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维护生态平衡 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第八课
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目标:
1、能够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草原上鹰、兔、草的生态平衡关系。
2、能够利用分析推理等形式,认识沙尘暴的成因。
3、为维护生态平衡,明确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
教学重点: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怎样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都出生在湖南这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有炎帝和舜帝的古老传说,有玉蟾岩和城头石等远古遗迹,有岳麓书院和岳阳楼等著名人文景观,有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还有造纸术发明人蔡伦和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这样蜚声中外的著名人物。同学们,我们作为一名湖南人,为此是不是感到很骄傲、很自豪呢?有谁愿意站起来,赞美一下我们的家乡,或者介绍一下自己家乡的特色?
二、顺势引导,揭示目标
(播放一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同学们,美丽的家乡也不是天天晴空万里,空气清醒,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
三、明示课题,明确目标
1.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8课《维护生态平衡》。(板书课题)2.探究食物链,了解生态平衡
鹰 兔子 草
(1)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2)设想一下: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兔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它们之间的任何一个部分被破坏了,草原会变成什么样?
(3)为什么会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 3.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
(1)分小组讨论交流,通过分析,探究了解引发沙尘暴的原因,及会带来怎样的灾害。
(2)结果汇总:是因为人类随意的、无序的、不计后果的开发利用,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最终导致了环境的变化,生态灾难的发生。
四、触类旁通,联系实际,扩大认知
让我们看看我们的地球家园里还发生了哪些生态灾难?我们作为地球未来的主人,我们该如何行动。
五、联系实际,展开活动,拓展延伸,积累内化 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制作报刊、书写感想等,组织交流)
六、展望未来,激励明志
同学们的想法非常的好,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了生机,和谐美满的地球,正如同学们所想,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国家,正和积极行动起来,为保护我们的生态和环境而不懈地努力着。
有志不在年高,让我们现在就行动起来,做一个维护生态的小卫士,为保护我们地球而努力奋斗,好不好?
活动 :我要宣誓
现在请举起你的右手放在胸前,给老师一起说:我要爱护每一棵小草,保护每一株幼苗,关爱每一个小动物,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城更美,还家乡母亲秀美容颜,为我们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七、小结目标,激发情感,布置作业 向身边的人宣传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第二篇:五年级上册科学《维护生态平衡》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科学《维护生态平衡》教学反思
华海小学 洪荣疆
《维护生态平衡》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生物与环境”这一单元的一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概念,初步感受了生态平衡的意义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这一课学生将把研究的视角推广到真实的大自然中,具体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推测草原上某种动植物增减后生态平衡的的变化,建立生物群落的概念。通过扩展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学生们加深了对人类生活环境的认识,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的栖息地,进一步增强了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学生课前利用网络查找收集和沙尘暴有关资料,了解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等。而我根据教学设计制作好上述内容相关的课件,提供教学之用,这既为提高课堂效率作好准备,又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打下基础。
根据我们学校的具体特点和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理解程度,为避免学生讨论内容的肤浅、深度不够,我在教学《维护生态平衡》时着重做了以下2点:
一、利用问题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因为学生对草原、对沙尘暴不是很了解,这也为他们得讨论提供了更广阔得思维空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开放性的,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可以引起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之中去!结果我幸喜地发现:参与讨论的学生多了,他们的观点差异也就大了,激起了学生们思维的冲突,求异思维也就越来越丰富,课堂生成也就丰富多彩,这样的课显得精彩亮丽。
二、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思维:我们学校由于地处江南地方,学生不了解草原,也不了解沙尘暴的危害,因此我就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和相关的视频向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明白原来草原上的生态不平衡和沙尘暴的形成都是和人们的活动有关的,而且明白一旦环境遭到了破坏想要恢复原来的平衡那就不是一年二年那么简单的啦!这样一方面克服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困难,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也让学生观察到直观、生动的画面给他们的视觉和幼小的心灵上都有一个很强的撞击,特别是针对我们的学生中普遍都有的一种想法:“沙尘暴一般都发生在我国的北方,而我们是江南,跟我们关系不大”。我就利用多媒体便捷的优势,把关于我们江南遭受沙尘暴影响的资料直接展示给学生看!当大家看到这样的报道时,有的脸露惊讶、有的则表现出了一丝恐惧。最后讨论时播放的轻音乐《回家》,意在让大家知道:动植物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好他们生存的环境,让他们回到以前那样美好的家园,和我们一起和谐的生活!!我想这就是多媒体的作用吧!其实这也是我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想看到的,至少这样能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一个深刻的记忆!并能在今后自己的一些行为中能注意到保护环境,这是科学课的目的,也是我们做教师想要得到的效果,当然光靠一节课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我在课的结束时候用幻灯打出了一行字,希望和大家共勉。我相信今天的课一定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种下一颗环保的种子,相信他们将来都会是一名环境保护者!
