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学生数学日记大全我的数学学习好伙伴
小文档网文秘助手(www.feisuxs)之六年级学生数学日记大全:我的数学学习好伙伴
数学,是我最喜爱的一门功课,可四年级以前,我对它却兴趣淡薄,后来,是身边的老师和同学让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原来的数学并不是很好,但后来,也就是五年级开始的时候,成绩几乎是直线上升!当然这除了我自己的努力之外有一个好的老师也是至关重要的,她就是从五年级接我们班的一个女老师——刘老师,她上课不是无谓的给我们讲书上的题,而是把题联系到生活当中的内容,调动们的积极性,我们听讲认真了!成绩自然也提高了!
有一个人,她比我们的进步还要大,甚至让我感觉有些敬佩她!
她,就是王嘉曦,她坐在我的左边,她是二年级转到美国的,五年级又转了回来,那边的教育比我们这边要简单很多,在美国,她的学习一直是顶尖的,但回来后,成绩却差了很多,但是她却从不气馁,成了我的好榜样。有时遇到难的数学题,我不懂得去认真思考,只是盲目的去“参观”别人的答案,但当我看到她的时候,她却正在皱着眉头努力思考,尽管发下来后题目旁是醒目的红点,但其实那比我卷子上虚伪的对勾要光荣很多;有时遇到多位数的计算题,我没有在草稿本上认真的算,而是鬼鬼祟祟地拿出刘老师不让用的计算器,但我看看王嘉曦,她也被此题困扰的时候,却是在草稿本上认认真真的计算,这时,我仿佛感觉那小小的计算器上有千万根针长出,让我又重新把它放回书包里;面对错题,我只是一句:“借我一下数学作业本!”
就把题改了回来,而她却是虚心地问我,然而,有时我讲得不太清楚时,她没有就此罢休,又继续请教别的同学,她总是把每一道题都做得明明白白才行。而我……也许你看我们的成绩时会觉得我的学习比她好很多,但是我的认真态度却和她差的天壤之别……真的,我从她身上真的学到了很多,我不再抄同学我不会做的作业了,而是像她那样认真思考;我也不再用那“扎手”的计算器了,我把它给了当会计的小姨,我要像王嘉曦那样在草稿本上认真地计算那些繁琐的数字;面对做错的题,我会像她一样先认真思考,决不再说“借我一下数学作业本”而会学着她的样子虚心的说“请教我一下这道题好吗?”……
不止是她,像贾丽,李奥,诸正一等,这些在我身边的同学,他们带给我的启发都很多,他们是那么的热爱学习,热爱数学,把我这个对数学兴趣淡薄的人也带动起来了。现在,我不仅爱学习,爱数学,甚至把它当成了一个在我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好伙伴,我总是找一些课外的数学练习题来做,它总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地陪着我,就像我的孪生姐妹一样!数学,已不是原来一提到就令我头疼的词,现在,做数学题不再是煎熬,而是像游戏一样,像生活一样,它将陪我度过我童年的成长和一生……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日记
六年级数学日记
六年级数学日记1
今日,数学课后,教师布置我们预习除法估算。
预习是什么呢教师为什么叫我们预习呢我带着惊奇的心境回到家。查资料,问爸妈。原先预习就是在学习新课之前,自我先把书上的资料看一遍,(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做上记号,等上课时,再认真听。)这样,就能对新知识有了初步认识。
我好奇地预习着除法估算。经过预习,我明白了估算538÷62时,能够把538看作540,62看作60,那么,538÷62≈9。原先,预习能够帮忙我扫除数学学习的障碍,我对估算有了初步的理解。听课时,我能很快地理解新知识。即使有疑问的地方,也能迎刃而解。
所以,课前预习很重要,我们必须要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因为成功的预习,能够使听课质量更高,学习的效率也跟着提高,所以,它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六年级数学日记2
今天,我高兴的在家里看着我的《聪明数学》,我看着看着,看到一个春联中有关于数学方面的趣味数学题。里面的内容是语灵部落的汉末央长老过生,魔数王国的女王带领下他们的臣子去给长老祝寿。到以后,魔女小星看到长老的白胡子长长的,就忍不住问:“请问长老有多大年纪。
啃啃兽精灵长比较调皮,他对魔数王国的臣民的数学能力早有耳闻,他今天决定见识一下。
于是,他出一道题是用对联的形势写的:
上联:花甲重开,又加三七岁月。
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开始我一直不知道从哪入手,因为我不知道花甲和古稀是什么意思,后来,妈妈说:“花甲是指“60”岁,古稀是指“70”岁。现在,我终于有头绪,上联“重开”就是,下联两个60,“三七岁月”是3×7=21岁,上联的年龄是60×2+3×7=141岁,下联:“双庆”是两个70,“一度春秋”是1年,下联的年龄是70×2+1=141岁,所以长老年龄是141+141=282(岁)。
啊!原来数学是那么的有趣。
六年级数学日记3
生活中到处离不开数学!
今天,我在家里做了一个事情,就是量一元硬币。
工具是:一套尺子,一个一元硬币,一只彩笔。
先用彩笔画出一元硬币的直径,它的直径是2·5厘米,要想算出圆的周长,再用2·5乘3·14等于7·85厘米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在求圆的周长,应是:圆的半径乘3·14乘2。
我还知道:连接圆心与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心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校
今天,我在家里没事干,就找到了一个以前四驱车的轮子。我就开始测量它的周长。找不着圆点是一个难事,于是我借用个课堂上的几个方法,由于这个轮子是安到这里的,所以很不好测量,最后我还是按照车轮的大小在纸上画出了一个圆。
测出了直径。3、14×2、5=7、85(厘米)。
这可真是一次有趣的测量啊!
