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
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午睡的习惯
日常表现:平时都没有午休的习惯,喜欢在床上玩,还会不断影响其他的小朋友。幼儿已经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儿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还是不断地听到有谁在小声地哼唱。这是谁呢?循着声音寻过去,原来李希还没睡着。
幼儿午睡不久就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梦乡中,这时我忽然听到谁在睡梦中的哭声,接着就听到带着哭腔的告状声:“张叙掐我!”原来又是李希在睡不着时惹事了。
观察分析:
李希从小就没有午睡习惯,在幼儿园里时间长了还好,但如果放假回来,便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睡不着。和她家长联系,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从来不午睡,家长也忙,懒得哄她睡午觉,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她不爱午睡的习惯。
教育策略:
1、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其形成良好睡眠习惯。
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坏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得掉的。对此,在教育李希时我没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坏习惯,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她开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边,有时拍拍她,有时给她讲一首小故事,帮助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会儿了,但不一会儿就会醒,醒来以后就在床上翻来翻去,我就让她起来做一些安静地游戏,如看书、做手工等。不让她觉得睡觉是一件苦恼的事。等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时间也长了。
2、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其良好午睡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最好的渠道。如果单在幼儿园午睡,而星期天及节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话,那她永远无法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为此,我和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和幼儿园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养成午睡习惯,这样不间断地进行培养、教育,也就慢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第二篇: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
个案追踪记录:对一个偏食孩子的观察
观察对象:王宇欣
案例综述:
王宇欣性格比较内向,在班级时很少主动找同伴、老师聊天。爸爸、妈妈忙于工作,平时在家由爷爷、奶奶带,所以依赖性较强,自理能力方面比较懒惰,自己动手比较差,动作很慢,吃饭、穿衣等也少不了老师来帮忙。妈妈、爸爸对孩子学习、生活不太管,对孩子的物质要求都会尽可能满足,所以造成他独立性较差、对食物很挑剔的性格。父母对他十分的宠爱,要什么给什么。在吃饭的时候,孩子吃得很慢,一顿饭一般要一个小时,在进餐过程中常有玩、说话的现象。对于自己不喜欢吃的菜,他常常挑出来,借口是“这是不能吃”“妈妈说我不能吃这个菜”“老师,这个菜我吃了会吐的”等等,对于老师的提醒,孩子不听,坚持已见。
一、观察对象:王宇欣
二、观察时间:2012年03月
观察情况:
洗好手之后,孩子陆陆续续进入了餐厅。刚进来时,有的孩子在说话,我看见王宇欣也在和一旁的若欣在聊天。我提醒幼儿吃饭时说话这很危险,孩子都静了下来,只听到王宇欣还在低声地说着。我走到他身边,做了个“嘘”的动作,他安静了下来。他对碗里的饭、菜似乎没什么胃口,用勺子在里面翻来翻去,接着就开始用勺子“切”饭了。
策略与措施:
我走过去,提醒他“饭冷了就不香了,吃了冷饭还会肚子痛的”听我这么说,他很不情愿地用勺子盛了几粒饭往嘴里送。这几粒饭他放在嘴里,嚼了5分钟也没咽下去。最后在我的提醒、帮助下,吃了半碗饭,吐了小半碗。
分析与调整:
1、幼儿对饭菜似乎并什么胃口,进食习惯也不好。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吃好饭的基础,所以要注意对他饮食习惯的培养。
2、帮助家长认识到孩子挑食的危害性,向家长介绍幼儿营养平衡知识,帮助幼儿家长建立起正确的营养观念。
3、请保健老师为其讲解挑食、进餐时讲话、玩闹的危害,让夏子恒明白进餐时讲话是很危险的,挑食是不好的。
一、观察对象:王宇欣
二、观察时间:2012年04月
观察情况:
王宇欣坐下后,低着头与一旁的孩子在桌下玩着什么。走过去一看,是王宇欣带来的粘纸,并答应他等吃完饭之后,我就归还给他。他这才很不乐意地拿起了自己的勺子。他将自己的菜碟移到自己的面前时,不小撞到了别人的菜碟,那个孩子看见了,手扶着自己的菜碟,两人不约而同推着自己的菜碟去撞同伴的菜碟,玩了起来。开始吃饭了,孩子们似乎都很喜欢。王宇欣看到碟里的菜,指着洋葱,立刻向我反映:老师,这个菜我会吐的。我告诉他:这是洋葱,能润肠、降血压,很有营养的。他还是在抗议:老师,我妈妈说了,这个我不能吃,我会吐的!
策略与措施:
1、经常向孩子介绍各种食品的营养,了解它们对我们的重要性。
2、我请他们“一只手捏紧自己的勺子,一只手扶好自己的碗”,这才让他们停了手。
3、他看看一旁的同伴吃洋葱吃得很香,并请同伴给他介绍洋葱的味道!
