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学常识
文科生必会文学常识
一、先秦 1,神话
盘古开天,女娲(wa)补天,后羿(yi)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夸父追日,愚公移山,黄帝战蚩(chi)尤等.2,散文
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诗经》《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历史散文:《左传》(《春秋左氏传》)《战国策》《国语》.《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其中名篇有《曹刿论战》《郑伯克段于鄢》《秦晋淆之战》等等.《战国策》名篇如《燕昭王求士》《赵威后问齐使》《冯谖客孟尝君》.《国语》同为国别史,如《召公谏厉王弭谤》,为西汉刘向编订.诸子百家散文:西汉史学家班固概括为十家.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老子:李耳,字伯阳,又字聃(dan),道家创始人,著有《道德经》.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墨子:名翟(di),墨家学派创始人.著《墨子》53篇.孟子:名轲,字子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是《孟子》中的名篇.庄子:名周,道家学派思想家,著有《庄子》,主要有《逍遥游》《秋水》《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等.荀子:名况,又名荀卿,孙卿.著有《荀子》,《劝学》是书中的名篇.韩非子:荀子学生,法家,著《韩非子》,《五蠹》是书中名篇.《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3,诗歌
《诗经》:相传为孔子编成,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楚辞》:西汉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屈原:名平,伟大爱国主义诗人,代表作是《离骚》.离同罹(li)遭受.骚,忧患.屈原还创作了《九歌》(共11篇)《九章》(共9篇)《天问》《卜居》《渔父》《招魂》等.《离骚》开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先河.二、两汉 1,散文
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司马迁:字子长,所著《史记》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本纪
记帝王生平事迹;世家记贵族五修兴衰史;列传记不同阶层社会著名人物的事迹;表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天文历法科技专著.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名篇如《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管晏列传》《李将军列传》等.晁错:西汉政治家,作品有《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刘安:《淮南子》.枚乘:辞赋家,作品有《七发》等.司马相如:字长卿,辞赋家,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等.扬雄: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作品有《甘泉赋》《羽猎赋》等.王充:东汉哲学家,著有《论衡》,《订鬼》是他的名篇.班固:东汉史学家,《汉书》的作者.东方朔:《答客难》.蔡琰:东汉女诗人,《悲愤诗》的作者.2,乐府民歌和赋
乐,民乐;府,官府.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三、魏晋南北朝
1,诗歌和散文
三曹:曹操(字孟德),曹丕(字子桓),曹植(字子建)曹操即魏武帝,作品有《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苦寒行》等等.其中《步出夏门行》中的《观沧海》《龟虽寿》两诗非常有名.曹丕即魏文帝,作品《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典论?论文》是我国较早的文学批评著作.曹植有《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王粲的《七哀诗》成就最高.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大诗人,田园诗派开山祖.作品有《归去来兮辞》《饮酒二十首》《杂诗十二首》《咏贫十七首》及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谢灵运:南朝诗人,开创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陶谢”并称.鲍照:南朝文学家,主要作品有乐府《拟行路难》等.其他有:左思《三都赋》,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e)《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李密《陈情表》,郦道元《水经注》,萧统《昭明文选》.2,文论
陆机:西晋文学家,其《文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刘勰:南朝文学理沦家,《文心雕龙》是古代一部较为系统的
文学理论名著.钟嵘:南朝文学批评家,《诗品》对自汉至梁一百多位诗人作品进行了评论.四、唐代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的《送杜少府之蜀川》《腾王阁序》脍炙人口.初唐还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闻名天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和贺知章《回乡偶书》传诵很广.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歌风格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为“诗仙”.主要诗作有《古风》多首,《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关山月》《静夜思》《子夜吴歌》《秋浦歌》《梦游关姥吟留别》《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登金陵凤凰台》《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月下独酌》四首等等.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为“诗史”,他本人被尊为“诗圣”.诗风沉郁,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主要诗作有《望岳》《兵车行》《饮中八仙歌》《丽人行》《出塞》《自京赴奉先具咏怀五百字》《春望》《哀江头》《北征》《羌村》三首,《曲江》二首,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蜀相》《登楼》《秋兴》八首等.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
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主要诗作有《卖炭翁》《观刈麦》《杜陵叟》等.两篇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非常著名.元稹和白居易齐名,人称“元白”.除了诗作之外,还写过传奇《莺莺传》,为后世名剧《西厢记》的源头.王维:人称“诗佛”,较为著名的诗作有《山居秋瞑》《观猎》《使至塞上》《秋夜独坐》《鹿柴》《竹里馆》《鸟鸣涧》《山中送别》《山居秋暝》《杂诗》(“君自故乡来”)《相思》《九日九日忆山东兄弟》等等.孟浩然:诗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主要诗作有《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等.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和岑参齐名,称为“高岑”,主要诗作有《燕歌行》《营州歌》《塞上听吹笛》等等.岑参主要诗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王昌龄,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主要诗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芜蓉楼送辛渐》等等.王之涣有《登鹳雀楼》.小李杜:李商隐,字义山,多无题诗,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等均为名篇.杜牧(字牧之),以写七绝著名,写景抒情,清丽生动,如《泊秦淮》《秋夕》《清明》《仙行》《赤壁》等均为名篇,著有《樊川文集》.诗中三李:李白,李商隐,李贺.韩愈:字退之,自号昌黎,又称韩吏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代表作品有《原道》《原毁》《师说》《答李翊书》《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等,著有《昌黎先生集》.柳宗元:字子厚,又称柳河东.与韩愈齐名,人称“韩柳”,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代表作品有《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永州八记》等.其中《永州八记》中有为散文名篇,著有《柳河东集》.李璟:五代南唐中主,与其子李煜即李后主并称为“南唐二主”.李煜在古代诗词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题材和意境上有所突破.李煜代表作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等等.五、宋代