六年级数学日记4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不信,请你看看下面的事情你就知道了。
一天,我在家里无聊,忽然想起数学课上刚刚学了 “周长”,不如算一算各种家具面的周长吧。说干就干,我立刻拿出卷尺,先量一量电视的长和宽。经过仔细的测量,电视机的平面长是100厘 米,宽是70厘米,应该这样算周长:(100+70)×2=340(厘米)。哈哈,这种小题还想难我,小菜一碟!
我越做越带劲,接着,我又算了厅柜面的周长。我家厅柜面是长方形的,上面还有一个小猫温度计呢。柜面长是70厘米,宽是85厘米,我说:“这次才简单呢,不就是(70+85)×2吗,口算也能 算出来。”结果一时大意算错了,惹得妈妈在一边偷笑。我惭愧地说:“骄傲真害人!”。我又仔细的算了一遍,哈哈,原来柜面的周长是310厘米呀!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到处都能用到数学,到超市买东西付钱用数学,平均分东西也要用到数学等等,你看数学在生活中用处多广啊,不过,不认真可会出错哦!
六年级数学日记5
今天我终于把暑假报的数学思维课上完了。
这次我上了十二节课,在这个课上我遇到了同学李鲍翔,真巧啊。
这种课主要是教我们简便运算、巧算,还有乘法和加法的原理。老师说:“你们一定要认真学,否则就白来了。”后来我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因为一开始我听得糊里糊涂的,后来我就认真地预习,上课就能听懂了。
在我学习的过程当中,最难忘的就是“一笔画”。
我原先对它的理解是:不管什么物品,只要能一笔画出的就叫一笔画。可是学过以后,我明白了,一笔画是要求在不重复任一一条线段的情况下一笔画出某个图形。如果想简便判断出一个图形能不能一笔画出,要用到“奇点”和“偶点”,如果全部都是偶点,或者有两个奇点,其它都是偶点,那这个图形就可以一笔画。
通过这十二次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虽然我不是我们这次班上学得的,但是我觉得会对我以后学习数学很有帮助。
六年级数学日记6
生活中到处离不开数学!
今日,我在家里做了一个事情,就是量一元硬币。
工具是:一套尺子,一个一元硬币,一只彩笔。
先用彩笔画出一元硬币的直径,它的直径是2.5厘米,要想算出圆的周长,再用2.5乘3.14等于7.85厘米如果明白圆的半径,在求圆的周长,应是:圆的半径乘3.14乘2。
我还明白: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经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心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校
今日,我在家里没事干,就找到了一个以前四驱车的轮子。我就开始测量它的周长。找不着圆点是一个难事,于是我借用个课堂上的几个方法,由于这个轮子是安到那里的,所以很不好测量,最终我还是按照车轮的大小在纸上画出了一个圆。
测出了直径。3、14×2、5=7、85(厘米).
这可真是一次趣味的测量啊!
六年级数学日记7
在日常生活中,做每件事情都离不开数学,可见数学与我们的关系就是多么的密切呀。
暑假里我跟爸妈到表姐家玩,路上口渴了,爸爸只好到附近杂货店买矿泉水喝。杂货店有个规定:买3瓶矿泉水能够换一瓶矿泉水,一瓶矿泉水卖价1元钱,爸爸见了掏出10元钱给杂货店老板,说:“老板买10瓶水”,水拿到了,我如饥似渴的.喝了起来,一会儿就喝掉了二瓶。还没等我回过神,已经有好几个空瓶了。爸爸问我:“灵灵,我们用10元钱能换多少瓶矿泉水?”我想:10瓶水喝完,拿9个空瓶子换了3瓶矿泉水,此时3个空瓶又换了1瓶矿泉水……还剩下两个空瓶子。我高兴地对爸爸说:“爸爸,我算出来了,就是14瓶矿泉水,还余下2个空瓶子。”爸爸笑了,说:“你再想一想!”我若有所思:“我们能够再向杂货店老板借一个空瓶子,喝完后再把空瓶还给老板,噢!我们能够喝15瓶矿泉水。”爸爸点头称赞。
数学就就是要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只有掌握了数学知识,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所以我们要学好数学,让数学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好帮手。
六年级数学日记8
要说数学,对我们日常生活联系的太紧密了,不可缺少,贯穿着我们生活的全部。因此,掌握数学非常实用,学好数学非常必要。
比如:做买卖的人需要学会数学,不会数学就不会结算价钱;做家务也要懂数学,做饭多少量米,要加多少量水,微波炉加热要定时多少,洗衣机洗各种衣物需要定多少时间比较合理,空调打多少度、多长时间比较合适等等,都需要有个数字概念。所以,学好数学对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平时的工作是必不可缺的。它能使我们的生活安排的更科学、更准确,避免盲目性。
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特别是现在和将来,高新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的
时候,各种各样的高科技商品进入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没有很好的数学知识,不会准确地去操作运用,就会造成严重的事故发生。如果没有很好的数学基础,不去使用先进的产品,那你永远停留在原始的生活中。
让我们努力学习数学吧!,在老师的指导下,扎扎实实地练好数学基本功,一步一步的去接受着奇妙的数学知识,去探索奥妙无穷的数学世界。
六年级数学日记9
有一日,我跟妈妈去逛商场。妈妈进了超市买东西,让我站在付钱的地方等她。
我没什么事,就看着营业员阿姨收钱。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营业员阿姨收的钱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币为什么就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赶快跑去问妈妈,妈妈鼓励我说:“好好动脑筋想想算算,妈妈相信你能自我弄明白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细地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明白了,因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能够随意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样能够组成30元、40元、60元……”
妈妈听了直点头,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干吗还要2元、5元呢?”我说:“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呀。”这下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奖我会观察,爱动脑筋,我听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欢吃的冰激凌还要舒服。
在此,我也想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多去留心观察,多动脑思考,你就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不信你就试一试!