4、减少他碗里的洋葱,只留两口。
分析与调整:
1、王宇欣贪玩,在进餐过程中爱与同伴玩,自然不能很好地进餐。加强对他饮食习惯的培养。
2、经了解,幼儿家长对幼儿的偏食很纵容,孩子什么不愿吃,他们就不做、不引导他吃。教育的成功关键在于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所以我请其父母在家注意配合,做好幼儿饮食教育工作。
一、观察对象:王宇欣
二、观察时间:2012年05月
观察情况:
开饭了,给王宇欣盛菜时,他有些为难情绪,我说:“王宇欣最听话了,老师只给你盛一点菜好吗?”,他点了点头,我有意识多给他盛了点菜,过了一会儿他顺利地把菜吃完了,我非常高兴地表扬了他,“你真棒,再吃一点好吗?”,他看看我,笑着摇摇头。“请把你的碗拿起来”孩子很不情愿的将碗拿了起来,我终于明白碗为什么跷在那儿了?——菜压在碗底下。最后饭已经吃了半碗了,可菜一点也没动。在我的提醒下,他象征性地夹了一片菜叶,接着就开始坐在那想什么了。
策略与措施:
知道他不爱吃菜,一吃就恶心,我利用开饭前几分钟给孩子讲了青菜所含的营养成分和吃菜对人的好处,孩子们的兴致很高,王宇欣没什么反应。请孩子将菜收拾干净
大家讨论:菜从哪儿来?出示相关图片,教育要爱惜他人劳动成果。“今天你和宏宇来比一比,好不好?看谁能吃得快又干净?“
分析与调整
对待偏食的孩子,也要讲究艺术。教育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幼儿的情绪和心理,利用教师在孩子心中的影响和地位,对孩子赋予爱的关怀和鼓励。以正面引导为主,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以商量、鼓励的口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幼儿克服偏食习惯,这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孩子家中生活条件不错,不知道劳动的辛苦。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参观农民的菜园、厨房的工作,学会爱惜他人劳动成果。
宏宇进餐也很慢,在进餐过程中常常会呆呆地看着同伴而忘了吃饭,所以请他们来比一比,激发他们进餐的兴趣。
一、观察对象:王宇欣
二、观察时间:2012年06月
观察情况:
“老师,我还有半碗了!”我一看,还有一大半呢!但我还是鼓励说“今天有进步,吃得比昨天好,加油!” “吃得蛮快的嘛,还有几口就要吃完了!” “王宇欣,小班的老师想到我们班请一个吃饭很好的小朋友去给他们班的小弟弟、小妹妹讲讲如何吃好饭。你说请谁好呢?你想去吗?”孩子眼中流露出期盼的眼光,赶紧回答说“想去,我想去!”
策略与措施:
在全体幼儿面前表扬了他,并鼓励他继续努力,争取每一天都能象今天一样按时吃完饭菜。多鼓励,多关注!给他多一点的关注,他会更加安静进餐;给他多一点的鼓励,他会更加乐意进餐!我与小班的老师联系,希望给他一个动力,让他更多的了解进餐的重要性,更好地表现自己。
分析与调整:
1、当孩子有了小小的进步时,老师的表扬、鼓励会让孩子变得更开心、更有自信地去完成下一次的挑战。
2、孩子一小部分的成功再上老师一句真诚的鼓励,就会取得最后的成功。所以我孩子小时间
内进餐不错时,需要给予他一些表扬和鼓励!
3、我与其父母联系,请求其父母给予他必要的帮助,帮助他更好地找到他想要的资料和知识,引导他更深刻地明白一些良好的进餐习惯。
达成效果:
王宇欣小朋友经过我们老师和家长两个月的共同教育和纠正,现在进餐障碍已经基本消除,进餐的良好习惯也正初步形成。现在孩子在幼儿园午饭的进餐时间都基本都在30分钟以内,而且大都能将饭菜吃完,挑食情况也明显改善,并能与其他幼儿一样愉快进餐,不再出现呕吐、哭闹、不肯吃的现象。家长反映在家中小宇欣也逐渐能够按时就餐,不再挑食和乱吃零食,并且喜欢上运动了。由于饮食习惯改善,营养吸收逐渐合理,孩子的面色现在红润多了,体质也增强许多,不再轻易感冒发烧了。
第三篇:中班个案分析
寻找孩子的“闪光点”
班里有个叫辰辰的小朋友,一直以来,都让我很头疼。每天都有好多小朋友来告他的状,而且“罪状”也是十分齐全,有打人,骂人,抢小朋友玩具,弄小朋友衣服、头发,上课影响其他小朋友等等,而且,已经有好多次,在小区内碰到爷爷,爷爷都在找辰辰。我感觉,每天在耳朵里,都总是听着姜煜辰的名字,晚上放学走在小区里,都会替爷爷提心吊胆。我尝试很多办法来教育他,谈心说服,严厉批评,让他转换角色,体会其他小朋友的心情都没有什么明显效果。我尝试和他的家长多交流,找出原因。经过几次谈话,感觉到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表示无能为力,而且基本已经放弃,认为孩子是无可救要的。我意识到,原因就在于此。家庭、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对他的排斥在他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他也对自己放弃了。一个对自己不报希望,心里没有爱的孩子,又能期望他有什么表现呢?我抛弃了自己先前对他的所有认识和评价,开始关注他,重新了解他。
发现一:区域活动结束后,辰辰收拾好玩具后,看到地上有纸屑,拾了起来。我立刻在“小星星时刻”,向全班小朋友介绍了他维护班级卫生的好行为,让全班给他鼓掌。在为他贴小星星时,告诉他老师很喜欢他这样做,还亲切的抱抱他。
发现二:早晨,辰辰通常来园很早,帮助老师整理图书,从大到小整理的井井有条。我决定抓住他的这个“闪光点”,以此为突破口,改变他。我选他做班级里的小小图书员,负责班里所有的图书的整理、发放和保护,他干的可认真了。而且通过图书的桥梁,与小朋友交往的也十分愉快。
分析与思考:
