋吧,脚又有臭味。回家后,魏强就想:如果有一种拖鞋,不用脱下脚上的鞋就能穿,那该多好!后来,他从旅游鞋上的尼龙搭扣得到启发:将拖鞋上的鞋袢装上尼龙搭扣,一按就搭上,一掀就拉开,要肥要瘦不就可以调节了吗?于是他找来一双旧拖鞋,剪开鞋袢,缝上尼龙搭扣,做成了”好客鞋“。这项小发明在第四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其实,魏强的小发明只不过是将尼龙搭扣这项别人的发明移植到拖鞋上,但使拖鞋有了新的功能,尼龙搭扣也有了新用途,这项小发明也就具备了新颖性。

2.小发明创造技法之组合法

如果你细心观察和思考,就可以发现你周围的许多东西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组合而成的。如带橡皮的铅笔是由橡皮和铅笔组合而成,电水壶是由电热器与炊壶组合而成。带日历的手表,带温度计的台历架,带有圆珠笔的钢笔等,都是由两种东西组合而成的一种新

东西。像这样将已有的两种或多种物品或部件进行巧妙地组合,构成新的更好的物品的发明方法称为组合法。

自行车刹车铃 我刚学会骑自行车,遇到紧急情况时,要刹车还要按铃,有时反应慢,就慌张起来。我想能否在左手刹车时,右手微微捏一下,铃就响,有多好呢!这样就不用把右手松开去按铃了。

我去商店买了开关和电铃、二节电池,将电池作为电源,把铃安在车把上。利用稍微刹车时的力打开开关就能带动电铃,当手一松,铃声就停,不间断地捏,铃声不断。这个刹车铃就做成了。

我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个铃有些问题,一是怕雨天,一下雨,车铃和所有装置会挨雨淋,虽然我把电池盒装在车座下面,但仍然容易受潮;二是电池用完后要更换,花费大。

我要进一步改进这个刹车铃,要把电能带动改为机械传动。我反复握着车把捏来捏去地思索,能不能利用捏刹车直接带动车铃呢?于是,我在刹车杆上装了一个自制的拉杆,另一头连接自行车铃,在铃的摇柄上钻了一个小孔,在拉杆和摇柄的中间安上一根结实的线,这样,通过拉杆和线的作用就会带动铃响了。

第二个刹车铃它结构非常简单,制作起来容易,使用方便。

(第七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二等奖)

3.小发明创造技法之联想法

联想是一种科学的、丰富的想象过程,是由一事物的表象、词语或动作想到另一事物的表象、词语或动作。比如你见到意志坚强的人就联想到钢铁,见到凶狠的人就联想到豺狼。

当你研究一个发明对象时,把你已经知道的物品或曾经看到的某种现象同研究的对象联系起来,加以比较,从中受到启发,或者是对某种技术的模仿和借鉴,从而打开思路,创造出新的东西来,这种小发明的方法称为联想法。

双尖绣花针 一天,武汉市的王帆同学去姑姑家,看见姑姑正忙着绣花。只见姑姑绣花时,总要先把针尖朝下一扎,拉直绣线,然后翻转手腕,使针尖朝上,再朝上扎出来,手就这样一针上一针下来回不停地动着。王帆问姑姑:”这样上下翻转不累吗?“姑姑说:”累。绣一天花,手腕又酸又痛!“王帆看着姑姑劳累的样子,便想能不能改进一下这种传统的绣花方法呢?

有一天,王帆在电视上看到渔民织网的情景,渔民拿着两头尖尖的梭子直着穿过来,直着穿过去,就把网织好了,根本不用翻转手腕。王帆马上联想到:把绣花针也制成跟织网梭一样两头带尖、中间开孔的样子,不就解决了翻转手腕的问题吗?于是,他请在机械厂做工的姑父作了一根两头有尖,把针鼻挪到针中间的绣花针。姑姑一试,果然省力,手腕不再酸痛,而且因为减去了翻转手腕的动作,还提高了效率。这项小发明获得了第四届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一等奖

4.小发明创造技法之形态改变法

现有的一些物品和方法,换一种方式看:改变现有东西的形状,改变制作工艺,改变物品的结构,如把原来方形的改成圆形的,把直的改成弯的,把红色的改成蓝色的,把无香味改成有香味的……你也许会觉得比原来的更方便些。这种发明技法叫做形态改变法。

多功能墨汁

杭州的秦路同学见老师用墨汁在红纸上写字时,由于纸上有油脂,墨汁不易吸附,书写起来很困难。他经过多次试验,对现有墨汁的配方进行了一些改进,增加了去掉油腻作用的原料--洗洁净或洗发精,一种新型的多用途墨汁问世了。这种墨汁既能在红纸上书写,还可以在塑料制品、陶瓷上直接书写。这项发明在全国第二届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5.小发明创造技法之扩大增加法

”扩一扩“、”加一加“也会变得很奇妙,会引发出相当不错的发明。当你把一样物品进行扩大面积、扩大声音、扩大距离、延长时间、延伸长度、加高高度、增加数目、增添配料等扩增处理,物品的功能和用途可能就会发生本质的变化。这种”扩一扩“、”加一加“的小发明技法叫作扩大增加法。

新式邮筒 一般的邮筒只有一个或二个投递口,信投进去后都混在一起,先拣后分,费时又费力。上海的李文彪同学设计了一个新式邮筒。这个邮筒有三个投递口,分别投寄本市、外地和航空邮件。邮筒里分成三格,而且能旋转。这样,邮递员开门取信时,只要转内格,就可以按类取信了。由于收信后不用再拣,就省事多了。

这个小发明就是从增加投递口的个数入手设计的,它在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6.小发明创造技法之缩小省略法