六年级数学日记10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寒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后。这道题是这样的: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的面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妈妈来了。妈妈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妈妈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另外一条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
六年级数学日记11
你们知道有几种方法可以画圆吗?第一,我们可以用量角器画两个半圆拼在一起。第二,可以用杯子下面的圆对准画上。第三,可以用一根绳子绑成一根笔,把绳子拉直摁住,用带笔的一头来画,这样不仅画的圆,还可以自己调整长度,就像圆规一样。第四,可以先画一个正方形,然后一点点修边儿变为圆形……这些都是画圆的方法。但是最简单、最方便而且画的最圆的还是圆规了,那么问题来了,你们知道用圆规怎么画吗?
首先,我们捏住圆规的手柄,然后分开的它两个脚,把尖锐的一头固定在纸上不动,用带铅笔的一头围着它转一圈就能画出一种很圆的圆形了,是不是很简单呢?
下面我们来学的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定义。针尖所在的点叫做圆心。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并且,我们说两个半径相乘等于一个直径,或一个半径等于直径除以二。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有无数条。同时,它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无数条。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和直径都相等。
今天的课已经讲完了,你们学会了吗?相信聪明的你早已掌握的很熟练了吧?
六年级数学日记12
今天是星期六,妈妈带着姥爷和我一起坐车去森林公园玩。车费:5元钱。
到了森林公园,我和妈妈去买门票,价格如下:大人每人2元,儿童每人1元。我掐指一算,两个大人,一个小孩儿,共需5元钱。
我们拿着门票高高兴兴地进入了森林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青青草地上的一群可爱的白鸽子。妈妈用3元钱买了一包鸽子食,让我和姥爷到鸽子群中喂小鸽子。我们在鸽子群中照了六张照片,淘气的小鸽子把我的右手给抓了,好像在和我握手一样。
我们走啊走啊,来到了“水上乐园”。我对“滚筒”特感兴趣,它“旋转”得真有趣。然后,我们又花了20元钱玩了“游船”,它是一个“平移”现象。我和姥爷玩累了,饿了,妈妈就跑到商店买了一些美味佳肴:4根香肠、2个冰淇淋。妈妈说:“一根香肠2元钱、一个冰淇淋1元钱。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我板着指头算出是10元钱。
过了一会儿,爸爸来接我们啦,我们又去游了“动物园”,看见了猕猴、鹿、蓝孔雀……这些动物真可爱!
回来时,我们坐车、吃饭共花费27元钱。妈妈笑眯眯地说:“宝宝,算算今天共花了几元钱?”我用加法认真地算了两遍,说:“一共花了65元钱。”
看,今日一行,离了数学行吗?
六年级数学日记13
知识是靠自己努力学来的!
“铃铃铃…… ”下午的第三节课的铃声响了,我连忙走进教室,等待着数学老师来讲课。只看见数学老师拿着数学书走进教室。
“今天,我们要讲”因数与倍数“。”老师对我们说。“谁知道因数是什么?”教室里鸦雀无声。我站起来说:“是一个数乘一个数的积,等号前面的数就是因数。”老师对我说:“不错,那倍数你知 道吗?”“呵呵,不知道。”我说。“谁知道?”老师说。姚冉同学说:“老师是不是积呀!”“还有谁其它答案。”老师看着大家说。教室里一片安静。老师说:“每错积就是倍数,比如: 3×4=12,12是3的几倍?12是4的几倍?”老师说。“12是3的4 倍,3×4=12,12是4的3倍,4×3=12。所以积叫倍数。”李悦同学说。老师看见我们学的差不多了就每个人一张导学案。前几道题轻松过关 但最后一道有点难我怎么想也不出来。题是这样问的:一个倍数里面最小的数是什么(0除外)。我问了问组长,组长也不指定。我们想了6分钟多也想不出来。
最后老师把怎么做的告诉我们,我们才知道怎么做。这节课使我明白了知识是靠自己努力学来的。
六年级数学日记14
周末,我的数学作业本上有一道这样的题:饲养场养鸡200只,鸭的只数比鸡的少1/5,要求鸭比鸡少了多少只?看完题,我觉得这道题真容易,便拿起笔开始做。我的思路是这样的:
先求鸭的只数:200×(1——1/5)=200×4/5=160(只)
再求鸭比鸡少的只数:200——160=40(只)
第二天,课堂上交流作业时,我发现一步到位就可以求出鸡鸭的差数,即200××=40(只)。因为这道题是已知标准量要求的是比较量,只要用标准量×分率,就可以求出分率对应的具体数量,即比较量。而分率1/5就表示鸭比鸡少的部分,鸭比鸡少的只数就是200的1/5。这样思考就可以一步计算解决问题,少走了一步弯路,又快又对呢!
学习中,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类似的问题,我们要多想想,尽量争取少走弯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六年级数学日记15
生活中的数学很多,这不我也发现了一个,寒假到了,寒假作业依次发了下来,我一天改写写多少呢?我想一天语、数大本写两页英语写四页,因为语数大本都是37页所以37/2=18.5(天)约是19天写完,而英语有61页61/4=15.25(天)约是16天,过了几天爸爸觉得速度太慢了,所以便改成语、数一天写三页37/3=12.333(天)约是13天写完,这样就可省下更多的时间去预习,又过了几天,我学的很好,爸爸带我送我去吃德克士,我们要脆皮炸鸡我们有打折卡打两折,我们买了两个9/2*2=9(元),超级鸡腿堡、夏威夷菠萝鸡腿堡、鲜橙汁、百事可乐、13*2+7+7。5+9=49.5(元)
生活中的数学多的数不胜数,等待你我去发现!
