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一年级语文下册 一个中国字 1教案 长春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 一个中国字 1教案 长春版



第一篇:一年级语文下册 一个中国字 1教案 长春版

一个中国字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和2个部首,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儿童感受到亲情的美好,并体味到拥有亲情的快乐。

教学重点: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中国汉字的魅力。

教学重点: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大家写过信吗?

2.你能说一说信的内容吗?

3.老师这儿有一封信,想看看吗?

4.如果这封信是你写给老师的,你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呢?

5.有一个叫笑笑的小男孩给爸爸也写了这们一封信,他表达的会是什么意思呢?想知道吗?请同学把书打开,听老师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想。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轻音节要读准,词语要连续读。

3.再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4.“经验小交流”,你喜欢哪个字?你是采取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

5.学习两个新的部首。

6.生汇报。

7.讲座笑笑为什么只写一个笑字。

三、练习多音字。奇、没、兴

四、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游戏,小小火车开起来,比一比哪列火车开得快。奇怪、没有、几页、兴奋、露珠、甜甜。

2.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那么,生字宝宝从词语中走出来,你还能认识吗?

二、指导书写。

三、讨论

笑笑给爸爸寄来了什么?

四、完成书后练习

1.照样子,说一说。

先请同学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再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依照例子,你能说出这们的词语吗?最后说说这样的词不达意在句子中例丑,表达的效果。

密密麻麻、高高兴兴、红红火火

2.读一读

笑笑双手把信递了过去。

第一回见到女儿写的字,他兴奋得不得了。

五、课后作业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篇:一年级语文下册 农贸市场 1教案 长春版

农贸市场

教材简析:本课是情境识字课,图上描绘的画面十分接近孩子们的实际生活,是他们所熟悉的热闹、繁荣的集市情景。商贩们在热情地叫卖,许多人在精心挑选自己需要的东西。画面上出示了水果、蔬菜、肉制品等名称。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年段提出了“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及“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 的要求。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本着“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认真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将学生的生活与图画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发现词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源于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图画,感受农贸市场的热闹与繁荣。

2.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了解“肉”字的演变过程。3.能够按照事物的类别来给事物正确分类。教学重点:

1.学会七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识十四个要求会认的字。2.结合图画认识字型,了解字义。教学难点:字型与字义的相结合。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相关的图片 2.教学课件 3.有关购物的录象 教学流程:

一、设置情境 激发兴趣

1.播放录象(画面显示“农贸市场”的招牌及市场内井然有序的商品,商贩们在热情地叫卖,顾客们在挑选自己需要购买的物品等景象。)2.谈话、设疑

(1)同学们去过这个地方吗?你们看到的是什么地方?(板书课题:农贸市场)齐读课题。随机学习“农、市、场”三个字。

观察“农”字是怎样写成的?第四笔是竖提,强调“农”最后一笔是“捺”;扩词:农村、农民等,还能组哪些词语? “市”翘舌音 整体认读音节 “市场”是集中卖东西的地方。扩词(闹市、城市)你知道那些城市?

“场”形声字 翘舌音

(2)看完刚才那段录象你想说点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商品多种多样、人很多——引导感受农贸市场的热闹、繁荣)这些人都在做什么?(有买东西的,有卖东西的)

趁机学习生字“卖”,指导最后一笔是点,和买相对。“角色扮演” 利用两个道具找同学来表演买卖东西时的情景来区别“买”和“卖”的字义。

二、认识事物 认读词语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8页,(看整幅图)这是农贸市场的一角,现在请同学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看一看菜摊上出售哪些东西?把你看到的说一说。

(苹果 西瓜 糖葫芦 枣 白梨 柿子 葡萄 草莓 白萝卜 肉 红肠)

2.检查认读情况

(1)你们根据文中给出的拼音能认读每样东西的名字吗?自己小声试读。

(2)谁能把这些商品的名字大声的读给同学们听?(随机指导“糖葫芦”“柿子”“葡萄”“白萝卜”几个词的最后一个字都读轻声。”“枣”是平舌音,“柿 肠”是翘舌音)。(3)评选读的好的学生大声领读。

(4)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打乱顺序,让学生认读、开火车读。

三、自主探究 合作讨论 识记字形

1.老师把这些商品都请到了字卡上了(出示和商品相对应的生字卡片)学习生字“苹、糖、枣、柿、葡、萄、莓、肉、肠”

(1)看(苹果)图片,谁能读出图上的词语?“苹”是一个形声字,它的形旁和声旁分别是什么?(2)说说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苹果的“苹”字?