纵观整个一堂课,学生精神饱满、讨论热烈、情绪激昂,时而为人们的行为而愤恨、时而为环境的恶化而担忧、时而为自己肩负的责任而振奋!我想这堂课的作用已经大大的超出了课堂的范围,我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把他们今天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向其他人进行宣传教育的!也一定会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产生较好的社会效应!
《维护生态平衡》
教 学 反 思
执笔人:华海小学洪荣疆
2009年秋
第三篇:维护生态平衡
《维护生态平衡》
高晓凤
秀水镇大于学校
【教材分析】
《维护生态平衡》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生物与环境》第八课内容,整个单元的教学由8个主题组成。要求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好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从而在学生的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最后推广到真实的大自然中,推测草原上某种动植物增减或某种环境改变后生态平衡状态的变化进而认识引发沙尘暴的原因。进一步关注自然界的动植物,初步感受生态平衡的意义。
《维护生态平衡》这一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探究草原的生态平衡,帮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生态系统都可能失去平衡;第二部分是什么引发沙尘暴,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破坏活动是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进而引发沙尘暴的重要原因。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大胆合作、交流,积极探索研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
2、科学知识目标
在学习中能够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方式认识草原上各种动植物之间的生态平衡关系,认识沙尘暴生成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能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通过学习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树立主动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并落实行动。【教学重点】
应用已学知识解释维护生态平衡的原因。【教学难点】
解释并推断破坏草原生态系统平衡的原因,继而进一步解释并推断我国北方频繁引发沙尘暴原因。【教学准备】
相关视频、图片资料、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美丽草原我的家》
同学们歌声美吗?草原的景色是不是更美呢? 师: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
1、很和谐
2、自由自在3、生机勃勃
。。。师:草原之所以美,是因为它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生态系统。今天我们就来讨论怎样《维护生态平衡》(板书课题)
草原上生活着许多动物和植物。老师这有一部分图片,你们认识吗?(出示图片)能找出一条或多条食物链吗? 生:
1、草被羊吃,羊被狼吃
2、草被蝗虫吃,蝗虫被百灵鸟吃。。。。
师:当然,在自然界中有将近200多万种生物。它们之间并不是说像这样简单的一条链状或环状的食物链。一种植物可能被多种动物吃,一种动物也可能吃一种或多种植物。这就形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食物网。在草原上除了我们刚才认识这些生物外,还有许多非生物。比如阳光、空气、水、泥土等。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再现体,叫做生态系统。如果其中的某个部分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导致一些可怕的后果。这节课我们就选择其中一个食物链去研究如何维护生态平衡。出示图片
师:认识它们吗?能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生:鹰、兔、草
草被兔吃,兔被鹰吃。(板书)
师:对,它们之间有这样的关系,也就是说它们之间是
相互联系的。那么设想一下,如果在这条食物链中,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课件出示三个问题)小组讨论
师:同学们得到许多答案,现在我们来假设在草原某个区域只生活着鹰、兔、草三种生物。并且在数量上2个单位的鹰,5个单位的兔和8个单位的草就能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生物群落,在这个群落里。如果鹰少了,会怎样? 生:
1、兔会增多,兔多了草会被吃光
2、没了食物,兔子会被饿死,没了兔子,鹰会饿死或迁徙
师:我们刚才假设的和谐的生态气氛在黑板上还有了吗?
生:没有
师:这说明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还远没这么简单。相反如果鹰增加了,又会怎样呢?大家说一说 生:
1、兔子被吃光,会长很多草
2、会引起火灾
。。。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如果其中一个环节的数量减少或增加了,我们的生态系统都会被破坏。也就是说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板书)
同学们想用老师的方法研究吗?那么就把课前准备的卡片拿出来继续研究鹰、兔、草之间的关系 小组汇报
师:无论同学们从哪个方面入手,相信结论都是一样的——生态不平衡了。
师:刚才我们讨论的是基本没有人类活动的情况下的分析,那么在有人类活动的草原上,人类的那些行为会导致它的数量减少呢? 生:
1、不断捕杀
2、大量开垦农田
3、乱砍乱伐
。。。
师:为了发展经济,人类采取了许多的办法,可是却破
坏了平衡、和谐的生态系统。在我国南方,野猪闯进村庄的例子屡见不鲜。在北方,同样有这样的例子。请同学们把书打到20页,阅读理解后,结合老师发给你的材料说一说人类的哪些行为导致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失衡? 生:不断捕杀
师:我们算一算,每年有10万只百灵鸟被捕杀,一只百灵鸟一年吃4万只蝗虫,那么应该有多少只蝗虫没有天敌呀?