第三篇:学生数学日记
学生数学日记
一天又结束了,今天我们都做了什么了呢?是时候用心地写一篇日记了。你所见过的日记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生数学日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数学日记1两个月前,咱们学习了分数。分数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比如:----,3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一横是分数线。3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数,比如我家有一本1250页的字典,有24个英文字母开头的部分,妈妈问我:每个字母的部分大概占整本书的几分之几?我想了一会儿,解题思路是1250除以24约等于501250除以50等于1250分之50约分为25分之1答:每个字母的部分大概占整本书的25分之1。妈妈奖励了我我还学会了比分数的大小,老师教了咱们口诀: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数越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老师还提醒咱们,写分数时,一般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学生数学日记2今年暑假数学作业中有一道题是要称二本书的重量。于是,我便去找奶奶要秤。奶奶说她没有秤。那可怎么办?我座在沙发上发呆,突然脑中灵光一闪,有人----俗语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想只有自己制作一把称了。
于是我找来空牛奶盒,把空牛奶盒的纸皮一块块相应地剪下来,拿来透明胶纸,把其中一块纸皮折成一个正的三角体,贴好放在台面上。另一块纸皮做天平的左右盘,平衡地放在三角体的顶上。然后在家里找来一些已标有重量的东西作砝码。如:妈妈新买回来的牙膏,唇膏等物品,有120克的,有40克的,有18克的,有3克的都有。
激动人心的称书活动开始了。我将书放在自制天平的左边,“物品砝码”便放在右边,重量放至两边平衡为好。然后把砝码重量相加的和就是我书的重量了。刚好159克。哈哈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完成数学作业了。奶奶知道后对我赞不绝口。
原来,生活上处处都有“秤”呢!
学生数学日记3第一种:这几个数是公差为1的可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直接计算。
(91+97)x7/2=188x7/2=658
第二种:因这几个,都很接近100,我们把这7个数看成100相加,这样多加了9+8+7+6+5+4+3,最后用700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即可。
91+92+93+94+95+96+97=100x7—(9+8+7+6+5+4+3)=700—42=658
第三种:这7个连续的自然数中,94在最中间,第一个数91比最后一个数97少6,再把6平分给91,使91与97变成2个94,同样,92与96,93与95都可变成94,这样7个数就变成了7个94,原题变成:
91+92+93+94+95+96+97=94x7=658
学生数学日记4明天就是我们的返校日了,妈妈让我把寒假作业认真检查一遍,看看有漏写的或者是做错的没有。
我对妈妈说:“语文寒假作业44页,数学寒假作业44页,一共88页,我每分钟检查一页,一共需要88分钟,一个小时零28分钟就能检查完,大约就是一个半小时。”
妈妈说:“你真是个小小数学迷,随时都能发现数学问题,很不错呢!那我就增加点难度给你。”
我一听,提起精神来:“我不怕,你给我出题吧。”
“我两分钟检查一页,一共需要的多长时间?”
简单!那就是要用双倍的时间来完成了,我立刻回答:“两分钟检查一页,那么两门作业需要88分钟+88分钟=176分钟,你一共需要两小时56分钟完成,大约就是三个小时。”
看看我是不是一个小小数学迷?增加点难度,一起来算算吧!
学生数学日记5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数学。不信?今天发生的事就证明了这一点。
下午,妈妈给我二十元钱叫我到超市去买一瓶酱油和一瓶蜂蜜。到超市后,我首先挑选了一瓶“豆亨”牌酱油,需要4·40元。接着,我去买蜂蜜,钱够的只有两种,第一种有8·60元,还有一种只要8。40元。我想:“第一种的六角和酱油的四角可以凑成一元,比较好计算,而且,第一种比第二种贵两角,说明质量也是第一种好。”
于是,我拿起第一种蜂蜜和酱油,到收银台付了钱,拿着找回的7元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晚上,小伙伴们请我去滑冰,我爽快地答应了。我想:“今天我要带巧克力去,大家一起平均分了吃。”带几颗好呢?我想了想,就带十二颗。如果来二个,12÷2=6,可以平均分。如果来三个人,12÷3=4,可以平均分……照这样计算,来1、2、3、4、6、12个小朋友都能平均分。于是,我拿起十二颗巧克力出门滑冰去了。果然,来了三个人,我给每人分了四颗巧克力,正好分完。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它!
学生数学日记6有一天,我跟我的妈妈去逛商场。妈妈进了超市买东西,让我站在付钱的地方等她。
我没什么事,就看着营业员阿姨收钱。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营业员阿姨收的钱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币为什么就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赶快跑去问妈妈,妈妈鼓励我说:“好好动脑筋想想算算,妈妈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细地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知道了,因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随意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样可以组成30元、40元、60元……”
妈妈听了直点头,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干吗还要2元、5元呢?”我说:“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呀。”这下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奖我会观察,爱动脑筋,我听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欢吃的冰激凌还要舒服。
在此,我也在想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多留心观察,多动脑思考,你就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不信你就试一试!