(3)苹果是水果的一种,它的种类很多,说说你吃过或见过哪种苹果?(4)谁愿意用“苹果”说一句话。(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2.下面请同学们用同样方法自主识字,可以同桌讨论怎样记住其他生字。3.根据字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方法学习生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4.然后请学生当小老师给大家讲字。

5.柿——木+市=柿,柿子、西红柿,请学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找一找词语中还有那些是形声字?(葡、萄、糖、莓、肠)卜——用加一加的办法,竖加点就是卜。6.课件演示“肉” 字理动画图,了解肉字的演变过程;扩词训练:肉的种类有哪些?(鸡肉、牛肉、羊肉、猪肉„„)

四、指导动手 练习书写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商品,并知道了它们的名字,还有他们名字里的14个汉字,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想不想选几个写下来呀?

2.通过课件把要求会写的7个字拉到虚宫格里,让学生观察字形,主要是各个部位在虚宫格中的位置,同桌交流。

3.汇报各自的发现,师生可以随时补充、纠正。

4.教师在黑板一角的虚宫格里板书示范难写的字,边写边说明笔顺和字形。5.学生在生字本上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纠正坐姿。6.小组评价,选出好的以小组为单位,互换展览。

五、游戏巩固识字、写字

1.同学们,我们家附近有一个小型的市场,我发现那里的东西摆放的没有规律,现在老师带你们去转转,帮助它们归归类你们愿意吗?(模拟市场: 三张课桌当货架,上面混合摆放着各种水果、蔬菜、肉制品的图片)

2.经过同学们的努力,物品的摆放井然有序了。接下来我们再来给这些商品做个标牌,好吗?

六、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选字填一填。

(市 柿)城()()子()场 西红()(平苹)()果()原()面()均(场 肠)操()广()香()红()

七、布置作业 1.写课后词语

2.用自己的话把书中的“农贸市场”介绍给家里人

第三篇:一年级语文下册 古井 1教案 长春版

《古井》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重点理解“哺育”和“络绎不绝”的意思。

2.能力目标

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3.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门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教学重点:

围绕单元训练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教学难点:

联系全文,理解古井怎样养育和陶冶乡亲们的。教学方法:

解疑四步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预习了《古井》这篇课文,文中优美的文字,淳朴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谁来谈一谈,文中的什么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自由谈)板书:提供泉水,陶冶品格

2.指导学生默读全文,回忆预习中没有读懂的问题。

3.学生对课文中不懂的问题进行质疑,浅显的问题及时由学生相互解答,对于深层次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整理。大致为两个贯穿全文的问题,幻灯出示: A.古井是怎样为乡亲们提供泉水的? B.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去体会古井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同时,在读文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一边读,一边想,到文章中去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二、讲读课文: 1.理清学文的主线:

(1)四名同学分段朗读全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课文中的哪句话概括了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用——标出来。

(2)学生汇报时师出示幻灯片:(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哺育着她的儿女)(3)这句话中,那个词是重点词语?(哺育)你能给结合这个句子解释一下“哺育”的意思吗?(哺养、教育)

(4)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学生自由谈,师适当点拨)

(5)过渡:古井是怎样为乡亲们提供泉水,哺养人们的呢?我们带着问题(1)读一读课文的第二段。2.学习第二段:

(1)指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写什么?(这段主要写到古井旁取水的人多)

师质疑:课文中从那些方面可以看出到古井旁取水的人很多呢?

(2)学法指导:请同学们一边读这段,一边想这个问题,一边在书上画出答案,学习中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一下。(3)学生自学、讨论。

(4)学生汇报:(从四方面来谈:时间长、人数多、声音杂、路面湿。有条件的小组可以联合汇报,4个同学互相补充,订正。)同时,幻灯出示第二段内容,师相机在幻灯片上把精彩的词句用——标出。

(5)片段练习:鼓励学生与作者比一比,同学之间比一比,把横线上的词或句子换成自己的话,然后把这段话连起来说一说,集体进行补充片段的练习。(可以展开争论,互相评析)

(6)有感情朗读这段,表达出对古井的喜爱。(小组读)(7)过渡: 古井从早到晚,敞开胸怀迎接络绎不绝的人们,她用这清凉的泉水哺养着乡亲们。(板书:哺)那么,她又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教育人们的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2),先读一读课文的第三段,读完之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再读一读,读完之后仍然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来,我们共同想办法解决。3.学习第三段:

(1)生自学,讨论。(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指导)

