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十大传统美德之诚信知报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之诚信知报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由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凝结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诚信知报在当今社会中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关键词:传统美德 诚信知报 大学生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它一直影响着我们。诚信知报就是其中之一。
在诚信知报中:“诚”就是真实无欺,诚于自己的本性,待人诚恳。“信”就是言行相符,言必果,说到做到,遵守诺言,守信用、讲信誉,即“诚信之品”。“信”不是简单的诚实,信用才是“信”最基本的内涵。古人云:“君子一言,重于泰山。”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特别崇尚诚信,不论修身、齐家、治国,都十分重视诚信。
孔子把“言必信,行必果”、“敬事而信”作为规范弟子言行的基本要求,把诚信看作做人立世的基点。《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记载说:“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孟子则把诚信看作社会的基石和做人的准则,他所谓“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的阐述,即是其证。说明“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历来被人们所肯定、所推广。
而曾一度富可敌国的晋商,由于其承载的诚信知报这一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熠熠生辉,闪耀着动人的光芒。
晋商是明清时期资本最为雄厚的地域性商人集团,驰骋商界长达5个世纪之久。晋商之所以能够做大做久,原因固然很多,除了大家熟知的节俭吃苦,精于管理,敢冒风险,开拓进取外,“诚实守信”、“信誉至上”是成就晋商辉煌的重要法宝。近代思想家、文化巨擘梁启超在评说山西商人的经营之道和制胜法宝时,更是浓墨重笔写下“晋商笃守信用”六个大字。
现代社会是契约社会,诚信更为重要。诚信既是人际交往的准则,也是我们立国的基础。很难设想一个没有诚信的社会,能长久地生存下去。国无诚,则享国不永;人无信,则其人不立。短命秦朝,君臣尔虞我诈,终于二世而亡。战国纵横之士,朝秦暮楚,在历史上留下恶名。刘玄德三顾茅庐,一片诚心,终成三分天下之势;曹孟德分香卖履,一味奸诈,空留千载骂名„„综观古今,促人警醒。
《诗经•小雅•蓼莪》唱道:“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孝敬父母,赡养父母,当属天经地义。然而,“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只是小康社会,理想的大同世界则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此,“知报”不应局限于亲情血缘关系,而应推而广之,如爱因斯坦在《我的信仰》中所说的:“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这才真正的“知报”观念。
作为学生,我们应大力培养“真诚守信”的品质,就大处而言,应对祖国忠诚,对理想虔诚,恪守信用,诚以立身;就小处而言,则应勤于学业,学好技能,敬爱师长,友爱同学,以信为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才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勤于修身,敏于内省,日后才能有益于社会。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知恩必报,是中国人伦理道德的准则。而我认为,我们应当达到一个更高的道德境界,那就是“施恩拒报”。那些当今社会杰出的人物,如李嘉诚、曾宪梓、邵逸夫,以及西方的比尔•盖茨、巴特菲等人,他们将财产的大部分捐献给社会,真诚地做着慈善事业,这种“知报”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当然,我们没有丰厚的物质可以赠送给人,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也可以用种种其他不同的方式回报社会。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主动伸出自己的帮助之手。一旦臻于这种“施恩”的境界,我们就能充分感受到圣贤的光辉,我们的人生将更辉煌。
《狼来了》的故事被大家熟知,如果那个放羊的孩子不是因为一时贪玩,不诚实,欺骗了一次又一次,怎么会有那样的结果呢?可见,诚实是很重要的。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诚实守信,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近些年来,面对社会上的造假和腐败等一些不良风气,被视为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问题。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知报”就是知恩必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恩报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古训传承千年、历久弥新,说的就是人要感恩、要知恩图报的道理。我们的祖先在推崇感恩的同时,也十分谴责忘恩负义之徒,比如他们说,“人而负恩,不如禽鸟”,“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感恩是做人的一种起码道德,也是对道德的褒扬和肯定。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方面就在于人有感情有道德,有感恩之情有正义之心。