学生数学日记7啊哈。我今天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负数。
和负数一起,还有一位兄弟叫正数,正数与负数虽是兄弟,可是他们俩却总是水火难容,负数常常与正数唱反调,这不,在银行办理业务时,存入200元就是+200,而取出200元却是—200。还有在看天气预报时我又看见他们兄弟俩了。我们湖北的温度是+8℃,可是哈,哈尔滨的气温却在—8℃左右。唉。这可让他们的好朋友“0”怎么办呀。
这“0”是我的老朋友了,平时,“0”总是被排除在外,可是有了正数与负数这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后,见到他俩总不和,正数脾气大,是个小气包。负数也死要面子,和睦的俩兄弟,反目成仇。“0”竟然成了中间人,没有办法的“0”也只有相同对待他们兄弟俩了。“0”离负数多远,也离正数多远。
最近啊。我和负数、正数交上朋友,他们俩可常到我家来串门,我的生活中,可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
我相信,一直遨游在美丽又神奇的数学海洋中,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更多的朋友。
学生数学日记86月10日 星期二 晴
今天中午,我去餐馆买了一份盒饭,并特意要了几双一次性筷子准备做实验。一回到家,想到可以做实验了,心情真有点激动,但又夹杂着几丝恐慌,我可不想让第一个方案刚一出炉就遭到淘汰。为了验证实验方案是否正确,我专门测量了筷子的长度(20厘米)、厚度(0.35厘米)和两端的宽度(分别为1.6厘米、0.8厘米)。由于一次性筷子近似于梯形体,我便利用梯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来计算筷子的体积,由计算结果可知,一次性筷子体积大约为8.4立方厘米。如果实验测得的结果和我所计算的结果近似的话,那么就说明我的实验是成功的,否则,我就得另想办法。刚准备动手实验,一看实验用具还不够,所以只好等到明天了。
学生数学日记9今天,我们学习了圆。
一说到圆,我就会想起圆心、半径、直径,圆心的知识点是:画圆时,固定的点叫圆心,用字母o表示;半径的'知识点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字母r表示;直径的知识点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用字母d表示。学完这一节课后,我还想做一个实验———量一量碗口的直径,并算出碗口的周长。
回到家后,我拿了一个碗,用尺子认真量出碗口的直径,可是出现了一些困难,比如把直径量错了、把圆心找错了等,这些困难让我很头疼。我苦思冥想,最后决定,把碗倒过来,围着碗口在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在纸上找圆心,纸上的圆心在哪,碗里的圆心就在哪。终于,我量出了碗口的直径———15cm。知道答案的我一蹦三尺高,看来我的功夫没有白费。
接着,我想起周长公式:C=∏d,于是,我用3。14乘15得出47.1cm,这是碗的周长。算出答案后,我的心里乐开了花,因为我可以把数学运用到生活当中,并且还更加牢固了圆的知识,提升了动手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我要认真发现,解决更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数学日记10今天真是个好天气!我和妈妈准备去小区对面的嘉盛广场买东西。
来到嘉盛广场的信和超市,妈妈要买一瓶洗洁精,于是,我们就走到了洗洁精专区。这时,妈妈对我说:“我现在要买一瓶柑橘位的洗洁精,这里有不同重量。考考你,那种最实惠。我就买最实惠的那种。”我心想:这有什么难的,我看一眼就知道了。我一眼扫过去,排除了很多瓶,只剩下两瓶了。
我思索了一下,仔细的端详着,发现虽然两瓶洗洁精的大小都差不多,可是包装纸上写着的重量是不一样的:一个写着1。5千克。另一个写着1.3千克。而它们的价格都是12元,当然是1.4千克的那瓶便宜一点啦。我对妈妈说:“这瓶最便宜,就买这瓶吧。”这时,妈妈拿着另一瓶洗洁精笑嘻嘻地对我说:“这瓶1.5千克,12.元,这瓶最便宜。”我仔细一看,原来那是超级特价装,哎呀!失算了。
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一不小心就会出现错误,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
学生数学日记11暑假回老家,早上我最喜欢和姥爷去爬山啦。清晨的山里,空气清新,花草芳美,既能登高望远又能锻炼身体。连续爬了好几天,这天我刚下山就觉得又累又饿又渴,实在是筋疲力尽了。
我对姥爷说:我好累啊,想喝汽水,想吃烧饼,然后我们打车回家吧,我走不动啦!姥爷欣然同意了我的建议,来到山脚下的早市上问了问店主得知,汽水是4元一瓶,烧饼1元一个。
姥爷掏出口袋里的钞票,无奈地对我说:你看,我今天就带了这些钱,打车回家需要花20元,准备给你买两瓶汽水,两个烧饼,但真拿不准钱够不够。你先帮我算算清楚,不然咱们只能走回家了……
我低头一看,姥爷手里有两张钞票,一张面额20元,一张面额10元,也就是一共30元钱。
啊,这真是个棘手的问题,我得抓紧时间开动脑筋了!买两瓶汽水要花4*2=8元,两个烧饼需要1*2=2元,打车费20元,所有这些加起来的花费是8+2+20=30元哈哈,姥爷带的30元刚刚好,而且是花到一分钱都不剩啊!
学生数学日记12终于放假了,终于可以回老家见爷爷奶奶了!一大早,奶奶就打来了电话,问我们什么时候能到家,我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挂了电话,我赶紧去问妈妈。
妈妈说:我考考你!从西安到回家距离是180公里,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每小时跑120公里,在不是高速公路的路上每小时跑80公里,咱们十点出发,你说几点能到?
没等妈妈说完,我就开始计算:120+80=200(公里),200/2=100(公里),汽车在路上平均每小时跑100公里。180/100=1(小时)80(公里),要1小时还要余80公里才能跑完全程,余下80公里,汽车在1小时内就能跑完,但是要考虑到在镇上或村上汽车跑不快,所以大约2小时就能到家。10点钟出发,10+2=12,我们12点就能到家!
妈妈点了点头,我赶紧给奶奶打了个电话:奶奶,你12点就能见到我了!