(2)学生对不懂的问题进行质疑。(教师组织学生互问互答,教师相机引导)(3)师相机:那老人怎么说呢?乡亲们怎么回答?同桌两人试一试,一个扮演老人,一个扮演乡亲,带着表情,动作读一读。

(4)指3对同桌给大家表演,表演时相机出示幻灯片:(古井为人们出过多少力气?)请表演的同学分别读原句,把这个句子变成陈述句来读一读,再变成感叹句来读一读。(5)师:你们从他们所做,所说,体会到了什么?(无私奉献,不求回报„„)(6)亲们为什么都会成为无私奉献的人?(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自由谈:学习古井,受古井的感染„„„..古井就是这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这正是问题(2)的答案。(7)小结:

家乡的这口古井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用她无私奉献的精神陶冶着人们的品格,她像一座丰碑,默默无语,却又那么伟岸!齐读课文第四段,让我们去再次体会古井的高尚品格吧!(师生有感情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全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获得了哪些收获?(生从道理,知识,及学法等方面谈)2.全文学完了,回过头来看课题:题目是古井,你有什么疑问吗?(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理解:“古”说明井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古井许许多多年来一直是这样无私奉献着,我们为他人奉献也应不计时间,长久不变。由此可见题目精炼,暗示中心)

四、布置作业:

选择生活中你见过或亲自做过的一件无私帮助别人的事,仿照第二段,写一段话,在品析课上互相读一读。

第四篇:长春版一下《一个中国字》教学设计(精选)

长春版一下:《一个中国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字,认识部首“大”。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语境中识字,在读中感受浓浓的父女情,体味亲情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动画课件。

2.“页”字字理演变图或课件。

(二)教学思路 1.激趣导入。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可以这样引导:开学到现在你都学习过了哪些字?这些都是中国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一个中国字》。还可以这样引导: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叫笑笑的小女孩给在国外工作的爸爸写了一封信,爸爸特别高兴。这 封信里只写了一个字,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字吗?好,我们来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随文识字。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教师示范朗读全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接下来学生可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要认的14个字,要看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要重点强调以下字音:“拆”“舒”“珠”三个字是翘舌音,“兴”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 n g”,“没”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閕”。

(2)再读课文,了解生字的字义。教学时可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提出课文的生词:一封信、奇怪、递过去、拆开、几页、第一回、兴奋、挂露珠珠、可爱、甜甜、好些、没这样、舒心,认真 读准后,在词句中理解字义。这样充分利用语境学习汉字,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认读词语后再读课文中相关的句子,在句子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奇怪 ”,教学时可结合语句问:奇怪是什么意思?妈妈为什么奇怪?能用奇怪的语气读读这句话吗?再如“舒心”,什么样的事让人舒心?爸爸为什么这样舒心?“ 舒心”反义词是“烦闷”。

(3)根据汉字特点,深入学习识字。随文识字后,再从词语提出本课要认识的14个字深入学习。封:本课是用于封起来的东西,一封信。“封”的反义词是“开”。成语:故步 自封。奇:是“骑”的本字。甲骨文的奇字,像一个人跨在马背上的形状。奇的本义为 骑马,后来多用为奇异、奇特之义,而本义则为“骑”字所代替。“奇怪”的反义词“平常”。成语:奇耻大辱、奇形怪状、奇装异服、奇珍异宝、出奇制胜、千奇百怪。怪:左右结构的形声字。成语:大惊小怪、少见多怪、怪模怪样、千奇百怪。

递:半包围结构的形声字,表示动作。拆:左右结构,把合在一起的东西分开,拆信、拆开。成语:过河拆桥。页:象形字,甲骨文的页字,是一个突出了头部的人形,页的本义为头。在汉字 中,凡由页字所组成的字,大都与头有关,如顶、颈、须等。第:本字用在整数的前边,表示次序,第一、第二。成语:书香门第。兴:多音字。组词:新兴、时兴、兴兵、兴办、兴建。“兴”跟“衰”或“亡” 相反。成语:兴风作浪、兴师动众、兴师问罪、望洋兴叹、百废俱兴。奋:金文的奋字,从隹从衣从田,会意字。一只鸟儿从人的衣服中突然挣脱,振翅飞翔在田间上空。小篆把“衣”省略为“大”,鸟儿展翅飞的形象。奋的本义 指鸟儿展翅奋飞,由此引申为振作、奋发、鼓动、发扬等义。成语:奋不顾身、奋发图强、奋起直追、奋勇争先。挂:动词,本课是吊起来、使物体悬于某处之义。组词:悬挂、挂吊灯。还可以组其他的词:挂念、挂心、牵挂、挂失、挂号。成语:牵肠挂肚、无牵无挂、一 丝不挂。爱:上中下结构的字。成语:爱不释手、爱才如命、爱莫能助、爱屋及乌、爱憎 分明。些:上下结构。组词:有些、这些、些许。没:多音字,本课之义为“无”,跟“有”相对。组词:没有,没问题。成语: 没精打采、没轻没重、没头没脑。舒:本课舒展、宽解的意思。组词:舒心、舒展。

