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课识字三教案
《识字三》微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会积累字词,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祖国的伟大。
2、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祖国的伟大,有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过程:
1、读词:神州 山川 涌出 海岛隔开 海峡参与 大陆 民族
2、师:同学们,这是我们祖国的地图,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伟大的祖国。今天这节微课,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描写祖国山河的三字歌。我们中国在古代又称神州、华夏,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同学们现在请大家一起读读文中的第一句话)
3、师:这么美的风景,你们想看看吗?现在就让老师带领大家一同去欣赏祖国的大山吧!(多媒体出示课件:山)
4、你看到了这么多山,你想说些什么吗?你到过刚才课件展示的地方吗?美吗?(这些山就如同一幅幅画展显在我们眼前)现在再请同学们读读第一句话。
5、师:“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山川美,山有哪些山呢,川是河流的意思,河又哪些河呢?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祖国有哪些山,哪些河?你们有找寻资料吗?请跟大家分享。
6、、通过资料收集,谁来为大家介绍黄河、长江?长城、珠锋?珠峰耸又是什么意思?
7、同学们,看了这么多图片,听了同学们的介绍,相信你们对这些名山大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二句吧!
8、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9、同学们,通过这节微课的学习,知道祖国的山川大地,黄河汹涌澎湃,长江一泻千里,珠峰高耸入云,我们的祖国山河锦绣,文化悠久。这节微课,我们就学到这里,下节微课,我们再见吧!教学反思:《识字3》是一篇识字课文,类似三字经,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山川美,山有哪些山呢,川是河流的意思,河又哪些河呢?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祖国有哪些山,哪些河?图文结合,把学生带来的图片和山川美结合起来学。通过不断地朗读,感悟、理解课文。这篇课文虽然只有短短的48个字,但容量非常大,祖国的山川大地,黄河汹涌澎湃,长江一泻千里,珠峰高耸入云。二年级的学生对祖国地理山川方面的认识是比较贫乏的,而本文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又比较多。需要很多的课外知识,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我先让学生分组寻找一些祖国各处风光名胜的照片或图片,找寻有关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等资料,再进行资源整合,大家分享。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让知道答案的同学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当了一回小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二篇:《操场上》识字课微课
《操场上》识字课(微课)教案
安宁区兰飞小学
岳彩英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识字1第一单元第7课时
教学背景:一年级孩子年龄较小,大多数生性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课堂中运用多种形象直观地教学方式,吸引孩子在动中学,学中动。另外,识字教学要注重教给他们识字方法,激发自主识字的愿望。教学目标:
1.学会打 拍 球 足 踢 跳 等14个生字,认识提手旁、足字旁、口字旁、言字旁。
2.初步掌握识字规律,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教学重点:读准字音,发现规律,识记生字。教学难点:能掌握并应用识字规律来识记生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快乐游戏,巧识生字 1.拼音节认生字
来,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今天的生字宝宝(大屏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去掉了拼音,你还会读吗?(男女生分组读)
2.开火车识记生字
师——“火车火车哪里开?”
生——“火车火车这里开” 3.推难字,找方法
认得了这些生字,你要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师——“谁来推难字”
生——“我来推难字” 师——“谁有好办法”
生——“我有好办法” 4.慧眼巧发现
仔细观察下面这些字,能不能发现有什么秘密?
(打 拔 拍)
(跳 跑 踢)
你还知道哪些字和“手、足”有关呢?(趴 踏
跪 跨 踩 跺 踹 推
拉
拽
揪 搡 抱 抢 捏 握)
5.摘果子,巩固识字
生字宝宝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变成了词语,你还认识他们吗?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灵活新颖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玩中学”的乐趣。在 “开火车”、“推难字”、“摘果子”等游戏的过程中,让识字教学和游戏融为一体,既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慧眼巧发现”环节是引导学生发现构字规律,举一反三,在学习中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同时,让学生体验到自主、探究学习的成功与喜悦。
二、送字回文,儿歌中再认。
【设计意图】识字不仅仅只是单个的识字,还要把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样,可以再次巩固识字,加深理解。