学生数学日记13在今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数字就更能显示出北京奥运的辉煌了!
你看,8月8日晚上8点钟,奥运会正式开幕了,中国代表队有631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成为本届奥运会参加选手最多的国家。
本届奥运会共有28个大项,将产生302枚金牌。其中,美国的泳坛名将菲尔普斯一个人就夺得了8枚金牌,是北京奥运会各人金牌最多的一位运动员。牙买加的超人博尔特在100米赛跑中,他以9秒68的成绩夺得了金牌,同时也创造了世界纪录。在后来的200米赛跑中,他有一次以19秒30的成绩夺得了金牌,并再一次刷新了世界纪录。中国选手张娟娟在射箭项目中,为中国取得了第1块女子射箭金牌,并以110环的成绩战胜了永战不败韩国的“梦之队”,同时也创造了世界纪录……到今日奥运会结束为止,中国代表队以51枚金牌、100枚奖牌的成绩位居世界第1位,听到这个消息后,我激动的大喊:中国队太棒了,他们是我们的好榜样!
小朋友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激动人心的数字吧!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百年奥运,永远的辉煌!
学生数学日记14今天,我和妈妈一起散步到石头城公园玩了,是因为那儿的空气很新鲜,到处是绿色的植物,还靠水边。妈妈不让我玩水,是因为太危险了。我们在那就是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整个人感觉都是神清气爽的。
在回来的时候,走的非常热,好口渴啊。就跟妈妈说想喝饮料,妈妈同意了,但有个条件,必须自己去买。妈妈就给了我10元钱,我就一路小跑到一家小店,挑了一瓶自己喜欢喝的营养快线,价格是4元;顺便给妈妈买了瓶矿泉水(妈妈喜欢喝矿泉水),价格是1元5角。我给了阿姨10元,阿姨问我两瓶水一共多少钱,我说是5元5角,阿姨又问应该找我多少钱,我稍微想了想,说是应该找4元5角,阿姨说我真聪明。
我回头给妈妈矿泉水,发现妈妈正看着我笑呢,然后说了句宝宝长大了。我听妈妈这样说我非常高兴。以后我还要做一些以前没做过的并且能够让爸爸妈妈为我而高兴地事。
学生数学日记15在星期六的上午,我和妈妈一起去逛商场,我们逛了好长时间,都找不到价格,样子都合适的衣服。我们走到了一家裤子店,看到门口的牌子上写:全场5折!我看了一下,有点摸不着头脑,问:“妈妈,5折是多少啊?”妈妈对我说:“就是原来价格的一半呀!”我进去买了几件裤子,头脑中还不免有些疑问:有没有7折,3折,9折呢?这些折扣又是怎么算的呢?我带着这些问题回了家。
一回家,我就问爸爸:“爸爸,商场上的折扣都是怎么算的啊,我现在只知道5折是原来价格的一半,可7折,3折这些折扣我还是不知道怎么算,您能教教我吗?”爸爸听了我的话,笑着说:“我家女儿还真好学,看爸来教你啊。你看,假如原价是60,打7折,那就是60×0。7,打3折,就是60×0。3,打5折,就是乘0。5,也就是半价,但5折以下的4折,3折……当然是比5折便宜了。那6折,7折呢?”我答道“则比5折贵一些。”“真聪明”爸爸高兴地说。
我明白了,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要好好学习数学,让生活更加的充满智慧!
第四篇:六年级数学日记400字精选
通过写数学日记,同学们可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为大家提供了六年级数学日记400字,希望能够真正的帮助到大家。
以前,我一直以为学习“求最小公倍数”这种知识枯燥无味,整天与”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类似这样的问题打交道,真是烦死人,总觉得学习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然而,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是前不久的事了,爷爷和我一起乘坐公共汽车去青少年宫。我们爷俩坐的是3路车,快要出发的时候,1路车正好也和我们同时出发。
此时爷爷看着这两路车,突然笑着对我说:”小溦,爷爷出个问题考考你,好不好?”
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
“那你听好了,如果1路车每3分钟发车一次,3路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车至少再过多少分钟后又能同时发车呢?”
稍停片刻,我说:”爷爷你出的这道题不能解答。”爷爷疑惑地看着我:”哦,是吗?”