其实,即便是动物,羔羊尚跪乳、乌鸦还反哺,何况我们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呢?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组织对我们有知遇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祖国对我们有成长之恩,我们怎能忘恩、怎能不感恩呢?人人都应常怀感恩之心,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抚养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激关怀你的人,感激帮助你的人。我们大学生更要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感恩之举。
社会主义道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是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升华。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以中华传统道德的背景为基础,把传统道德中的这些符合时代要求,有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容承接下来,推广到全体人民中去。中国传统美德规范、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和精神追求,同时又在新时代人们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必须使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华传统美德,必将继续引导我们走向未来。在灿烂的传统美德的指引下,让我们为中国的强大努力拼搏,创造辉煌。
第二篇: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之仁爱孝悌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之“仁”
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主要包括: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
因为“仁爱孝悌”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一直都被思想家、文人学者所提倡,可以说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仁”与“人”、“道”是同一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反应出“仁”就是人的根本。“仁”的核心是爱人,即重视人,尊重人,同情人,关怀人。“仁者爱人”老子说:“与,善仁”。意思是与人交往要友爱、真诚、无私。孔子曾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里“仁”已成为人生道德的最高境界,为了维护“仁”,可以“杀身”,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这一道德理念。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仁”在中华传统美德中的重要性。
而“孝悌”是“仁”的根本。它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得到普遍的奉行。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还有句古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还记得子路借米的故事,为了满足父母想吃米饭的要求翻山越岭去亲戚家借米,望着父母吃的高兴地样子,子路忘记了疲惫。中国的古代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都让我们很感动。
“仁爱”和“孝悌”都是仁德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我们都应该好好感受和学习,这样中华传统美德才能又一代代的传下去。
第三篇: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之仁爱孝悌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之仁爱孝悌
所谓“传统美德”,是指在自觉地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中那些为大多数人多接受并实际奉行的,而且是古今一以贯之的,在现代仍发挥着积极影响的那些德目。它是传统道德规范体系中基本内核或合理内核。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它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共存共荣的凝聚力和内聚力,它在价值的意义上形成中华民族道德人格的精髓或精魂。
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主要包括这是个: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
在这十大传统美德中,我想说说对“仁爱孝悌”的看法。因为“仁爱孝悌”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仁”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一直都被思想家、文人学者所提倡,可以说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仁”与“人”、“道”是同一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论语“八佾(yì)》中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反应出“仁”就是人的根本。“仁”德的核心是爱人,“仁者爱人”(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老子说:“与,善仁”。意思是与人交往要友爱、真诚、无私。孔子曾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