(4)认真观察,写好汉字。本课要求会写的有7个生字,“奇”上窄下宽,上边的“大”字“捺”变“点”。“兴”注意前两个点的方向是一致的,向右。“奋”的大字头写得大些,“珠、甜、没”写得左窄又宽。

3.指导朗读。本课篇幅较长,段落较多,在朗读时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读得正确的基 础上要求流利,在读得流利的基础上要求有感情。引导学生读好疑问句。“你会写信了?”根据提示语中的“奇怪”来读,要读出 奇怪的语气。可先理解奇怪的意思,知道妈妈为什么奇怪。再模仿妈妈的样子读一读。引导学生读好感叹句。可以先请学生把感叹句画出来,自己练一练,同桌互相听一听。“好!好!写得好!”“女儿的信,就一个大字——‘笑’!”“第一回 见到女儿写的字,他兴奋得不得了,眼睫毛上挂露珠珠了!”在朗读之前,可以把这些句子单独提出来指导,然后再回到课文中进行训练。教学时可教师先示范,再由学生练习,让学生用心体会之后,再变换角色练习朗读。

4.拓展思维。想一想:爸爸会给女儿回信吗?他会写些什么呢?

5.活动提示。

(1)“照样子,说一说”,这部分内容是对特殊形式的词语巩固训练,也是词汇 的积累。可让学生先读准确,再到课文中找一找,也可以做一些拓展练习,多说 一些这样的词语,然后选择几个进行说话练习。

(2)“读一读”,这道题主要是在语境中区别“第”与“递”的使用,还要注意 “得”和“了”的读音。先请学生读一读,再说说带颜色的字是怎么一回事?可 以让学生扩扩词、说说话来加强区别和理解。

(3)“想一想,说一说”,“课文中的笑笑给爸爸寄来了什么?”旨在启发学生 的思维,通过对课文的感悟,说说自己的想法、认识。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在反复听读的过程中慢慢感悟,不要强求一致。

(三)课时安排与内容分配

1.课时安排:

3课时。

2.内容分配:第一课时,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读准本课生字;第二课时,认识本课生字,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第三课时,指导写字,做课后练习。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因这篇短文含义深刻,学生学习时可能会有困难,阅读的重点是朗读,要强调在 读中整体感悟,不用细致分析,可结合实际生活联想交谈、研读。相关资料 “笑”的成语: 有说有笑 一笑了之 笑逐颜开 捧腹大笑 喜笑颜开 笑里藏刀 笑容可掬 啼笑皆非 破涕为笑 含笑九泉

教材分析

1.文本解读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风趣、文质兼美的小短文,字里行间包含着父女间浓浓的亲情。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文中记录了一个叫“笑笑”的小女孩给远在外国的爸爸写了一封信。爸爸在生日那天接到了这封信,信中只有一个“笑”字,就是这一个 “笑”字给爸爸带去了无限的快乐和幸福。文中的第1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爸爸工作的地点:在国外,同时也交代了笑笑给她 的爸爸写了一封信,也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信中会写什么呢?第2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是问句,从“奇怪”一词中不难看出妈妈对笑笑会写信表 示的惊喜,从中也知道了笑笑的年龄和所具有的知识水平。第3自然段中,“妈妈打开一看,笑出了声。她把笑笑搂在怀里,连声说:‘好!好!写得好!’”妈妈的一连串动作“打、看、笑、搂”写出妈妈看到信后的喜 悦,接下来的连续三个“好”字,妈妈的评价更加说明这封信中内容的魅力,又一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第4自然段写爸爸生日那天接到了女儿的来信,信中只有一个“笑”字。妈妈寄去的信“密密麻麻好几页”,女儿的信“就一个大字‘笑’!”,妈妈的信和女儿 的信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揭示了课题“一个中国字”是“笑”。第5、6自然段写出了爸爸接到信后的高兴心情。“眼睫毛上挂露珠珠了!”看出爸爸第一回看到女儿写的字,兴奋至极。“‘笑’字在变大”,“女儿把笑寄来 了,寄到了爸爸的心里”,“看看这‘笑’字,一天的疲劳全没了”这些生动的语言充分说明了一个“笑”字所带来的无穷的力量,饱含着父女间亲情的魅力。2.教学价值精选本课的目的一是借助语境来认字和写字,二是在朗读课文中积累相关的词句,三是在阅读中感受亲情。本课有一幅插图和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内容相吻合,图中展现的是爸爸把这个“ 笑”字贴在墙上,从爸爸的表情上不难看出:每天下班回来,看看这“笑”字,他的疲劳全没了。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图画,以图释义,图文对照,相得益彰。课文是识字的载体,在阅读中识字,以阅读带识字,以识字促阅读。本课的重点是识字,在语境中识字,达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在读中认字,读中悟情。另外在认字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可采用教师范读、领读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时还要注意本课与前边课文及后面的表达内容的联系,可先复习前一课的内 容,为即将学习的课文打好基础。