“这道题还缺一个条件:1路车和3路车的起点站是同一个地方。”爷爷听了我的话,恍然大悟地拍了一下自个聪明秃顶的脑袋,笑着说:”我这个'数学博士'也有糊涂的时候,出的题不够严密,还是小溦想得周全。”我和爷爷开心地哈哈地大笑起来。
此时爷爷说:”那好,现在假设是同一个起点站,你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解答?”我想了想,脱口而出:”再过15分钟。
因为3和5是互质数,求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就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3х5=15),所以15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两路车至少再过15分钟能同时发车。”爷爷听了夸我:”答案正确!100分。”
“耶!”听了爷爷的话,我高兴地举起双手。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
第五篇:六年级数学日记10篇
篇一:关于分数的学习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分数。分数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一横是分数线。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数,比如:一本书有三十页,每一页是一本书的1/30。分数还可以用来加减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二分之二,也就是1。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一个饼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饼的1/2,再把这两份拼起来,就是有2个1/2,刚好是一个饼。分数在加减时,如果分母都是一样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样,就是1了。
我还学会了比分数的大小,老师教了我们口诀: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老师还提醒我们,写分数时,一般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篇二:我的数学小实验
今天中午,为了能把筷子体积测得更准确,我叫爸爸从化学室拿了一个细长的量筒,刻度单位更小,每个单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时,我似乎感觉到了胜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谓万事具备,只差动手实验了。
首先,我用铅笔在一次性筷子上划了一道分界线,将筷子平均分成两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洗水。随后,将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让量筒内的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一部分筷子的体积,即3.5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我又测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两次测定结果相加得到这双筷子的体积为8.5立方厘米。当我得到这个结果时,我兴奋地叫了,此时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
接着,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双计算出了我们学校(1500人)及全国(12亿)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别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结果使我大吃一惊,每年竟有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费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学,不!是全国人民,也不!应该是全世界的每个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资源,使我们共有的地球环境更加美好,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呼吸到干净、清新的空气。
篇三:有趣的二十四点
星期天,我和扬文一起玩了24点游戏。游戏规则很简单:每人分别抽四张牌,然后用“+、-、×、÷”这几种计算方法最后得数一定要得24,就行了。
游戏开始了,我们各抽了四张牌。唉!我的牌怎么这么糟呀!你看,四张都是A。这时,只听扬文说:“我可以了,你看,5+5=10,10×2=20,20+4=24。”第一轮,我输了。但我并没有灰心丧气,因为后面还有机会,我一定要把握机会,好好赢一把。我又抽了四张牌“6、5、8、3”。我激动得马上脱口而出:“6-5=1,8×3=24,24÷1=24。现在是1比1平了。”
扬文说:“有什么的,我一定会在下一回合胜过你的。”第三回合到了,我又抽了四张牌“10、9、6、10”。我一看傻眼了。突然,只听扬文大声地喊道:“6×4=24,24+1-1=24。2比1我赢了。”我看着他那得意的样子,无计可施。
虽然这次游戏我输了,但是我觉得24点真有趣,同时也感到数学真的很奇妙。我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数学,灵活运用“+、-、×、÷”的混合运算,在下一次的24点游戏中,一定要用得得心应手,当个高手。
篇四:我的发现
同学们,在你们的数学学习中是否和我一样,有一些不经意的发现?现在我就来介绍我的几个发现。
如果要你算一个多位数乘5,你是不是准备列竖式?我却可以口算,因为我发现一个小诀窍。想知道吗?让我来告诉你:算48532×5的积,先找到这个数485320,再把它除以2,你会口算吗?242660这就是48532×5的积了。知道为什么吗?我把原来的数先扩大10倍,再缩小2倍,是不是相当于扩大5倍呀?你掌握这个小窍门了吗?
同样的发现我还有:一个数乘1.5只要用它本身加上它的一半就可以了。(想想为什么?)一个数乘15呢?用刚才的方法再加一步——你已经想到了吧,再扩大10倍就好了!
我还发现一个多位数,末两位符合这个要求:十位上十奇数,个位上是5,用它乘5,积的末两位肯定是75。我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多位数的个位与5相乘得25,积的个位是5,向十位进2,而十位的奇数与5相乘的到的是几十五,这个5应该和个位进上来的5相加写在十位上,所以这个积的十位上肯定是7,个位上肯定是5。同样的道理,你不难推出,一个多位数十位上是偶数,个位上是5,它与5相乘,积的末两位肯定是25。
这个发现能用我前面所说的一个数乘5的巧妙算法来解释吗?想想看,它们是一致的,因为这个数扩大10倍后,末两位是50,再除以2,可能百位上有余数1,与50合起来150÷2=75是末两位上的数字,也可能百位上没有余1,那么50÷2的商就是末两位上的数字。