1、诗歌
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宋词流派.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诗文字画都有极高成就,与其父苏洵弟苏辙称“三苏”.诗作有《题西林寺壁》等;词作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赋的代表作品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散文代表作有《石钟山记》等.苏辙:苏轼之弟,较有名的散文作品有《黄州快哉亭记》等.黄庭坚:北宋诗人,号山谷道人,人称黄山谷.主要诗作有《秋
怀二首》《云涛行》《题阳关图二首》等.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人为代表的宋词流派.柳永:名三变,字耆卿,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著有《牙章集》.代表作品有《雨霖铃》(“寒蝉凄切”)《望诲潮》(“东南形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等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杰出的女作家,著有《漱玉词》.代表作品有《点绛唇》(“蹴罢秋千”)《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永遇乐》(“落日熔金”)《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周邦彦:北宋词人,著有《片玉词》.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著有《白石词》《白石道人诗集》.陆游:南宋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人称陆放翁,是中国古代最多产的诗人之一,今存九千二百多首诗歌.著有《剑南诗稿》.代表作品有《金错刀行》《关山月》《感愤》《书愤》《登赏心亭》《枕亡偶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忆昔》《沈园二首》《示儿》等.辛弃疾:南宋大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有《稼轩长短句》,和苏轼并称“苏辛”.代表作品有《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干树”)《清平乐》(“绕床饥鼠”)《破陈子》(“醉里挑灯看剑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等.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著《文山全集》.代表作品有《正气歌》《过零仃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外,宋朝较重要的作家还有晏殊,晏几道,秦观,范成大,杨万里,陈亮等人.岳飞的诗词《满江虹》《小重山》及朱熹的诗歌《观书有感》《春日》也较著名.2、散文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宗师,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有《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朋党论》《秋声赋》等等,有《欧阳文忠公集》.王安石:字介甫,世称王荆公,著有《临川先生文集》,其中较著名的文章有《读孟尝君传》《游褒禅山记》《答司马谏议书》,著名诗词有《桂枝香?金陵怀古》.苏洵:字明允,号老泉,著《勇佑集》,代表作品《管仲论》等.苏辙,字子由,著有《栾城集》;曾巩(字于固),著有《文丰类稿》.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公,代表作品为散文《岳阳楼记》,诗词《苏幕遮》(“碧云天”)《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等等.宋人话本:著名话本有《大宋宣和遗事》(内有水浒故事)《三国志平话》(后演进为《三国演义》).六、补充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建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东汉班氏三兄妹:班固、班超、班昭 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宋代三苏(苏氏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儒子四德:孝、悌、忠、信 书法四体:真、草、隶、篆
四大古都:西安、洛阳、北京、南京香山居士:白居易—唐朝现实主义诗人—人你“诗魔” 六一居士: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东坡居士:苏东坡—北宋文学家—豪放派的开创者 清真居士:周邦彦—北宋词人 邗沟居士:秦观—北宋词人 易安居士:李清照 —南宋词人 后村居士:刘克庄—南宋词人 补:明清诗文流派
一、明代诗文的发展情况
1、明代初年有成就的是经历元末社会**的作家,如宋濂、刘基、高启等,他们的创作对纤丽的文风有所改变。
2、永乐以后,占统治地位的是“台阁体”。以“三杨”为代表,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表面雍容典雅,实则空疏呆板,只有于谦诗歌例外。
3、明中叶以后,反对台阁体的是“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他们反对文章空洞无物是对的,但一味摹拟、复古,则走上了形式主义道路。
4、针对“前后七子”复古倒退的主张,崛起了“唐宋派”,他们也主张学古,但又主张要有时代性,“自为其言”,“直抒胸臆”,其中以归有光的创作最为突出。
5、向复古主义发起猛攻的是深受李贽影响的以“三袁”为代表的公安派。公安派反对摹拟,主张“独抒性灵”。他们的诗文,清新俊逸,语言“宁今宁俗”,尤其是传状、书简、游记、笔记,真情畅达,对晚明及以后的小品,取得了几乎支配性的影响。缺点的题材狭窄,有时失之浅薄俚率。
6、明末,出现了一些文社组织,“复社”、“几社”的活动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也有些作家兼擅众长,以张岱最为出色。
二、清诗诗文流派简介
1、清诗坛主要有三派:
(1)沈德潜为代表的“格调派”,主张“诗贵性情”(要温柔敦厚),“亦须论法”(古体学汉魏,近代学盛唐)。(2)袁枚为代表的“性灵派”,主张写个人的“性情遭际”。(3)翁方纲为代表的“肌理派”,肌理包括义理(思想)和文理(文词)两方面,作诗以学问为根底,“满纸死气”。
2、桐城派是清代正统古文,是贯穿清代的巨大流派。代表人物为安徽桐城的方苞、刘大木魁、姚鼐。他们共同标榜孔程朱的“道统”和韩柳欧苏的“文统”以及综合了二者的古文“义法”。主张“义理”、“考据”、“辞章”合而为一。其作品以山川游记、记事小品为佳,一些文论,影响较大。
此外,明末清初启蒙的进步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写了不少优秀的政论。清初散文以侯方域、魏禧、汪婉三家为代表。
骈文出现“中兴”景象,著名作家以汪中、阮元为代表。汪
中:《哀盐船文》(附序)
最容易读错的汉字,看看你能不能认识? 2010-05-05 21:52 暴虎冯河 “冯”读ping,不读feng 暴殄天物 “殄”读tian(舔),灭绝。
贲临 “贲”在这里读bi(必),不读贲临ben(奔)裨益 “裨”在这里读bi(必),不读裨益pi(皮)
鞭挞 “挞”读ta(踏),不读da(达)
屏息 “屏”在这里读bing(丙),不读屏风,孔雀开屏的ping(平)
博闻强识 “识”在这里读zhi(志),不读识字shi(时)不啻 “啻”读chi(翅),不读di(帝)不卑不亢 “亢”读kang(抗),不读kang(康)瞠目结舌 “瞠”读cheng(撑),不读tang(堂)成绩 “绩”读ji(机),不读ji(记)魑魅 chi mei(吃妹),不读li wei(离未)踟躇 chi chu(池除),不读zhi zhu(知著)憧憬 “憧”读chong(冲),不读zhuang(撞)绸缪 “缪”在这里读mou(谋),不读纰缪的miu(谬)吹毛求疵 “疵”读ci(呲),不读ci(次)