生:
1、40万 2、400万
师:老师告诉你,答案是40亿。多么惊人的数字,足够引发一场灾害,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蝗虫灾害(播放视频)师:它严重影响当地人们的生活,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生:鼠、兔、蚱蜢等,也会造成这样的灾害。师:比如说鼠的天敌谁? 生:猎隼
师:因为人类的大量捕杀,走私猎隼,老鼠失去天敌,会大量破坏植被。还有吗? 生:发菜被大量挖取
师:人类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大量挖掘发菜、甘草。破坏了草原植被。使当地的生态遭到破坏 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1、这是经过挖掘发菜后的昔日茂盛的草原已千疮百孔
2、这是经过人类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植被退化,取而代之就是沙漠。
3、这是草原鼠害,大量老鼠发生灾害以后,破坏草原植被
人类的这些行为最终导致了草原生态失衡了,我们原先满眼的绿色再也没有了,留给我们只有满天的黄沙了,这些黄沙被强风吹起就形成了沙—尘—暴。你们知道什么是沙尘暴吗?它有哪些危害呢? 生:
1、不利于出行
2、污染环境
3、有生命财产损失
师:沙尘暴污染环境,危害身体健康。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沙尘暴吧!(播放视频)
师:面对人类大肆的破坏,大自然也发怒了,那么最终大自然惩罚的依然是人类,正如前几日刮的台风“布拉万”,使我们丰收在际的庄稼无一幸免全被刮倒了,给我们榆树人民带来了多大损失啊!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生:
1、植树造林,少用一次性产品
2、低碳生活
。。。
师:生态系统的发展十分不易,因为人类的许多行为都在 破坏生态平衡,为此。国家也作出了许多努力,先后颁布了《草原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同时,还建立许多自然保护区。课后大家了解一下,如果有机会还可以去旅游。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板书设计:
8.维护生态平衡
草————兔————鹰
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第四篇:维护生态平衡
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目的】
科学概念:
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2、了解并区分概念“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
过程与方法:能够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为维护生态平衡,明确应该做些什么和怎么做。
【教学重点】:应用已学知识解释维护生态平衡的原理。
【教学难点】:解释并推断破坏草原生态系统平衡的原因,继而进一步解释并推断我国北方频繁引发沙尘暴的原因。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师:(显示生态瓶的ppt)这是什么? 生:(预设 :生态瓶)
师:如果生态瓶中的环境受到人为破坏,瓶中的生物到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生:(预设:瓶中的生物会死亡)
师:所以,自然界中的生态环境也是一样,是需要我们人类来加以好好维护的。今天老师就是要和大家一起来讨论如何来维护生态平衡,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大自然。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草原吗? 生:见过,师:在哪儿见过? 生:„
师:那你告诉同学们,草原什么样?
生(预设):草原很美。羊群,马,还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没见过,略过上步)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张美丽的大草原,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草原上,绿意盎然,到处都是生机,你们说说看,有哪些动物生存在这片草原上呢?
预设:兔、牛、羊、老鹰、秃鹫、狼...师:嗯,有如此多的动物生活在这片草原上,我们能想象它们生活得怎么样子?
预设:很快乐,很自在,很和谐,师:对,他们生活在同一片草原上,相互关联,已经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我们把这样的一个生物群体称为了生物群落。出示生物群落概念。
二、区分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
1、它和我们之前学得那个概念比较像啊? 预设:生态系统。
2、好的,我们把它也请出来,一起来区分辨认一下。生汇报:
3、那谁包括得范围更大呢?
预设:生态系统。
三、生态失衡原因分析
师:好的,我们继续回到这片草原,假设这里只生存了草、兔、鹰三种生物,(板书草兔鹰),它们有什么关系呢?用我们刚学过的食物链来描述。生(预设):草被兔吃,兔被鹰吃。
在自然状态下,不受人类干扰的情况下,可能鹰少了,那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兔子多了,草少了,兔子又减少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它们又达到了平衡)同样,如果兔子少了,会怎么样?(一部分鹰因为吃不到食物,饿死了,而草得变多了,兔子的天敌少了,食物丰富,兔子逐渐增多,慢慢地,又达到了一个平衡,)是的,那时,它们三者总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当中,这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生态平衡。
师:现在请大家再来看一组照片,你知道她们之间的关系吗? 预设:同一个地方。
师:对,这就是这片草原的最新写真,兔子、鹰还能很好得生存在这里吗?现在几乎连草也生活不了了。由于我们人类为了眼前的金钱利益,过度开发,造成了兔鹰无家可归。那到底人类的哪些行为会导致草兔鹰无法生存呢?下面给大家5分钟,请各小组讨论,完成上面这个表,当你们小组完成任务是请向老师挥手示意,听清楚了吗?好,开始!(请大家注意,我们要找的是人类的哪些行为导致草兔鹰数量的减少)
师:大家讨论得非常激烈,下面我请第一小组来和大家分享下他们的结论。其他同学注意倾听,要补充的请举手等待,ok? 生汇报。(注意强调过度)
师:是的,大家都讲得很好,确实存在那么多的恶劣行为。师:那我们的这些恶劣行为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呢? 预设,水土流失、泥石流,土地荒漠化,沙尘暴,师:看来大家的环境意识很强烈,我们的过激行为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危害,水土流失、泥石流,土地荒漠化,典型的例子就是沙尘暴。你见过沙尘暴吗?对沙尘暴了解吗?