身以成仁”。这里“仁”已成为人生道德的最高境界,为了维护“仁”,可以“杀身”,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这一道德理念。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仁”在中华传统美德中的重要性。
而“孝悌”是“仁”的根本。它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得到普遍的奉行。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还有句古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还记得子路借米的故事,为了满足父母想吃米饭的要求翻山越岭去亲戚家借米,望着父母吃的高兴地样子,子路忘记了疲惫。中国的古代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都让我们很感动。
“仁爱”和“孝悌”都是仁德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我们都应该好好感受和学习,这样中华传统美德才能又一代代的传下去。
第四篇:中国之十大怪现象
中国之十大怪现象(新版)
一、学校强迫学生说谎
稍微有点处世常识的人都知道,诚信是一个人的首要美德,否则社会就会误入自欺欺人的恶性循环。值得反思的是:今天的学校却强迫学生撒谎说假话,并且这样做不是一次,而是多次。
很多中小学校仍在违背义务教育巧立名目乱收费,变着花样从学生口袋里捞钱。如老师诱迫学生有偿补课,摊销不值的“辅教资料”,诱迫小学生在学校食堂集体吃早餐,违规收取各种明文规定应该由学校承担的资料费用……为了维护教育管理部门的权威,照顾特权人物的利益,中小学校的“检查”“评比”总是很多的。
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滥收费和弄虚作假的学校就得强迫学生说谎。每逢上面有人来“检查”“评比”“验收”“达标”时,学校就得专门召开班主任会,然后各班召开班会,强迫学生“统一口径”,对“上面来的人”撒谎说假话,步调一致地掩盖“真相”…… 强迫学生说谎虽然让校领导和部分特权老师得到了眼前的好处,可却催残了学生的心灵健康,从整体上败坏了学生的品行,给学生未来造成巨大的伤害。部分国民之所以撒起谎来一点也不脸红,并因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深究起来学校应该是始作甬者。
在地球上的多数国家,成年人说谎不足为奇,学校强迫学生说谎则闻所未闻,可在我们国家却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二、中小学生普通给老师行贿送礼
给权贵人物行贿送礼以达到自己的阴暗目的在地球上的很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可学生普遍给老师行贿送礼的国家却寥若晨星,我所知道的就只有中国这一个国家;并且中国这种现象也不是长期存在,而是近二十年的故事。
我上中小学时学生不但不给老师行贿送礼,部分老师还拿出自己的微薄薪水给成绩好的贫困学生买作业本。我所知道的给老师送礼的学生就只有读初一时的一个班长,全部礼品也就是一斤猪肉,当时的价值七毛五分,还是自家逢过春节时自宰的家养猪。
我们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后,根本不知道给能主宰你前途的单位领导行贿送礼,就是知道也很难鼓起送礼的勇气。今天的大学毕业生刚步入社会就深谙行贿送礼之道,并且拎着烟酒甚至揣着红包上门一点也不脸红,应该是学校“教育的成果”吧。
三、不跑关系绝对不能当官进城
中国传统的官场一直是“关系”和“能力”并重,部分人主要靠关系当官,部分人主要靠能力当官。二者的比例取决于国运的兴衰。国家上升时期当官以“能力”为重;没落时期则以“关系”为重。今天的中国官场则堕入一个“危险的极端”,当官全靠关系,能力必须依附于关系才能起有限的作用,没有关系的能力在官场的效用几乎等于零。因此一个人不跑关系绝对不能升官,基层官场此现象尤为严重。如果某县城出了个诸葛亮式的旷世奇才,在不跑关系的情况下,法治国家会无可争议地被该县公民选为县长;可在今天的中国他若不送礼行贿跑官要官,就极有可能连最小的村长也当不上,甚至连扫大街之类的公职也轮不到他?
本世纪初一位重点大学毕业生自告奋勇去家乡贫困山区的一所乡镇中学援教,一干就是八年。去年她被县教育局评为家乡县仅有的市级劳模,教师节那天她作为唯一的乡镇模范教师在全县教职工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县政府领导和教育局长亲自为她戴上大红花。教育局还组织专门写手班子为她制作典型事迹材料,她所在的大学领导也亲自登门慰问她,送给她一台价值万元的高级电脑……她在乡村工作的时间很长,很想进城为刚出生的孩子求得一个相对好的教育环境,并因此给教育局递上了调动工作申请书。若是在民主国家或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中国,教育局会无条件同意她的申请。就算她不提出申请上面也会主动给她调换一个条件好一点的工作岗位。可到了新世纪的今天,她的申请如石沉大海,如果她不行贿送礼跑关系永远也不会有回音。今天她依旧在当初援教那所山区中学教书,十来个副校长的名额也没给她留一个。
四、寺庙“有德无钱莫进来”
寺庙等宗教圣地本来是提升人的道德境界,禁绝物欲,重“德”不重“钱”的修行礼拜场所,在中国绝大多数历史时期也确实如此。可今天中国绝大多数寺庙的主要功能已不是劝善禁欲,而是巧立名目捞钱骗财,和尚道士一有条件就姿情纵欲无所不为。
名刹大寺的方丈俨然一个大贪官的派头,坐上豪华矫车疯狂腐败……与和尚方丈的穷奢极欲相呼应,多数寺庙只认“钱”不认“人”。只要你肯捣钱,你是贪官黑老大也被和尚道士捧为“圣人”;如果你不肯拿钱,就算你是德高望重的天使也会遭冷落嘲讽或干脆拒你于门外。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无视道德准则的社会,连一向远离尘世诱惑的宗教场所也难得找到一场干净的地方,我们还有理由自得其乐吗?