第三篇:《识字三》评课稿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3》评课稿
一年级教师:鲁琼芳
这是一堂成功、高效的语文课。在教学中,谭老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孩子们成为了学习的真正主人。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三》,课文是以对子歌的形式展现了大自然春天的美景,整堂课在谭老师有效组织下,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我有幸听了这堂课,现谈谈看法:
1、教学结构严谨,教学秩序有条无紊,时间的把握刚刚合适。特别是谭老师的语言清新、亲切,就如和煦的春风,温暖全场。许多老师也说了心里话,真想当谭老师的学生,我也深有同感。板书漂亮,通过叶子上的生字词的摆放,就像一朵美丽的花儿,清新、爽目。
2、教学效果好,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谭老师这堂课只需从孩子们识字的效果和紧张而和谐的课堂氛围便可感知。接下来我重点说说谭老师这堂课的亮点:
1、教学方法多样化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谭老师整节课有效运用了课件,直观形象的展现了大自然美丽的风光,特别是学生难以分辨的“霜”“雾”“朝霞”“夕阳”,孩子们一看课件便能理解,不需教师用太多的语言,这就是“无声胜有声”。读也贯穿着整个课堂,读的方式多样化,让学生在品读、赛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2、交给了孩子识字的方法
我们一年级下册识字量大,我会认得字有550个,我会写的字有250个。这些识字任务是我们一年级语文老师课前课后谈论的焦点,真的让我们愁眉紧锁,今天听得谭老师教学生识字的方法,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了,还由此想到了许多。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就是“ 认得快,忘得快。”。她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采取了多种识字方式,有课件直观的认记生字词,有结合学生生活环境来认记,比如:认识“杨、李”两个生字时,教师先介绍它们也可充当姓氏,让学生从我们班里或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当中找出姓杨或李的人,很明显学生的反映自然很活跃,整个课堂氛围就会变得很轻松、愉快,学生也自然而然的记住了这两个生字,还有体用了形近字识字的方法,谭老师还将“雾、霜、霞”带有“雨”字头字一块让孩子们观察,还利用了“减一减”的方法加深记忆。谭老师娓娓道来的话语就像涓涓细流流入了孩子们干涸的心田。这体现了谭老师的教学理念,不仅是让孩子们学会,更是让孩子们会学。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究,相信在以后的识字中,孩子们会想出更多的办法。
3、教书的宗旨是育人,谭老师做到了。
在欣赏“山清水秀”的画面时,谭老师引导孩子们保护环境,培养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相信她的孩子们从老师的身上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要和善待人,就像谭老师对他们一样,这是人格魅力的力量。
说到不足,谭老师这堂课已经比较完美,我想提两点来共同探讨一下:
1、识字方法可多样化
由谭老师课堂上体现的比较识字法,我想到了可以编编顺口溜、猜字谜等方法识字,如“碧”王子和白雪公主同坐在石头上;“朝”十月十日等,也许无准备可能难以想到更多的好方法,我们可以利用预习时间,调动孩子家人的智慧,当然也得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2、课堂纪律可采用比赛的激励方法。
谭老师上堂公开课对课堂纪律这块儿做得很好,本来整堂课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但孩子始终是孩子,自制能力差,这就会让极少数不自觉的孩子不能跟上老师的步伐。
总之,谭老师这堂课实用、高效。我们要谢谢谭老师精心的准备与付出,更要感谢谭老师的传金送宝,我定会充分吸收,然后慢慢消化,最后实施在我那群孩子的身上。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日
第四篇:识字课教案
教学目标: 正确朗读课文。
认识13个生字,练习写两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见过狮子吗?狮子是什么样的?(生谈)、狮......识字课教案
教学目标: 正确朗读课文。
认识13个生字,练习写两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见过狮子吗?狮子是什么样的?(生谈)、狮子是林中大王,有一位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7课,两只小狮子。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谁能想办法记住狮这个字?很多动物的名字都带有反犬旁,跟老师一起说反犬旁。你还认识哪些带有反犬旁的字?在这里反犬旁告诉我们狮子是兽类动物,右边则表示读音,所以它是一个形声字。我们来一起叫叫这个林中之王的名字。
二、运用媒体初识狮子、狮子妈妈生下的这两只小狮子,虽然是同一个妈妈,但是它们的表现却不同。有什么不同呢?请欣赏动画片。(播放课文动画)、小朋友,听出来了吗?(幻灯片出示懒狮子和勤快狮子的的图片)这一只是什么样的小狮子另一只又是什么样的小狮子?(指导学生用课文上的词语说话用上了课文中的词语)板书:懒洋洋,刻苦、随文识字指名读、开火车读懒洋洋。
三、读思品悟了解狮子、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告诉我们一只是刻苦的小狮子,一只是懒洋洋的小狮子呢?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每个句子。
谁找到了哪些自然段告诉我们两只小狮子一只是懒洋洋的,一只是刻苦的呢?(第二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有许多生字。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这个自然段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指名读)、出示两只小狮子图画卡片,这两只小狮子哪只是懒洋洋的小狮子,哪只是刻苦的小狮子呢?请小朋友把狮子贴到黑板上。