运用缩小、缩短、减少、减轻、分解、折叠、卷曲、删减等手段进行发明创造的技法,叫做缩小省略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缩一缩“、”减一减"方法。这也是一种可行的发明思路。

四、科学小发明、小创造说明书如何写。

和田县巴格其镇小学

2012年11月

第四篇:平凡也可以精彩

平凡也可以精彩

前几日曾收到这样一则短信:据权威机构认证,世界99%的傻瓜、笨蛋都是用大拇指翻看短信息的,情节严重的还会笑!看完的第一反应就是哈哈大笑,不是吗?看信息的人被说成是傻瓜笨蛋还会开怀一笑,不禁赞叹这个信息编辑水平的高超。

一直认为快乐是要与人分享的,所以我随手把信息转发给了一个朋友,让他也忙里偷闲乐一乐,可是没过几分钟,朋友回了这样一条信息:这说明世界99%的人都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想来这个世界还是属于普通人的,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们的人生也就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看着信息,我升起了异样的心情,开始思考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很长时间以来,生活的无奈,工作的艰辛,家庭的琐屑,不仅揉碎了少年时候的梦,还沉寂了年轻的心,没有了激情四射,没有了意气风发,不禁生发出了“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愤慨,开始抱怨着社会的不公,命运的不济,厌烦着自己的平凡,我已认不出那个当初的自己了——那个有梦想有追求,那个有神采有气质的自己,从自己身上透露出来的那种完全被现实沤烂了的平庸气息,让我仿佛置身于那种严重被污染的环境之中,明显的感觉到水是臭的,空气是呛人的,天空是灰暗的…直到这一刻我才清楚的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不论是思想与灵魂的死亡,还是青山与绿水的死亡,都是因为人太现实了,有太多太多的人做了现实的俘虏,其中就包括我。

心情仿佛在那一瞬间释然了,是啊,是99%的普通人支撑了这个精彩的世界,那么多平凡的普通的人们都在平凡的生活着,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耕耘着,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辉煌,为这个美好的世界增添着一点一滴的光和热,也就是这样的点点滴滴构筑了世界的和谐与美好。平凡与伟大并不矛盾,所谓的伟大也并不是一定要轰轰烈烈,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了。

我恍然间懂得了一句话:人是平凡的,生活不是平凡的。我们或许都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但我们一样可以将生活诠释的精彩和华美,只是需要我们内心足够的博爱、坦然、坚持!

收费一班:任刚

第五篇:失败也可以伟大

我最怕别人提“成功人士”这几个字,一听就会起鸡皮疙瘩。什么是成功人士?我们为什么那么渴望成功?伍尔夫·许奈达写的《伟大的失败者》则告诉你失败者也可以很伟大。

隆美尔就是一位很威风的失败者。他是二战期间享誉全世界的德国名将,做过纳粹陆军军团的元帅,绰号“沙漠之狐”。当年,隆美尔在北非与英国作战的时候,德军完全处于

弱势,人数及装备等各方面都远不及英军。但是隆美尔偏偏能神出鬼没地运用“闪电战”技巧,把大量坦克集中到前线一字排开,光这种气势就震住了英军,在好几次战役中都把英国人打得落荒而逃。

他了不起的军事才能就连他的对手都十分佩服。在他带领德军把英国的北非军团打得屁滚尿流之际,英国报界送给他一个封号——“沙漠之狐”。丘吉尔也在英国国会上公开称赞:“隆美尔是一个伟大的统帅,尽管他在战争中让我们无比惊恐,我仍然要这么说!”

然而他后来被调回德国,在很多事情上与希特勒意见相左。后来他的一些部下想要发动政变刺杀希特勒,隆美尔并不赞成这样做,但他肯定知情。这便引起了希特勒的怀疑,趁着他重病做手术的时候让他服毒自杀了。如果单从结局来看,隆美尔也算是一个失败者。

但这样的失败也许还不是最可怜的,书中还提到了一位英国化学家罗莎琳·富兰克林,她死的时候才37岁。我们现在都以为,人类遗传基因的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是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沃森还写过一本书《双螺旋》,大肆吹嘘自己的发现多么了不起,而事实上,罗莎琳·富兰克林才是双螺旋结构真正的发现者。

富兰克林是一位对实验数据非常认真的化学家,她用“X射线绕射”分析做了将近一年的实验,发现沃森跟克里克推论出来的模型是错误的。然后她不眠不休地继续研究,终于在1952年7月第一次成功做出一张完美的X光绕射分析摄影图。在这张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基因DNA的双螺旋结构,她第一个拍出来并证明这个结构是真实存在的。

但这张照片在未经她许可的情况下,被她的一个同事偷偷拿给沃森看了。沃森看到这张照片恍然大悟,它启发了他的整个研究。1953年4月,沃森和克里克在权威期刊《自然》上发表论文宣称自己发现了双螺旋结构。

这算不算是偷窃呢?就像当年比尔·盖茨偷窃苹果的灵感,或者苹果偷窃实验室用滑鼠的灵感一样。对这些,富兰克林完全默默忍受,毫不作声,直到1958年死于癌症。而沃森和克里克在1962年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对富兰克林的贡献只字未提,甚至在后来的自传中还不断贬低她,说她不过是个“技工”,是个“满头乱发、衣着邋遢”的女人,总之描述得非常不堪。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常常以为很多重要而伟大的事情都是由成功人物做出来的。很多成功人物往往只是比较狡猾冷酷和心狠手辣,相反,很多失败者到最后反而是带着微笑的。

你愿意做哪一种人呢?相信大部分人还是要做成功人士。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在鼓励、教育大家如何迈向成功,而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到最后都不过是一个失败者。所以,与其学习怎样成功,还不如先学好如何做一个微笑的失败者。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199755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