同学们,我的这个小发现是不是很微不足道?但我很自豪,这是我自己动脑筋观察和思考的结果。伟大的发现不是由这点点滴滴组成的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人吧!
篇五:地瓜用处多
星期六,我跟妈妈到乡下老家。一路上,我看见农民伯伯正在收地瓜,一个个地瓜就像一个个胖娃娃,对着农民伯伯笑,妈妈告诉我:“现在是地瓜收获的季节”,然后她又自言自语地说:“今天地瓜又丰富了”,我说:“收这么多地瓜有什么用?”,妈妈说:“地瓜作用可大着呢!它可以做成地瓜皮、地瓜粉、地瓜条……”
妈妈知道我学了百分数,就问我:50千克地瓜能榨出地瓜粉5千克,这些地瓜的出粉率是多少?如果奶奶今年榨500千克地瓜,那奶奶能收多少地瓜粉?我算了算:
5/50×100%=0.1×100%=10%
500×10%=50(千克)
我算完了,对妈妈说:“地瓜出粉率是10%,奶奶今年能收50千克地瓜粉。”我好奇地问妈妈:“这么多地瓜粉,奶奶用它干什么呢?”奶奶说:“我们平潭的特色小吃——咸米时就少不了它,我们一家三口人吃一顿咸米就需地瓜粉0.4千克,那奶奶送我们10斤,可供我们做几次咸米?”我算了算:
10÷0.4=25(次)
我对妈妈说:“能做25次”。妈妈说:“平均每月吃2次咸米,够吃一年吗?”我说:“还吃不完呢,过年时还可以加餐一次。”妈妈说:“你还真能算,其实它还可以做成茹粉汤、茹粉条、茹粉结。”
篇六:巧解几何难题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篇七:谈谈对零的认识
零看上去很单调,就是没有,其实它非常地丰富,它隐藏了许多。在数学中零非常特殊,不管做什么题,你应该考虑零。
在几何中,“0”经常被作为记号。
“0”的特殊源于在一些概念或题里,比如每个有理数都有倒数,“0”却没有,有理数分为正数、负数。“0”,一个数就分为一类,这不特殊吗?在除数里,只有零不能作除数。零作被除数,不管除以什么数(“0”除外)都得零。
往往我们会忽视零,但它却起着重要的责任。如,问等于几?有些人就不能联想到“0”。在数数时,有人就会忘掉零。如:不大于5不小于-5的整数有几个?有人就会定有8个。其实还有0。如:有哪些数的绝对值不大于本身?那就是正数和零(也可以称之为非负数)。
零在生活中更量五彩斑斓。在期末后开家长会,老师那里登记的犯错本给家长看时,我们都希望自己的那一格记着“0”,这表示我们没有犯过错,家长高兴,我们高兴。但是在卷子上我们都不希望看到这个数或接近这个数的整正数,否则回家的日子就难过了。在比赛中,谁都不希望得到“0”。
零是丰富的。我认为零在题中是陷井,大家以后做题时应考虑零。零在不同的场合也能使人的情绪改变。它是美妙而又丰富的。
篇八:对0的认识
0是一个奇妙的数字,又是一个中学生经常遇见的“老朋友”了,计算,概念,都要遇见。
首先,0表示什么也没有,简直可称得上是数字里面的“沙漠”,0也是一个奇怪的数字,放在体积、面积、重量、速度、路程等所有单位里面,都表示没有,以表示时间、一个人的年龄、赛跑的刚开始、起点。
在数学王国数字库自然数里面,以有0的身影,它当然是最小的。没有0,便没有一毓的自然数,因为0是自然数的起点。
在计算里,0乘以任何一个数,包括负数、分数、0都,0的绝对值也等于0,在有理数中,它的绝对值是最小的,0除以任何一个数都,0加上一个数,仍得那个数,如:0+1=1,0+1.8375=1.8375。0减去一个数,得那个数的相反数,如:0-1=-1,0-87=-87。
在数轴中,0为原点,也为边界线,把正负两大数分开,0为什么奇妙呢?因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只是一个整数,当0和正数在一起时,叫非负数,和负数在一起时,叫非正数,数轴上,0又为我们判断正负数大小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右边为正数,左边为负数,右边的数始终比左边大,说明正数大于负数,0大于负数,却小于正数。
在几何中,0度角表示一条射线,它并没有角,也没有度数,0平方米,表示没有面积,0米长,表示没有高度。0斤重,表示没有质量,0立方米,表示没有体积。
在地形中,0表示海平面,0以上表示高出海平面,0以下表示低于海平面,中国新疆有一155米的盆地,它是低于海平面155米,中国西藏有8848米的珠峰,它高于海平面8848米。
篇九:一道数学题
中午时分,我吃完了午饭,闲着没事做,便拿起了一本名叫《尖子生题库》的书。翻开负数的这一章,看了一下前面的讲解,又翻到了习题部分去做习题。我先看了一下习题,内容虽然多,但很容易。心想:”嗨!这也叫做《尖子生题库》呀,这么容易,我闭着眼睛也能把它全作对。”
于是,我开始做题了,填空题,判断题,我不一会儿就作了两页。到应用题了,我以为会难一些便认真地看了题,一点儿也不难,刷刷,两三下我就写得只剩下一道应用题了。草草地看了一下题容易容易,不对,不是已经给了速度吗?那这个“+15”和“—15”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我思来想去,这简直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啊,我又看了看题,还是不会。这时,我想到了在一本书中看到的一个公式,好像对于这道题刚好对上。我便急忙去把我买的所有关于数学的工具书都翻了出来,找呀找,怎么没有呢?我明明在书上看到这一个公式的,怎么会找不到。事实就是事实,我便翻了翻后面的答案:200÷(35+15)+200÷(35-15)=14小时,为什么用200除以35呢?这时行程问题中的,我便拿起《小学毕业总复习》这本书,翻到有关于行程问题的这一页,里面有一个公式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的:它是用路程除以速度等于时间,这些加十五和减十五是加减法而不是正负号。
数学题真是需要认真的读和仔细的去理解呀!
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复杂,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不能小看它。
篇十:旧方法解决新题型
“冬冬,快去做张数学试卷!明天就要考试了,你还不紧不慢的,真不自觉。”妈妈又唠叨了起来,我也只好惟命是从,乖乖地去做试卷了。
我拿起笔,飞一般地写起了试卷,可做到了一题,我手中的笔停住了。这一题的题目是这样的:3辆卡车要将910吨水泥运到某工地去,已知第一辆比第二辆多运30吨,第三辆比第二辆少运20吨。3辆卡车各运多少吨?这种题目可是有点儿棘手啊。和以前我们做过的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类型的题目可不一样,以前都是只有两个数要求,可这一次要求三个数。我想了很久,终于是豁然开朗,知道该怎么做了。其实,做这种题的方法和以前做过的也一样,只不过是换个形式罢了。于是,我便做了起来。因为不知道第一辆卡车运水泥多少吨,所以先算第二辆的,用“910-30+20=900(吨)”第一辆卡车比第二辆卡车多运30吨水泥,所以要减去30吨,第三辆卡车比第二辆卡车少运20吨水泥,所以要加上20吨,算出三辆卡车如果全是第二辆卡车运水泥的吨数共运多少吨,再用“900÷3=300(吨)”算出第二辆卡车运水泥多少吨。由于题目中说了第一辆卡车比第二辆多运水泥30吨,第三辆卡车比第二辆少运20吨,我们就可以直接用“300+30=330(吨)”算出第一辆卡车运水泥多少吨;用“300-20=280(吨)”算出第三辆卡车运水泥多少吨。就这样,我把这一题的答案轻轻松松地算了出来。
自从做出了这一题后,我总结出了一个道理——数学是活的,是瞬息万变的,有些新的题型都不过是把旧的题型换个形式或说法而已,我们只有跟着它变,用已经学会的旧方法来解决新的题型,才可以探索出更多的数学的奥秘,在数学王国中不断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