学生说知道懒狮子说说你怎么知道它是懒洋洋的小狮子? 预设一:勤狮子、哪些句子写出了小狮子的刻苦?(学生读着老师出示句子)句子中的这些词语把小狮子的刻苦写出来了,自己拼一拼读一读吧。这些生字当中你觉得哪个字音最容易读错? 整:整这个字既是翘舌音,也是后鼻音。谁知道整天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练习:练既是个三拼音又是一个前鼻音,谁能读准这个词语?一起来读读这些生字。
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自然段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扑撕:出示生字“扑、撕”
仔细看看这些生字的偏旁,你有什么发现? 谁能学着小狮子的样子做做扑的动作?(表演)你知道为什么扑是提手旁吗? 咬:咬为什么是口字旁呢?做一做咬的动作。
滚:那么滚为什么是三点水?(预设:可能下雨了,小狮子还在地上练习滚,身子湿了,所以滚是三点水;狮子一直练习滚,练得出汗了,所以是三点水部)识字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滚字有点复杂,能想办法记住它吗?(学生想象)老师也有一个办法记住这个字, 请看:衣字上下分,公字中间放,挨着三点水,就是一个滚。
识字游戏:小狮子看到我们记住了这些生字,可高兴了,它要给我们献上精彩的表演,想看吗?(幻灯片播放狮子滚、扑、撕、咬的动画)指名学生上黑板取下四个字的生字卡片。写字练习: 小狮子练习的是滚扑撕咬的本领,咱们跟它比一比练习写字的本领。
仔细观察,练字的右边你发现了什么?(右面不是东,东的竖钩要改成横折钩。)师边范写边说撇折要平行。第七笔是横折钩,用红笔写出来。一起书空。
学生描红书写、评价。
指导读背。
小狮子练习得非常刻苦,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齐读、背诵。
预设二:懒狮子: 写懒狮子的句子谁来读?指名读。
师生接力读:老师也想读一读,第一只小狮子那么刻苦,我们读得快一点。
师生分角色读课文3、4、5自然段懒狮子啊懒狮子,你什么也不干,你的好朋友小树要劝你了。谁来读读小树的话?一名学生读小树的话,一名学生读懒狮子的话,老师读旁白。(读书时老师故意把慢吞吞读得慢些,多读几遍,让学生体会“慢吞吞”。)、随文识字慢吞吞:出示词语卡片慢吞吞,上面我们学过的一个词和这个词很像,是哪个词(懒洋洋),你还能说一个这样的词语吗?(火辣辣白茫茫绿油油------)我们的词语库里装了这么多词语,我们把这个词也装进我们的词语库里一起读。
你还知道慢吞吞地干什么。
我们一起来读带有慢吞吞的句子(再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刻苦:一个苦字我们学会了两个字,一个是刻苦,一个是苦头。你还会组别的词吗?(苦瓜辛苦苦尽甜来------)
四、读文会意劝劝狮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懒狮子啊懒狮子,你看看咱们的同学,一个苦字组了这么多的词,你做事就是怕苦怕累,还总是慢吞吞地,所以学不好生活的本领。我们做事课不能像它那样总是慢吞吞的。懒狮子啊,你再这样啊,狮子妈妈可担心了。自由地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狮子妈妈怎么劝说懒狮子的? 句子当中有两个要求认的生字,谁来读读。
将来:能用将来说个句子吗?你将来想干什么呢? 应该:应是个多音字,在应该这个词里读第一声,还有一个读音是四声,你能用四声组个词吗? 就让我们都来当当狮子妈妈,劝劝懒狮子。(齐读狮子妈妈的话。)、识字游戏:(1)狮子妈妈说老师出示卡片你来读,说的小手举得最快,就把卡片送给他让他领读。
谁看到了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读。
还想读吗?登上狮子列车,幻灯片出示带字火车,火车开动学生抢读。、巩固练习: 狮子妈妈夸你们认得快,读得准,请你们帮忙劝劝懒狮子;小狮子,懒洋洋,做事慢吞吞,整天晒太阳,小狮子,快练习,滚扑撕咬应刻苦,将来才能靠自己
第五篇:识字(三)教案
《识字
(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4个生字“龙、灯、舟、戏”,会认双横线中的8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本课前半部分,初步了解我国的一些民俗和一些基本的民俗知识。
教学重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本课前半部分,初步了解我国的一些民俗和一些基本的民俗知识。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还记得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呢?
2、师:(CAI)是啊,中秋节的夜晚,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柔柔的月光撒满大地。我们一边吃着月饼,一边欣赏月亮的美丽。所以,在中秋佳节有着赏明月、吃月饼的习惯,这种习惯经过几千年传承下来就是节日的习俗。今天我们学习的《识字三》就告诉了我们很多有趣的节日习俗。
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快翻开书第93页,自由小声地把课文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要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哟!(学生自由读书)
2、师: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真是一群爱学习的好孩子!现在请你们轻轻地关上书,把书放在桌子的右上角。老师请来了生字朋友,谁能准确、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
3、抽卡片认读田字格和双横线里的生字。(多种形式认读,教师相机正音、评价)
4、师:拼音朋友回家了,这些字还会读吗?(CAI)
5、师:大家读得太棒了!这些生字手拉手,变成词语来和大家见面了,你们能读好这些词语吗?(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带读——齐读)(相机释词:龙舟 高跷)
6、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这些词语朋友又回到了课文中,快快翻开书,大声地读一读吧,这次要读通顺、读流利哦!(自由读)
7、指名读课文,师生评价。
小结:课文里介绍的都是我们汉民族传统节日的习俗,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前半部分的节日习俗。
三、学习课文,赏读内化
1、师: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过年”。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呢?