粗犷 “犷”读guang(广),不读kuang(矿)厝火积薪 “厝”,放置,读cuo(错),不读xi(昔)鞑靼 da da(达达),不读da dan(达旦)殚精竭虑 ‘殚”读dan(丹),不读chan(蝉)饿殍 “殍”读piao(漂,上声),不读 fu(浮)发扬踔厉 “踔”读chuo(戳),不读zhuo(桌)菲薄 “菲”fei(匪),不读芳菲的fei(非)分袂 “袂”,袖子,mei(妹),不读fu(决).联袂而往的”
袂”亦读mei(妹)焚膏继晷 “晷”,日影,读gui(鬼), 不读jiu(咎)愤懑 “懑”读men(闷),不读man(满)蛤蜊 “蛤”读ge(隔),不读ga(嘎)肱骨 “肱”读gong(公),不读hong(宏).觥筹交错 “觥”gong(工),不读gaung(光)关卡 “卡”在这里读qia(恰,上声),不读卡车的ka.纶巾 “纶”在这里读guan(官),不读锦纶,条纶的lun(伦)光风霁月 “霁”,雨后转晴,读ji(济),不读qi(齐)干涸 “涸”读he(河),不读gu(固)合卺 “卺”读jin(仅)荷枪实弹 “荷”在这里读he(贺),不读荷花的he 呼天抢地 “抢”在这里读qiang(枪),不读抢劫的qiang(襁)怙恶不悛 “怙”,读hu(户),不读gu(姑);”悛”,悔改,读quan(圈)回溯 “溯”读su(素),不读suo(缩,去声).佶屈聱牙 “佶”ji(急),不读jie(洁);“聱”读ao 济济一堂 “济”在这里读ji(挤),觊觎 ji yu(计于)
戛然而止 “戛”读jia(颊),不读ga(嘎)僭越 “僭”读jian(见),不读qian(潜)疆埸 “埸”读yi(义),不读chang(场)狡狯 “狯”读kuai(快),不读hui(会)觐见 “觐”读jin(进)。
粳米 “粳”读jing(京),不读geng 匕首 “匕”读三声(比)
秕糠 “秕”读三声(比)畚箕 “畚”读三声(本)
弋yì(易),用系着绳子的箭射鸟。文言文的“弋获”一词,是捕人的意思。“游弋”是军舰在海面巡逻。不读戈ɡē。
厄â(饿),灾难。例:困厄,厄运。不读危wēi。
戍shù(束),军队防守。例:卫戍。不读戎rïnɡ(容),也不读戊wù(误),不读戌xū(虚)。戍字左边是“人”,右边是“戈”,人扛着戈,是防守的形象。
耒lěi(垒),古时农具。耒阳县,在湖南省。不读来lái。
沂yí(移),沂河,沂蒙山,都在山东省。不读祈qí。
泠línɡ(灵),“泠泠”是泉水或凉风的响声。“西泠”是杭州西湖的一座桥名。不读冷lěnɡ。
券quàn(劝),入场券。不读卷juàn。
迥jiǒnɡ(窘),远,差得多。例:迥然不同,不读回huí。
臾yú(于),“须臾”就是顷刻。不读叟sǒu。
恃shì(是),依赖,倚靠。例:有恃无恐,恃才傲物。不读峙zhì。
鸩zhân(振),传说中的一种毒鸟,羽毛能毒死人。例:“饮鸩止渴”,比喻只顾一时,不顾后果。不读鸠jiū。
柩jiù(旧),棺材。例:灵柩。不读柜ɡuì。
柝tuî(拓),打更用的梆子。不读拆chāi。
斫zhuï(酌),用刀斧砍。不读砍kǎn。
钤qián(钱),“钤记”是旧时官方用的印记。不读铃línɡ。
栗lì(力),栗子。例:火中取栗,战栗。不读粟sù。
荼tú(图),例:荼毒生灵。不读茶chá。
莜 yïu(由),莜麦,就是燕麦。不读筱xiǎo.桓huán(环),姓。不读垣yuán。
郴chēn,郴县。不读彬bīn。
舂chōnɡ(冲),舂米,是把米的外壳捣掉。不读春chūn。
赧(腩nan第三声),因羞惭而脸红。例:赧然不语,赧颜相向。周朝末叶的统治者称“周赧王”。不读郝hǎo。
笳jiā(加),古代笛子一类的乐器。例:胡笳十八拍。不读茄qiã。
徙xǐ(洗),迁移。例:“迁徙”。不读徒tú。
萁qí(其),豆类植物的茎。例:“煮豆燃萁。不读箕jī。
惴zhuì(缀),害怕,不放心。例:惴惴不安。不读揣chuāi。
葺qì(器),“修葺”指修理房屋。不读茸rïnɡ
在电视节目中,误读地名是一件很郁闷也很难堪的事情,而且很容易成为一种笑柄。读对地名,是对人家起码的尊重。
浙江的丽水(Lí离)被误读成丽(Lì立)水,台州(Tāi)被误读成台(Tái抬)州;
安徽的亳(Bï驳)州,几乎经常被读作多了一横的毫(Háo)州;
湖北的监利(Jiàn见)被误读成监(Jiān尖)利;
河南的浚县(Xùn训)被误读成浚(Jùn俊)县;
湖南的耒阳(Lěi垒)被误读成来阳,而真正的莱阳在山东;
郴州(Chēn抻)被误读成彬(Bīn宾)州;
新疆的巴音郭楞(Lãng)被误读成愣(Lâng),这两个字长得很像,一不留神就读错;
内蒙古的巴彦淖尔(Nào闹)被误读成卓(Zhuï)
河北的蔚县,正确读音是Yù(玉);
安徽的歙县,正确读音是Shâ(社);六安,正确读音是Lù(路);
山西的繁峙县,正确读音是Shì(是);长子县,正确读音是Zhǎng(掌);
山东莘(Shēn深)县,学生们一般读不错,因为有莘莘学子之说;但到上海又读错了
上海莘庄(Xīn新)。江西铅山(Yán盐),误读率一定很高,因为谁想到普通的”铅”还是多音字而且是地名专用 的字音。反正一不留神我可能就会读错。
象福建厦门、广东番禺、安徽蚌埠,虽然也含有异音字,但因为知名度高,被误读的几率相对比较低。
读错山东东阿的比较少,感谢关于阿胶的广告;读错涪陵的比较少,感谢来自涪陵的榨菜;
读错山西洪洞的也比较少,因为那句“苏三离了洪洞县”起到了积极的推广作用。
辽宁阜新,在辽宁一般被读成Fú(扶),在北京一般被读成Fǔ(抚),而正确的读音却是Fu(富)。
山西的隰县(Xí),山东的莒县(Jǔ),茌(Chí)平
河北的井陉(Xíng),蠡县(Lǐ);
四川的郫县(Pí),珙县(Gǒng),犍为(Qián前);
安徽的黟县(Yī),枞阳(Zōng);
湖北的郧县(Yún),江西的婺源(Wù);浙江的鄞县(Yín);
江苏的盱眙(XūYí),邗江(Hán),邳州(Pī);
河南的柘城(Zhâ),武陟(Zhì); 容易读错的姓
汉字中有许多多音字,尤其是一些姓氏,读音特殊,稍不注意,就会读错,闹出笑话,让人尴尬。如: “黑”姓,应读hâ(贺)。
“区”姓,应读ōu(欧)。
“种”姓,应读chïng(虫)。
“华”姓,应读huà(化)。
“仇”姓,应读qiú(求)。
“任”姓,应读rãn(人)。
“纪”姓,应读jǐ(己)。
“燕”姓,应读yān(烟)。
“解”姓,应读xiâ(谢)。
“朴”姓,应读piáo(瓢)。
“芮”姓,应读ruì(瑞)。
“查”姓,应读zhā(扎)。
“过”姓,应读guō(锅)。
“缪”姓,应读miào(妙)。“仉”姓,应读zhǎng(掌)。
“卞”姓,应读biàn(变)。
“万俟”复姓,应读mîqí。
“单于”复姓,应读chányú。
“澹台”复姓,应读tántái。
“拓拔”复姓,应读tuîbá。
“尉迟”复姓,应读yùchí。
“单”姓,应读shàn(善)。
“盖““姓,应读gě(葛)。
“召”读”哨“, “繁“读”婆",
第二篇:文学常识
1.毛主席喜欢唐代诗人“三李”指李白(浪漫飘逸),李贺(奇艳瑰丽),李商隐(沉思缜密)。
毛泽东代表作《沁园春雪》《长征》。
现当代诗人柳亚子“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高度评价毛泽东的词作。
2.《西厢记》是元代最著名杂剧家王实甫的代表作,也是元代的压卷之作。主要人物有崔莺莺、张生、红娘等。
《窦娥冤》“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代表作,是元代悲剧中不朽之作。
《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名著,讲述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是一部浪漫主义杰作。
《桃花扇》是清代戏剧家孔尚任的所作,讲述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是明清传奇戏剧的压卷之作。
《赵氏孤儿》是元代纪君祥作品。
3.李白,字太白,世称“诗仙”“千古一诗人”。赞李白“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李白一斗诗百篇”.杜甫,字子美,世称“诗圣”(“诗史”),又称“杜工部”(“杜拾遗”)。
韩愈的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杜”指李白、杜甫的诗作。李杜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
杜甫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及“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是高度赞美李白的诗歌艺术。杜甫《梦李白》“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的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及“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八阵图》)写的是蜀相诸葛亮。
4.宋词一般分为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代表词人是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 代表词人是李清照、柳永等。
当时流传有:柳郎(柳永)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5.清末明初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阐述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个境界,引用了宋代三位诗人的词作:
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形容要高瞻远瞩,耐得住寂寞。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形容要锲而不舍、执着追求。
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形容经过艰辛的探求之后,终有所成就。
6.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凡一代有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 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认为在特定时期代表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楚辞、汉赋、六代骈文、唐诗、宋词、元曲。(补充:明清小说。)
其中唐诗、宋词、元曲并称于世。
汉赋代表作:班固《两都赋》、曹植《洛神赋》。
骈文也称四六文,兴于南北朝,盛于唐宋。代表作:刘勰《文心雕龙》、王勃《滕王阁序》。
7.清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其中有两个典故:项羽破釜沉舟,勾践卧薪尝胆。蒲松龄代表作《聊斋志异》。
8.诗仙李白,诗圣(诗史)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囚孟郊和贾岛,诗
豪刘禹锡。
唐诗中风格迥异。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代表。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代表。王昌龄、高适、岑参是边塞诗人代表,白居易、元稹是新乐府运动(即追求语言通俗易懂)诗人代表。
9.至圣孔子(圣人)亚圣孟子书圣王羲之晋
画圣吴道子唐诗圣杜甫词圣苏轼
文圣欧阳修茶圣陆羽唐药圣李时珍
医圣张仲景东汉草圣张旭唐
药王孙思邈唐田园诗人陶渊明晋
诗歌之父屈原战国 历史之父司马迁西汉
10.古诗名句中点字成金的事例: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
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
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即推敲典故的来历。
11.《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修编。共收入诗歌305首,古称“诗三百”。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
《楚辞》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第二部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收集而成。主要有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端午节吃粽子,就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诗经》与《楚辞》并称“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源头。
12.《春秋》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汉书》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史书。
《论语》是中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编辑而成,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司马迁《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史界誉为“实录、信史”巨著。
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高度概括史学、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孙武《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说文解字》中国第一部字典。
藏族叙事诗《格萨尔王传》我国最长的史诗.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代表作有《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郭沫若《女神》中国第一部新诗集。
13.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
俄国--克里姆林宫中国--故宫
14.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15.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合称为《四书五经》,是古代儒家经典,成为中国历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16.《唐诗三百首》编著蘅塘退士,清代人,原名孙洙,与夫人徐兰英一起编选,共选入310首诗。民谚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17.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子和孟子,道家的老子和庄子,法家的韩非子。
18.我国国歌歌名《义勇军进行曲》,作词田汉,作曲聂耳。
19.“知音”一词来源于战国时期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
20.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立(三十)不惑(四十)知天命(五十)花甲(六十)古稀(七十)耄耋(八九十)期颐(一百)
21.“唐宋八大家”指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的说法缘自明代茅坤编定的一本书《唐宋八大家文钞》。
22.苏轼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之,而古今之能事毕矣。”(“子美之诗,退之之文,鲁公之书,皆集大成者也。”)
苏轼对杜甫的诗、韩愈的文、颜真卿的书法、吴道子的画,评价极高。
苏轼,字瞻,号东坡居士。是稀有的全才,诗、词、文、书、画无不精妙。开创豪放词派。
23.奥运口号“更快、更高、更强”。在2008年举办第29届奥运,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吉祥物“福娃”(5个).24.三国时期“三曹”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集中体现“建安风骨”特点的代表作家。北宋时期“三苏”指苏洵、苏轼和苏辙三父子。
三班:汉朝史学家、政治家班固、班超、班昭兄妹。其中班昭是我国第一位女史学家。
书法史上“二王”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25.鲁迅:“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中主要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流传于世仅八十回,后四十回由高鄂补写。《红楼梦》,堪称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时称“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现在已成了一门“红学”。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很多的诗词。并在第四十八回借香菱之口对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作了精采的评论,认为诗中“直”、“圆”两字精妙,将大漠景色写得异常鲜明。第五十回中 , 王熙风这样的俗人也可以说出“一夜间北风紧”这诗般的句子。
26.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其它人物还有冬妮亚、朱赫来、丽达等。
27.苏联作家高耳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28.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水浒传》元施耐庵,作品人物有“花和尚”鲁智深,“豹子头”林冲。《三国演义》元罗贯中
《西游记》明吴承恩
《红楼梦》清曹雪芹
29.名著心血知多少?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是锲而不舍、呕心沥血,才写出了千古传诵的名著。事业的成功在于恒心和毅力,让我们学习他们“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吧!