通过辰辰这件事,我深深感受到,教师正确的看待每个孩子有多重要。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而幼儿教育又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孩子进行幼儿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尤其现在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就意味着孩子的启蒙教育重任落在了幼儿教师身上。我们在幼儿教育中要善于寻找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
作为老师,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因人施教。当他们有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21世纪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机遇,充满竞争的世纪,要将孩子培养为社会的栋梁,祖国的未来,幼儿教育任重道远。我们要努力探索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怎样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他们以信心,使他们茁壮成长,早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014年6月
第四篇:幼儿园个案分析
幼儿园个案分析
一、个案现象:
每个教师都希望班上的孩子聪明、听话,而对调皮甚至要恶作剧的孩子难免会产生“讨厌”之嫌。我们班刘慎豪可以算上是学校有名人物了。老师、孩子都认识他。对于我这个年轻教师,他更是不放在眼里,所以,有时非常的“头疼”。
今年春天天气变化反常,忽冷忽热,早上手工课时我发现刘慎豪把外套脱了,只穿件毛衣,于是,我连忙对他说:“快把外套穿上,要感冒的。”他却对我说“我穿上你给我一个五角星”,我没回答。他慢慢穿好衣服,走我跟前说:“老师,我衣服穿好了,你给我五角星吧。”我想:如果给了五角星,会不会他明天后天还这么做呢?于是我对他说:“穿衣服上小朋友自己的事,五角星是奖励表现好的小朋友的。你等会上可表现好,我再奖励你。”他听完生气的说:“那我把衣服脱了。”我见他站着没动,也就没理会他,谁知他走到门外说,“你不给我五角星,我就不进去了。”看来,是在威胁我了,到底给不给呢?
二、观察心得:
1.“调皮孩子”同样渴望老师的表扬和关注。前一阶段发现刘慎豪小朋友,他的行为常反复不定。一段时间表现得出奇的调皮,常与同伴发生争吵,又有一段时间表现得出奇的乖,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这说明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的,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也能改正错误。
2.他想向老师要五角星,说明他还是很想进步的,老师没发现他的进步,他便做些反常的事来引起老师的关注,关注以后,他便会乖乖的,变的很懂事。有时当老师没关注他时,经常会听到他走来对老师说:老师,你说我乖吗?老师,你说我做的好吗?这说明他是很要求上进的孩子,他想更多的得到老师的关注。
第五篇:幼儿园个案分析
萧山区新街镇长山幼儿园二○一二年第二学期
小三班个案追踪
幼儿姓名:朱芷煊
年龄:4岁
性别:女 班级:小三班
教师:初梓然
一、案例背景
经过观察该幼儿饮食习惯不好,吃饭时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存在。吃饭前总会有各种事情。不是要去上厕所就是还有东西要玩,不能做到按时吃饭。总是推迟吃饭时间,每次吃饭都比别的小朋友晚。
二、案例分析
1.该幼儿在家时家长特别疼爱,幼儿每次吃饭都要家长哄着才会吃。入学前幼儿每次吃饭家长都要给其一些玩具玩或哄好久才会吃,这就养成了幼儿吃饭前的一些不良习惯。
三、应对措施
第一阶段:(第一周至第二周)
通过谈心和说教启发引导幼儿,使幼儿能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按时吃饭。教导幼儿按时吃饭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并且通过一些漫画故事来教育幼儿,好孩子是要听老师的话按时吃饭的。并且和家长达成共识来一起引导幼儿,在此过程中逐渐减少幼儿饭前的玩玩具等的不良习惯。初期改变幼儿不良习惯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打骂幼儿。要以缓和的口吻来引导幼儿,让幼儿自己意识到饭前要有好的习惯,不按时吃饭对身体是不好的。幼儿才会去改变,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第二阶段:(第三周至第四周)
通过和家长达成共识督导教育幼儿养成按时吃饭的好习惯。通过第一阶段的引导慢慢减少幼儿饭前玩玩具时间直至幼儿养成饭前不玩玩具和按时吃饭的习惯。在此过程中不能太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逐渐减少幼儿饭前不良习惯。当幼儿饭前习惯有所好转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通过赏识教育让幼儿有成就感,幼儿发自内心的去改变饭前不良习惯。幼儿改掉饭前不良习惯后,家长要配合教师使幼儿这一按时吃饭的好习惯坚持下去。
四、矫正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