师:对,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过春节的传统习俗,老师告诉大家还有“耍狮子、舞龙灯、踩高跷、唱大戏”这四个传统习俗。(CAI)
2、自己读一读这四个习俗吧。
3、指导读好这些习俗,相机渗透人文内涵。
耍狮子
指名读,评读。见过耍狮子吗?说给大家听听。你来读一读。相机评价:小狮子跑得多欢啊!
人手执绣球和狮子一起玩耍。
师:他们玩得多高兴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短语。小结:耍狮子可真热闹啊!
舞龙灯 师:“龙灯”是什么样的?谁见过舞龙灯。(指名说、读)指导朗读、评价:你把龙灯都舞活啦!
这么长的龙灯在舞师们的手中像跳舞一样,真壮观。
多么热闹的舞龙灯啊!男生读。
这是一种喜庆、吉祥的习俗。女生读。
踩高跷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高跷”,那“踩高跷”就是踩在高高的木跷上。指名读。评:嗯,你踩得稳稳的。
你踩在上面很高兴,一点也不害怕。小组读:你们踩的动作可真整齐。
唱大戏
师:最后一个,谁来读读。听过戏曲吗,说说看。
我们湖北的地方戏曲主要有楚剧、汉剧、荆州花鼓戏和湖北大鼓几种。(指名读)评:你的声音真好听。
老师听出来了,你是一个小戏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小结:想去看看这些精彩的民俗活动吗?准备好了,我们出发啦!(CAI)
瞧,威风的狮子耍起来了,这个人手执绣球在逗狮子玩呢。龙灯舞起来了,这条龙舞得活灵活现。高跷踩上了,人们手执扇子,舞来舞去,像扭秧歌一样。听,他们正在唱我们湖北人听得懂的楚剧、汉剧呢。过春节可真热闹、开心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4、拓展。
师:除了书上介绍的,在过春节时还有哪些有意思的民俗活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贴春联、贴窗花、放鞭炮、采莲船)所有的这些传统习俗都表达了人们喜庆、吉祥的心情。我们一起来拍手读读吧。(CAI)
5、过渡:春节过了以后就是元宵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会做什么?(生:吃汤圆、看花灯)
师:花灯可好看了。这个花灯里还藏着一则谜语,我们把藏在灯笼里的谜语称为灯谜,猜中了还有奖呢!指名读短语。评:你猜对了,很高兴,是吗?
猜灯谜可是要动脑筋想一想、猜一猜的哦。你们想不想猜猜看。(CAI)
师:哎呀,同学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猜灯谜多有意思啊!我们一起来高兴地读一读。
师小结:明年元宵节我们也可以去猜灯谜,解放公园每年都有。
6、过渡:元宵节过完了,不知不觉端午节就来了。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这一天你们会干什么呢?(吃粽子、点艾叶、赛龙舟)指名读短语。
评:老师听出来了,你划得很卖力。
嗯,你也在用力划,想超过他呢。
我们一起去看看赛龙舟时的激烈场面吧。(CAI)
(看视频,师描述:瞧,多激烈的赛龙舟啊,水花四溅,队员们正卯足了劲拼命向前划。我们来为他们加油吧!)
来,我们也来分享赛龙舟的快乐,带上动作咱们小组来赛一赛。
7、今天,我们了解了那么多有趣的民俗活动,让我们再一次叫出它们的名字,感受活动的快乐吧。齐读。
8、师:这些习俗记在脑筋里了吗?我可要考考你们了。(词语搭配)
四、自主发现,学写生字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了解了中国这么多民俗活动!不过,要想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还得学好中国汉字呢!我们一起来写写吧!(课件出示生字“龙、灯、舟、戏”)
2、请同学们读读这四个字,边读边想:这四个字怎么记呢?
3、指名说说这四个字怎么记,写的时候注意什么?
4、教师范写。
5、学生描红练写,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这么多传统节日的习俗,学会了4个汉字,收获可真多。那么还有哪些传统佳节,它们的习俗又是什么呢?咱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设计: 识字
(三)耍狮子 舞龙灯
踩高跷 唱大戏
猜灯谜 赛龙舟