第五篇:一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查字典 1教案 长春版

学习查字典

教学要求:

1.认识部首,初步建立部首的概念。

2.掌握部首查字典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部首的概念。

2.学习部首查字典的基本方法。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1.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新华字典》,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语文百花园中的语海去畅游。

1.课件出示大海、海浪。

蓝蓝的大海,白色的海浪多美啊!

2.课件出示带有以下汉字的浪花:

草红陈纷笑苍队笼附纱茫笔

你们看,浪花中有什么?(浪花中有汉字)

(采用情景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二)认识部首。

1.读浪花中的汉字。

请你们读一读浪花中的汉字,再仔细看看这些字的字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阝”的字。)

2.把汉字按偏旁归类。

浪花里的这些汉字要跑出来和你们做朋友,请你们按偏旁让它们排好队,然后再读一读。

(1)课件出示:纟

(2)让学生将浪花中的汉字按以上偏旁的顺序进行归类,课件随着出示:

纟:红 纷 纱

艹:草 苍 茫

笼 笔

阝:阵 队 附

(3)按偏旁归类的顺序读一读。

3.结合偏旁归类的课件,帮助学生建立部首的概念。

汉字中有很多偏旁相同的字。字典、词典把有相同偏旁的字放在一起作为一部,相同的偏旁就是这些字的部首。

如:“红、纷、纱”三个字都有“纟”,都归到“纟”部。“纟”就是部首。

4.照样子说出下面每组字的部首。

课件出示:

例:村朵棉——(木)

吐吸员——()汽流沙——()

仪似休——()诉诗认——()

﹝学生在一年级只认识汉字结构部件中的偏旁,还没建立部首的概念。认识部首是学习部首查字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习查字典前,通过偏旁归类的练习,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部首。﹞

(三)学习查字典。

在读课外书时,当你遇到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就能查出它的读音。

1.课件出示P14中的小男孩和他说的话。

指名读小男孩说的话。

小明学会了部首查字法,他要教我们这种查字典的方法。

2.自由读查字典方法的提示。

“缓”这个字的读音他是怎么查出来的,请你们打开P13小声读读他告诉我们的方法。

3.四人小组边读查字典方法提示,边讨论部首查字的方法。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共同探讨。

4.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请一组学生代表说查“缓”字的方法。其他学生边听边动手查字典,教师边总结出方法。

第一步:确定要查字的部首,数数有几画,从部首目录中找到这个字的部首和页码。

第二步:在检字表中,找到这个部首,数清这个字除部首外还有几画,找到它在字典中的页码。

第三步:按页码在正文中找到要查的字,看拼音读出这个字的读音。

5.课件出示P13中小女孩和她说的话。

现在我们学会了部首查字法。小梅也学会了,听听她说些什么?

指名读小梅的话。

6.课件出示“铺、笼、绕、羞、隆”五个生字。

(1)让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字,一边查一边填表。

字部首在检字表的哪一页除去部首还有几画在字典哪一页读音

(2)集体反馈。

﹝让学生在独立查这五个生字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这种查字典的方法。﹞

7.拓展。

(1)让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找自己的姓。找到后让同桌小伙伴看。

(2)请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从书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找到它的读音。

﹝学生初步掌握了部首查字法后,教师创设查自己的姓和课外书中不认识的字的实践活动,这样既巩固了部首查字的方法,又激发了学生查字典的兴趣,同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部首查字法的用处。

四、总结谈话。

今天我们在“语海畅游”中,认识了部首,学会了用部首查字法查生字的读音。今后我们在读课外书时,准备一本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查到它的读音了。这样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会认识更多的字。

剩余 78% 未读展开阅读全文 ∨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199036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