司马迁《史记》15年班固《汉书》25年
王充《论衡》31年许慎《说文解字》22年 司马光《资治通鉴》19年 沈括《梦溪笔谈》9年 李时珍《本草纲目》27年 蒲松龄《聊斋志异》20年 徐宏祖《徐霞客游记》34年 宋应星《开工天物》20年 曹雪芹《红楼梦》10年孔尚任《桃花扇》15年 达尔文《物种起源》20年歌德《浮士德》60年
第三篇:文学常识
今年的考试大纲又把文学常识划为高考的考查范围,其具体要求如下:
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了解并熟知这方面考查的具体内容及形式,对考生会有很大的裨益。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形式。
一、直接考查文学常识具体方式又分以下三种:
1、列出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要
求考生选择“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例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999年全国卷7题,3分)A、冯梦龙编订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其中保存了不少宋元“话本”,也有不少明人的“拟话本”。B、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的著名女作家,她的《笑》《往事》《寄小读者》等作品,被认为是当时具有典范意义的“美文”。C、新诗是现代诗歌的主流,而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旧体诗,也被认为是现代诗歌。D、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是欧洲文学史上少数几个只写短篇小说的杰出作家。简析:此题答案为D项。D项中对莫泊桑和契诃夫的表述都有误,两人都是世界文学史上创作短篇小说的杰出代表,但并非仅创作短篇小说,契诃夫有剧本《海鸥》《万尼亚舅舅》等,莫泊桑有长篇小说《漂亮朋友》《一生》等。
2、要求学生选出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例
2、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1998年全国卷11题,2分)A、《秋浦歌》--杜牧--唐代--诗歌B、《北京人》--曹禺--现代--话剧C、《哈姆莱特》--莎士比亚--英国--小说D、《欧根·奥涅金》--歌德--德国--诗体小说简析:此题答案为B项。A项《秋浦歌》作者应为李白,C项《哈姆莱特》是戏剧,D项《欧根·奥涅金》的作者是俄国的普希金。
3、根据对联或列举的名句,要求考生选择它们描写的是哪位或哪几位作家。例
3、“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1995年全国卷9题,3分)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简析:此题答案为B项。C、D项中的三人都不是“一门三父子”,A项的“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家不在峨眉。
二、结合诗歌鉴赏考查例
4、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2003年春季全国卷20题,6分)闻雁韦应物寒塘赵嘏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这两首都是抒发。(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答:简析:这是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学生文学常识中有关体裁的知识,答案应是“五言绝句”。例
5、阅读下文,完成17—19题。(2001年春季上海卷8分)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17.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诗。(3分)18.从诗中和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2分19.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3分)简析:17题考查的是作家的称谓、影响和有关诗歌体裁的知识,答案分别是:诗圣,律诗。
三、结合文言文阅读考查例
6、“东坡”是宋代文学家的号,《念奴娇》是他的名篇,其中“羽扇纶巾,谈笑间,”等句寄托了他建功立业的理想。(2000年春季上海卷19题)例
7、本文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除列传外,《史记》记述人物的体裁还有(写两种)(1999年上海高考试题29题2分)简析:例6前两个空的答案分别是:苏轼,赤壁怀古。《史记》的体例是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写人物的是前三种,因而例7的答案是本纪、世家。
四、结合现代文阅读考查例
8、鲁迅说陶潜“并非‘浑身是静穆’”。请举出课文中陶潜的一篇作品(篇名或诗句),来说明这一观点。(2004年春季上海高考5题3分)例
9、文中提到了莎士比亚的两个悲剧《哈姆雷特》和《麦克佩斯》,请再写一部他的悲剧作品:。(2002年上海高考1题1分)例
10、作者认为,读中国古书要读十部书,其中属于“五经”的是《》和《》等,属于“四书”的是《》和《》。(各写两部)(2000年春季上海高考7题4分)简析:例8的答案是:《读山海经》(或《咏荆轲》或“精卫……填沧海”等诗句),表现出他的豪情和愤懑。例9让再写出一部他的悲剧作品,这要分清莎翁喜剧作品与悲剧作品的区别,可从《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雅典的泰门》中任选一部。例10的答案是:易诗书春秋礼记(任选一部);论语孟子。预计今年文学常识的考查方式不会超出以上方法,当务之急是设法找准应试对策。
1、明确识记范围所谓“重要作家”,当以现行中学教材和知识短文涉及到的有重大影响、重要地位的作家为主,适当对一
些知名度教高的作家作些扩展。对中国重要作家而言,应掌握其朝代、姓名、字号、籍贯、代表作、文集名称、文学主张、文学流派、后人评价等。对外国重要作家,应掌握其国别、姓名、代表作、创作风格、文学地位等。尤其应注意姓名相近、作品名字相近的作家作品的辨析。对叙述性作品还应注意其中主人公姓名及其形象意义。文学体裁常识以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为重点,包括诗歌、散文、戏曲、小说。诗歌包括诗词散曲,诗有古体近体(以唐朝为界)之别。古典小说根据形式不同可分为笔记、传奇、话本、章回小说等。戏曲重点是北曲的元杂剧和南曲的明清传奇。
2、整理识记线索如对外国和中国古代的文学常识,可以国别(朝代)为序,对现代作家作品则最好以文体为序,特别重要的作家可单列项目,自己动手提高记忆效率。
3、掌握解题技巧①、看清题目要求,主观题要注意作家年代、著作特点,国别等易混常识,选择题要弄清是选“正确”的还是选“错误”的一项。比如,1998年两道题考查文学常识,要求却不同。②、主观题要书写正确,选择题确认选项要认真阅读选项,准确全面地输入有关信息,不可将选项中的词语漏掉或视而不见。比如例1中的D项,如果漏看了“只写短篇小说”中的“只”字,此题必错无疑,否则极易解决。③、直接判断和间接比较(排除法)相结合,具体情况要具体运用。
第四篇: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文体知识 整理要点 议论文阅读p116、p123 怎样读诗p259 谈谈小说p265 写好演讲稿p52 学写调查报告p182 作家作品知识 分类集录(中国古代、现代,外国)课后注释 默写 词五首p210 课外古诗词背诵p220 出师表p204 陈涉世家p185 沁园春·雪p2 培根名言(《谈读书》)p117 “雨”的名句 “读书”名言p132 “金钱”名言p180 “生活”名言 “挫折”名言 “青春”名言p99 有关千古风流人物的名言p217 古今诗词赏析与积累
课外阅读 名著导读《水浒》p236 《傅雷家书》p247 培根随笔p253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 小说 说明文 议论文 ○文言文阅读
考点: 解词 译句 朗读停顿 理解赏析(主题思想、艺术特色、重要问题)拓展延伸(启发、教育意义、现实意义、相关人事景物语)
篇目: 《陈涉世家》 《出师表》 《唐雎不辱使命》 《隆中对》 ○综合实践活动
雨的诉说p18 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 p50 青春随想p99 好读书读好书p128 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p180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p217 ○写作 记叙文 散文 简短议论文 书信体 演讲稿 调查报告 □专题训练 □模拟测试
复习材料: 教材 基训 笔记 试卷 资料 默写集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词五首
《望江南(梳洗罢)》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简明地写出了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迫切心情)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运用了拟人方法;写女子登楼远眺盼归人而不得的失望、怅惘之情)肠断白蘋洲。(最能表达女主人公深切思念)(表现女主人公盼望心上人由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边地荒凉)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表现塞下风景之异;描写边塞荒凉萧条景象;表现战事吃紧,戒备森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运用典故表现作者思乡但不能归家;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表现征人的矛盾心理--思念家乡又因战功未立无法回家;抒发征夫戍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表达主旨))羌管悠悠霜满地(表现塞外天寒地冻),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现将军征夫愤懑之情;表达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战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表现作者壮志难酬)《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极言出猎规模之大和速度之快)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以孙权自喻,突出表现了作者少年狂气)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心不已;)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把边事委托给自己;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戎边抗敌的渴望;集中表达诗人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
望,射天狼。(表现诗人不服老,仍希望得到重用,为国建功立业;写出作者为国御敌雄心壮志;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辛弃疾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表现作者面对依旧景物,而人事改变),欲语泪先流。(以泪代语述说不幸;表明哀伤的原因和程度)(叙述了诗人哀伤的原因,充分表现哀伤程度之深;写人事变迁让人伤心)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表达作者愁苦;以新鲜奇特的表现手法表现自己忧愁;诗人将自己看不见摸不着的哀愁比作实体,表现愁苦之沉重;愁绪深重)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描写征战生活;描写军营生活;表现练兵场面)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运用比喻描写战争场面;展现紧张的战斗场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充分表达作者作战目的和最高理想;阐明作者的理想,充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表达作者想为国家建功立业)可怜白发生!(标明作者回到现实生活,表现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最能体现诗人壮志未酬;写出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愤慨;由梦境回到现实,情绪一落千丈,凝聚着作者壮志难酬、万千感慨;抒发词人一生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尽无尽感叹)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1.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田家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繁忙,诗中与此意相似)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描写妇女和儿童支援丁壮)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写出炎炎赤日下,劳动人民辛苦劳作;表现劳动者劳作艰辛)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诗中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同样表现隐含的矛盾心理)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用侧面烘托手法,表现来了唐朝时繁重的赋税使人民倾家荡产;表明繁重的赋税带给人们不尽苦难;与“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意思相近;白居易《买花》中有“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诗句,在《观刈麦》中,同样道出人民苦难的句子)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以自责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不劳而获的统治者的讽刺和鞭挞)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表现诗人为自己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深感愧疚;作者面对劳动人民辛苦劳作内心十分惭愧;作者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2.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从视觉角度表现夜深夜静;通过明暗对比来衬托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充满诗情画意;描写月光倾洒人间,斗转星移)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以喧闹的声响来展示生命活力)。(从听觉角度和感受角度表现春之来临;一反前人写春的角度,另辟蹊径,具有独创性;写出春气萌发,蛰虫涌动;描写春气萌发,蛰虫涌动,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作者借物感知春天邻近;通过对昆虫的描写,使之感到春已来临;通过对昆虫的描写,使之感到春已来临)3.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点明“早行”的典型情景,引起旅行者感情共鸣)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把早行情景写的历历在目,称得上“意象俱足”的佳句;写游子客居异乡,早行所见清冷景象;描写月光朦胧,人踪凄清)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描绘诗人刚上路所见的景物)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完美体现;表现作者的思乡之梦)4.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描绘梅花生长的严酷环境)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写出梅花悲惨遭遇)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表现梅花与世无争襟怀坦荡品格;词人借梅花盛开来写个人品格的高尚;词人借梅花盛开来写个人品格的高尚)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表现梅花即使玉石俱焚,仍然高洁坚贞;表现梅花高洁坚贞的品质;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王安石的咏杏诗有“纵被东风吹伏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诗句,《卜算子·咏梅》中比其用意更为深沉)