师:下面我们在一段视频中来认识下沙尘暴,请大家带着问题仔细听,沙尘暴它是什么? 预设:生听完,沙尘暴是恶劣天气。
师:刚才大家讲得很好,过度开发会导致破坏生态系统,那我们把一个不属于这个生态系统的生物带人原来平衡的生态系统中,这样好吗?为什么?你有好的例子吗?
师:资料出示:
野兔入侵、水葫芦、四、维护生态平衡
1、人们的种种过度行为最终得到了报应,生态在不断的破坏,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离我们远去,地球妈妈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一定要行动起来,维护什么啊,生态平衡。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该怎么做呢?
2、大家说得都非常好,我们国家也行动起来了,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态,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我们一起来看看,成效如何?
3、好吧,同学们,为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做的可大可小,刚刚同学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都说得很好,这里呢,老师也为大家罗列了一些我们现在就能做的事,大家一起来读一下,好吗?
4、生朗读。
五、小结及课后巩固
精彩的时间总是匆匆而过,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那我们来课后巩固一下。
(1)舟山渔场的深海中,各种鱼类、虾、藻类等生物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这是()
A.生态系统
B.生物群落
(2)东海里,各种海洋生物有的遨游在海面上,沐浴着明媚的阳光;有的潜伏在海底,吞噬着泥沙,悠闲自得,我们把这片海洋整体称为了:()A.生态系统
B.生物群落
(3)用你今天学习的知识解释下,舟山在6月至9月实行禁渔休渔方针的科学原因。
结束语: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美丽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也是唯一的家园。本期讨论虽然结束了,但“维护生态平衡、爱护地球家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地球妈妈一定会重新披上绿装,变得更美丽!
【板书设计】:
维护生态平衡
草→兔→鹰
动态平衡
过度开发
导致
生态失衡
外来物种入侵
维护生态平衡
第五篇:小学科学《维护生态平衡》教学反思
根据我们学校的具体特点和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理解程度,为避免学生讨论内容的肤浅、深度不够,我在教学《维护生态平衡》时着重做了以下2点:
一、利用问题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因为学生对草原、对沙尘暴不是很了解,这也为他们得讨论提供了更广阔得思维空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开放性的,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可以引起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之中去!结果我幸喜地发现:参与讨论的学生多了,他们的观点差异也就大了,激起了学生们思维的冲突,求异思维也就越来越丰富,课堂生成也就丰富多彩,这样的课显得精彩亮丽。
二、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思维:我们学校由于地处江南地方,学生不了解草原,也不了解沙尘暴的危害,因此我就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和相关的视频向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明白原来草原上的生态不平衡和沙尘暴的形成都是和人们的活动有关的,而且明白一旦环境遭到了破坏想要恢复原来的平衡那就不是一年二年那么简单的啦!这样一方面克服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困难,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也让学生观察到直观、生动的画面给他们的视觉和幼小的心灵上都有一个很强的撞击,特别是针对我们的学生中普遍都有的一种想法:“沙尘暴一般都发生在我国的北方,而我们是江南,跟我们关系不大”。我就利用多媒体便捷的优势,把我们《扬子晚报》关于我省遭受沙尘暴影响的资料直接展示给学生看!当大家看到这样的报道时,有的脸露惊讶、有的则表现出了一丝恐惧。最后讨论时播放的轻音乐《回家》,意在让大家知道:动植物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好他们生存的环境,让他们回到以前那样美好的家园,和我们一起和谐的生活!!
我想这就是多媒体的作用吧!其实这也是我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想看到的,至少这样能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一个深刻的记忆!并能在今后自己的一些行为中能注意到保护环境,这是科学课的目的,也是我们做教师想要得到的效果,当然光靠一节课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我在课的结束时候用幻灯打出了一行字,希望和大家共勉。我相信今天的课一定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种下一颗环保的种子,相信他们将来都会是一名环境保护者!
纵观整个一堂课,学生精神饱满、讨论热烈、情绪激昂,时而为人们的行为而愤恨、时而为环境的恶化而担忧、时而为自己肩负的责任而振奋!我想这堂课的作用已经大大的超出了课堂的范围,我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把他们今天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向其他人进行宣传教育的!也一定会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产生较好的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