五、傻子嘲讽聪明人
正常的社会应该是聪明人嘲笑傻子,可今天的中国多数情况下是傻子嘲笑聪明人。头脑清醒的智者通常沉默寡言;急功近利饮鸠止渴的傻子则自以为很聪明,大骂高瞻远瞩的智慧人士“傻子”、“脑残”……
六、“坐牢”是值得骄傲的资本
记得青少年时期,“坐牢”是很丑很难为情的事,一个人一旦坐牢就会一生一世抬不起头来。今年“坐牢”不但不难为情,相反还是值得骄傲的资本。那些因杀人放火强奸抢劫而进班房的刑事犯,坐牢则相当于“英雄事迹”。因此坐过牢的人不但不怕别人知道,相反唯恐天下不知,一有机会就大书特书,甚至不惜夸大坐牢的时间和次数,明明只简单拘留过几天也要吹嘘成“三进宫”。
七、大学热衷颁发“注水文凭”
在西方等法治国家,大学文凭是很神圣绝对不容许造假掺水的东西,哈佛、剑桥、牛津等大学绝不会因为金钱或权势的缘故给某个学问不及格的权贵颁发大学文凭,就算他是总统或比尔.盖茨也不能够。如果某所大学给某位权贵颁发了“注水文凭”,就会被视为奇耻大辱,这所大学会跟着名声扫地,前程也会因此玩完。
在文明人心中:金钱、权力与学问是毫不相干的两回事,你拥有再多的钱和再大的权力,也不能转变成你的学问。中国的大学则完全不同,大学文凭已蜕化为一种“交换商品”,是可以用钱和权买来的东西。只要你肯出足够的钱,或拥有足够的权势,就算你一字不识,大学也会把一张学士甚至博士文凭双手奉上。
令人不解的是:大学颁发“注水文凭”好象理直气壮,不但一点也不难为情;相反还乐此不疲,唯恐没有权钱人物看上他们的“注水文凭”。
八、妓女嘲笑淑女“傻冒”
妓女这行当虽然在中国古以有之,但一直是一种人轻人贱见不得人的行当。妓女也此堕入社会的最低层,任何人包括乞丐拾破烂者也有资格对她们嗤之以鼻。今天的妓女则翻身做主,在轻松挣钱之余还能自我欣赏,一点也不认为自己所操的行当下贱肮脏。多数妓女不但志得自满,相反还从心底讥笑淑女“傻冒”,嘲弄自尊自重的淑女不会利用“身体资源”,宁愿过平静简单的生活也不肯与进俱进卖身挣大钱。
九、“专家”在权威岗位说昏话
“专家”在中国一直是一个很神圣很权威的名词,国民有时不相信当官的话,但很少不相信“专家”的话。国民心目中的“专家”不但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还不说“外行话”。
现在时代变了,变得越来越不可思议了,不但当官的假、空、套连篇累牍;连神圣的“专家”也在权威岗位上说“昏话”。说什么“中国不存在贫富悬殊”,“公款吃喝旅游能刺激消费,因而有利于经济发展”,“中国的舒适指数世界第一,美国则倒数第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中国人素质低不适合民主”……甚止连汶川地震中造成过多中小学生死亡的“豆腐渣校舍”“不存在建筑质量问题”这样的“黑色幽默”也说得出口? 今天的部分“专家”不再象先前那样敬业了,只要给他足够的钱和想要的官帽子,专家就敢于在权威岗位上说连傻子听得出是胡说八道的昏话。
除了“气象专家”外,今天对“专家”的“权威话语”最好用“逆向思维法”进行技术处理,说不准能得出真实的信息。如果“股票专家”说第二个“牛市”来了,那么股民最好把手中的股票尽快抛掉,因为股市八成会大跌。如果“军事专家”预测主战的某发达国家会陷于战争的泥潭,就算能取胜也得付出巨大的代价,那么主战国一定会胜得轻而易举,人员损失微乎其微。“政治专家”若说某武人专政的国家“形势大好”,那这个国家一定天怒人怨危机四伏。“工程专家”若检测出某倒塌损毁的公共工程不存在“质量问题”,那就铁定是“工程回扣”过份的“豆腐渣工程”……
十、“豆腐渣工程”无人追究责任
一个国家和地区出现豆腐渣式的公共工程不值得大惊小怪,怪就怪在某些公共工程成了众目睽睽的“豆腐渣”之后,当事人却没受到必要的责任追究。
现在各地基层政权都舍得在修路上花大钱,很多公路桥梁没到规定的使用期限就严重损坏。有些国道相邻两个标段过往车辆相同,可一个标段完好另一个标段则千疮百孔。尤其是部分过往车辆很少的乡村公路,完工后的第二年就到处破损断裂……这可是癞瘌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问题,可很多当事人居然没有受到责任追究。
第五篇: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诚信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诚信
诚信
52.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5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5.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5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60.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61.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