5.破阵子·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用特定的景物点明时令)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春景;表现春天生机勃勃;写青春无限美好)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与《陌上桑》中的“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意境相似;描写少女笑颜如花)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表现采桑女心情)6.浣溪沙 苏轼
籁籁衣巾落枣花(暗示暮春节令,同时描绘宁静、祥和、美好的乡村景色),村南村北响缫车(以由南到北的空间转换从宏观上描绘乡村繁忙、热闹景象),牛衣古柳卖黄瓜(运用借代修辞手法;描写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描写古朴生活)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写行人悠然而行,任意而走,给读者一个意外惊喜)7.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描写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佳节又重阳,玉忱纱厨,半夜凉初透。(写词人思念丈夫却又不得团聚,自己独处,寂寞冷清;重阳佳节,凉意透心,情思难寄;表现诗人在佳节怀人的情思;)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明写赏菊饮酒,实为写词人无法排遣思念之情;感受酒菊幽香)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暗示饮酒赏花,也难解思念之苦;表现诗人相思成苦,憔悴不堪;形象地抒写了相思之苦,意境与柳永词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8.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抒发词人纵目环视,楼头山水风光无限,而不见中原故土的感慨)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相似)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抒写三国鼎立;表现诗人期盼像孙权一样统帅三军,建功立业;热情赞颂孙权年少有为,成就盖世功业)9.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点明怀古之地;与《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望西都,意踌躇,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的句子意境相似)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再现骊山和阿房宫旧址的荒凉景象)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
做了土!(表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对王朝争权夺位的否定表达对世事无常,胜败只是徒增悲叹;作者悟到世事无常;悲叹世事无常)
10、《朝天子》咏喇叭
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运用拟人手法,刻画狐假虎威的宦官形象;描写奸豪劣绅狐假虎威)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表现人们对宦官既怕又恨的心理)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运用夸张手法,对封建社会作了“灰飞烟灭,必然灭亡”的预测;以 为喻,采用拟人手法,讽刺腐败官吏产强取豪夺,给人民带来苦难;表现宦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痛苦和不幸)
文言文
21《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课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表现了陈胜与朋友同甘共苦心愿)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现陈胜有非凡的抱负,在等待时机施展才能;显示了他非凡的个性和远大抱负)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发出农民起义历史最强音;显示了他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强烈批判和大无畏精神)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22《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原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3《隆中对》 《隆中对》原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表现诸葛亮胸怀大志)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战略方针)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24《出师表》(诸葛亮)《出师表》(前出师表)课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表现形势危急)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写出先汉兴
隆和后汉倾颓原因)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明诸葛亮与世无争;表明诸葛亮志趣表明诸葛亮一生写照)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诸葛亮“许先帝以驱驰” 的原因)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指出出师战略目标)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李白曾豪迈的放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司马迁的《陈涉世家》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这句表现了陈涉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古诗文中富含哲理的诗句很多,请试举出两例。
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有“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句子,《山坡羊·骊山怀古》中与此意境相似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很多诗词中流露出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请你再写出连续两句描绘田园风光的名句.古诗词中运用典故的句子写出三句及作者、出处。作者 出处。作者 出处。作者 出处。
借物抒情的古诗词(文)中的名句不少,请写出一句并写出借什么物,抒什么情,及作者。句子。借物 抒发 作者
“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 作者。
请你再找出两句与“酒”有关的诗句及作者,并写出诗人借酒抒发了怎样的心情。诗句 表现 ; 诗句 表现 ;
辛弃疾作为一个爱国诗人,写出了许多体现豪放风格的词,请再写出两句并写出表现的是什么? 表现 表现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亲近传统文化。让我们走近陶渊明,去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与和谐;让我们走近李商隐,去感受“,”(《无题》)的执著与奉献;让我们走近王安石,去学习“,”(《登飞来峰》)的坚毅与无畏。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精神的寄托。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明“,”的悠闲自得;幸福是苏轼“,”的美好祝愿。
如画的残阳,常映入古诗文中。或借“斜晖”诉愁肠:“。”(温庭筠《望江南》);或以“夕阳”衬游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或描绘“落日”奇观:“,”(王维《使至塞上》);或渲染“落霞”美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① ② ③ ④ ⑤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古人借登山、观海而抒怀的诗词名句有很多,请你就“登山”或者“观海”写出连续的两句。。
请选择你喜爱的古诗文中的名句作为座右铭,提醒自己正确对待困境。(写出连续的两句,课内外皆可)现代文部分
1、《沁园春·雪》中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化静为动,展现北国奋发的态势,竞争的活力的诗句是:。
2、《沁园春·雪》中象征革命的光明前途,表现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乐观精神的诗句是:。
3、《沁园春·雪》中起过渡作用的诗句是:。
4、《沁园春·雪》中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5、饱食终日,难矣哉„„,言不及义,难矣哉。
6、用志不分。(《庄子·达生》)
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8、其为人也,。(《论语·述而》)
9、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 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 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别人的 而生活。
10、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
11、读书足以,足以,足以。„„狡黠者,,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读书使人充实。„„读史使人明智,,,;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2、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
文言文阅读
(一)(21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土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
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用原文句子填空。
(1)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直接原因是:。(2分)(2)陈胜、吴广策划起义所采取的策略口号是。(2分)
2.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方法有两个,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3.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A。宜多应者 功宜为王 B。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
C.皆指目陈胜 卜者知其指意 D.之次所旁丛祠中 皆次当行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吾/闻二世/少子也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5.解释下面加点字词(2分)
(1)度已失期()(2)等死,死国可乎()(3)为天下唱()(4)陈胜王()
6、.翻译下面句子(6分)(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7.联系全文,你觉得陈胜在反秦斗争中有哪些卓越才能?(3分)答:
(二)(19分)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慧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1.给下列字注音(2分):怫()跣()祲()缟()2.此段通过____的形式,塑造了秦王和唐雎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秦王的 和唐雎的 都表现的淋漓尽致。(3分)3.解释文中画线的语句。(4分)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②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末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4、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4分)
⑪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与臣而将四矣。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2分)
6、、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至少列举出两例:(4分)
(三)(20分)亮答曰:“自董卓 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 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 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 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1)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自董卓已来()然操遂能克绍()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既帝室之胄()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3、在文中,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近期目标是 最终目标是 他主张在内政上应遵循的方针是 在外交上的方针是 并指出等到形势发生变化,再兵分两路出击,一路是 另一路是。(6分)
4、诸葛亮认为应用什么策略对待曹操?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策略: 原因:
5、你认为诸葛亮建议刘备“跨有荆益”有可能实现吗?为什么?(4分)
6、联系全文,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凡三往”,说明刘备是个什么人?(2分)
(四)(23分)亲贤臣,远小人,此先帝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忠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2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遂许先帝以驱驰()恐托付不效()深入不毛()
2、准确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2)
3、诸葛亮在文中插入对往事的追忆,是为了阐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表达自己__________________的真挚感情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3分)
4、选文中作者叙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历程在全文的作用如何理解?(2分)
5、第3自然段中“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和目的各是什么?(2分)此处照应了前边的哪句话?(1分)
6、联系全文仔细体会,选文部分洋溢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结合本文及《三国演义》的理解,你认为诸葛亮千百年来一直备受人们称颂的原因是什么?(2分)
8、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条,结合《出师表》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体会?(5分)建议: 体会:
参考答案:
二、(一)
1、(1)天下苦秦久已。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2)诈自称扶苏项燕
2、丹书鱼腹 篝火狐鸣
3、A
4、C5、估计 同样 同“倡” 倡导 首发 称王
6、有的人认为他死了,有的人认为他逃走了。又暗使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7、敏锐的洞察力 严密的领导组织能力 非凡的宣传鼓动能力
(二).
1、fú xiǎn jìn gǎo
2、对话 骄横狂暴 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敢于现身
3、平民的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这三个,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4、(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⑫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5、不能。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
6、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后一次演讲》。
(三)1、同“以” 战胜 大概 后代
2、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益州北面,百姓富裕国家富足却不知道爱惜。百姓谁敢不用箪盛饭用壶盛着浆来迎接将军您呢
3、跨有荆益; 霸业可成,兴复汉室;内修政理 ;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接好孙权;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帅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4、此诚不可与争锋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5、有。因为刘璋暗弱„„不知存恤
6、礼贤下士 求贤若渴 诚恳虚心的人
(四)、1、身份地位 见识短浅 奔走效劳 实现 草,长草
2、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的性命,不谋求在诸侯中有名望。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而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啊。
3、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大事 报先帝而忠陛下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4、作用:追述先帝殊遇,说明进言属忠谏,叫后主舒心;鼓励后奋发图强;以不平凡的历程,说明创业艰难,叫后主不可半途而废,更不可前功尽弃;劝后主效法先帝;自表心态,让后主放心,并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表达了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情,鼓励后主效法先帝接受谏言,奋发图强成就大业)
5、条件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目的是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照应了“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6、报先帝而忠陛下(有感于先帝知遇之恩而图报,对刘氏父子和蜀汉一片忠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7、围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回答即可。
8、建议: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体会:A.从要广泛听取意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的角度回答;B.从各党派、团体到个人应有一个统一平等的标准,不应有特权角度回答;C.从人际交往中,选择君子,远离小人角度回答。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
一、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文后各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会天大雨()(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发闾左谪戍渔阳()(4)等死,死国可乎()(5)宜多应者()(6)度已失期()2.选出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皆以美于徐公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D.陈胜、吴广乃谋曰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百姓多闻其贤 闻寡人之耳者
B.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 D.楚人怜之 二世杀之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5.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偶然性: 必然性:
6.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二、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问题。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而君逆寡人者()(2)秦王怫然怒()
(3)休祲降于天()(4)长跪而谢之曰()2.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天下缟素 吴广素爱人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受任于败军之际 D.怀怒未发 野芳发而幽香 3.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 ② 太守谓谁 B.① 秦王不悦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C、① 安陵君其许寡人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D、① 愿终守之 ②愿借子杀之 4.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5.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6.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三、阅读《隆中对》(节选)回答下面的问题。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1.下列加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由是遂诣亮 诣太守说如此B.欲信大义于天下 小信未福,民弗孚也 C.将军既帝室之胄 无丝竹之乱耳D.信义著于四海 皆以美于徐公 2.下列四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是()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业。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3.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此诚不可与争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国险而民附 益州险塞 C.利尽南海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将军岂有意乎 将军岂愿见之乎 4.“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四、《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谓为信然()②此人可就见()③孤不度德量力()④凡三往()⑤因屏人曰()⑥由是先主遂诣亮()
⑦将军宜枉驾顾之()⑧先帝不以臣卑鄙()⑨以彰其咎()⑩猥自枉屈()2.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②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③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④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3.乙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4.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5.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问题。(2分)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和,“一对”指的是。
7.“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千古名句,你能体会作者的感情吗? 9.乙文中作者先后回顾了人生中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它们分别是:① ② ③。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10.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共写出三个即可)
答案:
一、2.D 3.D 5. 偶然性: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直接原因)必然性:秦朝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矣”。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这迫使他们为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根本原因)
6.答案要点:(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二、2.C
3、B 4.(1)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5.答案要点: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6.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
三、1.A 2.A
3、C4.示例:运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
四、3.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2分)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3分)5.《出师表》《后出师表》 《隆中对》(如将《出师表》写成《前出师表》也给分。)7.“天下计”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8.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思想,同时也表达了创业的艰难的思想。9.作者回顾了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①三顾茅庐。②临危受命。③临崩寄臣以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了作者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和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帝创业的艰难激励后主。10.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
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人教版九上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简 印)21《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翻译】
陈胜是阳城县人,字涉。吴广是阳夏县人,字叔。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说:“如果有一天(我)富贵了,不会忘记你们。”被雇佣的人笑着回答他:“你是给人家耕地当牛马的,哪里谈得上富贵呢!”陈胜长叹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停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进入谪戍的队伍,担任小队长。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要杀头。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逃走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陈胜说:“天下的人苦于秦朝的统治很久了。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当立为国君,该立的国君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要将他杀害。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大将,屡次立功,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戴他,有的人认为他战死了,有的人认为他逃走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装说是公子扶苏和项燕,向全国发出号召(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二人)于是去算卦。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就用丹砂(在)绸条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买鱼回来煮着吃,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自然就诧怪这事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间用笼罩着火,装做狐狸的声音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士兵们都一整夜既惊又怕。第二天,士兵们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
吴广向来爱护周围的人,士兵们多听吴广的差遣。押送戍卒的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提出要逃走,使尉恼怒,使尉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兵们。那军官果然用鞭杖打了吴广。(众士兵愤愤不平,)[军官(刚)拔出剑来威吓(士兵)]军官剑拔出鞘,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他。陈胜帮助吴广,一齐(一并)杀了两个军官。(陈胜)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说:“你们诸位遇到大雨,都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就要杀头。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是戍守
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况且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士卒们都说:“一定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假装说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依从人民的愿望。(大家)露出右臂(作为义军的标志),号称要重建楚国。(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陈胜自己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起义军)进攻大泽乡,收集大泽乡的军队攻打蕲县。攻下蕲县后,就命令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占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自率主力)攻打、、苦、柘、谯(等县),都攻下了。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等到达陈县时,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千余人,士卒几万人。进攻陈县时,陈县的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在城门洞里与义军交战。(起义军)不能取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于是义军攻入并占据陈县。几天后,(陈胜)下令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一起来集会议事。当地有声望的人都说:“将军您亲自穿着战甲,拿着武器,讨伐无道的昏君,消灭残暴的秦国,恢复楚国,论功应当称王。”陈胜于是被拥戴称王,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在这时,各郡县受到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了他们来响应陈胜。《陈涉世家》历年中考题
一、(北京市2006年中考课标A卷)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各小题。(共11分)二世元年七月,„„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答案要点:(1)士兵对陈胜的敬畏(2)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3)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
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3分).答案要点:(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二、(江苏省淮安市2006年中考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16分)陈涉世家(节选)二世元年七月,„„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4.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①这段文字与《陈涉世家》(节选)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2分)②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2分)答4.①号称天下的百姓反抗秦朝的统治,会得到很多人的响应。②《陈涉世家》中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谋划)的经过;《过秦论》中的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影响和起义引发的结果。(意对即可)
三、(甘肃省兰州市2006年中考试题)阅读选文,按要求答题。(11分)二世元年七月,„„吴广以为然。
3.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偶然性: 必然性:
答案 3.偶然性: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2分)必然性:秦朝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矣”。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这迫使他们为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2分)(意思对即可)
四、(山东省临沂市2006年非课改区试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甲]吴广素爱人,„„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节选自《陈涉世家》)[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
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
4.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四答案、3.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4分,各2分)4.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人。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4分,各2分)
五、(浙江省绍兴市2006年中考试题)阅读选文,回答文后各题。(12分)二世元年七月,„„吴广以为然。
4.陈胜、吴广决定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用选文原句回答)(3分)答4.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六、(江苏省泰州市2006年中考试题B卷)阅读两段选文,按要求答题。(10分)[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两段文字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3.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2分)
答案3.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
七、(湖北省荆门市2006年中考试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其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1.原文选自 汉著名 家 家司马迁的《史记》(2分)4.说说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2分)5.回忆全文,指出起义的地点,引发起义的根本原因。(2分)
七答案、4.①感激拥戴陈胜吴广,愿为其用。②形势所迫(失其当斩),不得不反。(本题2分,每条1分)5.大泽乡 天下苦秦久矣(本题2分,答对一处得1分)
八、(湖南省益阳市2005年课改区中
第五篇: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沁园春·雪》:毛泽东 字润之,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雨说》: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现代诗人
《星星变奏曲》:江河,原名于友泽,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顾城 北岛 舒婷)《蝈蝈与蛐蛐》:济慈,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夜》:叶赛宁,俄罗斯诗人。
《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雨果,法国作家,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傅雷家书两则》:傅雷,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致女儿的信》:选自《关于爱的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故乡》:选自《呐喊》 鲁迅,原名周树人,近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 曹文轩,现代作家。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羊脂球》 莫泊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心声》:黄蓓佳,现代作家。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美国实业家。
《应由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谈读书》:选自《培根随笔》 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
《不求甚解》:马南邨,原名邓拓,当代作家。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 鲁迅
《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作者罗贯中,名本,子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我国清代一篇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世家—记录诸侯之事、本纪—记录帝王之事、列传—记录人臣之事。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是西汉的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晋朝史学家。
《出师表》: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
《望江南》:作者温庭筠,晚唐人,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月夜》:刘方平唐代诗人。
《山坡羊》:张养浩,元代散曲作家。
---By Ly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